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ollecting Ruins: Republican Nanjing and Layered Nostalgia in Bai Xianyong's Taipei People and Ye Zhaoyan's Naniing 1937: A Love Story
1
作者 Yun ZHU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7年第2期375-397,共23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layered nostalgia embodied by one specific spatiotemporal site, the war-torn Republican capital of Nanjing, in Bai Xianyong's 1971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Taipei People and in Ye Zhaoya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layered nostalgia embodied by one specific spatiotemporal site, the war-torn Republican capital of Nanjing, in Bai Xianyong's 1971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Taipei People and in Ye Zhaoyan's 1996 novel Nanjing 1937: A Love Story. Both Nanjing's historical reputation as an ancient capital for several short-lived dynasties and its special role in narrating Chinese identity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across the 1949 divide contribute to the city's symbolic significance in the literary tradition of ruin gazing. In the two texts under discussion, the layered ruins of Republican Nanjing--reminiscent of the decadent Six Dynasties (220-589) and witnessing the historical violence and physical as well as metaphorical dislocation resulting from World War II and the Chinese Civil War--constitute an ideal site for reflecting upon not only personal and national traumas but also traditional-modern tensions from diversified stances and angles. The related but divergent trajectories taken by Bai's and Ye's nostalgic gaze--one project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6os by way of post-1949 Taipei and the other geographically located in contemporary Nanjing but culturally distanced from it--form an interesting dialogue, which may shed light on the fluidity of ruin gazing at a nexus of identity questions with reference to the embrace of moder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i xianyong Taipei People Ye Zhaoyan Nanjing 1937 nostalgia Republican Nanjing ruins
原文传递
白先勇《台北人》的“神圣空间”
2
作者 郑绍楠 程彩霞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白先勇《台北人》的表现主题除了以“今昔之比”为主要内容的时间主题外,还有一个更为本质且少有人关注的空间主题,此空间主题可称之为“神圣空间”。在《台北人》中,白先勇通过“时间的空间化”和“空间的时间化”,使空间成为一种具有... 白先勇《台北人》的表现主题除了以“今昔之比”为主要内容的时间主题外,还有一个更为本质且少有人关注的空间主题,此空间主题可称之为“神圣空间”。在《台北人》中,白先勇通过“时间的空间化”和“空间的时间化”,使空间成为一种具有表现力的积极因素,空间不仅是时间的标识物,而且还是推动时间之流的“框架性的事物综合体”。这导致“今昔之比”的表现内容最后却落实为两个空间的对比,在此基础上,“神圣空间”主题得以凸显和确立。《台北人》叙事中存在着“神圣空间”/“世俗空间”互相比照的空间结构。在此结构中,“神圣空间”是小说人物灵性存在的关键所在,当人物被“贬谪”入“世俗空间”,其灵性以及与灵性相关联的美好品质便趋于消亡。小说人物的塑造就是围绕此“神圣空间”主题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台北人》 神圣空间 空间主题
下载PDF
爱恋中的纠缠书写:白先勇笔下的同性之爱
3
作者 殷惜惜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95-98,共4页
白先勇是台湾地区当代著名小说家,他的文章选材独特、主题深刻、人物形象鲜活、语言精炼,一直是文学界关注的重点。作为一名同性恋者,白先勇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创作并发表了以《孽子》为代表的多篇同性恋题材小说。文章通过对白先勇... 白先勇是台湾地区当代著名小说家,他的文章选材独特、主题深刻、人物形象鲜活、语言精炼,一直是文学界关注的重点。作为一名同性恋者,白先勇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创作并发表了以《孽子》为代表的多篇同性恋题材小说。文章通过对白先勇笔下的男性之“性”进行研究,探寻白先勇作品中细腻深刻的情绪体验,理解作品里边缘人心灵中无言的痛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边缘人 青春 人文关怀
下载PDF
为逝去的美造像——论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对照叙述
4
作者 尤作勇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32-38,共7页
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对照叙述是其小说创作叙述结构的重要方面。按照复杂程度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单一对照叙述。此类对照叙述是对于处在主人公或者视角人物不同人生阶段的两个人的单一对照叙述;(2)对照体系叙述。此类对照叙述是对于处在... 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对照叙述是其小说创作叙述结构的重要方面。按照复杂程度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单一对照叙述。此类对照叙述是对于处在主人公或者视角人物不同人生阶段的两个人的单一对照叙述;(2)对照体系叙述。此类对照叙述是对于处在小说故事不同阶段或者处于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物系统的对照叙述,构建了复杂、完整的对照叙述体系。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对照叙述是中国传统的对偶美学观念在现代小说叙述上的运用典范,也是白先勇小说创作表达历史沧桑和命运无常的小说主题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小说创作 对照叙述
下载PDF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异类”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维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异类”是白先勇小说中一类重要的人物形象。在《台北人》《纽约客》《孽子》三部作品中,白先勇分别从政治、文化、道德角度出发,塑造了流离中国台北的内地人、挣扎在文化认同危机漩涡中的海外华人,以及受到社会家庭双重抛弃的同性恋... “异类”是白先勇小说中一类重要的人物形象。在《台北人》《纽约客》《孽子》三部作品中,白先勇分别从政治、文化、道德角度出发,塑造了流离中国台北的内地人、挣扎在文化认同危机漩涡中的海外华人,以及受到社会家庭双重抛弃的同性恋者三类“异类”形象。“异类”形象的诞生既与作家个人经历有关,也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但作者所呼吁的以“超越时代的永恒人性”来解决“异类”问题因脱离特定时空背景而难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异类” 成因 解决途径
下载PDF
《台北人》中人物命名的艺术
6
作者 白夏 周林妹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3-79,共7页
《台北人》是中国台湾作家白先勇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白先勇凭借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学基础,塑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从人物命名的手法上看,他笔下的人物姓名别有深意。他调动汉字音义的独特性以及色彩词的艺术性对人物进行了多... 《台北人》是中国台湾作家白先勇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白先勇凭借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学基础,塑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从人物命名的手法上看,他笔下的人物姓名别有深意。他调动汉字音义的独特性以及色彩词的艺术性对人物进行了多角度的命名;其作品中的人物名字不仅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或故事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小说主题。白先勇在人物命名艺术上的成就与探索,得益于他对古典文学及传统文化的赤诚之心,也与他的创作风格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台北人》 命名艺术
下载PDF
白先勇与青春版《牡丹亭》现象 被引量:7
7
作者 陆士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99,共6页
白先勇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热演两岸三地,走红大江南北,有着明显的白先勇个人因素。青春版《牡丹亭》是白先勇圆“文化复兴”的梦;白先勇制作青春版《牡丹亭》,不仅因为《牡丹亭》是古典昆曲名剧,还因为他认同汤显祖的爱情理念,认同... 白先勇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热演两岸三地,走红大江南北,有着明显的白先勇个人因素。青春版《牡丹亭》是白先勇圆“文化复兴”的梦;白先勇制作青春版《牡丹亭》,不仅因为《牡丹亭》是古典昆曲名剧,还因为他认同汤显祖的爱情理念,认同杜丽娘这位“情圣”的心理;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和演出,是白先勇追求完美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青春版 《牡丹亭》
下载PDF
从白先勇辩证式自译看摄入性改写翻译理论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吉荣 夏廷德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9-42,共4页
摄入性改写突显过程性、生成性,以摄入性改写为理论视域的翻译研究主要是通过创造性和相关性解决翻译研究的各种问题。白先勇的自译个案特别突显创造性和相关性。他的自译作品数量多,一共分为三个阶段,涵盖了主要创作时期的作品。从实... 摄入性改写突显过程性、生成性,以摄入性改写为理论视域的翻译研究主要是通过创造性和相关性解决翻译研究的各种问题。白先勇的自译个案特别突显创造性和相关性。他的自译作品数量多,一共分为三个阶段,涵盖了主要创作时期的作品。从实践经验出发,白先勇的自译涉及自译和他译的关系、创作语言和翻译语言的辩证关系、作者和译者的辩证关系等方面。白先勇对翻译的历史性特质、世界性白话的观念和对翻译过程性和连续性的重视,具有现实意义,为摄入性改写视域下的翻译理论研究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辩证式 自译理论
下载PDF
白先勇与张爱玲笔下女性命运的沉浮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桂荣 贲春昉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白先勇和张爱玲作为中国台湾和大陆两位不同时代的通俗小说家,其作品在很多方面共同体现了女性的生命意识与生存体验。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着女性的悲剧命运,游弋于尘世的浮萍人生,悬浮于乱世的月光爱情,迷失于莫测的命运罗盘。他... 白先勇和张爱玲作为中国台湾和大陆两位不同时代的通俗小说家,其作品在很多方面共同体现了女性的生命意识与生存体验。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着女性的悲剧命运,游弋于尘世的浮萍人生,悬浮于乱世的月光爱情,迷失于莫测的命运罗盘。他们在各自的文学领域中书写着他们感悟到的女性命运,在平凡的故事中展示了女性的永恒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张爱玲 女性命运 孤独感
下载PDF
身份建构中的历史叙事——以白先勇、严歌苓两代移民作家的历史叙事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燕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77-80,86,共5页
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白先勇和严歌苓,是北美新老移民两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他们以历史叙事的方式来展现各自不同的故土记忆,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建构历史的使命感与解构历史的现实感、演绎历史的轨迹与边缘立场的书写。从作家的身份出发... 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白先勇和严歌苓,是北美新老移民两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他们以历史叙事的方式来展现各自不同的故土记忆,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建构历史的使命感与解构历史的现实感、演绎历史的轨迹与边缘立场的书写。从作家的身份出发,探索两种不同的历史观和历史叙述方式形成的不同创作风格以及由此呈现的族性书写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白先勇 严歌苓 身份建构 历史叙事
下载PDF
论20世纪90年代台湾小说中“酷儿书写”的现代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显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59-163,共5页
台湾小说中的"酷儿书写"始于20世纪60年代白先勇等作家,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邱妙津、朱天文等为代表的新世代"酷儿"作家,一反传统"酷儿"书写的悲情和自恨,改以昂扬自信的笔调探索"酷儿"情欲和... 台湾小说中的"酷儿书写"始于20世纪60年代白先勇等作家,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邱妙津、朱天文等为代表的新世代"酷儿"作家,一反传统"酷儿"书写的悲情和自恨,改以昂扬自信的笔调探索"酷儿"情欲和性别的游移流动,大胆描绘"酷儿"自身独特的性感经验,从"边缘"发声,挑战中心和权威,采取一种边缘化的写作策略,以"出走"的行动叛离中心找寻自己,以激烈的"自杀"的手段对中心提出抗议,以"谐拟"的方式来颠覆中心的建构。她们的"异端书写",冲击了理性规约下的性别藩篱,并以女性主义的立场在文本中呈现各种"酷异"的情欲状态的组合和迷乱的身份认同,在充分开放的情欲场域中,凸显出汉语写作中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长期潜伏着的、被压抑的"现代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小说 白先勇 邱妙津 朱天文 “酷儿书写” 文学革命 “现代性”
下载PDF
个体存在焦虑与民族文化忧患——兼论白先勇与存在主义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立立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0-65,共6页
对白先勇来说,对存在主义的持久兴趣来自一种境遇的相通和自我认同建构的需要。白先勇的小说表现出个体存在的焦虑和民族文化的忧患。前者映照出作者个体生命认同困局;后者则寓示着战后台湾以及海外中国人存在困境。将个体悲剧融进民族... 对白先勇来说,对存在主义的持久兴趣来自一种境遇的相通和自我认同建构的需要。白先勇的小说表现出个体存在的焦虑和民族文化的忧患。前者映照出作者个体生命认同困局;后者则寓示着战后台湾以及海外中国人存在困境。将个体悲剧融进民族国家的历史叙述,是白先勇能够不囿于西方现代派、建构中国现代派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白先勇 存在焦虑 文化忧患 台湾省 小说 个体存在 民族文化
下载PDF
隐喻与反讽:白先勇《纽约客》系列中的空间解读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晓惠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空间批评为解读白先勇《纽约客》系列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些短篇小说文本中的空间不仅仅是一种地理上的现实存在,也是一种文化建构和价值反应体系。本文通过分析文本中的空间隐喻和空间反讽,阐释了空间在表达作者精神旨趣和价值观念中... 空间批评为解读白先勇《纽约客》系列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些短篇小说文本中的空间不仅仅是一种地理上的现实存在,也是一种文化建构和价值反应体系。本文通过分析文本中的空间隐喻和空间反讽,阐释了空间在表达作者精神旨趣和价值观念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批评 白先勇 《纽约客》 空间隐喻 空间反讽
下载PDF
永远的悲歌——论白先勇小说的感伤意识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丽娟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89-91,共3页
由于家世的影响,世事的变迁,坎坷的人生经历,白先勇小说的总体特征和情感氛围都呈现出深深的悲剧意识。白先勇小说的悲剧意识首先来自背景气氛的营造上,其次表现在艺术手法的独特选择上,最后还体现在历史对于个体命运的干涉上。
关键词 白先勇 悲剧意识 背景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同性恋小说的沉浮——白先勇小说“《孽子》热”原因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计红芳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68-72,共5页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部同性恋小说,白先勇小说《孽子》从刚诞生之时的普遍沉默到后来两岸三地甚至世界各地的热门效应,跟读者接受的变化密不可分。主要表现为:作品本身不断被发掘的"潜藏意义"、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社会...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部同性恋小说,白先勇小说《孽子》从刚诞生之时的普遍沉默到后来两岸三地甚至世界各地的热门效应,跟读者接受的变化密不可分。主要表现为:作品本身不断被发掘的"潜藏意义"、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社会婚恋观念的发展以及文学传播方式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孽子 同性恋小说 潜藏意义 期待视野 婚恋观念 传播方式
下载PDF
论白先勇小说的创作特色 被引量:1
16
作者 花靖超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5-48,共4页
白先勇是20世纪60年代台湾极具代表性的现代派作家,也是大陆读者比较熟悉、评论界比较关注的台湾作家之一。其作品不仅具有现代派作家共有的特点,更有自身的特色。总体而言,白先勇小说有三个创作特色:"中西合璧,悲剧色彩,感伤主义&... 白先勇是20世纪60年代台湾极具代表性的现代派作家,也是大陆读者比较熟悉、评论界比较关注的台湾作家之一。其作品不仅具有现代派作家共有的特点,更有自身的特色。总体而言,白先勇小说有三个创作特色:"中西合璧,悲剧色彩,感伤主义"。具体来说:(1)白先勇的个人经历对其小说创作有很大影响,使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传统于现代;(2)在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悲剧性方面有着浓郁的悲剧色彩;(3)在历史流变下的"对命运的感悟和思索"以及异域文化下的生存和放逐的视角下,白先勇小说富有感伤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中西合璧 悲剧色彩 感伤主义
下载PDF
白先勇小说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探源 被引量:2
17
作者 钱果长 《池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90-94,共5页
人道主义作为一种精神素质抑或精神情怀广泛显现于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之中。追本溯源,从白先勇的个人身世经历、宗教情感以及所受的中外文学遗产的影响等方面可以发现白先勇小说创作中人道主义的清晰印痕。
关键词 白先勇 小说创作 人道主义 身世经历 宗教情感 中外文学遗产
下载PDF
论白先勇对女性悲剧命运的书写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小露 《焦作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20-23,共4页
白先勇的小说成功塑造了生活在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形象,虽然这些女性来自社会各阶层且形态迥异,但她们无一不遭受着生活带来的重创,有着相似的悲剧命运。论文第一部分对白先勇小说中的悲剧女性形象进行了分类,分为平民女性、贵族女性和... 白先勇的小说成功塑造了生活在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形象,虽然这些女性来自社会各阶层且形态迥异,但她们无一不遭受着生活带来的重创,有着相似的悲剧命运。论文第一部分对白先勇小说中的悲剧女性形象进行了分类,分为平民女性、贵族女性和下层女性三类;第二部分分析了这些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一方面可归结于作家的个人气质和独特的文学审美趣味,另一方面又与作家对小说主题创作的把握有关;最后一部分阐述了白先勇笔下悲剧女性的塑造方式。研究白先勇笔下女性悲剧命运的书写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在于这些悲剧女性形象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在当代文学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女性形象在白先勇小说中占据重要位置,分析作家对女性悲剧命运的书写,有利于深入了解白先勇的创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塑造方式
下载PDF
都市表象下的原初诉求——论白先勇的台北都市题材小说创作 被引量:1
19
作者 尤作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7期55-58,共4页
白先勇仅有两篇描写台北都市地域风情的小说作品——《黑虹》与《藏在裤袋里的手》,这两篇小说在都市题材的表象下面,展现出一种对传统与现代生存状态的批判态度以及对于一种原初生命与情感的诉求。
关键词 白先勇 《黑虹》 《藏在裤袋里的手》 都市风情 原初生命
下载PDF
论白先勇的文化乡愁 被引量:4
20
作者 丛坤赤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86-89,共4页
白先勇作品中的乡愁不仅是一种故园之恋,更是一种"文化乡愁"。独特的生平经历与性格气质使文化成为白先勇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对传统文化的殷切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化美学观念与表现手法的借鉴使白先勇的作品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 白先勇作品中的乡愁不仅是一种故园之恋,更是一种"文化乡愁"。独特的生平经历与性格气质使文化成为白先勇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对传统文化的殷切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化美学观念与表现手法的借鉴使白先勇的作品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有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的厚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乡愁 文化 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