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the forage-livestock balance in the Xilin Gol steppe,China:implications for sustainably utilizing grassland-ecosystem services 被引量:3
1
作者 QU Yingbo ZHAO Yuanyuan +2 位作者 DING Guodong CHI Wenfeng GAO Guangle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1年第2期135-151,共17页
Understanding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the forage-livestock balance is imperative for regionally arranging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while ensuring sustainable grassland-ecosystem service use.The Xilin Gol ste... Understanding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the forage-livestock balance is imperative for regionally arranging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while ensuring sustainable grassland-ecosystem service use.The Xilin Gol steppe is an important native grassland resource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China.This study aimed to elucidate the dynamics of the forage-livestock balance in the Xilin Gol steppe during the period 2000–2015.We evaluated the forage production and corresponding livestock carrying capacity(LCC)in the growing seasons of 2000–2015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field surveys.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the forage-livestock balance were then assessed at regional,city(including city,county and banner),and village scales using statistical and household survey dat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forage production and LCC decreased in the Xilin Gol steppe from east to west.During the period 2000–2015,the regional average forage production and corresponding LCC fluctuated without following a distinct trend,but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variations in precipitation.The forage-livestock balance varied with time,space,and scale.At the regional scale,steppes were overgrazed in the early 2000s,but a forage-livestock balance or even grazing potential was achieved in other years.At the city scale,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region exhibited a"forage-livestock balance"since 2000.However,about half of the region still experienced overgrazing,which mainly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sandy zones.Such changes may have been affected by the variations in grassland quality,forage production,compensation payment,and so on.We suggest a location-specific management scheme for grazing constraints,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ayment,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to aid in harmonizing animal husbandry and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while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by 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age production livestock carrying capacity forage-livestock balance Xilin Gol stepp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战略价值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07
2
作者 姚树洁 张小倩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8,共17页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持续健康发展,把握新工业革命浪潮,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明确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内涵...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持续健康发展,把握新工业革命浪潮,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明确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内涵,揭示其理论逻辑、战略价值和实现路径。结合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背景与相关论述,文章认为新质生产力必须具有“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高效低耗和环境可持续”“高品质生活和社会服务均等化”“数字赋能”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特征。解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所积累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政策环境保障,对比分析中国与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现状,以客观把握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优势与不足。分析在内部面临产业升级滞后与创新能力不足、资源与环境约束、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人口结构老龄化与劳动力成本上升、政府治理效率还需提升等“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外部遭受贸易争端、技术封锁、人权和意识形态威胁、国家领土争端等“修昔底德陷阱”的压力下,新质生产力破解经济高质量发展难题的战略指导意义。进一步地,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为国家提供了强大的安全保障,有助于构建坚固的国家安全体系。在此基础上,国家安全稳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两者相得益彰。最后,提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注重新质生产力的均衡布局;从内部加强自我建设,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潜能,破除“中等收入陷阱”魔咒;打造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给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破除“修昔底德陷阱”魔咒,支撑构建强劲有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域均衡发展 国家安全
下载PDF
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现状及供给侧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郁红礼 李林 +8 位作者 金传山 杜伟峰 马恩耀 张伟 季德 张兴德 彭瑞潭 申诺 陆兔林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3期439-446,共8页
分析了中药饮片产业及市场规模现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从供给侧剖析产业发展瓶颈,解析中药饮片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技术及产品创新不足,缺少协调供需平衡的宏观统筹问题,提出加强炮制理论基础研究、提高中药饮片生产标准化... 分析了中药饮片产业及市场规模现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从供给侧剖析产业发展瓶颈,解析中药饮片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技术及产品创新不足,缺少协调供需平衡的宏观统筹问题,提出加强炮制理论基础研究、提高中药饮片生产标准化水平的对策措施,包括提高中药炮制技术的标准化水平、完善质量控制标准、建立等级标准等,倡导提高产业规模化水平、实施大品种战略、鼓励科技创新、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中药饮片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管理研发及新产品研发,并从调控供需平衡角度提出了推进中药饮片区域化生产与流通的措施等,以期构建以高品质中药饮片为核心的创新型产业发展格局,探寻振兴中药饮片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产业 发展现状 标准化 规模化 供需平衡 创新生产
下载PDF
高铁内外部效益平衡理论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晓言 李红昌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3,共11页
本文构建高铁内外部效益平衡理论,阐释高铁内外部效益平衡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研究认为:高铁内外部效益平衡是高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应重视密度经济的关键指针作用;高铁内外部效益的不平衡与高铁经济行为主体目标的多元... 本文构建高铁内外部效益平衡理论,阐释高铁内外部效益平衡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研究认为:高铁内外部效益平衡是高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应重视密度经济的关键指针作用;高铁内外部效益的不平衡与高铁经济行为主体目标的多元性和不相容相关;高铁内外部效益平衡可通过高铁运输需求增加、铁路产业打破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引入竞争、构建有责政府广义补贴机制进行动态调整。高铁内外部效益平衡理论对于降低基础设施投资风险,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可持续发展 内外部效益平衡 高铁企业 高铁产品 广义补贴 有责政府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5
作者 金碚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9,F0002,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形成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性认知,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逐步摆脱观念桎梏和教条约束,坚持一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形成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性认知,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逐步摆脱观念桎梏和教条约束,坚持一切从国情出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世界必然是和而不同的全球格局,不同文明形态、不同经济体制、不同行为方式共存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层逻辑,体现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世界意义。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透视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叙事,有助于深刻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体制机制 供需相宜 因地制宜 新质生产力
原文传递
论新质生产力的经济法促进——以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为例
6
作者 陈兵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1,共13页
作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理想载体,人形机器人技术及产品不仅需要新质生产力为支撑,而且随着相关基础技术集成创新的跃升,其有望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视角看,人形机器人产业虽然在我国得到了一定重... 作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理想载体,人形机器人技术及产品不仅需要新质生产力为支撑,而且随着相关基础技术集成创新的跃升,其有望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视角看,人形机器人产业虽然在我国得到了一定重视,但是仍面临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间价值与功能需进一步适配、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安全风险与漏洞需解决、经济创新发展目标与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待协调等经济问题。为此,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济法治时代内涵,重视经济法推动新质生产力对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坚持以创新发展为目标、以安全可控为底线、以公平竞争为支撑、以包容开放为保障,推动负责任人形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的高质量发展。建议以统筹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动态平衡为前提,构建多元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体系,全面准确理解系统观念,以激励创新为导向,以市场公平竞争为支撑,建立和完善容错机制,有效促进人形机器人在包容开放的全球合作生态中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形机器人 新质生产力 经济法治 安全发展 动态平衡 共商共建共享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7
作者 宁攸凉 李岩 朱震锋 《林草政策研究》 2024年第2期7-16,共10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林草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文中梳...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林草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文中梳理新质生产力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阐释林草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内涵,构建新质生产力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林草发展情况,研究提出新质生产力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包括坚持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双轮驱动”,培育高素质的新型林草劳动者,普及高性能的新型林草劳动工具,拓展可利用的新型林草劳动对象,建立要素优化配置的新型林草经营体系,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林草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林业和草原 高质量发展 理论逻辑
下载PDF
林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逻辑框架和发展策略
8
作者 黄和亮 陈伟林 谢怡安 《林草政策研究》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文中从对生产力概念认识的历史变迁出发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进而梳理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理论框架,认为在林业新质生产力逻辑框架中,包含林业人才、林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林业管理制度与政策、林业生产效率与管理效率等基本要素,且... 文中从对生产力概念认识的历史变迁出发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进而梳理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理论框架,认为在林业新质生产力逻辑框架中,包含林业人才、林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林业管理制度与政策、林业生产效率与管理效率等基本要素,且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林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从而明显提高林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形成林业新质生产力的策略:1)持续推进森林生态系统基础研究,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2)利用现代生物基因技术推进关键种苗技术研发与应用;3)加强林业生产装备智能化、低碳化研发与应用;4)加快前沿技术创新应用,赋能林业现代化管理;5)加强富有竞争力的林业生产组织培育和林业新业态培育;6)持续推进林业人才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和草原 新质生产力 理论内涵 逻辑框架 发展策略
下载PDF
林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转型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许晓东 赖静娴 傅清媛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从生产力三要素的维度分析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问题及现实需要。结果表明:林业新质生产力是林业生产力三要素创新驱动及组合跃升的结果,中国林业正处在从传统生产力向新型生产力转型的阶段。从林业产业链供...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从生产力三要素的维度分析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问题及现实需要。结果表明:林业新质生产力是林业生产力三要素创新驱动及组合跃升的结果,中国林业正处在从传统生产力向新型生产力转型的阶段。从林业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林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培育、林业数字技术创新驱动3个维度,提出林业生产力向林业新质生产力转型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新质生产力 林业 高质量发展 转型
下载PDF
林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松泽 陈潜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5,共8页
林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协调发展是促进林业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全国30个省份林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2年全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林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协调发展是促进林业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全国30个省份林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2年全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新质生产力水平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都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偏低,且都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实施区域林业协调发展策略;强化林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加快塑造林业新型生产关系;完善林业政策与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耦合协调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桂虎 陈航 都闪闪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8,共14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加强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韧性可以有效应对经济金融风险的冲击,而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于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韧性的提升则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然后构建了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韧性指标体... 在数字经济时代,加强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韧性可以有效应对经济金融风险的冲击,而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于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韧性的提升则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然后构建了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韧性指标体系,并且阐述了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提升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韧性的逻辑链条,最后借鉴国外相关发展实践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导民营企业数据资产确权、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创新容错机制和加强诚信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提升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民营经济 民营企业 资产负债表 科技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科技金融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林草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探析
12
作者 赵立涛 王登举 《林草政策研究》 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大力培育和发展林草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林草新质生产力的特征集中体现在“新”和“质”2个方面,即创新驱动的先进生产力和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绿色...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大力培育和发展林草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林草新质生产力的特征集中体现在“新”和“质”2个方面,即创新驱动的先进生产力和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绿色生产力。按照上述本质特征要求,文中提出林草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发展路径和绿色发展路径。创新发展路径包括:1)强化科技创新,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原始动能;2)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3)推进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绿色发展路径包括:1)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在产业提质中实现增效;2)培育绿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产业创新中拓展空间;3)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价值转化中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和草原 新质生产力 本质特征 创新发展路径 绿色发展路径
下载PDF
林业种苗生产技术研究
13
作者 韩斌 段冰冰 +1 位作者 陈韩玉 曹新运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2期55-57,共3页
随着经济及生活条件水平的快速提升,国家更加重视对林业种苗技术的发展和探索。为了使社会居住环境及生活条件能够符合国家发展的特点以及人民需求,落实种植技术的优化学习就显得至关重要。优良的林业种苗生产技术能够提升国家生活环境... 随着经济及生活条件水平的快速提升,国家更加重视对林业种苗技术的发展和探索。为了使社会居住环境及生活条件能够符合国家发展的特点以及人民需求,落实种植技术的优化学习就显得至关重要。优良的林业种苗生产技术能够提升国家生活环境的质量水平,也是优化现存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步骤。该文结合现代重要生产技术的总体情况,针对林业种苗生产技术,提出生产技术的不断研发和高效应用是提升的关键点,以期为林业种苗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种苗 生产技术 要点 林业发展
下载PDF
苍梧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4
作者 谢石林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6期75-77,共3页
林业是苍梧县特色优势产业,该县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工业振兴和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工作。该文总结了苍梧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并分析问题,建议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靶向旺甫工业小镇战略承接产业转... 林业是苍梧县特色优势产业,该县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工业振兴和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工作。该文总结了苍梧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并分析问题,建议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靶向旺甫工业小镇战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桂东南产城融合特色小镇,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桂东南高端家具家居产业园区,以期建成桂东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产业 可持续健康发展 林产工业
下载PDF
林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5
作者 张丽平 白鸿章 +3 位作者 吴昊 贾莉华 刘然 肖冰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4年第5期20-22,27,共4页
林业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产业,要想提高区域林业发展水平,提升林业生产效率,还应加强林业机械化建设,为林业现代化发展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林业机械化发展中还存在发展不平衡、行业管理混乱和创新动力不足等问... 林业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产业,要想提高区域林业发展水平,提升林业生产效率,还应加强林业机械化建设,为林业现代化发展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林业机械化发展中还存在发展不平衡、行业管理混乱和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与国际先进机械技术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林业机械化程度是影响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正确认识林业机械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主要对林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林业机械化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机械化发展 产品体系 科技创新 社会化服务体系
下载PDF
基于产品空间理论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研究
16
作者 李筱柯 《教育教学研究前沿》 2024年第5期89-91,共3页
实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是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大部分民族地区处于我国的偏远位置,主要分布在边疆、偏远地区和高山高寒地区,存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实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是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大部分民族地区处于我国的偏远位置,主要分布在边疆、偏远地区和高山高寒地区,存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有差异的现实问题,因而有效推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均衡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本文以产品空间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以及其涉及的相关维度,进而探究产品空间视角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向,以期推进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实现良性发展,提升发展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均衡发展 产品空间理论
下载PDF
常规天然气藏均衡开发理论与关键核心技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东博 贾爱林 +5 位作者 位云生 郭建林 闫海军 孟德伟 刘华勋 刘群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5,共10页
常规天然气藏(含致密气藏)是天然气产量的主力军和“压舱石”。为了推动我国气田开发水平的整体提升,基于气藏开发实践认识,剖析了常规天然气藏开发面临的非均衡动用与非均匀水侵两个核心问题,提出了常规气均衡开发理论,建立了天然气采... 常规天然气藏(含致密气藏)是天然气产量的主力军和“压舱石”。为了推动我国气田开发水平的整体提升,基于气藏开发实践认识,剖析了常规天然气藏开发面临的非均衡动用与非均匀水侵两个核心问题,提出了常规气均衡开发理论,建立了天然气采收率数学评价模型,并依据模型关键参数确定了气藏均衡开发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气藏均衡开发理论内涵是通过打开压降通道或控制气水关系,降低气藏废弃压力,实现地层能量利用效率和采收率最大化;②气藏压降波及系数、压力衰竭效率、水侵波及系数及宏观水驱气效率是影响天然气采收率的4个关键参数,4个关键参数的乘积与叠加组合影响相应水侵与非水侵气藏的采收率;③气藏均衡开发基本原理包括储量均衡动用和气藏均衡压降2个方面,储量均衡动用核心技术包括开发单元精细划分、井型井网优化、储层改造与地面增压,气藏均衡压降核心技术包括水侵优势通道刻画、生产制度优化、水侵动态预警与综合治水等;(4)常规天然气藏开发始终要围绕提高4个关键参数开展工作,进而实现气藏的均衡开发,实现气藏开发效益最大化。结论认为,均衡开发理论的提出和实践有效支撑了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和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的高效开发,该理论与技术对推动我国常规天然气藏提高采收率以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天然气藏 均衡开发理论 储量均衡动用 气藏均衡压降 弹性能量 采收率
下载PDF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唐小平 蒋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56,共12页
基于2004—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在运用熵值法测算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动态面板和门槛效应模型对农村人口老龄化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和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能够显著提... 基于2004—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在运用熵值法测算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动态面板和门槛效应模型对农村人口老龄化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和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能够显著提高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其促进效应在粮食主产区内要强于产销平衡区内,而在主销区内,这一促进效应则并不显著。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分维度异质性分析后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改善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农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通过抑制环境条件的改善,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最后,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会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老龄化 农业高质量发展 粮食主产区 产销平衡区 主销区
下载PDF
平面非均质油藏均衡水驱调整方法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严科 张俊 +1 位作者 王本哲 马晓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89,155,共4页
针对平面非均质油藏注采不均衡的问题,运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提出了基于多参数定量计算的均衡水驱调整方法。研究表明,井距调整和驱替压差调整是实现平面非均质油藏均衡水驱的2种有效方式。根据储层平面非均质性、流体分布状况与... 针对平面非均质油藏注采不均衡的问题,运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提出了基于多参数定量计算的均衡水驱调整方法。研究表明,井距调整和驱替压差调整是实现平面非均质油藏均衡水驱的2种有效方式。根据储层平面非均质性、流体分布状况与注采井距、驱替压差之间的水驱平衡关系式,可定量调整不同方向注采井距和驱替压差的大小及比例。实际油藏应用表明,均衡水驱调整能够减小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开发的影响,提高注水利用率,有效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平面非均质性 均衡水驱 注采井距 驱替压差 开发调整
下载PDF
关于石油储采比、储采平衡率的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正卿 曲海潮 倪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3-54,共2页
油田开发过程中,石油储采比和储采平衡率是两个极其重要的开发指标,根据经验,油田储采比的高低与油田产量变化趋势有密切关系。从预测原油产量数学模型出发,推导出了保持油田稳产最低极限储采取值公式。为使产量不致于快速递减,油... 油田开发过程中,石油储采比和储采平衡率是两个极其重要的开发指标,根据经验,油田储采比的高低与油田产量变化趋势有密切关系。从预测原油产量数学模型出发,推导出了保持油田稳产最低极限储采取值公式。为使产量不致于快速递减,油田储采比应大于(1+0.746B-1)(B为常数),同时,油田储采比与产量的增长率及递减率存在定量关系。根据合理储采比制定原则,可规划出油田合理储采比,在给定合理储来比及产油量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出合理储采平衡率,从而为制定合理油田开发技术指标提供依据。表1参3(张正卿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储采比 储采平衡率 油田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