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Insights in the Biodegradability and the Eco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Solar Products Containing Mineral and Chemical UV-Filters on Marine Zoo- and Phytoplanktons: An in silico and in vitro Study
1
作者 Jean-Claude Hubaud Karim Mekideche +1 位作者 Jean-Eric Branka Luc Lefeuvre 《Journal of Cosmetics,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24年第1期98-111,共14页
Background: Cosmetic formulations, and particularly solar products which contain mineral and chemical UV-filters, are often suspected of causing harmful effects on marine fauna and flora.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our ... Background: Cosmetic formulations, and particularly solar products which contain mineral and chemical UV-filters, are often suspected of causing harmful effects on marine fauna and flora.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our work in 2019 concerning the eco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such formulations on corals (Seriatopora hystrix), we here provide some new information about the biodegradability and the eco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these products on marine zoo- and phytoplankton. Therefore, we choose to realize in silico and in vitro studies of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several solar products but also to evaluate the eco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these products on one phytoplankton, i.e.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and one zooplankton, i.e. Acartia tonsa, of a great importance for sea species survival (notably as sources of food). Materials and methods: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tested products: One in silico method and an in vitro one. 2 solar products were involved in the in silico study which consisted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degradation factor (DF) of each ingredient of the tested formulas in order to finally obtain their estimated biodegradability percentage. Already available data concerning each ingredient coupled to a computer model developed with one of our partners were used to achieve this study. The in vitro study involved 8 formulas containing UV-filters and was led by following the OECD 301 F guidelines. Ecotoxicological studies of 7 of the formulas containing UV-filters were for their part realized by following the ISO 10253 guidelines for the experiments led with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and the ISO 14669 guidelines for the experiments led with Acartia tonsa. In these studies, the effect of each tested product on crustaceans’ mortality and algal growth inhibition was assessed. Results: The in silico study predicted that formulas containing chemical UV-filters display a high biodegradability (superior to the threshold value of 60% given by the OECD 301 F guidelines). In the in vitro part of our work, the 8 tested formulas showed a biodegradability slightly inferior to the one predicted in the in silico experiments. Therefore, in order to evaluate if these calculated biodegradability value could have significant harmful effects on zoo- or phytoplankton, 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our products regarding the growth inhibition on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and the mortality on Acartia tonsa. In this last part of the study, all the tested products were classified as “non ecotoxic” following an internal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Part 4 entitled “Environmental Hazards” of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GHS), 9<sup>th</sup> edition (2021).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are notably in line with those published by our teams in 2019 on the effects of solar cosmetic products on corals and seem to confirm that formulas containing mineral and chemical UV-filters can be daily used without displaying significant noxious effects on marine fauna and flor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Filters Chemical UV-Filter biodegradability ECOTOXICOLOGY in silico in vitro ZOOPLANKTON Phytoplankton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Acartia tonsa
下载PDF
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及演化的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微生物场耦合作用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2
2
作者 孙亚军 熊小锋 +4 位作者 陈歌 徐智敏 张莉 赵先鸣 DMYTRO Rudakov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957,共17页
煤矿矿井水的水质形成与演化过程机理复杂,受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和微生物场等多场作用影响显著。深入研究并揭示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机理与演化趋势、阐明采空区封闭后矿井水的多场耦合作用机制是矿井水污染防控与修复的理论基础。以鄂... 煤矿矿井水的水质形成与演化过程机理复杂,受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和微生物场等多场作用影响显著。深入研究并揭示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机理与演化趋势、阐明采空区封闭后矿井水的多场耦合作用机制是矿井水污染防控与修复的理论基础。以鄂尔多斯盆地某煤矿采空区为水文地质原型,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煤矿采空区积水水位回升、蓄满后水动力-水化学-微生物场(HCB)多场耦合室内相似模拟和数值模型。采空区水动力场研究结果表明基质-裂隙双孔隙模型能有效模拟采空区水位回升过程,模拟误差为9.9%,其模拟精度远高于理论预测和单孔隙模型。水化学场模拟结果与试验较为吻合,SO_(4)^(2-)、HCO_(3)-和p H模拟相对误差分别为3.0%、21.0%和6.2%,模拟结果较为可靠。模拟结果显示采空区蓄水过程中水岩反应和微生物作用不明显;而蓄满后水动力几乎停滞,但水化学场和微生物场较为活跃,2号煤和3号煤层中黄铁矿的氧化反应使得SO_(4)^(2-)质量浓度提升约24.6%;后期采空区水环境演化为弱酸性、厌氧还原条件,微生物降解作用凸显,将SO_(4)^(2-)有一定的“自净”能力。通过调整微生物代谢速率常数,可将SO_(4)^(2-)降解比例提高到61.6%。实际工程场景中可通过补充碳源、人工建立密闭厌氧环境等强化手段实现这一目标。将多场耦合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技术拓展到煤矿采空区积水水质形成与演化规律研究,研究结论可为煤矿区矿井水污染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水质 水动力场 水化学场 微生物场 多场耦合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对畜禽危害和脱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索江华 张宸 +3 位作者 连艳鲜 何金环 王梦迪 郭永鹏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43-149,共7页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重要饲料安全风险因子,污染范围非常广泛,对动物健康造成严重伤害。本文综述了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污染现状、对畜禽的危害及有效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为有效控制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动物危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生物降解法 脱毒方法
下载PDF
MABR好氧喹啉和苯酚降解驱动反硝化脱氮研究
4
作者 惠明 郑桂朋 +3 位作者 胡腾宇 李园园 田海龙 李保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6,68,共6页
以喹啉和苯酚为含氮杂环类和酚类污染物为代表的废水是典型的强毒性难降解有机废水。该课题采用无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实现了好氧反硝化驱动喹啉和苯酚降解生物强化过程。反应器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完成了对喹啉、苯酚和硝酸盐分别... 以喹啉和苯酚为含氮杂环类和酚类污染物为代表的废水是典型的强毒性难降解有机废水。该课题采用无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实现了好氧反硝化驱动喹啉和苯酚降解生物强化过程。反应器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完成了对喹啉、苯酚和硝酸盐分别为(82.6±10.2)%、(84.5±11.9)%、(67.3±10.6)%的去除率以及(11.1±1.4)、(3.1±1.2)、(1.91±0.4)g/(m^(2)·d)的去除负荷。胞外聚合物含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生物膜对高喹啉进水负荷的抵抗能力。通过解析生物膜菌群结构,发现生物膜能够有效富集Rhodococcus等典型好氧喹啉降解菌;通过q-PCR功能基因定量分析发现以oxoO为代表的喹啉降解基因和napA好氧反硝化指示基因存在同一菌群,说明了好氧反硝化驱动喹啉和苯酚降解菌群的存在。通过宏基因组学分析,进一步核定Pseudomonas和Raineyella是主要的好氧喹啉和苯酚降解协同反硝化功能的关键菌群。本课题证实了MABR生物膜在好氧条件下完成对喹啉和苯酚的高效降解和好氧反硝化耦合过程,为拓展MABR在含氮杂环和酚类有机废水处理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好氧反硝化 喹啉 苯酚 生物降解
原文传递
环氧树脂生物降解方法研究
5
作者 徐鑫 陈泽明 王超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2期101-103,共3页
环氧树脂因其优异的力学和化学性能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环氧聚合物以强交联和醚基为主骨架,具有高强度和高耐久结构,不可生物降解,故对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的回收利用提出了挑战。传统的环氧树脂回收方法存在高能耗和使用有毒化... 环氧树脂因其优异的力学和化学性能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环氧聚合物以强交联和醚基为主骨架,具有高强度和高耐久结构,不可生物降解,故对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的回收利用提出了挑战。传统的环氧树脂回收方法存在高能耗和使用有毒化学物质的缺点,为了满足复合材料工业资源需求、减少环氧树脂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急需开发可持续的回收方法。综述了环氧树脂的传统回收方法及生物降解方法的研究进展,讨论通过生物基方法回收环氧树脂存在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对可生物降解环氧树脂和生物增强材料的研究,探索和优化生物基环氧树脂的回收方法,促进绿色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生物降解 生物增强材料
下载PDF
生物降解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增韧增透性能研究
6
作者 李新芳 黄旭平 +1 位作者 洪鹏 赵素芬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7-161,166,共6页
选用成本低的生物降解柔性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酯(PBS)为增韧剂,具有溶剂化增塑的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为界面相溶剂,自由基引发聚合的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增容剂,细化球晶提高聚乳酸(PLA)透明性的多酰胺类化合物(TMC)为成核剂,采用熔... 选用成本低的生物降解柔性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酯(PBS)为增韧剂,具有溶剂化增塑的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为界面相溶剂,自由基引发聚合的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增容剂,细化球晶提高聚乳酸(PLA)透明性的多酰胺类化合物(TMC)为成核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生物基聚乳酸复合材料,重点研究增韧剂、相溶剂和增容剂对聚乳酸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透明性能的影响,开发出高透明增韧PLA的制备技术。结果表明:在PLA基体中加入PBS、ATBC、TMC和DCP,提高了PLA的韧性、相容性和结晶能力。PLA/PBS/ATBC/TMC/DCP共混物中各组分的最佳质量比为80∶20∶10∶0.4∶0.3时,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为416.5%,相比纯PLA增加了71倍,冲击强度为4.22kJ/m^(2),相比纯PLA提高了165%,拉伸强度为44.3MPa,透光率为82%,显然,PLA的增韧增透性能最佳。其次,在PLA/PBS/ATBC/TMC共混物中添加DCP后,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Tg)降低,当DCP添加质量为0.3%时,相比纯PLA降低了10.8℃,显然PLA/PBS共混物的相容性最佳,此时共混物的增韧增透效果显著,拓宽了其在透明产品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丁二酸丁二酯 生物降解 增韧 增透
原文传递
拟康宁木霉对含铬黑T废水的处理特性研究
7
作者 林锦美 郑鹏 +2 位作者 丁能能 巫晶晶 陈锦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8-483,489,共7页
利用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对铬黑T模拟废水进行脱色降解。以铬黑T去除率为指标,探究反应时间、初始铬黑T浓度、投菌量、葡萄糖用量、温度以及转速等对拟康宁木霉处理铬黑T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探究拟康宁木霉处理铬... 利用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对铬黑T模拟废水进行脱色降解。以铬黑T去除率为指标,探究反应时间、初始铬黑T浓度、投菌量、葡萄糖用量、温度以及转速等对拟康宁木霉处理铬黑T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探究拟康宁木霉处理铬黑T的最佳条件,并对其处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拟康宁木霉处理铬黑T模拟废水的最适条件包括初始铬黑T质量浓度20 mg/L,投菌量7.5 g/L,转速140 r/min,以0.4 g/L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在30℃下反应20 h,铬黑T去除率达96.8%,且该菌对混合染料废水的去除率在90%左右。拟康宁木霉对铬黑T的吸附属于均质单层吸附,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康宁木霉对铬黑T的处理是通过生物吸附与降解的协同作用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康宁木霉 铬黑T 生物降解 生物吸附 一级动力学
下载PDF
瘤胃源粪臭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8
作者 王璐 刘梦雨 +6 位作者 张富源 纪守坤 王云 张英杰 段春辉 刘月琴 严慧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311,共7页
【目的】旨在从绵羊瘤胃中分离粪臭素降解菌,并评估其粪臭素降解能力和生长性能,以期开发适用于反刍动物降臭的直接饲喂微生物。【方法】以绵羊瘤胃液为分离来源,使用含有粪臭素的MSM培养基进行富集和分离,通过细菌菌落形态观察进行初... 【目的】旨在从绵羊瘤胃中分离粪臭素降解菌,并评估其粪臭素降解能力和生长性能,以期开发适用于反刍动物降臭的直接饲喂微生物。【方法】以绵羊瘤胃液为分离来源,使用含有粪臭素的MSM培养基进行富集和分离,通过细菌菌落形态观察进行初步分类;应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物种鉴定;绘制菌株生长曲线,通过HPLC技术测定粪臭素降解曲线。【结果】从绵羊瘤胃液中分离出25株粪臭素降解菌,经菌落形态鉴定选出11株代表菌株进行后续研究。物种鉴定结果显示,MSML2和MSML6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MSML4、MSML5、MSML7和MSML10属于阿氏普里斯特氏菌(Priestia aryabhattai),MSML3和MSML11属于污染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MSML1、MSML8和MSML9属于成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engduensis)。其中,MSML5生长速度最快,在约12 h后进入稳定期,稳定期菌体浓度最高;MSML3和MSML8在前16 h生长缓慢,32 h后进入稳定期。在粪臭素降解方面,MSML2粪臭素降解效率最高,48 h内的降解率达到23.03%,其次是MSML7、MSML8和MSML10,降解率均超过20%。【结论】成功从绵羊瘤胃中分离获得25株粪臭素降解菌,涉及4个物种,首次报道了具备粪臭素降解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阿氏普里斯特氏菌和成都假单胞菌,为直接饲喂反刍动物的菌剂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 粪臭素降解率 生物降解 分离鉴定 枯草芽孢杆菌 直接饲喂微生物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DOM在砂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9
作者 赵丽 张薏旸 +4 位作者 金毅 张庆 刘靖宇 卫杰 和世昌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5,共8页
目的针对焦作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年限长(10 a以上)、防渗层趋于老化、渗滤液渗漏到地下水风险大的问题,方法以稀释5倍的老龄垃圾渗滤液为注入淋滤液,以填埋场粉砂土为岩土介质,在水力停留时间32 h下开展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 目的针对焦作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年限长(10 a以上)、防渗层趋于老化、渗滤液渗漏到地下水风险大的问题,方法以稀释5倍的老龄垃圾渗滤液为注入淋滤液,以填埋场粉砂土为岩土介质,在水力停留时间32 h下开展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析老龄垃圾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0~2618 h内,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和波长254 nm单位比色皿光程下的紫外吸光度(UV254)在地下水中变化规律相似,且三者线性相关性显著,说明DOM组分以芳香族化合物为主;CXTFIT 2.1软件拟合得到DOC和COD的阻滞系数(3.01和1.96)及衰减系数均处于较低水平,说明砂土对有机质吸附作用有限;试验前期,淋出液的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I)一直高于淋滤原液的,说明试验前期微生物生长快速;所有样品的FI均大于1.9,说明淋出液中DOM主要为生物源;垃圾渗滤液DOM含有较多富里酸(峰A、峰C)和腐殖酸类物质(峰E)及少量类蛋白物质(峰T2);淋出液S1中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峰B)来源于试验所用砂土,S1中峰B和S2中峰T2随时间变化消失,剩下难降解的峰A、峰C和峰E,淋出液有机组分变化明显,结构简单的类蛋白物质逐渐消失,复杂难降解的腐殖类物质逐渐累积,试验过程中淋出液单位有机碳的总荧光峰强均高于淋滤液的,说明淋滤液在迁移转化过程中芳构化程度和腐殖化程度均有所提高。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垃圾渗滤液处置与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溶解性有机质 地下水 三维荧光 生物降解 吸附
下载PDF
水性丙烯酸树脂对PBAT/淀粉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10
作者 屈超 刘俊红 +1 位作者 贾彬 黄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68-3276,共9页
研究了四种水性丙烯酸树脂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淀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选择最佳水性丙烯酸树脂进一步研究其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万能拉伸测试仪、熔体流动速率仪、接触角测试仪、差式扫描量热仪、热失重分... 研究了四种水性丙烯酸树脂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淀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选择最佳水性丙烯酸树脂进一步研究其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万能拉伸测试仪、熔体流动速率仪、接触角测试仪、差式扫描量热仪、热失重分析仪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熔体流动性能、亲水性能、热性能进行了分析;采用红外光谱仪、偏光显微镜对PBAT/淀粉复合材的分子结构与微观组织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玻璃化温度较低的水性丙烯酸树脂对淀粉的改性效果更佳;当水性丙烯酸树脂7168(B7168)用量为25.2g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最佳值,较空白样提高10.8%和38.5%;随B7168的增加,复合材料熔体流动速率先减小后趋于平缓,亲水性能增加,对PBAT的结晶和熔融温度影响不明显,对球晶形貌影响不大,但使球晶平均直径略有减小,3000~3600 cm^(-1)的红外响应峰强度有增加的趋势,波峰略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热失重显示B7168的加入,使体系热分解起始温度提前,700℃残余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 淀粉 水性丙烯酸树脂 可降解塑料
下载PDF
垄沟集雨覆盖种植对红豆草根系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张登奎 吕陇 +2 位作者 张晓娟 周旭姣 王琦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目的】为选择集雨垄的环境友好型覆盖材料,提高中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降雨利用效率。【方法】通过随机区组大田试验,以传统平作为对照,研究3种材料(土壤结皮、生物可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覆盖垄的垄沟集雨种植对土壤水热条件、红豆草根... 【目的】为选择集雨垄的环境友好型覆盖材料,提高中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降雨利用效率。【方法】通过随机区组大田试验,以传统平作为对照,研究3种材料(土壤结皮、生物可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覆盖垄的垄沟集雨种植对土壤水热条件、红豆草根系特征、根瘤特征、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垄沟集雨种植显著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增加红豆草根系和根瘤特征值。土壤结皮覆盖垄沟集雨种植显著提高红豆草水分利用效率,但降低红豆草干草产量;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覆盖垄沟集雨种植显著提高红豆草的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传统平作相比,土壤结皮、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覆盖垄沟集雨种植的土壤贮水量分别提高10.64、9.36和2.09 mm,垄上表层土壤温度分别增加2.0、3.4和4.2℃,红豆草根干重分别提高27%、72%和87%,有效根瘤数分别增加2.1、9.1和12.4个,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9、23.3和30.0 kg/(hm^(2)·mm)。土壤结皮覆盖垄沟集雨种植的红豆草干草产量比传统平作降低13%,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覆盖垄沟集雨种植的红豆草干草产量比传统平作分别提高11%和23%。由于普通地膜残留极易导致土壤结构恶化和环境污染,不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结论】在我国半干旱地区,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垄沟集雨种植可作为一种高效、可持续的农业节水生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地膜 红豆草 根瘤 干草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差异分析——以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为例
12
作者 马冬晨 王文军 +7 位作者 张婷 李立武 王作栋 钱宇 敖添 符印 王丹 贾星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1421,共11页
【目的】为明确原油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δ^(13)C_(alkane))组成差异的成因。【方法】研究分析了塔北地区奥陶系共计17个原油样品δ^(13)C_(alkane)组成特征,结合相关有机地球化学参数,从沉积环境、成熟度和生物降解作用三个方面解释... 【目的】为明确原油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δ^(13)C_(alkane))组成差异的成因。【方法】研究分析了塔北地区奥陶系共计17个原油样品δ^(13)C_(alkane)组成特征,结合相关有机地球化学参数,从沉积环境、成熟度和生物降解作用三个方面解释了三类原油δ^(13)C_(alkane)值的变化趋势。【结果与结论】根据物性的差异,可将塔北地区原油分为重质、中质和轻质三类。塔北地区奥陶系原油δ^(13)C_(alkane)值介于-37‰~-31‰,呈现出海相原油的特征,表明原油δ^(13)C_(alkane)组成及分布范围受其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母质类型控制;从重质原油到中质原油再到轻质原油,成熟度逐渐增大,导致原油δ^(13)C_(alkane)值正偏;相较于中质原油和轻质原油,重质原油低碳数部分δ^(13)C_(alkane)明显变大,表明生物降解程度是重质原油中、低分子量正构烷烃δ^(13)C14~δ^(13)C19值正偏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 生物标志化合物 成熟度 生物降解 塔河原油
下载PDF
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湖南不同地区果蔬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陈坤梅 喻春明 +6 位作者 王晓飞 陈继康 高钢 赵亿嘉 周大鹏 朱爱国 陈平 《中国麻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4-31,46,共9页
针对塑料地膜使用造成土壤环境污染的问题,研究以白色/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塑料地膜为参试材料,在湖南省长沙市、沅江市、汉寿县等地区开展了西瓜、莴苣、秋葵等作物的覆膜试验,探究全生物降解地膜对不同作物的生长、品质、产量及... 针对塑料地膜使用造成土壤环境污染的问题,研究以白色/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塑料地膜为参试材料,在湖南省长沙市、沅江市、汉寿县等地区开展了西瓜、莴苣、秋葵等作物的覆膜试验,探究全生物降解地膜对不同作物的生长、品质、产量及土壤性质等指标的影响,观察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结果发现,两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湖南各地区果蔬生产均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沅江地区黑色降解地膜覆盖栽培西瓜,西瓜单瓜重增加25.8%,叶片数增加45.5%,显著高于未覆膜处理;覆盖白色降解地膜的秋葵叶片长度比对照高42.1%,叶片宽度比对照高55.9%,叶片数增加43.2%,产量增加55.5%。普通塑料地膜在作物收获后未能降解,白色和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率分别为80.3%~90.7%和63.0%~80.3%。综合不同地区的试验结果,认为两种降解地膜均可作为普通塑料地膜的潜在替代品,具有较大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地膜 果蔬生长 田间调查 降解率
下载PDF
聚乳酸纤维在纺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陶永亮 王旭丽 周鑫 《天津纺织科技》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聚乳酸来源于玉米、小麦、甜菜、木薯以及有机废弃物等原料,具有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等特征。聚乳酸纤维的原料来源可再生,产品亲肤,废弃物可生物降解降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实现“双碳目标”的今天,由聚乳酸制成... 聚乳酸来源于玉米、小麦、甜菜、木薯以及有机废弃物等原料,具有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等特征。聚乳酸纤维的原料来源可再生,产品亲肤,废弃物可生物降解降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实现“双碳目标”的今天,由聚乳酸制成的纤维在纺织物品中有广泛市场。通过介绍聚乳酸纤维几种加工方式,介绍聚乳酸纤维的优点,结合百姓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聚乳酸纤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纺织物品或其他领域中的应用比例将逐步增大,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乳酸纤维 纺织品 纤维加工 生物降解
原文传递
含紫薯花青素的槟榔芋淀粉薄膜性能及其应用
15
作者 谢微 邓忠惠 温付兰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期186-193,共8页
开发含紫薯花青素(PSPA)并可生物降解的槟榔芋淀粉薄膜(TSF),并研究其光学性能、厚度、含水率、水溶性、颜色、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红外光谱和微观结构等性能,初步探讨TSF对鲜切莴笋、鱼肉和猪肉储存过程中新鲜度的指示作用。研究表... 开发含紫薯花青素(PSPA)并可生物降解的槟榔芋淀粉薄膜(TSF),并研究其光学性能、厚度、含水率、水溶性、颜色、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红外光谱和微观结构等性能,初步探讨TSF对鲜切莴笋、鱼肉和猪肉储存过程中新鲜度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TSF的紫外-可见光谱和PSPA溶液的光谱变化规律是一致的,表明PSPA与槟榔芋淀粉具有良好的成膜机制。TSF厚度适中,含水率为39.17%,水溶性为36.93%;TSF的DPPH清除率达到94%,表明TSF的抗氧化活性高。将TSF应用于鲜切莴笋、鱼肉和猪肉的新鲜度监测,TSF先呈现淡紫色,随着时间推移,鲜切莴笋、鱼肉和猪肉逐渐腐败变质,48 h后,TSF在莴笋中呈现蓝紫色、猪肉中呈现浅绿色、鱼肉中呈现淡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芋淀粉 紫薯花青素 可生物降解膜
下载PDF
一种新型纤维素基包装材料的研制与应用设计
16
作者 岳花娟 王欢 《粘接》 CAS 2024年第2期69-72,共4页
针对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的高成本、性能低等问题,制备一种以黄麻纤维、粘胶纤维和聚乳酸玉米纤维为主要原料的的纤维素基包装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热压处理有利于增强纤维抱合性,从而增加材料的稳定性;黄麻/粘胶/玉... 针对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的高成本、性能低等问题,制备一种以黄麻纤维、粘胶纤维和聚乳酸玉米纤维为主要原料的的纤维素基包装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热压处理有利于增强纤维抱合性,从而增加材料的稳定性;黄麻/粘胶/玉米纤维最佳配比方案为50∶35∶15,此时,制备的复合包装材料的纵向断裂强力为212.35 N,横向断裂强力为126.78 N,纵向撕破强力为29.26 N,横向撕破强力为13.06 N,顶破强力为77.61 N。试验制备的黄麻/粘胶/玉米纤维素基包装材料不仅成本低、绿色环保,还具备较好的力学性能,能作为一种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 聚乳酸玉米纤维 热压处理 纤维素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不同膜基质生物可降解薄膜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17
作者 林叶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9期164-168,172,共6页
传统塑料包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而开发生物可降解薄膜是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类探讨不同膜基质的生物可降解薄膜对薄膜包装性能和抑菌性能的影响,以及复合薄膜在食品保鲜方面的应用效果,旨在为食品包... 传统塑料包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而开发生物可降解薄膜是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类探讨不同膜基质的生物可降解薄膜对薄膜包装性能和抑菌性能的影响,以及复合薄膜在食品保鲜方面的应用效果,旨在为食品包装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薄膜 制备机理 保鲜 应用
下载PDF
无机填料增强增韧聚乳酸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丁燕 江驰 +1 位作者 潘剑婷 高蓓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18-21,共4页
聚乳酸(PLA)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由于其良好的力学性能、环境友好性及易回收性,受到了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聚乳酸本身脆性较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适当改性,从而达到改善性能并降低成本的目的。无机填料具有来源广泛... 聚乳酸(PLA)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由于其良好的力学性能、环境友好性及易回收性,受到了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聚乳酸本身脆性较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适当改性,从而达到改善性能并降低成本的目的。无机填料具有来源广泛、可降解性及耐热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PLA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增强增韧改性。从无机填料的种类和特点出发,综述了滑石粉(Talc)、碳酸钙(CaCO3)、蒙脱土(MMT)、二氧化硅(SiO2)等市场上常用的无机填料增强增韧PLA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种无机填料的改性方法和作用机理。同时分析了无机填料在聚乳酸基生物可降解材料增强增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填料 聚乳酸 生物可降解材料 增强增韧改性
下载PDF
紫外光固化接枝明胶改性可生物降解水性聚氨酯的性能研究
19
作者 吴广峰 宋欣 李迎春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23,共9页
以聚己内酯二醇(PCL)为软段成分,丙烯酸羟乙基酯(HEA)为封端剂,制备了具有丙烯酸酯端基的水性聚氨酯(WPU)预聚体。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与明胶水解缩合反应后得到的乙烯基接枝改性明胶(GH)通过共价键合的连接方式引入到WPU分子骨... 以聚己内酯二醇(PCL)为软段成分,丙烯酸羟乙基酯(HEA)为封端剂,制备了具有丙烯酸酯端基的水性聚氨酯(WPU)预聚体。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与明胶水解缩合反应后得到的乙烯基接枝改性明胶(GH)通过共价键合的连接方式引入到WPU分子骨架中。通过紫外光固化将GH中的乙烯基和WPU预聚体中的丙烯酸酯末端连接,制备了可生物降解的WPU/GH复合材料。对WPU/GH的热性能、热失重性能及生物降解性能、降解后结晶度的变化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共价键合能提高WPU的成膜性能、耐水性和热稳定性。当GH含量达到10 wt.%时,WPU/GH在0.6%脂肪酶PBS溶液中的降解率达到68%,在土壤中的降解率达到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生物降解性 改性明胶 紫外光固化 共价键合
下载PDF
预氧化联合激活剂促进微生物长效降解土壤中烷烃的研究
20
作者 徐金兰 许开慧 +5 位作者 曹泽壮 代佳楠 李峰森 白文广 荣悦彤 薛淑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61-1572,共12页
微生物降解是一种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中烷烃的技术,但该技术易受环境条件影响,修复效率较低。为找到一种使土壤微生物能够长期有效降解烷烃的方法,进行了预氧化联合微生物激活剂降解土壤中烷烃的研究,其中利用芬顿反应进行预氧化,微生物... 微生物降解是一种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中烷烃的技术,但该技术易受环境条件影响,修复效率较低。为找到一种使土壤微生物能够长期有效降解烷烃的方法,进行了预氧化联合微生物激活剂降解土壤中烷烃的研究,其中利用芬顿反应进行预氧化,微生物激活剂由葡萄糖和乙酸共同组成。通过激活组(预氧化结合激活剂)、非激活组Ⅰ(仅添加激活剂,不进行预氧化)、非激活组Ⅱ(仅进行预氧化,不添加激活剂)和空白组4种不同处理方法,探究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呼吸活性、种群变化对烷烃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激活组中烷烃半衰期只需64 d,比非激活组Ⅱ缩短了333 d,其烷烃降解率长期维持较高值,其中0~20 d、20~40 d和40~60 d的降解率分别为14.23%、17.93%和15.73%,且每20 d的烷烃降解量均维持在1500 mg/kg以上。然而其他3组的烷烃降解率随着时间推移而显著降低,40~60 d时烷烃降解率最高仅有5.50%。预氧化后土壤中类腐殖酸和类富里酸的荧光标准积分体积分别是土壤氧化前的2.80倍和3.82倍,预氧化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快速增长。在添加乙酸和葡萄糖后土壤微生物被激活,激活剂的利用率分别达到88.06%和91.38%,其土壤微生物呼吸活性(以每kg土壤中微生物产生CO_(2)的物质的量计,下同)维持在5.00 mol/kg以上,而非激活组的土壤微生物呼吸活性在40~60 d时最高只达到2.12 mol/kg。此外,激活组的石油降解菌数量(以每g土壤中含有的石油降解菌数量计)在后期超过了9.00 lg(CFU/g),形成了芽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微杆菌属、链霉菌属和水杆菌属5种优势菌属,而非激活组最多只形成了3种优势菌属。研究显示,微生物长效降解土壤中的烷烃主要由其呼吸活性、石油降解菌数量、优势菌属数和营养利用率驱动。研究结果为解决土壤石油污染问题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烷烃 长效生物降解 呼吸活性 优势细菌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