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CLA-1上调剂9179D的分离、结构鉴定和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徐扬 许艳妮 +3 位作者 巫晔翔 余利岩 洪斌 司书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7-382,共6页
目的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能够上调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CLA-1)表达的新型活性化合物,并对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已建立的CLA-1表达上调剂的模型,对阳性菌株链霉菌104A-9179发酵产物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活性化合物9179D;通... 目的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能够上调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CLA-1)表达的新型活性化合物,并对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已建立的CLA-1表达上调剂的模型,对阳性菌株链霉菌104A-9179发酵产物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活性化合物9179D;通过理化性质、质谱、紫外和核磁等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9179D对HepG2中CLA-1表达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结合DiI-HDL的影响。结果从链霉菌104A-9179发酵产物中得到活性化合物9179D,并确定了其结构为曲占柳菌素D(Trichostatin D);9179D在CLA-1上调剂模型上的EC_(50)为46.02μmol/L,表达活性最高值为934%;9179D能增加HepG2中CLA-1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RAW264.7对DiI-HDL的结合。结论得到一个微生物来源的具有强的上调CLA-1的表达活性的化合物-9179D(曲古柳菌素D),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 上调剂 高通量筛选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下载PDF
调脂颗粒对HepG2细胞SR-BI/CLA-1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竞纬 郁晓 +3 位作者 董丽霞 钱培刚 赵笑东 顾振纶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60-2564,共5页
目的研究调脂颗粒(姜黄、蒲黄、泽泻)对HepG2细胞SR-BI/CLA-1启动子活性、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予调脂颗粒和立普妥喂养3 d后采血获得含药血清,HepG2细胞随机分为5组并予以相应的含药血清处理。共转染SR-B1/CLA-1报告质粒... 目的研究调脂颗粒(姜黄、蒲黄、泽泻)对HepG2细胞SR-BI/CLA-1启动子活性、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予调脂颗粒和立普妥喂养3 d后采血获得含药血清,HepG2细胞随机分为5组并予以相应的含药血清处理。共转染SR-B1/CLA-1报告质粒及pRL-SV40,荧光素报告基因法检测启动子活性。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R-BI/CL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调脂颗粒上调了SR-BI/CLA-1启动子活性、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P<0.05或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趋势。结论调脂颗粒能上调SR-BI/CLA-1的表达,这可能是其调节血脂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脂颗粒 HEPG2 SR-BI CLA一1
下载PDF
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CLA-1表达上调剂4776B和4776C的分离、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媛 张忠兵 +5 位作者 姜威 樊秀勇 王旻 张月琴 洪斌 司书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8-272,276,共6页
目的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筛选和分离能够上调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CLA-1)表达的新型活性化合物。方法应用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CLA-1表达上调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从6000多株微生物中筛选出8株能使CLA-1表达上调的阳性菌株。对其中一株阳性... 目的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筛选和分离能够上调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CLA-1)表达的新型活性化合物。方法应用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CLA-1表达上调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从6000多株微生物中筛选出8株能使CLA-1表达上调的阳性菌株。对其中一株阳性菌株放线菌04-4776发酵产物的活性成分进行活性跟踪分离纯化,从中获得CLA-1表达上调的化合物4776B和4776C,并测定了化合物的理化特性和波谱学数据及相关的生物活性。结果通过理化性质、质谱、紫外和核磁等波谱学数据的分析,确定了化合物4776B和4776C的结构;4776B和4776C对CLA-1的上调率分别在2.08和3.26μm ol/L时达到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上调了60%和78%。结论放线菌04-4776产生的两个活性化合物分别与文献报道的红车轴草素和(9R,13S)-7-脱氧-13-二氢道诺霉素酮结构一致;两个化合物均具有强的上调CLA-1的表达活性,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 上调剂 高通量筛选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 New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Model for Human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CLA-1) Agonists 被引量:1
4
作者 DE-FENG TIAN BIN HONG SHU-YI SI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65-272,共8页
Objective To develop a new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model for human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 receptor (CD36 and LIMPII analogous-1, CLA-1) agonists using CLA-1-expressing insect cells. Methods With the total RN... Objective To develop a new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model for human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 receptor (CD36 and LIMPII analogous-1, CLA-1) agonists using CLA-1-expressing insect cells. Methods With the total RNA of human hepatoma cells BEL-7402 as template, the complementary DNA (cDNA) of CLA-1 was amplifi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Bac-to-Bac 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 was used to express CLA-1 in insect cells. CLA-1 cDNA was cloned downstream of polyhedrin promoter of 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AcNPV) into donor vector pFastBac1 and recombinant pFastBac1-CLA-1 was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DH10Bac to transpose CLA-1 cDNA to bacmid DNA. Recombinant bacmid-CLA-1 was transfected into Spodoptera frugiperda Sf9 insect cells to produce recombinant baculovirus particles. Recombinant CLA-1 was expressed on the membrane of Sf9 cells infected with the recombinant baculoviruses. A series of parameters of DiI-lipoprotein binding assays of CLA-1-expressing Sf9 cells in 96-well plates were optimized. Results Western blot analysis and DiI-lipoprotein binding assays confirmed that CLA-1 expressed in insect cells had similar immunoreactivity and ligand binding activity as its native counterpart. A reliable and sensitive in vitro cell-based assay was established to assess the activity of CLA-1 and used to screen agonists from different sample libraries. Conclusion Human HDL receptor CLA-1 was successfully expressed in Sf9 insect cells and a novel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model for CLA-1 agonists was developed. Utilization of this model allows us to identify potent and selective CLA-1 agonists which might possibly be used as therapeutics for atheroscle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受体 收缩筋 高产量模型 多面体病 肿瘤细胞 冠心病
下载PDF
超声与血清Cla-1、Gal-1联合诊断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丁丽萍 《辽宁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结合血清紧密连接蛋白1(Cla-1)、半乳糖血凝素1(Gal-1)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40例健康人群... 目的 探讨超声结合血清紧密连接蛋白1(Cla-1)、半乳糖血凝素1(Gal-1)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4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组。患者于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同时受试者均进行血清Cla-1、Gal-1检查;术后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检查结果及血清Cla-1、Gal-1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结节84例、恶性结节36例;超声结合TI-RADS分级标准检查出良性结节77例,恶性结节43例,灵敏度为88.89%(32/36)、特异性为86.90%(73/84)、准确率为87.50%(105/120)。良、恶性结节组血清Cla-1、Gal-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恶性结节组Cla-1、Gal-1水平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la-1、Gal-1单独与联合诊断的AUC分别为0.712、0.738、0.884,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45.0%、97.5%,85.0%、57.5%,82.5%、80.0%。Cla-1联合Gal-1诊断效能显著优两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 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高,但对于良恶性结节诊断不准确,血清Cla-1、Gal-1水平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表达显著上升,灵敏度与特异性更高,两种方式联合可显著提高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cla-1 Gal-1 桥本甲状腺炎 结节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化合物5242331体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许艳妮 李霓 +5 位作者 冯婷婷 刘畅 李永臻 王潇 李东升 司书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9-423,共5页
目的发现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先导化合物,并进行体外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研究。方法应用ABCA1和CLA-1表达上调剂筛选模型,对2000个化合物进行筛选,获得能上调ABCA1和CLA-1表达的化合物;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研究化合物对目... 目的发现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先导化合物,并进行体外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研究。方法应用ABCA1和CLA-1表达上调剂筛选模型,对2000个化合物进行筛选,获得能上调ABCA1和CLA-1表达的化合物;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研究化合物对目的蛋白的作用;利用巨噬细胞泡沫化实验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结果 5242331在ABCA1和CLA-1上调剂模型上的EC50值分别为1.66和3.00μmol/L;进一步研究发现,5242331不仅能上调肝细胞HepG2中CLA-1的mRNA以及蛋白水平,还能上调巨噬细胞RAW264.7中ABCA1和SR-BI的mRNA以及蛋白水平;5242331能明显减少泡沫化巨噬细胞RAW264.7胞内脂滴量。结论化合物5242331具有较好上调ABCA1和CLA-1活性和较好的体外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AS) ABCA1 cla-1 SR-BI
下载PDF
外源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对体外培养牛乳腺上皮细胞SREBP-1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红芳 刘红云 +2 位作者 杨维仁 刘建新 杨在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892-4901,共10页
【目的】旨在观察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t10c12 CLA)对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甾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1)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加工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使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使用不同浓度t10c12 CLA处理乳腺上皮细胞... 【目的】旨在观察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t10c12 CLA)对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甾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1)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加工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使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使用不同浓度t10c12 CLA处理乳腺上皮细胞后,用油红染色法检测胞质内的脂滴分布,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试剂盒法提取细胞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结果】随t10c12 CLA添加量的增加,细胞质内甘油三酯的含量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75、112.5和150μmol.L-1 t10c12 CLA均对胞质内甘油三酯的积累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t10c12 CLA的添加对SREBP-1基因和参与SREBP-1蛋白加工调节基因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根据蛋白质电泳结果推测,t10c12 CLA对SREBP-1前体蛋白的合成并无影响,可能对SREBP-1的加工活化产生抑制作用或对其分解产生促进作用。【结论】t10c12 CLA能抑制胞质内甘油三酯的积累,对SREBP-1基因的表达、蛋白质翻译均无影响,可能影响其加工活化过程和活性蛋白的降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10 顺-12共轭亚油酸 牛乳腺上皮细胞 甘油三酯 甾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
下载PDF
Ag^+-SPE/GC测定食物中trans C16:1,trans C18:1,trans C18:2和共轭亚油酸的含量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妞 范亚苇 +2 位作者 于化泓 邓泽元 李静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6-295,共10页
为研究不同来源的反式脂肪酸(TFAs)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本文拟调查食物中trans C16:1,trans C18:1,trans C18:2和共轭亚油酸(CLA)异构体的组成和含量,为明确不同食物中TFAs和CLA与健康的关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合银离子固相萃取柱(Ag+-S... 为研究不同来源的反式脂肪酸(TFAs)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本文拟调查食物中trans C16:1,trans C18:1,trans C18:2和共轭亚油酸(CLA)异构体的组成和含量,为明确不同食物中TFAs和CLA与健康的关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合银离子固相萃取柱(Ag+-SPE)和GC色谱2种升温程序测定反刍动物油脂、食用油和煎炸油中trans C16:1,trans C18:1,trans C18:2和CLA异构体的含量。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共检测出23种TFAs,其中7种trans C16:1,10种trans C18:1,6种trans C18:2和6种CLA异构体。反刍动物油脂中trans C16:1,trans C18:1和CLA显著高于食用油和煎炸油,而煎炸油中trans C18:2含量较高。反刍动物油脂中9t C16:1,11t C18:1,9t12t C18:2是主要TFAs异构体,10t12c C18:2是主要的CLA异构体;而食用油和煎炸油中12t C16:1,9t C18:1,9c12t C18:2,9t12c C18:2为主要的TFAs异构体,10t12c C18:2和11c13t C18:2是CLA的主要异构体。通过食用油煎炸前、后脂肪酸的对比发现,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变化最小,而大部分煎炸油比未煎炸油中trans C18:2,trans C18:1的含量显著增加。可见,反刍动物油脂和食用油、煎炸油中主要TFAs异构体不同,而不同异构体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同。茶籽油煎炸前后脂肪酸组成变化较小,食用中适合煎炸;而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经煎炸后会产生较多的对人体健康存在更大隐患的trans C18:2,因此对煎炸油品质的控制应引起有关生产和使用企业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离子固相萃取柱 trans C16:1 trans C18:1 trans C18:2 共轭亚油酸
下载PDF
大豆油对瘤胃培养液中共轭亚油酸及氢化中间产物累积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侯俊财 刘艳平 +4 位作者 桂仕林 霍贵成 贾志远 姜宁 张永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9-454,共6页
试验采用批次培养法研究了体外条件下添加大豆油对山羊瘤胃培养液中共轭亚油酸及氢化中间产物累积规律的影响,大豆油的添加量为0和100 mg/瓶。结果表明大豆油组cis-9,trans-11 CLA含量始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培养8 h时含量... 试验采用批次培养法研究了体外条件下添加大豆油对山羊瘤胃培养液中共轭亚油酸及氢化中间产物累积规律的影响,大豆油的添加量为0和100 mg/瓶。结果表明大豆油组cis-9,trans-11 CLA含量始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培养8 h时含量达到最高,为6.05 mg/g干物质;大豆油组trans-10,cis-12 CL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在培养16 h时,大豆油组总共轭亚油酸含量达到最大,为11.61 mg/g干物质;大豆油组的trans-10C18∶1和trans-11C18∶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培养过程中,二者含量始终增加。大豆油组总反式C18∶1脂肪酸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而总顺式C18∶1脂肪酸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反-11C18:1 反-10C18:1 共轭亚油酸 瘤胃发酵
下载PDF
EPA/DHA对体外发酵及瘤胃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亮 王加启 +4 位作者 卜登攀 刘仕军 魏宏阳 周凌云 刘开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7期5-10,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DHA/EPA对体外发酵和瘤胃液脂肪酸变化的影响。试验通过采用持续动态人工瘤胃装置,向发酵罐中添加EPA/DHA,连续培养7 d,分析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及发酵模式的改变。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EPA/DHA使瘤胃液p...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DHA/EPA对体外发酵和瘤胃液脂肪酸变化的影响。试验通过采用持续动态人工瘤胃装置,向发酵罐中添加EPA/DHA,连续培养7 d,分析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及发酵模式的改变。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EPA/DHA使瘤胃液pH升高(与CK相比,Trt1和Trt2分别升高了0.11和0.35),Trt2与CK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与CK相比处理组3种主要挥发酸中乙酸浓度下降(P<0.01),丙酸浓度升高(P<0.01),丁酸浓度下降(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对照组相比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添加EPA/DHA使瘤胃液脂肪酸成分发生改变。与CK相比处理组C18∶0含量显著下降(P<0.01);t-11 C18∶1含量显著升高(P<0.01);c-9,t-11 CLA含量显著升高(P<0.01),但是两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因此,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EPA/DHA可以改变瘤胃发酵模式,影响不饱和脂肪酸瘤胃氢化过程,使脂肪酸组成发生改变,为采用新的营养措施调控反刍动物产品中CLA的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A/DHA 人工瘤胃 瘤胃发酵 t-11C18∶1 cis-9 t-11CLA
下载PDF
c9,t11-CLA-PTX与t10,c12-CLA-PTX对MCF-7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英文)
11
作者 杨科 李星火 +3 位作者 李丹 柯曦宇 张烜 张强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751-759,共9页
在前期研究中,CLA-mixture-PTX展现出了对黑色素瘤与脑胶质瘤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c9,t11-CLA-PTX与t10,c12-CLA-PTX对人源乳腺癌MCF-7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中考察了c9,t11-CLA-PTX与t10,c12-CLA-PTX的体外细胞摄... 在前期研究中,CLA-mixture-PTX展现出了对黑色素瘤与脑胶质瘤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c9,t11-CLA-PTX与t10,c12-CLA-PTX对人源乳腺癌MCF-7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中考察了c9,t11-CLA-PTX与t10,c12-CLA-PTX的体外细胞摄取、细胞毒、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周期作用。用荷瘤BALB/c裸鼠研究了c9,t11-CLA-PTX与t10,c12-CLA-PTX的体内抗肿瘤作用。体外细胞毒研究结果表明:t10,c12-CLA-PTX的IC50为(0.17±0.02)μM,显著优于CLA-mixture-PTX(1.08±0.15)μM(P<0.01),后者显著优于c9,t11-CLA-PTX(6.50±1.20)μM(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9,t11-CLA-PTX与t10,c12-CLA-PTX均可使细胞总凋亡比例增加(P<0.01);和CLA-mixture-PTX组相比,t10,c12-CLA-PTX可使细胞总凋亡比例增加(P<0.01),c9,t11-CLA-PTX则使细胞总凋亡比例降低(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9,t11-CLA-PTX与t10,c12-CLA-PTX均将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与G2-M,与CLA-mixture-PTX相同。t10,c12-CLA-PTX的细胞摄取量显著高于CLA-mixture-PTX(P<0.01),后者的细胞摄取量显著高于c9,t11-CLA-PTX(P<0.01)。体内抗肿瘤药效研究结果显示,t10,c12-CLA-PTX的抗肿瘤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CLA-mixture-PTX组(P<0.01),而c9,t11-CLA-PTX的抗肿瘤活性仅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上述结果表明,t10,c12-CLA-PTX对MCF-7细胞有显著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可以作为CLA-mixture-PTX的替代药物进行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9 t11-cla-PTX t10 c12-cla-PTX 凋亡 细胞周期 细胞摄取 抗肿瘤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