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9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腹部平扫CT值用于机会性筛查骨质疏松的可行性
1
作者 王旭 刘磊 +3 位作者 刘义军 童小雨 范勇 王诗耕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398,共6页
目的:基于定量CT(QCT)探讨胸部常规kVp平扫和腹部能谱GSI平扫下椎体CT值用于机会性筛查骨质疏松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接受胸腹部平扫的患者431例,胸部CT扫描采用常规120 kVp,腹部扫描采用能谱(GSI)模式。对胸腹部扫描重叠的T11~L1... 目的:基于定量CT(QCT)探讨胸部常规kVp平扫和腹部能谱GSI平扫下椎体CT值用于机会性筛查骨质疏松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接受胸腹部平扫的患者431例,胸部CT扫描采用常规120 kVp,腹部扫描采用能谱(GSI)模式。对胸腹部扫描重叠的T11~L1椎体进行分析。使用QCT骨密度测量工作站测得胸部常规120 kVp下T11~L1椎体的骨密度(BMD),同时分别测量胸部120 kVp与腹部GSI扫描70 keV单能量下T11~L1椎体的CT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数据测量的一致性,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椎体BMD值与CT值之间的相关性。不同椎体间CT值差异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参考QCT诊断标准,将椎体分为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组,采用Kruskal-Wallis比较三组间及组内CT值差异。组内120 kVp-CT值和GSI-CT值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T11~L1椎体BMD均值行骨质状态判定,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椎体CT值评估骨质状态的诊断效能。结果:椎体BMD与120 kVp-CT值和GSI-CT值均呈正相关(r=0.976、0.963,P<0.001)。120 kVp和GSI下T11~L1椎体CT值依次为T11[144.00(72.00)、158.00(79.00)]、T12[137.00(67.00)、150.00(76.00)]、L1[128.00(67.00)、137.00(74.00)],不同椎体及椎体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31例患者共1293个椎体,骨量正常组椎体496个、骨量减少组椎体415个、骨质疏松组椎体382个。120 kVp和GSI下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组椎体CT值依次为[181.50(43.67)、199.65(48.57)]、[132.20(18.50)、144.00(23.00)]和[87.75(22.20)、93.30(27.20)],不同骨质状态组间椎体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组内椎体GSI-CT值均高于椎体120 kVp-CT值(P<0.05)。120 kVp-CT值与GSI-CT值诊断骨量减少的AUC分别为0.976、0.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7);诊断骨质疏松的AUC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胸部常规120 kVp及腹部GSI平扫CT值均可用于机会性筛查骨质疏松,诊断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定量ct 能谱ct ct
下载PDF
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成像方案
2
作者 胡莹莹 张珂 +3 位作者 何辰宇 孙宏亮 王蕾 谢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246,共5页
目的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疑诊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双下肢动脉能谱CTA资料,经重建获得40~80 keV(间隔5 keV)单能量(共9种)及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对比双下肢动脉在不同图像中的C... 目的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疑诊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双下肢动脉能谱CTA资料,经重建获得40~80 keV(间隔5 keV)单能量(共9种)及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对比双下肢动脉在不同图像中的CT值、噪声(SD)值、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针对50、60 keV单能量和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质量及血管节段的可诊断性进行主观评估,观察40、45、50、60 keV单能量和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的自动去骨能力。结果40~80 keV范围内,随keV升高,各动脉在图像中的CT值、SD值、SNR及CNR均逐渐降低。相比100 kVp,腘动脉(PA)及其近端动脉的CT值、CNR及SNR均在40~55 keV图像中升高(P均<0.05);50~55 keV图像中SD值升高(P均<0.05),而60 keV图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及60 keV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可诊断动脉节段数与100 k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以远节段的SNR及CNR在各单能量图像及100 kVp图像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CT值在40~45 keV图像中、SD在40 keV图像中均高于100 kVp(P均<0.05),但SD在45 keV与100 kVp图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keV图像中,PA以远节段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可诊断节段数均高于60 keV及100 kVp(P均<0.05)。40 keV图像对9例(9/30,30.00%)、45 keV图像对6例(6/30,20.00%)不能自动去骨,50及60 keV、100 kVp对30例(30/30,100%)均可自动去骨。结论行双下肢动脉能谱CTA时,对PA及其近端节段以60 keV单能量成像较佳,对其以远或双下肢全程则以50 keV单能量成像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 ct血管成像 能谱ct
下载PDF
CTA/CTP评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周新华 陈良义 张丹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成像(CT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CTA及CTP检查,分析其影像资料,探究CTA及CTP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成像(CT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CTA及CTP检查,分析其影像资料,探究CTA及CTP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脑血容量(CBV)比较:缺血半暗带>健侧>梗死区(P<0.05);脑血流量(CBF)比较:健侧>缺血半暗带>梗死区(P<0.05);平均通过时间(MTT)、目标组织中浓度达峰时间(TTP)、目标组织中所有残余功能全部达峰时间(Tmax)比较:健侧<缺血半暗带<梗死区(P<0.05)。CTA检出左侧、右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或狭窄分别59例(29.50%)、91例(45.50%),左侧、右侧颈内动脉(ICA)闭塞分别16例(8.00%)、12例(6.00%),双侧ICA狭窄为6例(3.00%);代偿分支血管显影基本满意129例(64.50%),显影不足71例(35.50),其余16例(8.00%)患者CTA影像资料显示无异常,敏感度为92.00%。预后不良组患侧CBV、CBF小于预后良好组,MTT、TTP、Tmax长于预后良好组,代偿血管建立比例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CBV、CBF、MTT、TTP、Tmax对介入治疗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效能(P<0.05),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815、0.673、0.713、0.710,其中CBV预测效能最高,敏感性为83.20%,特异性为73.33%。结论CTA/CTP可反映大脑、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代偿分支建立情况,也可反映血流灌注情况,在介入治疗合理时机的判断方面可提供准确依据,提高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指导 预后
下载PDF
宽体探测器CT血管造影与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效能
4
作者 祁冬 李娟 +3 位作者 孙景巍 董楠 贾媛 沈艳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2-25,35,共5页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cardiogram,UCG)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8/2023-09月作者医院收治的65例疑似...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cardiogram,UCG)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8/2023-09月作者医院收治的65例疑似CHD患儿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儿均行心脏CTA及UCG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比较其差异;以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在诊断CH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的差异,并应用Kappa检验比较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小儿CHD的诊断效能。结果CTA诊断小儿CHD心外畸形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明显高于UCG,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内畸形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医师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较好(κ=0.802)。CTA、UCG诊断小儿CHD心内畸形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诊断小儿CHD心外畸形准确率为96.43%,显著高于UCG 5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诊断小儿CH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0.00%、60.00%、96.43%、33.33%及87.69%,与手术或DSA结果一致性较好(κ=0.766);UCG诊断CH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3.33%、20.00%、92.59%、9.09%及79.81%,与手术或DSA结果一致性一般(κ=0.522)。CTA、UCG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小儿CHD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A与UCG诊断小儿CHD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分别为0.853和0.77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宽体探测器CTA在小儿CHD心外畸形方面的诊断效能优于UCG,而在心内畸形方面稍差,因此建议二者联合检查,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宽体探测器ct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基于Halcyon加速器百分百图像引导模式下盆腔肿瘤CTV-PTV边界外放的研究
5
作者 董晓庆 胡杰 林清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4期60-65,77,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Halcyon加速器百分百图像引导模式下盆腔肿瘤临床靶区-计划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边界外放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2023年1—5月在Halcyon加速器上行调强放射治疗的19例盆腔肿瘤患者... 目的探讨基于Halcyon加速器百分百图像引导模式下盆腔肿瘤临床靶区-计划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边界外放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2023年1—5月在Halcyon加速器上行调强放射治疗的19例盆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每个患者分次间、纠正后、分次内300套共900个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进行配准融合,得到三维方向上的矢量误差,用X(左右)方向、Y(头脚)方向、Z(腹背)方向表示。计算摆位误差及分布趋势,并根据纠正后及分次内的摆位误差计算CTV-PTV的外放边界。结果X方向上,分次间、纠正后、分次内的摆位绝对误差分别为(2.07±1.82)、(0.19±0.19)、(0.30±0.28)mm;Y方向上,分次间、纠正后、分次内的摆位绝对误差分别为(3.87±2.67)、(0.23±0.31)、(0.27±0.23)mm;Z方向上,分次间、纠正后、分次内的摆位绝对误差分别为(0.72±0.83)、(0.20±0.22)、(0.30±0.2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后和分次内X、Y、Z 3个方向分别有97%和96.33%的摆位误差在1 mm以内。CTV-PTV外放边界从6.36 mm缩小到1.06 mm。结论从摆位误差角度来看,基于Halcyon加速器百分百图像引导模式下的盆腔肿瘤治疗,根据纠正后和分次内的摆位误差计算CTV-PTV外放边界为1.1 mm。通过Halcyon加速器治疗盆腔肿瘤患者可降低摆位误差,提高患者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安全精度,缩小CTV-PTV边界外放值,减少正常组织的累及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cyon加速器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ctV-PTV外放边界
下载PDF
256排CT扫描鼓室盾板在胆脂瘤型中耳炎诊断中的价值
6
作者 刘大鹏 许佳 孙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7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鼓室盾板在256排CT的形态特征在胆脂瘤型中耳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1年3月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80例临床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CT扫描,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 目的探讨鼓室盾板在256排CT的形态特征在胆脂瘤型中耳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1年3月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80例临床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CT扫描,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冠状位观察鼓室盾板的形态,作出有无并发胆脂瘤的诊断,与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诊断对照,评价其符合率。结果56例患者鼓室盾板有明显骨质破坏吸收,其中54例患者手术证实合并胆脂瘤。24例患者鼓室盾板无明显骨质破坏吸收,14例患者为骨疡型,10例为单纯型。胆脂瘤型中耳炎与鼓室盾板破坏的CT表现符合率为94.2%。结论256排CT扫描鼓室盾板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诊断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鼓室盾板的骨质破坏是诊断胆脂瘤型中耳炎较特异性的指标,为临床对中耳炎的分型及选择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随访提供了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鼓室盾板 中耳炎 胆脂瘤 临床表现 ct征象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用于肺部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李东 荆利民 马明辉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533-534,共2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对肺部小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部小结节患者96例,均予以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检查,评估图像质量,以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为依据,分别进行两种检查方法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对肺部小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部小结节患者96例,均予以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检查,评估图像质量,以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为依据,分别进行两种检查方法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高分辨率CT图像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CT(P<0.05)。96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阳性70例,阴性26例;高分辨率CT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κ=0.906,P<0.001);常规CT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一般(κ=0.729,P<0.001)。高分辨率CT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14%、92.31%、95.83%,显著高于常规CT的80.00%、50.00%、71.88%(P<0.05)。结论与常规CT相比,高分辨率CT在肺部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图像质量更佳,诊断效能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ct 常规ct 肺部小结节 良恶性鉴别诊断
下载PDF
CT常规扫描与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8
作者 罗建华 朱侣明 +3 位作者 陈圣文 邱秦文 谢鑫 杨娇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CT常规扫描与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赣南医学院兴国医院的35例疑似小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128层螺旋CT常规扫描与128层螺旋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的... 目的分析CT常规扫描与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赣南医学院兴国医院的35例疑似小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128层螺旋CT常规扫描与128层螺旋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各类型小肠肿瘤疾病的检出率。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35例疑似小肠肿瘤疾病患者中,阳性32例,阴性3例。32例阳性患者中,小肠脂肪瘤15例,小肠平滑肌瘤12例,腺瘤5例。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疾病的诊断准确度为94.29%、敏感度为96.88%,CT常规扫描的诊断准确度为71.43%,敏感度为75.00%,CT小肠造影高于CT常规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疾病诊断的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96.88%,阴性预测值为66.67%,CT常规扫描特异度为50.00%,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12.50%,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各类型小肠肿瘤疾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肠肿瘤患者,与CT常规扫描相比,CT小肠造影检查准确度、敏感度更高,诊断效能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常规扫描 ct小肠造影 小肠肿瘤 准确度 敏感度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及血清指标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
9
作者 赵宇明 赵树媛 +2 位作者 侯鹏 王爽 纪俊雨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诊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诊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情况将其分为轻度组(0分≤Gensini积分≤20分)、中度组(20分<Gensini积分≤60分)及重度组(Gensini积分>60分),每组34例。对比3组患者冠状动脉最小管腔直径(MLD)、狭窄面积百分比(%AS)、狭窄直径百分比(%DS)、最小管腔面积(MLA)、Lp-PLA2及ANGPTL3,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重度组MLA、MLD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而%AS、%DS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05、4.083、5.871、6.976、3.387、2.198、2.668、3.505,P<0.05)。重度组Lp-PLA2、ANGPTL3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4、8.220、2.575、3.05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LA、MLD、%AS、%DS、CCTA综合参数、LpPLA2以及ANGPTL3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38、0.690、0.742、0.801、0.904、0.808和0.807。灵敏度分别为91.20%、91.20%、64.70%、94.10%、97.10%、70.60%和88.20%;特异度分别为76.50%、57.40%、75.00%、50.00%、70.60%、97.10%和70.60%。CCTA综合参数的AUC分别高于LpPLA2和ANGPTL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及血清Lp-PLA2、ANGPTL3评估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具有一定效能,且CCTA的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A2Lp-PLA2)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 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能谱CT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
10
作者 申燕艳 曾燕冲 +3 位作者 范金凤 黄福灵 管学春 林盛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分析能谱CT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CTA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低电压联合迭代重... 目的:分析能谱CT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CTA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对照组进行常规电压联合滤波反投影重建,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CT剂量指数(CTDI)、有效辐射剂量(ED)、剂量长度乘积(DLP)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图像总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脉(Ao)、右冠状动脉(RCA)、噪声、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主干(LM)高于对照组、图像信噪比(SN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对检查方式的满意度、对实验内容的认可度、对检测费用的接受程度、对本次检查的耐受程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能谱CT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可以在保证成像清晰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冠状动脉CTA的辐射量,减少检查对患者的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迭代重建技术 冠状动脉ctA
下载PDF
双下肢多发骨梗死MRI类CT及能谱CT钙抑制成像应用一例
11
作者 宗林雄 孟庆林 陈志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7-300,共4页
骨梗死临床发病率较低,多发生于长骨干骺端及骨干,骨梗死影像新技术报道也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双下肢多发骨梗死MRI基于受限回波间距的快速梯度回波类CT成像及能谱CT钙抑制技术的影像表现,为临床提供诊断经验。
关键词 骨梗死 基于受限回波间距的快速梯度回波类ct成像 MRI类ct成像 能谱ct 钙抑制技术
下载PDF
CTA联合CTP及NIHS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陈延国 胡逸凡 +1 位作者 余晓峰 钱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预测中应用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转归情况...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预测中应用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转归情况分成预后不良组(n=18)与预后良好组(n=62)。比较两组CTP图像参数、CTA图像ASPECTS评分与NIHSS评分,同时分析CTP、CTA、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参数与ASPECT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达峰时间(TTP)参数与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CBF、CBV、ASPECT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TTP、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五项联合检测的AUC值、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单一检测。结论:CTP联合CTA及NIHS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转归情况判断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NIHSS评分 ct血管成像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浅析西门子16排螺旋CT和飞利浦32排螺旋CT故障情况与维修保养策略
13
作者 陈圣达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第7期60-62,共3页
西门子16排螺旋CT与飞利浦32排螺旋CT由电子计算机、X线球管、自动控制系统构成的精密、先进医疗器械,断层成像无重叠干扰,整体更清晰,为延长仪器使用寿命,必须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为此,本文以飞利浦32排螺旋CT概述为切入点,简要分析常... 西门子16排螺旋CT与飞利浦32排螺旋CT由电子计算机、X线球管、自动控制系统构成的精密、先进医疗器械,断层成像无重叠干扰,整体更清晰,为延长仪器使用寿命,必须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为此,本文以飞利浦32排螺旋CT概述为切入点,简要分析常见故障案例及其处理方法,以此为基础,提出维修保养策略,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提高机械运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门子16排螺旋ct 飞利浦32排螺旋ct ct故障 维修保养
下载PDF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safety between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surgery and definitive chemo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T1N0M0 esophageal cancer
14
作者 Shu-Ai Luo Yu-Ying Sun +1 位作者 Ya-Ting Zeng Chun-Yu Hu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2024年第2期72-82,共11页
BACKGROUN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and surgical resection are the standard of care for cT1N0M0 esophageal cancer(EC),whereas definitive chemoradiotherapy(d-CRT)is a treatment option.Nevertheless,the compa... BACKGROUN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and surgical resection are the standard of care for cT1N0M0 esophageal cancer(EC),whereas definitive chemoradiotherapy(d-CRT)is a treatment option.Nevertheless,the comparativ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ESD,surgery and d-CRT for cT1N0M0 EC remain unclear.AIM To compare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ESD,surgery and d-CRT for cT1N0M0 EC.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hospitalized data of a total of 472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cT1N0M0 EC treated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between 2017-2019 and followed up until October 30th,2022.We analyzed demographic,medical recorded,hist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imaging and endoscopic,and follow-up data.The Kaplan-Meier method and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ing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survival outcome by treatments.Inverse probability of treatment weighting(IPTW)was used to minimize potential confounding factors.RESULT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SD(n=99)or surgery(n=220)or d-CRT(n=16)at the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from 2017 to 2019.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for the ESD group,the surgery group,and the d-CRT group was 42.0 mo(95%CI:35.0-60.2),45.0 mo(95%CI:34.0-61.75)and 32.5 mo(95%CI:28.3-40.0),respectively.After adjusting for background factors using IPTW,the highest 3-year overall survival(OS)rate and 3-year 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rate were observed in the ESD group(3-year OS:99.7% and 94.7% and 79.1%;and 3-year RFS:98.3%,87.4% and 79.1%,in the ESD,surgical,and d-CRT groups,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difference of severe complications occurring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P≥0.05).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reatment method,histology and depth of infiltration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OS and RFS.CONCLUSION For cT1N0M0 EC,ESD had better long-term survival and lower hospitalization costs than those who underwent d-CRT and surgery,with a similar rate of severe complications occur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rospective study ct1N0M0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SURGERY Definitive chemoradiotherapy
下载PDF
CT后处理技术重建CT值与终板抗压强度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吴研飞 马剑雄 +4 位作者 卢斌 王颖 柏豪豪 靳洪震 马信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探讨CT后处理技术重建CT值与终板抗压强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常规CT扫描5具小牛腰椎后,利用CT后处理技术重建终板并测量5个标准化测试位点的平均CT值,接着将腰椎分解成30个游离椎体,在骨性终板的标准化测试位点上使用直径5 mm的平... 目的探讨CT后处理技术重建CT值与终板抗压强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常规CT扫描5具小牛腰椎后,利用CT后处理技术重建终板并测量5个标准化测试位点的平均CT值,接着将腰椎分解成30个游离椎体,在骨性终板的标准化测试位点上使用直径5 mm的平底压头,以12 mm/min的速率进行单轴压缩实验,并根据载荷位移曲线确定每个测试位点的失效载荷值以计算抗压强度,使用组内相关系数验证测量结果一致性,应用相关性检验分析重建CT值与终板抗压强度的相关性。结果小牛椎体测试位点的重建CT值与抗压强度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组内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9,对应测试位点的重建CT值和抗压强度具有强相关性(r>0.8,P<0.01)。结论CT后处理技术重建终板CT值与终板抗压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术前评估终板强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终板 ct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头颈部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叶和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头颈部血管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仪征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60例,按照不同扫描方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造影剂实时监控触发检查,研究组行...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头颈部血管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仪征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60例,按照不同扫描方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造影剂实时监控触发检查,研究组行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分析两组诊断效果。结果:研究组椎动脉、椎动脉起始部分、颈总动脉起始部分、颈总动脉分叉部的颈内动脉、同层静脉、同层静脉CT差各处CT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造影剂用量低于对照组,延迟扫描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可优化各处CT值,降低造影剂用量与延迟扫描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ctA扫描 ct 造影剂用量 延迟扫描时间
下载PDF
人工智能迭代重建算法对超低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和计算机辅助肺结节检测的影响
17
作者 张宝平 李傲 +12 位作者 李宇航 朱书萌 田倩 赵文哲 肖瑶 侯伟 刘哲 王睿 黄欣 郝辉 王怡名 杨健 金超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84-391,共8页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迭代重建(AIIR)算法对超低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和计算机辅助(CAD)肺结节检测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3年9月至10月于我院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41例,同时采集常规剂量(120 kVp),采用管电流调制技术,剂量等级2级,参考管...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迭代重建(AIIR)算法对超低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和计算机辅助(CAD)肺结节检测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3年9月至10月于我院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41例,同时采集常规剂量(120 kVp),采用管电流调制技术,剂量等级2级,参考管电流(106 mAs)和超低剂量(120 kVp,15 mAs)胸部CT,记录辐射剂量参数。常规剂量CT采用Karl迭代重建,超低剂量CT采用Karl和AIIR(1、3、5级)重建,测量5组图像的主动脉、脂肪、肌肉区域的CT均值、噪声指数(SD)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价5组图像的整体图像质量。以2名胸部影像诊断医师共同阅片确定的≥4 mm非钙化实性肺结节作为参考标准,记录5组图像CAD肺结节检测的真阳性、假阳性(误诊)和假阴性(漏诊)数量并与参考标准比较,记录超低剂量Karl重建组图像人工阅片时间和CAD阅片时间。结果 5组图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低剂量AIIR 5重建的SD、SNR和CNR值均优于常规剂量和超低剂量Karl重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超低剂量AIIR 5重建的胸部CT整体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Karl重建相当,优于超低剂量Karl重建(P<0.005)。5组图像CAD肺结节检测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低剂量AIIR重建CAD肺结节检测的假阳性率低于常规剂量和超低剂量Karl重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超低剂量组辐射剂量较常规剂量组降低约89.3%,CAD阅片时间较人工阅片减少63.3%。结论 AIIR在改善超低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保持CAD肺结节检测的灵敏度,降低CAD肺结节检测的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肺结节 人工智能迭代重建 超低剂量ct
下载PDF
CTA和CTP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状态及与预后的关系
18
作者 刘芮 王汉 +2 位作者 陈艳 李毅 白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42-447,共6页
目的 探讨CT动脉血管成像(CTA)和CT灌注成像(CT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侧支循环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06广元市中心医院96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CTA及CTP检查,基于CTA图像分为侧支循... 目的 探讨CT动脉血管成像(CTA)和CT灌注成像(CT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侧支循环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06广元市中心医院96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CTA及CTP检查,基于CTA图像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2组CTP参数值[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对比剂峰值时间(r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侧支循环评分与CTP参数值的相关性。随访3个月,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96例患者CTA评估侧支循环良好组63例(65.63%),侧支循环不良组33例(34.37%)。侧支循环良好组rCBF、rCBV较侧支循环不良组高(P<0.05),rTTP、rMTT较侧支循环不良组低(P<0.05)。rCBF、rCBV均与CTA侧支循环评分呈正相关(r=0.472、0.518,P<0.01),rTTP、rMTT均与CTA侧支循环评分呈负相关(r=-0.502、-0.496,P<0.01)。预后良好组60例(62.50%),预后不良组36例(37.50%)。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合并冠心病比例、合并房颤比例、核心梗死体积、侧支循环不良比例、rTTP及rMTT值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CBF、rCBV值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合并房颤、核心梗死体积、侧支循环不良、rTTP及rMTT值均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CBF、rCBV值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CTA能直观显示AIS患者侧支循环状态,CTP参数与侧支循环评分表现出相关性,能间接反映患者侧支循环状态,CTA、CTP检查均可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期 ct动脉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侧支循环 预后
下载PDF
CT/MRI图像融合技术与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疗效对比
19
作者 沈静 王梦格 +1 位作者 宋阳 任振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8-541,546,共5页
目的对比CT/MRI图像融合技术和传统CT引导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疗效。方法收集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医疗信息,按不同影像引导方式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和融合组(CT/MRI图像融合技术辅助三... 目的对比CT/MRI图像融合技术和传统CT引导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疗效。方法收集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医疗信息,按不同影像引导方式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和融合组(CT/MRI图像融合技术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对穿刺操作时间、术中不适发生率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融合组穿刺操作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融合组术中和术后的VAS及BNI评分、术中不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提高疗效、减少术中不适、术后并发症方面,CT/MRI图像融合技术较CT引导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MRI图像融合 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半月神经节 ct引导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