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语”文体的起源与发展——上博简《曹沫之陈》篇题的启示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青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7,共8页
"语"是先秦时期常见的一种文体,它出于实录,最早出自史官的"记言",是早于"六经"而出现的。长时期内,"语"文体发展并不成熟,一直到《国语》的结集成书,"语"作为一种文体才完备起来。... "语"是先秦时期常见的一种文体,它出于实录,最早出自史官的"记言",是早于"六经"而出现的。长时期内,"语"文体发展并不成熟,一直到《国语》的结集成书,"语"作为一种文体才完备起来。《国语》主要记君臣之政治得失,这种取向对后代影响很大,形成正史中的"国语家"。"语"在发展分化中,实录性质有所减弱,多少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意志。诸子书最初多采用"语"体,被称为"百家语"。先秦时期,对文体的界定相当模糊,在"语"这个宽泛的文体里,可以说,"谚语"、"俗语"是其剪裁,"事语"是其流变。近年面世的上博简《曹沫之陈》竹书对于我们认识"语"文体很有启发意义。作为篇题的"陈"字,应该如本字读,不必假"陈"为"阵",以牵强于军阵之意。题为《曹沫之陈》,正是曹沫陈述之语的意思。《曹沫之陈》见证了古代"语"文体的发展演变,是早期"语"文体的一个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 文体 记言 上博简 之陈
下载PDF
《曹沫之阵》“■”字考——兼谈战国文字中几个从“巤”的字
2
作者 王晓阳 《汉字汉语研究》 2021年第4期24-31,125,126,共10页
本文认为上博简《曹沫之阵》简63中的"■"可读作"猎","弗猎危地"即"不夺取危险的地方",是国君在战败后用以自责、恢复国力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系统梳理了东周文字中从"巤"的字,... 本文认为上博简《曹沫之阵》简63中的"■"可读作"猎","弗猎危地"即"不夺取危险的地方",是国君在战败后用以自责、恢复国力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系统梳理了东周文字中从"巤"的字,归纳各区系中"巤"字的形体演变规律并分析相关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之阵
下载PDF
上博简《曹沫之陈》的军事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青 《军事历史研究》 2016年第2期21-32,共12页
上博简《曹沫之陈》是政治家言"兵",而非兵家言"战",其立足点是政治,其论兵是为了论政。其中"有克政而亡克阵"相关简文,体现了政治在战争中的优先地位、政治对战争的制约等思想。"夫阵者,三教之末&q... 上博简《曹沫之陈》是政治家言"兵",而非兵家言"战",其立足点是政治,其论兵是为了论政。其中"有克政而亡克阵"相关简文,体现了政治在战争中的优先地位、政治对战争的制约等思想。"夫阵者,三教之末"相关简文,体现了政治教化是战争胜利前提的思想。"战有显道,勿兵以克"相关简文,则早于《孙子》《尉缭子》等经典兵书而提出了内涵不同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凡贵人使处前位一行"相关简文,更是重视"贵人"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以贵族血统维系军心的重要性。《曹沫之陈》简文所反映的应该是宋襄公以前中国古老"兵法"的面貌,此时尚未形成"兵以诈立"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陈》 上博简 政治教化 不战而屈人之兵 贵人 公孙公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