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2)P-β射线致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的建立及损伤机制
1
作者 武晓丹 王治国 +1 位作者 战莹 张国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73-2179,共7页
背景: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坏死性溃疡,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对其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目的:建立急性β射线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初步探究其损伤机制。方法:69只SD大鼠... 背景: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坏死性溃疡,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对其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目的:建立急性β射线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初步探究其损伤机制。方法:69只SD大鼠随机分为30,45和^(60)Gyβ射线照射组(n=21)及对照组(n=6),采用^(32)P放射性核素对大鼠背部进行单次局部照射,对照组除不照射外其余操作与各照射组相同。造模后监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各照射组分别于照射后第7,15,30,45,60天各取3只大鼠切取皮肤组织观察损伤情况,包括皮肤外观、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透射电镜、TUNEL实验观察,另外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观察皮肤样本中Bcl-2、Bax及P53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照射后大鼠无意外死亡,体质量呈逐渐增加趋势;②大鼠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表皮层坏死、炎症细胞浸润、毛囊及附属器减少、胶原纤维断裂,以^(60)Gy、^(45)Gy表现明显,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升高,呈剂量依赖性;③电镜结果显示细胞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线粒体数量减少、空泡化以及核固缩,细胞凋亡程度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④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照射后皮肤组织P53及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弱,^(45)Gy、^(60)Gyβ射线组与30 Gyβ射线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0)Gyβ射线组与^(45)Gyβ射线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提示,^(32)P放射性核素^(45)Gy及^(60)Gy照射大鼠背部可成功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动物模型,其机制与凋亡相关因子P53、Bax上调及Bcl-2下调有关,该模型可为放射性皮肤损伤预防治疗及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p Β射线 SD大鼠 放射性皮肤损伤 动物模型 p53 BAX BCL-2
下载PDF
剥脱性点阵CO_(2)激光联合^(32)P同位素敷贴修复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效果
2
作者 赵丽靓 许清华 +4 位作者 张小锋 赵举辉 蔡杰 何晓 于泓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6期747-752,共6页
目的 研究剥脱性点阵CO_(2)激光联合^(32)P同位素敷贴修复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效果。方法 将126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剥脱性点阵CO_(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接受激光治... 目的 研究剥脱性点阵CO_(2)激光联合^(32)P同位素敷贴修复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效果。方法 将126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剥脱性点阵CO_(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接受激光治疗后给予^(32)P同位素敷贴。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中文版精简烧伤后健康量表(BSHS-B)评分,监测瘢痕瘙痒及血清中P物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统计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V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创面愈合后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VAS、V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创面愈合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BSHS-B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血清中P物质、TNF-α、TGF-β_(1)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BSHS-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P物质、TNF-α、TGF-β_(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9,P=0.212)。结论 剥脱性点阵CO_(2)激光联合^(32)P同位素敷贴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有确切的修复效果,利于缓解瘙痒,改善瘢痕柔软度、色泽、形态,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血清中P物质、TNF-α、TGF-β_(1)等表达有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增生性瘢痕 剥脱性点阵CO_(2)激光 ^^(32)p同位素 修复
下载PDF
应用^(15)N、^(32)P示踪法研究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技术的肥料效应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合松 黄见良 +2 位作者 邹应斌 张扬珠 李建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8-105,共8页
试验在双季高产稻区湖南醴陵市大田条件下进行。为比较一次性施肥技术与高效施肥技术肥料效应的差异 ,应用15N和3 2 P双标记研究了一次性施肥法的肥料效应 ,结果表明 :与对照法相比 ,一次性施肥技术可以促进水稻前中期对养分的吸收和增... 试验在双季高产稻区湖南醴陵市大田条件下进行。为比较一次性施肥技术与高效施肥技术肥料效应的差异 ,应用15N和3 2 P双标记研究了一次性施肥法的肥料效应 ,结果表明 :与对照法相比 ,一次性施肥技术可以促进水稻前中期对养分的吸收和增加干物质的积累量 ,全生育期水稻对氮和磷肥的利用率、氮肥回收率、水稻生物产量及谷物产量与对照相当。但由于一次性施肥法操作简单 ,有利于双季稻大面积平衡增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15N ^^32p 肥料效应 一次性施肥法 示踪技术
下载PDF
^(32)P示踪法研究溶磷真菌对磷肥转化固定和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范丙全 金继运 葛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142-2146,共5页
采用3 2 P示踪技术 ,研究了溶磷青霉菌P8对肥料磷与土壤有效磷的转化、固定和有效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溶磷青霉菌菌剂能够增加玉米、花生的生物量 ,促进作物对土壤和肥料磷素的吸收 ;溶磷菌剂具有防止有效磷转化为难溶Ca10 P的作用 ,... 采用3 2 P示踪技术 ,研究了溶磷青霉菌P8对肥料磷与土壤有效磷的转化、固定和有效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溶磷青霉菌菌剂能够增加玉米、花生的生物量 ,促进作物对土壤和肥料磷素的吸收 ;溶磷菌剂具有防止有效磷转化为难溶Ca10 P的作用 ,增加有效态磷 (Ca2 3 2 P、Ca8 3 2 P)的比例 .随时间延长 ,施入的3 2 P转化为Ca10 P的数量 (或比例 )逐渐增加 ,但是相对于未接种菌剂处理 ,接种青霉菌菌剂的土壤磷和肥料磷转化为Ca10 P比例最低 .溶磷青霉菌菌剂不仅能够防止有效磷向难溶磷Ca10 P的转化 ,而且其效果能够维持较长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p示踪技术 溶磷真菌 磷肥 有效性
下载PDF
冬小麦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群体光合速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志芬 陈学留 +3 位作者 余美炎 王同燕 任凤山 徐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8-465,共8页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小麦(鲁麦14)群体根系吸收活力和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动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返青到成熟,冬小麦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群体光合速率符合回归方程y=2.050+1.641x(r=0.8163);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小麦(鲁麦14)群体根系吸收活力和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动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返青到成熟,冬小麦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群体光合速率符合回归方程y=2.050+1.641x(r=0.8163);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根层~14C光合产物集运速率显著相关(r=0.9629),其变化主要受根层、茎层、叶层^(32)P矿质集运速率的影响;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与根层、茎层和叶层的^(32)P矿质集运速率之间的关系都极为密切,其变化显著受根层^(14)C光合产物集运速率的影响;根层、叶层和穗层的^(14)C光合产物集运速率与其^(32)P矿质集运速率的变化之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群体根系 ^^32p吸收活力 群体光合速率
下载PDF
^(32)P胶体介入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世娟 刘翠娥 +2 位作者 李凤岐 李现军 赵志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8期7-8,共2页
目的探索32P胶体联合地塞米松介入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29例,根据血管瘤平面面积分为A、B、C3组,行32P胶体联合地塞米松瘤内多点均匀注射介入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次治愈率为55.0%,经2次治疗后总治愈... 目的探索32P胶体联合地塞米松介入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29例,根据血管瘤平面面积分为A、B、C3组,行32P胶体联合地塞米松瘤内多点均匀注射介入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次治愈率为55.0%,经2次治疗后总治愈率为80.29%,A、B、C3组治愈率分别为94.4%、84.1%和63.9%,随血管瘤平面面积增大,治愈率逐渐下降(P<0.01),3组有效率均为100%。结论32P胶体联合地塞米松介入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早期治疗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p胶体 血管瘤 介入治疗 Β射线
下载PDF
^(32)P胶体介入治疗甲状腺囊腺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冯志徐 代学之 +2 位作者 张奇亮 李风岐 刘世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32p胶体 介入治疗 甲状腺囊腺瘤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微波和^(32)P敷贴治疗跖疣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马玉波 刘怡文 +1 位作者 陈美娟 陆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5-346,共2页
目的探讨微波和32P敷贴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门诊随机选择跖疣患者161例并随机分成两组,微波治疗组65例局麻下微波去除疣体病灶;32P敷贴治疗组96例,将放射性核素32P液均匀滴于与病灶相同大小的纱布块上,晾干后将其固定... 目的探讨微波和32P敷贴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门诊随机选择跖疣患者161例并随机分成两组,微波治疗组65例局麻下微波去除疣体病灶;32P敷贴治疗组96例,将放射性核素32P液均匀滴于与病灶相同大小的纱布块上,晾干后将其固定于相应病灶表面进行敷贴治疗。每周敷贴1次,平均5~6次,至脱痂痊愈。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反应和疗效。结果微波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复发率、副作用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36.9%,53.8%,80.0%和44.6%;32P敷贴治疗组分别是96.9%,3.1%,37.5%,15.6%。结论32P敷贴治疗足底跖疣较微波治疗方法简便安全,痛苦小,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疣 微波 ^^32p 敷贴治疗
下载PDF
肺癌术中胶体^(32)P组织间照射治疗淋巴道隐匿性转移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璐 刘志勇 +6 位作者 童冠圣 李旭东 谢亦山 高宏 高文 黄鹰 封国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胶体32 P在肺癌手术中组织间照射对淋巴道隐匿性转移灶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73例肺癌患者采用手术切除瘤体配合胶体32 P间质注射治疗 ,以同期同病种单纯手术治疗 5 8例为对照 ,观察术后胶体32 P在体表动态分布情况、并发症... 目的 探讨胶体32 P在肺癌手术中组织间照射对淋巴道隐匿性转移灶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73例肺癌患者采用手术切除瘤体配合胶体32 P间质注射治疗 ,以同期同病种单纯手术治疗 5 8例为对照 ,观察术后胶体32 P在体表动态分布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不同病理类型各组术后锁骨上淋巴结(SCL)转移率及 1、3和 5年生存率。结果 手术 +胶体32 P组与对照组均无手术死亡。两组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χ2 =0 .0 1 2、2 . 0 82、0 . 0 0 3,P均 >0. 0 5 ;χ2 =0 . 0 2 1~ 0 .1 4 4 ,P均 >0. 0 5 )。术后SCL转移发生率手术 +胶体32 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 =4 .5 0 7~ 5 .348,P <0 . 0 5和 <0 . 0 1 )。手术 +胶体32 P组和对照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2 . 2 %、5 6. 2 %、38 .7%,77 .6 %、4 1. 7%、2 5. 5 %。其中 1年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6 5 9,P >0 0 5 ) ,3和 5年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 =4. 2 0 7、3. 997,P均 <0. 0 5 )。结论 肺癌切除术中胶体32 P间质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杀灭隐匿性转移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p 隐匿性转移 肺癌 生存率 术后 对照组 淋巴 显著性 胶体 结论
下载PDF
^(125)I粒子联合胶体^(32)P组织间介入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迎秋 孙锐 +2 位作者 牛晓南 张龙奎 何元鑫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5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观察125I粒子联合胶体32P组织间介入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制定计划,在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实施... 目的观察125I粒子联合胶体32P组织间介入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制定计划,在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实施125I粒子植入治疗,胶体32P组织间介入补充治疗,术后随访3至6个月。结果 40例患者中术后第3、6个月治疗有效率(包括完全消退和部分消退,CR+PR)分别为77.5%、82.5%;血清中CYFRA21-1、CEA等肿瘤标志物与植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疗效评价分类不同,其相应肿瘤标志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I粒子联合胶体32P组织间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胶体32p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32)P敷贴和激光治疗手足寻常疣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玉波 黄钢 +3 位作者 康向东 刘怡文 陆平 陈美娟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0-374,共5页
为了探讨P和激光治疗寻常疣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门诊随机选择手足寻常疣患者229例,其中32男性83例,女性146例,平均年龄34.6±19.5(x±s)岁。这些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激光治疗组,127例,局麻下以CO2激光汽化或切割除掉疣体,... 为了探讨P和激光治疗寻常疣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门诊随机选择手足寻常疣患者229例,其中32男性83例,女性146例,平均年龄34.6±19.5(x±s)岁。这些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激光治疗组,127例,局麻下以CO2激光汽化或切割除掉疣体,若病灶数目多,需分次分批治疗,32P敷贴治疗组,102例,将放射性核素P液均匀滴于滤纸上,晾干后将其固定于相应病灶表面进行敷贴治疗,每次持续敷贴时间为4—8h,32其病损表面吸收剂量为984—1968cGy,每周敷贴1次,直至痊愈,观察临床反应和疗效。结果表明:激光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治愈率、复发率、副作用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100%、55.9%、44.1%、17.3%、25.2%,32P敷贴治疗组分别是100%、91.2%、5.9%、19.6%、7.8%。结论:32P敷贴治疗手足寻常疣,方法简便,安全,痛苦小,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副作用和并发症少,是一种成功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32p 敷贴治疗 辐射剂量
下载PDF
^(32)P-胶体滑膜切除术治疗青少年血友病性关节炎的疗效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磊 李培勇 +3 位作者 郝平 张一帆 江旭峰 陈素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64-1366,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放射性核素32P-胶体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青少年血友病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26例平均年龄16岁(11~21岁)的男性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的26个病变关节进行首次32P-胶体关节滑膜切除,关节腔内注射平均剂量为2.1 mCi(1.0~3.0 mCi)。... 目的观察应用放射性核素32P-胶体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青少年血友病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26例平均年龄16岁(11~21岁)的男性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的26个病变关节进行首次32P-胶体关节滑膜切除,关节腔内注射平均剂量为2.1 mCi(1.0~3.0 mCi)。结果术后6个月,23例患者关节腔内出血量减少30%以上,治疗有效率达88.5%;平均出血频率从治疗前的1.9次/月下降为治疗后的0.3次/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疼痛评分从治疗前的2.4下降为治疗后的1.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6例(61.5%)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有改善。结论32P-胶体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炎安全、简便、有效,无明显不良发应,是一种取代手术滑膜切除治疗青少年血友病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p-胶体 青少年 血友病性关节炎
下载PDF
有机物料对平邑甜茶根系^(32)P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毛志泉 张继祥 +3 位作者 胡艳丽 张江红 王丽琴 束怀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365-2371,共7页
研究了3种有机物料对平邑甜茶实生苗吸收根、生长根、褐色木质根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3类根对磷的吸收均符合离子吸收动力学模型。有机物料的加入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Imax,而Km有所降低。不同处理间根系磷吸收动学力学参数有差异:在... 研究了3种有机物料对平邑甜茶实生苗吸收根、生长根、褐色木质根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3类根对磷的吸收均符合离子吸收动力学模型。有机物料的加入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Imax,而Km有所降低。不同处理间根系磷吸收动学力学参数有差异:在夏季各类根的Imax表现为鸡粪处理>羊粪处理>花生秧处理,秋季为羊粪处理>鸡粪处理>花生秧处理(Km值的大小顺序与之相反)。3类根的磷吸收动力学参数差异较大,吸收根其Imax是褐色木质根的7.4~8.7倍,生长根是褐色木质根的4.7~5.8倍。而褐色木质根的Km值是吸收根的1.1~1.5倍,是生长根的1.0~1.2倍。说明吸收根和生长根对磷的吸收潜力、与磷的亲和力均大于褐色木质根。夏季根系对磷的最大吸收速率与植株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秋季未达到显著水平(褐色木质根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邑甜茶 有机物料 根系 ^^32p 吸收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对水稻植株中^(32)P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姚素梅 王维金 陈国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5,共6页
以两系杂交粳稻鄂粳杂1号为材料,应用32P示踪技术比较研究了在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10 mg/L3、0 mg/L、50 mg/L)的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水稻植株中32P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 mg/L ALA处理稻株的穗、叶... 以两系杂交粳稻鄂粳杂1号为材料,应用32P示踪技术比较研究了在始穗期喷施不同浓度(10 mg/L3、0 mg/L、50 mg/L)的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水稻植株中32P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 mg/L ALA处理稻株的穗、叶片、茎鞘、根系中的32P比活度和放射性活度均显著高于不喷施ALA的对照处理;105~0mg/L ALA处理使分配到稻株穗部的32P活度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在开花期、乳熟期和腊熟期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3%6~.0%、4.1%5~.0%和2.0%2~.7%。上述结果表明,105~0 mg/L ALA处理能显著提高稻株各器官对磷素的吸收,并能明显促进磷素向穗部的运输分配,从而使105~0 mg/L ALA处理水稻的结实率和产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结实率和产量分别提高了4.8%9~.9%和5.4%1~4.9%,其中以30 mg/L ALA处理增产效果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32p示踪 磷素 水稻 吸收 分配
下载PDF
局部注射^(32)P胶体治疗瘢痕疙瘩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云霄 郭夯 +2 位作者 孙淑滨 梁贵荣 宋晓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0-431,共2页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的好发部位及局部注射 3 2 P胶体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 :采用局部注射3 2 P胶体方法治疗瘢痕疙瘩 1 1 5例 ,共 1 34个瘢痕疙瘩。结果 :瘢痕患者中 ,患单个瘢痕疙瘩1 1 5例 ( 5 4 .8% ) ,患 2个瘢痕疙瘩 1 0例 ( 8...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的好发部位及局部注射 3 2 P胶体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 :采用局部注射3 2 P胶体方法治疗瘢痕疙瘩 1 1 5例 ,共 1 34个瘢痕疙瘩。结果 :瘢痕患者中 ,患单个瘢痕疙瘩1 1 5例 ( 5 4 .8% ) ,患 2个瘢痕疙瘩 1 0例 ( 8.7% ) ,患 3个或 3个以上瘢痕疙瘩 42例 ( 36.5 % ) ;瘢痕疙瘩最好发部位是前胸 ,占 5 0 .75 % ( 68/1 34)。瘢痕疙瘩 3 2 P胶体局部注射治疗疗效好 ,1次治愈33例 ( 2 8.70 % ) ,2次累计治愈 77例 ( 66.96% ) ,3次累计治愈 1 0 8例 ( 93.91 % ) ,4次累计治愈1 1 3例 ( 98.2 6% ) ,5次累计治愈 1 1 5例 ( 1 0 0 % )。结论 :瘢痕疙瘩好发于胸部 ,以单发或多发常见 ;局部注射 3 2 P胶体治疗瘢痕疙瘩疗效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32p胶体 疗效 局部注射
下载PDF
M_9矮化中间砧段对^(32)P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中英 赵雨明 +1 位作者 解思敏 杨佩芳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研究表明M_9中间砧段对^(32)P有明显的滞阻作用,生长期限制^(32)P上运,休眠期限制下运。中间砧段内滞存^(32)P较多,影响基砧根系的吸收,试验树全株^(32)P含量低于对照树,抑制了植株接穗部分的营养生长。
关键词 苹果 矮化中间砧 ^^32p 嫁接
下载PDF
^(32)P敷贴治疗直肠尖锐湿疣及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玉波 刘怡文 +4 位作者 顾爱春 徐枫 刘平安 袁素芬 翟春桃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尝试32P敷贴治疗直肠尖锐湿疣,并对比微波方法考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直肠尖锐湿疣患者107例,随机分为敷贴组46例,以32P为敷贴用放射性核素,借助自制敷贴器为载体,放置于直肠内固定,对直肠内尖锐湿疣病灶进行敷贴治疗。微波组61例,... 目的:尝试32P敷贴治疗直肠尖锐湿疣,并对比微波方法考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直肠尖锐湿疣患者107例,随机分为敷贴组46例,以32P为敷贴用放射性核素,借助自制敷贴器为载体,放置于直肠内固定,对直肠内尖锐湿疣病灶进行敷贴治疗。微波组61例,局麻下微波烧除疣体。两组均随访3个月以上,对比分析临床疗效,考察敷贴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敷贴组治愈率84.8%,复发率13.0%,不良反应发生率8.7%;微波组则分别为40.3%、55.7%、75.4%。两组比较,治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自制敷贴器,以32P敷贴治疗直肠尖锐湿疣,取材和方法简便,安全可靠,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患者乐于接受,是一种较成功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直肠 ^^32p 敷贴治疗 微波疗法
原文传递
^(32)P胶体在超声引导下治疗婴儿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欢 陈鸿颜 +2 位作者 严娟娟 孙雯 潘卫民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798-799,800,共3页
目的探讨32P胶体在超声引导下治疗婴儿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海绵状血管瘤患儿104例,给予32P胶体注射治疗,根据有无超声引导分为超声引导下行32P胶体注射治疗组(A组)和无超声引导下行32P胶体注射治疗组(B组... 目的探讨32P胶体在超声引导下治疗婴儿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海绵状血管瘤患儿104例,给予32P胶体注射治疗,根据有无超声引导分为超声引导下行32P胶体注射治疗组(A组)和无超声引导下行32P胶体注射治疗组(B组)。用药量及浓度根据血管瘤的部位、大小、类型及患者年龄而定,注射量每次不超过500μCi。结果 104例患儿注射治疗1~3次不等,平均每个瘤体注射1.51次,平均治疗时间为6个月;随访5年。A组42例,治愈率为78.6%(33例),总有效率为92.9%(39例);B组62例,治愈率为64.5%(40例),总有效率为77.4%(48例)。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可提高32P胶体注射治疗皮肤海绵状血管瘤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p胶体 海绵状血管瘤 超声 婴儿
下载PDF
利用^(32)P示踪技术研究土壤磷素活性剂对大豆吸收土壤和肥料磷素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崔正忠 尹云锋 韩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9-133,共5页
应用 3 2 P示踪技术研究了土壤磷素活化剂在磷肥肥效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土壤磷素活化剂可增加土壤磷素和肥料磷素的供应强度 ,促进大豆对土壤磷素和磷肥磷素的吸收。
关键词 ^^32p示踪 土壤磷素活化剂 磷肥利用率 大豆
下载PDF
不同剂量、剂量率^(32)P照射下HeLa细胞发生凋亡及其与细胞杀伤效应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冯惠茹 田嘉禾 +1 位作者 张锦明 江国春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1-315,共5页
研究了放射性核素3 2 P照射HeLa细胞 ,在不同剂量、剂量率条件下凋亡的发生 ,以及凋亡与杀伤效果的关系。用3 2 P放射性贴片照射细胞 ,观察照射后细胞凋亡、增殖能力变化、细胞周期再分布 ,研究不同剂量、剂量率、照射时间时细胞放射响... 研究了放射性核素3 2 P照射HeLa细胞 ,在不同剂量、剂量率条件下凋亡的发生 ,以及凋亡与杀伤效果的关系。用3 2 P放射性贴片照射细胞 ,观察照射后细胞凋亡、增殖能力变化、细胞周期再分布 ,研究不同剂量、剂量率、照射时间时细胞放射响应的特点。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特点 ,并进行漂浮细胞凋亡定量分析 ;流式细胞仪凋亡定量分析及平行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电镜观察凋亡亚细胞形态学特点 ;克隆形成率和细胞群体倍增大小 ,评价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显示 ,在研究剂量范围内 ,HeLa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为凋亡 ,主要发生在照射后 4 8- 72h ,随G2期阻滞的下降 ,凋亡率逐渐增加。单次照射与分次照射的比较显示 ,前者凋亡率高于分次照射 ,与克隆形成率不一致。提示 ,在不同照射方式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p 放射生物学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32 β辐照 放射免疫治疗 剂量率 肿瘤细胞 杀伤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