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degradation of Complex Bacteria on Phenolic Derivatives in River Water 被引量:1
1
作者 GUANG-HUA LU CHAO WANG AND ZHE SU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12-117,共6页
Objective To isolate, incubate, and identify 4-chlorophenol-degrading complex bacteria, determine the tolerance of these bacteria to phenolic derivatives and study their synergetic metabolism as well as the aboriginal... Objective To isolate, incubate, and identify 4-chlorophenol-degrading complex bacteria, determine the tolerance of these bacteria to phenolic derivatives and study their synergetic metabolism as well as the aboriginal microbes and co-metabolic degradation of mixed chlorophenols in river water. Methods Microbial community of complex bacteria was identified by plate culture observation techniques and Gram stain method. Bacterial growth inhibition test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olerance of complex bacteria to toxicants. Biodegradability of phenolic derivatives was determined by adding 4-chlorophenol-degrading bacteria in river water. Results The complex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as Mycopiana, Alcaligenes, Pseudomonas, and Flavobacterium. The domesticated complex bacteria were more tolerant to phenolic derivatives than the aboriginal bacteria from Qinhuai River.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chlorophenols, dihydroxybenzenes and nitrophenols under various aquatic conditions was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The complex bacteria exhibited a higher metabolic efficiency on chemicals than the aboriginal microbes, and the final removal rate of phenolic derivatives was increased at least by 55% when the complex bacteria were added into river water. The metabolic relationship between dominant mixed bacteria and river bacteria was studied. Conclusion The complex bacteria domesticated by 4-chlorophenol can grow and be metabolized to take other chlorophenols, dihydroxybenzenes and nitrophenols as the sole carbon and energy source. There is a synergetic metabolism of most compounds between the aboriginal microbes in river water and the domesticated complex bacteria, 4- chlorophenol-degrading bacteria can co-metabolize various chlorophenols in fiver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bacteria Substituted phenols BIODEGRADABILITY Synergetic metabolism
下载PDF
Effects of the addition of complexants and bacteria on the soil-plant transfer at metal contaminated sites
2
作者 Manfred Sager Hyo Taek Chon Jin Hee Park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矿山 尾矿 生菜 配位剂 细菌 土壤 植物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Bacteria Species Most Involved in Peri-Implantitis
3
作者 Hiroshi Murakami Osamu Tsuzukibashi +12 位作者 Akira Fukatsu Yuji Takahashi Keisuke Idei Keisuke Usuda Mana Fuchigami Chiaki Komine Satoshi Uchibori Koji Umezawa Sachiyo Hayashi Takashi Asano Masanobu Wakami Taira Kobayashi Masahiko Fukumoto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23年第10期353-366,共14页
Purpose: Currently,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s of implant treatments target periodontopathic bacteria such as red complex bacteria, including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and detect them qualitatively or quantitatively... Purpose: Currently,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s of implant treatments target periodontopathic bacteria such as red complex bacteria, including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and detect them qualitatively or quantitatively. However, it seems that those examinations do not reflect the peri-implant tissue conditions precisely, because periodontopathic bacteria are also frequently detected from healthy peri-implant site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bacteria species most involved in peri-implantitis using a PCR method.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primers in this study were designed based on partial sequences of 16S rDNA of bacteria species involved in peri-implantitis that were described in numerous previous studies. Peri-implant sulcus fluid (PISF)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irty periodontally healthy patients with implants (HI) and thirty patients with peri-implantitis (PI). Each detection frequency of bacteria species in PISFs of both group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PCR method, and was compared using Fisher’s exact test. Results: In PI group, detection frequencies of Corynebacterium durum, Fretibacterium fastidiosum and Slackia exigu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HI group (p P. gingivalis and Tannerella forsythia belonging to red complex were frequently detected in the PISF samples of HI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It was suggested that monitoring C. durum and F. fastidiosum levels in PISF samples was useful as a clinical indicator for the evaluation of peri-implant tissue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IMPLANTITIS PCR Method bacteria Flora in Peri-Implant Sulcus Red complex
下载PDF
单一菌与复合菌发酵甘草渣产有机酸能力比较
4
作者 杨奕凡 高雁 +5 位作者 刘亚男 霍向东 娄恺 关波 陈开旭 曾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7-172,共6页
为研究单一菌与复合益生菌对甘草渣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以甘草渣为基础原料,与麸皮、豆粕、糖蜜复配,在此基础上以单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和复合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为发酵剂,借助食品检测中的碱滴定法,测... 为研究单一菌与复合益生菌对甘草渣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以甘草渣为基础原料,与麸皮、豆粕、糖蜜复配,在此基础上以单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和复合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为发酵剂,借助食品检测中的碱滴定法,测定发酵饲料中的总酸含量,通过比较发酵饲料总酸含量及pH结合感官评价,衡量发酵饲料的品质。结果表明:(1)单菌在不同碳氮比条件下发酵,碳氮比为30时生成有机酸含量较碳氮比为25提高了2.8倍。(2)单菌发酵第7天时有机酸含量达到最高值,且pH在发酵第7天时达到最低值。(3)复合益生菌发酵组(E组、F组)与单菌酿酒酵母组(B组)比较甘草渣发酵饲料中有机酸生成量分别提高了52%、52.48%。由此可见,复合益生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促进甘草渣饲料发酵,无论是气味还是有机酸生成量均比单一菌株甘草渣发酵更优,甘草渣有成为发酵饲料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渣 复合菌 有机酸 固态发酵
下载PDF
秸秆降解复合菌系的鉴定及其菌剂应用效果
5
作者 马兰 张美君 +6 位作者 王继涛 马志虎 兰正芳 朱红艳 尹翠 徐广亚 曹云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4-772,共9页
[目的]防止秸秆资源浪费,解决秸秆降解问题,探究微生物降解条件下秸秆降解效率。[方法]通过富集驯化培养,从腐熟好的秸秆堆肥中筛选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构建出具有降解能力的复合菌系ZM-10,对其进行16S rDNA测序,确定系统发育地位。以... [目的]防止秸秆资源浪费,解决秸秆降解问题,探究微生物降解条件下秸秆降解效率。[方法]通过富集驯化培养,从腐熟好的秸秆堆肥中筛选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构建出具有降解能力的复合菌系ZM-10,对其进行16S rDNA测序,确定系统发育地位。以液体摇瓶发酵产滤纸酶活性(FPA)变化为评价依据,设置单因素试验优化复合菌系ZM-10的产纤维素酶条件及固态菌剂发酵条件,制备出降解效率最佳的发酵菌剂,用于小白菜盆栽试验。[结果]组成复合菌系ZM-10的菌株分别为枸橼酸杆菌(Citrobacter cronae)、芽孢杆菌属(Bacillus velezensis)、台湾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aiwanensis)、臭苣苔属菌(Myroides odoratus)、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复合菌系ZM-10固态最佳发酵条件包括: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秸秆粉4.00 g、麦麸2.67 g、花生片粉2.67 g、豆粕2.67 g,最佳外加碳源为0.3%乳糖,最佳外加氮源为0.3%蛋白胨,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4%、干燥温度60℃、发酵时间6 d,固态菌剂最适载体为生物炭,最佳负载量m(生物炭)∶m(复合菌液)为1∶1.375。盆栽试验表明,施用复合菌剂的处理下小白菜的株高、叶面积、根冠比、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结论]本试验成功构建了高效降解秸秆的复合菌系ZM-10及菌剂,并验证了菌剂对小白菜生长发育的积极影响,为解决秸秆资源浪费和作物生产效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降解复合菌系 固态发酵工艺 固态菌剂 小白菜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修复四川某典型铜矿选冶渣复合重金属污染研究
6
作者 朱乐明 傅开彬 +2 位作者 钟秋红 刘泽铭 孔云龙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8-283,共6页
为实现铜矿选冶渣复合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以四川某铜矿选冶渣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盐还原菌为固化/稳定化微生物,探讨了其生长特性、溶液中重金属离子变化规律及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在修复铜矿选冶渣时生长迅速,适合作为... 为实现铜矿选冶渣复合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以四川某铜矿选冶渣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盐还原菌为固化/稳定化微生物,探讨了其生长特性、溶液中重金属离子变化规律及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在修复铜矿选冶渣时生长迅速,适合作为修复复合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由于铁、锌、铜、铅等重金属活性差异较大,因此其固化效果亦有显著差异;修复30 d时,重金属Cu、Pb、Zn、Fe的最佳接种量分别为5%、10%、15%和15%,生物有效性降低率分别为72.36%、98.37%、43.01%和79.31%;随着固化时间的增加,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先增后减,但并不影响其修复效果。因此,硫酸盐还原菌可同时修复多种重金属离子,有效解决某铜矿选冶渣中铁锌铜铅的复合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选冶渣 硫酸盐还原菌 复合重金属污染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酶化石复合菌粉抑制大鼠肾结石形成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李本根 朱焓 +1 位作者 付梓峰 李成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45-151,共7页
目的探讨酶化石复合菌粉抑制大鼠肾脏草酸钙结石形成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24只SPF级、10周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饮水和饲料,n=6)、模型组(1%乙二醇饮水,n=6)、枸橼酸氢钾钠治疗组(1%乙二醇饮水+枸橼酸氢钾钠0.9 g/k... 目的探讨酶化石复合菌粉抑制大鼠肾脏草酸钙结石形成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24只SPF级、10周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饮水和饲料,n=6)、模型组(1%乙二醇饮水,n=6)、枸橼酸氢钾钠治疗组(1%乙二醇饮水+枸橼酸氢钾钠0.9 g/kg灌胃,n=6)和酶化石复合菌粉治疗组(1%乙二醇饮水酶化石复合菌粉0.4 g/kg灌胃,n=6)。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第0、28天血清中的尿素、肌酐和Ca^(2+)浓度,以及尿液中的草酸、Ca^(2+)浓度;采用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NF-κB p65、STAT3、TNF-α、IL-1β表达;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指标。结果HE染色结果证实模型组肾小管管腔内充满草酸钙结晶;与模型组比较,酶化石复合菌粉治疗组和枸橼酸氢钾钠组肾小管草酸钙结晶大量减少。第0天尿液Ca^(2+)和草酸及血清中的尿素、肌酐、Ca^(2+)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第28天尿液Ca^(2+)、草酸及血清中的尿素、肌酐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酶化石复合菌粉治疗组、枸橼酸氢钾钠组的尿液Ca^(2+)、草酸及血清中的尿素、肌酐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CAT、GSH-Px和SOD指标水平下降,而MDA指标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酶化石复合菌粉治疗组和枸橼酸氢钾钠组中CAT、GSH-Px和SOD指标水平升高,而MDA指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脏NF-κB p65、STAT3、TNF-α、IL-1β在组织中的表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酶化石复合菌粉治疗组和枸橼酸氢钾钠组中NF-κB p65、STAT3、TNF-α、IL-1β表达降低(P<0.05)。结论酶化石复合菌粉能够降低尿草酸、Ca^(2+)含量,增强抗氧化应激,具有抑制肾结石形成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化石复合菌粉 草酸钙 肾结石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固定化复合菌群处理氨氮废水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沙夏 童雨婷 +3 位作者 王泽南 计伟 周飞艳 霍昕怡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54-157,共4页
随着能源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以及水环境面临的复杂形势,高浓度氨氮废水直接排放进入水体容易引发海水赤潮和湖泊水发生水华现象,而且高浓度氨氮废水中含有的亚硝酸盐容易使人体致癌、致病、致畸。为进一步遏制水体富营养化,解决... 随着能源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以及水环境面临的复杂形势,高浓度氨氮废水直接排放进入水体容易引发海水赤潮和湖泊水发生水华现象,而且高浓度氨氮废水中含有的亚硝酸盐容易使人体致癌、致病、致畸。为进一步遏制水体富营养化,解决高浓度氨氮废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我国将氨氮纳入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以相关生物反应器为手段,以畜禽废水为处理对象,将复合菌剂与固定化材料相结合,考查固定化复合菌在不同pH、不同温度、不同初始浓度的影响下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设置pH为8,温度为30℃,初始浓度为400 mg/L时为最佳条件,该条件可满足畜禽废水出水氨氮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复合菌 畜禽废水 氨氮废水
下载PDF
窖泥复合功能菌液培养及应用的研究
9
作者 艾欢秀 刘雅 +1 位作者 曲金柯 郭永安 《酿酒》 CAS 2024年第4期134-136,共3页
通过对窖泥复合功能菌液的不同配方方案的研制、不同配方方案的窖泥复合功能菌外观特征、常规分析及用不同配方功能液养护窖泥后酿造白酒后酒中微量成分分析,研究己酸菌纯种培养和混合培养技术,探索己酸菌培养的种子培养和一级培养在厌... 通过对窖泥复合功能菌液的不同配方方案的研制、不同配方方案的窖泥复合功能菌外观特征、常规分析及用不同配方功能液养护窖泥后酿造白酒后酒中微量成分分析,研究己酸菌纯种培养和混合培养技术,探索己酸菌培养的种子培养和一级培养在厌氧环境下采用纯种培养和二级培养采用混合培养的应用;成功解决了退化窖泥转变为优质窖泥速度缓慢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复合功能菌 培养 应用
下载PDF
复合乳酸菌肠溶胶囊增强肾衰宁胶囊对肾纤维化保护作用研究
10
作者 杨昊 宋显瑞 张蕾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22-127,199,共7页
目的研究复合乳酸菌肠溶胶囊(LCC)增强肾衰宁胶囊(SSN)对输尿管梗阻(UUO)手术大鼠模型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测定LCC中乳酸菌含量,UUO手术建立大鼠肾纤维化模型并每天灌胃给药,21 d后记录终末体重并计算肾系数;生化仪检测BUN、Scr和... 目的研究复合乳酸菌肠溶胶囊(LCC)增强肾衰宁胶囊(SSN)对输尿管梗阻(UUO)手术大鼠模型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测定LCC中乳酸菌含量,UUO手术建立大鼠肾纤维化模型并每天灌胃给药,21 d后记录终末体重并计算肾系数;生化仪检测BUN、Scr和MAU的变化;病理切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的组织形态及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α-SMA和Col1A等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IL-6、TNF-α、CRP和TGF-β含量及血清中D-乳酸、内毒素和二胺氧化酶(DAO)含量;Q-PCR法检测回肠组织中ZO-1、Occludin、Claudin-1和Claudin-2的mRNA表达。结果LCC联合SSN治疗可显著降低UUO肾纤维化大鼠的肾系数,BUN、Scr以及MAU的水平,大鼠体重也显著升高;明显改善肾脏组织形态及胶原蓄积;降低α-SMA和Col1A蛋白表达,IL-6、TNF-α、CRP、TGF-β、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升高ZO-1、Occludin、Claudin-1的mRNA表达并降低Claudin-2的mRNA表达,最终起到改善肾纤维化的作用。结论复合乳酸菌肠溶胶囊(LCC)可增强肾衰宁胶囊(SSN)对肾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其作用主要与抗炎、抗纤维化、调节菌群平衡及改善肠黏膜屏障有关,依据肾-肠轴理论,为治疗肾纤维化提供了依据和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乳酸菌肠溶胶囊 肾衰宁胶囊 肾纤维化
下载PDF
多拷贝pucBA基因在沼泽红假单胞菌光合生长中的作用
11
作者 林若欣 赵晓岚 +1 位作者 赵春贵 杨素萍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10-617,共8页
选择沼泽红假单胞菌CGA009菌株,采用基因敲除方法,依次对菌株中的5对pucBA基因进行敲除,以探求不同pucBA基因对菌株光合生长、光谱表型和光合色素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ucBA基因的表达量与菌株光合生长速率和光合色素合成量呈... 选择沼泽红假单胞菌CGA009菌株,采用基因敲除方法,依次对菌株中的5对pucBA基因进行敲除,以探求不同pucBA基因对菌株光合生长、光谱表型和光合色素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ucBA基因的表达量与菌株光合生长速率和光合色素合成量呈正相关关系;高光下pucBA_(b)和pucBA_(a)基因对菌株生长发挥主要作用,低光下pucBA_(b),pucBA_(d)和pucBA_(a)基因对菌株生长起主要作用;敲除pucBA_(d)基因可导致pucBA_(b)基因高效表达,敲除pucBA c基因可导致LH1-RC合成量提高,表明某个pucBA基因的敲除对其他光合基因表达具有补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细菌 沼泽红假单胞菌 外周捕光复合体(LH2) 基因敲除
下载PDF
Effect of Photo-Oxidation on Energy Transfer in Light Harvesting Complex (LH2) from Rhodobacter Sphaeroides 601
12
作者 刘康俊 刘伟民 +4 位作者 闫永丽 董志伟 刘源 徐春和 钱士雄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9期2598-2601,共4页
We study the photo-oxidation of bacteriochlorophylls (BChls) in peripheral light harvesting complexes (LH2) from rhodobacter sphaeroides by using the steady absorption and the femtosecond pump-probe measurement, t... We study the photo-oxidation of bacteriochlorophylls (BChls) in peripheral light harvesting complexes (LH2) from rhodobacter sphaeroides by using the steady absorption and the femtosecond pump-probe measurement, to realize the detailed dynamics of LH2 in the presence of photo-oxid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BChl-B850 radical cations may act as an additional channel to compete with the unoxidized BChl-B850 molecules for rapidly releasing the excitation energy, while the B800→B850 energy transfer rate is almost unaffected in the oxid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E-ELECTRON OXIDATION RHODOBACTER-SPHAEROIDES ANTENNA complexES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REACTION CENTERS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RHODOSPIRILLUM-RUBRUM EXCITATION TRANSFER BACTERIOCHLOROPHYLL DYNAMICS
原文传递
耐低温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的筛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颜淑慧 孟庆俊 +4 位作者 许瑞 李晟楠 王立艳 焦扬 宋超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04-1415,共12页
北方高寒地区温度低、气候干燥等环境条件会使秸秆、牛羊粪等纤维素类物质的原位还田和当季降解缓慢,造成下一年耕作困难、播种质量低.为提高北方高寒地区纤维素类物质的降解效率,通过室内培养试验,选择高寒草原地区矿区土壤与具有较好... 北方高寒地区温度低、气候干燥等环境条件会使秸秆、牛羊粪等纤维素类物质的原位还田和当季降解缓慢,造成下一年耕作困难、播种质量低.为提高北方高寒地区纤维素类物质的降解效率,通过室内培养试验,选择高寒草原地区矿区土壤与具有较好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剂作为菌源,以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类物质为降解对象,采用富集培养和温度梯度驯化方法筛选出耐低温(15℃)高效降解纤维素的复合菌系,明确其纤维素类物质降解特性及菌系组成多样性.结果表明:复合菌系SL15(以矿区土壤为菌源)、MM15(以纤维素降解菌剂为菌源)和MS15(以矿区土壤添加纤维素降解菌剂为菌源)在15℃下培养15 d纤维素类物质降解率分别为22.33%、26.33%和29.23%.其中复合菌系MS15对纤维素类物质的降解能力最强,滤纸酶和内切酶活性最高分别可达4.6925和2.2267 U/mL.由高通量测序可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子囊菌门(Ascomycetes)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etes)为各复合菌系的优势菌门,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和布鲁氏菌属(Brucella)等共同促进纤维素类物质的降解,鞘氨醇杆菌属和担子菌门中的菌属作为复合菌系MS15中的优势菌群,显著增强了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及纤维素类物质降解率.研究显示,筛选过程在富集了耐低温纤维素降解菌的同时淘汰了无关菌属,将外源纤维素降解菌剂加入土著微生物群落增强了微生物活性,显著提高了纤维素类物质的降解率,可为进一步开发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促进低温条件下玉米秸秆等纤维素类物质原位还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纤维素 降解 复合菌系 筛选
下载PDF
不同类型复合添加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和细菌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月红 张亚伟 +1 位作者 吴浩 孟庆翔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42-151,共10页
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类型的复合添加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和细菌区系结构的影响,以探究复合添加剂改善青贮饲料品质的机制。在干物质含量为30.8%时将整株玉米收获并切碎,在鲜样基础上分别进行以下四种处理:(1)对照组(CON... 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类型的复合添加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和细菌区系结构的影响,以探究复合添加剂改善青贮饲料品质的机制。在干物质含量为30.8%时将整株玉米收获并切碎,在鲜样基础上分别进行以下四种处理:(1)对照组(CON组):不进行任何处理;(2)复合乳酸菌剂接种组(CLB组):调制青贮时添加0.002 g/kg由布氏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和粪肠球菌组合而成的复合乳酸菌剂;(3)复合有机酸盐处理组(MS组):添加0.1 g/kg以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复合有机酸盐;(4)菌酸复配组(CLBMS组):同时进行(2)和(3)处理。每个处理3个生物学重复,抽真空并密封后室温贮藏42 d,开窖后分析玉米青贮的常规养分、发酵参数、有氧稳定性和细菌区系结构。结果表明:CON组玉米青贮的pH显著高于3个处理组(P<0.05),同时CON组和CLB组的乳酸浓度和乳酸/乙酸比显著高于MS和CLBMS处理组(P<0.05),表明CLB和MS处理均能增加玉米青贮pH的下降速度和程度,且MS能够使青贮发酵模式向乙酸型发酵转变;CLBMS处理组玉米青贮的有氧稳定为66.2 h,较CLB组的50.2 h提高了31.9%(P<0.05),而二者与CON组(60.2 h)和MS处理组(65.3 h)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菌区系结构分析显示,与CON组相比,CLB组乳酸片球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LDA score>2),而MS组的魏斯氏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LDA score>2),这些变化可能与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改变密切相关。综上表明,与复合乳酸菌剂相比,复合有机酸盐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改善效果更佳,且二者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但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玉米青贮 复合乳酸菌剂 山梨酸钾 苯甲酸钠 细菌区系结构
下载PDF
BAM复合体及其靶向性抗革兰阴性菌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小红 郑怡凡 +2 位作者 张晶 李妍 司书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7-624,共8页
革兰阴性菌耐药问题是目前全球面对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耐药菌的不断出现与传播使得细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面临严峻挑战。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OMPs)是革兰阴性菌特有的外膜结构的重要蛋白,对于外膜的形成和稳定起... 革兰阴性菌耐药问题是目前全球面对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耐药菌的不断出现与传播使得细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面临严峻挑战。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OMPs)是革兰阴性菌特有的外膜结构的重要蛋白,对于外膜的形成和稳定起到关键的作用,而OMPs在外膜上的正确折叠和组装是其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β-桶状蛋白折叠组装辅助因子(β-barrel assembly machine,BAM)即BAM复合体在外膜蛋白的折叠装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BAM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靶向BAM复合体的抗革兰阴性菌先导药物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以期为新型抗革兰阴性菌药物的发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菌 耐药性 OMPs BAM复合体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对干谷草秸秆发酵品质与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俊丽 高旭红 梁小军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08-113,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青干贮复合酶、纤维素酶、复合乳酸菌等添加剂对干谷草秸秆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设7组,GQ组添加3 g/kg青干贮专用复合酶,GQR组添加3 g/kg青干贮专用复合酶+1 g/kg复合乳酸菌,GX组添加3 g/kg纤维素酶,GXR组添...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青干贮复合酶、纤维素酶、复合乳酸菌等添加剂对干谷草秸秆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设7组,GQ组添加3 g/kg青干贮专用复合酶,GQR组添加3 g/kg青干贮专用复合酶+1 g/kg复合乳酸菌,GX组添加3 g/kg纤维素酶,GXR组添加3 g/kg纤维素酶+1 g/kg复合乳酸菌,GF组添加3 g/kg复合乳酸菌,GY组添加3 g/kg瑞森青贮宝,对照组(GCK组)不添加添加剂,每组3个重复。室温发酵60 d。结果显示,GX组、GXR组、GF组、GY组发酵谷草秸秆的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GCK组(P<0.01);GQR组发酵谷草秸秆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GCK组(P<0.05),GXR组、GX组发酵谷草秸秆粗纤维含量极显著低于除GY组外的其他组(P<0.01)。GY组乳酸含量、乳酸占总有机酸比例均极显著高于GCK组(P<0.01),氨态氮/总氮比值极显著低于GCK组(P<0.01);GY组、GQR组、GF组发酵谷草秸秆综合评分均在85分以上,质量为优。研究表明,添加青贮宝、纤维素酶、复合乳酸菌、纤维素酶+复合乳酸菌可明显提高谷草秸秆的营养价值,有效改善发酵品质,同时谷草中含有较高的多酚氧化酶和总黄酮,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草 营养成分 纤维素酶 复合乳酸菌 活性物质
原文传递
复合菌分解低品位磷矿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娜 胡锦刚 +1 位作者 池汝安 肖春桥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36-542,共7页
为实现低品位磷矿资源利用,探究复合菌的解磷作用。将4株解磷菌,假单胞菌LA、棘孢木霉LZ1、巨大芽孢杆菌EC3、沙雷氏菌LX1进行了组合,筛选出解磷效果最佳的复合菌。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及复合菌组合方式等因素对复合菌解磷效果的影响,... 为实现低品位磷矿资源利用,探究复合菌的解磷作用。将4株解磷菌,假单胞菌LA、棘孢木霉LZ1、巨大芽孢杆菌EC3、沙雷氏菌LX1进行了组合,筛选出解磷效果最佳的复合菌。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及复合菌组合方式等因素对复合菌解磷效果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复合菌分解低品位磷矿的条件。研究表明复合菌LA+EC3解磷效果最好,可溶磷质量浓度达到397.86 mg/L;蔗糖和硫酸铵分别为复合菌LA+EC3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先单菌培养再组合的方式解磷效果更好;复合菌分解低品位磷矿的最优条件为:复合菌接种量10%、蔗糖质量浓度10 g/L、硫酸铵质量浓度0.5 g/L、初始pH 5。结果表明,复合菌的解磷效果并不都优于单菌株,不同复合菌组合方式、初始接种量、初始pH、碳源和氮源对复合菌解磷效果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菌 复合菌 低品位磷矿 分解
下载PDF
复合乳酸菌制剂对犊牛生长、肠道菌群与免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祖凤 孔伟 《现代畜牧科技》 2023年第5期15-18,共4页
本研究选取20头30日龄的荷斯坦犊牛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复合乳酸菌制剂添加组,旨在考察复合乳酸菌制剂犊牛生长、肠道菌群与免疫性能的影响。预试期7 d,正式期90 d,测定犊牛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粪样中大肠杆菌、乳酸菌以及细菌总含... 本研究选取20头30日龄的荷斯坦犊牛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复合乳酸菌制剂添加组,旨在考察复合乳酸菌制剂犊牛生长、肠道菌群与免疫性能的影响。预试期7 d,正式期90 d,测定犊牛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粪样中大肠杆菌、乳酸菌以及细菌总含量,以及血清中的系列免疫蛋白和抗氧化酶的含量。结果显示,复合乳酸菌制剂添加组的犊牛其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采食量没有显著变化;粪样中大肠杆菌数减少而乳酸菌数显著增加;血清中的IgG免疫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证明复合乳酸菌制剂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改善犊牛肠道菌群,降低腹泻发生率,提高犊牛机体抗氧化能力以及提升机体免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乳酸菌 犊牛 生长 肠道菌群 免疫性能
下载PDF
健脾合剂联合复合乳酸菌对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IBS-SSS、HAMA评分的影响
19
作者 黄兰兰 王雅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2期70-75,共6页
目的:探讨健脾合剂联合复合乳酸菌在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88例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 目的:探讨健脾合剂联合复合乳酸菌在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88例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复合乳酸菌肠溶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合剂口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肠道功能、内脏敏感性、病情严重程度、心理状态、生存质量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中医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冲动阈值、最大耐受容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脏敏感指数(VSI)、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BS生存质量量表(IBS-QOL)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合剂联合复合乳酸菌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降低病情严重程度,提高肠屏障功能,降低内脏敏感性,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证 复合乳酸菌 健脾合剂
下载PDF
不同微生物制剂对恶臭水体中氨氮去除效果的比较
20
作者 龙跃飞 马赟花 张义敏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53-160,共8页
实验选取了菌有效生物群(EM)、复合芽孢杆菌(F)和硝化细菌(X)三种微生物制剂,通过不同投加量的单类菌群投放实验和不同菌剂组合的复合菌群投放实验,探究不同处理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 EM菌、复合芽孢杆菌、硝化细菌最佳投加... 实验选取了菌有效生物群(EM)、复合芽孢杆菌(F)和硝化细菌(X)三种微生物制剂,通过不同投加量的单类菌群投放实验和不同菌剂组合的复合菌群投放实验,探究不同处理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 EM菌、复合芽孢杆菌、硝化细菌最佳投加量分别为5g/L、3.75g/L和2.5g/L,对应的有效活菌数分别为1500亿CFU/L、3750亿CFU/L和500亿CFU/L。(2)三种菌剂最佳投加量的氨氮去除率表现为EM菌>硝化细菌>复合芽孢杆菌,去除率分别为69.3%、67.5%、40.2%。(3)复合菌群投放最优组合为5g/L(有效活菌数1500亿CFU/L)的EM菌和投加2.5g/L(有效活菌数500亿CFU/L)的硝化细菌,其氨氮去除率为51.7%,显著大于其它组合的去除率,但弱于单类菌群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制剂 EM菌 复合芽孢杆菌 硝化细菌 投加量 氨氮降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