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rus inactivation of cryoprecipitate by methylene blue and illumination
1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348-,共1页
关键词 BLUE Virus inactivation of cryoprecipitate by methylene blue and illumination
下载PDF
Study on using cryoprecipitate fibronectin ocusilla to treat the corneal epithelial wounds
2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421-,共1页
关键词 Study on using cryoprecipitate fibronectin ocusilla to treat the corneal epithelial wounds
下载PDF
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储存温度和时间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3
作者 王媛 刘国英 +7 位作者 孔大为 李建斌 金新莉 张玉红 葛文超 成琳 刘佳璇 刘玉振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25-430,共6页
目的 通过研究比较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不同的储存温度和时间对凝血因子的影响,为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6月—2023年5月,每月抽检4袋共96袋冷沉淀凝血因子,当月抽检并及时检测。冷沉淀凝血因子37℃水浴融化后对轻中... 目的 通过研究比较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不同的储存温度和时间对凝血因子的影响,为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6月—2023年5月,每月抽检4袋共96袋冷沉淀凝血因子,当月抽检并及时检测。冷沉淀凝血因子37℃水浴融化后对轻中度脂血予以标记,每袋冷沉淀凝血因子和2个50 mL转移袋用无菌接驳机分装成2袋2组各20 mL,1组放置4℃冰箱,另1组放置22℃水浴箱中,放置时间均为0 h、4 h、8 h、12 h、24 h、48 h,然后再各自时间无菌取样2 mL放入试管中,用加样枪在另1试管中加入样品1 mL和缓冲液3 mL混匀上机进行检测。随机选取60袋无轻中度脂血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融化后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贮放0 h、4 h、8 h、12 h、24 h、48 h检测2组凝血因子平均含量及增长率:(1)储存4℃,Ⅷ因子含量依次为118.62、111.57(-5.95%)、105.51(-11.05%)、103.30(-12.92%)、94.35(-20.46%)、83.25(-29.82%)IU/袋;储存22℃,Ⅷ因子含量依次为118.62、112.69(-5.00%)、111.41(-6.08%)、109.01(-8.10%)、101.55(-14.39%)、92.75(-21.81%)IU/袋,2组储存结果比较,在4℃24 h和22℃48 h,Ⅷ因子含量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22℃储存,Ⅷ因子衰减速度更慢;(2)储存4℃,Ⅴ因子含量依次为41.19、41.31(0.29%)、40.52(-1.64%)、40.27(-2.23%)、39.05(-5.19%)、36.99(-10.21%)IU/袋;储存22℃,Ⅴ因子含量依次为41.19、41.71(1.25%)、42.54(3.28%)、41.94(1.80%)、39.21(-4.80%)、35.64(-13.48%)IU/袋,2组储存结果比较,在4℃48 h和22℃48 hⅤ因子含量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22℃储存,Ⅴ因子衰减速度更快;(3)储存4℃,Fbg含量依次为268.86、268.17(-0.26%)、262.46(-2.38%)、270.50(0.61%)、267.52(-0.50%)、261.92(-2.58%)mg/袋;储存22℃,Fbg含量依次为268.86、265.86(-1.12%)、264.12(-1.77%)、265.89(-1.11%)、266.04(-1.05%)、261.04(-2.91%)mg/袋,2组各时间段与0 h含量比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凝血因子随储存时间延长而下降,尤其Ⅷ因子含量下降最明显,Ⅴ因子次之,Fbg基本不变。2组储存比较,22℃储存Ⅷ因子衰减速度更慢,Ⅴ因子衰减速度更快。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应尽快输注;如果延迟不可避免,若延迟时间<12 h,采用4℃保存;若延迟时间介于12~24 h,采用22℃保存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凝血因子 CAF Ⅷ因子 Ⅴ因子 FBG 纤维蛋白原 储存温度 储存时间
原文传递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25家地级市中心血站全血制备成分血的供应影响分析
4
作者 葛晓芹 付恒 +21 位作者 胡官林 曹彩霞 杨维涛 王振兴 周国琼 付竹筠 孙婧雯 沈有华 燕锋 鲍琳 林富文 李丽 王泽颖 冯兰洁 周竞 康美艳 张剑 刘保霞 汤文隽 郭萍莉 李浩 邱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2期244-250,共7页
目的分析2017—2022年国内25家地市级中心血站全血制备的成分血供应情况是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2022年国内25家中心血站红细胞成分血、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病原体灭活冰冻血浆、调剂红... 目的分析2017—2022年国内25家地市级中心血站全血制备的成分血供应情况是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2022年国内25家中心血站红细胞成分血、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病原体灭活冰冻血浆、调剂红细胞成分血和冰冻血浆的发放数据,根据新冠疫情发生时间(2019年底),将发放数据分为两组,2017年、2018年、2019年为非新冠疫情组(简称非疫情组),2020年、2021年、2022年为新冠疫情组(简称疫情组)。结果2017—2022年,红细胞成分血发放量呈波动增长,2022年>2021年>2019年>2020年>2018年>2017年,2020年较2019年下降19724.12 U,呈负增长(–1.43%),与中心血站显著相关(P<0.05);冰冻血浆发放量呈逐年递增,2022年>2021年>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与中心血站显著相关(P<0.05);冷沉淀凝血因子发放量基本呈逐年递增,2021年>2022年>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2022年较2021年下降6303.72 U,呈负增长(–1.54%),与中心血站显著相关(P<0.05)。2020—2022年,病原体灭活冰冻血浆发放量呈波动增长;年度同比增长率2021年呈负增长,2022年呈正增长;调剂红细胞成分血发放量呈逐年递减,年度同比增长率呈负增长;调剂冰冻血浆发放量呈逐年递减,年度同比增长率呈负增长。结论国内25家中心血站全血制备成分血的供应情况地区差异大,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程度亦不同,总体上对2020年的供应能力影响最显著,血液调剂是新冠疫情期间保证血液供应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血液供应 红细胞成分血 冰冻血浆 冷沉淀凝血因子 病原体灭活冰冻血浆
下载PDF
Hydrogel scaffolds based on blood plasma cryoprecipitate and collagen derived from various sources: Structural, mechan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5
作者 Marfa N.Egorikhina Diana Ya Aleynik +5 位作者 Yulia P.Rubtsova Grigory Ya Levin Irina N.Charykova Ludmila L.Semenycheva Marina L.Bugrova Evgeniy A.Zakharychev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19年第1期334-345,共12页
At present there is a growing need for tissue engineering products,including the products of scaffold-technologies.Biopolymer hydrogel scaffolds have a number of advantages and are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to provide m... At present there is a growing need for tissue engineering products,including the products of scaffold-technologies.Biopolymer hydrogel scaffolds have a number of advantages and are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to provide means of cell transfer for therapeutic treatments and for inducing tissue regeneration.This work presents original hydrogel biopolymer scaffolds based on a blood plasma cryoprecipitate and collagen and formed under conditions of enzymatic hydrolysis.Two differently originated collagens were used for the scaffold formation.During this work the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affold were studied.It was found that,depending on the origin of collagen,scaffolds possess differences in their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Both types of hydrogel scaffolds have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provide conditions that maintain the three-dimensional growth of adipose tissue stem cells.Hence,scaffolds based on such a blood plasma cryoprecipitate and collagen have good prospects as cell carriers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polymers Blood plasma cryoprecipitate COLLAGEN Hydrogel scaffolds Stem cells
原文传递
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
6
作者 岳珂 李姗姗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均予以注射... 目的: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均予以注射缩宫素、宫腔填塞纱布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输注普通冰冻血浆10~15 mL/k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10 U。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输血后2、6 h阴道出血量,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31/33),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输血后2、6 h阴道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AP、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心率、PT、T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效果显著,可缩短止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促进患者血压、心率及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效果优于单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冷沉淀凝血因子 新鲜冰冻血浆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创伤性大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7
作者 杨乐靖 潘小良 宋朝晖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观察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创伤性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80例创伤性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予以单采血小板治疗40例,为对照组;单采... 目的观察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创伤性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80例创伤性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予以单采血小板治疗40例,为对照组;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4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常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栓弹力图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α角度(Angle)、血栓形成最大振幅(MA)、纤维蛋白溶解指标LY30]以及止血情况、住院时间、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PT、APTT、TT、R较输血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Fib、Hb、HCT、PLT、Angle、MA、LY30较输血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Fib、HCT、Angle、MA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创伤性大出血能缩短止血时间,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但在改善临床结局方面较单采血小板治疗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出血 单采血小板 冷沉淀凝血因子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体外质量评价
8
作者 钟志梅 王姣杰 +2 位作者 张姣姣 安慧娟 沙枫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评价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变化。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0份冷沉淀,其中50份为低温水浴融化箱制备的冷沉淀(对照组),另外50份为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试验组),通过检测2组冷沉淀凝血因子容量、... 目的评价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变化。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0份冷沉淀,其中50份为低温水浴融化箱制备的冷沉淀(对照组),另外50份为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试验组),通过检测2组冷沉淀凝血因子容量、Ⅷ因子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2组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变化和合格率、不合格率,并分析不合格制剂原因。结果2种制备方式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其容量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FⅧ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冷沉淀凝血因子合格率均在80%以上,均符合国家质控要求,试验组合格率略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冷沉淀凝血因子不合格原因主要与Ⅷ因子含量不合格有关,试验组Ⅷ因子含量相关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优、效率高,并能实现信息更完整,容易追溯制备的每个过程等优势,采用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方式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凝固因子 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邢台市某三甲医院2017-2021年血液报废情况回顾分析
9
作者 卞良 单彪 +2 位作者 李书君 王佩显 雷秋香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5期46-50,共5页
目的 回顾分析某三甲医院血液报废情况原因,以降低血液报废量。方法 汇总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近五年科室质控记录中血液报废数据,并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7-2021年某院入库血液合计174837袋,报废1011袋,报废率为0.... 目的 回顾分析某三甲医院血液报废情况原因,以降低血液报废量。方法 汇总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近五年科室质控记录中血液报废数据,并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7-2021年某院入库血液合计174837袋,报废1011袋,报废率为0.57%,五年间血液报废量呈下降趋势(χ^(2)=11.247,P<0.05);血液类型前三位血浆类入库69464袋,报废672袋,报废率0.97%;红细胞类入库70421袋,报废283袋,报废率0.40%;冷沉淀入库22653袋,报废52袋,报废率0.02%,各类型血液报废量有显著性差异(χ^(2)=246.673,P<0.05);报废原因前三位为破损376袋,占比37.19%;发出后未用276袋,占比27.30%;过期未用241袋,占比23.84%。结论 成分血液报废类型、数量和原因存在显著差异,应加强环节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血液报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报废 红细胞类 血浆类 冷沉淀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浓缩制剂和冷沉淀用于胎盘植入产妇重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10
作者 李晶晶 许雅娟 +5 位作者 张淼 欧阳钤 郝颖琪 吴博 孙宗宗 班彦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探讨在输注悬浮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的前提下,比较纤维蛋白原浓缩制剂和冷沉淀对胎盘植入产妇重症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21年6月本院3 h内出血量≥总血容量50%的胎盘植入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成分分... 目的探讨在输注悬浮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的前提下,比较纤维蛋白原浓缩制剂和冷沉淀对胎盘植入产妇重症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21年6月本院3 h内出血量≥总血容量50%的胎盘植入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成分分为纤维蛋白原浓缩制剂组(A组)和冷沉淀组(B组),分析2组产妇的凝血功能情况、输血量、不良结局等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1例胎盘植入重症产后出血产妇,其中A组产妇102例,B组99例;2组产妇输血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产前比较无差异(P>0.05);2组产妇悬浮红细胞(8.18±2.72)U vs(7.90±2.19)U、新鲜冰冻血浆(823.53±258.39)mL vs(804.04±224.94)mL等输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2组产妇DIC(18.6%vs 21.2%)、子宫切除(26.5%vs 28.3%)、失血性休克(10.8%vs 13.1%)等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在均输注悬浮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的前提下,纤维蛋白原浓缩制剂与冷沉淀相比对胎盘植入产妇重症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未见明显差异,但纤维蛋白原浓缩制剂具有可快速准备、保存及运输方便,减少血液制品的需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 产后出血 纤维蛋白原浓缩物 冷沉淀
原文传递
康复新液与冷沉淀制剂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效果比较
11
作者 李志旺 李娜 傅志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6期108-110,共3页
目的 探讨对顽固性口腔溃疡患者分别采用康复新液以及冷沉淀制剂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80例顽固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冷沉淀制剂治疗,研究组采用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白细胞介素... 目的 探讨对顽固性口腔溃疡患者分别采用康复新液以及冷沉淀制剂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80例顽固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冷沉淀制剂治疗,研究组采用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参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8、TNF-α、CRP、PLT、WBC分别为(61.29±10.26)ng/L、(28.47±5.15)μg/L、(11.27±7.29)mg/L、(223.85±55.86)×10^(9)/L、(4.85±1.69)×10^(9)/L,低于参照组的(82.42±10.41)ng/L、(39.59±5.69)μg/L、(23.86±8.13)mg/L、(249.86±55.17)×10^(9)/L、(6.95±2.05)×10^(9)/L,IL-2(2.99±0.19)μg/L高于参照组的(2.27±0.1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冷沉淀制剂,康复新液于顽固性口腔溃疡治疗中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相关临床指标,患者的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冷沉淀制剂 顽固性口腔溃疡 用药效果
下载PDF
不同时间段的去白膜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评价
12
作者 杨坤 肖达玲 +4 位作者 黄新宝 韦家寿 林国奎 陶珏宇 何永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42-545,共4页
目的评价室温(20~24)℃新鲜全血在不同时间段分离白膜后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血浆再制备冷沉淀的质量,找出制备冷沉淀的最适时间,以提高血液综合利用率。方法随机抽取本站2020年10—12月采用六联袋(CPDA⁃1)采集后于(20~24)℃条件下保存的... 目的评价室温(20~24)℃新鲜全血在不同时间段分离白膜后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血浆再制备冷沉淀的质量,找出制备冷沉淀的最适时间,以提高血液综合利用率。方法随机抽取本站2020年10—12月采用六联袋(CPDA⁃1)采集后于(20~24)℃条件下保存的全血250袋为实验组,按制备时间分为A1(0~8 h)、A2(8~10 h)、A3(10~12 h)、A4(12~14 h)、A5(14~16 h)5组,每组50袋,分离出白膜上层的血浆冻作为制备冷沉淀的起始血浆。同时另随机选取(2~6)℃常规保存0~16 h内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50袋作为对照组(B组),将其作为起始血浆制成冷沉淀。检测凝血因子Ⅷ(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FIB);比较不同制备时间和不同保存温度对Ⅷ因子和FIB含量及合格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4、A5组Ⅷ因子含量明显降低,A4、A5、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时间段制备去白膜血浆对冷沉淀FIB质量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去白膜血浆制备冷沉淀Ⅷ因子含量≥60 IU/袋的占96.4%(1.5 U)。结论采集后全血在(20~24)℃条件下12 h内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去白膜血浆适合用于制备2 U的冷沉淀凝血因子,(12~16 h)内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去白膜血浆适合用于制备1.5 U的冷沉淀凝血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膜血浆 冷沉淀凝血因子 Ⅷ因子 纤维蛋白原
原文传递
高收率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生产工艺优化
13
作者 赵良超 李冠军 +3 位作者 马小伟 赵东生 王明华 宋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143-1147,共5页
目的确定从人血浆中高效提取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人血浆为原料,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收率为评价标准,通过实验设计(DOE),正交实验以及单因素实验对制备工艺参数进行研究优选。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选用DEAE-Sephadex A50... 目的确定从人血浆中高效提取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人血浆为原料,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收率为评价标准,通过实验设计(DOE),正交实验以及单因素实验对制备工艺参数进行研究优选。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选用DEAE-Sephadex A50凝胶,将凝胶平衡至pH7.6,然后按血浆重量1.7~2.5 g/L加入去除冷沉淀的血浆中吸附40 min;3倍凝胶体积的洗涤液(0.15~0.175 mol/L)NaCl洗涤3次,洗脱液(0.5~2.0 mol/L)NaCl洗脱3~5次;添加稳定剂(肝素35 IU,NaCl)0.1 mol/L超滤透析。结论使用上述优化后工艺生产,最终产品收率(以人凝血因子Ⅸ计)可达到62~63万IU/吨血浆,适合大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人血浆 冷沉淀上清液 纯化/血液制品
原文传递
冷沉淀凝血因子外用及静脉输注联合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14
作者 石磊 路颖 +1 位作者 刘鹏 初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9期2094-2098,共5页
目的观察冷沉淀凝血因子外用及静脉输注联合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海军第九七一医院收治的80例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研究组行冷沉淀凝血... 目的观察冷沉淀凝血因子外用及静脉输注联合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海军第九七一医院收治的80例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研究组行冷沉淀凝血因子外用及静脉输注联合治疗,对照组行冷沉淀凝血因子外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水平[血小板计数(PLT)、纤维结合蛋白(Fn)、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清生长因子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与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皮疹、创面红肿、创面刺痛)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APTT明显短于治疗前,PLT、Fn、FIB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APTT为(27.92±3.14)s,明显短于对照组[(30.67±3.65)s],PLT、Fn、FIB水平分别为(223.04±22.85)×10^(9)/L、(12.52±4.01)mg/100 mL、(4.03±0.93)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1.36±21.95)×10^(9)/L、(10.85±3.45)mg/100 mL、(3.56±0.8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EGF、TGF-β1、bFGF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VEGF、TGF-β1、bFGF水平分别为(39.78±5.83)μg/L、(16.63±3.91)ng/L、(27.72±3.62)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5.32±5.57)μg/L、(13.14±3.52)ng/L、(23.31±3.1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V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VAS、VSS评分分别为(2.58±0.87)、(7.31±1.2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09±0.93)、(9.28±1.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为(18.04±2.96)d,明显短于对照组[(22.17±3.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疹、创面红肿、创面刺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冷沉淀凝血因子外用治疗相比,冷沉淀凝血因子外用及静脉输注联合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升凝血指标及血清生长因子水平,减轻疼痛程度,抑制瘢痕增生,促进创面快速愈合,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Ⅱ度烧伤创面 冷沉淀凝血因子 外用 静脉输注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Ⅴ缺乏症患者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史荣辉 孟强 +4 位作者 吴建君 杨兰 龙小琼 张丽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合并凝血因子Ⅴ(FⅤ)缺乏症患者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方法术前:为判明冷沉淀和新鲜冰冻血浆(FFP)对提升FⅤ的效果,采用在静息状态下,交替输注冷沉淀和FFP,监测输注前、输注后1 h、24 h和48 h TEG、凝血功能及凝血...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合并凝血因子Ⅴ(FⅤ)缺乏症患者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方法术前:为判明冷沉淀和新鲜冰冻血浆(FFP)对提升FⅤ的效果,采用在静息状态下,交替输注冷沉淀和FFP,监测输注前、输注后1 h、24 h和48 h TEG、凝血功能及凝血因子活性,制定术中及术后输血策略,术前补充FFP 600 mL和冷沉淀10 U。术中:手术进行7 h,输注FFP 600 mL,无明显出血。术后:输注FFP。结果术前:患者凝血FⅤ活性2次检测结果分别为1.9%和1.8%,交替输注冷沉淀10 U和FFP 1200 mL后,FⅤ活性均升高,分别为5.1%和6.0%;TEG检测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T和ATPP有不同程度降低。术中:手术顺利,无明显出血。术后:术后2 h输注FFP 500 mL,术后1—7 d每天输注FFP 250~500 mL,患者伤口未见明显渗血,TEG、PT、APTT和血红蛋白(Hb)与术前比较变化不大,患者于术后12 d顺利出院。基因检测结果为遗传性凝血FⅤ缺乏症,属于复合杂合变异。结论FⅤ缺乏症合并外科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进行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冷沉淀和FFP均可以有效补充凝血因子。判断FⅤ缺乏症患者的凝血状态时,TEG检测似乎优于凝血功能7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Ⅴ缺乏 冷沉淀 新鲜冰冻血浆(FFP) 血栓弹力图(TEG)
原文传递
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配合应用对难治性产科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丁丽 汤仁礼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12期1715-1716,共2页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凝血因子配合输注治疗难治性产科大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70例难治性产科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治疗,观察组应用单采血小板配合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治疗,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凝血因子配合输注治疗难治性产科大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70例难治性产科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治疗,观察组应用单采血小板配合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治疗,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止血效果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APTT、PT、TT均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24 h有效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配合应用可改善难治性产科大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提高止血效果,且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损伤程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冷沉淀凝血因子 难治性产科大出血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血小板、冷沉淀在肝脏移植术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曾永芳 郭鹏 +1 位作者 陈方祥 何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31-1432,共2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冷沉淀治疗肝脏移植术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所致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0例肝胆外科行肝脏移植术治疗中的患者在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同时联合输注血小板及冷沉淀。结果10例患者输注前1h、输注后2~4h血液清蛋白变化差... 目的观察血小板、冷沉淀治疗肝脏移植术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所致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0例肝胆外科行肝脏移植术治疗中的患者在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同时联合输注血小板及冷沉淀。结果10例患者输注前1h、输注后2~4h血液清蛋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脏移植术中严重出血患者及时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可消除其凝血障碍。但术后应加强凝血功能监测,保持适度低凝状态满足止血要求即可,切忌盲目追求凝血“正常”而过度治疗,以避免术后血栓栓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血小板 冷沉淀
下载PDF
全血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血浆再制备冷沉淀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17
18
作者 易中梅 王红苹 +5 位作者 李晨晨 王世春 王泽蓉 黎儒青 郭辉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评价室温新鲜全血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血浆再制备冷沉淀的质量。方法实验组为24例,新鲜全血(400 mL)置室温于<8 h用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后所得的血浆,冰冻保存。对照组1为12例,常规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冰冻保存。对照组2为12... 目的评价室温新鲜全血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血浆再制备冷沉淀的质量。方法实验组为24例,新鲜全血(400 mL)置室温于<8 h用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后所得的血浆,冰冻保存。对照组1为12例,常规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冰冻保存。对照组2为12例,新鲜冰冻单采血浆,血浆单采完毕分装为200 mL/袋并立即冰冻保存。3组血浆按常规制备冷沉淀,评价其质量:外观、凝血因子FⅧ及Fib的含量;血细胞残留量。结果 3组冷沉淀外观均正常;WBC含量在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1比较:实验组凝血因子FⅧ(81.76±34.07)IU较低,Fib(202.63±48.58)mg及Plt(7.81±5.81)×109均较高。与对照组2比较:实验组凝血因子FⅧ含量相当,Fib(202.63±48.58)mg较高、Plt(7.81±5.81)×109较低。结论全血来源的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冰冻血浆还可以用于冷沉淀的制备,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膜法 冷沉淀凝血因子 质量研究
原文传递
冷沉淀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23
19
作者 雷千红 叶东 栾建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81-82,86,共3页
冷沉淀是重要的血液成分之一 ,随着人们对成分输血认识的提高和对冷沉淀研究的不断深入 ,冷沉淀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作者就近年来冷沉淀临床应用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冷沉淀 血液成分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输血疗法
下载PDF
胸腔内注入冷沉淀预防复发性气胸的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玲莉 张蔚东 +1 位作者 沈寒放 林武存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胸膜腔内注入冷沉淀能否降低自发性气胸的同侧复发率。方法:3年间采用随机法将66例自发性气胸分为粘连组34例,给予冷沉淀2U(40ml)胸膜腔注入;对照组32例,单纯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于第3年随访,对其症状... 目的:探讨胸膜腔内注入冷沉淀能否降低自发性气胸的同侧复发率。方法:3年间采用随机法将66例自发性气胸分为粘连组34例,给予冷沉淀2U(40ml)胸膜腔注入;对照组32例,单纯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于第3年随访,对其症状、体征、胸部X线及肺功能检查,平均随访期(23.6±9.1)月。结果:胸膜腔内注入冷沉淀无明显不良反应,胸部X线检查未提示胸膜增厚,各组10例特发性气胸(随访在1年以上)的肺功能检查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粘连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6.9%(2/29)和37%(10/27),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膜腔内注入冷沉淀能有效地降低同侧气胸的复发率,且不会导致限制性肺功能障碍。既适用于特发性、初发性气胸,也适用于继发性、复发性气胸,对于难治性气胸和年老体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复发 冷沉淀 胸膜粘连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