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2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preparation,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ZnO/CuO/Al energetic diode with dual functionality:Logic and destruction
1
作者 Jialu Yang Jiaheng Hu +3 位作者 Yinghua Ye Jianbing Xu Yan Hu Ruiqi S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7-68,共12页
Self-destructing chips have promising applications for securing data.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concept of energetic diodes for the first time,which can be used for self-destructive chips.A simple two-step electrochemi... Self-destructing chips have promising applications for securing data.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concept of energetic diodes for the first time,which can be used for self-destructive chips.A simple two-step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method is used to prepare ZnO/CuO/Al energetic diode,in which N-type ZnO and P-type CuO are constricted to a PN junction.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s the material properties,morphology,semi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and exploding performances of the energetic diode.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etic diode has typical rectification with a turn-on voltage of about 1.78 V and a reverse leakage current of about 3×10^(-4)A.When a constant voltage of 70 V loads to the energetic diode in the forward direction for about 0.14 s or 55 V loads in the reverse direction for about 0.17 s,the loaded power can excite the energetic diode exploding and the current rises to about100 A.Due to the unique performance of the energetic diode,it has a double function of rectification and explosion.The energetic diode can be used as a logic element in the normal chip to complete the regular operation,and it can release energy to destroy the chip accu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etic diode ZnO—cuo—Al thermite ZnO/cuo PN junction Electrical explosion performance Self-destructing chips
下载PDF
聚合物基Al/CuO纳米铝热剂的制备及表征
2
作者 白超飞 焦钰珂 +1 位作者 罗运军 李国平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0-228,I0004,共10页
为研究聚合物基铝热剂的性能,制备了以GAP-ETPE和F2311作为黏结剂的Al/CuO纳米铝热剂。然后利用油墨直写技术(DIW)配制出固含量高达80%的含能油墨GAP/F2311-MICs(GF-MICs),在此基础上加入高氯酸铵(AP),探索AP/GF-MICs模型推进剂的可打印... 为研究聚合物基铝热剂的性能,制备了以GAP-ETPE和F2311作为黏结剂的Al/CuO纳米铝热剂。然后利用油墨直写技术(DIW)配制出固含量高达80%的含能油墨GAP/F2311-MICs(GF-MICs),在此基础上加入高氯酸铵(AP),探索AP/GF-MICs模型推进剂的可打印性,并研究了AP含量对于AP/GF-MICs模型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FTIR方法测试了混合黏结剂的相容性和稳定性,通过TG-DSC和静态拉伸研究了GF-MICs纳米铝热剂的热性能,并测试了其流变性和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GAP-ETPE与F2311质量比为1∶4时,混合黏结剂的相容性、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最好;纳米Al/CuO的加入使得F2311和GAP-ETPE的热分解温度分别提前89.0℃和32.9℃;随着模型推进剂中Al/CuO含量的增加,AP高温分解温度最高提前101.58℃,预先点火反应提前29.68℃,放热量提升135%;GF-MICs能够很好地提高模型推进剂的反应活性和燃烧速率,且当模型推进剂中Al/CuO质量分数由10%增至40%时,到达P max时间缩短了71%,平均燃烧速率提升了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GAP-ETPE/F2311 Al/cuo 增材制造 含能油墨 铝热剂 模型推进剂
下载PDF
富H_(2)/CO_(2)气氛下CuO-NiO/CeO_(2)催化CO-PROX性能的研究
3
作者 曹栋梁 刘姝 +6 位作者 姜雅新 韩蛟 张财顺 王宏浩 侯晓宁 张磊 高志贤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7-585,共9页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CuO-NiO/CeO_(2)催化剂,通过XRD、BET、H_(2)-TPR、Raman和XPS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探究NiO-CeO_(2)前驱体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物化性质及富H_(2)/CO_(2)气氛下CO选择性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焙烧温度主要影...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CuO-NiO/CeO_(2)催化剂,通过XRD、BET、H_(2)-TPR、Raman和XPS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探究NiO-CeO_(2)前驱体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物化性质及富H_(2)/CO_(2)气氛下CO选择性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焙烧温度主要影响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和氧空位的含量。当焙烧温度为500℃时,催化剂中氧空位的含量较高,其催化性能较好。在反应温度为130℃,氧过量系数为1.2,空速为20266 mL/(g·h)时,CO转化率为95.9%,CO氧化选择性为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温度 cuo-NiO/CeO_(2) CO-PROX 氧空位
下载PDF
金属负载量对CuO/NiO-CeO_(2)催化CO-Prox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徐琪杰 王宏浩 +4 位作者 吕丽荣 姜雅新 侯晓宁 张磊 高志贤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2-49,共8页
为深度去除富氢气中的CO,制备CO-Prox催化性能较好的催化剂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CuO/NiO-CeO_(2)催化剂,通过XRD、BET、H_(2)-TPR、HR-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探究了金属Cu+Ni的负载量(金属负载量)对催化剂结构... 为深度去除富氢气中的CO,制备CO-Prox催化性能较好的催化剂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CuO/NiO-CeO_(2)催化剂,通过XRD、BET、H_(2)-TPR、HR-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探究了金属Cu+Ni的负载量(金属负载量)对催化剂结构、还原性能及其CO-Prox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O/NiO-CeO_(2)催化剂中均形成了Cu/Ni-O-Ce固溶体;催化活性主要与高度分散在载体表面的Cu物种和固溶体的浓度有关;当金属负载量为8%时,高度分散在载体表面的Cu物种和固溶体的浓度较高,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在CO/H_(2)/CO_(2)/O_(2)/Ar气氛下、反应温度为130℃、氧过量系数为1.2、质量空速为20266 mL/(g·h)的条件下,CO转化率为95.9%,CO氧化选择性为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负载量 cuo/NiO-CeO_(2) CO-Prox催化性能 高分散Cu物种 固溶体
下载PDF
CuO催化拜尔液中有机物的降解
5
作者 李梦楠 刘战伟 +3 位作者 颜恒维 马文会 夏成成 刘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813-826,共14页
本研究采用以O_(2)为氧化剂、CuO为催化剂的催化湿法氧化技术去除拜尔液中的有机物。首先,在O_(2)添加量为13.98 g/L、氧化温度为220℃、氧化时间为100 min、不添加CuO的条件下,总有机碳、腐植酸钠和草酸钠的去除率分别为86.59%、92.96%... 本研究采用以O_(2)为氧化剂、CuO为催化剂的催化湿法氧化技术去除拜尔液中的有机物。首先,在O_(2)添加量为13.98 g/L、氧化温度为220℃、氧化时间为100 min、不添加CuO的条件下,总有机碳、腐植酸钠和草酸钠的去除率分别为86.59%、92.96%和71.36%。在此基础上,研究了O_(2)氧化拜尔液中有机物的自由基链式反应机理。然后,在CuO添加量为6%、O_(2)添加量为13.98 g/L、催化温度为250℃、催化时间为100 min的最佳条件下,总有机碳去除率为98.36%,腐植酸钠和草酸钠基本能够被全部去除。CuO形成的铜羟基络合物([Cu(Ⅱ)(OH)_x]~(2-x))基于络合反应机理是催化有机物降解的主要原因,溶解的CuO直接催化的自由基链式反应是第二个原因。催化湿法氧化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拜尔液中的有机物,尤其是对氧化铝生产危害较大的草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催化 湿法氧化 cuo 有机物去除
下载PDF
基于ZnO/CuO敏感电极的NO_(2)传感器性能
6
作者 赵晓晶 王岭 +2 位作者 孟维薇 李跃华 戴磊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20-127,共8页
二氧化氮(NO_(2))是最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需要研制性能优良的NO_(2)气体传感器来对其体积分数进行实时监测。采用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为固体电解质、ZnO/CuO为敏感电极,制备了阻抗型NO_(2)传感器。采... 二氧化氮(NO_(2))是最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需要研制性能优良的NO_(2)气体传感器来对其体积分数进行实时监测。采用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为固体电解质、ZnO/CuO为敏感电极,制备了阻抗型NO_(2)传感器。采用分步浸渍法将敏感材料原位引入到YSZ多孔骨架中,通过调整敏感材料ZnO/CuO摩尔比来优化传感器的敏感性能。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O/CuO颗粒均匀分散在YSZ多孔层中。以相角(Θ)作为响应信号来评价传感器敏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单一氧化物ZnO相比,ZnO和CuO摩尔比为8∶2制备的传感器对NO_(2)气体具有更好的敏感性能。在400~500℃,Θ响应值与5×10^(-5)~5×10^(-4)NO_(2)体积分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450℃时,传感器有最低检测下限5×10^(-5)。此外,该传感器表现出最大响应值(5×10^(-4)NO_(2)的Θ响应值为18°)、最佳灵敏度(0.039°/10^(-6))、良好的稳定性以及对其他气体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NO_(2)气体 阻抗型 浸渍法 ZnO/cuo摩尔比 敏感电极
原文传递
电泳沉积PVDF/Al/CuO复合含能薄膜及其燃烧性能研究
7
作者 胡祥 王宇 +3 位作者 王玉滢 齐梦迪 马自力 尹艳君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基于含氟聚合物的强氧化及含氟量高的特性,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代表,通过电泳技术,采用石胆酸(LCA)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PVDF/Al/CuO有机/无机杂化含能薄膜,并对其组分、结构、形貌及含能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结果表明:PVDF电泳... 基于含氟聚合物的强氧化及含氟量高的特性,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代表,通过电泳技术,采用石胆酸(LCA)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PVDF/Al/CuO有机/无机杂化含能薄膜,并对其组分、结构、形貌及含能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结果表明:PVDF电泳沉积过程中石胆酸的最佳添加剂量为3mL(1wt%);当PVDF添加量为2wt%时,PVDF/Al/CuO复合薄膜的燃烧性能最好,热释放能量达3924J/g,远远高于Al/CuO的热释放能量。产生上述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PVDF本身具有氧化特性,能够与铝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热量;此外,PVDF热分解产生的氟能够腐蚀铝表面的钝化膜,进而释放活性铝,极大提升了Al/CuO体系的能量释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沉积 PVDF/Al/cuo含能薄膜 燃烧现象
下载PDF
CuO及其他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鑫萍 张德林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148-160,共13页
锂离子电池(LIBs)因其能量密度高、体积小、质量轻等优点在便携式储能设备中广受欢迎。然而,传统商用LIBs存在可逆容量低、循环性能差、成本高、安全性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寿命和安全性。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 锂离子电池(LIBs)因其能量密度高、体积小、质量轻等优点在便携式储能设备中广受欢迎。然而,传统商用LIBs存在可逆容量低、循环性能差、成本高、安全性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寿命和安全性。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提供的可逆容量与传统石墨材料相比高2~3倍,且具有更高的嵌锂电位和更高的安全性。同时,纳米结构电极材料由于其高比容量、快速的电子/离子转移速率,以及具有可减轻体积膨胀的自由空间等优点,成为电池电极的理想材料。本文综述了氧化铜(CuO)纳米结构材料用于LIBs的研究进展,包括球状、线状、片状等纳米结构,还阐述了它们的优势;还介绍了其他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材料在LIBs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CuO及其他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材料未来在LIBs中应用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cuo 过渡金属氧化物 纳米结构
下载PDF
Mitigating the negative catalytic effect of CuO by FAS-17 coated Al nanopowder:Isothermal ageing of Al/CuO nanothermite at 71°C and 60%relative humidity
9
作者 Fuwei Li Qian Wang +6 位作者 Jian Cheng Zehua Zhang Yuxuan Zhou Keer Ouyang Jianbing Xu Yinghua Ye Ruiqi S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56-167,共12页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weapon systems would b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changes in the performance of energetic materials due to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Nanothermites have promising applications due t...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weapon systems would b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changes in the performance of energetic materials due to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Nanothermites have promising applications due to their excellent reactivity.Therefore it become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ir aging and failure process in the environment before using them.Here,the aging and failure process of Al/CuO in 71°C/60%RH were investigated,and showed that CuO nanoparticles negatively catalyze Al nanopowders,resulting in rapid hydration.The anti-aging effect of FAS-17-coated Al nanopowder was also examined.The aging process of Al,Al/CuO,and Al@FAS-17/CuO in high humidity and heat environment were revealed by quasi-in situ SEM and TEM methods.Compared with the aging of pure Al,the Al nanopowder in the nanothermites strongly agglomerated with the CuO nanopowder and hydrated earlier.This may be caused by CuO catalyzed hydration of Al nanopowder.The energy releas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Al/CuO decreased rapidly and failed to ignite after 4 h of aging.In contrast,the Al@FAS-17/CuO thermite can achieve long-term stability of up to 60 h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by simple cladding of FAS-17.It is found that FAS-17 coated Al nanopowder can prevent both particle agglomeration and water erosion,which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make nanothermites application in high humidity and heat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o nanothermite FAS-17 coating Aging and failure process
下载PDF
In_(2)O_(3)-CuO的制备及其光活化下的室温甲醛气敏性能
10
作者 韩君林 刘锦梅 +2 位作者 孙建华 孙丽霞 廖丹葵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0-819,共10页
以InCl_(3)•4H_(2)O和Cu(NO_(3))2•3H_(2)O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In_(2)O_(3)-CuO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UV-Vis吸收光谱、XPS、EIS对其进行了表征,探究了紫外光活化In_(2)O_(3)-CuO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与传感机... 以InCl_(3)•4H_(2)O和Cu(NO_(3))2•3H_(2)O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In_(2)O_(3)-CuO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UV-Vis吸收光谱、XPS、EIS对其进行了表征,探究了紫外光活化In_(2)O_(3)-CuO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与传感机制。结果表明,In_(2)O_(3)-CuO复合材料在375 nm紫外光照射室温(25℃)条件下对质量浓度50 mg/L甲醛气体的灵敏度为298,与纯In_(2)O_(3)(2.4)相比灵敏度提高123倍,气敏性能的巨大提升得益于In_(2)O_(3)与CuO形成的p-n异质结,协同光活化条件下异质结界面产生的光生电子-空穴与氧物种(O_(2)和O_(2)-)间建立了氧的光活化吸附-解吸循环,使室温下材料的气体吸附-解吸过程和表面反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_(2)O_(3)-cuo 紫外光活化 室温气敏 p-n异质结 甲醛 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磁性MoS_2/CuO/Fe_3O_4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11
作者 刘轩池 柴寿江 +2 位作者 王浩然 陈晨 李嘉庆 《河南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5-7,共3页
采用催化剂负载到助催化剂上制得一种可以磁分离的光催化复合材料。采用湿化学法制备纳米级二硫化钼,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球状纳米级氧化铜,通过磁力搅拌将其分散在溶有二硫化钼的去离子水中,形成含二硫化钼/氧化铜复合微粒的微乳液,经水... 采用催化剂负载到助催化剂上制得一种可以磁分离的光催化复合材料。采用湿化学法制备纳米级二硫化钼,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球状纳米级氧化铜,通过磁力搅拌将其分散在溶有二硫化钼的去离子水中,形成含二硫化钼/氧化铜复合微粒的微乳液,经水热反应、烘干得其复合材料。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球状Fe_(3)O_(4),将所得复合材料超声处理,使其均匀分散在含四氧化三铁的悬浊液中,再经水热反应、烘干煅烧后得到纳米级磁性MoS_(2)/CuO/Fe_(3)O_(4)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红外等手段对该磁性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并可通过磁场进行分离和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分离 MoS_2/cuo/Fe_3O_4 复合材料 光催化
下载PDF
CuO改性活性炭低温脱硝性能的研究
12
作者 颜松林 胡志飞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24年第2期90-93,118,共5页
以椰壳活性炭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CuO改性活性炭(CuO/AC)。考察了改性前后活性炭的脱硝性能。结果表明,CuO能大大提高活性炭的脱硝性能。在反应温度250℃时(接近烟气窗口温度),以负载量为5%,焙烧温度为300℃的Cu... 以椰壳活性炭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CuO改性活性炭(CuO/AC)。考察了改性前后活性炭的脱硝性能。结果表明,CuO能大大提高活性炭的脱硝性能。在反应温度250℃时(接近烟气窗口温度),以负载量为5%,焙烧温度为300℃的CuO/AC为催化剂同时脱硝,NOx的脱除率达到94.31%,连续使用44h,催化剂活性没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改性活性炭 低温脱硝 选择性催化还原
下载PDF
一步合成纳米CuO及其催化降解玫瑰红B染料废水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谢锦文 李文 +1 位作者 李攀荣 王佳琪 《江西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84-87,共4页
采用以硝酸铜、氨水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的沉淀法,一步合成出纳米CuO,并进一步考察这些材料对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玫瑰红B染料废水的脱色性能。通过XRD、N_(2)-吸附脱附及SEM等表征手段对纳米CuO的结构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所获样品均为具... 采用以硝酸铜、氨水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的沉淀法,一步合成出纳米CuO,并进一步考察这些材料对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玫瑰红B染料废水的脱色性能。通过XRD、N_(2)-吸附脱附及SEM等表征手段对纳米CuO的结构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所获样品均为具有单斜晶体结构的纳米CuO。N_(2)-吸附脱附结果表明,纳米CuO是介孔结构,孔径多集中分布在3~4nm处。SEM结果表明,合成的纳米CuO为球状,且由大量的纳米CuO薄片自组装而成。脱色率测试结果表明,纳米CuO对催化H2O_(2)降解玫瑰红B染料废水具有较好的效果,反应约2h的脱色率可达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合成 纳米cuo 催化 玫瑰红B染料废水
下载PDF
不同CuO负载量CuO/SBA-16对CO催化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杨德强 黄楠楠 +2 位作者 李冀 吴丽红 周博 《化学工程师》 CAS 2023年第1期81-83,共3页
以SBA-16作为惰性材料载体,制备了不同CuO负载量的CuO/SBA-16催化剂,通过小角XRD、广角XRD、BET比表面积、DRUV-VIS、H_(2)-TPR表征及活性测试,发现不同CuO负载量的CuO/SBA-16催化剂中,CuO均作为活性物种,并以高分散的形式存在,在相对低... 以SBA-16作为惰性材料载体,制备了不同CuO负载量的CuO/SBA-16催化剂,通过小角XRD、广角XRD、BET比表面积、DRUV-VIS、H_(2)-TPR表征及活性测试,发现不同CuO负载量的CuO/SBA-16催化剂中,CuO均作为活性物种,并以高分散的形式存在,在相对低温(<360℃)时,活性最好的为CuO负载量20%的样品,在相对高温(>360℃)时,活性最好的为CuO负载量10%的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 负载量 cuo/SBA-16 CO氧化
下载PDF
纳米多孔CuO对硼基铝热剂药线燃烧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宋浩宇 李晨阳 +3 位作者 安崇伟 王晶禹 景小飞 何建忱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为研究多孔Cu O对B/Cu O药线燃烧性能的影响,选用多孔、立方和针状Cu O分别与无定型硼进行微观复合,借助微笔直写技术制得相应配方的药线。使用流变仪对油墨的动态粘度进行测试,通过高速摄影技术测试药线的线性燃速,并采用扫描电镜、X... 为研究多孔Cu O对B/Cu O药线燃烧性能的影响,选用多孔、立方和针状Cu O分别与无定型硼进行微观复合,借助微笔直写技术制得相应配方的药线。使用流变仪对油墨的动态粘度进行测试,通过高速摄影技术测试药线的线性燃速,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装置对固体反应物、产物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借助微笔直写技术制得的B/Cu O药线中各组分分布均匀、燃烧性能稳定;多孔Cu O的加入最高可将B/Cu O药线的燃烧速度提升300%,氧化物形貌的改变并不会改变B/Cu O的反应进程,多孔Cu O的加入提高了药线反应过程中的热对流,从而提升了药线的燃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热剂 微笔直写 B/Cu O 形貌 燃烧性能 热对流
下载PDF
纳米CuO活化过硫酸盐催化降解氧氟沙星
16
作者 周自成 徐大伟 +3 位作者 张士雨 曲炳硕 罗天琦 范小振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123,共5页
采用络合沉淀法制备了纳米CuO,并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将纳米CuO作为过硫酸盐降解氧氟沙星的活化剂,基于活化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考察了K_(2)S_(2)O_(8)浓度、水体初始pH值等参数对废水中氧氟沙星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采用络合沉淀法制备了纳米CuO,并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将纳米CuO作为过硫酸盐降解氧氟沙星的活化剂,基于活化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考察了K_(2)S_(2)O_(8)浓度、水体初始pH值等参数对废水中氧氟沙星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中氧氟沙星浓度10 mg/L、CuO投加量0.003 0 g/L、K_(2)S_(2)O_(8)投加量1.0 mmol/L、废水初始pH=3.5条件下,氧氟沙星降解率为95.6%。自由基捕获实验结果表明,自由基SO_(4)^(-)·和O_(2)^(-)·是实现氧氟沙星催化降解的活性物种,并给出了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 过硫酸盐 氧氟沙星 催化降解 活化剂
下载PDF
柠檬酸对吸附剂CuO/AC脱除氢气中噻吩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周广林 董庆欣 +4 位作者 张悦 任文瑞 姜琛秀 吴谦 姜伟丽 《工业催化》 CAS 2023年第12期42-47,共6页
采用柠檬酸对CuO/AC吸附剂进行修饰,以改善CuO/AC吸附剂中氧化铜粒子的分布和吸附脱除氢气中噻吩的性能,并利用BET、XRD、SEM、FT-IR等技术研究柠檬酸含量对CuO/AC吸附剂结构、氧化铜的分布和吸附剂脱除噻吩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 采用柠檬酸对CuO/AC吸附剂进行修饰,以改善CuO/AC吸附剂中氧化铜粒子的分布和吸附脱除氢气中噻吩的性能,并利用BET、XRD、SEM、FT-IR等技术研究柠檬酸含量对CuO/AC吸附剂结构、氧化铜的分布和吸附剂脱除噻吩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柠檬酸改性的CuO/AC吸附剂比表面积和孔容变小,随着柠檬酸含量增加,CuO/AC吸附剂的比表面积由709.84 m^(2)·g^(-1)变为472.57 m^(2)·g^(-1),孔容由0.31 cm^(3)·g^(-1)变为0.22 cm^(3)·g^(-1),使CuO颗粒分散更加均匀,增加了CuO/AC吸附剂表面酸性含氧基团的数量。添加适量的柠檬酸有助于提高吸附剂吸附噻吩的能力,当柠檬酸的质量分数为3%时,吸附剂脱除噻吩的性能最好,噻吩穿透时间为25 h,穿透硫容为3.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cuo/AC吸附剂 柠檬酸 氢气 噻吩 氧化铜
下载PDF
掺杂La_(2)O_(3)的Al/CuO铝热剂的反应特性
18
作者 陈芷怡 史安然 +2 位作者 张伟 沈瑞琪 叶迎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7-355,共9页
为了研究La_(2)O_(3)对Al/CuO铝热剂反应特性的影响,采用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不同氧平衡状态,即当量比(φ)分别为1.0,1.4和1.8下的Al/CuO铝热剂,并分别掺杂2%,5%,10%,20%和30%的La_(2)O_(3)。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 为了研究La_(2)O_(3)对Al/CuO铝热剂反应特性的影响,采用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不同氧平衡状态,即当量比(φ)分别为1.0,1.4和1.8下的Al/CuO铝热剂,并分别掺杂2%,5%,10%,20%和30%的La_(2)O_(3)。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对未掺杂和掺杂La_(2)O_(3)的Al/CuO铝热剂的微观形貌、元素种类、物相以及放热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燃烧管实验、T⁃jump快速升温点火实验和密闭爆发器实验对其燃烧特性和产气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零氧平衡状态(φ=1.4)下,掺杂La_(2)O_(3)的Al/CuO铝热剂发生铝热反应的起始温度和峰值温度明显低于未掺杂La_(2)O_(3)的Al/CuO铝热剂;掺杂2%La_(2)O_(3)的Al/CuO铝热剂放热量为1772 J·g^(-1),较未掺杂La_(2)O_(3)的Al/CuO铝热剂放热量1540 J·g^(-1)增长了15.1%。正氧平衡状态(φ=1.0)下,掺杂2%La_(2)O_(3)的Al/CuO铝热剂燃速为90.8 m·s^(-1),比未掺杂La_(2)O_(3)的Al/CuO铝热剂燃速61.9 m·s^(-1)增长了46.7%。Al/CuO铝热剂的点火温度随La_(2)O_(3)掺杂量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掺杂La_(2)O_(3)对Al/CuO铝热剂的产气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正氧平衡状态(φ=1.0)和负氧平衡状态(φ=1.8)下,峰值压力较未掺杂时分别上升了34.5%和13.7%,对φ=1.4的铝热剂,产气性能改善不明显。火焰传播结果显示,La_(2)O_(3)的掺杂会改变Al/CuO铝热剂的火焰传播模式,随着掺杂量的增加,Al/CuO铝热剂燃烧状态由爆燃变为缓燃,能够作为一种燃烧速度和能量释放速率的控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o铝热剂 La_(2)O_(3)掺杂 燃烧性能 产气性能 热分析
下载PDF
CuO载氧体对煤化学链燃烧中汞迁移的影响
19
作者 刘秋祺 刘敦禹 +2 位作者 王静杰 范昀培 许开龙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54-1059,1094,共7页
研究了在“CuO+煤”、“SiO_(2)+煤”、“煤”实验中燃烧和汞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化学链燃烧还原反应器中载氧体与煤反应后,主要气体组分为CO_(2),并含有少量CO、CH_(4)、H_(2)等挥发物;汞在还原反应器中主要以单质汞(Hg^(0))的形式... 研究了在“CuO+煤”、“SiO_(2)+煤”、“煤”实验中燃烧和汞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化学链燃烧还原反应器中载氧体与煤反应后,主要气体组分为CO_(2),并含有少量CO、CH_(4)、H_(2)等挥发物;汞在还原反应器中主要以单质汞(Hg^(0))的形式进行释放,“CuO+煤”实验中Hg^(0)释放量占总汞量的22.6%,远低于对照组;CuO促进了燃烧过程中汞迁移至载氧体形成颗粒态汞(HgP),CuO载氧体表面的Oα有利于汞转化吸附于载氧体表面,形成吸附态的HgO,一部分CuO被还原时,暴露的吸附位点较多,有利于Hg^(0)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cuo 载氧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