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综方改善38例代谢综合征糖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朱晓云 王春霞 +4 位作者 赵玉雪 张玉璞 沈宝华 齐春水 刘喜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81-1885,共5页
目的:观察代综方颗粒治疗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糖脂代谢紊乱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给予MS患者代综方配方颗粒剂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肝脏超声及腰围、体... 目的:观察代综方颗粒治疗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糖脂代谢紊乱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给予MS患者代综方配方颗粒剂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肝脏超声及腰围、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血压、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和中医临床症状。填写病例观察表,录入epidata数据库,复核数据剔除不合格病例,SPSS 17.0统计分析。结果:(1)完成45例,脱落1例、不合格6例,共38例纳入统计分析;(2)体重、腰围、体质指数(BMI)较疗前降低(P<0.001);(3)改善血糖异常,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较治疗前降低(P<0.001);(4)改善MS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P<0.05);(5)改善血脂异常,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疗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6)治疗后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P<0.001);(7)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证候积分改善有效率为97.37%;(8)治疗前后比较,安全性指标未见异常。结论:代综方颗粒能够降低代谢综合征高血糖、高血脂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改善代谢紊乱,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糖脂代谢异常 胰岛素抵抗 代综方
原文传递
代综方对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内脂质堆积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董菲菲 朱晓云 +1 位作者 张俊龙 刘喜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研究代综方(Dai Zong Fang,DZF)对于体外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内脂质堆积的作用。方法采用油酸(oleic acid,OA)诱导HepG2细胞形成脂质堆积的肝细胞模型,通过噻唑蓝(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油酸或DZF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BODIPY49... 目的研究代综方(Dai Zong Fang,DZF)对于体外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内脂质堆积的作用。方法采用油酸(oleic acid,OA)诱导HepG2细胞形成脂质堆积的肝细胞模型,通过噻唑蓝(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油酸或DZF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BODIPY493/503与苯基吲哚(DAPI)双荧光染色进行胞内脂质堆积的形态学观察,通过MATLAB软件对荧光照片进行数学处理以测量胞内脂质含量。结果 100~800μM的油酸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油酸使HepG2细胞发生胞内脂质堆积,与剂量呈正相关;一定剂量的DZF(1 mg/L^20 mg/L)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显著减少油酸所致的肝细胞胞内脂质含量;10 mg/L的DZF作用4 h起效,作用96 h之内效果稳定;40 mg/L的DZF可降低HepG2细胞存活率(P<0.05),对胞内脂质含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综方可以抑制油酸所致HepG2细胞内脂质的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综方 HEPG2 游离脂肪酸 脂代谢异常 BODIPY493/503
下载PDF
代综方对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晓云 王朋倩 刘喜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研究代综方(DZF)对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给予不同浓度DZF或对照药物罗格列酮(Ros)干预48 h,检测培养上清中葡萄糖消耗量、甘油、游离脂肪酸(NEFA)浓度及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应... 目的研究代综方(DZF)对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给予不同浓度DZF或对照药物罗格列酮(Ros)干预48 h,检测培养上清中葡萄糖消耗量、甘油、游离脂肪酸(NEFA)浓度及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的mRNA表达。结果 DZF使培养上清中葡萄糖消耗量增加(P<0.01)、甘油的浓度不同程度增加,但对NEFA无显著影响(P>0.05),DZF使胞内TG降低(P<0.01);对照组Ros增加葡萄糖消耗(P<0.01),增加胞内TG积累(P<0.05),对培养上清中甘油、NEFA无显著影响(P>0.05);DZF各组能不同程度上调GLUT-4、HSL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Perilipin的mRNA表达(P<0.01);Ros能上调GLUT-4、HSL、Perilipin的mRNA表达。结论 DZF能促进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和胞内TG分解,改善脂质合成与分解的动态平衡,其作用机制与Ros增加胞内TG积累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综方 3T3-L1 葡萄糖转运体4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脂滴包被蛋白
下载PDF
UPLC法同时测定黄连与代综方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健龙 张玉玲 +2 位作者 肖胜利 崔翰明 贡济宇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3年第23期2152-2154,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连与代综方中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4种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100mm×2.1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2mmol乙酸铵和0.05%甲酸,3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连与代综方中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4种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100mm×2.1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2mmol乙酸铵和0.05%甲酸,30∶70,V/V,pH3.20),流速为0.3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45nm。结果:盐酸药根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1.76~1088.05、20.88~1044.00、17.68~884.05、18.32~916.10n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为0.9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5%。平均加样回收率结果:(1)黄连:盐酸药根碱为101.56%,RSD=2.16%(n=6);盐酸黄连碱为100.21%,RSD=3.32%(n=6);盐酸巴马汀为97.60%,RSD=1.96%(n=6);盐酸小檗碱为98.81%,RSD=1.48%(n=6)。(2)代综方:盐酸药根碱为98.87%,RSD=2.41%(n=6);盐酸黄连碱为99.12%,RSD=2.68%(n=6);盐酸巴马汀为98.98%,RSD=2.23%(n=6);盐酸小檗碱为98.55%,RSD=2.82%(n=6)。最低检出限和最低定量限:盐酸药根碱分别为4.50、14.99ng/ml,盐酸黄连碱分别为5.10、17.00ng/ml,盐酸巴马汀分别为4.81、16.04ng/ml,盐酸小檗碱分别为4.64、15.47ng/ml。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高效,可用于黄连及其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连 代综方 药根碱 黄连碱 巴马汀 小檗碱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代综方对不同方式诱导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婧 刘喜明 +3 位作者 朱晓云 马文欣 付守强 张莉唯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中药代综方(DZF)对不同方式诱导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改善作用。方法:鸡尾酒式联合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分别采用棕榈酸(PA),高浓度葡萄糖(HG),地塞米松(DEX)诱导建立IR模型。不同质量浓度DZF提取物(含生药质... 目的:探讨中药代综方(DZF)对不同方式诱导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改善作用。方法:鸡尾酒式联合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分别采用棕榈酸(PA),高浓度葡萄糖(HG),地塞米松(DEX)诱导建立IR模型。不同质量浓度DZF提取物(含生药质量浓度2.0,0.5,0.1 g·L^(-1))干预24 h,另设模型组,罗格列酮(RSG)组,空白组。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葡萄糖浓度,计算葡萄糖基础消耗量(G_(Basic))和胰岛素刺激下葡萄糖消耗量(G_(Ins)),评价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3种模型中,DZF高浓度组G_(Basic),G_(Ins),ISI均明显增加(P<0.05,P<0.01);另外,PA诱导的IR模型中,DZF中浓度组G_(Basic),G_(Ins)显著增加(P<0.01),RSG组的G_(Basic),G_(Ins),ISI明显增加(P<0.05,P<0.01);HG诱导的IR模型中,DZF中浓度组的G_(Ins),ISI显著增加(P<0.05),RSG组G_(Basic),G_(Ins),ISI显著增加(P<0.01);DEX诱导的IR模型中,RSG组G_(Ins),ISI显著增加(P<0.01);3种模型中,不同质量浓度组间存在差异,DZF高浓度组G_(Basic),G_(Ins),ISI较DZF中、低浓度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3种模型中,DZF高浓度组,RSG组均提高了GLUT4 mRNA表达(P<0.05)。结论:代综方能够减轻HG,DEX,PA诱导的脂肪细胞IR,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同时具有非胰岛素依赖的增加葡萄糖摄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GLUT4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综方 3T3-L1脂肪细胞 胰岛素抵抗 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