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4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US-EOR项目经济系统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1
作者 李忠诚 陈栗 +4 位作者 项东 李培发 杜丽萍 唐国强 程雪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4,共7页
CCUS-EOR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体系中专用于强化采油或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是社会和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途径。CCUS-EOR项目投资大、风险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开展科学评价工作尤为重要。结合工作实践,梳理了CCUS-EOR项目... CCUS-EOR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体系中专用于强化采油或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是社会和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途径。CCUS-EOR项目投资大、风险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开展科学评价工作尤为重要。结合工作实践,梳理了CCUS-EOR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和流程,并对精细分析增量成本、多层次多角度评价项目效益、评价碳减排指标、评估社会效益以及全产业链经济效益评价等关键指标开展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指标和观点,探索形成了聚焦CCUS项目全产业链要素的CCUS-EOR项目经济系统评价方法体系。研究成果为此类项目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 精细成本 社会效益 全产业链经济效益 系统评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CCS-EOR项目CO_(2)泄漏环境风险评估
2
作者 薛璐 马俊杰 +2 位作者 王浩璠 李琳 马劲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8,共5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乔家洼CCS-EOR项目为例,通过工程活动指标分解及选项设计,形成涵盖油区特征、储盖层特征、工程设计、工程监管4大类20个指标的环境风险可能性判定指标体系,利用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法,界定驱油工程环境风险可能性。结合国... 以鄂尔多斯盆地乔家洼CCS-EOR项目为例,通过工程活动指标分解及选项设计,形成涵盖油区特征、储盖层特征、工程设计、工程监管4大类20个指标的环境风险可能性判定指标体系,利用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法,界定驱油工程环境风险可能性。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开展项目对空气、土壤和微生物、作物、动物及人群等环境风险受体的影响程度界定,基于界定结果,按照风险评估矩阵,对该工程CO_(2)泄漏环境风险水平的评估结论为低风险,在后期运行过程中应强化风险防范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泄漏 风险评估 环境影响 CCS-eor项目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苏北油区CCUS-EOR项目全成本经济评价体系研究
3
作者 徐强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5-270,共6页
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与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相结合,将捕集的CO_(2)注入地下驱油,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实现碳封存。CCUS-EOR项目的完整流程包括捕集压缩、运输、驱油、回注等多个环节。本文将CCUS-EOR全流程视为一个整... 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与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相结合,将捕集的CO_(2)注入地下驱油,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实现碳封存。CCUS-EOR项目的完整流程包括捕集压缩、运输、驱油、回注等多个环节。本文将CCUS-EOR全流程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剖析CO_(2)驱与常规水驱开发成本构成差异,建立适宜的CCUS-EOR项目全成本经济评价体系,确定捕集成本、运输成本、驱油成本的取值依据,推导出考虑碳减排收益的盈亏平衡模型,满足CCUS-EOR项目快速评价、辅助决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提高原油采收率(eor) 成本 碳减排量 盈亏平衡经济模型
下载PDF
考虑驱油与碳减排双重效益的CCUS-EOR经济性及发展模式分析与探讨
4
作者 谭新 罗大清 宋欣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8,共9页
双碳战略目标下,石油石化行业转型的重点、难点在于探寻低成本转型发展路径,这就要求系统研究各项转型技术的发展基础和规模潜力,统筹各项转型技术发展应用时序,形成支撑最优转型路径的技术组合和综合方案。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的... 双碳战略目标下,石油石化行业转型的重点、难点在于探寻低成本转型发展路径,这就要求系统研究各项转型技术的发展基础和规模潜力,统筹各项转型技术发展应用时序,形成支撑最优转型路径的技术组合和综合方案。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的技术成熟度较高,与石油石化产业协同耦合性较好,是石油石化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但成本过高仍是目前阻碍CCUS技术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CCUS的经济性及探讨其发展模式,对于确定未来CCUS产业的发展布局,以及研究CCUS对石油石化行业转型的支撑潜力、石油石化行业的转型路径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分析研究未来CCUS技术的经济性及在石油石化行业转型中的潜力和定位,本研究重点聚焦碳捕集与驱油封存(CCUS-EOR),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分析研判思路。首先,通过CCUS-EOR的全流程梳理,详细分析介绍了各个环节的成本,包括碳捕集、运输、驱油封存等环节,研判了未来各个环节的成本下降空间。其次,通过对未来油价和碳价的研判,分析了驱油及碳减排带来的经济收益,并进行了成本收益对比。基于CCUS-EOR各环节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本研究进一步对中国未来不同模式下的CCUS-EOR项目进行了全面的经济性评估,涵盖了不同的碳捕集技术、运输方式以及封存策略,揭示了在不同场景下CCUS-EOR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结果表明,CCUS-EOR的经济性深受碳价、油价、驱油效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从中长期来看,碳价的变化对未来CCUS-EOR收益影响较大。在碳价和油价均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CCUS-EOR项目的盈利空间更大,更具吸引力,同时驱油效率的提升也能显著提高项目的经济收益。当前中国各个项目经济性差异较大,无法完全保证明显盈利,但未来的经济性有较大提升空间。针对未来中国CCUS-EOR的发展,需要突破碳捕集环节的技术瓶颈,重点开发运用燃烧前捕集技术,降低捕集成本,提升捕集效率。此外,还需要优化产业布局,形成源汇匹配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同时,需积极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成熟,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碳减排行为,为CCUS-EOR技术在石油石化行业的推广和应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能源转型 碳捕集、封存与利用 CO_(2)驱油 CCUS-eor
下载PDF
CCUS-EOR开发同步埋存阶段长度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高峰 曹亚明 +1 位作者 解志薇 刘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3,共6页
CCUS-EOR开发周期分为同步埋存和深度埋存两大阶段,确定同步埋存阶段长度是CCUS-EOR开发方案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CO_(2)驱产油量变化情况,可将同步埋存阶段进一步划分为上产期、稳产期和递减期。上产期的时间长度由见气见效时的累... CCUS-EOR开发周期分为同步埋存和深度埋存两大阶段,确定同步埋存阶段长度是CCUS-EOR开发方案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CO_(2)驱产油量变化情况,可将同步埋存阶段进一步划分为上产期、稳产期和递减期。上产期的时间长度由见气见效时的累积注入量与年注气速度计算,稳产期的时间长度即稳产年限借助气驱“油墙”集中采出时间测算,递减期内的阶段采出程度变化情况则利用典型产量递减规律研究,气驱产量递减率和稳产期采油速度需根据气驱增产倍数概念确定,从而建立了CO_(2)驱阶段采出程度评价数学模型,提出将阶段采出程度逼近最终采收率的时刻作为同步埋存阶段与深度埋存阶段的转换点并引入阶段转换判据;同步埋存阶段长度扣除上产期和稳产年限即为递减期的时间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开发 同步埋存 深度埋存 阶段采出程度评价模型 阶段转换判据 CO_(2)驱
下载PDF
CCUS-EOR工程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蔡萌 杨志刚 赵明 《石油科技论坛》 2023年第2期49-56,共8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CCUS-EOR)可实现温室气体的资源化利用和提高原油采收率双重目的,是现实可行的规模化减碳技术。我国CCUS-EOR经过技术攻关和矿场试验,形成了注采工程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单管、双管分注工艺... “双碳”目标背景下,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CCUS-EOR)可实现温室气体的资源化利用和提高原油采收率双重目的,是现实可行的规模化减碳技术。我国CCUS-EOR经过技术攻关和矿场试验,形成了注采工程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单管、双管分注工艺技术,防气工艺单独应用或组合应用的高气液比举升技术,材质、药剂、监测组合的腐蚀防护技术,水气交替注入控窜、化学封窜的延缓气窜技术,带压作业或无固相压井液和胶塞暂堵剂的压井工艺技术,预防为主、化学或物理解堵为辅的井筒解冻堵技术,井筒安全风险评价技术等。为推动CCUS-EOR规模有效应用,建议强化CCUS战略规划研究,确定技术发展重点和关键环节;统筹考虑CCUS-EOR全流程,打造油田特色CCUS模式;依托示范工程攻关核心关键技术,实现CCUS-EOR产业化;建立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促进工程技术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 CO_(2)驱油 注采工程 工程技术
下载PDF
CCUS-EOR项目经济评价技术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斌 《石油科技论坛》 2023年第2期57-66,共10页
CCUS-EOR是驱油与埋存并行、效益与环保并重的绿色开发技术,已成为油气田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技术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CCUS-EOR项目的决策,不仅取决于技术攻关,更多是经济考量。“现金流量法+衍生方法”是由现金流评价发展的新方法,将... CCUS-EOR是驱油与埋存并行、效益与环保并重的绿色开发技术,已成为油气田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技术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CCUS-EOR项目的决策,不仅取决于技术攻关,更多是经济考量。“现金流量法+衍生方法”是由现金流评价发展的新方法,将现金流量法与各类项目经济评价精准融合。CCUS-EOR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为现金流法+有无对比法,通过技术和经济两大类、18项指标评价其可行性。在“双碳”目标驱动下,CCUS-EOR项目经济评价技术将朝着先导试验评价、全产业链经济评价、碳源评价、多方案比选、多情景分析、投入产出一体化数据库建设6个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企业 CCUS-eor项目 经济评价 现金流量法 有无对比法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中国CO_(2)-EOR油田生产碳强度多技术情景建模与核算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哲琦 孙齐 +3 位作者 邓辉 唐旭 张宝生 马志达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3年第2期247-258,共12页
碳中和目标开启了能源系统深度脱碳之路,而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力度仍持续增加,因此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将成为能源系统脱碳的重点领域。CO_(2)-EOR技术用于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同时可实现CO_(2)地质封存的巨大潜力备受关注,国内陆... 碳中和目标开启了能源系统深度脱碳之路,而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力度仍持续增加,因此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将成为能源系统脱碳的重点领域。CO_(2)-EOR技术用于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同时可实现CO_(2)地质封存的巨大潜力备受关注,国内陆续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格尔盆地等主要含油气盆地内开展了多个CO_(2)-EOR项目。本研究以大庆油田、长庆油田、新疆油田、吉林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江苏油田和延长石油开展CO_(2)-EOR的8个生产区块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底向上的工程视角碳排放分析方法,包括勘探、钻完井、开采、处理及油田集输五个阶段建模分析油田生产区块从2000年到2021年的生产碳排放变化趋势,并在CO_(2)连续注入与水气交替注入两种开发方式下分析CO_(2)驱完全替代水驱开发油田的碳强度变化。结果表明:(1)由于资源衰竭致使开采用能需求上升,大部分油田区块2000年以后的生产碳强度呈缓慢上升趋势,从2000开始到2014生产碳排放总量随着石油产量的上升一直在增加,2021年8个油田区块的生产碳排放总量为308.85万吨CO_(2)eq;(2)无论是在CO_(2)连续注入技术情景,还是在水气交替注入情景下,当注入CO_(2)封存比例大于30%以后,生产碳强度逐渐由正值变为负值,成为生产过程中CO_(2)净负排放的油田。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作为CCUS技术的重要组成部份,将在未来油气能源系统脱碳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应进一步扩大CO_(2)-EOR项目的试验、生产及应用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生产 碳强度 碳排放 CO_(2)-eor
原文传递
CO_(2)-EOR在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的应用初探——以高89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成龙 胡丽莎 +3 位作者 牛兆轩 马鑫 付雷 李旭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393-6401,共9页
“双碳”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nchanced oil recovery, CO_(2)-EOR)因能在增强驱油的同时实现CO_(2)地质封存而愈发受到重视。当前,一是中国滩坝砂油气藏注不进采不出矛盾突出;二是对于较深埋藏、较高地层温度的低... “双碳”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nchanced oil recovery, CO_(2)-EOR)因能在增强驱油的同时实现CO_(2)地质封存而愈发受到重视。当前,一是中国滩坝砂油气藏注不进采不出矛盾突出;二是对于较深埋藏、较高地层温度的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缺乏较成功的CO_(2)-EOR开发实践;三是中国对此领域系统归纳研究较少。开展滩坝砂油藏CO_(2)-EOR的应用研究需求较为迫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以高89为对象,借鉴国外CO_(2)驱项目实例,从地质条件、油藏工程、评价标准出发,在CO_(2)驱油机理研究基础上,开展了CO_(2)-EOR在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的适应性评价,并从技术工艺层面、经济政策层面,简要剖析了气源、混相压力高、气窜、伤害、产出CO_(2)气的收集等CO_(2)驱油的5大挑战和相应攻关方向,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类似滩坝砂油藏开展现场先导试验和工业化推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 滩坝砂油气藏 CO_(2)驱油机理 适应性评价标准 挑战与趋势
下载PDF
Effect of modification degrees on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nd EOR efficiency of amphiphilic Janus graphene oxide
10
作者 Han Jia Xin Wei +7 位作者 Qiu-Xia Wang Yuan-Bo Wang Shi-Jie Wen Fang-Ning Fan Qiang Wang Zhe Wang De-Xin Liu Pan Hu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217-1224,共8页
Asymmetrically modified Janus graphene oxide(JGO)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due to its unique physical chemistry properties and wide applications.The modification degree of Janus nanosheets inevitably affects their... Asymmetrically modified Janus graphene oxide(JGO)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due to its unique physical chemistry properties and wide applications.The modification degree of Janus nanosheets inevitably affects their interfacial activity,which is essential for their performances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In this study,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Janus graphene oxide(JGO)with various modification degrees at liquid-liquid and liquid-solid interfaces were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via the measurements of interfacial tension(IFT),dilatational modulus,contact angle,and EOR efficiency was further assessed by core flooding tests.It is found that JGO-5 with higher modification degree exhibits the greater ability to reduce IFT(15.16 mN/m)and dilatational modulus(26 mN/m).Furthermore,JGO can construct interfacial and climbing film with the assistance of hydrodynamic power to effectively detach the oil from the rock surface and greatly enhance oil recovery.Moderately modified JGO-2 can highly improve recovery of residual crude oil(11.53%),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promising EOR agent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The present study firstly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modification degrees on the JGO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nd proposes diverse EOR mechanisms for JGO with different modification degr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oxide Modification degrees Janus nanosheets Interfacial film eor
下载PDF
CCUS-EOR高效井口集油技术研究
11
作者 于海波 王林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9期81-84,共4页
油田CCUS-EOR开发过程中,由于油井见气量大,油井间歇产气量大,存在井口集油罐安全阀频繁开启、一定量原油外泄、需要经常关井等问题。高效井口集油技术创新出角型气液预分离部件、新型高效气液分离部件、气相折流组件,并增加了压力平衡... 油田CCUS-EOR开发过程中,由于油井见气量大,油井间歇产气量大,存在井口集油罐安全阀频繁开启、一定量原油外泄、需要经常关井等问题。高效井口集油技术创新出角型气液预分离部件、新型高效气液分离部件、气相折流组件,并增加了压力平衡及液相消泡技术。该研究增加了气液相沉降分离时间和气相除液时间,降低了气相携液量,可以大幅减少采出液间歇产出以及气液比高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提高油气分离效率和设备运行平稳度,形成了一套适用于CCUS-EOR的高效井口集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 角型气液预分离 高效气液分离 气相折流
下载PDF
热爱至上,从EOR ARTS走入艺术殿堂
12
作者 郑楠 《留学》 2023年第3期84-88,共5页
Q:《留学》记者A:EOR艺术留学实验室创始人陈钟歌ChenEOR艺术留学实验室隶属于北京介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光明日报《留学》杂志会员单位之一。EOR以“作品即自身,自身即作品”教育理念为核心,以艺术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革新培养为目的,... Q:《留学》记者A:EOR艺术留学实验室创始人陈钟歌ChenEOR艺术留学实验室隶属于北京介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光明日报《留学》杂志会员单位之一。EOR以“作品即自身,自身即作品”教育理念为核心,以艺术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革新培养为目的,并在传统艺术留学学科产品基础上,增设了全学科“交互+”的特色产品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殿堂 思维与实践能力 留学 教育理念 实验室 eor 光明日报 记者
下载PDF
CO2-EOR技术在美国的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蕾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3-158,共6页
随着油田的持续开发,EOR技术在增产、稳产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面所起的作用日渐突出。《油气杂志》从1974年开始,每两年发布一次“全球EOR调查”结果,为了解EOR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根据该杂志的统计,CO2-EOR是近10a内全... 随着油田的持续开发,EOR技术在增产、稳产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面所起的作用日渐突出。《油气杂志》从1974年开始,每两年发布一次“全球EOR调查”结果,为了解EOR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根据该杂志的统计,CO2-EOR是近10a内全球增长最快的注气采油方法,其中美国的工业化应用居行业领先地位。2010年,美国CO2-EOR项目占到了全球同类项目的88.4%和产量的93.67%,其中绝大多数位于德克萨斯州二叠纪盆地。CO2-EOR在美国不但技术上取得成功,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美国的成功应用可以为该项技术在中国油田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eor CO2混相驱油 CO2非混相驱油 美国 二叠纪盆地 CO2-eor项目成本
下载PDF
烷醇酰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在EOR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4
作者 单希林 康万利 +2 位作者 孙洪彦 李道山 李俊刚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2-34,共3页
为了提高石油采收率,用具有一定碳数分布的脂肪酸,采用改进的一步法,合成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OS.合成该脂肪酸烷醇酰胺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60℃,脂肪酸与二乙醇胺的质量比为1.0∶1.0,反应时间3h.该表面活性剂... 为了提高石油采收率,用具有一定碳数分布的脂肪酸,采用改进的一步法,合成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OS.合成该脂肪酸烷醇酰胺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60℃,脂肪酸与二乙醇胺的质量比为1.0∶1.0,反应时间3h.该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构成的三元复合驱体系与大庆原油可形成10-3mN/m数量级的超低界面张力.NOS三元复合驱体系的化学驱采收率可达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醇酰胺 合成 表面活性剂 eor 化学驱油
下载PDF
油田CO2 EOR及地质埋存潜力评估方法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亮 任韶然 +1 位作者 张银 于洪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6-121,共6页
地质埋存是减少CO2排放、防止全球变暖的有效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将CO2注入油藏提高采收率(EOR)是一种技术和经济都可行的地质埋存方法。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油田CO2埋存潜力评估工作内容及评价方法:油田CO2埋存潜力工作应... 地质埋存是减少CO2排放、防止全球变暖的有效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将CO2注入油藏提高采收率(EOR)是一种技术和经济都可行的地质埋存方法。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油田CO2埋存潜力评估工作内容及评价方法:油田CO2埋存潜力工作应当包括地质评估、埋存筛选、EOR筛选及潜力评估四方面的内容。目前埋存潜力评估方法没有统一的存储能力准则,但计算方法都以物质平衡为基础。油田CO2埋存潜力评估工作,应结合国内油田的开发状况、油品特点,制定新的CO2 EOR和埋存油藏筛选标准以及埋存潜力评估方法。完善不同EOR操作方式下的CO2埋存潜力评估方法,以适应不同情况、不同等级的评估要求。应用国内外专家提出的标准和方法对胜利油田老油区的CO2 EOR和埋存潜力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eor 地质埋存 筛选标准 埋存潜力 评估方法
下载PDF
CCS-EOR技术展望
16
作者 王传军 周久穆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6,共5页
以碳捕集封存与提高采收率(CCS-EOR)技术为研究内容,分析了碳捕集封存技术现状,并对高含水油藏、致密油藏、稠油藏开发过程中CCS-EOR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阐述了如何实现碳捕集封存的同时提高原油采收率,在碳中和背景下为油田高效开发提... 以碳捕集封存与提高采收率(CCS-EOR)技术为研究内容,分析了碳捕集封存技术现状,并对高含水油藏、致密油藏、稠油藏开发过程中CCS-EOR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阐述了如何实现碳捕集封存的同时提高原油采收率,在碳中和背景下为油田高效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二氧化碳 提高采收率 稠油 致密油
原文传递
基于MDEA复合吸收剂捕集EOR产出气中二氧化碳 被引量:5
17
作者 陆诗建 刘建武 +3 位作者 喻健良 李琦 赵东亚 朱全民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85,92,共8页
采用自主开发的间歇反应器,以CO2和CH4体积比为50:50的混合气体作为EOR产出气的模拟气,MDEA为主吸收剂,分别添加MEA、DEA、PZ和AMP作为活化剂,研究优选最佳的强化采油(EOR)产出气CO2回收MDEA复配溶液。通过饱和吸收量、平均吸收速率、... 采用自主开发的间歇反应器,以CO2和CH4体积比为50:50的混合气体作为EOR产出气的模拟气,MDEA为主吸收剂,分别添加MEA、DEA、PZ和AMP作为活化剂,研究优选最佳的强化采油(EOR)产出气CO2回收MDEA复配溶液。通过饱和吸收量、平均吸收速率、平均再生速率、再生率以及反应热对比分析,得出各体系最佳配比分别为:32%MDEA+3%AMP、32%MDEA+3%PZ、30%MDEA+5%MEA、30%MDEA+5%DEA。对四种优选的配方体系的吸收性能和解吸性能进行综合分析,得出PZ对MDEA溶液的吸收和再生性能提升最大。32%MDEA+3%PZ复配溶液的CO2吸收量为0.868mol/mol,平均吸收速率为6.718×10^-3mol/min,平均再生速率为23.122×10^-3mol/min,溶液再生率为9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捕集 eor产出气 N-甲基二乙醇胺 单乙醇胺 二乙醇胺 哌嗪 2-氨基-2-甲基-1-丙醇
下载PDF
CO_2EOR时地下管柱的腐蚀控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学忠 于涛 +2 位作者 刘海同 黎钢 赵黎安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3-69,共7页
应用CO_2驱油提高采收率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工业应用。然而,实际应用CO_2,EOR所引起的腐蚀问题相当严重,其中地下套管、油管及其工具的腐蚀尤为严重。这个问题在美国已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本文系统综述了CO_2EOR过程中CO_2对注入井和... 应用CO_2驱油提高采收率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工业应用。然而,实际应用CO_2,EOR所引起的腐蚀问题相当严重,其中地下套管、油管及其工具的腐蚀尤为严重。这个问题在美国已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本文系统综述了CO_2EOR过程中CO_2对注入井和采出井的套管、油管及其工具的腐蚀机理,腐蚀控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采油 腐蚀控制 二氧化碳 eor 地下管柱 钻井
下载PDF
川东北气田伴生CO_2注入川中油田EOR可行性分析——以普光气田伴生CO_2注入桂花油田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怀颖 张宝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3,128-129,共3页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CO2含量为8%~10%,每年高空燃烧排放的CO2量约为6.9×108 m3。为了实现低碳油气开发,挖掘资源潜力,建议将CO2气从天然气中分离后注入川中侏罗系油藏,以提高这些低渗透致密油藏的采收率。在分析了川中桂花油田的开...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CO2含量为8%~10%,每年高空燃烧排放的CO2量约为6.9×108 m3。为了实现低碳油气开发,挖掘资源潜力,建议将CO2气从天然气中分离后注入川中侏罗系油藏,以提高这些低渗透致密油藏的采收率。在分析了川中桂花油田的开发历史后,绘制出桂花油田开采预测曲线,如采用大型压裂酸化、钻水平井、成像测井、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加上CO2混相驱油提高采收率等,预计桂花油田的年产油量将在2015年恢复到4×104 t,2020年达到7×104 t,2025年达到10×104 t。同时,经济分析的计算结果也支持这一建议,如把碳税和碳交易收入作为考虑因素,则该项目的可行性将更充分。随着川东北早三叠世—晚二叠世酸性大气田的陆续投产,比如同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的龙岗气田将有更多的CO2需要加以埋藏,届时亦可将莲池油田、金华镇油田、公山庙油田和中台山油田等纳入CO2混相驱油提高采收率试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东北气田 伴生二氧化碳 川中侏罗系油田 碳捕集与埋藏 eor
下载PDF
确定EOR技术综合评价计算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斌 毕永斌 +2 位作者 袁立新 臧靖 张健 《石油科技论坛》 2015年第4期53-60,共8页
目前筛选EOR技术方法的主要依据是行业标准《提高采收率方法筛选技术规范》,其核心思想是备选方法与应用对象的地质特征、流体性质的适应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评价。该规范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细化、缺少应有的定量计算。... 目前筛选EOR技术方法的主要依据是行业标准《提高采收率方法筛选技术规范》,其核心思想是备选方法与应用对象的地质特征、流体性质的适应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评价。该规范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细化、缺少应有的定量计算。为此研究提出一种确定EOR方法的综合评价新思路,关键是设定匹配程度、技术可操作程度、采收率提高幅度、期间增油量、吨驱油剂增油量、吨驱油剂成本、财务净现值、回收期8项综合评价指标以及安全环保程度、实施风险程度、吨油利润3项风险评估指标,确定各指标权重及选用综合评价方法。在方法运用上提出多指标、多方法综合评价与风险评价有机组合的新理念。综合评价方法计算程序化,简捷方便,经3个油藏实例评价说明该计算方法可行、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r方法 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 定量计算 筛选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