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agomiR-21上调SIRT1激活PI3K/Akt/eNOS信号通路改善T2DM大鼠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国华 杜银苹 +2 位作者 耿猛 李菲 董国梁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771-778,共8页
[目的]探讨miR-21抑制剂antagomiR-21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加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将28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nt... [目的]探讨miR-21抑制剂antagomiR-21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加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将28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ntagomiR-NC组、antagomiR-21组、antagomiR-21+SIRT1抑制剂EX527组,每组7只;另将7只普通饲料喂养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观察大鼠冠状动脉血流变化,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技术观察大鼠冠状动脉的舒张功能。将体外培养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分为甘露醇组、高糖组、高糖+antagomiR-NC组、高糖+antagomiR-21组、高糖+antagomiR-21+EX527组,采用qRT-PCR检测miR-21、SIRT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IRT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模型大鼠冠状动脉中miR-21水平升高96.88%,而SIRT1蛋白和mRNA水平、冠状动脉流量分别降低40.85%、64.29%、22.15%(P<0.05);与甘露醇组比较,体外高糖处理的HCAEC中miR-21表达升高285.71%,SIRT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分别降低44.78%、74.51%(P<0.05);antagomiR-21干预后体内外miR-21水平分别降低77.42%、58.66%,SIRT1蛋白水平分别升高55.56%、91.43%,SIRT1 mRNA水平分别升高88.57%、97.30%(P<0.05);与模型组相比,antagomiR-21干预后大鼠冠状动脉流量升高19.23%,10~(-8) mol/L、10~(-7) mol/L、10~(-6) mol/L及10~(-5) mol/L乙酰胆碱(Ach)诱导的大鼠冠状动脉舒张率分别升高111.89%、41.88%、41.98%、30.01%(P<0.05),10~(-8) mol/L、10~(-7) mol/L、10~(-6) mol/L及10~(-5) mol/L去氧肾上腺素(Phe)诱导的大鼠冠状动脉收缩率分别降低36.71%、47.90%、49.19%、45.27%(P<0.05);antagomiR-21干预后HCAEC中PI3K、Akt、eNOS的磷酸化水平较高糖组分别升高48.48%、81.40%、134.29%(P<0.05);EX527处理可明显逆转体内外antagomiR-21引起的上述变化(P<0.05)。[结论] antagomiR-21可通过上调SIRT1表达激活PI3K/Akt/eNOS信号通路,从而改善T2DM大鼠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antagomiR-21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
下载PDF
薏苡仁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内皮素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梓辉 周世文 +8 位作者 陈卫 徐静 钱桂生 汤建林 黄永平 陈维中 徐颖 应懿 王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观察薏苡仁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主动脉内皮素1mRNA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75mg/kg)和高热量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应用RT-PCR半定量分析大鼠主动脉内皮素1mRNA的表达... 目的观察薏苡仁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主动脉内皮素1mRNA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75mg/kg)和高热量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应用RT-PCR半定量分析大鼠主动脉内皮素1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素1mRNA表达量为0.72±0.10,明显高于正常组的0.39±0.01(P<0.01),经给药处理6个月后,与模型组的表达量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素1mRNA有不同程度的下调(P<0.05),其中薏苡仁多糖注射组的表达量0.49±0.1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内皮素1mRNA表达上调有关,薏苡仁多糖保护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可能与其下调内皮素1mRNA表达的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2型糖尿病 内皮素1 薏苡仁多糖 大鼠 主动脉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胃癌组织淋巴管LYVE-1、钙粘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卫东 赵玲辉 +2 位作者 张雅芳 郎庆玲 翁姗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钙粘蛋白的表达与癌淋巴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取胃癌标本14例,正常胃组织标本2例。通过E-cadherin、β-catenin和LYVE-1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肿瘤淋巴管的表达。结果:LYVE-1在正常和癌组织淋巴管阳性表达,正常淋巴管E-ca...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钙粘蛋白的表达与癌淋巴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取胃癌标本14例,正常胃组织标本2例。通过E-cadherin、β-catenin和LYVE-1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肿瘤淋巴管的表达。结果:LYVE-1在正常和癌组织淋巴管阳性表达,正常淋巴管E-cadherin、β-catenin表达阴性,β-catenin在胃癌淋巴管表达弱阳性,β-catenin在淋巴管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有无转移有负相关性。结论:LYVE-1在淋巴管特异性表达,E-cadherin/β-catenin复合物在淋巴道转移过程中,对肿瘤细胞与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粘附起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E-CADHERIN β-catenin 淋巴管内皮 LYVE-1
下载PDF
高糖、晚期糖化终产物对微血管内皮细胞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徐茂锦 邹大进 叶江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18-619,共2页
为观察高糖、晚期糖化终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表达的影响 ,分离、培养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以葡萄糖、AGEs单独及联合刺激后流式细胞仪测定内皮细胞VCAM 1的表达 ,放免法测定培... 为观察高糖、晚期糖化终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表达的影响 ,分离、培养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以葡萄糖、AGEs单独及联合刺激后流式细胞仪测定内皮细胞VCAM 1的表达 ,放免法测定培养上清中TNF α水平。结果发现 ,高糖、AGEs刺激微血管内皮细胞后VCAM 1表达增加 ,TNFα水平升高 ;联合刺激组VCAM 1表达、TNF α水平更高。提示高糖、AGEs能刺激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VCAM 1表达增加 ,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TNF α水平的升高与VCAM 1表达增加相一致 ,可能是VCAM 1表达增加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晚期糖化终产物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血管内皮 糖尿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脐静脉血清中VEGF及sFlt-1的表达及其对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荣 周琼 +1 位作者 乔福元 刘海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1-694,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脐静脉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f ms-like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1,sFlt-1)表达的特点,及其对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脐静脉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f ms-like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1,sFlt-1)表达的特点,及其对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试剂盒定量检测10例正常妊娠及1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脐静脉血清中sFlt-1及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将两组血清在体外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VC-304)生长,利用:①荧光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检测内皮细胞的单层屏障功能;②MTT法检测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③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内皮细胞的一氧化氮合成能力;以评估两组血清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①与正常妊娠组相比,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脐静脉血清中sFlt-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游离VEGF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两者呈负相关。②与正常妊娠组相比,重度子痫前期组脐静脉血清可使内皮细胞功能明显受损,包括:(1)通过单层内皮细胞的牛血清白蛋白浓度升高,即内皮细胞的单层屏障功能受损;(2)内皮细胞增殖能力明显被抑制;(3)培养液中NO浓度明显降低。③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程度与重度子痫前期组脐静脉血清中sFlt-1/VEGF水平成正相关。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sFlt-1和VEGF表达失衡,与子痫前期内皮细胞损伤密切相关,可能是参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内皮细胞损伤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对血浆内皮素-1及白细胞介素-6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郭瑄 李成祥 +4 位作者 王海昌 贾国良 曹丰 冯旭阳 高延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DP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对冠状窦血浆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8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DPD组(25例)、对照组(23例),经股静脉将6F右冠状动... 目的探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DP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对冠状窦血浆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8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DPD组(25例)、对照组(23例),经股静脉将6F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置入冠状静脉窦,于PTCA前、术后即刻、术后2h、术后6h共4个时间点采血,分别检测血浆中ET-1、IL-6水平。结果PCI术前两组ET-1、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D组术前及术后3个时间点血浆ET-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2h、6h血浆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D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D组术后即刻至6h IL-6浓度显著降低(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能有效保护远端血管,避免内皮损伤,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内皮素-1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清作用下NK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1及前列环素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军 李雪岭 +2 位作者 尹盛婷 杨帆 郑泽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592-2595,共4页
目的研究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清作用下,N K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1(ET-1)及前列环素的影响。方法重度子痫前期组、正常妊娠组各18例,采用1:1配比的病历对照研究。用20%重度子痫前期及正常妊娠妇女的血清孵育N K细胞,加入脐... 目的研究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清作用下,N K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1(ET-1)及前列环素的影响。方法重度子痫前期组、正常妊娠组各18例,采用1:1配比的病历对照研究。用20%重度子痫前期及正常妊娠妇女的血清孵育N K细胞,加入脐带血管内皮细胞(H U VEC)培养体系中培养24 h。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N K细胞与H U VEC培养上清液中ET-1及前列环素的稳定代谢产物6-keto-PG F1α的水平。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ET-1的水平为(40.35±8.94)pg/m L,与正常妊娠组(33.06±7.88)pg/m L相比显著增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度子痫前期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6-ke-to-PG F1α的水平为(527.23±102.59)pg/m L,与正常妊娠组(629.64±114.45)pg/m L相比显著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清作用下,N K细胞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1增多,分泌血管舒张因子前列环素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NK细胞 内皮细胞 内皮素-1 前列环素
下载PDF
山莨菪碱下行调节培养的内皮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被引量:10
8
作者 阮秋蓉 宋建新 +2 位作者 邓仲端 瞿智玲 倪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4-197,共4页
为了探讨山莨菪碱对正常及内毒素脂多糖刺激过的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表达的作用及机制。本文采用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和组... 为了探讨山莨菪碱对正常及内毒素脂多糖刺激过的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表达的作用及机制。本文采用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蛋白量 ;用Northern印迹方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的mRNA表达 ;用电泳迁移检测法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核因子κB核内转移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脂多糖能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强 ,但加入山莨菪碱后 ,脂多糖的这种作用明显减弱。而且 ,山莨菪碱还能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基础水平的表达。经脂多糖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提取物与核因子κB探针结合明显增强 ,而山莨菪碱则能阻止脂多糖致核因子κB的核内转移现象。提示山莨菪碱不仅下行调节脂多糖所致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的蛋白分泌和mRNA表达 ,而且下行调节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基础水平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内皮 血管 核因子ΚB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前后血清Hcy、sFas和ET-1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金梁 杨兆颖 +1 位作者 伍海安 孔俭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4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前后血清Hcy、sFas和ET-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和酶联免疫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PCI治疗前后血浆Hcy、sFas和ET-1的检测,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PCI治疗前,急性心肌梗...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前后血清Hcy、sFas和ET-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和酶联免疫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PCI治疗前后血浆Hcy、sFas和ET-1的检测,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PCI治疗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Hcy,sFas和ET-1水平高于正常人组(P<0.01),治疗后2周,则与正常健康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Hcy、sFas和ET-1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可溶性FAS 内皮素-1
下载PDF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向光大 曹红燕 +1 位作者 曾尟枚 赵林双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11,共3页
选择18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和20例健康人。T1DM采用胰岛素治疗。治疗前T1DM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为3.97%,明显低于治疗后的4.60%和对照组的4.87%(P<0.05)。治疗前后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变化与FPG、2hPG... 选择18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和20例健康人。T1DM采用胰岛素治疗。治疗前T1DM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为3.97%,明显低于治疗后的4.60%和对照组的4.87%(P<0.05)。治疗前后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变化与FPG、2hPG、TG、HbA1c变化呈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 内皮 血管 功能 胰岛素 治疗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志雄 杨天伦 +1 位作者 陈美芳 张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评估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态,并探讨其与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高分辨率B超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的浓度,硝酸还... 目的评估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态,并探讨其与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高分辨率B超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的浓度,硝酸还原酶法间接反应血浆中一氧化氮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6.6%±2.6%比10.7%±1.8%)和血浆中一氧化氮浓度(16.90±5.49μmol/L比24.55±7.32μmol/L)明显下降(P<0.0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122.02±63.53ng/L比90.27±38.38ng/L,P<0.0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19.94±8.95ng/L比15.93±6.78ng/L,P<0.05)的浓度升高,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呈低度负相关(r=-0.278,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可能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管内皮 一氧化氮 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普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新超 徐成斌 张彤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29-232,共4页
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 - 1表达的诱导及普伐他汀对它的抑制影响 ,以期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普伐他汀可能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分别加氧... 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 - 1表达的诱导及普伐他汀对它的抑制影响 ,以期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普伐他汀可能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分别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5 0mg/L、10 0mg/L、2 0 0mg/L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10 0mg/L) +普伐他汀 (10 -4~ -6mol/L) ,孵育 12h、2 4h和 36h ,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流式细胞技术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测定细胞间粘附分子 - 1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结果发现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诱导细胞间粘附分子 - 1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 ,而普伐他汀对其诱导作用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影响。研究表明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 - 1的表达 ,可能代表了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又一机制 ;普伐他汀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 - 1表达 ,可能是其独立于调脂之外的另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内皮 ICAM-1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血皮素-1和一氧化碳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霞 侯明辉 +1 位作者 孟杰 尹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0-613,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高密度脂蛋白(HDL)、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增加程度(FMD)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脂联素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75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B组,35...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高密度脂蛋白(HDL)、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增加程度(FMD)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脂联素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75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B组,35例)和合并冠心病组(C组,40例),正常对照(A组)33例,分别检测血清APN、NO、ET-1,同时利用超声检测FMD、硝酸甘油诱发内皮独立的肱动脉直径增加程度(NID)。结果B组、C组与A组比较,血APN、NO、HDL显著降低(P<0.01);FBG、ET-1显著升高(P<0.01)。FMD(%)降低(P<0.05),NID(%)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PN与ET-1、FBG、BMI呈负相关(r=-0.41,r=-0.49,r=-0.31,P<0.01),与FMD(%)、NO、HDL呈显著正相关(r=0.672,r=0.308,r=0.347,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功能紊乱,脂联素可通过影响ET-1和NO的释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内皮功能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下载PDF
川芎嗪对脑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刘勇 许彦钢 林奇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了中药川芎嗪对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脂多糖(LPS)作用24h,使内皮细胞ICAM-1表达上调,预先用中药川... 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了中药川芎嗪对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脂多糖(LPS)作用24h,使内皮细胞ICAM-1表达上调,预先用中药川芎嗪注射液处理3Omin,再用相同的细胞因子刺激,ICAM-1表达不升高。提示川芎嗪可抑制TNF-α和LPS引起的ICAM-1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AM-1 川芎嗪 内皮细胞 脑血管
下载PDF
脂多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T-1、eNOS、iNOS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澎 李珊珊 黄启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观察脂多糖 (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T - 1、eNOS、iNOSmRNA表达的影响 ,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探讨LPS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ET - 1、NO的机制。方法 :选用体外培养的第 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以 10 0 μg/L浓度的LPS与之共孵育... 目的 :观察脂多糖 (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T - 1、eNOS、iNOSmRNA表达的影响 ,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探讨LPS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ET - 1、NO的机制。方法 :选用体外培养的第 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以 10 0 μg/L浓度的LPS与之共孵育 6h。提取总RNA ,运用半定量RT -RCR的方法 ,对ET - 1、eNOS、iNOS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ET - 1的灰度比值分别为 :正常对照组 0 .82 ,LPS组 1.32 ;eNOS的灰度比值分别为 :正常对照组 1 2 0 ,LPS组 0 6 5 ;iNOS组的灰度比值分别为 :正常对照组 0 2 0 ,LPS组 0 .19。结论 :低浓度的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T 1m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对eNOS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对iNOSmRNA的表达则无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 脐静脉 内皮素-1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阿魏酸钠对TNF-α致内皮细胞NF-κB和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严明 欧阳静萍 +3 位作者 刘永明 涂淑珍 王保华 杨静薇 《微循环学杂志》 2001年第4期7-8,共2页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对TNF α致内皮细胞NF κB和ICAM 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阿魏酸钠对TNF α对培养内皮细胞 (ECV30 4)的NF κB和ICAM 1表达的影响。结果 :TNF α能使细胞核内NF κB及细胞表面ICAM 1表达...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对TNF α致内皮细胞NF κB和ICAM 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阿魏酸钠对TNF α对培养内皮细胞 (ECV30 4)的NF κB和ICAM 1表达的影响。结果 :TNF α能使细胞核内NF κB及细胞表面ICAM 1表达明显增高 ,阿魏酸钠和TNF α共同作用后 ,可使内皮细胞核内NF κB及细胞表面ICAM 1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阿魏酸钠可显著减轻TNF α所致内皮细胞的损害 ,其机理可能与抑制内皮细胞NF κB活化 ,减少ICAM 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钠 血管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烧伤早期肺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金榕兵 朱佩芳 +1 位作者 王正国 刘大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5-316,F004,共3页
检测了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的髓过氧化酶 (MPO)含量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检测了肺组织ICAM 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MN的CD11b/CD18表达 ,以了解I CAM 1在烧伤早期PMN肺内聚集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 检测了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的髓过氧化酶 (MPO)含量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检测了肺组织ICAM 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MN的CD11b/CD18表达 ,以了解I CAM 1在烧伤早期PMN肺内聚集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伤后 2、6、12、2 4h烧伤组动物肺组织及BALF中MP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肺组织ICAM 1及其mRNA均表达增多 ,外周血PMN表面CD11b/CD18表达增多。提示烧伤早期肺内PMN的聚集很可能与烧伤早期肺血管内皮表达ICAM 1及PMN表达CD11b/CD18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微血管内皮 肺细胞间粘附分子-1 CD11B/CD18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内皮素-1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徐灵建 王文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19-521,共3页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机理及临床效果 ,观察其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内皮素 1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及胸痛发作时内皮素ET 1含量。结果 :活血化瘀法为主中药能降低血...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机理及临床效果 ,观察其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内皮素 1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及胸痛发作时内皮素ET 1含量。结果 :活血化瘀法为主中药能降低血浆内皮素ET 1浓度 ,调节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数 (8.4±4 .1) % ,比对照组 (4.2± 2 .1)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有效机理是降低血浆内皮素ET 1浓度 ,保护内皮功能 ,说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法 心脏X综合征 内皮素-1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中医药疗法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蛋氨酸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对氧磷酶1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玉晖 游宇 +4 位作者 宋涛 柏勇平 吴树金 刘立英 秦莉花 《中南药学》 CAS 2007年第6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高蛋氨酸饮食所致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蛋氨酸通过灌胃的方法,1次.d-1,连续4周,诱导大鼠血管功能损伤,治疗组同时给予卡托普利、依那普利、N-乙酰半胱氨酸灌胃。4周后处死动物,检测血清一...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高蛋氨酸饮食所致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蛋氨酸通过灌胃的方法,1次.d-1,连续4周,诱导大鼠血管功能损伤,治疗组同时给予卡托普利、依那普利、N-乙酰半胱氨酸灌胃。4周后处死动物,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对氧磷酶(paraoxonase 1,PON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enzyme,SO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取胸主动脉检测由乙酰胆碱(acetylcysteine,Ach)诱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结果高蛋氨酸损伤组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显著减弱,血清中MDA浓度升高,PON1活性、血浆NO浓度与SOD活性降低;卡托普利、N-乙酰半胱氨酸和依那普利能显著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降低MDA浓度、提高血清中的PON1活性、SOD活性和NO浓度。结论卡托普利能够改善高蛋氨酸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该作用可能与保护PON1活性及其抗氧化作用、促进内皮细胞释放NO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 卡托普利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对氧磷酶1 一氧化氮
下载PDF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ECAM-1基因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学哲 全吉淑 +2 位作者 徐俊萍 程静 张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9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采用铜离子氧化24 h制备Ox-LDL。取HUVEC以100 m g/L Ox-LDL分别孵育0.5、1、1.5、2 h,另取...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采用铜离子氧化24 h制备Ox-LDL。取HUVEC以100 m g/L Ox-LDL分别孵育0.5、1、1.5、2 h,另取HUVEC分别用100 m g/L LDL和0、50、100、200m g/L Ox-LDL孵育1.5 h,均采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PECAM-1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Ox-LDL除正常LDL所含成分外,还含有胆固醇亚油酸酯的过氧化特异斑点X和甲基脂肪酸。Ox-LDL作用0.5 h时PECAM-1mRNA表达水平最低;随时间延长,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与0.5 h时比较,P<0.05;至2 h时,PECAM-1表达水平有所回落,但与0.5 h时比较,P<0.05。0、50、100、200 m g/L Ox-LDL作用1.5 h,PECAM-1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以100 m g/L时表达水平最高。100 m g/L LDL作用1.5 h时,PECAM-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Ox-LDL可在转录水平上调血管内皮细胞PECAM-1基因表达,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高水平表达PECA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内皮细胞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