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ocular axis and corneal diameter between entropion and non-entropion eyes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glaucoma
1
作者 Yue Wang Zhi-Jia Hou +3 位作者 Huai-Zhou Wang Man Hu Yu-Xin Li Zheng Zh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8期4637-4643,共7页
BACKGROUND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glaucoma are often accompanied by acquired epiblepharon in the lower eyelid,which causes entropion of the lower eyelid and damages the cornea.AIM To infer the possible causes of low... BACKGROUND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glaucoma are often accompanied by acquired epiblepharon in the lower eyelid,which causes entropion of the lower eyelid and damages the cornea.AIM To infer the possible causes of lower eyelid entropion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of ocular axis and corneal diameter between inverted and non-inverted ciliary eyes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glaucoma.METHODS A total of 15 patients(11 males and 4 females)diagnosed with congenital glaucoma between July 2016 and January 2019 at Tongren Hospital were included.Five patients had bilateral glaucoma,and ten had unilateral glaucoma.Each patient had only one eye with lower eyelid entropion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congenital glaucoma.All the patients had no entropion in another eye.The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Main outcome measures were the ocular axis and corneal diameter.RESULTS The average age of the 15 patients was 1.85±0.49 years.Paired t-test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ocular axis of congenital glaucoma eyes with lower eyelid entropion(24.86±3.44 mm)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congenital glaucoma eyes without lower eyelid entropion(20.79±1.34 mm;P<0.001).The average corneal diameter of congenital glaucoma eyes with lower eyelid entropion(13.61±0.88 mm)was also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congenital glaucoma eyes without lower eyelid entropion(11.63±0.48;P<0.001).CONCLUSION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ocular axis and corneal diameter may be the main cause of congenital glaucoma with acquired lower eyelid entropion.Therefore,children with poor control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excessive growth of ocular axis and corneal diameter must be observed for the existence of acquired epiblephar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quired epiblepharon Congenital glaucoma entropion Ocular axis Corneal diameter Congenital epiblepharon
下载PDF
Lower Lid Entropion Secondary to Missed Intraorbital Foreign Body in a Child
2
作者 Othman Khairuddin Abdul Rashid Suraida +3 位作者 Li Min Evelyn Tai Hussein Adil Ahmad Tajudin Liza-Sharmini Ibrahim Mohtar 《Ope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6年第4期198-204,共7页
Background: Intraorbital foreign bodies can result in various complications if not appropriately managed. Aim: To report a case of lower lid entropion secondary to a missed intraorbital foreign body. Case Presentation... Background: Intraorbital foreign bodies can result in various complications if not appropriately managed. Aim: To report a case of lower lid entropion secondary to a missed intraorbital foreign body. Case Presentation: A 7-year-old boy presented with inward turning of the left lower lid for three days prior to admission. A week before, the child was in the garden when part of the roof of their home suddenly broke off, with pieces of the debris falling near him. He complained of left eye irritation, but a visit to a general practitioner found no eye abnormalities. Three days after that, the mother sought an ophthalmology opinion as she noticed inversion of the left lower lid. On examination, visual acuity in both eyes was 6/6. There was left lower lid entropion, and a deeply embedded foreign body seen in the lower lid. No other eye abnormalities noted.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of the orbits revealed a welldefined foreign object in the lower orbit, fracturing the antero-superior wall of the left maxillary sinus. The left eye foreign body was removed uneventfully via a transconjunctival approach. Conclusion: A thorough examination is mandatory in any case of ocular trauma especially in young children, who are usually unable to provide a clear history of the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ye Eye Injuries Eye Foreign Bodies CHILD entropion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袁玮 李臻 刘大川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32-235,241,共5页
目的分析2种不同术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退行性下睑内翻患者84例(86只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固组41例(42只眼)和前徙组43例(44只眼)。加固组予下睑缩肌加... 目的分析2种不同术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退行性下睑内翻患者84例(86只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固组41例(42只眼)和前徙组43例(44只眼)。加固组予下睑缩肌加固联合睑板前轮匝肌缩短术;前徙组予下睑缩肌前徙联合外侧睑板条固定术。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眼睑瘀血持续时长、复发率和临床疗效。结果(1)2组术前下睑前方牵拉试验、下睑侧方牵拉试验和下睑缩肌松弛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时间:加固组手术时间低于前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44,P=0.000)。(3)术后眼睑瘀血持续时长:加固组术后眼睑瘀血持续时长低于前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4,P=0.000)。(4)复发率和临床疗效:2组复发率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下睑缩肌加固联合睑板前轮匝肌缩短术和下睑缩肌前徙联合外侧睑板条固定术均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有效方法。但下睑缩肌加固联合睑板前轮匝肌缩短术具有手术步骤简单、手术用时短、术后眼睑瘀血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内翻 退行性 下睑缩肌 眼轮匝肌 外侧睑板条 联合手术
下载PDF
两种改良手术治疗上脸内翻倒睫对脸板腺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朱加贵 吴琼欢 +1 位作者 黄海 叶波 《医师在线》 2024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改良手术治疗上睑内翻倒睫对睑板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确诊为上睑内翻倒睫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睑板楔形切除术(Hotz)治疗,研究组(40例)采用带蒂眼轮... 目的探讨两种改良手术治疗上睑内翻倒睫对睑板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确诊为上睑内翻倒睫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睑板楔形切除术(Hotz)治疗,研究组(40例)采用带蒂眼轮匝肌桥状瓣转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及泪膜破裂时间(BUT)、睑板腺功能情况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OSDI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BUT均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睑板腺功能评分均上升,研究组在术后1周、1个月、2个月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带蒂眼轮匝肌桥状瓣转移术治疗上睑内翻倒睫的效果优于Hotz术式治疗效果,可提升患者的眼表功能,改善睑板腺功能,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少,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眼部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内翻倒睫 睑板腺功能 OSDI评分 泪膜破裂时间
下载PDF
先天性睑内翻的手术治疗进展
5
作者 伯青云 张艳艳 +2 位作者 郁琪华 王一名 易全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77-579,共3页
先天性睑内翻常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见于下睑及内眦部,表现为眼睑内翻内卷,伴随睫毛失去正常的角度而倒向眼球的一种不正常状态。先天性睑内翻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角膜上皮擦伤、炎症、溃疡等进而影响眼部功能,早期及时的手术干预有助于患儿... 先天性睑内翻常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见于下睑及内眦部,表现为眼睑内翻内卷,伴随睫毛失去正常的角度而倒向眼球的一种不正常状态。先天性睑内翻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角膜上皮擦伤、炎症、溃疡等进而影响眼部功能,早期及时的手术干预有助于患儿的眼部健康。手术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眼睑的结构,减弱内翻的力量,从而改善症状及角膜散光等。目前,先天性睑内翻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多种,本文着重针对先天性睑内翻各种手术治疗方式的优缺点和适应证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睑内翻 倒睫 发病机制 治疗 手术方式 联合手术
下载PDF
下睑缩肌移位术联合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治疗睑内翻的疗效探讨
6
作者 崔迎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下睑缩肌移位术联合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治疗睑内翻的疗效。方法将眼科100例老年单眼睑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试验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试验组给予下睑缩肌移位术联合眼... 目的探讨下睑缩肌移位术联合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治疗睑内翻的疗效。方法将眼科100例老年单眼睑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试验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试验组给予下睑缩肌移位术联合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手术指标(切除皮肤宽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症状和体征(流泪、异物感、畏光)评分,眼部指标(睑裂宽度、泪阜显露率、睫毛朝向)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切除皮肤宽度(1.51±0.23)cm小于对照组的(1.65±0.29)cm、手术出血量(38.76±6.76)ml多于对照组的(28.34±5.43)ml、手术时间(31.34±6.34)min长于对照组的(24.65±5.33)min(P<0.05)。治疗后,试验组流泪、异物感、畏光评分分别为(1.12±0.34)、(1.06±0.35)、(1.06±0.4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42±0.76)、(1.72±0.73)、(1.77±0.29)分(P<0.05)。治疗后,试验组睑裂宽度(28.21±3.77)mm、泪阜显露率(0.86±0.17)%、睫毛朝向(96.12±10.14)°均大于对照组的(25.23±2.89)mm、(0.63±0.14)%、(82.67±8.65)°(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较对照组的16.00%更低(P<0.05)。结论睑内翻使用下睑缩肌移位术联合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进行治疗可将手术质量进行提升,有效改善流泪、异物感等临床症状,并调整睑裂宽度、泪阜显露等指标,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睑缩肌移位术 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 睑内翻 疗效
下载PDF
老年性睑内翻术后干眼情况及原因分析
7
作者 李霞 王彦方 俞颂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228-230,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性睑内翻术后干眼情况及原因分析.方法 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行单眼睑内翻手术的50例(50只眼)睑内翻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患者双眼分为治疗眼组与对照眼组,其中治疗眼为患有老年性睑内翻并行睑内翻矫正术,对照眼为同一患者的... 目的 探讨老年性睑内翻术后干眼情况及原因分析.方法 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行单眼睑内翻手术的50例(50只眼)睑内翻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患者双眼分为治疗眼组与对照眼组,其中治疗眼为患有老年性睑内翻并行睑内翻矫正术,对照眼为同一患者的健眼.分别在术后1周、术后1、3个月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hirmerI试验)和睑板腺功能评分检查,比较治疗眼和对照眼在不同时间点的干眼评价指标差异.结果 睑内翻患者中睑板腺功能障碍及睑缘炎发生率高.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治疗眼与对照眼5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术后3个月时治疗眼与对照眼除了角膜荧光染色外,余4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起睑内翻术后干眼原因十分复杂,术后早期存在干眼症状,术后3个月后均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睑内翻 睑内翻手术 干眼 睑板腺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下睑缩肌缩短术治疗老年性睑内翻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王绍飞 刘琪 丁琳 《新疆医学》 2023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下睑缩肌缩短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岁-80岁的老年病人74例(101眼),年龄60-82(平均62.5)岁。病程1-16(平均7.7)年。术后随访6月-3年。分为下睑缩肌缩短手术组48例(65只眼),其中男20例(28眼),女28例... 目的 探讨改良下睑缩肌缩短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岁-80岁的老年病人74例(101眼),年龄60-82(平均62.5)岁。病程1-16(平均7.7)年。术后随访6月-3年。分为下睑缩肌缩短手术组48例(65只眼),其中男20例(28眼),女28例(37眼)和眼轮匝肌缩短联合皮肤去除手术组26例(36眼),其中男11例(16眼),女15例(20眼)两组年龄及性别构成无显著差异。结果 下睑缩肌缩短术患者共65眼,64眼治愈,1眼术后3月复发,治愈率为98%,并且外观改善良好,所有患者均表示满意;眼轮匝肌缩短联合皮肤切除治疗组36眼,26眼治愈,术后半年复发5眼,术后1年复发5眼,治愈率为72%。两组治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05)。结论 下睑缩肌缩短术治疗老年性睑内翻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睑内翻 下睑缩肌缩短术 眼轮匝肌缩短术
下载PDF
轮匝肌切除术联合睫毛外翻褥式缝合对先天性下睑内翻的矫治效果
9
作者 杜君 吴玉宇 +2 位作者 梁舒 钱晶晶 施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54-57,共4页
目的探究轮匝肌切除术联合睫毛外翻褥式缝合对先天性下睑内翻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82例先天性下睑内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切除术组和缝线组,每组41例,切除术组采用轮匝肌切除术... 目的探究轮匝肌切除术联合睫毛外翻褥式缝合对先天性下睑内翻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82例先天性下睑内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切除术组和缝线组,每组41例,切除术组采用轮匝肌切除术联合睫毛外翻褥式缝合治疗,缝线组采用传统缝线法治疗。术后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角膜散光值、最佳矫正视力及泪膜破裂时间。结果切除术组治疗有效率为98.75%,高于缝线组90.00%(P<0.05)。切除术组治疗前后柱镜度数、泪膜破裂时间的差值均高于缝线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轴位、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匝肌切除术联合睫毛外翻褥式缝合应用于先天性下睑内翻患儿的治疗中,更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保护视力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下睑内翻 轮匝肌切除术 睫毛外翻褥式缝合
下载PDF
眼轮匝肌眶隔折叠联合睫毛下翻转缝合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继虎 闫丽娟 郭寅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756-760,共5页
目的:研究眼轮匝肌眶隔折叠联合睫毛下翻转缝合联合术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退行性下睑内翻患者的疗效。患者均由同一术者施行眼轮匝肌眶隔折叠联合睫毛下翻转缝合联合术式,记录眼睑松弛度和眼轴长度,并... 目的:研究眼轮匝肌眶隔折叠联合睫毛下翻转缝合联合术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退行性下睑内翻患者的疗效。患者均由同一术者施行眼轮匝肌眶隔折叠联合睫毛下翻转缝合联合术式,记录眼睑松弛度和眼轴长度,并观察疗效。结果:共67只眼,男性47只眼,女性20只眼,年龄为74.57(49~98)岁;眼睑水平松弛度为6.75(4.00~13.00)mm;随访时间为13.27(3.00~28.00)个月;眼轴为23.15(17.29~25.48)mm。治愈63只眼(治愈率94.03%),复发4只眼(复发率5.97%)。结论:眼轮匝肌眶隔折叠联合睫毛下翻转缝合联合术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手术成功率高,远期复发率低,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是一种有效的矫正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轮匝肌折叠 退行性睑内翻 眼轴
下载PDF
改良外眦韧带及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弛的临床疗效与美学效果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冬梅 黄灿 吕维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44-47,共4页
目的:探究临床上关于退行性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弛的患者经过改良外眦韧带及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后,分析比较临床展现的治疗疗效以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改良外眦韧带及眼轮匝肌缩短术的45例(86眼)患者... 目的:探究临床上关于退行性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弛的患者经过改良外眦韧带及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后,分析比较临床展现的治疗疗效以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改良外眦韧带及眼轮匝肌缩短术的45例(86眼)患者作为改良组,按1∶1比例收集同期进行常规眼轮匝肌缩短术的45例(80眼)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改良组及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的比较、同时评估美学效果以及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改良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改良组睑裂宽度(32.12±1.11)mm,短于对照组(34.34±1.2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睑裂角(51.28±2.07)°,大于对照组的睑裂角(48.12±1.75)°;睑裂倾斜度为(10.11±0.38)°,大于对照组睑裂倾斜度的(8.41±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概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外眦韧带及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弛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更好,不仅改善眼部美学效果,而且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外眦韧带 眼轮匝肌缩短术 退行性下睑内翻 眼睑松弛 美学效果
下载PDF
下睑缩肌折叠术治疗儿童特发性睑内翻的临床效果观察
12
作者 申宇鹏 李明 张婷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6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下睑缩肌折叠术治疗儿童特发性睑内翻倒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0月汉阴县人民医院就诊的4~15岁的儿童特发性睑内翻患者。根据手术矫正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下睑缩肌折叠术矫正共22例(44只... 目的:观察下睑缩肌折叠术治疗儿童特发性睑内翻倒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0月汉阴县人民医院就诊的4~15岁的儿童特发性睑内翻患者。根据手术矫正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下睑缩肌折叠术矫正共22例(44只眼),对照组采用褥式缝线矫正术矫正共10例(20只眼)。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和复发率。结果:下睑缩肌折叠术组治愈率81.8%,有效率95.5%,复发率4.5%;褥式缝线矫正术组治愈率60.0%,有效率70.0%,复发率30.0%。两组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睑缩肌折叠术对儿童特发性睑内翻倒睫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复发率较少,而且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睑缩肌折叠术 儿童 特发性睑内翻 褥式缝线矫正术
下载PDF
羊膜移植联合睑内翻矫正术治疗眼表及眼睑烧伤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刘文慧 徐烁 +3 位作者 潘莹 顾焱 孙红娟 邹文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睑内翻矫正术治疗眼表及眼睑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化学或热烧伤致眼表损伤及下眼睑内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羊膜移植联合睑内翻矫正术治疗。患者于术前、术后8周分别进...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睑内翻矫正术治疗眼表及眼睑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化学或热烧伤致眼表损伤及下眼睑内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羊膜移植联合睑内翻矫正术治疗。患者于术前、术后8周分别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并拍照;比较患者术前、术后8周视力变化情况、泪膜破裂时间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术后8周,采集中央角膜和角膜缘的脱落上皮细胞,采用PAS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进行分析。结果术后8周,患者眼表状况恢复良好,眼睑内翻成功矫正,患者视力显著优于术前(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8周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显著延长(P<0.05),血清VEGF、TGF-β1、IGF-1水平显著升高(P<0.05)。PAS染色显示中央角膜及角膜缘无杯状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角蛋白12(CK12)在角膜上皮细胞中高表达,在角膜缘上皮靠近角膜侧的细胞中低表达。结论羊膜移植联合睑内翻矫正术治疗眼部烧伤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眼表修复,矫正眼睑内翻,改善术后视力,实现角膜干细胞的自体扩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移植 睑内翻矫正术 眼表烧伤 上皮细胞
下载PDF
改良式眼轮匝肌折叠术治疗老年复发性下睑内翻疗效观察
14
作者 诸立婷 李占峰 +1 位作者 王蕊 蒋爱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式眼轮匝肌折叠术治疗老年复发性下睑内翻的美学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80例(94眼)老年下睑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组,43例... 目的:观察改良式眼轮匝肌折叠术治疗老年复发性下睑内翻的美学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80例(94眼)老年下睑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组,43例(51眼)实施改良式眼轮匝肌折叠术,纳入观察组;37例(43眼)实施常规眼睑皮肤轮匝肌切除术,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术前、术后6个月眼部症状(异物感、刺痛、畏光)评分、眼部形态美学指标(睑裂倾斜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近远期复发情况及美容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眼部异物感、刺痛、畏光症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睑裂倾斜度均较术前增大(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眼轮匝肌折叠术治疗老年复发性下睑内翻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远期复发率低,且美学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眼轮匝肌折叠术 老年复发性下睑内翻 复发 美学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9
15
作者 谢瞻 孙红 丁宇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9-381,共3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改良式眼轮匝肌缩短术及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1/2014-08我科收治的93例108眼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7例52眼,采用... 目的:分析并比较改良式眼轮匝肌缩短术及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1/2014-08我科收治的93例108眼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7例52眼,采用改良式眼轮匝肌缩短术)和对照组(46例56眼,采用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短期有效率(98%)与对照组(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a的复发率(2%)低于对照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伴眼睑松弛较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术的临床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内翻 下睑 退行性 改良 眼轮匝肌缩短术
下载PDF
改良缝线法矫正儿童特发性下睑内翻倒睫 被引量:7
16
作者 熊师 陶利娟 +2 位作者 杨慧玲 王平 王曦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832-1833,共2页
目的:评价改良缝线法治疗儿童特发性下眼睑内翻倒睫的效果。方法:应用改良缝线法治疗儿童特发性下眼睑内翻倒睫。结果:本组72例中治愈43例,好转25例,失败4例。总有效率94%。结论:缝线法对于儿童特发性下眼睑内翻倒睫具有良好的手术疗效... 目的:评价改良缝线法治疗儿童特发性下眼睑内翻倒睫的效果。方法:应用改良缝线法治疗儿童特发性下眼睑内翻倒睫。结果:本组72例中治愈43例,好转25例,失败4例。总有效率94%。结论:缝线法对于儿童特发性下眼睑内翻倒睫具有良好的手术疗效,且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线法 儿童 下睑内翻 倒睫
下载PDF
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疗效 被引量:12
17
作者 袁玮 张健 张旭乡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6-990,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疗效。方法退行性下睑内翻52例(65眼)行皮肤轮匝肌切除联合眼轮匝肌缩短下睑缩肌复位术,手术经下睑皮肤入路,打开眶隔,切除部分眶脂肪,将下睑缩肌缝合固定于睑板下缘,分离出5 mm的睑板前轮匝肌...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疗效。方法退行性下睑内翻52例(65眼)行皮肤轮匝肌切除联合眼轮匝肌缩短下睑缩肌复位术,手术经下睑皮肤入路,打开眶隔,切除部分眶脂肪,将下睑缩肌缝合固定于睑板下缘,分离出5 mm的睑板前轮匝肌条,剪除部分睑板前眼轮匝肌,褥式缝合于外侧眶骨膜上。术后随访12~16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符合纳入标准65眼,61眼下睑内翻矫正良好,治愈率93.85%。2例复发患者行皮肤轮匝肌切除联合外侧睑板条悬吊术,术后效果良好;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睑外翻伴下睑退缩,行双眼下睑缩肌后徙联合外侧睑板缩短术治愈。结论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手术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对于保持下眼睑稳定性有更持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内翻 退行性 下睑缩肌 睑内翻矫正术
下载PDF
外侧睑板条悬吊联合下睑缩肌前徙术治疗老年性睑内翻 被引量:12
18
作者 何晓璐 张姬慧 林泰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1099-1100,共2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外侧睑板条悬吊联合下睑缩肌前徙术治疗老年复杂性睑内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老年性睑内翻患者主要病因有:眼睑松弛、下睑缩肌张力降低、眼轮匝肌变化,根据病因选择患者使用外侧睑板条悬吊联合下睑缩肌前徙术,术中观察... 目的:观察和评价外侧睑板条悬吊联合下睑缩肌前徙术治疗老年复杂性睑内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老年性睑内翻患者主要病因有:眼睑松弛、下睑缩肌张力降低、眼轮匝肌变化,根据病因选择患者使用外侧睑板条悬吊联合下睑缩肌前徙术,术中观察眼睑位置不可过度外翻。结果:本组19例31眼诊断老年复杂性睑内翻的患者行外侧睑板条悬吊联合下睑缩肌前徙术,随访8~50mo,疗效确切。结论:外侧睑板条悬吊联合下睑缩肌前徙术是治疗老年复杂性睑内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睑内翻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联合和单一术式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9
19
作者 顾志敏 郑广瑛 +2 位作者 周利晓 齐若 孙成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比较下睑缩肌移位术及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2014-10我科收治的64例85眼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31例42眼)、B组(33例43眼),A组... 目的:比较下睑缩肌移位术及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2014-10我科收治的64例85眼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31例42眼)、B组(33例43眼),A组采用下睑缩肌移位术,B组采用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及术后2a的复发率。结果:B组的短期有效率(98%)高于A组(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长期有效率(95%)高于A组(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2a的复发率(5%)低于A组(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睑轮匝肌折叠缩短术联合下睑缩肌移位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较下睑缩肌移位术的临床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轮匝肌折叠术 下睑缩肌移位术 老年性下睑内翻
下载PDF
先天性下睑内翻并内眦赘皮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淑英 何彦津 李筱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348-349,共2页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而有效的矫治先天性下睑内翻并内眦赘皮的手术方法。方法:患者15例29眼,采用内眦重建联合皮肤轮匝肌切除术:伴倒向型内眦赘皮者行L型皮肤轮匝肌切除术;伴其它类型内眦赘皮者行y-v成形术联合皮肤轮匝肌切除术。结果:术...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而有效的矫治先天性下睑内翻并内眦赘皮的手术方法。方法:患者15例29眼,采用内眦重建联合皮肤轮匝肌切除术:伴倒向型内眦赘皮者行L型皮肤轮匝肌切除术;伴其它类型内眦赘皮者行y-v成形术联合皮肤轮匝肌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12mo,所有患者下睑内翻及内眦赘皮均矫正满意,睑裂横径延长,内眦角自然,取得较好的美容效果,家长及患者满意。结论:联合手术的方法简便有效,利于下睑生理功能恢复,术后瘢痕不明显,提高了先天性下睑内翻的矫治疗效,患者术后不易复发,可作为先天性睑内翻常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内翻 内眦赘皮 手术矫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