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dicled abdominal flap using 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s for forearm reconstruction: A case report
1
作者 Jae Hyung Jeon Kyung Wook Kim Hong Bae Jeo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4期828-834,共7页
BACKGROUND Pedicled abdominal flaps are a widely used surgical technique for forearm recon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soft tissue defects.However,some drawbacks include restricted flap size,partial flap loss,and donor-... BACKGROUND Pedicled abdominal flaps are a widely used surgical technique for forearm recon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soft tissue defects.However,some drawbacks include restricted flap size,partial flap loss,and donor-site morbidity.To address these concerns,we present a case of a pedicled abdominal flap using the 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s(DIEP)for forearm reconstruction in a patient with a large soft tissue defect.CASE SUMMARY A 46-year-old male patient 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ith forearm injury caused by a pressing machine.A 15 cm×10 cm soft tissue defect with complete rupture of the ulnar side structures of the forearm was found.One week after orthopedic management of the neurovascular injury and fractures using the first stage of Masquelet technique,the patient was referred to the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department for wound coverage.Surgical debridement and negative-pressure wound therapy revealed a 20 cm×15 cm soft tissue defect.A pedicle abdominal flap with the DIEP was used to cover the defect.Three weeks later,the flap was detached from the abdomen,and the abdominal defect was directly closed.Subsequently,the second stage of Masquelet technique was performed at the fracture site at week 10.Finally,all donor and recipient sites healed without complications,such as flap dehiscence,infection,hematoma,or necrosis.Fracture site osteosynthesis was achieved without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Pedicled abdominal flap using the DIEP provides a reliable option for forearm recon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large soft tissue de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arm injury Open fracture reduction Perforator flap 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s Case report
下载PDF
Devastating complication of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after 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ree flap surgery: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2
作者 SooA Lim Dong Yun Lee +3 位作者 BumSik Kim Jung Soo Yoon Yea Sik Han SuRak E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1期143-149,共7页
BACKGROUND Thermal injuries on free transferred or replanted tissues resulting from loss of sensibility are an infrequent occurrence.They require immediate and appropriate management before they progress to an irrever... BACKGROUND Thermal injuries on free transferred or replanted tissues resulting from loss of sensibility are an infrequent occurrence.They require immediate and appropriate management before they progress to an irreversible condition.Although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can prevent wound progression by increasing microcirculation,the inappropriate application of NPWT on complicationthreatened transferred and replanted tissues can induce an adverse effect.CASE SUMMARY A 48-year-old woman who underwent 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 with a 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 free flap.While applying a heating pad directly to the flap site,she sustained a deep second to third-degree contact burn over 30%of the transferred flap on postoperative 7 d.As the necrotic changes had progressed,we applied an NPWT dressing over the burned area after en-bloc debridement of the transferred tissues on postoperative 21 d.After 4 d of NPWT application,the exposed fatty tissues of the flap changed to dry and browncolored necrotic tissues.Upon further debridement,we noted that the wound gradually reached total necrosis with a collapsed vascular pedicle of 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CONCLUSION Although NPWT has been shown to be successful for treating various wound types,the significant risk of NPWT application in short-lasting reconstructed flap wounds after thermal injury should be remi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COMPLICATIONS Breast reconstruction 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 Free flap Burn injury Case report
下载PDF
Bilateral Pedicled Superficial Epigastric Flap in the Management of Circumferential Combined Degloving and Full Thickness Burn Hand Injury—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3
作者 Medhat E. Habib Christoph H. Reuter 《Modern Plastic Surgery》 2012年第2期35-38,共4页
We report a case of combined hand trauma in the form of circumferential degloving injury of the hand with full thickness friction burns of the hand, forearm and the distal part of the upper arm. On exploration the han... We report a case of combined hand trauma in the form of circumferential degloving injury of the hand with full thickness friction burns of the hand, forearm and the distal part of the upper arm. On exploration the hand was found avascular with loss of vital structures and full thickness burns. As a salvage procedure the hand was embedded in the subcutaneous tissue of the abdomen for 4 weeks and after that elevated as an inferiorly based flap on the bilateral 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ies. Two weeks later the hand was freed by division of the base of the flap bilaterally. The details and description of the injury, the procedure and the outcome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d BURN Mutilating Degloving Injury 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FLAP
下载PDF
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治疗Ⅲ型腹直肌鞘血肿
4
作者 王宾 林志东 +3 位作者 王爱珠 文宠佩 王勇 严阳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观察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治疗Ⅲ型腹直肌鞘血肿(RSH)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CT和/或超声证实Ⅲ型RSH并接受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患者资料,分析RSH影像学表现,记录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观察12个月... 目的观察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治疗Ⅲ型腹直肌鞘血肿(RSH)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CT和/或超声证实Ⅲ型RSH并接受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患者资料,分析RSH影像学表现,记录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观察12个月随访期间病变复发状况。结果16例Ⅲ型RSH临床均表现为腹痛,部分伴膀胱刺激症状;其中8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活动性出血。共栓塞19支出血责任动脉,包括每例1支患侧或血肿较大侧腹壁下动脉及3例外伤侧髂内动脉主干各1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87.50%(14/16)。13例接受随访12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治疗Ⅲ型RSH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 血肿 栓塞 治疗性 腹壁动脉 引流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股沟疝的价值研究
5
作者 陈博 焦瑞宁 《影像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根据疝囊与腹壁下动脉关系在腹股沟直疝、斜疝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莱州市人民医院超声诊断为腹股沟疝并进行腹腔镜修补术的146例患者,共151处侧腹股沟疝。其中,斜疝113例,直疝32例...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根据疝囊与腹壁下动脉关系在腹股沟直疝、斜疝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莱州市人民医院超声诊断为腹股沟疝并进行腹腔镜修补术的146例患者,共151处侧腹股沟疝。其中,斜疝113例,直疝32例,符合疝4例,股疝2例。所有入选者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鉴别直疝、斜疝及股疝,超声记录疝的内容物,有无积液、有无崁顿、疝囊与腹壁下动脉的位置关系。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根据疝囊与腹壁下动脉位置关系对腹股沟疝的诊断效能。结果:术后腹腔镜诊断腹股沟斜疝113例,直疝32例,复合疝4例,股疝2例;彩超多普勒超声诊断斜疝113例,直疝36例,股疝2例,复合疝0例。超声诊断斜疝的符合率约93.38%、直疝的符合率约93.38%,超声诊断斜疝的灵敏度约95.58%、直疝的灵敏度约90.63%,超声诊断斜疝的特异性约86.84%、直疝的特异性约94.12%,超声诊断斜疝的阳性预测值约95.58%、直疝的阳性预测值80.56%,超声诊断斜疝的误诊率约13.16%、直疝的误诊率约5.88%,超声诊断斜疝的漏诊率约4.44%、直疝的漏诊率约9.3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清晰显示疝囊与腹壁下动脉的位置关系,从而可以准确鉴别斜疝与直疝,继而有效指导腹腔镜疝修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壁下动脉 超声
下载PDF
改良股前外、腹壁下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静 郑颂耀 +3 位作者 马立保 刘奕璠 张圣星 俞亮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股前外、腹壁下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2020年9月-2021年11月收治四肢创面患者39例,采用改良股前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3.8 cm×8.8 cm~23.0 cm×26.0 cm,1... 目的探讨改良股前外、腹壁下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2020年9月-2021年11月收治四肢创面患者39例,采用改良股前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3.8 cm×8.8 cm~23.0 cm×26.0 cm,1例皮瓣供区二期间断缝合,其余皮瓣供区直接间断皮内缝合。观察皮瓣成活情况,随访供受区瘢痕增生情况,上肢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下肢采用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评定标准评定下肢功能。结果39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2个月,皮瓣质地及弹性、外形恢复较佳,供区均无皮肤坏死,形成线性瘢痕,存在轻度色素沉着,无感觉异常。全组皮瓣两点辨别觉0.4~1.2 cm;手功能评定:优30例,良2例,中1例,下肢功能评定:优5例,良1例。结论改良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血运可靠,手术操作简便、安全、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嵌合皮瓣 创面缺损 股前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下载PDF
髂内动脉球囊介入治疗对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7
作者 杜玉侠 张珂珂 魏翻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1378-1381,共4页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球囊介入对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前置胎盘患者,其中接受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患者43例(观察组),依据术中出血情况进行相应处理患...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球囊介入对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前置胎盘患者,其中接受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患者43例(观察组),依据术中出血情况进行相应处理患者4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产后血红蛋白量和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出生情况[出生1 min和5 min的阿氏(Apgar)评分、身高、体重及窒息发生率]及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产后血红蛋白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高于同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身高、体重及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3.95%)明显少于对照组(3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可有效减少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 栓塞 治疗性 前置胎盘/外科学 剖宫产术 出血
原文传递
以肾移植受体腹壁下动脉重建移植肾副肾动脉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黄赤兵 范明齐 +6 位作者 姬西宁 刘锋 王平贤 冯嘉瑜 肖亚 方针强 张艮甫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6期1456-1457,1459,共3页
目的 探讨以受体腹壁下动脉(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IEA)重建移植肾副肾动脉(accessory renal artery,A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6只移植肾中16只为单支型ARA,10只为多支型整形后余留单支型ARA;ARA位于上极12支,中部4支,下极10支... 目的 探讨以受体腹壁下动脉(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IEA)重建移植肾副肾动脉(accessory renal artery,A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6只移植肾中16只为单支型ARA,10只为多支型整形后余留单支型ARA;ARA位于上极12支,中部4支,下极10支;开口直径1.5~3.5mm;用亚甲蓝灌注显示动脉血供范围.行ARA与受者IEA端-端吻合,其中6例上极ARA过短,将移植肾上下位置翻转后吻合.结果 26例均吻合成功,再通血流后移植肾ARA供血范围血供恢复良好.术后3d,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21例局部血流正常; 5例局部动脉阻力指数增高,至术后15~21d恢复正常.本组受者术后3d内血清肌酐和肌酐清除率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无输尿管坏死和局部动脉栓塞发生.结论 应用受体IEA可以重建移植肾ARA,血管吻合过程不影响肾功能恢复,适用于ARA与肾动脉主干或其他动脉吻合存在困难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 副肾动脉 肾移植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崔怀瑞 吴东方 +4 位作者 唐茂林 梅劲 戴开宇 胡斯旺 陈世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4-618,共5页
目的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使用新鲜成人整尸标本10具,7具行改良的明胶-氧化铅造影,3具行聚乙烯醇-氧化铋全身动脉造影。血管造影标本先行螺旋CT扫描,应用Mimics进行3D可视化。扫描后10具尸体标本... 目的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使用新鲜成人整尸标本10具,7具行改良的明胶-氧化铅造影,3具行聚乙烯醇-氧化铋全身动脉造影。血管造影标本先行螺旋CT扫描,应用Mimics进行3D可视化。扫描后10具尸体标本行应用解剖,经外科平面完整地截取腹前外侧壁皮肤及皮下组织并配合X线拍摄,利用Photoshop及Scion image研究DIEP有关数据。5具普通防腐固定的标本用以层次解剖,全程追踪DIEP及其源动脉。结果外径≥0.5 mm的DIEP每侧约6支,内侧穿支约占62%,外侧穿支约占38%。DIEP在腹前正中线两侧存在丰富的横行真性吻合支;脐下4 cm范围内或脐旁两侧,有较恒定的外径≥0.8 mm的穿支。结论腹壁下动脉内侧穿支为优势血管;DIEP皮瓣设计时首选近脐穿支;DIEP皮瓣具备切取跨越正中线横行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 血管造影 3D可视化 数字解剖学
原文传递
腹壁下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10
作者 吕衡发 李幼琼 +1 位作者 吴德昌 李富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7-50,共4页
为了给腹壁下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提供解剖资料,对40具成人尸体的腹壁下动脉乃冠状动脉进行了观测。腹壁下动脉在起始处,与腹直肌外缘相交处和脐下1.0cm处,外径分別为2.8,2.2,2.0mm。腹壁下动脉平均长(起点—脐下1.0cm)为16.5cm,用... 为了给腹壁下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提供解剖资料,对40具成人尸体的腹壁下动脉乃冠状动脉进行了观测。腹壁下动脉在起始处,与腹直肌外缘相交处和脐下1.0cm处,外径分別为2.8,2.2,2.0mm。腹壁下动脉平均长(起点—脐下1.0cm)为16.5cm,用于游离移植足以桥接主动脉与任何冠状动脉分支。本文讨论了腹壁下动脉在旁路术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 冠状动脉 旁路术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及腹壁浅动脉皮瓣的血供解剖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东方 庄跃宏 +2 位作者 王建红 崔怀瑞 唐茂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9-623,628,共6页
目的针对下腹部皮瓣及皮下组织的血供分区尚存在争议,对血供分区、血管及其相互间的吻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穿支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使用改良的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技术,灌注10具新鲜尸体标本。经螺旋CT扫描后,应用交互式医... 目的针对下腹部皮瓣及皮下组织的血供分区尚存在争议,对血供分区、血管及其相互间的吻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穿支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使用改良的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技术,灌注10具新鲜尸体标本。经螺旋CT扫描后,应用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对腹壁下动脉及其穿支和腹壁浅动脉进行3D可视化研究,并对下腹壁区域皮肤及皮下组织等进行层次解剖与X线摄像。结果腹壁下动脉有3种分支形式,当其分为2支或3支时,发出相对应的内、外两排穿支。腹壁浅动脉的解剖变异度较大,但均与腹壁下动脉穿支间有丰富的吻合。结论腹壁血供传统分区的争议与术中选择内排或外排穿支有关。当术前确认腹壁浅动脉管径较大,且所需组织量不超过半腹部时,腹壁浅动脉皮瓣是一种很好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腹壁下动脉 穿支 腹壁浅动脉 血管造影 3D可视化
原文传递
腹壁下动脉解剖学及乳腺癌术后TRAM皮瓣再造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祥锦 张德杰 +3 位作者 王彪 张惠灏 朱有志 郭玮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解剖腹壁下动脉全长,观察其走行及与腹直肌的位置关系,并利用超声检查了解腹壁下动脉的相关解剖学参数,探讨超声学检查在临床乳房再造中的辅助意义,为开展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提供基础资料。方法:5例经体积分数为10%甲醛溶液固定的... 目的:解剖腹壁下动脉全长,观察其走行及与腹直肌的位置关系,并利用超声检查了解腹壁下动脉的相关解剖学参数,探讨超声学检查在临床乳房再造中的辅助意义,为开展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提供基础资料。方法:5例经体积分数为10%甲醛溶液固定的中国成年女性尸体标本,自腹壁下动脉起点处灌注医用红色乳胶后解剖其全长,观察并记录动脉走行、分支及供应范围;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健康成年女性腹壁下动脉,观察其分支数目,测量起始处外径及血流参数,并对以上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尸体标本中腹壁下动脉主干平均全长(8.28±0.27)cm,自髂外动脉起点处外径均值(2.35±0.14)mm,该处距腹股沟深环均值(1.13±0.22)cm,浅环均值(3.75±0.41)cm,供应组织面积为均值(153.40±23.25)cm2;沿途发出数目不等的穿支(7-18),平均(12.3±2.83)支,腹壁下动脉皮下穿支外径为均值(1.56±0.12)mm。结论:腹壁下动脉管径及分支数目较为恒定,血流丰富,其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信息,临床应用腹直肌肌皮瓣或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是安全可行的,需注意术中仔细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 解剖学 超声检查 乳房重建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3D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世新 丁茂超 +3 位作者 崔怀瑞 胡斯旺 毛以华 唐茂林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9-273,共5页
目的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设计与安全截取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8具新鲜尸体,采用选择性颜料灌注、动脉造影及CT扫描与三维重建,重点观察腹壁下动脉肌皮穿支及其跨越正中线的有效吻合血管。然后,层次解剖观测腹前外侧壁外径≥0.5 mm... 目的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设计与安全截取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8具新鲜尸体,采用选择性颜料灌注、动脉造影及CT扫描与三维重建,重点观察腹壁下动脉肌皮穿支及其跨越正中线的有效吻合血管。然后,层次解剖观测腹前外侧壁外径≥0.5 mm的穿支,测量其管径及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并拍摄X线片。利用Photoshop与Scion Image软件分析穿支供血的趋向性及其供血面积。结果腹壁下动脉的出现率为100%,平均每侧发出(4.8±1.7)支肌皮穿支,直径(0.7±0.2)mm,单穿支供血面积为33cm2,单个穿支皮瓣大小为20cm×15cm。结论腹壁下动脉起源、行程及其穿支较恒定。双侧肌皮穿支间有丰富的、跨越正中线的真性吻合,具备截取跨越中线的横向跨区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横向皮瓣面积可达20cm×4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 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数字解剖学
原文传递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功林 甄平 +4 位作者 陈克明 赵来绪 杨军林 周建华 薛钦义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9期775-777,共3页
目的:报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移植修复小腿(7例)和前臂(6例)软组织缺损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1~45岁,平均33岁。软组织缺损范围7 c... 目的:报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移植修复小腿(7例)和前臂(6例)软组织缺损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1~45岁,平均33岁。软组织缺损范围7 cm×17 cm^8 cm×26 cm。外侧支和内侧支穿支皮瓣分别是7例和6例。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例皮瓣发生小的皮缘裂开,术后1个月自然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8~4.0年,平均2.8年,受区外形较好。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很适宜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这种技术安全、可靠,可降低对供区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局部解剖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云 李文婷 +3 位作者 唐平章 徐震纲 张彬 王乃利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解剖国人新鲜成人尸体5具,观察并测量腹壁下深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DIEAP)皮瓣供血穿支的数目、类型、管径、蒂长、走行、出...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解剖国人新鲜成人尸体5具,观察并测量腹壁下深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DIEAP)皮瓣供血穿支的数目、类型、管径、蒂长、走行、出筋膜后轴向及源血管外径并对其定位。结果腹壁下动脉穿支数目(>0.5mm)为124支,平均每侧(12.4±3.01)支,均为肌皮支。优势穿支的平均蒂长(14.5±3.13)cm,位置位于脐外6cm,脐上、下3cm之内。腹壁下动、静脉外径为(2.77±0.31)mm~(3.0±0.26)mm、(2.58±0.4)mm~(3.1±0.42)mm。结论DIEAP皮瓣穿支血管解剖位置较为恒定,其管径及蒂长均适宜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动脉 外科皮瓣 尸体解剖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阴癌根治术后创面的方法及效果 被引量:7
16
作者 梁锋 章一新 陈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阴癌根治术后创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5年3月,对6例外阴癌的患者均采用广泛的外阴癌根治术,扩大切除所受累的外阴皮肤。根据切除后外阴组织缺损面积的大小,在腹壁切去相同大小的... 目的 探讨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阴癌根治术后创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5年3月,对6例外阴癌的患者均采用广泛的外阴癌根治术,扩大切除所受累的外阴皮肤。根据切除后外阴组织缺损面积的大小,在腹壁切去相同大小的腹壁下穿支皮瓣,以一侧腹壁下动静脉为蒂,通过阴阜区皮下隧道转移至外阴,重建外阴形态。结果 6例患者切取腹壁下穿支皮瓣(6-10cm)×(12-17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Ⅰ期再造尿道口、阴道口外形满意。结论 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阴癌根治术后创面,皮瓣转移安全、方便,副损伤轻,术后外阴形态满意,是较好的外阴修复重建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 穿支皮瓣 外阴癌 外阴癌根治术
原文传递
移植肾血管变异的临床处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黎程 方驰华 +4 位作者 申升 吴家清 蒙善东 周结学 刘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8期3263-3266,共4页
背景:血管吻合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肾移植的成败。目的:提高肾移植变异血管吻合的技术方法。方法:1999年9月至2010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共完成878例肾移植,对其中供肾存在的动静脉血管变异进行修整、合并、延长等重建处... 背景:血管吻合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肾移植的成败。目的:提高肾移植变异血管吻合的技术方法。方法:1999年9月至2010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共完成878例肾移植,对其中供肾存在的动静脉血管变异进行修整、合并、延长等重建处理后进行移植,副肾动脉采用改良支架支撑法同腹壁下动脉吻合。结果与结论:878例肾移植中,55例供肾动脉变异,肾静脉变异22例,经血管修整重建后均成功与受者髂内或髂外血管吻合。23例直径大于1mm副肾动脉与腹壁下动脉吻合均取得成功。移植后彩超显示肾动静脉吻合口血流及副肾动脉血流正常。提示移植肾血管变异及副肾动脉只要正确处理,吻合得当,可以安全有效地移植给受者并获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肾移植 移植物 血管变异 供肾动脉变异 肾静脉变异 副肾动脉 副肾动脉-腹壁下动脉吻合 863项目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万亮 华续明 +3 位作者 李轶 王旭辉 李心远 李世亭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11期1999-2001,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指证与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在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期间2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并随访的相关资料.[结果]手术均成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例术后第2天出现脑梗死,3例出现局...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指证与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在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期间2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并随访的相关资料.[结果]手术均成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例术后第2天出现脑梗死,3例出现局部淤血,其余未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未有一过性脑卒中或脑梗死发生.[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可靠的,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证并由技术娴熟的专科医师操作,手术的疗效才能得到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外科学 颈动脉/外科学
下载PDF
腹壁下血管腹直肌瓣移植加游离植皮修复足部及小腿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波 杨述华 +2 位作者 王大平 刘黎军 尤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0,10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肌瓣加中厚游离植皮修复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年5月~2006年1月,采用一侧腹壁下动脉肌瓣游离移植加中厚植皮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伴有骨、肌腱外露及骨髓炎患者,部位分别为:小腿4例、...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肌瓣加中厚游离植皮修复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年5月~2006年1月,采用一侧腹壁下动脉肌瓣游离移植加中厚植皮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伴有骨、肌腱外露及骨髓炎患者,部位分别为:小腿4例、足踝、足背、足跟部8例。结果:术后12例移植肌瓣及植皮区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游离腹壁下动脉肌瓣加中厚游离植皮修复小腿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具有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和顺应性好,术后外形美观等优点,是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尤其是并伴感染创面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 肌瓣移植 游离植皮 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