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M-FEM耦合方法的碎屑流对桥墩最大冲击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陈勇 姚昌荣 +3 位作者 周迅 赵实达 陈庭宇 强斌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4,共10页
碎屑流是我国山区最危险的地质灾害之一,山区桥墩常受到碎屑流冲击而开裂、倾斜甚至倒塌,给山区桥梁建设、运营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采用离散元方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和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耦合的三维数... 碎屑流是我国山区最危险的地质灾害之一,山区桥墩常受到碎屑流冲击而开裂、倾斜甚至倒塌,给山区桥梁建设、运营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采用离散元方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和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耦合的三维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碎屑流对双柱式桥墩的冲击效应,并结合斜槽试验,验证了耦合方法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了碎屑流冲击坡度、距离和体积密度对桥墩冲击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大冲击力与碎屑流冲击坡度、距离和体积密度分别呈幂函数(指数大于1)、幂函数(指数小于1)和线性正相关。冲击坡度、距离和体积密度对最大冲击力的敏感度值分别为3.012、0.202、0.804,在桥梁碎屑流灾害防治时需重视冲击坡度和体积密度的影响。将冲击力的数值模拟值与流体动力学模型预测值对比分析表明,流体动力学模型理论公式能较好地预测桥墩所受的最大冲击力,最大预测误差低于23.6%。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山区桥梁碎屑流灾害防治与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fem耦合方法 碎屑流 桥墩 冲击力 敏感性分析
原文传递
饱和地基水泥土复合桩近场主动隔振的BEM-FEM耦合分析
2
作者 时刚 郜新军 张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264,282,共14页
人工振动污染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单排或多排桩是人工振动污染防治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基桩施工容易造成泥浆污染、振动等各种负面环境问题,而水泥土复合桩是一种低振动、低噪声、无挤土、少排泥浆的新型基桩,特别适... 人工振动污染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单排或多排桩是人工振动污染防治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基桩施工容易造成泥浆污染、振动等各种负面环境问题,而水泥土复合桩是一种低振动、低噪声、无挤土、少排泥浆的新型基桩,特别适合在城区构建排桩屏障。针对饱和地基中单排水泥土复合桩的近场主动隔振问题,建立了动力机器基础环境振动影响的半解析BEM方程;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半解析BEM对饱和地基、FEM对水泥土复合桩进行建模,根据饱和地基-水泥土桩接触面的平衡和相容条件,建立了水泥土复合桩近场主动隔振的半解析BEM-FEM耦合方程,给出了耦合方程稀疏矩阵的存储策略,并对单排水泥土复合桩的近场主动隔振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排水泥土复合桩能够有效地对动力机器基础引起环境振动进行隔振;等长芯桩复合桩的隔振效果要优于短芯桩。单排水泥土复合桩的隔振效果随着桩数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较小桩间距并不一定取得更好的隔振效果,建议相邻桩桩间净距取2.0~2.5λ_(R)(Rayleigh波波长)。随着单排水泥土复合桩距振源距离的增加,屏障隔振效果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相对较小。此外,对水泥土复合桩而言,当内插预制桩的外轮廓尺寸相同时,预制芯桩型式对水泥土复合桩隔振效果影响相对较小,可根据实际工程条件选择合适的芯桩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地基 水泥土复合桩 近场主动隔振 隔振效果 半解析BEM-fem
下载PDF
基于SPH-FEM耦合方法的泥石流冲击输电塔基础的动力分析
3
作者 于虹 李昊 +4 位作者 许标 张磊 汪大海 张志强 张贵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8,共11页
泥石流是我国西南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架空输电杆塔在泥石流的冲击下往往发生基础破坏甚至会造成杆塔倒塌。首先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简称SPH)方法和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简称FEM)相... 泥石流是我国西南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架空输电杆塔在泥石流的冲击下往往发生基础破坏甚至会造成杆塔倒塌。首先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简称SPH)方法和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简称FEM)相耦合的三维数值方法模拟了泥石流对杆塔基础的冲击作用;在与相关模型试验结果验证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泥石流密度、黏度系数及初始速度条件下对输电塔基础的冲击力作用的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泥石流初始速度的增加,冲击力峰值会随之增大;前排基础的冲击力峰值均大于后排基础;泥石流冲击过程特性受到泥石流密度和黏度系数影响。与稀性泥石流相比:黏性泥石流冲击基础后,基础下游真空区相对要小;此外,将数值模拟结果与Kwan冲击力公式及铁二院推荐的冲击压力设计公式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Kwan冲击力公式能较好地预测出基础所受泥石流冲击力的平均趋势,最大预测误差低于30%,铁二院公式预测的稀性和黏性泥石流的冲击压力平均偏低分别约17%和28%。相关研究结果有望为泥石流频发区域输电塔基础的设计和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fem耦合方法 泥石流 输电塔基础 冲击力 流固耦合
原文传递
Predicting impact strength of perforated targets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trained on FEM-generated datasets
4
作者 Nikita Kazarinov Aleksandr Khvorov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2-44,共13页
The paper considers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s)for fast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a residual impactor velocity for a family of perforated 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targets.The ANN models were train... The paper considers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s)for fast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a residual impactor velocity for a family of perforated 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targets.The ANN models were trained using sets of numerical results on impact of PMMA plates obtained via dynamic FEM coupled with incubation time fracture criterion.The developed approach makes it possible to evaluate the impact strength of a particular target configuration without complicated FEM calculations which require considerable computational resources.Moreover,it is shown that the ANN models are able to predict results for the configurations which cannot be processed using the developed FEM routine due to numerical instabilities and errors:the trained neural network uses information from successful computations to obtain results for the problematic cases.A simple static problem of a perforated plate deformation is discussed prior to the impact problem and preferable ANN architectures are presented for both problems.Some insight into the perforation pattern optimization using a genetic algorithm coupled with the ANN is also made and optimized perforation patterns which theoretically enhance the target impact strength are constru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ine learning IMPACT Dynamic fracture fem Mesh distortion Optimization
下载PDF
miR-511-5p/FEM1C轴通过激活自噬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5
作者 樊艳 栗粟 +3 位作者 田天 杨萌萌 张璐璐 赵素贞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5-113,共9页
目的 探讨微小RNA-511-5p(miR-511-5p)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潜在调节机制。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iR-511-5p的表达水平。利用miR-511-5p mimics、miR-511-5p inhibitor和/或fem-1同系物C(FEM1C)过... 目的 探讨微小RNA-511-5p(miR-511-5p)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潜在调节机制。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iR-511-5p的表达水平。利用miR-511-5p mimics、miR-511-5p inhibitor和/或fem-1同系物C(FEM1C)过表达载体,以及相对应的空白对照载体转染乳腺癌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和p62)和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511-5p与FEM1C的结合位点,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进行验证。此外,通过给裸鼠皮下注射mimics NC和miR-511-5p mimics转染的乳腺癌细胞,建立异种移植瘤模型。结果 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miR-511-5p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与其他细胞系相比,MDA-MB-231细胞系中miR-511-5p的表达最低。与mimics NC组相比,miR-511-5p mimics组细胞中自噬作用增强,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显著下调,而凋亡水平显著上调(P均<0.05)。与miR-511-5p mimics组相比,miR-511-5p mimics+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组中自噬作用减弱,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显著上调,而凋亡水平显著下调(P均<0.05)。FEM1C作为miR-511-5p的靶基因,且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在功能上,miR-511-5p通过靶向FEM1C显著抑制了p-PI3K/PI3K和p-AKT/AKT的比率,增加了自噬水平(P<0.05);而过表达FEM1C显著促进了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抑制了细胞凋亡(P<0.05),逆转了miR-511-5p mimics对MDA-MB-231细胞的影响。裸鼠体内成瘤实验结果显示,miR-511-5p过表达可抑制肿瘤生长。结论 miR-511-5p通过下调FEM1C的表达来诱导自噬和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并促进凋亡,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iR-511-5p fem1C PI3K/AKT信号通路 自噬
下载PDF
基于FEM的汽车轮毂轴承动态特性及可靠性研究
6
作者 赵振秀 耿龙伟 樊书浩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3期18-21,55,共5页
采用Workbench软件对某型汽车轮毂面对面式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进行基于力学仿真分析的动态可靠性研究。首先,简化轴承模型后采用SolidWorks建立其三维模型;然后,采用Workbench对轴承开展模态及谐响应分析,获取轴承空载与满载状态下的位移... 采用Workbench软件对某型汽车轮毂面对面式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进行基于力学仿真分析的动态可靠性研究。首先,简化轴承模型后采用SolidWorks建立其三维模型;然后,采用Workbench对轴承开展模态及谐响应分析,获取轴承空载与满载状态下的位移和等效应力云图,并分别提取空载前10阶与满载前6阶的振型和固有频率等动态性能参数,采用Workbench中的六西格玛分析模块对轴承进行可靠性分析;最后,加载增量载荷谱获取轴承的可靠度和可靠性灵敏度。研究结果与汽车轮毂轴承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汽车轮毂轴承在不同工况下的仿真及其可靠性研究可以为故障轴承运动学、动力学计算与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静力学 模态 谐响应 可靠性
下载PDF
基于FEM与MBD的商用车驾驶室疲劳耐久性分析
7
作者 田佳伟 何水龙 +1 位作者 陈志宁 刘凯扬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为提高商用车驾驶室疲劳仿真与强化路耐久试验的关联性,以某(6×4)牵引车驾驶室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将实测路谱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的疲劳耐久分析方法。在Hypermesh中建立含配重加载的驾驶室有限元模型,并应用惯性释放法获得其单位载... 为提高商用车驾驶室疲劳仿真与强化路耐久试验的关联性,以某(6×4)牵引车驾驶室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将实测路谱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的疲劳耐久分析方法。在Hypermesh中建立含配重加载的驾驶室有限元模型,并应用惯性释放法获得其单位载荷下应力分布结果。采用Adams/car软件搭建驾驶室-车架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以试验场实车采集的驾驶室气囊悬置位移、加速度信号作为期望信号,通过Femfat-Lab虚拟迭代获取其疲劳分析载荷谱。基于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在nCode中进行疲劳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导流罩支架等疲劳破坏部位与试验场路试结果基本一致,所提出的疲劳分析方法对研究汽车系统级疲劳耐久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场测试 有限元 多体动力学 虚拟迭代 疲劳分析
下载PDF
饱和地基中波阻板远场被动隔振的二维BEM-FEM耦合分析
8
作者 时刚 朱超杰 陈既学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6-226,共11页
国际上已把振动污染列入“七大环境公害”之一,而波阻板(wave impedance block,简称“WIB”)是低频环境振动污染防治的一种常用手段。针对饱和地基中建(构)筑物下方设置波阻板的远场被动隔振问题,分别采用饱和土半解析BEM对饱和地基和FE... 国际上已把振动污染列入“七大环境公害”之一,而波阻板(wave impedance block,简称“WIB”)是低频环境振动污染防治的一种常用手段。针对饱和地基中建(构)筑物下方设置波阻板的远场被动隔振问题,分别采用饱和土半解析BEM对饱和地基和FEM对波阻板进行建模,最终建立了波阻板对入射Rayleigh波隔振的半解析BEM-FEM耦合方程,采用该方法计算分析了波阻板的远场被动隔振效果,并初步探讨了组合式波阻板(由多种材料组成的波阻板)的隔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建(构)筑物下方一定深度设置波阻板能够有效降低波阻板上方地表的振动;地表屏蔽区域范围与波阻板设置范围基本吻合。减小波阻板埋深和增大波阻板厚度均能取得更好的隔振效果,而波阻板宽度对隔振效果基本无影响;实际工程设计时,建议波阻板埋深取0.2~0.4λR(λR为Rayleigh波波长)和厚度取0.2~0.3λR,宽度则根据被保护建筑尺寸确定。波阻板材料剪切模量对隔振效果影响较大,增加波阻板材料剪切模量是提高波阻板被动隔振效果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此外,当波阻板由竖向多层材料组成时,建议采用上软下硬方式构建波阻板;当波阻板由多种材料水平分区组成时,地表隔振效果与其下方对应分区的材料性质相对应,可根据实际工程振动控制要求的不同构建多种材料分区的组合式波阻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地基 波阻板 RAYLEIGH波 半解析BEM-fem耦合方法 远场被动隔振 隔振效果
下载PDF
基于SPH-FEM方法的土中浅埋爆炸成坑效应研究
9
作者 崔莹 赵梦婷 +2 位作者 李章剑 方军 赵奔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34-140,共7页
通过设计开展静爆实验,对土中浅埋爆炸成坑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基于所获取的静爆试验数据,建立SPH-FEM数值模型,对土中浅埋爆炸过程及爆坑参数进行分析,验证SPH-FEM方法模拟土中浅埋爆炸的有效性。进一步通过数值计算对比,讨论了SP... 通过设计开展静爆实验,对土中浅埋爆炸成坑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基于所获取的静爆试验数据,建立SPH-FEM数值模型,对土中浅埋爆炸过程及爆坑参数进行分析,验证SPH-FEM方法模拟土中浅埋爆炸的有效性。进一步通过数值计算对比,讨论了SPH-FEM方法与ALE方法在土中爆炸数值模拟过程中的异同、爆坑半径与炸药埋设深度的关系以及炸药量与爆坑体积的关系,并通过数学拟合得到了9.35 kg TNT条件下,炸药埋设深度与爆坑半径的经验曲线公式。研究表明:SPH-FEM方法较ALE方法模拟土中浅埋爆炸更加精细且计算效率更高。所建立的炸药埋设深度与爆坑半径的经验曲线公式可以有效预测浅埋爆炸的爆坑半径,且随着炸药埋设深度的增加,爆坑半径将先随之增大到峰值,之后爆坑半径将会随炸药埋设深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爆炸 静爆试验 SPH-fem 数值模拟 爆坑参数
下载PDF
基于SPH-FEM方法的地下结构侵彻爆炸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文堂 孙惠香 +2 位作者 袁英杰 孙慧颖 康婷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4,90,共9页
为了提高地下防护工程生存能力,需准确考虑侵彻和爆炸连续作用对结构的毁伤。通过SPH-FEM耦合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分析了地下结构侵彻爆炸全过程,有效解决了传统有限元方法侵爆近区高烈度、大变形模拟难题。根据经验公式验证了模型的有效... 为了提高地下防护工程生存能力,需准确考虑侵彻和爆炸连续作用对结构的毁伤。通过SPH-FEM耦合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分析了地下结构侵彻爆炸全过程,有效解决了传统有限元方法侵爆近区高烈度、大变形模拟难题。根据经验公式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侵彻弹体对岩体具有封堵作用,增强了毁伤效应,SPH算法弥补了侵蚀算法对侵彻爆炸过程的侵彻孔卸荷缺陷,更准确模拟了侵彻爆炸的联合作用;结构中地板与直墙分离浇筑,可以减少结构损伤;拱顶、拱肩和拱脚为侵彻爆炸作用下直墙拱结构的薄弱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防护结构 侵彻爆炸 SPH-fem方法 数值模拟 封堵作用
下载PDF
基于BIM精细设计模型融合FEM的铁路高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凯 刘惊灏 +2 位作者 苏谦 程李娜 李艳东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41,55,共7页
为拓展BIM技术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提高铁路高边坡稳定性分析精度以及实现精细化设计,基于BIM对边坡稳定性分析流程与方法进行优化。通过理论分析、软件开发、数值计算分析等手段开展研究,对比分析边坡三维模型在BIM软件及有限元软件中... 为拓展BIM技术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提高铁路高边坡稳定性分析精度以及实现精细化设计,基于BIM对边坡稳定性分析流程与方法进行优化。通过理论分析、软件开发、数值计算分析等手段开展研究,对比分析边坡三维模型在BIM软件及有限元软件中的表达特征,使用Revit Api及Dynamo.dll进行高边坡三维设计及模型转换程序开发,提出一套基于ACIS内核以及模型关键信息提取相融合的BIM模型与有限元模型转换方法;进一步总结出基于精细化BIM模型融合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边坡工程三维设计模型创建与稳定性检算方法,并针对怀化西编组站高边坡进行实例研究,基于强度折减法进行高边坡三维与二维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实现了基于BIM与FEM的边坡稳定性融合分析,三维计算结果相比与二维计算偏安全,高边坡各阶段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30,边坡处于稳定状态。研究结论:基于ACIS内核以及模型关键信息提取相融合的方法可实现BIM模型向有限元模型的精确转换;基于BIM模型的边坡三维稳定性检算,可有效减少有限元分析前处理时间,并提升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高边坡 BIM-fem 三维稳定性 精细化模型 强度折减法 二次开发
下载PDF
基于FEM–DEM的空心稳定杆内壁喷丸仿真分析
12
作者 任旭东 汪舟 +6 位作者 卢伟 罗素晖 王晓丽 邓小云 刘浩均 郑世祺 张旭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0-420,共11页
目的建立有限元–离散元耦合的喷丸模型,研究喷丸参数对空心稳定杆内壁残余应力场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和“先整体后局部”的建模方法,建立26MnB5钢空心稳定杆全段和局部FEM–DEM喷丸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残余应力验... 目的建立有限元–离散元耦合的喷丸模型,研究喷丸参数对空心稳定杆内壁残余应力场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和“先整体后局部”的建模方法,建立26MnB5钢空心稳定杆全段和局部FEM–DEM喷丸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残余应力验证。通过局部喷丸模型研究弹丸撞击角度、速度、表面覆盖率和喷丸流量对稳定杆第4弯折处内壁残余应力场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残余应力场分布的实验值与仿真值的误差在7%以内,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随着弹丸撞击角度的增大,最大残余应力和残余压应力层深也会随之增大,并在60°后达到饱和;当弹丸速度为80m/s和100m/s且弹丸数量为1∶1时,表面残余应力和最大残余应力分别约为-926 MPa和-1309 MPa;随着弹丸覆盖率的增大,表面残余应力和最大残余应力均增大,但增幅变缓,在覆盖率为200%后基本达到饱和;随着喷丸流量的增大,表面残余应力和最大残余应力先增大后减小,在1.2kg/min时达到最大值,分别约为-649MPa和-1049MPa。结论基于FEM–DEM的空心稳定杆内壁喷丸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残余应力场的分布,该研究为空心稳定杆内壁喷丸工艺的数值模拟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稳定杆喷丸 fem–DEM耦合仿真 模型简化 喷丸参数 残余应力分布
下载PDF
SPH-FEM耦合法数值模拟在工程爆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程兵 汪海波 +2 位作者 汪泉 宗琦 李洪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为了提高工程爆破课程教学效果,提出将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SPH-FEM)耦合法数值模拟用于课程教学。首先,阐述了SPH-FEM耦合法的基本原理;然后,以集中装药爆破为典型案例展示了建模过程、耦合检验和模拟结果;最后,将模拟结果融入... 为了提高工程爆破课程教学效果,提出将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SPH-FEM)耦合法数值模拟用于课程教学。首先,阐述了SPH-FEM耦合法的基本原理;然后,以集中装药爆破为典型案例展示了建模过程、耦合检验和模拟结果;最后,将模拟结果融入实际教学以探究SPH-FEM耦合法数值模拟在工程爆破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SPH-FEM耦合法能够充分结合SPH粒子和FEM网格各自优势;采用SPH-FEM耦合法数值模拟可以直观呈现集中装药爆破历程;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fem耦合法 集中装药 数值模拟 工程爆破 课程教学
下载PDF
基于SPH-FEM耦合法对泡沫铝夹层板的抗侵彻性能数值仿真
14
作者 杨文龙 田阿利 +3 位作者 叶仁传 刘虎 张志浩 王祺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3-19,共7页
由于软质夹层结构在防护结构中运用较为广泛,针对软质芯层在大变形情况下易出现负体积等问题,本文建立SPH-FEM耦合方法,并以泡沫铝软质芯层夹层结构为例,开展了试验和SPH-FEM耦合数值仿真分析,研究泡沫铝夹层结构在两种弹体作用下的抗... 由于软质夹层结构在防护结构中运用较为广泛,针对软质芯层在大变形情况下易出现负体积等问题,本文建立SPH-FEM耦合方法,并以泡沫铝软质芯层夹层结构为例,开展了试验和SPH-FEM耦合数值仿真分析,研究泡沫铝夹层结构在两种弹体作用下的抗侵彻性能。通过对比试验与数值仿真的弹道极限和结构变形,验证了本文提出的SPH-FEM耦合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然后基于SPH-FEM耦合方法,开展泡沫铝夹层板结构的抗侵彻性能影响因素分析,重点分析了面板和芯层厚度对弹道极限的影响。研究方法与结果可为舰船结构防护设计与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fem耦合 泡沫铝夹层板 弹道极限 抗侵彻性能 负体积
下载PDF
基于FEM与ESFEM耦合算法的弹性空腔声振特性优化设计
15
作者 文润旭 袁丽芸 +2 位作者 潘鹤 王林波 韩小曼 《装备制造技术》 2023年第5期35-38,57,共5页
FEM/ESFEM(有限元与边光滑有限元)耦合方法具有良好的耦合性能和较高的计算精度。采用该方法建立了弹性腔的声-结构耦合模型。此后,为了改善弹性腔的声学和振动特性,在弹性腔基础之上敷设吸声材料。为进一步地探索吸声材料的可靠性,并... FEM/ESFEM(有限元与边光滑有限元)耦合方法具有良好的耦合性能和较高的计算精度。采用该方法建立了弹性腔的声-结构耦合模型。此后,为了改善弹性腔的声学和振动特性,在弹性腔基础之上敷设吸声材料。为进一步地探索吸声材料的可靠性,并减少吸声材料的使用量,利用搜索性精确的遗传算法,智能搜索吸声材料的布局,得到吸声材料的最优布局形式。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FEM/ESFEM的耦合方法建立了二维驾驶室空腔模型,FEM/ESFEM耦合方法和网格背景下的ANSYS所得固有频率结果与参考解都比较相近,固有频率误差值都小于3%,符合误差要求,基于同一种网格的三种计算结果相对于参考解而言,在1-14阶频率处精度不相上下,说明了本文使用的耦合算法具有正确性。本文方法误差值小于ANSYS和FEM值,进一步得出了ESFEM方法比传统有限元法精度高。对驾驶室顶盖吸声材料进行了优化布置,优化后的吸声材料敷设单位相比于吸声材料全敷设减少了9个敷设单位,相对于全敷设ASPL值,优化后的ASPL值降低了0.35 dB,达到了减振降噪的效果。中高频降噪更加突出,减少了吸声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制造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fem/ESfem耦合 弹性空腔 声固耦合 优化分析
下载PDF
基于FEM的超高压液压顶升装置力学特性分析
16
作者 赵映辉 陈雪林 刘安民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2-60,66,共10页
液压顶升装置各部件在超高压下的力学特性是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也是超高压技术的难题。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超高压液压顶升装置各部件的材料、内径、厚度等不同时,其液压系统刚度、模态、固有频率、位移、应力的变化规律。有限元计算... 液压顶升装置各部件在超高压下的力学特性是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也是超高压技术的难题。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超高压液压顶升装置各部件的材料、内径、厚度等不同时,其液压系统刚度、模态、固有频率、位移、应力的变化规律。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压力试验结果较为接近,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及边界条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液压弹簧刚度随液压缸内径增大而增加、随振幅增加而下降,其影响随内径增加而减少;系统前3阶固有频率随地面强度增大而增加;Bonded工况极限应力值最小,Frictionless工况极限应力最大,极限应力随地面强度增加而减少;C20地面时,最大位移随摩擦因数增加而增加,最大应力随地面强度增加而增加;C30地面时,最大位移随摩擦因数增大先增后减,其位移、应力临界摩擦值分别为0.43、0.59;结构钢地面时,极限位移显著减少。液压缸同长度不同位置极限位移差值随地面强度而增加;液压缸底端应力值随地面强度增加而增加;液压缸外表面一孔侧位移均小于二孔侧,且极限位移更靠近顶端,并交替出现极值。分析了超高压液压装置的应力-应变过程,为其结构设计、密封设计及使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超高压 力学特性 非线性动态特征
下载PDF
FEM1B的结构与功能及在肿瘤和HIV感染中的作用
17
作者 杨晨波 丛喆 薛婧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117,共6页
FEM1B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基因,其编码的蛋白FEM1B是锚定重复蛋白家族的一员,其空间构象中包含7个串联的模体。FEM1B能够参与调控包括细胞凋亡、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细胞还原应激和DNA复制应激等在内的多种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FEM1B能够... FEM1B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基因,其编码的蛋白FEM1B是锚定重复蛋白家族的一员,其空间构象中包含7个串联的模体。FEM1B能够参与调控包括细胞凋亡、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细胞还原应激和DNA复制应激等在内的多种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FEM1B能够促进结直肠癌、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肿瘤细胞的凋亡,在非小细胞肺癌中,FEM1B的表达下调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此外,FEM1B的结构与HIV调控蛋白Vif具有一定的相关性。FEM1B的上述特征可能使其成为癌症治疗和调控HIV感染的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1B 细胞凋亡 泛素化 氧化应激 癌症 HIV
下载PDF
FEM1B促进TRAIL诱导的HIV潜伏库细胞ACH-2的细胞凋亡
18
作者 杨晨波 陆佳涵 +1 位作者 丛喆 薛婧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目的探究FEM1B对HIV潜伏库细胞ACH-2的凋亡影响及作用。方法利用慢病毒转染构建FEM1B过表达的ACH-2细胞株,采用FITC-Annexin-V/7-AAD染色检测FEM1B过表达的ACH-2细胞株的细胞自发凋亡以及TRAIL作用24 h后的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用qPCR检测T... 目的探究FEM1B对HIV潜伏库细胞ACH-2的凋亡影响及作用。方法利用慢病毒转染构建FEM1B过表达的ACH-2细胞株,采用FITC-Annexin-V/7-AAD染色检测FEM1B过表达的ACH-2细胞株的细胞自发凋亡以及TRAIL作用24 h后的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用qPCR检测TRAIL作用前后细胞上清病毒载量。结果FEM1B过表达的细胞株的细胞自发凋亡没有显著变化,但在TRAIL作用下,过表达FEM1B的细胞株的凋亡率显著增加,同时FEM1B过表达后TRAIL作用下ACH-2的上清病毒载量明显上升。结论FEM1B能够促进TRAIL作用下HIV潜伏细胞的细胞凋亡和病毒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fem1B TRAIL HIV潜伏库
下载PDF
沣茂推出同名品牌FEMO WONG探索无限可能
19
作者 王树茂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121,共8页
关于FEMO WONG 2021年,中国设计师王树茂推出了同名家居品牌FEMO WONG,其设计涵盖了家具、灯具以及家居配饰。品牌成长于东方文化土壤,兼备国际化设计视野,风格受到了现代主义和当代美学的启发,强调产品在工艺、比例和细节上的美感。品... 关于FEMO WONG 2021年,中国设计师王树茂推出了同名家居品牌FEMO WONG,其设计涵盖了家具、灯具以及家居配饰。品牌成长于东方文化土壤,兼备国际化设计视野,风格受到了现代主义和当代美学的启发,强调产品在工艺、比例和细节上的美感。品牌致力于用高品质的材料和出色的工艺,表达富有前瞻性的现代设计,通过简约而现代的设计手法创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产品,正是FEMO WONG的品牌使命。品牌Logo出自中国著名平面设计师潘虎,极简却又极具辨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成长 当代美学 家居品牌 东方文化 家居配饰 国际化 fem 王树茂
下载PDF
平行掏槽孔内延时爆破技术的SPH-FEM数值模拟
20
作者 陈一曦 钟明寿 +2 位作者 刘影 谢兴博 张宇鹏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62,共8页
为了研究孔内分段延时起爆技术中延时时间对掏槽抛掷效果以及对岩石毁伤作用的影响,在LS-DYNA显式动力分析平台内运用SPH-FEM耦合法建立孔内分段延时爆破的三维数据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了在掏槽爆破过程中的孔内分段延时起爆下爆破产物抛... 为了研究孔内分段延时起爆技术中延时时间对掏槽抛掷效果以及对岩石毁伤作用的影响,在LS-DYNA显式动力分析平台内运用SPH-FEM耦合法建立孔内分段延时爆破的三维数据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了在掏槽爆破过程中的孔内分段延时起爆下爆破产物抛掷过程,耦合效果以及掏槽演化效果,观察了爆破岩体所受到的破坏及其特征。掏槽爆破模型结果表明:在平行掏槽孔内进行分段装药时,单段药柱承载的预爆岩体减少,前端装药可为后端装药提供新的自由面,减小了掏槽爆破中岩石的挟制作用。在延时起爆时,前端装药抛掷岩石的主体脱离预爆岩体的时间约为12 ms。后端装药的延时起爆相较多段装药同时起爆显著降低了外层岩体的最大抛掷速度,有效减小了抛掷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fem 孔内延时 平行掏槽 大空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