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stological Patterns of Neurodegeneration of Frontal Cortex Neurons in Datura stramonium Treated Wistar Rats
1
作者 Peter Etim Ekanem Regina Ekanem Kidanemariam Gaim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16年第2期85-92,共8页
Aim: Datura stramonium (DS) is a known hallucinogen and depressant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ut it is commonly used in alcoholic beverages to increase intoxication. Pharmac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ultra-struc... Aim: Datura stramonium (DS) is a known hallucinogen and depressant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ut it is commonly used in alcoholic beverages to increase intoxication. Pharmac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neurotoxicity of this drug inanimals and humans at high doses.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histological patterns of neurodegeneration of frontal cortex (FC) neurons in Wistar rats treated with high doses of DS seed extract. Materials and methods: Ethanolic extract of DS dried seeds was diluted in normal saline and administered to male and female Wistar rats weighing 200 g - 250 g. The animals were first placed in three groups which were further sub-divided into four sub-groups. The treated sub-groups received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i.p.) of 750 mg/kg of diluted DS seed extract once daily in group 1, twice daily (1500 mg/kg/day) in group 2 and thrice daily (2250 mg/kg/day) in group 3. The treatment was carried out for 4 week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s received normal saline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 rats were euthanized and sections of the frontal cortices of the brain were histologically processed from all groups. Silver impregnation stain for degenerating axons and neurons was used to elucidate the pattern of degeneration induced by DS seed extract on the neurons of the FC. Results: The results of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of DS extract showed no changes in groups 1 & 2 treated rats while group 3 showed a significant pattern of histological changes like axonal atrophy, vacuolization and neuronal deaths in the frontal cortices neuron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s. Conclusion: DS may have a specific pattern of neurodegeneration at higher doses of administration. This could provide a useful model in understanding how DS intoxication can affect frontal cortex neurons with an implication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mental diseases and behavioural defic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TERN NEURODEGENERATION Datura stramonium frontal cortex Neurons HISTOLOGICAL Wistar Rats
下载PDF
Glutamine synthetase activity and glutamate uptake in hippocampus and frontal cortex in portal hypertensive rats 被引量:1
2
作者 Gabriela Beatriz Acosta María Alejandra Fernández +3 位作者 Diego Martín Roselló María Luján Tomaro Karina Balestrasse Abraham Lember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3期2893-2899,共7页
AIM: To study glutamine synthetase (GS) activity and glutamate uptake in the hippocampus and frontal cortex (FC) from rats with prehepatic portal vein hypertension. METHODS: Male 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into shamoper... AIM: To study glutamine synthetase (GS) activity and glutamate uptake in the hippocampus and frontal cortex (FC) from rats with prehepatic portal vein hypertension. METHODS: Male 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into shamoperated group and a portal hypertension (PH) group with a regulated stricture of the portal vein.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by decapitation 14 d after portal vein stricture. GS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in the hippocampus and FC. Specific uptake of radiolabeled L-glutamate was studied using synaptosome-enriched fractions that were freshly prepared from both brain areas. RESULTS: We observed that the activity of GS increased in the hippocampus of PH rats, as compared to control animals, and decreased in the FC.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glutamate uptake was found in both brain areas, and was more marked in the hippocampus. The decrease in glutamate uptake might have been caused by a deficient transport function, signif icantly and persistent increase in this excitatory neurotransmitter activity. CONCLUSION: The presence of moderate ammonia blood levels may add to the toxicity of excitotoxic glutamate in the brain, which causes alterations in brain function. Portal vein stricture that causes portal hypertension modif ies the normal function in some brain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tal hypertension Glutamine synthetase Glutamate uptake frontal cerebral cortex HIPPOCAMPUS RAT
下载PDF
原发性早泄中枢丘脑-额叶-躯体感觉皮层环路MRI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倩 陆加明 +4 位作者 朱正阳 李欣 张雯 张鑫 张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6-181,186,共7页
原发性早泄(lifelong premature ejaculation,LPE)是男性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疾病,但中枢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人员借助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检测和分析了LPE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特定变化,尤... 原发性早泄(lifelong premature ejaculation,LPE)是男性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疾病,但中枢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人员借助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检测和分析了LPE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特定变化,尤其是与奖赏系统相关的丘脑-额叶环路,以及参与射精周期的躯体感觉皮层。本文将基于丘脑-额叶-躯体感觉皮层环路对LPE患者的大脑MRI研究发现进行综述,探寻丘脑-额叶-躯体感觉皮层环路在LPE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机制,为开辟新的早泄评估和疗效评价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早泄 脑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任务态功能磁共振 丘脑 额叶 躯体感觉皮层
下载PDF
BENEFICIAL EFFECT OF ANACTH-(4-9) ANALOG (ORG2766) IN THE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CORTEX LESION IN RATS
4
作者 张世仪 何利明 +2 位作者 付建军 张敏磊 张艳萍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2-15,共4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lesions of the medial frontal cortex (MFC) caused behavioral deficit in rats and that this deficit could be attenuated by a well formulated treatment with Org2766, an analog of ACTH- (4-9). Wis...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lesions of the medial frontal cortex (MFC) caused behavioral deficit in rats and that this deficit could be attenuated by a well formulated treatment with Org2766, an analog of ACTH- (4-9). Wistar rats were distributed in 3 groups: MFC lesion treated with saline (M-N); MFC lesion treated with Org2766 (MO);and sham-operation treated with saline (S). Repeated Org2766 or saline injection commenced from the day of surgery and lasted for 1 3 days. After surgery. the rats were trained in a passive avoidance task and then in an active avoidance task. MFC lesions were found to b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behavioral deficits. The M-N group rats displayed poor retention of the passive avoidance response and showed much slower learning of the active avoidance task as compared to S group rat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chronic Org2766 administration improved the behavioral performance of both tasks in MFC lesioned rats. The also revealed that the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M-O group as compared to the M-N group 15 days after surgery.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related to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Org2766 on cortex damage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2766 frontal cortex avoidance behavior
下载PDF
Magnetic stimulation at Neiguan(PC6) acupoint increases connections between cerebral cortex regions 被引量:10
5
作者 Hong-li Yu Gui-zhi Xu +4 位作者 Lei Guo Ling-di Fu Shuo Yang Shuo Shi Hua Lv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141-1146,共6页
Stimulation at specific acupoints can activate cortical regions in human subjects.Previous studie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a single brain region.However,the brain is a network and many brain regions participate in the ... Stimulation at specific acupoints can activate cortical regions in human subjects.Previous studie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a single brain region.However,the brain is a network and many brain regions participate in the same task.The study of a single brain region alone cannot clearly explain any brain-related issues.Therefore,for the present study,magnetic stimulation was used to stimulate the Neiguan(PC6) acupoint,and 32-channel electroencephalography data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stimulation.Brain functional networks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electroencephalography data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gnetic stimulation at the PC6 acupoint and cortical excitability.Results indicated that magnetic stimulation at the PC6 acupoint increased connections between cerebral cortex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mulation acupoint cortex cortical participate frontal minutes alone handed acupuncture
下载PDF
抑郁症自杀意念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不凡 赵天宇 +8 位作者 卢文婷 郭世杰 陈欢 黄凡凡 任若佳 杨丽 安翠霞 于鲁璐 王学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 探讨静息状态下脑功能变化与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关联。方法 对42例抑郁症患者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问卷中文版(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Chinese version,BSI-CV)评估并分组,伴有自杀意念组23例,无自杀意念组19例。采用汉密... 目的 探讨静息状态下脑功能变化与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关联。方法 对42例抑郁症患者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问卷中文版(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Chinese version,BSI-CV)评估并分组,伴有自杀意念组23例,无自杀意念组19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并行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计算静息态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fALFF)值,将两组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提取差异脑区fALFF值为因变量,建立多因素线性回归方程,分析自杀意念与fALFF值的关联性。结果与无自杀意念抑郁症组相比,伴自杀意念组右侧岛叶fALFF值升高(t=4.49,P<0.05,GRF校正),岛叶与右侧眶部额下回(t=4.28,P<0.05,GRF校正)、左侧眶内额上回(t=4.53,P<0.05,GRF校正)连接增强。伴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得分与右侧岛叶fALFF值呈正关联(β=0.49,P=0.01)。结论 伴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显示右侧岛叶自发神经活动增加,且与眶额叶的功能连接增强,岛叶的异常活动可能与自杀意念强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意念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功能连接 低频振幅 岛叶 眶额叶
下载PDF
丙泊酚麻醉损伤工作记忆编码海马-前额叶皮质网络信息传递的研究
7
作者 郭东勇 李宝玲 +2 位作者 白文文 刘迢迢 徐新宇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8-942,共5页
目的研究丙泊酚麻醉是否损伤大鼠工作记忆编码阶段海马到前额叶皮质神经通路的信息传递。方法12只大鼠中选取可用于研究分析的6只SD大鼠(3月龄),将16通道微电极阵列分别植入大鼠腹侧海马(vHPC)和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使用Cerebus信息... 目的研究丙泊酚麻醉是否损伤大鼠工作记忆编码阶段海马到前额叶皮质神经通路的信息传递。方法12只大鼠中选取可用于研究分析的6只SD大鼠(3月龄),将16通道微电极阵列分别植入大鼠腹侧海马(vHPC)和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使用Cerebus信息采集系统记录每只大鼠在接受150 mg/kg丙泊酚麻醉前,麻醉后12、24 h执行工作记忆编码阶段任务时,其mPFC和vHPC这两个责任脑区的多通道局部场电位(LFPs)信号,建立vHPC-mFPC网络,分别计算vHPC和mPFC网络的定向传递函数(DTF)和vHPC-mPFC神经通路信息流,定量表征大鼠麻醉前后vHPC-mPFC神经通路信息传递。结果麻醉后12 h大鼠vHPC和mPFC的平均网络连接强度及vHPC-mPFC信息流均低于麻醉前,而麻醉后24 h vHPC和mPFC的平均网络连接强度及vHPC-mPFC信息流较麻醉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麻醉短暂损伤工作记忆编码vHPC和mPFC网络连接强度和vHPC-mPFC信息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海马 大脑皮质 额叶 脑电描记术 工作记忆编码
下载PDF
双位点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耳鸣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李亚昆 崔卫刚 +3 位作者 庄卫生 史智君 谢存存 蔡西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988-99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方案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耳鸣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和康复科住院及门诊共60例慢性耳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位点(AC+L-DLPFC)组、AC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均用...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方案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耳鸣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和康复科住院及门诊共60例慢性耳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位点(AC+L-DLPFC)组、AC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均用1-Hz-rTMS进行治疗,双位点组先刺激L-DLPFC 1000次,再刺激听觉皮层(AC)1000次,连续2周,每周5次,共10次。AC组选择与双位点组的方案但仅刺激AC,连续2000次脉冲。对照组接受与双位点组相同方案的假刺激。采用耳鸣障碍量表(THI)和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发现双位点组和AC组的THI和VAS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位点组的THI和VAS评分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位点组和AC组THI和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和双位点rTMS均可改善患者慢性耳鸣,但是双位点rTMS治疗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耳鸣 双位点重复经颅磁刺激 听觉皮层 额叶背外侧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额上回和辅助运动皮层度中心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邢静静 王化宁 周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147-1153,共7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抑郁症患者(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作为MDD组,同时选取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rTMS治疗以左...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抑郁症患者(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作为MDD组,同时选取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rTMS治疗以左背外侧前额叶为靶点,采集治疗前、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和静息态磁共振功能影像数据,比较HAMD-17总分与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后MDD患者HAMD-17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8.27±4.21 vs 20.93±5.16,P<0.001)。(2)影像学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比较,治疗前抑郁症患者左侧额上回(t=-6.235,P<0.001)和右侧额上回(t=-6.988,P<0.001)DC值显著减少,左侧辅助运动皮层(t=6.173,P<0.001)和右侧辅助运动皮层(t=7.588,P<0.001)DC值显著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抑郁症患者左侧额上回(t=5.798,P<0.001)和右侧额上回(t=6.405,P<0.001)DC值显著增加,左侧辅助运动皮层(t=-5.367,P<0.001)和右侧辅助运动皮层(t=-6.462,P<0.001)DC值显著减少。结论连续15 d rTMS治疗快速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左侧额上回脑功能增强可能是抑郁症状缓解潜在的神经影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度中心性 额上回 辅助运动皮层
下载PDF
运动对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李雪 沙川华 +2 位作者 廖远鹏 龚琳淯 王璐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93-1695,共3页
[目的]研究运动对抑郁模型大鼠全脑、海马及前额皮质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并探讨这些变化发生的机制。[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C组),运动组(S组),模型1组(M1组)、模型2组(M2组)。C组常规喂养... [目的]研究运动对抑郁模型大鼠全脑、海马及前额皮质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并探讨这些变化发生的机制。[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C组),运动组(S组),模型1组(M1组)、模型2组(M2组)。C组常规喂养,不加任何干预;S组大鼠将进行为期7周的中等强度游泳运动;M1组和M2组动物模型根据文献方法改进,接受28d慢性中等不可预知应激刺激。M2组在刺激结束后将进行为期3周的中等强度的游泳运动。造模成功后,所有大鼠断头处死。在冰皿上迅速取其全脑(每组6例)、另外6例剥离其海马和前额皮质。然后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样本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慢性中等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模型大鼠全脑、海马及前额皮质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但给予中等强度的运动后,可使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慢性中等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可以使大鼠全脑、海马及前额皮质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降低,导致中枢单胺能系统功能障碍,促发抑郁情绪。中等强度的游泳运动,可使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升高,促进抑郁症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海马 前额皮质 抑郁 单胺类神经递质
下载PDF
前额叶皮层与双任务加工执行功能 被引量:14
11
作者 谭金凤 伍姗姗 +2 位作者 徐雷 王丽君 陈安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27-2135,共9页
执行功能是完成复杂行为的先决条件,双任务加工为探究执行功能的经典范式之一。通过对双任务加工执行功能定位研究发现,前额叶皮层在双任务执行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经典双任务范式包括行为双任务范式和交叠双任务范式。前额叶皮层(pref... 执行功能是完成复杂行为的先决条件,双任务加工为探究执行功能的经典范式之一。通过对双任务加工执行功能定位研究发现,前额叶皮层在双任务执行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经典双任务范式包括行为双任务范式和交叠双任务范式。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为双任务加工执行功能定位相关脑区,主要表现为具有特定区域和激活程度改变两种观点,且前额叶皮层的三个子区域——额极皮层(frontopolar cortex,FPC)、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frontal cortex,MFC)和外侧前额叶皮层(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LPFC)——在双任务执行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FPC主要与协调子任务加工有关;MFC根据动机线索对任务设置形成奖励预期;LPFC主要负责对任务设置规则进行选择和表征。介绍了双任务加工的神经计算模型,形象的揭示了前额叶皮层如何参与双任务执行过程。今后应进一步根据研究目的采用更适合的双任务范式并改进已有的分析方法,对双任务加工的执行功能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任务执行功能 前额叶皮层 额极皮层 内侧前额叶皮层 外侧前额叶皮层
下载PDF
慢性应激性抑郁发生中大鼠眶额叶多巴胺D1受体对谷氨酸及其NMDA受体的调节 被引量:18
12
作者 吴帅 安书成 +1 位作者 陈慧彬 李菲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8,共10页
本文旨在探讨慢性应激性抑郁发生过程中眶额叶多巴胺D1受体对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及其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的NR2B亚基的影响。实验通过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 本文旨在探讨慢性应激性抑郁发生过程中眶额叶多巴胺D1受体对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及其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的NR2B亚基的影响。实验通过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结合眶额叶微量注射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和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运用糖水偏爱测试、悬尾实验和敞箱实验等方法检测动物的行为表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来检测眶额叶内谷氨酸、多巴胺含量及NR2B和多巴胺D1受体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UMS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变化,且眶额叶多巴胺含量降低,其D1型受体表达降低,谷氨酸含量升高,其NMDA受体的NR2B亚基也明显上调;注射SKF38393后可明显改善应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且眶额叶谷氨酸含量显著下降,NMDA受体的NR2B亚基表达也有所降低;正常大鼠注射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大鼠表现出和CUMS模型组相似的抑郁样行为,且眶额叶谷氨酸含量升高,其NMDA受体的NR2B亚基也明显上调。以上结果表明,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可能使眶额叶多巴胺释放减少,从而使谷氨酸过量释放,NMDA受体过度激活,导致抑郁发生。多巴胺抗抑郁作用是通过D1型受体抑制谷氨酸及其NMDA受体NR2B亚基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 抑郁 眶额叶 多巴胺D1受体 谷氨酸
下载PDF
慢性应激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海马和前脑皮层突触体膜流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亚 孔宏 +1 位作者 宋倩 蔡景霞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5-240,共6页
慢性应激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是神经科学的热点问题,在脑内,海马和前额叶是与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的重要脑区,也是应激易累及损伤的主要靶区。膜流动性的改变在神经细胞功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为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 慢性应激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是神经科学的热点问题,在脑内,海马和前额叶是与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的重要脑区,也是应激易累及损伤的主要靶区。膜流动性的改变在神经细胞功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为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的作用。采用多因素慢性应激动物模型,通过开场试验和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行为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且测定大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和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大鼠在应激后即刻,在新异环境中的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显著降低(p<0.05,p<0.01),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p<0.01);并且应激组大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显著降低(p<0.05,p<0.01);而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的显著增加(p<0.05,p<0.01)。停止应激后一周,应激大鼠的各项指标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研究结果提示,慢性应激引起大鼠明显的开场行为改变和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这些变化可能与突触体膜流动性和突触体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应激 空间学习记忆 膜流动性 海马 前脑皮层
下载PDF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额叶皮质内突触素与神经丝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侯中煜 刘树伟 +4 位作者 林祥涛 孟海伟 程葆华 李振平 高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8-581,共4页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 (PD)额叶皮质内突触素 (SYN)与神经丝蛋白 (NF6 0、NF2 0 0 )的表达变化。 方法 大鼠分为模型组 10只和对照组 4只。模型组于 6 羟基多巴 (6 OHDA)毁损后 3~ 5周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额叶皮质内突触...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 (PD)额叶皮质内突触素 (SYN)与神经丝蛋白 (NF6 0、NF2 0 0 )的表达变化。 方法 大鼠分为模型组 10只和对照组 4只。模型组于 6 羟基多巴 (6 OHDA)毁损后 3~ 5周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额叶皮质内突触素与神经丝蛋白的染色情况 ,并借助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模型组大鼠损毁侧额叶皮质内NF阳性纤维明显减少 ,着色浅淡 ,纤维变短、变细 ,SYN免疫反应物也明显减少 ,分布不均 ,同时两者免疫反应物校正光密度值 (CA)值 )均明显低于对侧和对照组同侧 (P <0 0 1)。 结论 PD大鼠损毁侧额叶皮质内突触素与神经丝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这可能是帕金森病人额叶皮质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额叶皮质 突触素 神经丝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原文传递
大鼠脑损伤后氨基胍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倪衡建 何志贤 +2 位作者 张志军 杨学峰 胡燕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损伤后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额叶锐器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氨基胍(AG)治疗组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NO含量;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探讨大鼠脑损伤后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额叶锐器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氨基胍(AG)治疗组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NO含量;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iNOSmRNA和iNOS阳性细胞表达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G治疗组创伤区及周边NO含量、iNOSmRNA和iNOS阳性细胞表达量较NS组明显降低,凋亡细胞数量也相应明显减少。结论AG能选择性地抑制iNOS表达,减少NO过量产生,从而减少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损伤 氨基胍 神经保护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 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额叶皮质的代谢及形态改变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波 刘树伟 +5 位作者 雷皓 侯中煜 方可 林祥涛 李振平 刘买利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中大脑额叶皮质的形态及代谢改变。方法 :大鼠实验组于 6 OHDA毁损后用BIOSPEC47/ 3 0磁共振波谱仪 ( 4 .7T) ,采用点分辨波谱法对双侧额叶皮质行1H MRS检测 ,分析该区N 乙酰天门冬氨酸 /肌酸 (NAA/Cr)和胆碱 /肌酸 (...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中大脑额叶皮质的形态及代谢改变。方法 :大鼠实验组于 6 OHDA毁损后用BIOSPEC47/ 3 0磁共振波谱仪 ( 4 .7T) ,采用点分辨波谱法对双侧额叶皮质行1H MRS检测 ,分析该区N 乙酰天门冬氨酸 /肌酸 (NAA/Cr)和胆碱 /肌酸 (Cho/Cr)比值的变化 ,并用电镜观察该区神经元及突触的形态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损毁侧额叶皮质NAA/Cr比值显著低于对侧 ,对照组两侧无显著差别 ;Cho/Cr比值在两组的两侧相比均无显著差别。电镜观察显示 :损毁侧额叶皮质的突触数量较对侧减少 ,突触前、后膜和突触小泡结构异常 ,典型突触结构消失 ,树突棘出现大片低电子密度区 ,细胞器消失。结论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损毁侧额叶皮质内存在神经元缺失或突触数量的减少 ,突触结构异常及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大鼠 额叶皮质 代谢功能 神经元
下载PDF
大鼠额叶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倪衡建 何志贤 +2 位作者 杨学峰 张志军 胡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3-497,共5页
为了探讨大鼠额叶损伤后不同时间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本研究采用大鼠额叶锐器损伤模型,经Nissl和H.E.染色观察伤后的病理变化过程,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伤后iNOSmRNA和iNOS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结果... 为了探讨大鼠额叶损伤后不同时间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本研究采用大鼠额叶锐器损伤模型,经Nissl和H.E.染色观察伤后的病理变化过程,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伤后iNOSmRNA和iNOS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伤后12、24h创伤区炎症细胞大量浸润;创伤区及周边iNOSmRNA的表达3h开始上升,24h达到高峰;伤后iNOS阳性细胞数量也增多,伤后3、6h主要由神经细胞表达iNOS,在12、24h主要由巨噬细胞表达iNOS,而72、120h则主要由胶质细胞表达iNOS。上述结果说明大鼠额叶锐器伤后iNOS的表达增加,iNOS阳性细胞的种类和数量变化与伤后时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损伤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大鼠 表达变化 损伤模型 额叶 大鼠 INOS 阳性细胞
下载PDF
额叶皮质损伤对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佐泉 赵慧生 +2 位作者 丁继兵 邱炜 王颖群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80-83,共4页
本实验探讨了前额叶皮质局限性损伤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用外科手术造成大鼠一侧前额叶皮质局限性损伤后不同时间 ,用Y型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 ,用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基底前脑含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性... 本实验探讨了前额叶皮质局限性损伤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用外科手术造成大鼠一侧前额叶皮质局限性损伤后不同时间 ,用Y型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 ,用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基底前脑含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性神经元。实验观察到前额叶皮质损伤后 1周 ,动物学习、记忆功能有所障碍 ,损伤同侧的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有所减少 ,但均无统计学意义。损伤后 2 ,3,4周 ,动物学习、记忆障碍明显 ,损伤同侧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明显减少 (P <0 .0 5) ,且两者变化相平行。结果表明单侧前额叶皮质局限性损伤不仅可引起动物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且可引起同侧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丢失 ,且两者发展相平行 ,提示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逆行性变性在动物额叶皮质损伤引起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皮质损伤 学习 记忆 基底前脑 胆碱能神经元 大鼠
下载PDF
急性生理应激对大鼠的行为及脑神经颗粒素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欢欢 林文娟 李俊发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8-655,共8页
突触特异性蛋白质在应激所致行为效应的中枢机制中的可能角色日益受到关注。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是一种新发现的突触特异性蛋白质,主要分布在前额叶、杏仁核和海马区域,参与突触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机制,可能涉及到应激所致行为效... 突触特异性蛋白质在应激所致行为效应的中枢机制中的可能角色日益受到关注。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是一种新发现的突触特异性蛋白质,主要分布在前额叶、杏仁核和海马区域,参与突触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机制,可能涉及到应激所致行为效应中枢机制。但是,关于NG、应激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主要是探讨急性生理应激对大鼠行为和NG的作用,以及NG的变化与应激性行为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急性强迫性冷水游泳应激,建立生理应激动物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游泳应激组1(SS1,接受游泳应激和行为测试)、游泳应激组2(SS2,接受游泳应激而不接受行为测试)、正常对照组1(C1,接受行为测试)和正常对照组(C2,不给予任何处理)(n=10)。以旷场行为和高架十字迷宫任务来评定大鼠应激后的行为变化,Westernblotting方法测定海马和前脑皮层中的NG含量和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应激后SS1组的呆滞行为增加,与C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S1组海马的NG含量和NG磷酸化水平增高,与C1和C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5;SS1组皮层的NG含量增高,与C1和C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1;SS1组皮层的NG磷酸化水平增高,与C1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前脑皮层的NG磷酸化水平与呆滞行为之间的相关达显著水平。提示该应激源能诱发动物明显的恐惧反应,呆滞行为是反映急性生理应激导致行为障碍的敏感的行为学指标,海马和前脑皮层均是对急性生理应激反应敏感的脑区。NG的磷酸化水平可能是反映急性生理应激所致行为障碍的一项新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应激 海马 前脑 行为 神经颗粒素.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脑额叶皮层血流量的经时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明艳 王玥 +3 位作者 毕田田 毕玉莹 王冬雪 赵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17-1523,共7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脑额叶皮层血流量的动态变化,初步研究其与主要血管活性物质变化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认知障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提供前期基础。方法 3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模型组腹腔注...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脑额叶皮层血流量的动态变化,初步研究其与主要血管活性物质变化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认知障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提供前期基础。方法 3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模型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1复制糖尿病模型,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72 h空腹血糖≥16.7 mmol·L^(-1)作为成模标准,血糖仪连续动态测定FBG,Morris水迷宫检测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双通道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大鼠90 d额叶皮层血流量。另取34只♂Wistar大鼠分组造模同前,连续动态监测造模d 0、7、14、21、28、35、42、56、75额叶皮层血流量;ELISA法检测脑脊液中i NOS、c NOS和ET-1的浓度。结果 Morris水迷宫检测显示,糖尿病模型组大鼠从训练第6次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额叶皮层血流量/100 g体重明显降低(P<0.05);额叶皮层血流量动态监测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造模d 21脑血流量/100 g体重下降(P<0.05),并在相似水平持续到成模d 75(P<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脑脊液中i NOS和c NOS浓度明显升高(P<0.05),ET-1浓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糖尿病认知障碍大鼠额叶皮层血流量减少,提示脑血流量的减少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发生认知障碍的因素之一。糖尿病动态脑血流量检测显示脑血流量减少发生在糖尿病早期,之后并无明显继续恶化。脑血流减少可能与NO、ET-1浓度变化无明显关系,但脑血流的变化趋势可能与二者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额叶皮层 脑血流量 双通道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NOS ET-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