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糖激酶新发基因突变致MODY2一家系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1
作者 郑婷娟 张同 王玉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2-1036,共5页
目的报道1例中国人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CK)新发基因突变导致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2型(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type 2,MODY2)家系,分析其遗传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MODY2家系行基因测序、临床资料采集及... 目的报道1例中国人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CK)新发基因突变导致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2型(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type 2,MODY2)家系,分析其遗传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MODY2家系行基因测序、临床资料采集及分析。结果调查此家系成员共18人,其中先证者及其弟、父亲、叔父、堂弟等父系成员11人罹患糖尿病;先证者及其弟、父亲、叔父均存在GCK基因杂合同义突变(exon1:c.45G>A:p.K15K),生物信息学功能预测提示该突变可能影响mRNA剪接而致GCK功能受损,国内研究人群尚未见此突变报道;先证者及其弟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49%、6.72%,空腹血糖分别为6.80、7.01 mmol/L,糖尿病自身抗体谱均为阴性,6~18个月随访示血糖水平保持稳定。结论此MODY2家系中GCK基因杂合同义突变(exon1:c.45G>A:p.K15K)为中国人新发突变位点,其临床表现为轻度、持续稳定的空腹高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不应低估GCK基因同义突变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 葡萄糖激酶(gck) 基因突变
下载PDF
GCK基因和HNF-1α基因突变的研究
2
作者 张海雄 施秉银 张涵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61-62,67,共3页
目的:研究一典型的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家系并研究其基因突变位点。方法:以1个典型MODY家系的7名成员为研究对象,同时以10名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和10名健康人员为2个对照组。抽取外周血,分离白细胞,用快速盐析法提... 目的:研究一典型的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家系并研究其基因突变位点。方法:以1个典型MODY家系的7名成员为研究对象,同时以10名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和10名健康人员为2个对照组。抽取外周血,分离白细胞,用快速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对HNF-1α基因的4号、2号和6号外显子和GCK基因的1号外显子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直接进行序列测定,并分别和各自的正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7名MODY家系成员HNF-1α2号外显子上游的内含子均存在一碱基G→A置换,即IVS2nt-42 G-A;4例存在HNF-1α6号外显子P380fsinsG移码突变,其中1例合并P379S点突变和IVS6nt-4G-A突变;1例存在P379S点突变;2例未发现突变和多态性。GCK基因的1号外显子及其内含子均未发现有突变或多态性。20名对照组成员均未发现有GCK1号外显子和HNF-1α2、4、6号外显子及其内含子的突变。结论:本家系是HNF-1α基因的6号外显子及其上游内含子突变(移码突变和/或点突变)和2号外显子上游内含子的一个碱基突变,该家系MODY属于MODY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 肝细胞核因子-1α 葡萄糖激酶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二例GCK基因突变致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的诊疗和基因检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贾觉睿智 肖诚 +3 位作者 刘艺文 李冉 张化冰 于淼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56-1062,共7页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ongenital hyperinsulinemia,CHI)是一组由胰腺β细胞不适当分泌胰岛素引起持续低血糖的异质性疾病。迄今发现15种基因突变与CHI相关。编码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CK)基因突变引起的葡萄糖激酶型高胰岛素血症(GCK...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ongenital hyperinsulinemia,CHI)是一组由胰腺β细胞不适当分泌胰岛素引起持续低血糖的异质性疾病。迄今发现15种基因突变与CHI相关。编码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CK)基因突变引起的葡萄糖激酶型高胰岛素血症(GCK-CHI)为CHI的罕见类型。本文主要报道了收集到的2例GCK-CH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通过总结2例患者的病例特点及其基因检测分析发现,对于临床上反复发作持续性低血糖的患者要考虑CHI。在这部分患者当中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避免误诊,提供治疗策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 低血糖症 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
下载PDF
妇女妊娠糖尿病与易感基因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强兆艳 王建华 齐秀英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激酶(GCK)基因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CTLA-4)基因与妊娠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采用1:4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进行孕期健康检查的孕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一般资料,并采集被调查者血样。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探讨葡萄糖激酶(GCK)基因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CTLA-4)基因与妊娠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采用1:4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进行孕期健康检查的孕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一般资料,并采集被调查者血样。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GCK基因和CTLA-4基因突变情况。结果CTLA-4外显子1第49位核苷酸A/G变异和CTLA-4启动子-38位核甘酸C/T变异与GDM有统计学联系,其OR及95%CI分别为4,510(1.810~11.238)和8.918(1.558~51.040)。未发现GCK基因外显子6和外显子7突变与GDM的发生之间有这联系。结论CTLA-4外显子1等基因A/G变异、CTLA-4YNK FCL BB-38位核苷酸C/T变异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葡萄糖激酶(gck)基因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CTLA-4)基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的分子病因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班博 孙琳 +3 位作者 于世鹏 张梅 孙海玲 王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8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多个糖尿病易感基因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标记方法,对山东地区汉族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5例正常对照者的GCK基因、N IDDM1(D 2S140)... 目的探讨多个糖尿病易感基因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标记方法,对山东地区汉族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5例正常对照者的GCK基因、N IDDM1(D 2S140)基因及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GCK等位基因A 5及D 2S140等位基因B 2与2型糖尿病呈正相关(P<0.01);GCK等位基因A 1、A 3及D 2S140等位基因B 6与2型糖尿病呈负相关(P<0.01);FABP2各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分布未见显著性差异。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等位基因A 5及B 2、年龄、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及脂蛋白(a)呈显著正相关;与等位基因A 3及B 6呈显著负相关。结论GCK基因、N IDDM1(D 2S140)基因多态性与山东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gck基因 FABP2基因 NIDDM1基因
下载PDF
妊娠糖尿病与基因突变关系的1:3病例对照研究
6
作者 孙颖 王建华 任大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1-3,6,共4页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CTLA4)基因及葡萄糖激酶 (GCK)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21例GDM患者及63例正常对照者CTLA4基因外显子1(CTLA4EX1)和启动子(CTLA4P)、GCK基因外显子6(GCK6)、外显子7(GCK7)的...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CTLA4)基因及葡萄糖激酶 (GCK)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21例GDM患者及63例正常对照者CTLA4基因外显子1(CTLA4EX1)和启动子(CTLA4P)、GCK基因外显子6(GCK6)、外显子7(GCK7)的变异情况 ,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与GDM的关系。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 ,CTLA4外显子1第49位A/G(OR=4.65695 %CI1.875~11.677)、启动子 -318位C/T(OR=10.17995%CI1.114~93.023)、GCK7变异 (OR=18.00095 %CI2.167~149.512)与GDM有统计学联系。结论:CTLA4外显子1第49位A/G变异和GCK7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 ,CTLA4启动子是GDM的危险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CTLA4基因 gck基因
下载PDF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 in a MODY 2 Family: An Under-Diagnosed Disease
7
作者 Maria Chiara Fabiano Antonella Verrienti +3 位作者 Antonella Carbone Marialuisa Sponziello Pasquale Bellitti Rocco Bruno 《Journal of Diabetes Mellitus》 2016年第4期263-268,共6页
Objective: We report a case of a MODY 2 family: a disease frequently under-diagnosed.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analyzed the case of three brothers that we suspected as affected by Type 1 diabetes because of their low ... Objective: We report a case of a MODY 2 family: a disease frequently under-diagnosed.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analyzed the case of three brothers that we suspected as affected by Type 1 diabetes because of their low BMI without clinical or biochemical parameters for this diagnosis. Their father was diagnosed as affected from Type 2 diabetes at the age 31 years old. Results: Genetic analysis revealed the presence in all analyzed family members of non-sense Ser 383x GCK mutation mapping in exon 9 of the gene. Conclusions: We described a case of a patient misdiagnosed as T2DM. Only after the observation of a mild hyperglicemia also in his three sons, we supposed the diagnosis of MODY 2 and we confirmed it through the genetic test. These observations enforce the validity of the designed clinical algorithm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atients to be selected for the genetic diagnosis of MODY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Y Diabetes Mellitus gck Glucokinase gene
下载PDF
葡萄糖激酶基因杂合突变致新生儿糖尿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岫 苏喆 +4 位作者 潘丽丽 王立 张琴 张龙江 刘霞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2-654,共3页
回顾分析一例由葡萄糖激酶(GCK )基因杂合突变所致新生儿糖尿病(NDM )的临床资料和分子遗传学特征。仅予饮食干预后随访末稍血糖:FBG 6.5~8.6 mmol/L、餐后血糖(PBG )7.1~11.3 mmol/L ,FIns 2.12~10.74 mIU/ml ,FC‐P 1.... 回顾分析一例由葡萄糖激酶(GCK )基因杂合突变所致新生儿糖尿病(NDM )的临床资料和分子遗传学特征。仅予饮食干预后随访末稍血糖:FBG 6.5~8.6 mmol/L、餐后血糖(PBG )7.1~11.3 mmol/L ,FIns 2.12~10.74 mIU/ml ,FC‐P 1.2~1.5 ng/ml ,HbA1 c 6.8%。调查患儿家系14名,发现4例糖尿病患者(患儿的姨母和母亲:GDM和糖尿病;外祖父和祖父:糖尿病),患儿及其母亲存在GCK基因c.1190G> T(p.Arg397Leu)杂合突变,其父亲和双胎妹妹未见基因突变。GCK 基因杂合突变引起NDM 还是M ODY2还需进一步结合临床和基因检查鉴别,对于NDM 患儿,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基因检测对病因诊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激酶 基因突变 糖尿病 新生儿
原文传递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56例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徐茜面 徐子迪 +7 位作者 刘敏 梁学军 王焕民 闫洁 吴玉筠 桑艳梅 朱逞 倪桂臣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4-578,共5页
目的 总结56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HI)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突变情况,为CHI临床诊疗方案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2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6例CHI患儿及其家系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 目的 总结56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HI)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突变情况,为CHI临床诊疗方案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2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6例CHI患儿及其家系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围生期情况、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以及治疗、预后等临床资料,并应用PCR-DNA直接测序技术或二代测序技术对CHI相关致病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56例患儿中,30例携带CHI已知致病基因。(1)23/56例(41.0%)患儿携带ABCC8和/或KCNJ11基因突变:携带复合杂合突变者4例,同时携带ABCC8和KCNJ11基因突变者1例,携带ABCC8母系遗传突变者1例,携带ABCC8父系遗传突变者12例,携带KCNJ11父系遗传突变者有1例,携带ABCC8新生突变者3例,遗传方式未明者1例。19例应用二氮嗪进行治疗,其中2例有效,7例无效,10例疗效待明确。(2)5/56例(8.9%)患儿携带GLUD1基因突变:其中4例曾应用二氮嗪进行治疗,均有效。(3)1/56例(1.7%)患儿携带GCK基因突变,为新生突变,对二氮嗪治疗有效。(4)1/56例(1.7%)患儿携带SLC16A1基因突变,为母系遗传,对二氮嗪治疗有效。结论 ABCC8基因突变和GLUD1基因突变是CHI的主要致病基因,GCK和SLC16A1基因突变所致CHI为罕见类型。多数ABCC8基因突变和KCNJ11基因突变对二氮嗪治疗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 二氮嗪 奥曲肽 ABCC8基因 KCNJ11基因 GLUD1基因 gck基因 SLC16AI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