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landscape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during gynoecium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 被引量:1
1
作者 Humberto Herrera-Ubaldo Sergio E.Campos +8 位作者 Pablo López-Gómez Valentín Luna-García Víctor M.Zúñiga-Mayo Gerardo E.Armas-Caballero Karla L.González-Aguilera Alexander DeLuna Nayelli Marsch-Martínez Carlos Espinosa-Soto Stefan de Folter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60-278,共19页
Flowers are composed of organs whose identity is defined by the combinatorial activit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TFs).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ADS-box TFs and protein complex formation have been schematized in the flo... Flowers are composed of organs whose identity is defined by the combinatorial activit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TFs).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ADS-box TFs and protein complex formation have been schematized in the floral quartet model of flower development.The gynoecium is the flower’s female reproductive part,crucial for fruit and seed production and,hence,for reproductive success.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carpel identity,many tissues arise to form a mature gynoecium.TFs have been described as regulators of gynoecium development,and some interactions and complexes have been identified.However,broad knowledge about the interactions among these TFs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during development remains scarce.In this study,we used a systems biology approach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of a complex reproductive unit—as the gynoecium—by mapping binary interactions between well-characterized TFs.We analyzed almost 4500 combinations and detected more than 250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s),resulting in a process-specific interaction map.Topological analyses suggest hidden functions and novel roles for many TFs.In addition,we observed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Fs involved in auxin and cytokinin-signaling pathways and other TFs.Furthermore,we analyzed the network by combining PPI data,expression,and genetic data,which helped us to dissect it into several dynamic spatio-temporal subnetworks related to gynoecium development processes.Finally,we generated an extended PPI network that predicts new players in gynoecium development.Taken together,all these results serve a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the plant 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ACTOME networks transcription factors gynoecium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Discovery of Gynoecium Color Polymorphism in an Aquatic Plant 被引量:4
2
作者 Shuang-Quan Huang Xiao-Xin T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178-1182,共5页
Flower color polymorphism exhibited by natural populations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contributing to the diversity of floral morphology.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 Flower color polymorphism exhibited by natural populations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contributing to the diversity of floral morphology.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olor polymorphism of female organs in flowering plants. Here we report gynoecium color polymorphism in Butornus urnbellatus (Butomaceae), an emergent, aquatic monocot. Populations from Mishan, northeastern China comprised two morphs; gynoecia are either pink, as observed in other areas, or white. We measured floral traits and female fecundity in the two gynoecium color morphs in the fiel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lant height, pedicel length, and flower size including petal, sepal and gynoecium between the two morphs, but plants with pink gynoecia had wider inflorescence stalks, larger inner whorl anthers and produced more pollen and ovules than those with white gynoecia. Correspondingly, we found that seed produ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ink than in the white morph. This new finding suggested selection against white gynoecia in part because of low fecundity, consistent with the rarity of the white gynoecium morph in this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tomus umbellatus female fecundity floral traits flower color polymorphism gynoecium morphs pollen and ovule production.
原文传递
黄瓜cs-acs1g基因克隆及不同时空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程立宝 秦智伟 +2 位作者 刘宏宇 丁国华 周秀艳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40-843,共4页
在cs-acs1g基因克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此基因不同发育阶段表达状况,结果表明:没有经过生长素处理,cs-acs1g基因在苗期1~5片叶中不表达,与利用乙烯利、赤霉素等处理的材料效果相同,使用一定浓度生长素处理之后,此基因在两叶期开始表... 在cs-acs1g基因克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此基因不同发育阶段表达状况,结果表明:没有经过生长素处理,cs-acs1g基因在苗期1~5片叶中不表达,与利用乙烯利、赤霉素等处理的材料效果相同,使用一定浓度生长素处理之后,此基因在两叶期开始表达,并且随着处理的次数增加而增加;cs-acs1g基因在黄瓜不同部位表达状况不同,在根尖、茎尖生长点表达强,在果实和腋芽中表达很弱.因此,黄瓜cs-acs1g基因存在不同时空表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基因 雌性系 激素 时空表达
下载PDF
桂花受精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琴军 黄燕文 李和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2-390,共9页
对桂花开花前后雌雄蕊的发育状态与受精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金桂中存在 2种性别的植株 ,两性株 (雌、雄均可育 )和雄株 (雄性可育 ,雌性不育 )。两性株开花时 ,多数胚囊处于 2核至 4核期 ,花后约 4d开始出现成熟胚囊。成熟胚囊... 对桂花开花前后雌雄蕊的发育状态与受精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金桂中存在 2种性别的植株 ,两性株 (雌、雄均可育 )和雄株 (雄性可育 ,雌性不育 )。两性株开花时 ,多数胚囊处于 2核至 4核期 ,花后约 4d开始出现成熟胚囊。成熟胚囊由 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和 2个相互靠近的极核组成 ,3个反足细胞已退化。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 ,在桂花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二型花粉。FDA染色法显示 ,桂花花粉的生活力较低。开花后5~ 7d ,胚囊开始受精。花粉管进入胚囊 ,穿过 1个助细胞 ,释放出 2个精子。精卵融合速度慢于精子与极核的融合。受精前两极核不一定融合成次生核。受精作用持续时间约为 6~ 2 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成熟胚囊 雌雄蕊 受精作用 生殖生物学
下载PDF
与黄瓜雌性性状连锁的cs-acs1g基因特异片段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11
5
作者 程立宝 秦智伟 +2 位作者 李淑艳 丁国华 周秀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545-2550,共6页
目的快速、准确划分出黄瓜雌性系是蔬菜育种工作者面临的重大任务,为了弥补目前物理方法鉴定的缺陷,本试验开展分子水平上鉴定的研究。方法从GenBank中查找到cs-acs1g基因序列,根据该序列设计两对引物,然后从黄瓜(C0208)雌性系材料中克... 目的快速、准确划分出黄瓜雌性系是蔬菜育种工作者面临的重大任务,为了弥补目前物理方法鉴定的缺陷,本试验开展分子水平上鉴定的研究。方法从GenBank中查找到cs-acs1g基因序列,根据该序列设计两对引物,然后从黄瓜(C0208)雌性系材料中克隆2个基因片段,利用PCR扩增方法及田间调查手段相结合,验证cs-acs1g基因的2个片段和雌性系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cs-acs1g基因的1013bp片段为黄瓜(CucumissativusL.)雌性系所特有,非雌性系没有此片段,而cs-acs1g基因的540bp片段无品种特异性。结论利用雌性系特异基因进行植株鉴定可以应用到实践中,是一种简便、快捷的可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cs-acs1g基因 雌性系 特异性
下载PDF
向日葵柱头、花柱和珠孔中钙分布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劲松 杨弘远 +1 位作者 朱绫 童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9期691-696,共6页
用焦锑酸盐沉淀法对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L.)授粉前后柱头、花柱和珠孔中的钙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同时还运用X射线能谱(EDX)和波谱(WDX)两种方法进行了X射线定性分析,证明了前法所得沉淀确系... 用焦锑酸盐沉淀法对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L.)授粉前后柱头、花柱和珠孔中的钙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同时还运用X射线能谱(EDX)和波谱(WDX)两种方法进行了X射线定性分析,证明了前法所得沉淀确系焦锑酸钙。观察表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所经的柱头接受面,花柱引导组织和珠孔引导组织中含钙较柱头、花柱和珠孔的其它部位明显地多。柱头乳突细胞的表面和花柱引导组织的胞间基质中、尤其胞间基质与细胞壁外层相接之处钙很密集。在珠孔外端引导组织中,以角质层为界,钙主要分布于其近珠柄侧。花粉管壁果胶质层中有相当多的钙。结合向日葵中已有的研究和其他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雌蕊 超微细胞化学 定位 柱头 花柱 珠孔
下载PDF
陆地棉雌蕊的花粉管生长途径中钙分布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劲松 杨弘远 +1 位作者 朱绫 童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用焦锑酸盐沉淀法对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授粉前后的柱头、花柱、珠孔与珠心组织中的钙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X射线波谱与能谱分析证明所定位的沉淀确系焦锑酸钙。观察结果表明:在整个花粉管生长途径中的雌蕊组织,钙分布均... 用焦锑酸盐沉淀法对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授粉前后的柱头、花柱、珠孔与珠心组织中的钙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X射线波谱与能谱分析证明所定位的沉淀确系焦锑酸钙。观察结果表明:在整个花粉管生长途径中的雌蕊组织,钙分布均较其它相邻组织密集;钙主要分布在细胞壁与胞间基质等质外体系统中。在雌蕊中生长的花粉管,其尖端细胞器区也有丰富的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陆地棉 雌蕊 花粉管 超微细胞化学 定位
下载PDF
黄瓜性别控制基因CsACS1G的分子标记及其快速检测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西露 刘峰 +4 位作者 戴雄泽 马艳青 袁祖华 李雪峰 陈惠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2-515,共4页
根据黄瓜性别控制基因CsACS1G、CsACS1及BCAT基因DNA差异序列,设计CsACS1G基因特异标记引物G1/G2,采用碱处理法,快速提取黄瓜品种WI1983G、95、98-17、S-2-98及95×WI1983G的F1、F2群体植株DNA,并以此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为了验证特... 根据黄瓜性别控制基因CsACS1G、CsACS1及BCAT基因DNA差异序列,设计CsACS1G基因特异标记引物G1/G2,采用碱处理法,快速提取黄瓜品种WI1983G、95、98-17、S-2-98及95×WI1983G的F1、F2群体植株DNA,并以此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为了验证特异引物对检测CsACS1G基因的准确性,在黄瓜开花期间进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以快速提取的黄瓜DNA为PCR模板,特异引物G1/G2能稳定、准确扩增出CsACS1G基因特异片段,电泳检测结果与田间调查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性别控制基因 雌性 DNA提取
下载PDF
野生欧洲李雌雄蕊形态发育过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耿文娟 杨磊 +3 位作者 谢军 廖康 许正 刁永强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5-389,共5页
以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巩留两地野生欧洲李为试验材料,通过花芽石蜡切片对其雌雄蕊形态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欧洲李在雌蕊原基和雄蕊原基的基础上完成性器官的分化,形成雌雄蕊。野生欧洲李柱头为湿柱头,具有乳突状突起。花柱... 以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巩留两地野生欧洲李为试验材料,通过花芽石蜡切片对其雌雄蕊形态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欧洲李在雌蕊原基和雄蕊原基的基础上完成性器官的分化,形成雌雄蕊。野生欧洲李柱头为湿柱头,具有乳突状突起。花柱实心型,由表皮、薄壁组织、花柱通道组成。子房1室,随着子房室变大,子房壁逐渐增厚,胚珠原基细胞不断分裂,发育出珠心、珠柄、珠被、珠孔、合点等。横生胚珠,双珠被,边缘胎座。花药有4个花粉囊,分成左右两半,中间由药隔相连。该分化过程从3月初持续至4月中下旬,雌雄蕊完成分化后进入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欧洲李 雌蕊群 雄蕊群 发育过程
下载PDF
刺五加开花后雌蕊的发育状态与受精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林德 王仲礼 +1 位作者 田国伟 申家恒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11-118,共8页
刺五加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Rupr.etMaxim.)Maxim.植株在开花后雌配子体的发育状态与一般植物不同在于:雌配子体在开花当天均未成熟,在开花后经4~5天才发育成熟。开花第6天... 刺五加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Rupr.etMaxim.)Maxim.植株在开花后雌配子体的发育状态与一般植物不同在于:雌配子体在开花当天均未成熟,在开花后经4~5天才发育成熟。开花第6天,雌株和两性株的成熟胚囊百分率各为82.25%和67.25%,其余为未育、败育、退化或未成熟胚囊,未观察到已受精的胚囊;而此时,雄株的雌配子体退化、花朵全部脱落。伴随着胚囊的分化,刺五加雌株和两性株的花柱逐渐延长,蜜腺渐趋成熟。开花后4~6天,乳突细胞发育,柱头开始外翻;此后,蜜腺分泌花蜜,柱头进入可授期。开花第7天,胚囊开始受精。开花后9~10天,雌株已受精的胚囊占胚囊总数的40~65%,两性株已受精的胚囊占胚囊总数的25~41%。刺五加花粉萌发至雌雄性核融合的间隔期约为2~3天。刺五加的双受精过程与一般被子植物基本相同。其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此外,还观察了成熟胚囊退化的类型,观察到多余花粉管进入胚囊以及两个精子与卵受精、两个精子与次生核融合的图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雌蕊 发育状态 成熟胚囊 受精作用
下载PDF
质谱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草莓雌蕊蛋白提取方法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裘劼人 柴伟国 +2 位作者 童建新 周历萍 王淑珍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86-2191,共6页
为筛选适用于质谱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草莓雌蕊蛋白提取方法,通过在传统酚提法中加入氯仿提取步骤建立了一种新的酚氯仿提取方法,并对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方法Ⅰ)、酚提法(方法Ⅱ)和酚氯仿法(方法Ⅲ)提取草莓雌蕊蛋白的3种方法的适用性进... 为筛选适用于质谱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草莓雌蕊蛋白提取方法,通过在传统酚提法中加入氯仿提取步骤建立了一种新的酚氯仿提取方法,并对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方法Ⅰ)、酚提法(方法Ⅱ)和酚氯仿法(方法Ⅲ)提取草莓雌蕊蛋白的3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总蛋白提取得率、总蛋白鉴定通量、非共有蛋白亚细胞位置和亲疏水性分布4个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酚氯仿法的蛋白提取效率最高,蛋白提取最全面。方法Ⅰ、方法Ⅱ、方法Ⅲ的蛋白提取得率分别为0.20%、0.12%和0.27%,总蛋白鉴定量分别为5170、5345和5697。韦恩图分析显示,方法Ⅲ交集到了方法Ⅰ和方法Ⅱ的大部分非共有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方法Ⅰ和方法Ⅲ的非共有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而方法Ⅱ则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表明3种方法具有不同的亚细胞偏好性。亲疏水性分析显示,方法Ⅰ亲水性蛋白比例最高但疏水性蛋白提取不足,方法Ⅱ则亲水性蛋白提取较少,方法Ⅲ兼顾了亲疏水性蛋白的提取。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方法Ⅲ为草莓雌蕊的最优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雌蕊 蛋白质组学 提取方法
下载PDF
基因芯片分析芜菁雌蕊退化突变体tpa及野生型开放花的转录组差异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剑锋 张海娟 +2 位作者 卢海宇 王芳展 余小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2-981,共10页
【目的】基于转录组水平分析芜菁雌蕊退化突变(turnip pistil aborted,tpa)发生的可能原因,为揭示芸薹属作物雌蕊发育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利用tpa及其野生型植株的开放花制备的mRNA反转录成cDNA与拟南芥ATH1芯片... 【目的】基于转录组水平分析芜菁雌蕊退化突变(turnip pistil aborted,tpa)发生的可能原因,为揭示芸薹属作物雌蕊发育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利用tpa及其野生型植株的开放花制备的mRNA反转录成cDNA与拟南芥ATH1芯片进行杂交,筛选出在tpa及其野生型植株中表达有差异的基因,并利用RT-PCR技术对芯片筛选出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获得了152个在野生型(W1)和完全退化株(M3)转录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61个在W1和部分退化株(I2)转录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以及24个在I2和M3转录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上述差异基因分别属于细胞壁合成与调控、防卫与胁迫反应、转录调控、蛋白质代谢以及普通新陈代谢等9个不同的功能类别。通过对41个基因的RT-PCR验证,获得了At2g42840、At1g57750、At5g20630、At2g03090、At3g08030、At5g08000、At2g28790、At5g63310和At2g24270等9个在tpa及野生型植株中具显著不同的时空表达特性的基因。【结论】拟南芥cDNA芯片可用于分析tpa及其野生型基因的转录差异,筛选获得的9个显著差异基因不但在雌蕊发育等生殖发育过程起重要作用,还参与了植物营养生长的生理生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 拟南芥cDNA芯片 雌蕊发育 基因表达 转录
下载PDF
水稻雌蕊与胚囊中钙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被引量:6
13
作者 余凡立 赵洁 +1 位作者 梁世平 杨弘远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用焦锑酸盐沉淀法对水稻(OryzasativaL.)授粉前后雌蕊和胚囊中的钙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柱头乳突细胞表面和花柱薄壁细胞中均含钙沉淀;开花前1d,整个胚囊中含钙较少,两个助细胞中钙分布无差异;临近开花时,1个助... 用焦锑酸盐沉淀法对水稻(OryzasativaL.)授粉前后雌蕊和胚囊中的钙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柱头乳突细胞表面和花柱薄壁细胞中均含钙沉淀;开花前1d,整个胚囊中含钙较少,两个助细胞中钙分布无差异;临近开花时,1个助细胞已退化,其钙含量明显增加;开花后6h,胚囊已受精,退化助细胞中钙含量进一步增加;受精前卵细胞中钙主要分布在液泡中,核和胞质中较少;受精后,其钙含量明显增加,主要分布于核中。重点讨论了钙与助细胞退化和卵细胞激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学定位 雌蕊 助细胞 卵细胞
下载PDF
异叶苣苔属(苦苣苔科)雌蕊的畸形发育及其系统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印政 潘开玉 +1 位作者 李振宇 洪德元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431-432,共2页
异叶苣苔属(苦苣苔科)雌蕊的畸形发育及其系统意义王印政潘开玉李振宇洪德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093)ANANAMORPHOSISOFGYNOECIUMINWHYTOC... 异叶苣苔属(苦苣苔科)雌蕊的畸形发育及其系统意义王印政潘开玉李振宇洪德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093)ANANAMORPHOSISOFGYNOECIUMINWHYTOCKIA(GESNERIACE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苔科 异叶苣苔属 畸形发育 雌蕊 系统
下载PDF
黄瓜新品种绿园7号的选育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铁峰 赵聚勇 +3 位作者 刘永丽 杨光 赵越 赵丽丽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4-86,I0002,共4页
绿园7号黄瓜是以华北型雌性系72为母本,华北型自交系R34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植株长势强,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第4~6节,以后节节为雌花;商品瓜长32 cm左右,瓜把短,果皮绿色有光泽,蜡粉轻,多刺,瘤小,心腔小,果肉浅绿色,风味品质好。... 绿园7号黄瓜是以华北型雌性系72为母本,华北型自交系R34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植株长势强,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第4~6节,以后节节为雌花;商品瓜长32 cm左右,瓜把短,果皮绿色有光泽,蜡粉轻,多刺,瘤小,心腔小,果肉浅绿色,风味品质好。温室栽培平均产量7 000 kg·(667 m^2)^-1以上。抗白粉病,中抗霜霉病,适宜辽宁、吉林、山东等地越冬、春季温室及春季塑料大棚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绿园7号 雌性系 一代杂种
下载PDF
“雌蕊的类型”一节的教学改进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彪 淮虎银 +1 位作者 孙国荣 杜坤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47,64,共4页
在植物"雌蕊的类型"一节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进行的"二合一"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选用典型的、合适的实验材料应用电视———显微镜成像系统对其解剖观察和讲解,这不仅活... 在植物"雌蕊的类型"一节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进行的"二合一"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选用典型的、合适的实验材料应用电视———显微镜成像系统对其解剖观察和讲解,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在学生对"雌蕊一节"各概念和实验技能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再辅以现场教学,则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所有这些,不仅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各类雌蕊的结构组成特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蕊的类型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樟科(Lauraceae)部分属种雌蕊群维管分布格局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中生 方炎明 樊汝汶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40-44,共5页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 ,对樟科的紫楠〔Phoebesheareri (Hemsl.)Gamble〕、浙江楠 (Ph .chekiangensisC .B .Shang)、香樟〔Cinnamomumcamphora (Linn .)Presl.〕、浙江桂 (C .chekiangensisNakai)、细叶香桂 (C .subaveniumMiq .)、江浙山...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 ,对樟科的紫楠〔Phoebesheareri (Hemsl.)Gamble〕、浙江楠 (Ph .chekiangensisC .B .Shang)、香樟〔Cinnamomumcamphora (Linn .)Presl.〕、浙江桂 (C .chekiangensisNakai)、细叶香桂 (C .subaveniumMiq .)、江浙山胡椒 (LinderachieniiCheng)、钓樟 (L .reflexaHemsl.)、狭叶山胡椒 (L .angustifoliaCheng)、乌药〔L .aggregata (Sims)Kosterm .〕、红脉钓樟 (L .rubronerviaGamble)和山苍子〔Litseacubeba (Lour.)Pers .〕等 4属11种植物雌蕊群的维管分布格局进行了连续解剖观察 ,结果表明 ,成熟雌蕊群仅有 1枚心皮 ,具 1背缝维管束、1腹缝维管束 (部分保留 2束 ) ,并有可能是由具多数离生心皮 (或多或少不同程度趋向联合 ) ,且各心皮具数枚胚珠的祖先类群经历心皮数目、胚珠数目的逐步减少所形成的假单基数合生心皮 (假单心皮 )。这一结果及推论不仅与Cronquist等关于樟科雌蕊群的观点相吻合 ,而且对樟科雌蕊群的系统发育作了进一步阐述。观察还发现樟科植物心皮结构的原始性 ,即心皮远轴端未真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科 雌蕊群 维管分布格局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控制雌蕊发育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卢海宇 曹家树 余小林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63-68,共6页
过去十年中,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花器官发育的研究一直是植物发育生物学领域的热点。目前关于花器官的发生和发育相关的基因调控网络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信息。本文叙述了一些重要的ABCDE类基因与雌蕊发育间的关系,WUSHEL-AGAM... 过去十年中,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花器官发育的研究一直是植物发育生物学领域的热点。目前关于花器官的发生和发育相关的基因调控网络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信息。本文叙述了一些重要的ABCDE类基因与雌蕊发育间的关系,WUSHEL-AGAMOUS相关基因与KNOXI类基因在雌蕊发育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基因间的调控网络和生长素在这些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蕊 基因 发育调控 拟南芥
下载PDF
A Novel Angiosperm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arpel-Deriving 被引量:2
19
作者 LIU Zhongjian WANG X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293-1298,共6页
The Yixian Formation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 is famous for its fossils of early angiosperms, and these fossils have shed otherwise unavailable light on the evolution of angiosperms. The seeds in Archaefructus an... The Yixian Formation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 is famous for its fossils of early angiosperms, and these fossils have shed otherwise unavailable light on the evolution of angiosperms. The seeds in Archaefructus and Nothodichocarpum are inserted along the dorsal of the fruits while those in Sinocarpus are along the ventral of the fruits, suggesting different Bau-plans and pathways deriving the carpels in these plants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Adding further fossil evidence, here we report a novel fossil angiosperm, Neofructus lingyuanensis gen. et sp. nov, with its seeds inserted on both ventral and dorsal sides of the fruits documented through light microscopic and SEM observations, suggesting a novel way forming gynoecium in the Yixian Formation. These fossil angiosperms indicate that angiosperm gynoecia in the Yixian Formation (the Barremian to Aptian) are derived in obviously different ways, implying an evolutionary scenario for angiosperms quite different from formerly assu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SPERM Neofructus gynoecium Yixian Formation Early Cretaceous LIAONING
下载PDF
樟科(Lauraceae)若干种植物雌蕊结构的研究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小凡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2期203-207,共5页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樟科3个属的5种植物的子房作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种类的雌蕊均由1心皮构成.这一结果支持Cronquist等关于樟科的系统发育和分类地位问题的看法,而与《中国植物志》及国内外其他有关著作中对樟科雌蕊...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樟科3个属的5种植物的子房作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种类的雌蕊均由1心皮构成.这一结果支持Cronquist等关于樟科的系统发育和分类地位问题的看法,而与《中国植物志》及国内外其他有关著作中对樟科雌蕊的描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科 雌蕊结构 系统发育 被子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