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20例血清HBV DNA≤2000 IU/mL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价指标、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皇旭 刘文华 +5 位作者 卓豪 张子恒 郭忠胜 于丽君 孙丽华 安勇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28-32,共5页
目的了解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2000 IU/mL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后续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220例血清HBV DNA≤2000IU/mL的HBV相关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收集其肝功能评价指标资料和... 目的了解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2000 IU/mL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后续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220例血清HBV DNA≤2000IU/mL的HBV相关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收集其肝功能评价指标资料和并发症资料。结果220例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血清甲胎蛋白为4.80(2.12,8.35)ng/mL、总胆红素为18.90(14.10,28.76)μmol/L,白蛋白为39.35(34.60,43.90)g/L、肌酐为64(56,73.52)μmol/L、丙氨酸转氨酶为31.73(21.12,52.17)U/L、天冬氨酸转氨酶为30.35(23.85,48.85)U/L、γ-谷氨酰转肽酶42.70(24,66.08)U/L、碱性磷酸酶为82.05(63.38,113)U/L、血小板为105(57.25,158)×109/L、凝血酶原活动度为81.03%(66%,93.97%)、国际标准化比值为1.09(1.02,1.21);肝功能CTP分级以A级为主,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8.91±3.78)分、天冬氨酸转移酶及血小板比率指数(1.63±2.83)分、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评分(4.84±5.28)分。220例患者中HBV DNA阳性(血清HBV DNA 100~2000 IU/mL)49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83例、乙肝e抗原阳性151例。220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脾大103例、脾功能亢进11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74例、门静脉血栓6例、HCC 6例。与其他年龄比较,年龄<40岁的HBV相关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脾大发生率高(χ^(2)=6.864,P<0.05)。结论虽然血清HBV DNA≤2000 IU/mL的代偿期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指标处于正常范围的低值。血清HBV DNA≤2000 IU/mL的代偿期HBV相关肝硬化患者脾大、脾功能亢进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代偿期肝硬化 hbv感染相关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低病毒血症
下载PDF
SF-36量表评价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指标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魏巍 殷纪鹏 +7 位作者 李晗 孔媛媛 吴晓宁 周家玲 孙冬阳 孙亚朦 尤红 贾继东 《肝脏》 2016年第1期2-5,共4页
目的采用SF-36量表评价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不同治疗策略,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入组405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病情和经济状况选择单药组(ETV0.5 mg,1次/d)和联合用药组(ADV10 mg,LAM100 mg,... 目的采用SF-36量表评价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不同治疗策略,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入组405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病情和经济状况选择单药组(ETV0.5 mg,1次/d)和联合用药组(ADV10 mg,LAM100 mg,1次/d),治疗104周,随访的同时记录患者HBV DNA、Fibroscan、ALT和AST等指标,应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04周时,患者生存质量有改善(F=10.78,P<0.01),并且改善情况与基线的HBV DNA(r=-0.647,P=0.030)、Fibroscan(r=-0.485,P=0.047)、ALT/AST(r=-0.356,P=0.022)相关。结论对于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抗病毒治疗方式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生活质量的改善与一些反映抗病毒效果的指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SF-36量表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IL-6、IL-28B及TNF-α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徐峰 王娟 +1 位作者 王静 王绪霖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45-247,251,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8B(IL-28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选择11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6、IL-28B及T...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8B(IL-28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选择11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6、IL-28B及TNF-α水平,分析各指标水平与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以肝气郁结证所占比例最高(43.8%),其次依次为瘀血阻络证(18.8%)、湿热蕴结证(11.6%)、水湿内阻证(10.7%)、脾肾阳虚证(8.0%)、肝肾阴虚证(7.1%)。肝肾阴虚证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均<0.05),脾肾阳虚证患者血清IL-28B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均<0.05)。结论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血清IL-6、IL-28B、TNF-α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后肝硬化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28B 肿瘤坏死因子-Α 中医证型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CTHRC1及TGF-β_1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华 龚心德 +3 位作者 江道龙 顾翔 李毅 刘兴晖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5期583-585,共3页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HBV)致肝硬化患者血清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疾病病程的关系。方法HBV感染确诊肝硬化患者,测定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根据测定结果对患者进行评分,分级为A、B、C三级...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HBV)致肝硬化患者血清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疾病病程的关系。方法HBV感染确诊肝硬化患者,测定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根据测定结果对患者进行评分,分级为A、B、C三级,分为三组,测定各组透明脂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血清浓度以了解各组患者肝纤维化状态,B超检测三组患者门静脉内径以了解各组肝脏功能状态,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患者血清CTHRC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结果 B、C组HA、LN、PⅢNP、CⅣ均明显高于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浓度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B组与A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CTHRC1及TGF-β1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临床分期分值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肝硬化患者临床分期进展及肝功能下降,血清CTHRC1及TGF-β1浓度上升,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 乙肝肝硬化 相关性
下载PDF
GP73、AFP-L3、TIP30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癌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彦明 何珊 +1 位作者 曹越 蔡文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2期2794-2800,共7页
目的探究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Tat结合蛋白30(TIP30)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癌、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血清标本150份,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肝硬化患者50例、原发性... 目的探究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Tat结合蛋白30(TIP30)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癌、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血清标本150份,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肝硬化患者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及另外健康对照者血清标本40份。用酶联免疫分析定量检测各组人群血清GP73、TIP30水平,微量离心柱分离AFP-L3,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总AFP和分离洗脱液中AFP-L3水平,并计算AFP-L3/AFP比例。结果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进程,GP73、AFP-L3水平呈现上升趋势,而TIP30呈下降趋势。GP73、AFP-L3、TIP30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的诊断临界值分别为0.72IU/mL、9.81%、6.89ng/mL,单项TIP30诊断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最高,分别为70.00%(35/50)、67.78%(61/90)和0.747;联合检测GP73、AFP-L3、TIP30诊断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为80.00%(40/50)、75.55%(68/90)和0.767。肝癌组与对照组、肝炎组、肝硬化组血清GP73、AFP-L3、TIP3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P73、AFP-L3、TIP30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癌的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13IU/mL、12.40%、3.50ng/mL;单项TIP30诊断乙型肝炎源性肝癌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最高,分别为70.00%(35/50)、77.14%(108/140)和0.936;联合检测GP73、AFP-L3、TIP30诊断乙型肝炎源性肝癌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为92.00%(45/50)、91.43%(128/140)和0.977。结论单独检测TIP30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和肝癌的诊断价值较高,GP73、AFP-L3、TIP30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价值,用于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肝癌辅助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蛋白73 甲胎蛋白异质体3 Tat结合蛋白30 乙型肝炎源性肝癌 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
下载PDF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及肝纤维化指标与child-pugh分级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曹红华 李晓玲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第9期532-533,536,共3页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不同child-pugh分级与血清总胆汁酸(TBA)和肝纤维化指标血清Ⅳ胶原(Ⅳ-C)、血清透明质酸(HA)及B超肝纤维化参数积分的相互关系。方法: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依child-pugh分级,测定TBA、HA、Ⅳ-C以及B超肝纤维化...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不同child-pugh分级与血清总胆汁酸(TBA)和肝纤维化指标血清Ⅳ胶原(Ⅳ-C)、血清透明质酸(HA)及B超肝纤维化参数积分的相互关系。方法: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依child-pugh分级,测定TBA、HA、Ⅳ-C以及B超肝纤维化参数积分。结果:child-pugh分级A、B、C三组TBA分别为9.00±4.40μmol/L、21.43±14.18μmol/L、46.27±29.78μmol/L,HA分别为313.20±104.59ng/ml、366.37±158.46ng/ml、527.00±157.29ng/ml,Ⅳ-C分别为238.05±36.68ng/ml、355.63±27.43ng/ml、493.97±109.58ng/ml,B超积分分别为10.70±3.76分、13.10±3.50分、14.50±3.12分。随肝硬化肝功能受损程度加重,各指标数值逐渐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TBA、Ⅳ-C、HA、B超积分诸项指标相互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四项指标相互间具有相关性,是判断肝炎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后肝硬化 child—pugh分级 总胆汁酸 Ⅳ胶原 透明质酸 肝纤维化参数积分
下载PDF
检测血清HBV DNA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内HBV DNA的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克勤 李娅娅 +3 位作者 肖影群 余海滨 李涛 刘金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937-2941,共5页
目的:了解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及HBV DNA的载量情况.方法:对50例血清HBV DNA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行肝脏穿刺活检术,病理常规检测,同时对新鲜肝活检组织采用荧... 目的:了解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及HBV DNA的载量情况.方法:对50例血清HBV DNA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行肝脏穿刺活检术,病理常规检测,同时对新鲜肝活检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行HBV DNA检测.结果:血清HBV DNA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HBV DNA阳性率达76.0%,载量为5290793.75 copies/mL±177837.35 copies/mL.38例肝组织HBV DNA阳性患者中存在炎症活动的病例高达33例(86.84%).结论:血清HBV DNA阴性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大部分存在病理性炎症活动改变及HBV DNA复制,试为临床工作中对此类患者行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以达到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 乙型肝炎肝硬化 新鲜肝穿组织hbv D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紊乱在HBV感染相关肝病发生发展中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魏敏 曹莉婷 +1 位作者 何昱静 于晓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30-33,共4页
肠道微生态被认为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虚拟器官,具有促进营养吸收、抵抗致病菌定植、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紊乱参与了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HBV感染是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细胞癌(hepatocel... 肠道微生态被认为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虚拟器官,具有促进营养吸收、抵抗致病菌定植、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紊乱参与了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HBV感染是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最主要病因,在三者慢性、连续性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机体病理生理、血流动力学、免疫功能的调节,肠道微生态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调,肠-肝轴作为联系肠道和肝脏的中间纽带,在HBV感染相关肝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肠道微生态紊乱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其最新发病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hbv感染 hbv相关肝硬化 hbv相关肝细胞癌
下载PDF
解郁软坚活血方辅助甘草酸二铵胶囊与恩替卡韦在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9
作者 孟祥林 罗宏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7期972-975,共4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甘草酸二铵胶囊、解郁软坚活血方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HBV相关肝硬化患者11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男3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甘草酸二铵胶囊、解郁软坚活血方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HBV相关肝硬化患者11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47.41±6.38)岁(31~64岁)。研究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46.97±6.68)岁(30~66岁)。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甘草酸二铵胶囊,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解郁软坚活血方。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typeⅢprocollagen,PCⅢ)、Ⅳ型胶原蛋白(typeⅣcollagen,Ⅳ-C)、层黏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肝硬度值、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86%,52/56)高于对照组(78.57%,44/56)(P<0.05);治疗后,研究组TBIL为(20.51±3.67)μmol/L、AST为(40.61±6.30)U/L、ALT为(43.34±6.38)U/L,对照组分别为(29.15±4.03)μmol/L、(56.41±7.35)U/L、(59.54±8.66)U/L,研究组TBIL、AST、ALT血清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PCⅢ为(96.64±19.59)μg/L、Ⅳ-C为(70.15±16.35)μg/L、LN为(126.71±26.38)μg/L、HA为(229.56±40.15)μg/L、肝硬度值为(18.13±1.60)kPa,对照组分别为(130.23±23.34)μg/L、(91.32±18.59)μg/L、(159.93±22.61)μg/L、(301.13±44.35)μg/L、(20.97±1.35)kPa,研究组血清PCⅢ、Ⅳ-C、LN、HA水平、肝硬度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3%(5/56),对照组为5.36%(3/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甘草酸二铵胶囊、解郁软坚活血方联合治疗HBV相关肝硬化,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效果显著,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二铵胶囊 解郁软坚活血方 恩替卡韦 hbv相关肝硬化
下载PDF
肝硬化与非肝硬化乙肝阳性肝癌临床病理差异分析
10
作者 邓万玉 祝依蕾 陈忆琳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5-72,共8页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因,而肝硬化是肝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仍有部分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肝脏不发生硬化,肝硬化和非肝硬化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差异尚不明。对比分...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因,而肝硬化是肝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仍有部分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肝脏不发生硬化,肝硬化和非肝硬化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差异尚不明。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病理差异,旨在为乙肝相关肝癌的个性化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对941例行根治性肝切除手术的肝癌患者进行筛选后得到乙肝阳性肝癌患者731例,其中肝硬化病人584例(79.9%),非肝硬化病人147例(20.1%),进一步通过软件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及病理差异。结果表明:肝硬化组病人男性比例(89.7%vs.78.9%)、年龄(51.6±11.8 vs.47.4±11.7岁)、ALP值(98.0 vs.89.5 U/L)、ALT值(43.0 vs.36.0 U/L)、TBIL值(15.3 vs.14.1μmol/L)均比非肝硬化组病人高(P<0.05),但肝硬化组病人的ALB值(41.1 vs.42.1 g/L)、PLT值(171.0 vs.214.0×10~9/L)比非肝硬化组病人低(P<0.01);两组病人腹水人数(19.0%vs.9.5%)、TNM Ⅰ及Ⅱ人数(27.1%vs.40.1%,37.2%vs.23.8%)、肿瘤有包膜人数(13.4%vs.23.8%)、单发病灶人数(73.8%vs.85.0%)及两个病灶人数(13.8%vs.6.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部分乙肝阳性肝癌病人临床表现为肝硬化,单发病灶患者占多数;相比较于非肝硬化病人,肝硬化病人男性比例更高,肝功能更差,两发病灶更多,包膜肿瘤更少,腹水人数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肝癌 肝硬化 非肝硬化 差异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肝肝硬化易感性研究
11
作者 魏华 杨龙飞 +3 位作者 李娜 陈洁 富文达 穆士杰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6期806-813,共8页
目的初步探索细胞色素P 450基因SNP位点多态性是否与乙肝肝硬化的发生风险相关。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后从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筛选细胞色素P 450基因上的10个位点,收集乙肝肝硬化组255例及健康组160例样本通过测序进行基因分型。应用Log... 目的初步探索细胞色素P 450基因SNP位点多态性是否与乙肝肝硬化的发生风险相关。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后从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筛选细胞色素P 450基因上的10个位点,收集乙肝肝硬化组255例及健康组160例样本通过测序进行基因分型。应用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分析验证基因SNP位点与乙肝肝硬化易感性。结果所有的SNP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χ^(2)检验显示10个位点中仅rs3758581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在乙肝肝硬化组与健康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协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rs3758581中共显性、加性、显性及超显性模型提示GA基因型患乙肝肝硬化风险升高。结论细胞色素P 450基因中rs3758581位点杂合突变GA基因型可能会增加乙肝肝硬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 450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乙肝肝硬化 rs3758581位点
下载PDF
金双歧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强 侯玉华 +2 位作者 马继英 王晶波 李晓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0-161,共2页
目的 :观察金双歧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 ,其改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的效应。方法 :86例住院的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43例 )与对照组 (43例 ) ,试验组在普通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片 12片 /日 ,对照组仅用普通支持疗法 ,... 目的 :观察金双歧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 ,其改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的效应。方法 :86例住院的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43例 )与对照组 (43例 ) ,试验组在普通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片 12片 /日 ,对照组仅用普通支持疗法 ,疗程均为 2个月。疗程结束后 ,比较两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 ,试验组、腹胀、腹泻及便秘症状的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纳差、乏力症状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 (P>0 .0 5 ) ;试验组的 AL T复常率、TBil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血氨及Child- Pugh分数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AST复常率、AL B复常率高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金双歧治疗乙肝肝硬化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双歧 治疗 乙肝肝硬化 临床试验研究
下载PDF
脾脏硬度与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关系 被引量:16
13
作者 施海燕 许敏 +4 位作者 邓浩辉 陈铿 高洪波 张舒眉 廖宝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 Scan,FS)检测脾脏硬度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12月我院肝病科门诊或住院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41例纳入本项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 Scan,FS)检测脾脏硬度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12月我院肝病科门诊或住院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41例纳入本项研究。使用FS测量脾脏及肝脏弹性值,同时进行胃镜检查。以胃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脾脏FS值与肝脏FS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评价其对EV及其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脾脏FS值为(40.64±25.45)k Pa,肝脏FS值为(20.76±13.21)k Pa,脾脏FS值与肝脏FS值呈正相关(r=0.402,P<0.001)。无EV患者的脾脏FS值较伴轻度以及中-重度EV患者的显著下降(均P<0.05),且轻度EV组较中-重度EV组的显著下降(P<0.05)。脾脏FS值预测EV的AUROC为0.863,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83.2%,预测中-重度EV的AUROC为0.924,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91.3%,均较肝脏FS值明显升高。结论:脾脏FS值可作为预测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EV及其程度的无创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肝肝硬化 静脉曲张 肝脏硬度 脾脏硬度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婷婷 王天芳 +18 位作者 薛晓琳 吴秀艳 赵丽红 李宁 任红 张晓娜 侯帅颖 张佳元 刘路路 罗清香 赵丰润 田露 姜付泉 李永纲 孙凤霞 江宇泳 郭朋 刘燕玲 刘兆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5期605-609,629,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中医药干预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阐释中医肝脏象理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对照、盲法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将144例患者随机分至A、B、C三组,分别给予A方(以"益气健脾,... 目的初步探讨中医药干预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阐释中医肝脏象理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对照、盲法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将144例患者随机分至A、B、C三组,分别给予A方(以"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通络"为组方原则)、B方[以"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通络,滋阴养血(柔肝)"为组方原则]和C方(模拟剂),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观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内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脾静脉内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 (1)总体比较:A、B、C三组各自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及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从各组干预前后的变化趋势上看,A组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速度下降幅度最小,B组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较A、C组呈缩小趋势并且血流量在三组中降低幅度最大。(2)分层比较:男性患者,除B组的门静脉血流量较基线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患者,除C组脾静脉血流速度较基线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各组干预前后的变化趋势上看,男性,除门静脉血流量明显降低外,其余三组干预前后的变化趋势同总体的变化趋势。女性,A组在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脾静脉内径改善幅度上较B、C组好;B组脾静脉血流量下降幅度最大;C组的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速度上升幅度较A、B组大。结论总体上看,A、B方同C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前后的变化趋势提示A方具有抑制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速度继续降低的可能,B方有改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量和脾静脉血流量的潜能。A、B两方对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效应差异的趋势,可为今后运用中医药干预该病及进一步阐释中医"肝藏血主疏泄"的理论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中医药 门静脉 脾静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FibroScan检测值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MELD评分相关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梵 张健 +4 位作者 闫涛 李冰 韩萍 邵清 陈国凤 《肝脏》 2010年第6期403-405,共3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患者FibroScan检测值(FS值)与MELD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评价FS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诊断能力。方法选取我院170例行FibroScan检测的LC患者,获取FS值、肝功能、肾功能、凝血指标和临床诊断数据,计算MELD评分,经统...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患者FibroScan检测值(FS值)与MELD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评价FS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诊断能力。方法选取我院170例行FibroScan检测的LC患者,获取FS值、肝功能、肾功能、凝血指标和临床诊断数据,计算MELD评分,经统计学检验明确FS值与MELD评分之间相关性。结果临床诊断代偿期LC141例(LC-C组);失代偿期LC29例(LC-D组)。两组FS值及MEL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对FS值与MELD评分之间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0.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FS值15kPa为临界值,将患者分2组(FS值<15kPa,63例;FS值≥15kPa,107例)。对两组患者MELD值进行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以FS值≥15kPa诊断失代偿期LC患者,则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2%、41.8%、23.4%、93.7%。结论 FibroScan与患者MELD值相关性较好,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FS值<15kPa则失代偿期肝硬化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ROSCAN 乙型肝炎肝硬化 MELD评分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林学 陈川英 +1 位作者 陈芳 戴颖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0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昌市第九医院收治的18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48例)与非糖尿病组(136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昌市第九医院收治的18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48例)与非糖尿病组(136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水平及出院后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及预后情况。结果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随访发现,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肝癌概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肝功能损坏严重,远期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糖尿病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初始联合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在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进展 被引量:27
17
作者 彭奇 陈华容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13-116,共4页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疾病,每年约有2.O%~5.5%的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而一旦进人肝硬化失代偿阶段,治疗难度加大,生存率低。大量研究证实,早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肝硬化的进程,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目前抗病...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疾病,每年约有2.O%~5.5%的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而一旦进人肝硬化失代偿阶段,治疗难度加大,生存率低。大量研究证实,早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肝硬化的进程,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但对于病毒载量相对较高的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于扰素应答率低,单用一种核苷(酸)类似物疗效不稳定,耐药率高,进而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初始联合无交叉耐药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肝肝硬化不仅能够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提高远期疗效,还能预防耐药的发生,为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乙肝肝硬化 联合治疗 耐药
下载PDF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42
18
作者 朱凤云 蒋明光 +2 位作者 涂玲玲 黄晓雷 黄启功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1期1314-1317,共4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1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6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恩替卡韦组和阿德福韦酯组,每组43例...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1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6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恩替卡韦组和阿德福韦酯组,每组43例。恩替卡韦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酯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阿德福韦酯。治疗均持续48周,治疗开始后随访3年。采集治疗前后晨起空腹外周血,比较两组患者病毒学指标(HBV-DNA载量、HBVDNA转阴率)、肝纤维化指标[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的变化,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期内不良结局(肝硬化失代偿、原发性肝癌、全因死亡)发生率。结果治疗48周后,恩替卡韦组外周血中HBV-DNA的水平低于阿德福韦酯组,HBV-DNA转阴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血清中PCⅢ、Ⅳ-C、LN、HA的水平低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期间,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期内,恩替卡韦组患者的肝硬化失代偿、原发性肝癌、全因死亡发生率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阿德福韦酯相比,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用于在病毒学应答及纤维化进程抑制方面更具优势,且可积极降低远期不良结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肝纤维化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弘 宓余强 徐亮 《传染病信息》 2009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24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600mg/d抗病毒治疗,疗程均...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24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600mg/d抗病毒治疗,疗程均为2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12、24周时检测患者肝功能、血清肌酸激酶、凝血酶原活动度、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定量,同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等,并进行Child-Pugh评分。结果治疗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20.5%和5.0%,25.0%和5.0%;治疗12周时,2组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60.0%和15.0%,100.0%和10.0%;治疗24周时,2组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0.0%和25.0%,100.0%和10.0%,HBeAg转阴例数分别为9例和1例。治疗12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Child-Pugh评分分别下降至(6.5±0.9)分和(7.8±0.9)分;治疗24周时分别下降至(5.2±0.9)分和(7.1±0.9)分。2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乙型肝炎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程辉 袁宇慧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327-233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拉米夫定组(46例)、阿德福韦酯组(45例)和联合治疗组(45例)。3组患者均护肝和对症支持... 目的探讨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拉米夫定组(46例)、阿德福韦酯组(45例)和联合治疗组(45例)。3组患者均护肝和对症支持基础治疗,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阿德福韦酯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52周后,观察各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病毒复制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肾功能损伤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2周后3组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下降,而清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AST、ALT、TBil水平显著低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ALB、CHE水平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HBV-DNA拷贝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德福韦酯组治疗后患者肌酐(Cr)水平显著上升(P<0.05),其余两组Cr、尿素氮(BUN)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e GFR)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比较,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耐药性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德福韦组和拉米夫定组在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耐药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肝硬化程度,且联合用药抗病毒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失代偿期 肝功能 肾功能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