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migrant Population In Beijing′s Haidian District
1
《China Population Today》 1997年第5期13-14,共2页
In the first half of 1997,a study of the in-migrant population in the Haidian District of Beij1ng was jointly conducted by the Popul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the Hai dian G... In the first half of 1997,a study of the in-migrant population in the Haidian District of Beij1ng was jointly conducted by the Popul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the Hai dian Gσv er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migrant POPULATION DISTRICT haidian BEIJING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at Grade 3 in Haidian District of Beijing
2
作者 Mohan Li Yonggang Li Baohua Zh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19年第5期15-19,共5页
Objective.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key Senior School Students at grade 3 in Haidian District of Bey ing and Senior Three Students in General Schools,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mental heal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key Senior School Students at grade 3 in Haidian District of Bey ing and Senior Three Students in General Schools,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Methods.A total of 263 senior three stud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a general school and two key school in Haidian District of Beijing.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Mental Health Scale for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MSSMHS).Results.Of the 260 students surveyed,54.2%had mental health problems,36.5%had mild problems,8.8%had moderate problems,and 0.5%had slightly and deeply serious problems.The first three factors about examined rates of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 were anxiety,learning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The detection rates accounted for 23.5%,23.1%and 18.8%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each factor between key and ordinary middle school students(P>0.05).The scores of interpersonal,depression,anxiety and emotional factors of middle school girl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boys,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re are som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mong senior students at grade 3 in Haidian District of Beijing,and female students9 are serious.Schools,families and socie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and strengthe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ith a focused go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NTAL health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MSSMHS
下载PDF
A Pioneer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Wu Qing,Deputy to Haidian District/Beiji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es
3
作者 BY SHISHUN YANG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4年第6期8-10,共3页
The first time I have learnt the name Wu Qing was in a host show, "Close-Up" on CCTV-4. She is a professor of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and moreover she is the daughter of one of Chinese literary ... The first time I have learnt the name Wu Qing was in a host show, "Close-Up" on CCTV-4. She is a professor of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and moreover she is the daughter of one of Chinese literary giants, Ms. Bing Xin. I was immediately fascin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Wu Qing Deputy to haidian District/Beiji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es
原文传递
北京市海淀区突发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4
作者 白江伟 冯辉 +6 位作者 贺瑾瑞 蒋永光 王宇辰 顾海波 罗伊 王天宇 贾唯远 《城市地质》 2024年第1期43-52,共10页
海淀区是为数不多的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且发育地质灾害的城市中心区。海淀区西北部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37处,灾害类型为崩塌(19处)、泥石流(9处)、不稳定斜坡(8处)、地面塌陷(1处)。故在野外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海淀区... 海淀区是为数不多的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且发育地质灾害的城市中心区。海淀区西北部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37处,灾害类型为崩塌(19处)、泥石流(9处)、不稳定斜坡(8处)、地面塌陷(1处)。故在野外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海淀区地质灾害划分为3个风险区:分别为香山风险区、凤凰岭—阳台山风险区与普安店风险区,并分析总结了海淀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空间分布、灾害类型、规模、成因、威胁对象、工程治理状况、人类工程活动、发展趋势等。得出以下结论:1)海淀区70%的隐患点成因为人类工程活动。2)68%的隐患点已完成工程治理,未治理的隐患点大部分集中分布于森林防火道路沿线,少部分威胁对象已搬迁避让。3)不同的地层岩性发育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山区基岩出露区域主要发育岩质崩塌;山前冲洪积物堆积区域主要发育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及土质崩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淀区 突发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成因 切坡建房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城市生态空间受损识别与评价研究——以北京海淀北部新区、亦庄新城为例
5
作者 牛萌 刘华 穆晓红 《园林》 2024年第1期48-57,共10页
识别城市受损生态空间是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实施城市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现有研究集中在宏观尺度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微观层面的生态修复技术,而对城区尺度受损生态空间的辨析及精准识别研究较少。以海淀北部新区和亦庄新城为... 识别城市受损生态空间是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实施城市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现有研究集中在宏观尺度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微观层面的生态修复技术,而对城区尺度受损生态空间的辨析及精准识别研究较少。以海淀北部新区和亦庄新城为研究案例,通过建设期十余年的数据系统研究组团式和集中式城市生态空间动态变化情况,建立城市受损生态空间识别评价体系并识别评价受损生态空间。结果表明不同空间结构的城市生态空间受损情况有所差异,生态廊道中河流沿岸的生态空间受损最严重;而城市受损生态斑块多集中在高级别道路交叉口区域。因此,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提升的重点应与城市空间结构特点结合,保障组团间或城市外围环城绿带,同时增加内部生态斑块的生物多样性和连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空间 受损 海淀北部新区 亦庄新城 识别与评价
下载PDF
Haidian District:Beijing’s ‘Smart Reservoir’
6
作者 TANG YUANKAI 《Beijing Review》 2008年第7期15-15,共1页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Beijing,Haidian District has residents from all 56 ethnic groups in China, making it the most ethnically diverse area of Beijing. In June 1954, Haidian, the name of an administrative distri...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Beijing,Haidian District has residents from all 56 ethnic groups in China, making it the most ethnically diverse area of Beijing. In June 1954, Haidian, the name of an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officially appeared on the map. Over the last 20 years, the area has developed from an outskirt of the city into a modern district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educa- tion and culture as its core industries. Zhongguancun is a very famous place in Haidian District,which is renowned as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dian District:Beijing’s Smart Reservoir
原文传递
基于城市活力影响的滨河绿地评价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7
作者 黄守邦 张诗阳 王向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8-139,共12页
【目的】基于活力影响构建城市滨河绿地评价体系,从不同维度探讨滨河绿地对其自身及周边街区活力的影响,为城市滨河绿地的评价方法及更新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构建递阶层次城市滨河绿地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组合赋权... 【目的】基于活力影响构建城市滨河绿地评价体系,从不同维度探讨滨河绿地对其自身及周边街区活力的影响,为城市滨河绿地的评价方法及更新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构建递阶层次城市滨河绿地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组合赋权,TOPIS法进行数据综合。(2)采用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评估滨河绿地准则层各维度质量、各指标层单一环境要素对场地和周边街区活力影响。(3)采用交互探测,评估各环境要素评价维度交互作用对场地和周边街区活力影响。【结果】(1)研究构建包含区位环境、河道空间形态、水岸空间形态、生态环境质量、设施服务质量、可达性6个准则层31个指标的城市滨河绿地评价模型。(2)海淀6段典型河段27个研究单元的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单元中,研究单元21最佳,研究单元26最差。河段中,土城沟、南长河评价较好;京密引水渠由于区位环境与可达性不佳,评价居中;永定河引水渠、小月河评价较差,归因于河道空间形态的局限性和生态环境质量较差。(3)指标层方面,场地活力与周边街区建筑密度、单元形状指数、外侧道路等级值显著相关,而周边建筑密度、单元文化和休憩设施密度对周边街区活力体现出高解释力。(4)准则层方面,单一维度准则层环境要素对场地活力影响有限,周围街区活力与设施服务质量相关性显著;双因子交互探测均呈现对活力解释的增强作用。区位环境与设施服务质量两者协同对场地活力和周边街区活力都有着最高解释水平。【结论】(1)研究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一定程度支撑城市滨河绿地系统性评估,并提供优化参考。(2)南长河和土城沟的总体品质较高,京密引水渠昆玉段需通过降低道路等级、增加人行天桥等方式提升滨河绿地可达性,而小月河、永定河引水渠等河段则应通过覆绿、近自然化改造等方式改善现状硬质驳岸,营建多类型亲水场所,并通过塑造多种乡土植物群落以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和多样自然风景。(3)总体建议方面,应重视区位环境条件,强调形态、品质与可达性的均衡发展,而在部分维度受限时,则应优先关注设施服务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建设。(4)实施策略方面,提升绿地边界形状不规则度,降低绿地与周边街区间的道路等级,是增强滨河绿场地活力的有效途径;而增加滨河绿地内部文化、休憩场所设施类型与密度,增加民众亲水机会,塑造更为开敞体验感受等则是提升周边街道活力的多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滨河绿地 评价体系 活力测度 地理探测器 海淀区
下载PDF
科创产业驱动下的空间规划范式变革——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周艺南 李佳玲 解飞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15,共7页
新时期科创产业具有新特点,传统产业空间难以满足其使用需求。结合创新城区理论,提出科创产业驱动下的空间规划范式:规划层面由部门分治到多规协同,产业层面由割裂失衡到融合共生,空间组织层面由园区到城区、由分散到整合、由封闭到开... 新时期科创产业具有新特点,传统产业空间难以满足其使用需求。结合创新城区理论,提出科创产业驱动下的空间规划范式:规划层面由部门分治到多规协同,产业层面由割裂失衡到融合共生,空间组织层面由园区到城区、由分散到整合、由封闭到开放。结合全国科创“领头羊”—北京市海淀区实践展开剖析,探索以政府为主导,各项规划协同发力,打造融合共生的“创新雨林生态”,建立响应科创产业机制的空间组织模式等规划策略,并进一步讨论存量更新时代科创产业空间利用保障机制,包括创新用地供给、打通实施路径和提升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产业 创新城区 空间规划 海淀区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对城市高活力街道的识别研究——以海口市海甸岛为例
9
作者 孔龄尧 杨超 林世平 《城市建筑》 2023年第3期118-123,共6页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街道空间设计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海口市海甸岛为例,从丰富度、密度、可达性三个方面研究城市街道活力。本研究基于POI、LBS数据,运用shannon-wiener指数、熵权TOPSIS分析方法,对海口市中心...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街道空间设计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海口市海甸岛为例,从丰富度、密度、可达性三个方面研究城市街道活力。本研究基于POI、LBS数据,运用shannon-wiener指数、熵权TOPSIS分析方法,对海口市中心城区的城市街道空间载体和街道活力进行量化排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海口市海甸岛的高活力街道多为生活型街道,排名前五的为三西路(0.0867)、海岸路(0.0822)、二东路(0.0785)、三东路(0.0694)、五西路(0.0617)。经分析,有效经济类载体对街道活力的产生有较大的贡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数据 LBS数据 街道活力 空间载体 海甸岛
下载PDF
基于GIS的药品抽样点位研究与评价——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10
作者 郝亚冬 张金懿 +4 位作者 欧文婷 杨蕴琪 冯晓文 李东辉 王永欣 《中国药事》 CAS 2023年第8期870-880,共11页
目的:为规范药品抽样工作,解决药品抽检中抽样点位缺乏统筹规划管理的问题,提出可量化的抽样评价指标,提升监管效能,促进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方法:通过GIS对北京市海淀区2019年至2022年药品抽样信息采集分析。利用平均最近邻指数分析... 目的:为规范药品抽样工作,解决药品抽检中抽样点位缺乏统筹规划管理的问题,提出可量化的抽样评价指标,提升监管效能,促进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方法:通过GIS对北京市海淀区2019年至2022年药品抽样信息采集分析。利用平均最近邻指数分析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缓冲区分析法、地理联系率等分析海淀区药品抽样点位的空间分布情况、覆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海淀区药品抽样点位分布呈聚集特点。与海淀区总体可抽样点位相比,克服了部分聚集性,但近年来聚集程度仍有所增加。抽样点位分布表现出沿商业中心、交通要道、综合居民用地分布的特征,在总可抽样点位“三核”“多点”连带、东南聚集、西北稀疏的地理格局上,逐年变化,呈现出“多核”“南移”“两极”的变化态势。以覆盖率为抽样评价指标可见,海淀区抽样点位数量覆盖率4年达35.74%,去除重复点位后为21.28%,年新增覆盖率在3.58%~4.28%,每年逐步增长但增速较为缓慢。各街镇点位数量选取较为平衡,仅个别街道表现出新增覆盖率不足。抽样点位服务面积覆盖率总体趋势表现为与街道行政区域面积呈负相关,80%以上的街道可实现4年监管周期内对点位服务范围全覆盖,40%以上街道的全覆盖周期可缩短至2年。但不同街道面积覆盖率差异较大。与抽样点位分布联系密切的因素包括人口密度、住宅区、路网密度及停车区位因素。结论:提出应区分不同分布密度特点区域采取不同抽样原则。点位密集区动态选择重点监管方向,点位分散区加大抽样点位选取密度。利用抽样点位覆盖率作为监管抽样的评价指标。通过GIS对点位的统筹管理规划,平衡抽样实施性与科学性,提升监管效能及数字信息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抽检 GIS 抽样 空间分布 海淀区
下载PDF
北京市海淀区野生维管束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11
作者 闫亮亮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10期90-95,共6页
以北京市海淀区野生维管束植物资源为调查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法和文献查阅的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野生维管束植物资源重点区域11个样地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记录到海淀区野生维管束植物有120科421属755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9属21种,种子... 以北京市海淀区野生维管束植物资源为调查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法和文献查阅的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野生维管束植物资源重点区域11个样地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记录到海淀区野生维管束植物有120科421属755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9属21种,种子植物113科412属734种。海淀区野生维管束植物以菊科、禾本科、豆科植物科属分布为优势主体,以北温带分布类型为主(33.11%),海淀区西北部鹫峰国家森林公园野生维管束植物资源最为丰富(65.56%),国家Ⅱ级保护植物4种。该调查结果可为北京市海淀区野生维管束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淀 野生维管束植物 资源调查 区系成分
下载PDF
以街道角度浅析老旧社区改造的探索——以小南庄小微空间改造系列活动为例
12
作者 张红静 《建筑与装饰》 2023年第8期19-21,共3页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街道辖区老旧小区众多,人口密集,部分社区休闲环境不足。根据相关政策要求,依托街区责任规划制度,选取小南庄社区作为小微空间改造试点。本文试图通过以小南庄社区小微空间改造探索为例,简单阐述街镇一级为小微空间改...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街道辖区老旧小区众多,人口密集,部分社区休闲环境不足。根据相关政策要求,依托街区责任规划制度,选取小南庄社区作为小微空间改造试点。本文试图通过以小南庄社区小微空间改造探索为例,简单阐述街镇一级为小微空间改造做出的尝试与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淀街道 小南庄社区 小微空间改造 街区责任规划师
下载PDF
北京海淀区植被覆盖的遥感动态研究 被引量:184
13
作者 陈云浩 李晓兵 +1 位作者 史培军 周海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8-593,T001,共7页
植被覆盖度 fg(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单位面积之比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态气候参数。为了有效地从遥感资料中提取植被覆盖度 ,发展了一套计算区域植被覆盖度的亚象元分解模型法。运用该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1975、1991和 1997年的植被覆... 植被覆盖度 fg(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单位面积之比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态气候参数。为了有效地从遥感资料中提取植被覆盖度 ,发展了一套计算区域植被覆盖度的亚象元分解模型法。运用该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1975、1991和 1997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计算 ,并在此基础上 ,求得研究区不同植被覆盖等级的变化转移矩阵 ,分析了海淀区 2 2年来植被覆盖等级变化的空间过程和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植被覆盖度 转移矩阵 海淀区 北京 计算
下载PDF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混合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5
14
作者 何春阳 陈晋 +1 位作者 陈云浩 史培军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5-262,共8页
针对当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中常用的分类后比较法中存在的误差累积 ,夸大变化程度的缺陷 ,提出了把变化矢量分析和分类后比较法相结合进行混合动态监测的新方法。从北京市海淀区的实例研究来看 ,尽管该方法对单景图像分类精度... 针对当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中常用的分类后比较法中存在的误差累积 ,夸大变化程度的缺陷 ,提出了把变化矢量分析和分类后比较法相结合进行混合动态监测的新方法。从北京市海淀区的实例研究来看 ,尽管该方法对单景图像分类精度提高不明显 ,却可以大大降低常规分类后比较法中误差累积的程度 ,改善了常规分类后比较方法中误差累积、出现不合理变化类型的缺陷 ,从而得到较为准确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定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矢量分析 分类后比较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北京 海淀 混合动态监测 误差累积
下载PDF
基于土地功能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被引量:36
15
作者 郭欢欢 李波 侯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4-427,共4页
从土地功能的角度研究了土地资源承载力,在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8年间海淀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土地生产功能承载力增幅最大;土地生产功... 从土地功能的角度研究了土地资源承载力,在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8年间海淀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土地生产功能承载力增幅最大;土地生产功能承载力占海淀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45.67%,可见它是海淀区土地资源最主要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力 土地功能 评价体系 海淀区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以北京市海淀区、延庆县为例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杨爽 冯晓明 陈利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501-4511,共11页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规律和机制对认识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北京市海淀区、延庆县作为研究区,利用1992、2002年的遥感影像数据,采用转移矩阵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1992~2002年海淀区、延庆县土...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规律和机制对认识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北京市海淀区、延庆县作为研究区,利用1992、2002年的遥感影像数据,采用转移矩阵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1992~2002年海淀区、延庆县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1992到2002年间,海淀区、延庆县土地利用变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海淀区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明显高于延庆县,且内部改造强烈;延庆县农业用地面积减少程度明显低于海淀区,且有明显的内部结构调整;海淀区原有建设用地开始转变为林地。②1992到2002年间,海淀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外在驱动力包括人口增长、第二产业(高新技术)、第三产业(房地产)的发展及北京市总体规划政策;最主要内在因素为前期土地利用方式;延庆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外在驱动力包括非农业人口的增长、第三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及生态建设;最主要内在因素为地形因素。③海淀区土地利用变化是政策主导,延庆县土地利用变化是经济发展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分异 机制 海淀区 延庆县
下载PDF
1985-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国巧真 蒋卫国 +2 位作者 李京 陈云浩 易文斌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8-21,25,共5页
以北京市海淀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1991、1995、2000和2006年5个时段的TM影像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遥感和GIS技术,选取城市景观构成、平均斑块面积、分形维数、分离度指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等,分析了海淀区21年来... 以北京市海淀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1991、1995、2000和2006年5个时段的TM影像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遥感和GIS技术,选取城市景观构成、平均斑块面积、分形维数、分离度指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等,分析了海淀区21年来城市景观格局的演变。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并结合海淀区发展实际,归纳总结出其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海淀区景观格局从1985到2006年期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耕地明显减少,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工交建设用地等显著增加。城市景观斑块的平均面积增大,斑块的自相似性增强,景观多样性增加。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和政经体制及决策是海淀区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 空间格局 驱动因子 GIS 海淀
下载PDF
北京市海淀区农田耕层土壤养分现状与变化趋势 被引量:28
18
作者 苏立新 肖健 +1 位作者 王淑琴 赵亚利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20,共4页
2000年海淀区农田耕层土壤养分普查结果表明,全区土壤养分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以上。其中,有机质含量达到17 1g/kg,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分别达到78 9mg/kg和144 5mg/kg。不同农田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明显,菜地高于果园,果园高于粮田。... 2000年海淀区农田耕层土壤养分普查结果表明,全区土壤养分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以上。其中,有机质含量达到17 1g/kg,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分别达到78 9mg/kg和144 5mg/kg。不同农田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明显,菜地高于果园,果园高于粮田。与1980年海淀区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略有下降,土壤有效磷含量大幅提高。文章还对土壤养分的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养分 有机质 有效磷 海淀区
下载PDF
北京市海淀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被引量:35
19
作者 刘海燕 方创琳 班茂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1-296,共6页
目前我国科技园区土地开发利用已出现不少问题。文章借鉴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研究并结合海淀科技园区特征,从园区开发综合效益的视角构建海淀科技园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科技园区中发展较为成熟并能获得数据资料的5个科技产... 目前我国科技园区土地开发利用已出现不少问题。文章借鉴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研究并结合海淀科技园区特征,从园区开发综合效益的视角构建海淀科技园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科技园区中发展较为成熟并能获得数据资料的5个科技产业园用该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为:①海淀科技园区中的各产业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主要受各产业园的功能定位、区位布局、用地开发和管理机制等因素影响;②科技园区中5个产业园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程度的综合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并不是很明显;③针对5个产业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程度评价分析,查找制约各产业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因子,并指出各产业园土地开发中应注意的环节;④5个产业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清华科技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的程度相对最好,中关村广场和中关村软件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的程度相对较好。最后针对海淀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提出提高科技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园区 土地集约利用 综合评价 海淀区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植被覆盖变化景观分析——以北京海淀区为例 被引量:68
20
作者 陈云浩 李晓兵 史培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581-1586,T001,共7页
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分类的植被覆盖度计算的亚象元模型 ,针对不同的植被覆盖类型 ,综合利用“等密度模型”和“变密度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 ,使其能有效地从遥感数据中提取植被覆盖信息。在 GIS的支持下 ,应用该模型对北京海淀区 1 975... 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分类的植被覆盖度计算的亚象元模型 ,针对不同的植被覆盖类型 ,综合利用“等密度模型”和“变密度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 ,使其能有效地从遥感数据中提取植被覆盖信息。在 GIS的支持下 ,应用该模型对北京海淀区 1 975年、1 991年和 1 999年 5月份植被覆盖度进行计算 ,并着重对其景观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 975至 1 999年来 ,海淀区植被覆盖整体表现为增加趋势 ,但空间格局分布不均衡 ,全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过分集中在西北部狭长地带 ,东南部则多为低植被覆盖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变化 景观分析 北京海淀区 亚象元模型 遥感数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