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esophageal cancer endoscopic screening in high-risk areas of China 被引量:31
1
作者 Juan Yang wen-Qiang wei +3 位作者 Jin Niu Zhi-Cai Liu Chun-Xia Yang You-Lin Qi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0期2493-2501,共9页
AIM:To estimate the cost-benefit of endoscopic screening strategies of esophageal cancer(EC)in high-risk areas of China. METHODS:Markov model-based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net present values(NPVs)and th... AIM:To estimate the cost-benefit of endoscopic screening strategies of esophageal cancer(EC)in high-risk areas of China. METHODS:Markov model-based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net present values(NPVs)and the benefit-cost ratios(BCRs)of 12 EC endoscopic screening strategies.Strategies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targeted screening age,screening frequencies,and follow-up intervals.Model parameters were collected from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in China,published literatures,and surveillance data. RESULTS:Compared with non-screening outcomes,all strategies with hypothetical 100 000 subjects saved life years.Among five dominant strategies determined by the 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screening once at age 50 years incurred the lowest NPV(international dollar-I$55 million)and BCR(2.52).Screening six times between 40-70 years at a 5-year interval[i.e., six times(40)f-strategy]yielded the highest NPV(I$99 million)and BCR(3.06).Compared with six times(40)fstrategy,screening thrice between 40-70 years at a 10-year interval resulted in relatively lower NPV,but the same BCR. CONCLUSION:EC endoscopic screening is cost-beneficial in high-risk areas of China.Policy-makers should consider the cost-benefit,population acceptance,and local economic status when choosing suitable screening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效益分析 食管癌 中国 内镜 风险 检查 时间间隔 净现值
下载PDF
Reflections on the New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by the WHO and Changes in Esophageal Cancer in a High-risk Area 被引量:1
2
作者 Zhifeng Chen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D 2006年第1期61-65,共5页
In year 2000, a book entitled the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r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was published by the WHO, presenting some new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reatment principles. I have analyzed the epidemiologic ... In year 2000, a book entitled the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r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was published by the WHO, presenting some new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reatment principles. I have analyzed the epidemiologic change of tumors in over 30 years in the high-risk area with esophageal cancer. The following phenomenon was found: accompanied by the sharp decrease in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esophageal cancer,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and death rate of stomach cancer involving cardiac cancer. This fact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analyzing the sharp decrease in esophage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 More attention was given to diagnosis of cardiac cancer; at the same time it is more practical to improve the early screening of cancers. To ob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and 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s will be an urgent task for esophageal cancer research in the high risk area, according to WHO'S new class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识别方法 流行病学 肿瘤分类
下载PDF
Associations between cancer family history and esophage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in high-risk areas of China 被引量:2
3
作者 Jiachen Zhou Kexin Sun +6 位作者 Shaoming Wang Ru Chen Minjuan Li Jianhua Gu Zhiyuan Fan Guihua Zhuang Wenqiang We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7期813-819,共7页
Background:Family clustering of esophageal cancer(EC)has been found in high-risk areas of China.However,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ancer family history and esophage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ECPL)have not been... Background:Family clustering of esophageal cancer(EC)has been found in high-risk areas of China.However,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ancer family history and esophage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ECPL)have not been comprehensively reported in recent years.This study aime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identification of high-risk populations.Method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five high-risk areas in China from 2017 to 2019,based on the National Cohort of Esophageal Cancer.The permanent residents aged 40 to 69 years were examined by endoscopy,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for suspicious lesions.Information o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environmental factors,and cancer family history was collected.U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odds ratios between family history related factors and ECPL.Results:Among 33,008 participants,6143(18.61%)reported positive family history of EC.The proportion of positive family history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high-risk areas.After adjusting for risk factors,participants with a family history of positive cancer,gastric and esophageal cancer or EC had 1.49-fold(95%confidence interval[CI]:1.36-1.62),1.52-fold(95%CI:1.38-1.67),or 1.66-fold(95%CI:1.50-1.84)higher risks of ECPL,respectively.Participants with single or multiple first-degree relatives(FDR)of positive EC history had 1.65-fold(95%CI:1.47-1.84)or 1.93-fold(95%CI:1.46-2.54)higher risks of ECPL.Participants with FDRs who developed EC before 35,45,and 50 years of age had 4.05-fold(95%CI:1.30-12.65),2.11-fold(95%CI:1.37-3.25),and 1.91-fold(95%CI:1.44-2.54)higher risks of ECPL,respectively.Conclusions:Participants with positive family history of EC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risk of ECPL.This risk increased with the number of EC positive FDRs and EC family history of early onset.Distinctive genetic risk factors of the population in high-risk areas of China require further investigation.Trial registration:ChiCTR-EOC-170105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cancer Family history high-risk area Cross-sectional study
原文传递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估
4
作者 葛建华 丁雨薇 +4 位作者 李佳 张万 马东坡 任雪 张世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7-2335,共9页
为探明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污染赋存特征及其环境风险,选取安徽省淮南市春申湖、舜耕湿地公园两个典型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表层水体,底泥及周边农田土壤样品,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微塑料尺寸、形状、颜色... 为探明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污染赋存特征及其环境风险,选取安徽省淮南市春申湖、舜耕湿地公园两个典型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表层水体,底泥及周边农田土壤样品,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微塑料尺寸、形状、颜色及丰度等赋存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集的样本中多为纤维微塑料和薄膜微塑料,类型主要以聚乙烯,聚丙烯为主,颜色以黄色和透明为主,粒径大多小于500μm.采煤沉陷区的地表水丰度范围为0.77~7.1pcs/L,沉积物微塑料的丰度范围为540~2800pcs/kg,周边农田土壤微塑料的丰度范围为380~2380pcs/kg.采用污染负荷指数(PLI)模型进行评估,地表水和农田土壤的风险评估都为于Ⅰ级,属于轻微污染,而沉积物中的微塑料风险评估为Ⅱ级,属于中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采煤沉陷区 高潜水位 表层水体 土壤 沉积物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农业农村氮流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
5
作者 张弼 庞爱萍 李春晖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91,共12页
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剩引发的面源污染问题,是黄河流域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为应对黄河流域氮素危机,从源头上降低面源污染负荷,本研究基于物质流和空间分析方法,刻画1949-2022年间黄河流域农业农村氮流时空格局演化规律,评估黄河流域面源... 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剩引发的面源污染问题,是黄河流域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为应对黄河流域氮素危机,从源头上降低面源污染负荷,本研究基于物质流和空间分析方法,刻画1949-2022年间黄河流域农业农村氮流时空格局演化规律,评估黄河流域面源污染关键氮流和高风险区.结果表明:(1)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的作物收获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2015年之后在氮输入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年均2%的增长,黄河流域在氮素利用水平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黄河流域农业农村依然存在严重的氮流失现象,其中存贮和反硝化是氮流失的主要部分,1962年、1992年和2022年这两部分流失量分别占耕地氮输出流的51%、47%和36%.2015开始氮素流失(存储)量逐年下降,2022年比2015年减少了15.55%,但是每年仍有30.12×10^(8)kg氮素流失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是当年作物收获氮量的1.64倍,氮素损失率高达62.05%.(3)降雨和地势地形是影响氮径流的决定因素,在高风险区内约有27%~45%的氮剩余流失到附近的地表水中,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的最南部和东南角部分地区、陕西省的最南部和山东省东部地区.研究显示:黄河流域在氮素利用提升和氮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严重的氮流失现象;需要持续推进化肥减量、粪便还田和农村污水治理,同时需要在高风险区采取构建缓冲带等工程措施,才能实现面源污染等氮危机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农业农村污染 氮流路径 时空分布 高风险区
下载PDF
基于SAFETI软件的煤层气管道高后果区风险定量分析研究
6
作者 张玉涛 张哲 +1 位作者 武洋 张旭东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1期63-65,共3页
以某煤层气管道高后果区为例,采用SAFETI软件计算该区域内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结果表明,有2处单位的个人风险超过可接受水平,企业应采取必要的风险减缓措施;社会风险F-N曲线全部处于“尽可能降低区”,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措施降... 以某煤层气管道高后果区为例,采用SAFETI软件计算该区域内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结果表明,有2处单位的个人风险超过可接受水平,企业应采取必要的风险减缓措施;社会风险F-N曲线全部处于“尽可能降低区”,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措施降低风险。本文在定量计算时考虑极端工况,计算结果相对保守,若有更加详细的资料可以开展多种场景的模拟计算,计算结果将更加具体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长输管道 高后果区 定量风险分析 SAFETI
下载PDF
高植被覆盖下铁路隧道口危岩落石风险评估
7
作者 曹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29,共8页
山区铁路选线受地形条件制约,高陡边坡或陡崖地段的隧道洞口常面临危岩落石风险,传统人工调查方法困难,尤其是高植被覆盖地区,受现场条件限制不能完全查明危岩分布,同时常用的落石运动轨迹模拟缺少横向范围控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以... 山区铁路选线受地形条件制约,高陡边坡或陡崖地段的隧道洞口常面临危岩落石风险,传统人工调查方法困难,尤其是高植被覆盖地区,受现场条件限制不能完全查明危岩分布,同时常用的落石运动轨迹模拟缺少横向范围控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以某铁路隧道进口工程为研究对象,以机载LiDAR和三维倾斜摄影数据为基础,查明了危岩形成机制及分布特征,利用自主研发的Rockfall Hunter软件分析不同破坏形式的危岩三维运动特征,并给出防护措施建议。研究表明:(1)基于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建立的“数据、方法、意义”三阶段高植被覆盖区危岩落石风险综合评估方案行之有效;(2)利用精细化三维实景模型可准确提取危岩体几何信息,危岩落石发育区数字地表灰度影像表面坎坷不平、具粗糙感,危岩体截面地面点棱角显著、地势陡峭,原生孤石或滚石截面呈凸起状、有明显界限;(3)研究发现可能对工程造成危害的危岩体120处,总体积约15541 m^(3),以倾倒、坠落式破坏为主,局部发生组合式破坏;(4)落石进入隧址区最大速度为17.3 m/s,最大弹跳高度为12.5 m,最大冲击能量超过8000 kJ,建议采用避让、清理、加固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危岩落石 高植被覆盖区 机载LIDAR 三维倾斜摄影 风险评估 落石三维轨迹
下载PDF
基于风险场的高速公路高风险区域甄别方法
8
作者 张驰 王博 +2 位作者 陈星光 任士鹏 翟艺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151,共8页
为有效识别高速公路高风险区域,首先,在理论阐述和量化解释行车风险演化机制基础上引入势场理论,提出道路静态风险场的基本概念及性质;然后,在分析道路要素对行车安全影响的基础上,构建路域范围内的构造物、线形、路侧等要素的静态风险... 为有效识别高速公路高风险区域,首先,在理论阐述和量化解释行车风险演化机制基础上引入势场理论,提出道路静态风险场的基本概念及性质;然后,在分析道路要素对行车安全影响的基础上,构建路域范围内的构造物、线形、路侧等要素的静态风险场计算模型,提出高速公路高风险区域甄别方法,同时,基于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对静态风险场计算模型的风险量进行参数标定;最后,依托实际项目,进行区域风险等级预测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研究路段的33处区域中26处甄别结果与实际风险等级相同,仅有7处结果不一致,风险等级结果相差一个等级内的区域数量为30处;风险等级预测结果准确率达78.79%,与实际风险等级结果相差一个等级内的准确率达90.91%。静态风险场能够有效应用于高风险区域甄别,研究有助于设计及运营阶段高速公路安全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场 高速公路 高风险区域甄别 行车风险 道路静态风险场
原文传递
高原地区不同类型过敏性紫癜藏族患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9
作者 魏慧 次旦央宗 +1 位作者 益西拉姆 白玛央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3-928,共6页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不同类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藏族患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高原地区正确识别过敏性紫癜高危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22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血液内科收治的304例藏族...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不同类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藏族患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高原地区正确识别过敏性紫癜高危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22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血液内科收治的304例藏族HSP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家族史、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嗜酸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补体C3、补体C4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等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类型过敏性紫癜藏族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肾型HSP患者表现出较高的IgA[(9.2±1.7)g/L vs.(6.4±2.4)g/L,P=0.015]、较低的补体C3[(203.3±21.6)mg/dL vs.(301.1±19.5)mg/dL,P=0.043]和补体C4[(33.5±2.3)mg/dL vs.(53.0±7.2)mg/dL,P=0.032],腹型HSP患者表现出较低的血红蛋白[(119.6±19.6)g/L vs.(146.6±47.3)g/L,P=0.038]和血浆白蛋白[24.8(22.1,33.9)g/L vs.32.6(24.6,35.1)g/L,P=0.045],关节型HSP患者表现出更高的CRP[13.5(0.2,20.6)g/L vs.7.5(0.1,15.2)g/L,P=0.036]和ESR[24(5,40)mm/h vs.15(4,30)mm/h,P=0.049]。IgA升高、补体C4减低是肾型HSP的危险因素,贫血、血浆白蛋白降低是腹型HSP的危险因素,CRP升高是关节型HSP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原地区不同类型的HSP临床特点存在差异,对于高IgA血症、低补体C4、贫血、低白蛋白血症、CRP明显升高的患者应高度警惕,给予早期有效干预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避免病情向重症发展,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高原 临床类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卒中高危人群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对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认知和健康生活行为的影响
10
作者 张明 唐丽君 +1 位作者 陈静 蒋道洪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欠发达地区卒中高危人群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对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认知和健康生活行为的影响。方法:2020-01~2021-04以便利抽样法抽取我市3个乡镇6个自然行政村的脑卒中高危人群138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欠发达地区卒中高危人群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对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认知和健康生活行为的影响。方法:2020-01~2021-04以便利抽样法抽取我市3个乡镇6个自然行政村的脑卒中高危人群138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行传统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管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胆固醇、脑卒中知识、健康行为、脑卒中发生率及其他疾病住院率。结果:干预后两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低于干预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脑卒中知识及健康行为得分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共发生3例(4.35%)脑卒中,低于对照组的10例(1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有2例(2.90%)观察组患者因其他疾病住院,与对照组的4例(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欠发达地区卒中高危人群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干预与传统健康管理相比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及血脂相关指标,提高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及健康行为得分,并可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脑卒中 高危人群 一体化健康管理
下载PDF
高原地区高危产妇胎儿宫内窘迫超声诊断的价值分析
11
作者 赵永峰 甘国财 +4 位作者 王雪 赵旭 马淑梅 李彩琴 张成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74-1378,共5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青海高原地区高危产妇胎儿宫内窘迫(FIUD)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青海高原地区和北京平原地区孕妇各130例,根据FIUD发生情况分为高原窘迫组47例、高原正常组83例、平原窘迫组31例、平原正常组99例。所有对象均...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青海高原地区高危产妇胎儿宫内窘迫(FIUD)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青海高原地区和北京平原地区孕妇各130例,根据FIUD发生情况分为高原窘迫组47例、高原正常组83例、平原窘迫组31例、平原正常组99例。所有对象均在分娩前行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A)血流检测,计算脑-胎盘比(CPR)。比较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高危产妇FIUD发生率;比较4组胎儿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剖宫产率和MCA、UA血流频谱参数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参数预测高原地区高危产妇FIUD的价值。结果 高原地区高危产妇FIUD发生率和重度FIUD发生率均高于平原地区(分别为36.15%vs.23.85%和13.85%vs.4.62%;P<0.05);与高原窘迫组比较,高原正常组和平原窘迫组的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增加、MCA的PI、RI、S/D值和CPR升高,UA的PI、RI和S/D降低(P<0.05);ROC结果显示,以UA中S/D指标诊断高原地区高危产妇FIUD的整体性能优势最明显,其中MCA中RI指标诊断敏感度最高,CPR诊断特异度最高(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原地区高危产妇FIUD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筛查FIUD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窘迫 超声检查 产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脑动脉 脐动脉 妊娠 高危 高原地区
下载PDF
农村地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紫莹 杨春艳 +1 位作者 陈美惠 任文娇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分析农村地区不同类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为心血管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收集湖北省某县级市17931例35~75岁中老年人心血管病早期筛查数据,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心血... 目的分析农村地区不同类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为心血管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收集湖北省某县级市17931例35~75岁中老年人心血管病早期筛查数据,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心血管病史型、血压异常型、血脂异常型、WHO风险评估的患病风险≥20%型心血管病高危检出率分别为2.33%、16.67%、4.37%和4.9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打鼾是心血管病史型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年龄、男性、农民、饮酒、超重或肥胖、打鼾是血压异常型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年龄60~69岁、超重或肥胖、打鼾是血脂异常型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而农民、饮酒是保护因素;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打鼾是WHO风险评估的患病风险≥20%型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结论为了预防心血管病,该地区应重点干预男性、高龄者、吸烟者、饮酒者、超重及肥胖者、打鼾者,倡导合理膳食、戒烟戒酒、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等健康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高危人群 危险因素 农村
下载PDF
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施工风险安全预警方法
13
作者 尚毅广 李立新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9-523,共5页
由于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不可预知性强,在隧道施工安全预警时预测精度难以保证,为此提出一种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安全预警方法。通过对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施工风险因素展开研究,构建施工安全预警体系,确定预警指标。采用层次分析... 由于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不可预知性强,在隧道施工安全预警时预测精度难以保证,为此提出一种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安全预警方法。通过对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施工风险因素展开研究,构建施工安全预警体系,确定预警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对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安全展开评估,获取施工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等级确定出对应的预警级别,实现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安全预警。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可以得到准确率更高的预警结果,且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实现风险预警,为隧道施工安全预警提供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风险岩溶地区 隧道施工 安全预警 模糊综合评估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高后果区油气管道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奕 荆晶 +3 位作者 陈敏 张逸宁 秦虹 梁昌晶 《石油工程建设》 2023年第5期32-37,共6页
为实时动态反映油气管道在高后果区的风险水平,结合蝴蝶结(BT)和动态贝叶斯网络(DBN)模型对高后果区管道泄漏行为进行了分析,利用模糊概率和Leaky Noisy-or Gate模型分别确定DBN模型的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并在人为因素、腐蚀情况等节点... 为实时动态反映油气管道在高后果区的风险水平,结合蝴蝶结(BT)和动态贝叶斯网络(DBN)模型对高后果区管道泄漏行为进行了分析,利用模糊概率和Leaky Noisy-or Gate模型分别确定DBN模型的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并在人为因素、腐蚀情况等节点引入时间维度进行动态设置,得到管道泄漏概率和事故后果发生概率的时变特性。结果表明:管道泄漏概率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在投产初期和运行后期的泄漏概率较大,应引起足够重视;管道占压和违章施工是引发高后果区管道泄漏的主控因素;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同事故的发生概率逐渐增大,事故发生概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油气聚集、喷射火、闪火、油池火、火球和蒸气云爆炸。研究结果可为油气管道高后果区的动态系统分析和安全管理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网络 动态 油气管道 高后果区 风险评价
下载PDF
琼海地区高危妊娠风险人群叶酸代谢障碍相关基因筛查及叶酸服用效果
15
作者 邢华蕊 龚护民 黎小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4期968-973,共6页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风险人群叶酸代谢障碍相关基因筛查及叶酸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妇产科就诊的1964例孕前及孕早期产前检查女性临床资料,利用PCR技术检测甲硫氨酸合酶的还原酶(MTRR)基因A66G位点和亚甲基四氢叶...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风险人群叶酸代谢障碍相关基因筛查及叶酸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妇产科就诊的1964例孕前及孕早期产前检查女性临床资料,利用PCR技术检测甲硫氨酸合酶的还原酶(MTRR)基因A66G位点和亚甲基四氢叶酸的还原酶(MTHFR)相关基因A1298C、 C677T位点;均行叶酸代谢风险评估,未发现风险459例为非风险组,低、中、高度风险1505例,对中高危孕妇1050例按是否接受叶酸补服分为叶酸组479例和未接受叶酸补服的对照组571例,统计出生后存在缺陷、早产、自然流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及妊娠期相关合并症、妊娠期相关并发症。结果:MTHFR C677T、MTHFR A1298C及MTRR A66G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风险组高于非风险组(P<0.05),叶酸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叶酸组出生缺陷(1.3%)、自然流产(3.3%)、早产(4.0%)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6.0%、7.0%、8.4%),妊娠期高血压(4.0%)低于对照组(11.9%)(均P<0.05),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胎膜早破(0.8%)、羊水异常(3.9%)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0%、7.9%),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异常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MTHFR、MTRR基因位点可能是本次调查叶酸代谢障碍致高危妊娠风险疾病的潜在因素,科学服用叶酸能有效降低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发生,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海地区 高危妊娠 叶酸代谢障碍 基因筛查 甲硫氨酸合酶的还原酶基因 亚甲基四氢叶酸的还原酶基因 叶酸干预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高危部位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16
作者 杨思光 林少梅 蔡一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1期53-55,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高危部位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特殊高危部位原发性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遵从自愿选择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高危部位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特殊高危部位原发性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遵从自愿选择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及局部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0.55±7.65)ml少于对照组的(116.50±74.1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1/20)低于对照组的5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部分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经保肝治疗后1个月内大部分恢复正常。观察组ALT、AST、ALB及TBIL分别为(37.44±28.11)U/L、(37.43±43.21)U/L、(35.27±4.13)g/L及(22.17±18.22)μmol/L;对照组分别为(39.01±45.88)U/L、(42.96±28.98)U/L、(36.86±4.43)g/L及(18.27±11.58)μmol/L。两组患者ALT、AST、ALB及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高危部位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低、安全性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小肝癌 微波消融 超声引导 特殊高危部位
下载PDF
航煤管道高后果区的识别与风险评价
17
作者 赵忠红 朱伟林 《云南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105-108,共4页
总结了输油管道高后果区的识别和风险评价研究现状,并以GB 32167―2015标准为基础对成都航煤管道进行高后果区辨识,共辨识出Ⅲ级高后果区17段,Ⅱ级高后果区22段,Ⅰ级高后果区52段;同时利用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对航煤管道进行了风险评价,... 总结了输油管道高后果区的识别和风险评价研究现状,并以GB 32167―2015标准为基础对成都航煤管道进行高后果区辨识,共辨识出Ⅲ级高后果区17段,Ⅱ级高后果区22段,Ⅰ级高后果区52段;同时利用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对航煤管道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航煤管道处于低风险等级。较好的反应了该航煤管道的实际风险情况,丰富了航煤管道风险评价的内容,并就航煤管道所经过的人口密集区、建构筑物集中区、重要设施区、环境敏感区等提出了管控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煤管道 高后果区 风险评价 管控措施
下载PDF
输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媛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8期77-79,共3页
为保障输气管道安全运行,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通过数据采集与整合、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风险消减及维修维护和效能评价环节的循环推进,有效延长管道使用寿命,将管道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实现管... 为保障输气管道安全运行,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通过数据采集与整合、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风险消减及维修维护和效能评价环节的循环推进,有效延长管道使用寿命,将管道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实现管道安全、经济、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性管理 全生命周期 高后果区识别 完整性评价 风险消减
下载PDF
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与评价
19
作者 刘汉林 张婷婷 《现代工程科技》 2023年第23期63-65,共3页
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多次发生落石、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根据排查成果,研究地质灾害的分布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形成条件。将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划分为高、中、低易发地区,划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并提出了... 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多次发生落石、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根据排查成果,研究地质灾害的分布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形成条件。将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划分为高、中、低易发地区,划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并提出了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区 防治区 措施 建议
下载PDF
高海拔环境下慢性前列腺炎类症状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王东星 陈健 +3 位作者 薛烨 康印东 张斌 常德辉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66-569,共4页
目的 探究高海拔地区官兵慢性前列腺炎类症状(CPLS)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4 200 m)基层官兵采取整群抽样调查,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发布的《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为基础制定调查问卷,收集官兵个人信息... 目的 探究高海拔地区官兵慢性前列腺炎类症状(CPLS)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4 200 m)基层官兵采取整群抽样调查,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发布的《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为基础制定调查问卷,收集官兵个人信息(年龄、身高、体质量、婚姻状态、受教育情况、吸烟状况、生活习惯等)。抽样调查官兵共534人,入组516人,其中健康官兵424人,CPLS官兵92人,观察健康官兵和CPLS官兵相关影响因素差异,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调查人群中,CPLS发病率为17.8%。健康官兵与CPLS官兵在年龄、婚姻状态、手淫频率、高原驻训时长、是否经常憋尿、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史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过度手淫、高原驻训时长超过12个月、经常憋尿、既往患有泌尿生殖疾病是CPL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海拔地区官兵CPLS总体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高海拔地区部队官兵CPLS发病率与过度手淫、经常憋尿、高原驻训时长、泌尿生殖疾病史等相关,基于以上相关危险因素对高原官兵进行健康宣教,为高原地区官兵生殖健康提供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类症状 高海拔地区 发病情况 相关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