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ablishment of anti-thyrotropin monoclonal antibody hybridoma cell lines with extract of human pituitary gland
1
作者 姬秋和 罗敏 +2 位作者 谢晓雁 许曼音 陈家伦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7年第3期210-213,共4页
To get the hybridoma cell lines secreting anti-thyrotropin monoclonal antibodies with high affinity and specificity. Methods: BALB/c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extract of human pituitaries. The spleen cells of one immun... To get the hybridoma cell lines secreting anti-thyrotropin monoclonal antibodies with high affinity and specificity. Methods: BALB/c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extract of human pituitaries. The spleen cells of one immunized mouse were fused with mouse myeloma cells in polyethylene glycol and the positive clones were subcloned 3 times. Results: Two hybridoma cell lines which secrete anti-thyrotropin monoclonal antibodies with high affinity and specificity have been collected. The antibodies were of the IgG1 subclass and their maximum binding with thyrotropin was 60% and 45. 1% respectively. Using competitive binding assay,the antibodies were found to direct against different epitopes of human thyrotropin. Conclusion: The extract of human pituitaries could be used to produce monoclonal anti-pituitary hormone antibodies. The two anti-thyrotropin monoclonal antibodies produced in this study could be us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ensitive measurement of human thyrotrop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OCLONAL ANTIBODY THYROTROPIN hybridoma cell lines
下载PDF
血清4型禽腺病毒pento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2
作者 罗思思 邓显文 +7 位作者 谢芝勋 张艳芳 张民秀 谢志勤 谢丽基 李孟 王盛 李小凤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92-3099,共8页
【目的】制备和鉴定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五邻体(penton)蛋白单克隆抗体,为深入探究penton蛋白在FAdV-4感染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为抗原检测试剂研发提供抗体材料。【方法】以原核表达的FAdV-4 penton重组蛋白免疫6~8周雌性BALB/c小白... 【目的】制备和鉴定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五邻体(penton)蛋白单克隆抗体,为深入探究penton蛋白在FAdV-4感染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为抗原检测试剂研发提供抗体材料。【方法】以原核表达的FAdV-4 penton重组蛋白免疫6~8周雌性BALB/c小白鼠,加强免疫3次后,取鼠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通过penton-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和FAdV4 virus-ELISA方法分别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对筛选出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进行亚类鉴定、特异性和广谱性鉴定及间接免疫荧光和稳定性试验。【结果】亚类鉴定结果表明,筛选获得7株能稳定分泌抗FAdV-4 penton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1D11、2B3、2C4、2C9、6B3、8F12和8G11),其轻链均为Kappa链,重链3株为IgG1,4株为IgG2b;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7株单克隆抗体只与FAdV-4反应,不与其他11种血清型FAdV及NDV、ARV、EDSV和IBV等常见禽病病原体发生交叉反应;广谱性鉴定结果表明,7株单克隆抗体均可与19株FAdV-4分离株结合,广谱性好;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7株单克隆抗体均与感染FAdV-4的鸡胚肝细胞(CEL)结合,出现明亮的绿色荧光。对筛选出的3株单克隆抗体(6B3、8F12和8G11)进行稳定性检测,发现其稳定性良好。【结论】通过单克隆抗体制备和鉴定获得3株与FAdV-4蛋白结合效果较好并具有特异性和广谱性的FAdV-4 penton蛋白杂交瘤细胞株(6B3、8F12和8G11),能稳定分泌penton蛋白单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penton蛋白在FAdV-4感染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单抗,为FAdV-4抗原检测试剂的研发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4型禽腺病毒 penton蛋白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株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新朋 姜金庆 +5 位作者 钱爱东 王自良 范国英 单晓峰 康元环 李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4726-4735,共10页
【目的】氟喹诺酮类药物(FQs)在畜牧业中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疾病,不合理使用导致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其检测受到世界各国重视。制备抗多种FQs单克隆抗体(m Abs),建立间接竞争ELISA(ic ELISA)检测方法,为动物... 【目的】氟喹诺酮类药物(FQs)在畜牧业中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疾病,不合理使用导致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其检测受到世界各国重视。制备抗多种FQs单克隆抗体(m Abs),建立间接竞争ELISA(ic ELISA)检测方法,为动物性食品中FQs多残留检测奠定基础。【方法】环丙沙星(CPFX)羧基上引入氨基丁酸后为半抗原(CPFX-A),质谱鉴定;分别用碳二亚胺法(DDC)和混合酸干法将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合成免疫原(CPFX-A-BSA)和包被原(CPFX-A-OVA),紫外和红外光谱鉴定是否偶联成功;CPFX-A-BSA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和ic ELISA方法测定多抗血清效价和敏感性,选取抗血清效价高和敏感性好的鼠用于细胞融合;NS0细胞和脾细胞按1﹕5比例在PEG-1500作用下融合,筛选抗FQs杂交瘤细胞株,并进行效价、亚型、敏感性和交叉反应率鉴定;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m Ab,液体石蜡作为诱导剂,每只鼠注射108个杂交瘤细胞;选敏感性和广谱特异性好的腹水m Ab,建立ic ELISA标准曲线,对ic ELISA检测方法优化,在鸡肉中添加10种FQs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与HPLC法比较,用SPSS 17.0软件进行显著差异性分析。【结果】半抗原改造和人工抗原合成成功;3只鼠血清效价均达到1﹕1.28×104以上,2号鼠血清效价最高(1﹕2.56×104),且IC50值最低(12.92 ng·m L-1),选择2号鼠作为细胞融合用鼠;4次亚克隆筛选并鉴定后获得3株敏感广谱特异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2H5、3D11、4F4,细胞上清效价分别为1﹕1 600、1﹕1 600和1﹕800,腹水效价分别为1﹕1.6×106、1﹕8.2×105和1﹕8.2×105;ic ELISA方法的包被原浓度为1μg·m L-1,5%猪阴性血清4℃包被过夜,单抗1﹕40 000稀释,山羊抗鼠酶标二抗(Ga MIg G-HRP)1﹕8 000稀释;反应温度均为37℃,标准品与单抗同时加入反应15 min,洗板后加二抗反应25 min;显色10 min,2H5细胞株腹水敏感性和广谱特异性最好,2H5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28.022x+56.219,R2=0.9 782,对10种FQs的IC50值分别为环丙沙星(CPFX)1.67ng·m L-1、诺氟沙星(NOR)1.82 ng·m L-1、培氟沙星(PEF)1.97 ng·m L-1、恩诺沙星(ENR)1.54 ng·m L-1、单诺沙星(DAN)2.79 ng·m L-1、洛美沙星(LOM)3.38 ng·m L-1、氧氟沙星(OFL)5.50 ng·m L-1、麻保沙星(MAR)4.40 ng·m L-1、沙拉沙星(SAR)11.76 ng·m L-1、二氟沙星(DIF)13.60 ng·m L-1,与10种FQs的交叉反应率为12.3%—108.4%,与非FQs交叉反应率均低于0.01%,对10种FQs的检测限(LODs)为0.09 ng·m L-1—0.64 ng·m L-1。ic ELISA法鸡肉中10种FQs的回收率为80.5%—91.8%,HPLC法的回收率为85.1%—95.7%,二者变异系数均低于10.0%;两种检测方法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该试验获得了高效价、敏感、广谱特异性的m Abs,建立的ic ELISA方法可用于同时检测鸡肉中10种FQ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 杂交瘤细胞株 广谱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间接竞争ELISA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TDH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性质鉴定 被引量:7
4
作者 杨靖亚 陆晓帆 +3 位作者 张建 孙晓红 晁若瑜 钱媛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制备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免疫学特性。方法:用纯化的TDH毒素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阳性细胞筛选,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并对该单克... 目的:制备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免疫学特性。方法:用纯化的TDH毒素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阳性细胞筛选,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并对该单克隆抗体进行了分子量大小、效价、亚类、特异性和亲和力分析。结果:筛选出一株能够稳定分泌TDH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T9H4,其免疫球蛋白亚型鉴定为IgG1,亲和力常数可达2.19×109L/mol,并表现出较强的特异性。抗体纯化后效价达1∶1 024 000,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单抗蛋白重链分子量约为50 kD和轻链23 kD。结论:成功获得一株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为开发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提供重要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 亲和力常数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被引量:7
5
作者 韩庆安 姜平 +5 位作者 董永毅 郝勤宗 裘孝良 班进林 陈溥言 蔡宝祥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5-147,共3页
利用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 ( PRRSV)国内分离株 J1 ,采用反复差速离心法制备免疫抗原 ,长程免疫法免疫 BALB/ c小鼠 ,用间接 ELISA方法检测抗体 ,通过细胞融合技术 ,并经 3次亚克隆获得了 1 0株能稳定分泌抗 PRRS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 利用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 ( PRRSV)国内分离株 J1 ,采用反复差速离心法制备免疫抗原 ,长程免疫法免疫 BALB/ c小鼠 ,用间接 ELISA方法检测抗体 ,通过细胞融合技术 ,并经 3次亚克隆获得了 1 0株能稳定分泌抗 PRRS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克隆株 ( A1 D7H1 0 ,A1 D7H1 1 ,A1 E7H9,A1 E7D9,A2 D8E7,A2 D8B1 1 ,B3D1 1 D6 ,B3D1 1 E6 ,B2 G9A9,B2 G9F2 )。这些细胞经体外连续传代 1个月和冻存 2个月复苏后 ,均能稳定分泌高效价的抗 PRRSV抗体 ,并能在小鼠体内形成肿瘤 ,有效诱导产生高效价 PRRSV抗体腹水 ( ELISA效价为1 0 - 3~ 1 0 - 4 )。其中有 7株能与美洲弱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RSV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株 腹水效价
下载PDF
恩诺沙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免疫学特性 被引量:5
6
作者 赵银丽 滕蔓 +3 位作者 邓瑞广 柴书军 刘庆堂 张改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1-124,共4页
将恩诺沙星(ENR)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形成完全抗原(BSA-ENR)并免疫BALB/c小鼠,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分泌抗恩诺沙星的杂交瘤细胞株,用体内诱生腹水法生产ENR单克隆抗体。结果筛选出4G1-B3,4G1-G1和4G1-B9 3株敏感特异的杂交瘤。3株单抗对... 将恩诺沙星(ENR)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形成完全抗原(BSA-ENR)并免疫BALB/c小鼠,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分泌抗恩诺沙星的杂交瘤细胞株,用体内诱生腹水法生产ENR单克隆抗体。结果筛选出4G1-B3,4G1-G1和4G1-B9 3株敏感特异的杂交瘤。3株单抗对ENR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4 ng/mL,2.44 ng/mL,4.24 ng/mL。4G1-B3与环丙沙星有0.02%的交叉反应,与其他竞争物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1%;4G1-G1和4G1-B9与其他竞争物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杂交瘤 单克隆抗体 免疫学特性
下载PDF
抗犬瘟热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9
7
作者 胡勇 吴胜昔 +1 位作者 蔡家利 胡仁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992-4993,共2页
[目的]筛选出稳定分泌抗犬瘟热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用纯化的犬瘟热病毒(CDV)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和有限稀释法克隆杂交瘤细胞。研究了杂交瘤细胞的稳定性和染色体数,测定... [目的]筛选出稳定分泌抗犬瘟热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用纯化的犬瘟热病毒(CDV)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和有限稀释法克隆杂交瘤细胞。研究了杂交瘤细胞的稳定性和染色体数,测定了单克隆抗体的效价并鉴定其特异性和亚型。[结果]经反复筛选和亚克隆后,共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CD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株单抗对CDV均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犬传染性肝炎病毒、犬细小病毒均不反应。3株杂交瘤细胞的腹水效价为1∶(8 000~128 000),细胞培养上清效价为1∶(256~512),染色体数为80~100。3株单克隆抗体重链均属于IgG1,轻链均属于κ链。[结论]该研究为研制CDV快速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株
下载PDF
抗猪囊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宝珍 王利新 潘月英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70-172,共3页
目的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猪囊虫单克隆抗体,建立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法I-ELISA并应用于临床。方法运用自提的猪囊虫囊液与福氏不完全佐剂加干扰素混合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淋巴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反复筛选及克隆化;用低温无... 目的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猪囊虫单克隆抗体,建立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法I-ELISA并应用于临床。方法运用自提的猪囊虫囊液与福氏不完全佐剂加干扰素混合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淋巴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反复筛选及克隆化;用低温无水乙醇沉淀法分离纯化单抗IgG(腹水抗体效价1:3200);用改良的过碘酸钠法制备辣根过氧化物酶标单抗;用I-ELISA检测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囊虫特异性抗体。结果获得了3株稳定分泌抗猪囊虫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单抗的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为2株IgG3,1株IgM。标记的HRP-IgG酶标单抗,经临床病例标本验证,确诊的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63例,抗体阳性61例,阳性率为96.83%;血清标本60例,抗体阳性53例,阳性率为88.33%;其他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脑脊液标本240例、血清标本240例,肝肺包虫病患者血清10例,正常脑脊液25例(阑尾炎手术腰麻患者),健康志愿者血清32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本研究制备的HRP-IgG酶标单克隆抗体经临床应用,证实对脑囊虫病有良好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囊虫 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 辣根过氧化物酶 I-ELISA
下载PDF
抗小鼠endolgin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的建立和初步应用(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黎岳南 谭光宏 +2 位作者 焦解歌 黄风迎 蒋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建立能够分泌特异性抗小鼠endoglin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为深入研究endoglin的新功能、诊断和治疗肿瘤血管生成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利用小鼠endoglin胞外段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大鼠,通过细胞融合和杂交瘤筛选技术建立特异分泌... 目的建立能够分泌特异性抗小鼠endoglin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为深入研究endoglin的新功能、诊断和治疗肿瘤血管生成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利用小鼠endoglin胞外段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大鼠,通过细胞融合和杂交瘤筛选技术建立特异分泌抗小鼠endoglin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系。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确定单克隆抗体亚型,免疫印迹方法明确筛选的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初步判定获得的单克隆抗体是否可以应用于临床诊断。结果通过对90多个分泌抗体的融合细胞克隆的筛选,获得一株分泌特异性抗小鼠endoglin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亚型为IgG1,轻链亚型为kappa。免疫印迹显示该研究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识别小鼠endoglin重组蛋白,该单克隆抗体可以结合实体肿瘤组织微血管上的特异抗原并将微血管有效染色。结论本研究所获得的抗小鼠endoglin单克隆抗体将有助于深入研究endoglin的新功能,为肿瘤血管生成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物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系 ENDOGLIN 肿瘤血管生成
下载PDF
植物抗体基因工程:I.分泌马铃薯Y病毒中和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筛选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德虎 郭军 +2 位作者 陈三风 梁华 王海扬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5年第2期42-44,共3页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证实,D73、D90和A69三个杂交瘤细胞系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均能够与马铃薯Y病毒株系PVY ̄o、PVY ̄N和PVY ̄c发生反应,但以D73的亲和性为最强。进而进行的侵染抑制试验也证实经D73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证实,D73、D90和A69三个杂交瘤细胞系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均能够与马铃薯Y病毒株系PVY ̄o、PVY ̄N和PVY ̄c发生反应,但以D73的亲和性为最强。进而进行的侵染抑制试验也证实经D73单克隆抗体处理后的病毒接种物,其在‘A6’(SolanumdemissumxS.tuberosum)离休叶片引起枯斑的能力显著地受到抑制。因此,选用D73杂交瘤细胞系作为分离马铃薯Y病毒中和抗体基因的材料,对其分泌的抗体轻链和重链的亚类进行鉴定,结果发现组成该单克隆抗体分子的轻链和重链分别为K链(kappa)和γ_1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 杂交瘤细胞系 植物 抗体 基因工程
下载PDF
抗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阁 李梦东 +3 位作者 郝飞 胡大荣 姚仲寅 崔大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区合成肽作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节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经有限稀释法克隆3代后获得一株抗HCV核心抗原CP10的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株3E7,并对其分泌... 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区合成肽作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节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经有限稀释法克隆3代后获得一株抗HCV核心抗原CP10的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株3E7,并对其分泌抗体进行初步鉴定。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的抗体滴度为1:320,诱生同系小鼠腹水的滴度为1:12800,该McAb能与CP10特异性结合,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06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株 抗原
下载PDF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进及其谱系限定细胞体外分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莹 富赛里 马政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00-1504,共5页
目的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的分离、培养及传代方法进行改良,并建立少突胶质谱系限制细胞的体外分化模型,以模拟体内OPCs的发育过程。方法通过非特异性差异黏附法与A2B5-IgM抗体免疫筛选法结合,从胚胎大鼠脊髓来源的细胞悬液中分离... 目的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的分离、培养及传代方法进行改良,并建立少突胶质谱系限制细胞的体外分化模型,以模拟体内OPCs的发育过程。方法通过非特异性差异黏附法与A2B5-IgM抗体免疫筛选法结合,从胚胎大鼠脊髓来源的细胞悬液中分离、纯化OPCs,用含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培养液作扩增培养;再以三碘甲状腺氨酸和神经营养因子-3诱导OPCs分化,最终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OLs)。OPCs及其分化细胞的特性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化学染色法鉴定。结果 95%以上的细胞具有双极或三极突起的典型OPCs形态,并表达A2B5;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OPCs可持续扩增和反复传代,且扩增的OPCs仍能维持其特有的形态和自我增殖的特性;进入分化进程的细胞将依次表达O4、O1、受体反应蛋白及髓鞘碱性蛋白等特异性分化抗原。结论分离的OPCs在形态、增殖以及分化格局等方面均与存在于胚胎脑区的O2A前体细胞(体内OPCs)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杂交瘤细胞株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细胞培养
下载PDF
抗华支睾吸虫代谢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忠军 李建军 +1 位作者 虢国泰 曲利芝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1,78,共3页
目的建立分泌抗华支睾吸虫代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方法用华支睾吸虫成虫代谢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分泌高滴度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和单抗效价,检测单... 目的建立分泌抗华支睾吸虫代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方法用华支睾吸虫成虫代谢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分泌高滴度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和单抗效价,检测单抗与日本血吸虫全虫可溶性抗原、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抗原和猪囊尾蚴抗原的交叉反应。结果获得3株分泌高滴度抗华支睾吸虫代谢抗原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分泌的抗体与日本血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和猪囊尾蚴抗原均不发生交叉反应,3株单抗均属IgG。结论制备的抗华支睾吸虫代谢抗原的杂交瘤细胞株能分泌高滴度和高特异性的单抗,为制备免疫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代谢抗原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株
下载PDF
猪细小病毒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运超 杨苏珍 +6 位作者 陈玉梅 王聚财 尚延丽 魏蔷 陈维聪 冯华 张改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5-162,共8页
为了制备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单克隆抗体,采用血凝试验(HA)鉴定纯化的重组PPV VP2蛋白的活性,将重组VP2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合后免疫BALB/c小鼠。免疫3次后,小鼠血清的血凝抑制(HI)效价可达1∶2^(16),取免... 为了制备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单克隆抗体,采用血凝试验(HA)鉴定纯化的重组PPV VP2蛋白的活性,将重组VP2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合后免疫BALB/c小鼠。免疫3次后,小鼠血清的血凝抑制(HI)效价可达1∶2^(16),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多轮亚克隆,经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筛选,成功获得杂交瘤细胞株5F7和11B3,能够稳定分泌中和性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5F7和11B3的轻链型均为Kappa,重链型分别为IgG2a和IgG2b。经ELISA和IPMA检测,单克隆抗体5F7和11B3均能与重组PPV VP2蛋白和PPV病毒粒子发生特异反应,而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瘟病毒(CSFV)无交叉反应。5F7和11B3腹水针对PPV病毒反应的ELSIA效价分别为1∶10 240和1∶20 480;针对PPV感染PK15细胞的中和效价分别为1∶2^(11)和1∶2^(10)。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5F7和11B3均不与变性的VP2蛋白发生反应,说明2株单克隆抗体均识别重组PPV VP2蛋白的构象型表位。综上,成功制备了2株具有中和活性的抗PPV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VP2蛋白 中和性单克隆抗体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 杂交瘤细胞株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晓琦 徐葛林 +1 位作者 王继麟 全家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建立能稳定分泌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株,国际标准株)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杂交瘤技术制备单抗,鉴定各项特性。结果:培育出稳定分泌抗RSV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5株。杂交瘤细胞株染色体数目在89~104条之间... 目的:建立能稳定分泌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株,国际标准株)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杂交瘤技术制备单抗,鉴定各项特性。结果:培育出稳定分泌抗RSV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5株。杂交瘤细胞株染色体数目在89~104条之间,其分泌的抗体分别属于鼠IgG1、IgG2a、IgG2b亚类,各种腹水单抗的荧光效价在1∶4000~1∶16000之间。一种单抗识别RSV基质蛋白(M),两种单抗识别RSV融合蛋白(F),另两种单抗识别RSV核衣壳蛋白(N)。单抗中和效价最高达1∶64。相加指数证实5种单抗识别不相关的抗原表位。用硫氰酸铵洗脱法比较了五种单抗相对亲和力的大小,依次为:1#>2#>4#>3#>5#。所有杂交瘤细胞株,经连续3个月培养及冻存半年后复苏,细胞生长良好,检测上清,其分泌抗体效价稳定。结论:已获得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为RSV感染的早期诊断及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单克隆抗体 杂炎瘤细胞株
下载PDF
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百亮 冯力 +2 位作者 赵翠萍 孙东波 张建斌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79-982,共4页
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株分泌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2D6。经检测,其分泌的抗体亚类为IgG3;杂交瘤染色体数为88;间接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为1∶256,诱生腹水抗体效价达1∶6×104,与猪流行性... 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株分泌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2D6。经检测,其分泌的抗体亚类为IgG3;杂交瘤染色体数为88;间接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为1∶256,诱生腹水抗体效价达1∶6×104,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RV)、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以及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抗原之间均无交叉反应;ELISA阻断试验表明,TGEV特异性阳性血清对TGEV-McAb有明显的阻断作用,该McAb所识别的抗原是TGEV所特有的抗原决定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株
下载PDF
抗华支睾吸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赛贻 周洁娴 +3 位作者 黄健康 黄志彪 阮彩文 潘波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建立分泌抗华支睾吸虫成虫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进行鉴定。方法:用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分泌高滴度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抗免疫球... 目的:建立分泌抗华支睾吸虫成虫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进行鉴定。方法:用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分泌高滴度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和单抗效价,检测单抗与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抗原和猪囊尾蚴抗原的交叉反应,用IFAT进行单抗识别的抗原定位。结果:获得5株分泌高滴度抗华支睾吸虫成虫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分泌的抗体与日本血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和猪囊尾蚴抗原均不发生交叉反应;5株单抗均属IgM;单抗所识别的抗原定位于华支睾吸虫肠管壁。结论:制备的抗华支睾吸虫成虫的杂交瘤细胞株能分泌高滴度和高特异性的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细胞株 制备
下载PDF
睾酮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及性能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超英 姜金庆 +3 位作者 李凤云 杨金明 刘明成 吴世秀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25,共4页
为建立大批量样品中睾酮残留的检测方法,采用细胞融合技术、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icELISA)等方法,对睾酮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进行了筛选及性能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5株(T2C3,T2D9,T3A5,T4B1、T4E8)杂交瘤细胞,抗体亚类均为IgG1型,... 为建立大批量样品中睾酮残留的检测方法,采用细胞融合技术、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icELISA)等方法,对睾酮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进行了筛选及性能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5株(T2C3,T2D9,T3A5,T4B1、T4E8)杂交瘤细胞,抗体亚类均为IgG1型,具k轻链,亲和常数为4.38×108~5.24×109 L/mol;腹水纯化后的抗体效价和灵敏度(IC50)分别为0.64×105~2.56×105和1.58~2.92ng/mL。以T2D9细胞株建立icELISA标准曲线,其线性范围为0.06~63.5ng/mL,检测限和IC50值分别为0.04和1.55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 杂交瘤细胞株 单克隆抗体 间接竞争ELISA
下载PDF
新颖抗猪流行性腹泻免疫制剂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智锋 钱永清 +3 位作者 唐永兰 闻人楚 许大新 陈培龙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90-93,共4页
以新生乳猪增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获得结构较为完整的病毒颗粒,病毒ELISA效价为1:3×105,蛋白含量为3.96mg/mL.将提纯的PEDV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融... 以新生乳猪增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获得结构较为完整的病毒颗粒,病毒ELISA效价为1:3×105,蛋白含量为3.96mg/mL.将提纯的PEDV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融合率为95.6%。用间接ELISA筛选并进行3次再克隆,阳性率达100%,共获用15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PEDV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其染色体数平均为90~100.所分泌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腹水ELISA效价为1:103~1:106。用混合单抗对新生猪的保护试验证明,这些单抗不论在体内或体外.对PEDV均有中和作用.试验绪可以得到抗体的保护耐过不死,而病毒对照组的猪只全部死亡。将混合单抗用于PED的发病场,保护率达91%.建立了PPA-ELISA、McAb阻断ELISA及MCAb免疫荧光试验等快速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病 腹泻 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 免疫制剂
下载PDF
人促甲状腺激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敏 陈淑菁 +3 位作者 姬秋和 曹文俊 赵萸 陈家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59-161,共3页
以进口纯人促甲状腺激素(h—TSH)作免疫原,经用Galfre等杂交瘤制备法,分别制备成13B4、13C4、8H10、3E4四株具有抗h—TSH特异性,与促黄体素、促卵泡素、绒毛膜促性腺素无明显交叉反应。具有稳定分泌... 以进口纯人促甲状腺激素(h—TSH)作免疫原,经用Galfre等杂交瘤制备法,分别制备成13B4、13C4、8H10、3E4四株具有抗h—TSH特异性,与促黄体素、促卵泡素、绒毛膜促性腺素无明显交叉反应。具有稳定分泌功能的杂交细胞株。经亚型鉴定均为IgG1。液相中与125I—hTSH的最大结合率依次为13B4、3E4、8H10和13C4,分别为61%、59%、56%和34%。表位分析表明,4株单抗主要针对两个不同表位。在此基础上已成功地建立h—TSH固相免放和酶免吸附超敏测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