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Enzymatic Activity in Seminal Plasma of Patients Treated at the Institute Pasteur in Cote d’Ivoire
1
作者 Marie Florence N’Guessan Bi Bali Sery +4 位作者 Foua Jonas Vanié Bi N’Gbesso Amos Ekissi Youzan Ferdinand Djohan Founzégué Amadou Coulibaly Allico Joseph Djaman 《Advances in Reproductive Sciences》 2023年第4期116-126,共11页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 is an antioxidant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male fertilit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profile of enzymatic activity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in th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 is an antioxidant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male fertilit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profile of enzymatic activity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in the seminal plasma of normozoosperm and those of pathological sperm. Thus, the activity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was determined in the seminal plasma of 20 normozoosperms, 9 azoosperms and 31 oligoasthenoteratozoosperms. It was 37.58 ± 3.14 U/L in normozoosperms, 39.39 ± 2.27 U/L in oligoasthenoteratozoosperms, and 29.77 ± 2.62 U/L in azoosperms. The mean GPx enzyme activity of normozoosperm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of oligoasthenoteratozoosperms and azoosperms. In contrast, comparison of enzyme activity between abnormal sperms gav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is study showed that glutathione peroxidase enzymatic activity is not related to sperm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NTIOXIDANT OLIGOASTHENOTERATOZOOSPERMIA AZOOSPERMIA Normozoospermia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in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and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pathogenesis
2
作者 JIE DUAN AIDONG GU +5 位作者 WEI CHEN CHANGHAO CHEN FANGNAN SONG FAXI CHEN FANGFANG JIANG HUIWEN XING 《BIOCELL》 SCIE 2023年第12期2609-2615,共7页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mechanism of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in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Methods:The expression of NRF2...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mechanism of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in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Methods:The expression of NRF2 and GPX4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PHC was determined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two combined for PHC.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NRF2 and GPX4 was evaluated by 3-year followup.Human liver epithelial cells THLE-2 and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HepG2 were purchased,and the expression of NRF2 and GPX4 in the cells was determined.NRF2 and GPX4 aberrant expression vectors were constructed and transfected into HepG2,and changes in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capabilities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expression of NRF2 and GPX4 in patients with PHC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LC or VH(p<0.05),and the two indicators combined was excellent in diagnosing PHC.Moreover,patients with high expression of NRF2 and GPX4 had a higher risk of death(p<0.05).In in vitro experiments,both NRF2 and GPX4 expression was elevated in HepG2(p<0.05).HepG2 activity was enhanced by in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the two,vice versa(p<0.05).Conclusion:NRF2 and GPX4 combined is excellent in diagnosing PHC,and promotes the malignant development of PH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chanism of action PATHOGENESIS
下载PD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mimicry of diphenyl diselenide: Plausible contribution of proteins’ thiols
3
作者 Ebenezer Morayo Ale Steve Osagie Asuelimen Olawale Otitoju 《Toxicology Advances》 2023年第2期14-20,共7页
Organoseleniums are a class of compounds attracting attention across the globe owing to their 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mimicry,which confers on them a strong antioxidant activity.Diphenyl diselenide(DPDS)is an Organ... Organoseleniums are a class of compounds attracting attention across the globe owing to their 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mimicry,which confers on them a strong antioxidant activity.Diphenyl diselenide(DPDS)is an Organoselenium whose GPx mimetic property has been suggested to rely on the oxidation of non-protein or protein thiols critical to the activities of some sulfhydryl enzymes.This study,therefore investigated the GPx mimic/antioxidant property of DPDS as well as the role of thiols of two key sulfhydryl enzymes,cerebral Na^(+)/K^(+)-ATPase(sodium pump)and hepatic delta-aminolevulinic acid dehydratase(δ-ALAD)in the GPx mimicry of DPDS.Albino Wistar rats were euthanized,and the liver and brain were removed and used to assay for the effect of DPDS on lipid peroxidation induced by two prooxidants[Fe2^(+)(10μM)and H2O2,(1 mM)]as well as the activities of the sulfhydryl enzymes.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DPDS profoundly(P<0.05)counteracted Fe2^(+)and H2O2-induced lipid peroxidation in the rats’hepatic and cerebral tissues.Furthermore,the results of assay systems for lipid peroxidation and sodium pump revealed that DPDS inhibited Na^(+)/K^(+)-ATPase and lipid peroxidation in the brain tissue homogenates in the same reaction system.A similar result was obtained in the assay system for lipid peroxidation and hepaticδ-ALAD as DPDS simultaneously inhibited the enzyme’s activity and lipid peroxidation.This suggests that the GPx mimetic property of DPDS may be linked to the enzymes’loss of activity,which further validates the suggestions that the enzymes’inhibition,as well as the antioxidant action of DPDS,rely on the oxidation of critical thiols of the enzymes.However,the GPx mimicry of DPDS should be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ce of thiol-blocking or oxidizing agents in biological systems in order to further ascertain the role of protein thi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oseleniums diphenyl diselenid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NTIOXIDANT THIOLS delta-aminolevulinic acid dehydratase Na^(+)/K^(+)-ATPase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
4
作者 陈晓莉 王群 +2 位作者 刘佳 李静 张国平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H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至2022年6月作者单位收治的10例ANCA相关性HP患者,其中来...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H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至2022年6月作者单位收治的10例ANCA相关性HP患者,其中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9例,陕西省人民医院1例,男、女各5例,发病年龄43~80岁。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法及疗效。结果10例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慢性头痛或脑神经受累症状,病程1~84个月。5例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核周型ANCA(perinuclear ANCA,p-ANCA)同时阳性,2例患者仅血清MPO阳性,p-ANCA和细胞质型ANCA(cytoplasmic ANCA,c-ANCA)阳性各1例,p-ANCA和c-ANCA同时阳性1例。6例视力受累,2例听力受累。增强MRI显示患者不同程度的硬脑膜增厚并强化,其中弥漫性增厚4例,局灶性增厚6例,均未累及脑实质。1例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患者行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球治疗,8例患者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1例同时使用利妥昔单抗,经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2例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减量过程出现头痛加重,再次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ANCA相关性HP病程长短不一,临床表现不典型,增强MRI显示的硬脑膜增厚部位在不同ANCA抗体阳性患者间有重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ANCA相关性HP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硬脑膜炎 抗体 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磁共振成像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基于衍生化3-氨基-2-恶唑烷酮的夹心酶联免疫分析
5
作者 张世伟 吴会玲 +6 位作者 周迎春 王炳志 杨星星 杜业刚 汤璐 冯荣虎 郭继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1-276,共6页
建立一种3-氨基-2-恶唑烷酮(3-amino-2-oxazolidinone,AOZ)夹心免疫检测方法。通过1,6-己二醇连接2-硝基-4-羧基苯甲醛和生物素合成针对AOZ的新型衍生试剂。在样品前处理时加入衍生试剂可对AOZ进行衍生,衍生产率为89%。在酶标板上包被抗... 建立一种3-氨基-2-恶唑烷酮(3-amino-2-oxazolidinone,AOZ)夹心免疫检测方法。通过1,6-己二醇连接2-硝基-4-羧基苯甲醛和生物素合成针对AOZ的新型衍生试剂。在样品前处理时加入衍生试剂可对AOZ进行衍生,衍生产率为89%。在酶标板上包被抗AOZ单克隆抗体并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和素或抗生物素抗体作为第二结合物可实现AOZ的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得到双抗夹心和抗体-亲和素夹心模式下两个表位的极限距离,分别为12Å和13Å,理想距离分别为16Å和17Å。在双抗夹心和抗体-亲和素夹心模式下的检出限分别达到1.8 pg/mL和0.8 pg/mL(以AOZ质量浓度计),相对于竞争ELISA,其灵敏度最高提高了25倍。平均回收率为73%~85%,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氨基-2-恶唑烷酮 夹心酶联免疫分析 表位间隔距离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
下载PDF
铁死亡在不同细菌所致小鼠血流感染模型中的变化规律及生物学意义
6
作者 张志斌 王楚 +5 位作者 韩英 王佳 吕骏卿 林雪容 苑萌 韩树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4553-4558,共6页
背景:发现血流感染新的疾病诊断标志物、治疗疾病及减轻脏器损伤的分子靶点具有重要意义。铁死亡是新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形式,脓毒症动物模型中铁死亡的过度激活与炎症反应激活以及肝脏、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有关,但铁死亡与血... 背景:发现血流感染新的疾病诊断标志物、治疗疾病及减轻脏器损伤的分子靶点具有重要意义。铁死亡是新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形式,脓毒症动物模型中铁死亡的过度激活与炎症反应激活以及肝脏、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有关,但铁死亡与血流感染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铁死亡在不同细菌所致小鼠血流感染模型中的变化规律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建立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血流感染的SPF级ICR雄性小鼠模型,每组各42只。建模后0.5,1,3,6,12,24,48 h时检测肝脏、心肌、肾脏中铁死亡标志基因转铁蛋白受体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mRNA表达水平。另选用18只SPF级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DMSO+肺炎克雷伯菌组、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肺炎克雷伯菌组,每组6只;后两组采用尾静脉注射肺炎克雷伯菌悬液的方式建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模型,分别在血流感染建模前1 h给予5 mg/kg的Ferrostatin-1及等剂量DMSO腹腔注射;建模后6 h小鼠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血尿素氮、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以及各组织中铁死亡标志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血流感染建模后,不同细菌血流感染小鼠肝脏、心肌、肾脏中转铁蛋白受体1 mRNA表达水平先升高后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mRNA表达水平先降低后升高且均在建模后6 h达到峰值;②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小鼠中转铁蛋白受体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mRNA表达的变化较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小鼠更为显著,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小鼠中转铁蛋白受体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mRNA表达的变化最显著;③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建模后6 h时,小鼠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血尿素氮、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明显升高;④建模前给予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干预可显著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血尿素氮、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表达水平;⑤以上结果提示不同细菌致血流感染小鼠中铁死亡明显激活且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小鼠的铁死亡激活更为显著;抑制铁死亡可明显减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小鼠的肝脏、心肌、肾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小鼠模型 铁死亡 转铁蛋白受体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下载PDF
孕早期孕妇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及微小RNA-873-5p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杨静 郭永 郭润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79-482,495,共5页
目的:分析研究孕早期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微小RNA-873-5p(miR-873-5p)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定期产检的GDM孕妇命名为GDM组(n=109),另选同期在本院产检的糖耐量正常孕妇为对照组(n=... 目的:分析研究孕早期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微小RNA-873-5p(miR-873-5p)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定期产检的GDM孕妇命名为GDM组(n=109),另选同期在本院产检的糖耐量正常孕妇为对照组(n=60)。收集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及孕早期实验室检测指标(TSH、TPOAb、miR-873-5p),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TSH、TPOAb、miR-873-5p水平与GDM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TSH、TPOAb、miR-873-5p水平对GDM的预测价值。结果:GDM组的血清TSH、TPOAb、miR-873-5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岁(OR=1.982)、孕前BMI≥24 kg/m^(2)(OR=2.020)、TSH升高(OR=2.113)、TPOAb升高(OR=2.307)及miR-873-5p水平升高(OR=2.059)是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SH、TPOAb、miR-873-5p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0、0.829、0.762、0.936,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TSH、TPOAb及miR-873-5p在GDM孕妇体内呈高表达,可能成为GDM发生的辅助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早期 妊娠期糖尿病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微小RNA-873-5p 相关性
下载PDF
铁死亡诱导剂RAS合成致死分子3抑制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
8
作者 沈江涌 贺茜 +6 位作者 唐玉婷 王建军 刘金毅 陈园园 王昕艺 刘彤 孙浩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8-1173,共6页
背景:病理性瘢痕主要表现为异常的细胞外基质积累和过度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就会产生大量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细胞外基质。因此深入探讨成纤维细胞纤维化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将为揭示病理性瘢痕的机制和生物学治疗... 背景:病理性瘢痕主要表现为异常的细胞外基质积累和过度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就会产生大量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细胞外基质。因此深入探讨成纤维细胞纤维化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将为揭示病理性瘢痕的机制和生物学治疗提供新思路。目的:探讨铁死亡诱导剂RAS合成致死分子3(RAS-selective lethal small molecule 3,RSL3)对人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收集10例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烧伤整形美容科提供的病理性瘢痕组织和同一个体正常皮肤组织,提取人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和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用于后续实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的形态;倒置显微镜观察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外观形态;免疫荧光实验验证所提取的细胞是否为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RSL3(1,3,5,7,9,11,13μmol/L)干预细胞,CCK-8法检测RSL3作用于成纤维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设置对照组(不做处理)和RSL3干预组(用7μmol/L的RSL3干预细胞24 h),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检测细胞丙二醛浓度;划痕试验检测细胞划痕后24 h剩余划痕面积,并计算剩余划痕面积百分比。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皮肤组相比,病理性瘢痕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高表达(mRNA:t=3.252,P<0.01;蛋白:t=5.075,P<0.01);②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组相比,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高表达(mRNA:t=10.32,P<0.01;蛋白:t=26.22,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RSL3干预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表达减少(mRNA:t=2.798,P<0.05;蛋白:t=4.643,P<0.01),丙二醛浓度上升(t=2.917,P<0.05),Ⅰ型胶原蛋白(mRNA:t=15.84,P<0.01;蛋白:t=4.610,P<0.01)、Ⅲ型胶原蛋白(mRNA:t=28.86,P<0.01;蛋白:t=7.713,P<0.0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t=2.671,P<0.05;蛋白:t=7.417,P<0.01)的表达减少,迁移能力减弱(t=14.06,P<0.01);④提示RSL3通过抑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表达,进而抑制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RSL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Ⅰ型胶原蛋白 Ⅲ型胶原蛋白 铁死亡 纤维化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检测联合TG-Ab、TPO-Ab水平检查对亚临床甲减患者的诊断效果
9
作者 赵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8期97-100,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检测联合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检查对亚临床甲减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亚临床甲减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到院进行常规体检的...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检测联合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检查对亚临床甲减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亚临床甲减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到院进行常规体检的10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进行甲状腺功能与TG-Ab、TPO-Ab水平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检查单独与联合应用时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促甲状腺激素(TSH)、TG-Ab、TPO-A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FT3、FT4和TG-Ab、TPO-Ab联合检测对亚临床甲减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联合TG-Ab、TPO-Ab检测诊断亚临床甲减可取得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甲减 甲状腺功能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在食品分子及其胶体体系修饰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锁博海 辛嘉英 +4 位作者 宋增武 刘思淼 葛怿泽 夏春谷 李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18,共8页
过氧化物酶是一类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及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酶。其家族成员众多,但都可以催化以过氧化氢(H_(2)O_(2))作为底物的氧化反应。现有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利用过氧化物酶的氧化特性,来提高功能食品的质量属性和营养特性。而辣根过氧... 过氧化物酶是一类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及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酶。其家族成员众多,但都可以催化以过氧化氢(H_(2)O_(2))作为底物的氧化反应。现有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利用过氧化物酶的氧化特性,来提高功能食品的质量属性和营养特性。而辣根过氧化物酶作为过氧化物酶家族的一员,近些年来被大量研究。尤其是在食品研究开发中,有很多研究通过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去催化蛋白质或淀粉等食品分子来改善食品本身的性质或获得更合适的食品胶体,因此值得更深层次的挖掘其应用价值及市场。本文在介绍过氧化物酶的结构、催化机制及影响其催化的关键因素基础上,分析了过氧化物酶催化对食品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综述了近年来过氧化物酶在食品分子及其胶体体系修饰中的一些应用,以期为今后过氧化物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 辣根过氧化物酶 交联 胶体系统
原文传递
番茄Ph-2基因晚疫病株龄抗性的比较转录组分析
11
作者 潘春阳 李鑫 +11 位作者 苏文悦 胡俊玲 鲁晓晓 潘峰 张晨 张辉 黄泽军 国艳梅 王孝宣 杜永臣 刘磊 李君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晚疫病是危害番茄的重要病害,研究表明番茄抗晚疫病Ph-2基因存在株龄相关抗性(age-related resistance,ARR)。通过对Ph-2基因晚疫病抗性材料三叶期与六叶期幼苗接种晚疫病菌后0、8、24、48 h的转录组比较分析,发现接种后0~48 h,Ph-2基... 晚疫病是危害番茄的重要病害,研究表明番茄抗晚疫病Ph-2基因存在株龄相关抗性(age-related resistance,ARR)。通过对Ph-2基因晚疫病抗性材料三叶期与六叶期幼苗接种晚疫病菌后0、8、24、48 h的转录组比较分析,发现接种后0~48 h,Ph-2基因与其他典型抗病基因在三叶期与六叶期幼苗间表达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2个过氧化物酶活性基因Solyc01g006290与Solyc02g087110在不同苗期叶片中的差异表达可能是导致Ph-2基因晚疫病株龄抗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接种后0~48 h,Solyc01g006290基因在六叶期幼苗中表达量始终显著高于三叶期幼苗,该基因正调控木质素合成,并在细胞壁强化中起重要作用;接种后0 h,Solyc02g087110基因在三叶期与六叶期幼苗中表达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接种后8~48h三叶期幼苗中该基因表达量大幅下调并显著低于六叶期幼苗。此外,三叶期与六叶期幼苗水杨酸与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响应晚疫病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番茄持久抗晚疫病育种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晚疫病 株龄相关抗性 转录组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多孔HZIF-8固定化酶及其降解苯酚的性能研究
12
作者 罗空亮 郝红英 +3 位作者 殷勇刚 詹海鹃 刘万毅 毕淑娴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0-564,共5页
以水凝胶为模板,采用模板乳化法制备锌基MOF材料HZIF-8,利用包埋法和交联法相结合的方法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研究温度、pH以及苯酚浓度对HZIF-8固定化酶降解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HZIF-8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7,环境耐受力... 以水凝胶为模板,采用模板乳化法制备锌基MOF材料HZIF-8,利用包埋法和交联法相结合的方法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研究温度、pH以及苯酚浓度对HZIF-8固定化酶降解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HZIF-8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7,环境耐受力远高于游离酶,半衰期为16 d。放置10 d时,相对酶活性仍达82%,124.64 U/mg。HZIF-8固定化酶最佳降解苯酚条件:50℃,pH=8。重复回收使用6次,相对酶活仍达到50%以上。酸根过氧化物酶(HRP)与HZIF-8固定化酶的K m值分别为9.57 mmol/L和5.69 mmol/L。HZIF-8固定化酶对底物的亲和力高于游离酶,其催化效率相对游离HRP有所提升,固定化酶的操作稳定性和酶活性也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s材料 辣根过氧化物酶 固定化酶
下载PDF
采用SDS研究泥蚶血红蛋白(Tg-Hb)Ⅱ具有过氧化物酶及抗菌活性的结构基础
13
作者 濮丽丽 王诗怡 +2 位作者 林志华 王素芳 包永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1,共8页
泥蚶血红蛋白(Tg-Hb)Ⅱ除了具有携氧功能外,还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菌活性。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等技术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Tg-HbⅡ的结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抗菌活性的影响,以探讨Tg-HbⅡ具有过氧化物酶活... 泥蚶血红蛋白(Tg-Hb)Ⅱ除了具有携氧功能外,还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菌活性。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等技术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Tg-HbⅡ的结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抗菌活性的影响,以探讨Tg-HbⅡ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抗菌活性的结构基础。研究结果显示,SDS的疏水烷基长链可嵌入到Tg-HbⅡ血红素口袋内部,与近端His104形成氢键,断裂血红素铁与His104的配位键,使Tg-HbⅡ的Soret带吸收峰降低并发生位移;此外,SDS还可与血红素口袋中的氨基酸形成疏水相互作用,改变血红素口袋原有结构,使得部分疏水氨基酸暴露,导致外源荧光强度增强,最大发射波长红移。SDS可以抑制Tg-HbⅡ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当SDS浓度为2 mmol·L^(-1)时,Tg-HbⅡ的酶活性仅为原来的20%,在琼脂扩散实验中失去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以上结果表明,SDS通过破坏血红素口袋的内部结构抑制Tg-HbⅡ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使其失去抗菌活性,血红素疏水口袋是Tg-HbⅡ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菌活性的关键结构。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Tg-HbⅡ的抗菌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血红蛋白 十二烷基硫酸钠 过氧化物酶活性 抗菌活性 血红素口袋
下载PDF
骨骼疾病中的铁死亡:骨质疏松治疗靶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恒 顾叶 +6 位作者 顾赢楚 吴泽睿 方涛 王秋霏 彭育沁 耿德春 徐耀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613-2618,共6页
背景: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了解其发病机制和提出治疗相关的新靶点显得至关重要。最近的研究表明,铁死亡与一些骨骼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例如炎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等。目的:通过总结既... 背景: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了解其发病机制和提出治疗相关的新靶点显得至关重要。最近的研究表明,铁死亡与一些骨骼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例如炎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等。目的:通过总结既往关于骨质疏松中铁死亡机制的研究,为骨质疏松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2022年出版的文献,以“铁死亡,骨质疏松,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铁螯合剂,活性氧,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等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以“ferroptosis,osteoporosis,osteoblasts,osteoclasts,iron chelators,reactive oxygen species,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heme oxygenase-1,glutathione peroxidase 4”等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按照入选标准最终共纳入70篇文献。结果与结论:①铁死亡与坏死、凋亡和自噬明显不同。在细胞形态和功能方面,它不具有典型坏死的形态学特征,它也不具有传统细胞凋亡的特征,如细胞收缩、染色质凝结、凋亡小体的形成和细胞骨架的解体。与自噬相反,铁死亡没有形成经典的封闭双层膜结构(自噬液泡)。形态学上,铁死亡主要表现为线粒体明显收缩,膜密度增加,线粒体嵴减少或消失,这与其他细胞死亡模式不同。②铁超载可通过显著抑制成骨分化和刺激破骨细胞生成来破坏骨稳态,从而导致骨质疏松。铁超载干扰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导致成骨细胞功能减弱,体内骨代谢进一步失衡,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在铁超载的刺激下,破骨细胞骨吸收增强,骨丢失超过新骨的形成。③铁螯合剂被证明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刺激成骨细胞的成骨分化而具有骨保护作用,其潜在机制与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有关;④抗氧化剂可以防止更多的活性氧产生,抑制骨吸收,从而改善骨代谢,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铁螯合剂 活性氧 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综述
下载PDF
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变中的抗氧化酶变化
15
作者 徐倩倩 王威 +1 位作者 石洪爽 武昕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外阴硬化性苔藓(vulvar lichen sclerosus,VLS)是一种外阴皮肤瘙痒、变白的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VL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其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uperoxide dismutase,... 目的:外阴硬化性苔藓(vulvar lichen sclerosus,VLS)是一种外阴皮肤瘙痒、变白的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VL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其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细胞质内过氧化物酶2(peroxidase 2,PRDX2)、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 1,TRX1)3种抗氧化酶在VLS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VLS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手术切除的VLS组织标本40例(其中早期20例,进展期20例),外阴整形术切除的正常外阴皮肤组织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MnSOD、PRDX2和TRX1蛋白在外阴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在高倍显微镜下测定平均光密度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VLS组织中MnSOD、PRDX2、TRX1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VLS组织中MnSOD的平均光密度值低于正常外阴皮肤组织(P<0.05),早期VLS组织中MnSOD平均光密度值高于进展期VLS组织(P<0.05);VLS组织中PRDX2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正常外阴皮肤组织(P<0.05),早期VLS组织中PRDX2的平均光密度值低于进展期VLS组织(P<0.05);VLS组织中TRX1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正常外阴皮肤组织(P<0.05),早期VLS组织中TRX1平均光密度值低于进展期VLS组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nSOD和PRDX2(r=-0.615)、MnSOD和TRX1(r=-0.881)的表达均呈负相关(均P<0.05);PRDX2和TRX1表达呈正相关(r=0.670,P<0.05)。结论:在VLS病变进展中,抗氧化酶MnSOD表达减少,PRDX2和TRX1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硬化性苔藓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2 硫氧还蛋白1
下载PDF
门头沟地区体检人群的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16
作者 赵金凤 岳影 +3 位作者 李婕 刘晓敏 王鹏飞 崔雯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96-98,共3页
目的通过对本院体检人群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分析,了解门头沟地区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为甲状腺疾病的监测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单位体检人员共398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 目的通过对本院体检人群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分析,了解门头沟地区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为甲状腺疾病的监测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单位体检人员共398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检测,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体检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检出情况,甲状腺功能正常与异常体检者的甲状腺抗体结果,不同年龄、性别体检者的甲状腺抗体结果。结果398例体检者中检出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共22例,检出率为5.53%,其中男性9例、女性13例,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长甲状腺功能异常检出率增加,≥60岁女性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另外两个年龄段。甲状腺功能正常体检者的TPOAb(+)TGAb(+)检出例数为15例,检出率为3.99%;甲状腺功能异常体检者的TPOAb(+)TGAb(+)检出例数为5例,检出率为22.73%。与甲状腺功能正常体检者的3.99%相比,甲状腺功能异常体检者的TPOAb(+)TGAb(+)检出率22.73%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8例体检者中,TPOAb(+)共检出45例、阳性率为11.31%,TGAb(+)共检出39例、阳性率为9.80%。不同年龄段女性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男性,其中女性在20~39岁阳性检出例数最多,男性以40~59岁阳性检出例数最多。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甲状腺抗体阳性检出情况均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年龄增长检出增加,建议人群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的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甲状腺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异常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下载PDF
敲低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促进RSL3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
17
作者 孙硕 黄鑫 +5 位作者 李国东 张春云 卢泽梅 张伟伟 李泽彦 杨清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78,共6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对RAS选择性致死化合物3(RSL3)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结直肠癌细胞SW620,HCT116,LOVO及RKO细胞,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MACC1表达;以SW620细胞为实验材料,MT...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对RAS选择性致死化合物3(RSL3)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结直肠癌细胞SW620,HCT116,LOVO及RKO细胞,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MACC1表达;以SW620细胞为实验材料,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2.5、5、10、20、40μmol/L)铁死亡诱导剂RSL3以及不同浓度(0、5、10、20μmol/L)铁死亡抑制剂Fer-1对SW62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分析单独使用10μmol/L RLS3以及10μmol/L RLS3和10μmol/LFer-1联合作用对SW62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检测干扰MACC1后不同浓度RSL3对SW62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RSL3(0、2.5、5、10μmol/L)对MACC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并检测干扰MACC1后GPX4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实验检测干扰MACC1后,SW620细胞中脂质过氧化Lipid ROS水平的变化。结果4种结直肠癌细胞中SW620细胞MACC1表达量最高;铁死亡诱导剂RSL3抑制SW620细胞的存活率,细胞存活率随RSL3浓度升高而降低,呈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的铁死亡抑制剂Fer-1对SW620细胞的存活率没有影响;与对照Ctrl组细胞存活率相比,单独使用RSL3细胞存活率降低了50%(P<0.01),而联合使用RSL3与Fer-1处理SW620细胞,细胞的存活率得到恢复(P>0.05);不同浓度的RSL3作用于SW620细胞后,细胞中MACC1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被显著抑制(P<0.01),具有一定的药物浓度依赖性。siRNA干扰MACC1基因表达后,增强RSL3对SW620细胞毒作用,并抑制细胞中GPX4的表达(P<0.01),增加细胞中Lipid ROS水平(P<0.05)。结论MACC1通过调控GPX4影响RSL3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选择性致死化合物3 铁死亡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下载PDF
植物纤维的降解机制及菌酶协同发酵应用
18
作者 易兰兰 朱俊红 +1 位作者 程文杰 赵素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1374,共14页
菌酶协同发酵能提高饲料原料中纤维物质和抗营养因子的降解效率,改善发酵品质,提升适口性,对畜禽生长和肠道健康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介绍了植物纤维的降解机制以及真菌和细菌生产的纤维降解酶类型,总结了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 菌酶协同发酵能提高饲料原料中纤维物质和抗营养因子的降解效率,改善发酵品质,提升适口性,对畜禽生长和肠道健康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介绍了植物纤维的降解机制以及真菌和细菌生产的纤维降解酶类型,总结了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深入研究菌酶协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酶协同 乳杆菌属 芽孢杆菌属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纤维素酶 木聚糖酶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CRAB症状与抗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张小旭 张有智 +1 位作者 马育硕 王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3-498,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CRAB症状的常见临床指标与抗氧化酶活性之间的联系。方法:比色法检测44名骨髓瘤患者及12名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上清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CRAB症状的常见临床指标与抗氧化酶活性之间的联系。方法:比色法检测44名骨髓瘤患者及12名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上清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分析两组抗氧化酶的活性差异以及骨髓瘤组中抗氧化酶的活性与血钙、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碱性磷酸酶(ALP)及骨破坏区域数量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骨髓瘤患者的抗氧化酶活性更低(P<0.05)。当血钙、ALP的浓度高于正常水平,Hb低于85 g/L及存在多个骨破坏区域时,抗氧化酶CAT、SOD和GPX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当Scr高于正常水平时,GPX活性明显降低(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T、SOD、GPX与血钙(r=-0.538,r=-0.456,r=-0.431)、Scr(r=-0.342,r=-0.384,r=-0.463)和ALP(r=-0.551,r=-0.572,r=-0.482)均呈负性相关。结论:抗氧化酶CAT、SOD和GPX的活性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下降,并且与CRAB症状的常见临床指标(血钙、Scr、ALP)呈负性相关,或许可以通过提高骨髓瘤患者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来治疗CRAB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CRAB症状 过氧化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原文传递
蒽醌修饰物KA-4s抑制SKOV3/DDP细胞增殖并诱导铁死亡
20
作者 赵英丹 李欣晓 +4 位作者 许淑妹 陈强健 杨盈盈 侯华新 黎丹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56-363,共8页
目的:探讨蒽醌修饰物KA-4s在体外对人顺铂耐药卵巢癌SKOV3/DDP细胞增殖的影响和诱导细胞铁死亡的机制。方法:将SKOV3/DDP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2μmol/L、5μmol/L和7μmol/L)的蒽醌修饰物KA-4s组。采用MTT法检测单药KA-4s和顺铂(D... 目的:探讨蒽醌修饰物KA-4s在体外对人顺铂耐药卵巢癌SKOV3/DDP细胞增殖的影响和诱导细胞铁死亡的机制。方法:将SKOV3/DDP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2μmol/L、5μmol/L和7μmol/L)的蒽醌修饰物KA-4s组。采用MTT法检测单药KA-4s和顺铂(DDP)对SKOV3/DDP细胞活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线粒体绿色荧光探针(Mito-Tracker Green)检测线粒体形态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以铁死亡诱导剂RSL3为阳性对照组,用DCFA-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检测细胞内总铁蛋白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GPX4、FSP1的表达情况。结果:KA-4s和顺铂作用48 h后,卵巢癌SKOV3/DDP细胞增殖均明显受到抑制,相比顺铂,KA-4s的抑制作用更强(P<0.001),并能抑制细胞迁移。经KA-4s处理后线粒体受损,线粒体结构改变,膜密度增大,嵴减少甚至消失。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RSL3组和KA-4s组SKOV3/DDP细胞内ROS水平升高(均P<0.001),5μmol/L KA-4s组总铁离子含量显著升高(P<0.001),卵巢癌SKOV3/DDP细胞中GPX4、FSP1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1),但正常卵巢IOSE80细胞中GPX4表达均无改变。结论:KA-4s能抑制SKOV3/DDP细胞增殖、迁移并诱导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醌修饰物 SKOV3/DDP细胞 铁死亡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活性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