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弓形虫表面抗原蛋白基因SAG1在骨骼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海峰 陈观今 +2 位作者 王又红 郑焕钦 郭虹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9-91,共3页
构建弓形虫速殖子表面抗原蛋白SAG1的真核表达载体 ,直接注入小鼠骨骼肌 ,观察该基因的表达程度和表达定位 ,研究利用骨骼肌异源表达SAG1,探讨发展一种简易、有效和安全的基因免疫途径的可能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直接肌肉注射重组真... 构建弓形虫速殖子表面抗原蛋白SAG1的真核表达载体 ,直接注入小鼠骨骼肌 ,观察该基因的表达程度和表达定位 ,研究利用骨骼肌异源表达SAG1,探讨发展一种简易、有效和安全的基因免疫途径的可能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直接肌肉注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AN3-SAG1可使SAG1在免疫小鼠骨骼肌中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表面抗原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SAG1 骨骼肌
下载PDF
12例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5
2
作者 赫超 沈艳莹 +1 位作者 倪醒之 沈丹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43-1346,共4页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12例GS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手术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胃窦部3例,胃体8例,胃底1例;7例肿瘤主要向腔内生...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12例GS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手术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胃窦部3例,胃体8例,胃底1例;7例肿瘤主要向腔内生长,5例向腔外生长。1例GS合并胃癌患者术前血CEA升高,另有1例GS患者血CEA和CA199升高。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呈长梭形。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病例GS细胞S-100蛋白和Vimentin呈阳性,2例CD34呈弱阳性。4例患者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C-kit基因第9、11、13、17和PDGFRA基因第12、18外显子均为野生型,无基因突变。所获随访的9例GS患者中,除GS合并胃癌患者因胃癌复发死亡外,其余均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GS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100是诊断GS的重要标志物,术前胃镜和CT检查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线索。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GS的关键,微创手术可作为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神经鞘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人胎大肠和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朱清仙 邓锋 +2 位作者 江鹏飞 曾慧红 邹江洪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4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比较和分析人胎大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iIEL)的发生、亚型分布和数量变化。材料和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 6 2例小肠和 4 8例大肠CD3、CD4 、CD8、CD2 0 阳性淋巴细胞并进行体视学计数分析。结果 :小肠iIEL比大肠早一周出现... 目的 :比较和分析人胎大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iIEL)的发生、亚型分布和数量变化。材料和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 6 2例小肠和 4 8例大肠CD3、CD4 、CD8、CD2 0 阳性淋巴细胞并进行体视学计数分析。结果 :小肠iIEL比大肠早一周出现 ,iIEL第 10周可见于小肠 ,第 11周可见于大肠 ;大小肠iIEL形态相同 ,位置相似 ,其数量均随胎龄而增加 ,但在各时期小肠iIEL均显著多于大肠 ,小肠iIEL约为大肠iIEL的 4 - 9倍。无论小肠还是大肠 ,均以T细胞为主 ,且以CD8+ T细胞为主 ,CD4 + T细胞很少 ;而固有层则有较多B细胞 ,且T细胞也是以CD4 + T细胞为主 ,CD8+ T细胞很少。结论 :大小肠iIEL有基本相同的发育规律 ,但发生时间和数量上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人胚胎 免疫组化 体视学
原文传递
大鼠慢性砷中毒生精细胞XRCC_1蛋白表达与凋亡 被引量:2
4
作者 邹焰 李宏彬 +2 位作者 陆祥 丁宇 陈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12-1114,1158,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不同剂量慢性砷中毒生精细胞XRCC1蛋白表达水平和凋亡变化及其相互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4组,每组10只。以灌胃方式分别给予双蒸水、0.375mg/kgAs2O3水溶液、0.75mg/kgAs2O... 目的:研究大鼠不同剂量慢性砷中毒生精细胞XRCC1蛋白表达水平和凋亡变化及其相互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4组,每组10只。以灌胃方式分别给予双蒸水、0.375mg/kgAs2O3水溶液、0.75mg/kgAs2O3水溶液、1.5mg/kgAs2O3水溶液,每日1次,连续给药16周。取睾丸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睾丸XRCC1蛋白表达、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大鼠生精细胞XRCC1蛋白表达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XRCC1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XRCC1蛋白表达量随着染毒剂量的增高而降低(r=-0.637,P<0.001)。生精细胞凋亡指数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高而升高(r=0.893,P<0.001)。XRCC1蛋白表达与生精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关系(r=-0.738,P<0.001)。结论:慢性接触0.75mg/kg和1.5mg/kgAs2O3可诱导SD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增加,XRCC1蛋白的表达降低可能是导致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增加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病理学 蛋白/代谢 细胞凋亡 生殖细胞 免疫组织学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癌cyclinD_(1)、PCNA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先兰 孙莹璞 韩丽萍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88-390,共3页
目的探讨cycliD1、PCNA表达在卵巢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卵巢上皮性癌、12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中cyclinD1、PCNA的表达,并对两者表达... 目的探讨cycliD1、PCNA表达在卵巢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卵巢上皮性癌、12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中cyclinD1、PCNA的表达,并对两者表达在卵巢上皮性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和生存时间之关系进行探讨。结果(1)cyclinD1阳性表达多见于临床期别晚和生存期短的病例组(P<0.05),低分化者阳性表达高于高分化者,Ⅲ级与Ⅱ级、Ⅰ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PCNA指数在临床期别晚、低分化和生存期短的病例组明显高于临床期别早、高分化和生存期长的病例组(P<0.01,P<0.01和P<0.01)。(3)cyclinD1表达与PCNA指数呈正相关。结论cyclinD1、PCNA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病理指标有关,对估计其进展、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病理学 卵巢肿瘤/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周期素D1 增殖细胞核抗原 预后
下载PDF
nm23蛋白与C-erbB-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滕晓东 刘宏斌 高翠玉 《四川肿瘤防治》 2000年第3期155-156,共2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抑制转移基因nm23的表达及其与C erbB 2、ER、PR以及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性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乳腺癌中nm23蛋白、C erbB 2蛋白、ER、PR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中nm23蛋白...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抑制转移基因nm23的表达及其与C erbB 2、ER、PR以及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性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乳腺癌中nm23蛋白、C erbB 2蛋白、ER、PR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中nm23蛋白阳性率为62.86 % ,nm23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细胞核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均有相关性(P<0.01) ,但与C erbB 2蛋白、ER、PR表达情况无明显相关性。有淋巴结转移组nm23蛋白阳性率为39.47% ,C erbB 2蛋白阳性率为63.16%(P<0.05) ,而nm23蛋白阴性、同时C erbB 2蛋白阳性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为93.33%。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nm23蛋白、C erbB 2蛋白表达情况能提示肿瘤的转移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NM23蛋白 C-ERBB-2蛋白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MC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军 邬丽苹 王天霆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15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探讨MC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s carcinoma,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OSCC和口腔正常黏膜组织中MCL-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MCL-1蛋白在OSCC组织中的阳性... 目的:探讨MC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s carcinoma,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OSCC和口腔正常黏膜组织中MCL-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MCL-1蛋白在O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1.9%(52/84),在口腔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5.0%(3/2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MCL-1 mRNA在OSCC肿瘤组织中的含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论:MCL-1的高表达在OSCC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MCL-1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胃肠恶性肿瘤及其切缘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
8
作者 李孝麟 陈少茂 +1 位作者 刘东海 张乐鸣 《现代实用医学》 2001年第5期215-218,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及其切缘组织中p5 3基因突变和 p5 3蛋白表达与手术切缘的安全性关系。 方法 用PCR -SSCP和免疫组化S -P方法检测 2 0例胃癌和 10例大肠癌标本和切缘组织中 p5 3基因突变和p5 3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1)胃...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及其切缘组织中p5 3基因突变和 p5 3蛋白表达与手术切缘的安全性关系。 方法 用PCR -SSCP和免疫组化S -P方法检测 2 0例胃癌和 10例大肠癌标本和切缘组织中 p5 3基因突变和p5 3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1)胃肠道恶性肿瘤组织中有很高的 p5 3基因突变率(6 3 % )和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 (5 3 .33 % )。 (2 )肿瘤组织中 p5 3蛋白表达是切缘组织中p5 3蛋白表达的前提。 (3) p5 3基因突变和 p5 3蛋白表达随肿瘤切缘距离的增加而呈现极显著的递减趋势。  结论 就p5 3基因突变和 p5 3蛋白表达而言 ,距离肿瘤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P53基因 P53蛋白 基因突变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M-Enk在猫背根节切除后脊髓Ⅱ板层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建军 杨琴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探讨猫脊髓背根神经节切除后,甲硫胺酸脑啡肽(M-Enk)在脊髓后角Ⅱ板层内的表达变化及M-Enk异类终末。方法10只成年雄性猫,在腹腔内注射麻醉下行腰1到骶2(L1~S2)单侧脊髓背根节切除术,建立猫背根节全切模型,术后分为急性组5只,存活2... 目的探讨猫脊髓背根神经节切除后,甲硫胺酸脑啡肽(M-Enk)在脊髓后角Ⅱ板层内的表达变化及M-Enk异类终末。方法10只成年雄性猫,在腹腔内注射麻醉下行腰1到骶2(L1~S2)单侧脊髓背根节切除术,建立猫背根节全切模型,术后分为急性组5只,存活2周,慢性组5只,存活2个月,观察到期后,动物心内灌注固定处死,取L6节段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手术侧和对侧脊髓Ⅱ板层内M-Enk的表达,电镜下观察M-Enk异类终末。结果光镜下M-Enk阳性染色主要分布于脊髓Ⅱ板层的外侧份,成颗粒状和线条状,急性组手术侧与对侧非手术侧阳性染色无明显差异,慢性组两侧阳性染色均减弱,手术侧约强于对照侧。电镜下,在慢性组手术侧Ⅱ板层脊髓中,观察到简单终末,发现了M-Enk阳性非典型复合终末(ACT),它们较小,外观上呈圆形或椭圆形,多与两个突触后成分形成联系,突触活性带形较平直或向外凸,突触内含均匀清亮小泡或致密核心小泡。结论M-Enk在猫脊髓背根节切除后主要在脊髓Ⅱ板层外侧表达,M-Enk阳性ACT可能是脊髓背根节全切后的一种代偿终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啡肽(M-Enk) 脊髓可塑性 电镜免疫组化
下载PDF
HPIP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海璐 田淞宇 +2 位作者 陈秀玮 王榆平 侯思宇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检测HPIP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PIP在低分化子宫内膜癌(20例)、中分化子宫内膜癌(30例)、高分化子宫内膜癌(30例)以及正常内膜组织(10例)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癌细胞分级... 目的检测HPIP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PIP在低分化子宫内膜癌(20例)、中分化子宫内膜癌(30例)、高分化子宫内膜癌(30例)以及正常内膜组织(10例)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癌细胞分级、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的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相比,HPIP在子宫内膜癌中呈过度表达。①HPIP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②HPIP蛋白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在EC中的表达,研究表明HPIP蛋白表达可能与EC的增殖、侵袭有着密切的关系。③HPIP蛋白是有可能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生物学标志物,用于预测EC患者预后,并作为治疗癌症的一个潜在靶点。结论 HPIP蛋白的高表达促进子宫内膜癌的进展,可以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免疫组化 预测
下载PDF
乳腺肿瘤细针穿刺细胞学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西融 邱小芬 +3 位作者 姚春宝 张增峰 陈煌基 邓水柱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560-562,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肿瘤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进行雌激素、孕激素检测 ,作为内分泌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指标。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在细针穿刺新鲜涂片检测乳腺良恶性肿瘤中 ER、PR的表达。结果 :2 2 6例乳腺肿块标记成功率为 88.0 5 % (199/2 2 ... 目的 :探讨乳腺肿瘤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进行雌激素、孕激素检测 ,作为内分泌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指标。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在细针穿刺新鲜涂片检测乳腺良恶性肿瘤中 ER、PR的表达。结果 :2 2 6例乳腺肿块标记成功率为 88.0 5 % (199/2 2 6 ) ,ER/ PR阳性率为 41.2 1% (82 / 199)。其中 ER、PR的阳性表达为 :乳腺小叶增生 37.6 9% (49/ 130 ) ,纤维腺瘤 48.6 5 %(18/ 37) ,乳腺癌 46 .87% (15 / 32 )。结论 :细针穿刺细胞学 ER/ PR标记可作为一种临床常规检测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细胞学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涎腺肿瘤C-erbB-2癌基因的表达分析
12
作者 王刚 黄洪章 华之成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2-14,共3页
目的本文应用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技术,P185的特殊抗体,旨在检测40例良恶性涎腺肿瘤标本中是否有P185的过量表达,以及探讨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关系。方法SABC法。结果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 目的本文应用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技术,P185的特殊抗体,旨在检测40例良恶性涎腺肿瘤标本中是否有P185的过量表达,以及探讨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关系。方法SABC法。结果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和恶性混合瘤P18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4/4、2/10、2/9和0/2。正常腮腺组织和肿瘤邻近正常组织阳性率为0。结论P185的阳性着色部位主要在细胞浆内,腺淋巴瘤P185的表达与患者烟酒嗜好的构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C-ERBB-2基因 基因表达
全文增补中
EB病毒相关性胃癌组织中P53蛋白、P21^(WAF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钱军 李德群 +2 位作者 钟飞 李志祥 鲁令传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了解EB病毒相关性胃癌(EBVaGC)与非EB病毒相关性胃癌(EBVnGC)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探讨EB病毒可能的致胃癌机制。方法对155例连续胃腺癌患者癌组织用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EB病毒小RNA(EBER)的表达,确定其中的EBVaGC。用免疫组化染... 目的了解EB病毒相关性胃癌(EBVaGC)与非EB病毒相关性胃癌(EBVnGC)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探讨EB病毒可能的致胃癌机制。方法对155例连续胃腺癌患者癌组织用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EB病毒小RNA(EBER)的表达,确定其中的EBVaGC。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所有组织切片中P53、P21WAF1蛋白的表达。结果10例(6·45%)胃腺癌EBERISH结果阳性,属EBVaGC;其中4例P53表达呈微弱阳性,显著低于EBVnGC组[58例(40%)P53显著阳性,30例(21%)P53微弱阳性];7例(7/10)EBVaGC癌组织中P21WAF1蛋白染色阳性,显著高于EBVnGC组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55例(38%)P21WAF1蛋白染色阳性]。结论EBVaGC有独特的癌变分子机制,P53基因突变不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疱疹病毒4型 蛋白 P153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HLA-DR抗原在不同中医证候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痛患者胃上皮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成 林瑜 +4 位作者 刘芬 严晓丹 鄢春锦 王晓宁 张学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06-1508,共3页
目的:探讨胃痛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上皮细胞HLA-DR抗原表达以及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7例脾胃湿热证、24例肝气犯胃证和19例脾胃虚寒证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胃窦上皮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用改良Giemsa染色法确定Hp... 目的:探讨胃痛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上皮细胞HLA-DR抗原表达以及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7例脾胃湿热证、24例肝气犯胃证和19例脾胃虚寒证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胃窦上皮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用改良Giemsa染色法确定Hp感染程度。结果:HLA-DR抗原表达在Hp-组与Hp+组中差异显著(P=0.00;P<0.01);脾胃湿热和肝气犯胃证组Hp定植密度与HLA-DR抗原表达呈正相关性(r=0.33,P=0.01;r=0.45,P=0.03;P均<0.05),但脾胃虚寒证组两者未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r=0.46,P=0.05)。Hp定植密度和HLA-DR抗原的表达在3种中医证候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感染增加了HLA-DR抗原的表达,Hp感染程度和HLA-DR抗原表达与中医证候的形成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HLA-DR抗原 中医证候 免疫组织化学 胃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下行纤维5-HT在猫背根节切除后脊髓背角的表达
15
作者 陈建军 杨琴 李新枝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7-809,813,共4页
目的观察猫脊髓背根神经节切除后下行纤维5-羟色胺(5-HT)在脊髓背角内的表达变化及5-HT异类终末,探讨其在脊髓背根节切除后的代偿意义。方法 10只成年雄性猫,在腹腔内注射麻醉下行腰1到骶2(L1~S2)单侧背根节切除术,建立猫腰骶背根节全... 目的观察猫脊髓背根神经节切除后下行纤维5-羟色胺(5-HT)在脊髓背角内的表达变化及5-HT异类终末,探讨其在脊髓背根节切除后的代偿意义。方法 10只成年雄性猫,在腹腔内注射麻醉下行腰1到骶2(L1~S2)单侧背根节切除术,建立猫腰骶背根节全切模型,术后分为急性组5只,存活2周,慢性组5只,存活2个月,实验结束时,动物腹腔内麻醉,开胸并心内灌注固定处理,取腰6(L6)节段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手术侧和对侧脊髓背角、Ⅱ板层内5-HT的表达,电镜下观察5-HT异类终末。结果光镜下5-HT阳性染色主要分布于脊髓背角,Ⅱ板层区域较突出,呈细颗粒状和线条状。急性组手术侧与对侧非手术侧阳性染色无明显差异,慢性组两侧阳性染色差异明显,手术侧强于对照侧。电镜下,在慢性组手术侧脊髓Ⅱ板层中,观察到简单终末,发现了5-HT阳性非典型复合终末(ACT),它们较小,外观上呈圆形或椭圆形,多与两个突触后成分形成联系,突触活性带较平直或向外凸,突触内多含均匀清亮小泡或致密核心小泡。结论 5-HT在猫脊髓腰骶背根节切除后主要出现在脊髓背角,Ⅱ板层表达突出,5-HT阳性ACT可能是脊髓背根节全切后的一种下行纤维代偿终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脊髓可塑性 电镜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