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cisional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fter Vascular Surgery with Inguinal Incisions: Rationale and Design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VIPS-Trial)
1
作者 Julien Hasselmann Tobias Kühme +1 位作者 Jonas Bjork Stefan Acosta 《Surgical Science》 2015年第12期562-571,共10页
Background/Aims: Inguinal incisions are a common route of access in vascular surgery. Due to anatomical challenges and a diverse bacterial flora in this area,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SSI) represent a common, debilit... Background/Aims: Inguinal incisions are a common route of access in vascular surgery. Due to anatomical challenges and a diverse bacterial flora in this area,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SSI) represent a common, debilitating and sometimes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 The INVIPS-Trial evaluates the role of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 on closed inguinal incisions in elective vascular surgery to prevent SSI and other wound complications. Methods: Thi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registered at 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 NCT01913132) compares the effects of a NPWT dressing (PICO, Smith & Nephew, UK) and the center’s standard wound dressing (Vitri Pad, ViTri Medical, Sweden) on postoperative wound complications, especially SSI. The study includes two distinct vascular procedures with different SSI risk profiles: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 and open surgical approaches involving the common femoral artery (OPEN). Results: Four hundred ninety-five groin incisions in both treatment arms are anticipated to be included in the EVAR group and 147 inguinal incisions in both treatment arms in the OPEN group. Since a large percentage of inguinal vascular procedures in both groups but especially in the EVAR group are performed bilaterally, many patients can serve as their own control by randomly receiving NPWT on one and the standard dressing on the contralateral inguinal incision. Conclusions: This ongoing RCT attempts to elucidate the potential benefit of NPWT on closed inguinal incisions after different vascular procedures. Outcome and conclusions of this trial could have implications on postoperative wound care of patients in both vascular surgery and other surgical special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isional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Vascular Surgery Inguinal incisions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esearch Design
下载PDF
Antioxidant,Antimicrobial and Wound Healing Potential of Helicteres isora Linn.Leaf Extracts
2
作者 RENUKA Mahajan PRAKASH Itankar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3期188-198,共1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oxidant,antimicrobial and wound healing potential of Helicteres isora Linn.leaf extracts.Methods The petroleum ether,chloroform,acetone,ethanol and hydroalcoholic extracts of leaves w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oxidant,antimicrobial and wound healing potential of Helicteres isora Linn.leaf extracts.Methods The petroleum ether,chloroform,acetone,ethanol and hydroalcoholic extracts of leaves were screened for phytochemicals.The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nitric oxide(NO)radical scavenging tests and reducing power assays were performed to measure antioxidant activity;disc diffus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evaluate antimicrobial potential.Wound healing activity was evaluated by incision and excision wound rat models.Results The extracts contained mainly sterols and flavonoids.The hydroalcoholic extract showed remarkable 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 potential and significant(P<0.05)wound healing activity.Conclusions The identified activities of the hydroalcoholic extract may be attributable to its constituent phytochemic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teres isora Linn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ANTIOXIDANT ANTIMICROBIAL incision wound Excision wound Period of epithelization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阎玉矿 刘辉 +4 位作者 李德宁 宋学鏐 戴景瑜 彭海峰 段君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70-872,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特点及防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4年10月,452例糖尿病患者中43例腹部切口感染的临床资料. 结果医院感染率为9.5%,43例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47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2株,革兰阳性菌15株,对...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特点及防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4年10月,452例糖尿病患者中43例腹部切口感染的临床资料. 结果医院感染率为9.5%,43例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47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2株,革兰阳性菌15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低,合并多系统器官、多重细菌感染者治愈时间延长. 结论糖尿病患者手术时腹部切口应予以保护,术毕对切口加强冲洗及消毒;对感染切口早期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非常重要,术后加强支持及抗感染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腹部切口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术前相关因素探讨 被引量:85
4
作者 龚时鹏 余艳红 陈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95-497,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术前高危因素,为切口感染寻找最佳预防措施和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可能与切口感染相关的术前高危因素,包括年龄、阴道检查次数、术前血红蛋白等16项指标,并根据随机原则,取同一医院未感染的产...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术前高危因素,为切口感染寻找最佳预防措施和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可能与切口感染相关的术前高危因素,包括年龄、阴道检查次数、术前血红蛋白等16项指标,并根据随机原则,取同一医院未感染的产妇为对照组。结果:在术前可能相关因素中,肥胖、产妇伴有基础性疾病或感染、胎膜早破等11项在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ASA评分、年龄等5项经统计学分析,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如肥胖、胎膜早破、过多的阴道检查、肛查等,应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切口感染 术前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34
5
作者 姚小红 黄秀良 +2 位作者 董爱明 刘伟 杨红晖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了解某院普通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高危因素,以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采取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该院2010年1—12月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2010年共监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914例,发现手术部位感染15例,手... 目的了解某院普通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高危因素,以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采取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该院2010年1—12月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2010年共监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914例,发现手术部位感染15例,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64%;患者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性质、手术方法是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2010年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1.64%与2009年的3.45%(19/5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P=0.03)。结论实施目标性监测,加强危险因素管理,能有效降低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外科 手术部位感染 切口感染 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
下载PDF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63
6
作者 郭亚春 陈文光 +2 位作者 章泽豹 陶映 蒋景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4-396,共3页
目的了解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调查2004年6月-2005年12月,无菌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41例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40例对照组比较,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预防性... 目的了解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调查2004年6月-2005年12月,无菌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41例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40例对照组比较,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性别、麻醉方式等无相关性,与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史有关。结论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史等,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无关,因此,提倡无菌手术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考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肝胆胰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林晨曦 赵心懋 +3 位作者 吴华 袁晓宁 王少利 杨雪松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584-587,共4页
目的了解肝胆胰腺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肝胆胰腺手术并发生SSI的6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期普通外科接受肝胆胰腺手术但未发生SSI的119例患者作为... 目的了解肝胆胰腺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肝胆胰腺手术并发生SSI的6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期普通外科接受肝胆胰腺手术但未发生SSI的11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史、腹部手术史、吸烟史、术前贫血、术前凝血功能和血糖异常、术前存在感染、是否使用腹腔镜、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ASA评分、术后是否引流和术后24 h内换药与肝胆胰腺手术患者发生SSI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腹部手术史[OR95%CI:3.09(1.21-7.91)]、NISS评分高风险型[OR95%CI:6.18(2.41-15.85)]是肝胆胰腺手术患者发生SSI的危险因素,术后48 h内换药[OR95%CI:3.81(1.56-9.34)]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腹部手术史及NISS评分高是肝胆胰腺手术患者发生SS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降低患者SSI风险,术前应积极调整患者血糖、纠正贫血和凝血功能异常;应尽量缩短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切口清洁、及时换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胰腺 切口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LOGISTIC分析 医院感染
下载PDF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流行的调查与控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京利 王力红 +2 位作者 马文晖 赵霞 赵会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399-401,414,共4页
目的探讨某院手术部位感染(SSI)暴发流行的调查与控制方法。方法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结果 2012年6—8月该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12例,发生SSI 7例,SSI发病率为2.24... 目的探讨某院手术部位感染(SSI)暴发流行的调查与控制方法。方法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结果 2012年6—8月该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12例,发生SSI 7例,SSI发病率为2.24%。2009—2012年同期Ⅰ类切口SSI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2年SSI发病率最高。通过病例调查,医院感染管理科分析感染可能原因,并与骨科沟通,提出7项整改要求;骨科制定18项SSI防控细则并切实执行。后续追踪结果显示,2012年9—11月,该科SSI发病率为0.38%,回落至正常水平,此次SSI流行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具有重要意义;和临床科室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切口感染 清洁切口 抗菌药物 流行 暴发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00
9
作者 郭志晨 叶竹梅 +1 位作者 黄樟生 麻雪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61-762,共2页
目的 探讨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出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外科感染224例,对腹部术后切口感染58例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腹部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切口感染率分别年龄... 目的 探讨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出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外科感染224例,对腹部术后切口感染58例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腹部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切口感染率分别年龄〈14岁为10.71%、〉55岁为11.99%,急诊手术为14.8%,手术期间〉2h为12.73%,切口长度〉12cm为11.80%,切口未使用抗菌药物冲洗的为15.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年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长、切口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科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手术医生切口感染专率调查 被引量:35
10
作者 易洪仪 王效杰 唐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研究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选择4项感染危险因素作为手术患者感染危险指数比较的依据,进行手术切口感染专率跟踪调查分析。结果危险指数增高,感染率随之升高(P<0.01);非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清... 目的研究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选择4项感染危险因素作为手术患者感染危险指数比较的依据,进行手术切口感染专率跟踪调查分析。结果危险指数增高,感染率随之升高(P<0.01);非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清洁手术(P<0.01);全麻手术切口感染率高于非全麻手术(P<0.05);手术时间延长,切口感染率上升,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切口感染专率监测,是将手术切口感染率降低并保持在最低水平,提高医疗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医生切口感染专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术前不同备皮方法的切口感染率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仕莲 余丽华 +1 位作者 黄德全 彭双林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62-263,共2页
目的调查术前不同备皮方法(剃毛与不剃毛)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 200例腹部及其他非多毛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剃毛组和未剃毛组,各600例。统计分析两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剃毛组发生切口感染38例,切口感染率6.33%;未剃毛组发... 目的调查术前不同备皮方法(剃毛与不剃毛)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 200例腹部及其他非多毛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剃毛组和未剃毛组,各600例。统计分析两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剃毛组发生切口感染38例,切口感染率6.33%;未剃毛组发生切口感染31例,切口感染率5.17%;两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可废弃对腹部及非多毛区手术部位的术前剃毛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皮 剃毛 切口感染 手术前准备
下载PDF
某院妇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干预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亚军 孙庆芬 +1 位作者 顾彩霞 李曼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了解某院妇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现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探讨降低SSI发病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对该院两个妇科病区行剖腹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所有患者进行监测,定期汇总分析,... 目的了解某院妇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现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探讨降低SSI发病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对该院两个妇科病区行剖腹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所有患者进行监测,定期汇总分析,比较采取干预措施前(2011年1月1日—6月30日监测的病例,设为对照组)和干预措施落实后(2011年7月1日—12月31日监测的病例,设为干预组)的SSI率。结果对照组共1 120例患者,其中剖腹子宫切除术648例,SSI率为4.94%;阴式子宫切除术212例,SSI率为9.43%;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260例,未发生SSI。干预前妇科病区平均SSI率为4.64%(52/1 120),两个妇科病区平均SSI率(5.38%vs 4.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6,P>0.05);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后,干预组SSI率下降至1.57%(20/1 27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4%(χ2=19.23,P<0.001)。结论采取目标性监测方式,对监测项目的危险因素进行汇总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达到降低SSI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切口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干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体外循环及抗生素对瓣膜置换术患者咽部菌群及手术切口细菌定植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锡俊 陶传敏 +5 位作者 过孝静 李萍 王骏 谢文义 龚仕蓉 田子朴 《华西医学》 CAS 1998年第4期499-501,共3页
为了解体外循环(CPB)及抗生素对瓣膜置换术患者咽部菌群及手术切口细菌定植的影响。CPB前及后5天进行了咽部和手术切口采样细菌培养。术后咽部细菌明显减少(P<001),咽部菌群构成中草绿色链球菌、奈瑟氏菌增加,四联... 为了解体外循环(CPB)及抗生素对瓣膜置换术患者咽部菌群及手术切口细菌定植的影响。CPB前及后5天进行了咽部和手术切口采样细菌培养。术后咽部细菌明显减少(P<001),咽部菌群构成中草绿色链球菌、奈瑟氏菌增加,四联球菌减少(P<001)。术后6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细菌定植,这种细菌定植与监护室观察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部菌群 细菌定植 抗生素 瓣膜置换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暴发切口脓肿分枝杆菌感染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红军 柯永坚 +1 位作者 林祥伟 周倪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93-395,共3页
目的分析汕头某卫生院发生的一起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暴发流行的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3月,采集该卫生院2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32份标本(包括病灶组织、切口分泌物和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革兰、抗酸染色,... 目的分析汕头某卫生院发生的一起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暴发流行的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3月,采集该卫生院2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32份标本(包括病灶组织、切口分泌物和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革兰、抗酸染色,在分离出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的基础上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例患者中,11例分离出14株抗酸染色阳性的快速生长非结核分枝杆菌,经鉴定均为脓肿分枝杆菌。所有菌株均对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阿米卡星敏感,对亚胺培南、利奈唑胺和庆大霉素中介,对其余抗菌药物均耐药。结论此次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暴发流行是由脓肿分枝杆菌引起。重视并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和监控工作,是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切口感染 脓肿分枝杆菌 快速生长分枝杆菌 医院感染 疾病暴发流行
下载PDF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甲状腺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玉华 刘珍如 +1 位作者 冯丽 吴安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263-265,270,共4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甲状腺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在抗菌药物使用整顿前后,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某三级甲等医院甲状腺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和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及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 2011年4—8月(...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甲状腺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在抗菌药物使用整顿前后,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某三级甲等医院甲状腺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和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及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 2011年4—8月(整顿前)甲状腺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9.53%(211/212),2012年4—8月(整顿后)甲状腺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89%(22/202),整顿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23,P<0.001)。2011年4—8月发生医院感染8例,医院感染率为3.77%(8/212),其中切口感染3例(1.42%);2012年4—8月发生医院感染6例,医院感染率为2.97%(6/202),其中切口感染2例(0.99%)。两组病例医院感染率及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的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用药经规范后,减少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但并未导致甲状腺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和医院感染率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切口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医院感染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下载PDF
腹膜外放置U型乳胶引流条在控制胃肠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林 曹永宽 +4 位作者 张国虎 龚加庆 王培红 周庆贤 王永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925-927,共3页
目的探讨在切口腹膜外放置U型乳胶引流条对胃肠外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率及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行胃肠外科开腹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其中97例切口腹膜外放置U型乳胶引流条(引流组),对照组103例未放置引流条。比较2组... 目的探讨在切口腹膜外放置U型乳胶引流条对胃肠外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率及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行胃肠外科开腹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其中97例切口腹膜外放置U型乳胶引流条(引流组),对照组103例未放置引流条。比较2组术后愈合过程中切口感染率、切口平均愈合拆线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引流组的切口感染率为7.22%(7/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5%(19/103),P=0.024;术后平均切口愈合拆线时间为(8.24±1.02)d,较对照组的(12.32±3.47)d明显缩短(P=0.00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86±1.48)d,亦较对照组的(14.12±2.63)d明显缩短(P=0.000)。结论腹部手术切口腹膜外放置U型乳胶引流条,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促进切口一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感染 切口引流 胃肠外科 腹膜外 U型
下载PDF
5例手术部位感染调查 被引量:4
17
作者 向钱 吴佳玉 +3 位作者 魏道琼 周忠华 代敏 吕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415-417,共3页
目的分析某院短期内神经外科多例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2月1日—3月15日135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可能引起SSI的危险因素。结果 135例手术患者,5例发生SSI,感染率为3.70%... 目的分析某院短期内神经外科多例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2月1日—3月15日135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可能引起SSI的危险因素。结果 135例手术患者,5例发生SSI,感染率为3.70%。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第5手术间使用情况和进行二次手术的比值比分别为4.07(95%CI:0.52~36.65)、18.00(95%CI:2.00~180.00)。各手术主刀医生施行手术患者SSI率与该科2012年平均SSI率2.54%(17/6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5手术间环境卫生学检测,除麻醉机袖带的菌落总数超标外,其余采样部位单位面积菌落总数均符合国家要求;且麻醉机袖带采样培养的微生物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感染患者致病微生物无关。结论进行二次手术是此次短期多例神经外科患者发生SSI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切口感染 医院感染 干预
下载PDF
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晋 施有海 赵怀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第17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235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56例外科手术患者,113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8%。结论普外科手术易发生切口感染,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235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56例外科手术患者,113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8%。结论普外科手术易发生切口感染,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切口感染,出现切口感染时及时采用相应措施可以促进感染切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 愈合
下载PDF
42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孙光 彭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82-283,286,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42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20.24%(85/420);以表浅切口感染为主,占7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42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20.24%(85/420);以表浅切口感染为主,占75.29%(64/85),深部切口感染占22.35%(19/85),器官腔隙感染占2.35%(2/85)。共分离病原菌98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55株,56.13%)。超重或肥胖(BMI≥23)、合并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3.5 h、Dukes分期高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超重或肥胖、合并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长和Dukes分期高是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手术部位感染 切口感染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切口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敏 吴克慧 涂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4-566,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耐药性。方法 选择亚洲心脏病医院 2 97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 11例切口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1例切口感染患者全部表现出术后高血清葡萄糖和低蛋白血症 ;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耐药性。方法 选择亚洲心脏病医院 2 97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 11例切口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1例切口感染患者全部表现出术后高血清葡萄糖和低蛋白血症 ;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 ,其中 75 %耐苯唑西林。结论 高血清葡萄糖和低蛋白血症是该院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革兰阳性球菌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对耐苯唑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切口感染 耐药性分析 病原菌 葡萄球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