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regulation of Interleukin 21 and Interleukin 21 Receptor in Patients with Dermatomyositis and Polymyositis 被引量:2
1
作者 Tao Liu Ying Hou +1 位作者 Ting-Jun Dai Chuan-Zhu Y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7期2101-2106,共6页
关键词 肌肉组织 白细胞介素 多发性 患者 MRNA表达水平 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原文传递
血清FGF-21 IL-13 sVEGFR-2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姜颖 覃念 李玉慈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白细胞介素-13(IL-1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VEGFR-2)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36例作为... 目的 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白细胞介素-13(IL-1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VEGFR-2)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36例作为心力衰竭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FGF-21、IL-13、sVEGFR-2水平。随访1年,根据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分析影响患者1年内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FGF-21、IL-13、sVEGFR-2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清FGF-21、IL-13高于健康对照组[FGF-21(pg/mL):74.81±16.29 vs. 19.37±5.11, IL-13(pg/mL):5.14±1.23 vs.1.62±0.54,P<0.001]、sVEGFR-2低于健康对照组(ng/mL:6.30±1.57 vs.15.18±4.29,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FGF-21、IL-13、NT-proBNP分别高于预后良好组[FGF(pg/mL):92.31±20.84 vs.67.52±13.70, IL-13(pg/mL):6.94±1.75 vs.4.39±1.18, NT-proBNP(ng/L):4689.16±132.50 vs.2120.59±51.48],LVEF值、血清sVEGFR-2低于预后良好组[LVEF(%):45.27±6.13 vs.53.95±7.80, sVEGFR(ng/mL):4.85±1.24 vs.6.98±2.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95%CI 0.265~0.840,P<0.001)及血清NT-proBNP(95%CI 1.002~2.317,P=0.015)、FGF-21(95%CI 1.438~5.019,P<0.001)、IL-13(95%CI 1.027~3.165,P=0.006)、sVEGFR-2(95%CI 1.190~4.283,P=0.002)是影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FGF-21、IL-13、sVEGFR-2及三项联合检测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0.775、0.821、0.918。结论 血清FGF-21、IL-13、sVEGFR-2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FGF-21、IL-13、sVEGFR-2对评估患者不良预后有较高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 白细胞介素-13(IL-13)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VEGFR-2) 急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苦参碱可抑制Th17所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IL-17RA、IL-21R及IL-22R1的表达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艳 牟宽厚 +4 位作者 韩丹 李玥 侯卫坤 马亚梅 吕社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5-699,共5页
目的考察苦参碱(matrine,Mat)对Th17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系HaCaT细胞白细胞介素-17受体A(IL-17RA)、白细胞介素-21受体(IL-21R)及白细胞介素-22受体1(IL-22R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HaCaT细胞,用Th17分泌的主要效应因子... 目的考察苦参碱(matrine,Mat)对Th17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系HaCaT细胞白细胞介素-17受体A(IL-17RA)、白细胞介素-21受体(IL-21R)及白细胞介素-22受体1(IL-22R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HaCaT细胞,用Th17分泌的主要效应因子IL-17A(10ng/mL)、IL-21(10ng/mL)及IL-22(10ng/mL)联合刺激HaCaT细胞模拟类银屑病样细胞模型,再用10μg/mL及100μg/mL的Mat干预此细胞模型,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L-17RA、IL-21R及IL-22R1的表达变化。结果 IL-17RA、IL-21R及IL-22R1的mRNA及蛋白在HaCaT细胞上有表达。IL-17A、IL-21及IL-22联合刺激可以显著促进HaCaT细胞IL-17RA、IL-21RmRNA及蛋白表达,IL-22R1蛋白的表达量升高(P<0.05)。Mat单独干预或与上述细胞因子联合干预组与未处理的HaCaT细胞组相比,IL-17RA、IL-21R及IL-22R1表达无显著下降(P>0.05),但可以显著降低IL-17A、IL-21及IL-22联合刺激后所升高的受体蛋白表达(P<0.05)。结论 IL-17A、IL-21及IL-22联合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可以增强IL-17RA、IL-21R及IL-22R1的表达,Mat可抑制这种增强作用,可能在多种Th17介导的免疫性皮肤病中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Th17细胞因子 白介素-17受体A 白介素-21受体 白介素-22受体1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1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在人根尖囊肿和肉芽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胡菊花 李倩 +1 位作者 王艳青 李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21(IL-21)和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在根尖囊肿和根尖肉芽肿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根尖周病中的关系,探讨IL-21在根尖周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根尖囊肿23例和根尖肉芽肿32例作为实验组,记录...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21(IL-21)和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在根尖囊肿和根尖肉芽肿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根尖周病中的关系,探讨IL-21在根尖周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根尖囊肿23例和根尖肉芽肿32例作为实验组,记录相关病例的病损大小及有无叩痛表现;10例健康牙龈组织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样本中IL-21和RANKL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IL-21的表达水平与RANKL表达、根尖病灶大小及叩痛的相关性。结果所有病变组织均可检测到IL-21阳性细胞,而健康牙龈组织则未检测到IL-21的表达。根尖囊肿和肉芽肿中IL-21的表达强度分别为59.92±6.57和36.80±6.81,RANKL的表达强度分别为68.81±18.59和36.12±14.87。根尖囊肿组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肉芽肿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IL-21的表达水平与RANKL及根尖病灶大小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IL-21存在于人慢性根尖周炎病损组织中,其表达水平与RANKL的表达量及病损大小呈正相关关系;IL-21可能通过促进RANKL蛋白的表达参与慢性根尖周炎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1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根尖囊肿 根尖肉芽肿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中IL-21的表达及其与血清抗AChR抗体类别转换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波 田晓琳 +5 位作者 黄慧芬 翦爱 欧阳松 尹炜凡 段维维 杨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58-963,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1在重症肌无力(MG)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类别转换的影响。方法:采集26例MG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应用ELISA技术检测外周血血清中抗AChR-IgG及其亚型IgG1,IgG2,IgG3的水平以...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1在重症肌无力(MG)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类别转换的影响。方法:采集26例MG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应用ELISA技术检测外周血血清中抗AChR-IgG及其亚型IgG1,IgG2,IgG3的水平以及IL-21的浓度,利用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IL-21R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其中8例患者B细胞上IL-21R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MG患者组血清中IL-21浓度(31.686±8.499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15.147±6.366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G患者组PB-MCs上IL-21RmRNA的表达(0.139±0.052)高于正常对照组(0.101±0.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在眼肌型和全身型亚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MG患者B细胞上的IL-21R的表达水平(1.074±0.375)高于正常对照组(0.389±0.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AChR-Ab阳性患者血清IL-21浓度与抗AChR-IgG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9(P<0.05),但其与IgG1,IgG2,IgG3亚型的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PBMCs上IL-21RmRNA的表达与血清抗AChR-IgG及其IgG1,IgG2,IgG3亚型的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B细胞上IL-21R的表达与抗AChR-IgG及IgG1,IgG3亚型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P<0.05,P<0.01,P<0.05),而与抗AChR-IgG2的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IL-21可能通过作用于B细胞上的IL-21R,影响MG患者血清中抗AChR抗体向IgG1和IgG3亚型转换,从而对MG发病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白细胞介素21 白细胞介素21受体 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抗体类别转换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1受体mRNA的表达与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晓东 卢建明 +1 位作者 饶丽华 吴大富 《医学综述》 2015年第3期513-514,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受体信使RNA的表达与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在三峡大学仁和医院进行检验和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另外根据一般资料相近原则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作...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受体信使RNA的表达与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在三峡大学仁和医院进行检验和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另外根据一般资料相近原则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关节功能分为3个等级,分别采样后比较白细胞介素21(IL-21)受体信使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IL-21水平为(510±6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0)ng/L(t=13.80,P<0.05);三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IL-21水平分别为Ⅰ级(410±57)ng/L,Ⅱ级(436±60)ng/L,Ⅲ级及以上(601±79)ng/L,三个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1,P<0.05),其中Ⅰ级与Ⅱ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P>0.05),Ⅱ级与Ⅲ级及以上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P<0.05),Ⅰ级与Ⅱ级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2,P<0.05)。结论 IL-21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故该物质的水平可用于疾病的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21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IL-21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对促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夏兴洲 刘占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IL-21对UC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组织内淋巴细胞的免疫病理调节.方法:收集28例UC患者和22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标本和肠黏膜活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和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淋巴细胞(LPMC),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 目的:探讨IL-21对UC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组织内淋巴细胞的免疫病理调节.方法:收集28例UC患者和22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标本和肠黏膜活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和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淋巴细胞(LPMC),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21R在CD4+、CD8+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面表达.培养PBMC和LPMC,使用IL-21和抗CD3单抗体外刺激,48h后收集上清液,使用ELISA检测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分泌,分析IL-21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结果:UC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组织内CD4+、CD8+T细胞、CD20+B细胞和CD56+NK细胞表达IL-21R水平比健康者显著升高(PBMC:8.42±2.14vs3.46±0.54,10.35±2.17vs5.28±2.2,7.27±1.15vs2.35±0.41,12.55±3.12vs5.45±1.06;LPMC:22.44±3.46vs6.26±1.15,24.48±4.57vs6.87±1.02,16.24±3.10vs5.56±1.44,23.54±4.12vs8.45±1.68,均P<0.05).体外培养PBMC或LPMC,使用IL-21刺激,发现IL-21可显著诱导UC患者的PBMC和LPMC激活,并分泌高水平的TNF-α和IFN-γ(346±72vs120±27,3048±426vs1182±242;625±113vs154±35,3827±418vs1520±304,均P<0.05).结论:IL-21R参与肠黏膜炎症损伤,阻断IL-21生物学效应可能治疗U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肠 黏膜固有层单个核淋巴细胞 白介素-21 受体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1受体基因多态性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婧 刘欣跃 +1 位作者 吕廷洪 董晓慧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5-20,共6页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21受体(IL-21R)基因多态性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取甘肃地区汉族人群201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病例样本和209例正常对照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采用病例-对照方...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21受体(IL-21R)基因多态性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取甘肃地区汉族人群201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病例样本和209例正常对照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研究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与IL-21R的rs963154和rs2285452位点关联性,并通过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IL-21R基因的rs963154位点CC、CG、GG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9%、23.4%和75.7%,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5%、19.3%和80.2%;rs2285452位点AA、AG、GG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9%、20.7%和78.4%,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1%、17.0%和81.9%。rs963154位点C、G等位基因及rs2285452位点A、G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频率分布差异分别为[P=0.360,OR=0.743(0.467~1.184)];[P=0.524,OR=0.173(0.471~1.146)]。进行性别分组后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21R基因rs963154、rs2285452基因多态性与甘肃地区汉族人群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1受体 基因多态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 药物基因组学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IL-21受体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兴华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2742-2743,2745,共3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表面IL-21受体(IL-21R)表达,探讨其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收集26例RA患者和18例健康成人对照外周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21R在外...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表面IL-21受体(IL-21R)表达,探讨其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收集26例RA患者和18例健康成人对照外周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21R在外周血CD4+、CD8+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面表达,分析它们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RA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达IL-21R水平比健康者比较显著升高(P﹤0.05)。RA患者接受有效的药物治疗,待症状控制后,分析发现RA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IL-21R水平呈明显下降(P﹤0.05)。[结论]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表达IL-21R水平明显升高,提示IL-21R在关节炎症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诱导关节滑模炎症病变,参与关节滑膜组织及全身免疫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21 受体
下载PDF
IL-21及其受体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司方明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479-480,共2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炎性反应严重程度分级与IL-21及其受体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4例UC患者(包括轻度组10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6例、缓解组10例)和3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标本,分离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双抗夹心...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炎性反应严重程度分级与IL-21及其受体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4例UC患者(包括轻度组10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6例、缓解组10例)和3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标本,分离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IL-21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IL-21R的表达。结果UC患者血清IL-21水平及外周血CD4+、CD8+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IL-21R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比较显著升高(P<0.01),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结论IL-21及其受体IL-21R在UC肠黏膜炎症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肠道黏膜组织免疫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淋巴细胞 受体 自细胞介素-21
原文传递
IL-21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促炎症细胞因子分泌
11
作者 王修齐 刘嫦钦 刘占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096-2098,共3页
目的:探讨IL-2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采集21例AIH患者和25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样本,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表面IL-21R的表达.培养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使用IL-21和抗CD3单抗刺激,使用ELISA检测上清液... 目的:探讨IL-2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采集21例AIH患者和25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样本,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表面IL-21R的表达.培养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使用IL-21和抗CD3单抗刺激,使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TNF-α、IFN-γ和IL-2水平.结果:AIH患者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表达IL-21R水平比健康对照者显著升高(7.66%±2.37%vs3.12%±0.76%,9.42%±2.48%vs4.02%±0.89%,均P<0.05).体外培养PBMC,发现IL-21可显著诱导AIH患者PBMC分泌高水平的TNF-α、IFN-γ和IL-2(P<0.05).结论:AIH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IL-21R水平明显升高,并诱导T细胞分泌高水平的促炎症介质,提示IL-21参与了肝脏自身免疫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型肝炎 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 T细胞 白介素-21 受体
下载PDF
CXCR5/IL-21/Bcl-6/Blimp-1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龚巧巧 朱玥洁 +4 位作者 庞楠楠 艾海权 巩晓芸 腊晓琳 丁剑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中滤泡辅助性T(follicular helper T,Tfh)细胞相关因子白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趋化因子受体-5(CXC chemokine receptor-5,CXCR5)、B细胞淋巴瘤分子6(B cell lymphoma 6,Bcl-6)和B...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中滤泡辅助性T(follicular helper T,Tfh)细胞相关因子白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趋化因子受体-5(CXC chemokine receptor-5,CXCR5)、B细胞淋巴瘤分子6(B cell lymphoma 6,Bcl-6)和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 lymphocyte-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 1,Blimp-1)的表达部位和表达水平及其与URSA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方法收集30例URSA患者(URSA组)和30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绒毛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21、CXCR5、Bcl-6和Blimp-1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4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URSA组绒毛组织中IL-21、CXCR5、Bcl-6和Blimp-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21的表达水平与其它3个因子之间存在正相关,CXCR5与Bcl-6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绒毛中Tfh细胞相关因子过表达、Tfh细胞应答在URSA患者体内上调及Tfh相关因子可能是URSA发生的免疫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白细胞介素21 蜕膜 母胎免疫耐受 白介素-21(IL-21) 趋化因子受体-5(CXCR5) 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
下载PDF
GITRL联合IL-2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体外研究
13
作者 熊彬 朱明霞 +1 位作者 金七妹 宋飞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95-1300,共6页
本研究构建人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配体(GITRL)联合白介素-21(IL-2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探讨目的基因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影响。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纯化的DC,而此纯化的DC来... 本研究构建人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配体(GITRL)联合白介素-21(IL-2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探讨目的基因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影响。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纯化的DC,而此纯化的DC来源于经伊马替尼治疗有效或无效的慢性期CML患者或健康志愿者。应用ELISA法检测转染后DC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将转染后的DC与纯化的自体NK混合培养使之成为DC-CIK。以DC-CIK细胞为效应细胞,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观察其对靶细胞的杀伤率。结果表明:所获目的基因经测序与GenBank比对序列一致,PCR及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检测显示,真核表达载体质粒经限制性酶切鉴定片段大小正确,并均可转染至伊马替尼治疗有效、无效的慢性期CML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来源的DC细胞。成功转染相应载体后的DC分别表现出IL-2和IFN-γ分泌量增加;细胞毒活性试验表明,转染后的DC可增加自体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DC能够通过转染IL-21和GITRL基因的方式获得自我活化、上调自身细胞因子分泌的能力,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无效的CML患者的免疫治疗奠定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TRL IL-21 树突状细胞 NK细胞 免疫治疗
下载PDF
IL-21及其受体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和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华宇 龚瑜 +1 位作者 于倩 史玉玲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IL-21及其受体在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PBMC和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斑块型银屑病58例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PBMC中IL-21、IL-21R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RT... 目的探讨IL-21及其受体在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PBMC和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斑块型银屑病58例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PBMC中IL-21、IL-21R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RT-PCR)法检测25例银屑病和15例正常人外周血PBMCs和皮肤组织中IL-21、IL-21R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皮肤组织中IL-21和IL-21R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中IL-21的分泌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银屑病患者PBMC中IL-21和IL-21R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加(P<0.01);Real-time PCR发现IL-21、IL-21R mRNA在银屑病患者的PBMC和皮肤组织中表达均较健康对照者增高(P<0.01,P<0.05);Western印迹法显示IL-21和IL-21R蛋白在银屑病患者的皮损中表达增高(P<0.01);ELISA检测发现培养上清中IL-21分泌水平增加(P<0.01)。结论斑块型银屑病患者PBMC和组织中IL-21和IL-21R的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者升高,IL-21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过程,并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21 白细胞介素21受体
下载PDF
miR-21通过下调PPAR-α参与脂质代谢紊乱并促进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病变 被引量:9
15
作者 向珈谊 张会芳 +6 位作者 梁露群 周星丞 王丹 毛彦稳 张小欢 王圆圆 郭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58-1867,共10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croRNA-21,miR-21)下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参与脂质代谢紊乱从而促进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肾组织及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croRNA-21,miR-21)下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参与脂质代谢紊乱从而促进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肾组织及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病变的机制。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和DM组。DM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1型糖尿病模型。于模型复制成功后第10周处死大鼠,收集各组大鼠血清和处死前24 h的尿液检测生化指标,HE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和纤维化病变;real-time PCR检测miR-21及PPAR-αmRN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表达水平。以高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为研究对象,敲减miR-21的表达或给予PPAR-α特异性激动剂非诺贝特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非诺贝特干预后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肾脏组织及NRK52E细胞中PPAR-α、IL-6、Bax、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α-smooth muscle motility,α-SMA)蛋白的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1对PPAR-α的转录调控作用。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大鼠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24 h尿蛋白均升高(P<0.05);HE和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DM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增加,胶原阳性染色增多,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升高(P<0.05);DM组肾组织miR-21表达显著升高,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IL-18水平及Bax、IL-6、TGF-β1、α-SMA和FN蛋白的表达增多(P<0.05)。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miR-21模拟物可以显著抑制PPAR-α的转录活性,同时下调其蛋白表达水平(P<0.05);miR-21抑制物可逆转高糖对PPAR-α蛋白的抑制作用,并降低FN、IL-6和Bax蛋白的表达(P<0.05);与溶剂对照组相比,非诺贝特可降低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结论: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miR-21表达增加,进而抑制下游靶基因PPAR-α的表达从而促进脂质代谢紊乱,加剧细胞炎症与凋亡反应,参与糖尿病大鼠肾损伤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微小RNA-2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白细胞介素6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21、TGF-β、SST2、IgA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宏伟 行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08-411,共4页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可溶性ST2受体(sST2)和免疫球蛋白A1(IgA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儿科2019年6月—2020年7月收治的HSP患儿110例,根据尿常规检测结果分为HSP组(n=...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可溶性ST2受体(sST2)和免疫球蛋白A1(IgA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儿科2019年6月—2020年7月收治的HSP患儿110例,根据尿常规检测结果分为HSP组(n=59)和紫癜性肾炎(HSPN)组(n=51)。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33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3组儿童的血清IL-21、TGF-β、sST2、免疫球蛋白(Ig)及补体水平的变化,比较各组间IgA/C3值变化,并对HSP组患儿血清各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SP组、HSPN组患儿TGF-β、sST2及IgA1水平均较高(P<0.05),IL-21均较低(P<0.05),且HSPN组患儿TGF-β、sST2水平均高于HSP组(P<0.05)。治疗后,HSP组及HSPN组患儿TGF-β、sST2及IgA1水平均低于各组治疗前(P<0.05),IL-21水平高于各组治疗前(P<0.05)。HSP组、HSPN组患儿IgA、IgA/C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gG、IgM、C3、C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HSPN组患儿IgA、IgA/C3水平均高于HSP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GF-β 与TNF-α 呈正相关(P<0.05),IgA1 与IgA、IgA/C3 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中IL-21、TGF-β、sST2 和IgA1 与HSP 的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紫癜性肾炎 白细胞介素-21 转化生长因子-β 可溶性受体 免疫球蛋白A1
下载PDF
CCL20、CCR6、IL-21血清水平变化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的关联性分析
17
作者 牛斌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1年第10期8-10,15,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20(CCL20)、C-C-基元受体6(CCR6)、白介素-21(IL-21)水平变化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AIH患者121例(2019年5月~2020年5月),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均行血... 目的:研究血清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20(CCL20)、C-C-基元受体6(CCR6)、白介素-21(IL-21)水平变化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AIH患者121例(2019年5月~2020年5月),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均行血清CCL20、CCR6、IL-21水平检测。比较AIH患者、健康体检者及不同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血清因子水平,分析AIH患者血清因子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的关联性及联合检测对G3~4级AIH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AIH患者血清CCL20、CCR6、IL-21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的提升,血清CCL20、CCR6、IL-21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AIH患者血清CCL20、CCR6、IL-21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AUC值0.876大于CCL20、CCR6、IL-21检测AUC(P<0.05)。结论:AIH患者血清CCL20、CCR6、IL-21水平会发生明显异常变化,且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具有关联性,有助于对G3~4级的准确诊断及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20 趋化因子C-C-基元受体 白介素-21 自身免疫性肝炎 关联性
下载PDF
表达PD-1受体的Tfh细胞促进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急性期发作
18
作者 傅增辉 林再红 +4 位作者 金艳 姜岩 刘晶 于绘丽 张广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7-1311,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PD-1受体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研究人群包括43例复发-缓解型MS急性期发作患者和43例健康志愿者,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XCR5+CCR7^(lo)PD-1^(hi)T细胞,ELISA检测血清I...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PD-1受体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研究人群包括43例复发-缓解型MS急性期发作患者和43例健康志愿者,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XCR5+CCR7^(lo)PD-1^(hi)T细胞,ELISA检测血清IL-21水平。对M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EDSS)评分并统计头颅MRI增强病灶数目。结果:MS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EDSS评分降低(P<0.05),但头颅MRI增强病灶数目无明显变化(P>0.05)。MS患者CD4+CXCR5+T细胞中CCR7^(lo)PD-1^(hi)亚群细胞比例及血清IL-2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且治疗后两者均降低(均P<0.05)。MS患者MOG-IgG和MBP-Ab表达阳性者CD4+CXCR5+T细胞中CCR7^(lo)PD-1^(hi)亚群细胞比例均高于抗体阴性者(均P<0.05)。MS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CCR7^(lo)PD-1^(hi)在CD4+CXCR5+T细胞中表达比例与治疗前EDSS评分、治疗前MRI增强病灶数目、治疗前血清中IL-21表达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复发-缓解型MS患者外周血CD4+CXCR5+T细胞中CCR7^(lo)PD-1^(hi)亚群比例与血清IL-21表达增加,且与疾病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程序性死亡受体1 滤泡辅助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21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水平检测 被引量:10
19
作者 安乐美 李娟 +2 位作者 季兰岚 李光韬 张卓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1-957,共7页
目的:检测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T helper cells,Tfh cells)的比例及其表面标志,分析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 目的:检测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T helper cells,Tfh cells)的比例及其表面标志,分析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及血清,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CD4^+CXCR5^+Tfh细胞(CXCR5,趋化因子受体,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5)的比例及其表面程序性细胞死亡1(programmed death-1,PD-1)、可诱导的协同刺激性因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CD40配体(CD40ligand,CD40L)及白介素21受体(interleukin-21 receptor,IL-21R)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6(B-cell lymphoma 6,Bcl-6)、白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及IL-21R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L-21和B细胞趋化因子CXC配体13(B cell-attracting chemokine CXC ligand 13,CXCL13)水平。结果:(1)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A患者组外周血CXCR5^+CD4^+Tfh细胞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16.75±3.92 vs.7.49±1.84,P<0.001);低疾病活动度或缓解组RA外周血CXCR5^+CD4^+Tfh细胞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16.62±3.43 vs.7.49±1.84,P<0.001);中疾病活动度组RA外周血CXCR5^+CD4^+Tfh细胞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16.82±3.07 vs.7.49±1.84,P<0.001);高疾病活动度组RA外周血CXCR5^+CD4^+Tfh细胞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16.87±5.50 vs.7.49±1.84,P<0.001);RA患者外周血ICOS、PD-1、IL-21R在CD4^+CXCR5^+细胞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ICOS^+CXCR5^+CD4^+细胞,8.37±4.28 vs.3.72±1.81,P<0.001;PD-1^+CXCR5^+CD4^+细胞,1.57±1.10 vs.0.24±0.30,P=0.035;IL-21R^+CXCR5^+CD4^+细胞,4.60±4.05 vs.0.20±0.19,P=0.006),而CD40L在CD4^+CXCR5^+细胞的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8±3.71 vs.0.54±0.34,P=0.135)。(2)RA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IL-21R mRNA升高(5.00±4.94 vs.0.74±0.55,P<0.001),而转录因子Bcl-6 mRNA[4.54(3.33,7.23)vs.5.31(2.81,7.44),P=0.329]以及IL-21 mRNA[0.72(0.26,3.45)vs.0.56(0.27,3.71)P=0.19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6、IL-21和IL-21R mRNA的表达在不同组RA患者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3)RA患者血清中IL-21、CXCL1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21,(200.49±154.56)ng/L vs.(8.21±5.95)ng/L,P<0.001;CXCL13,(43.09±1.28)ng/L vs.(93.72±49.72)ng/L,P<0.001];相关分析显示IL-21、CXCL13浓度与RA疾病活动度正相关(r>0.4),而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anti-CCP)与RA疾病活动度无相关性(r<0.2)。结论:外周血Tfh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RA患者中显著升高,说明Tfh细胞可能参与RA的发病机制,阻断Tfh细胞的产生,有望成为治疗RA患者的新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细胞因子类 受体 CXCR5 白细胞介素21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PD-1受体表达及意义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静 东保吉 吴超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病毒载量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情况。方法根据血清HCV RNA水平不同,将180例CHC患者分为低病毒载量组76例,3 lg copies/ml≤血清HCV RNA <6 lg copi...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病毒载量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情况。方法根据血清HCV RNA水平不同,将180例CHC患者分为低病毒载量组76例,3 lg copies/ml≤血清HCV RNA <6 lg copies/ml和高病毒载量组104例,血清HCV RNA≥6 lgcopies/ml。比较两组外周血Tfh细胞百分比、Tfh细胞表面PD-1阳性率、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的差异。结果低病毒载量组和高病毒载量组血清HCV RNA水平分别为(4.5±1.2)lg copies/ml和(6.4±0.7)lg copies/ml,Tfh细胞表面PD-1阳性百分比分别为(26.2±2.2)%和(37.2±1.1)%,Tfh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9±0.7)%和(5.1±0.4)%,血清IL-21水平分别为(46.8±1.3) ng/L和(21.7±1.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病毒载量组和高病毒载量组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1.1±4.6)%和(37.6±4.4)%,CD8^+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4.0±3.1)%和(31.7±3.9)%,CD4^+T/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3.3±0.2)和(2.3±0.1),CD19^+B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6.7±3.9)%和(11.8±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病毒载量组和高病毒载量组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阳性率分别为(10.1±2.3)%和(2.4±0.6)%],CD8^+T细胞表面PD-1阳性率分别为(6.3±2.2)%和(1.0±0.3)%,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血清病毒载量的CHC患者外周血Tfh和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1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探讨它们对病情、抗病毒治疗应答和预后的关系,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病毒载量 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白细胞介素2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