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6在儿童慢性鼻窦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冰 舒艳 +1 位作者 梁佳 姚红兵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0,23,共3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在儿童慢性鼻窦炎(CRS)患儿外周血及腺样体中的表达情况,探讨IL-6在CRS患儿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CRS伴有腺样体肥大患儿95例(CRS组),变应性鼻炎伴有腺样体肥大患儿70例(变应性鼻炎组),单纯腺样...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在儿童慢性鼻窦炎(CRS)患儿外周血及腺样体中的表达情况,探讨IL-6在CRS患儿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CRS伴有腺样体肥大患儿95例(CRS组),变应性鼻炎伴有腺样体肥大患儿70例(变应性鼻炎组),单纯腺样体肥大患儿51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患儿外周血中IL-6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3组患儿腺样体组织中IL-6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外周血IL-6的水平为(33.6±6.9)pg/mL,变应性鼻炎组为(35.9±5.6)pg/mL,CRS组(49.8±8.3)pg/mL,CRS组与变应性鼻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样体组织中IL-6主要分布在浸润的炎性细胞、成纤维细胞,少量分布在间质,CRS组与变应性鼻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CRS外周血中及局部组织中IL-6表达均明显高于不伴CRS的儿童,提示IL-6可能在儿童CR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慢性病 白细胞介素6 儿童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IL-2及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焱 索晓慧 牛志云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3期324-326,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IL-2L-6的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8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前后血清IL-2、IL-6含量检测,并与30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急性...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IL-2L-6的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8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前后血清IL-2、IL-6含量检测,并与30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急性白血病初治组及短期CR组IL-2水平分别为(18.76±9.43)ng/L,(29.48±6.39)ng/L明显低于长期CR组(46.73±8.26)ng/L及正常对照组(53.61±8.92)ng/L;初治组及短期CR组IL-6水平分别为(126.38±15.62)ng/L,(82.34±10.18)ng/L明显高于长期CR组(30.35±7.65)ng/L及正常对照组(23.52±6.25)ng/L。初治组IL-2和IL-6水平与长期CR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初治及短期CR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以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造成免疫抑制状态,与IL-2、IL-6水平有关,白血病易于复发。随着CR时间的延长免疫状态逐渐恢复。IL-2、IL-6的水平可作为临床上评估患者免疫状态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完全缓解期 白介素-2 白介素-6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及细胞粘附分子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芳梅 尹琦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年第10期689-691,69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sE-选择素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研究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9...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sE-选择素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研究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4、7、14天的血清IL-6、TNF-αs、ICAM-1和sE-选择素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天血清IL-6水平即升高〔(14.77±7.86)μg/L,P<0.01〕,第4天达峰值〔(19.53±5.25)μg/L〕再逐渐下降,第14天时IL-6水平仍未降到正常〔(9.70±4.61)μg/L,P<0.05〕。血清TNF-α水平在第1天即升高达峰值〔(59.38±14.37)μg/L,P<0.01〕。血清slCAM-1、sE-选择素水平在各时点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各时点间无显著性差异。发病后第1天及第4天血清IL-6、TNF-α水平均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373,P<0.050;r=0.541,P<0.01;r=0.646,P<0.010;r=0.305,P<0.05)。发病第1、4和7天血清TNF-α浓度与slCAM-1、sE-选择素浓度均呈正相关(1d、4d,P<0.01;7dP<0 05)。结论IL-6和TNF-α的检测可能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脑损害程度的评估,而slCAM-1、sE-选择素则可能与急性脑梗死的炎症发生相关,但与脑损害的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粘附分子
下载PDF
脑囊虫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IL-6和SIL-2R的水平及其与癫痫发作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瑞春 闫佳兰 郭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测定脑囊虫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IL-6和SIL-2R水平,并探讨其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45例脑囊虫病患者和43例对照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IL-6利SIL-2R的水平,其中脑囊虫病组又分为癫痫组(23例)和非癫痫组(22例),... 目的测定脑囊虫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IL-6和SIL-2R水平,并探讨其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45例脑囊虫病患者和43例对照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IL-6利SIL-2R的水平,其中脑囊虫病组又分为癫痫组(23例)和非癫痫组(22例),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脑囊虫病组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囊虫病组脑脊液SIL-2R和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1,P<0.05);脑囊虫病组血清SIL-2R和IL-6水平与脑脊液SIL-2R和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0.322,P<0.05;r=0.768,P<0.01)。脑囊虫病癫痫组血清SIL-2R和IL-6水平与非癫痫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脑脊液SIL-2R和IL-6水平癫痫组明显高于非癫痫组(P<0.01)。结论脑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免疫激活,且SIL-2R和IL-6可能参与了癫痫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白介素-6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GM-CSF、IL-8和IL-6联检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薛宏峰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85-486,共2页
目的探讨了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GM-CSF、IL-8和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了血清GM-CSF、IL-8和IL-6水平测定,并与30例正常健康儿作比较。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GM-CSF、IL-8和IL-6水平非常... 目的探讨了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GM-CSF、IL-8和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了血清GM-CSF、IL-8和IL-6水平测定,并与30例正常健康儿作比较。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GM-CSF、IL-8和IL-6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儿组(P<0.01)。经治疗3个月后则与正常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GM-CSF、IL-8和IL-6水平的异常升高是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的病理因素之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潘爱武 沈建平 徐大成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7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PR)、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第1、2、3d测定血清CRP、...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PR)、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第1、2、3d测定血清CRP、TNF-a、IL-6水平。分析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病灶大小及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FDS)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CRP、TNF-a、IL-6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同临床分型组间患者血清CPR、TNF-a、IL-6水平比较,重型患者CRP、TNF-a、IL-6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P<0.01);CRP、TNF-a、IL-6的变化且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分别r=0.65、0.59、0.70,P<0.01)。结论血清CRP、TNF-a、IL-6水平增高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CRP、TNF-a、IL-6在血清中的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胃腺癌发生及其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邢培祥 肖东杰 +3 位作者 曾庆东 高卫 汪运山 王洪春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59-663,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胃腺癌合并或未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30例胃腺癌患者(胃癌组)和142例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中TNF-α-238G/A,-308G/A和...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胃腺癌合并或未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30例胃腺癌患者(胃癌组)和142例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中TNF-α-238G/A,-308G/A和IL-6-597G/A,-174G/C,-572G/C位点多态性。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血清中Hp-IgG/IgM/IgA型抗体浓度。结果胃癌组Hp的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相对危险度[OR]=2.59)。TNF-α-238G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胃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OR=2.44;P<0.01,OR=2.13);Hp阳性胃癌组明显高于Hp阴性胃癌(P<0.05,OR=4.53;P<0.01,OR=3.52);低分化胃癌组显著高于高分化胃癌组(P<0.05,OR=4.16)。胃癌组IL-6-572CC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OR=0.17)。未见TNF-α和IL-6其他位点的SNP与胃癌组或Hp阳性胃癌组有任何相关性。结论TNF-238GA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A与胃腺癌或感染Hp的胃腺癌易感性相关,而IL-6-572CC基因型则能降低胃腺癌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学 腺癌/病理学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及随访期间血浆炎性因子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高连波 刘一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4期352-354,共3页
目的观察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及随访期间血浆炎性因子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选择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颈内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54例为支架治疗组,分别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另有32例同期住院未接受支架术治... 目的观察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及随访期间血浆炎性因子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选择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颈内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54例为支架治疗组,分别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另有32例同期住院未接受支架术治疗的同病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及随访期间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样时间A期代表造影或导管插入前1d,B期代表术后6h(支架治疗组)或诊断性造影后6h(对照组),C~I期分别代表支架治疗组支架置入后12h、24h、48h、72h、1个月和6个月或对照组造影后相同时段。结果两组患者A期hs-CRP和IL-6水平分布接近(均P>0.05),支架治疗组B~I期采样时间点血浆hs-CRP和IL-6水平均高于A期和对照组同期(P<0.05~0.01)。支架治疗组患者术后6个月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发生再狭窄患者21例(38.89%),其血浆hs-CRP和IL-6水平分布A~F期与支架术后无再狭窄患者接近(均P>0.05),但G期和I期均高于后者(均P<0.05~0.01)。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导致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围术期血浆IL-6和hs-CRP水平增高,而且上述指标随访期间高表达是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围术期/随访 白细胞介素-6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8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练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73-676,共4页
目的:了解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细菌分布及抗生素敏感情况,动态观察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白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另选同期... 目的:了解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细菌分布及抗生素敏感情况,动态观察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白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另选同期无感染症状的81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测定新生儿败血症组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WBC、CRP、PLT、IL-6,比较相互间差异。结果:83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大肠埃希菌27例,肺炎克雷伯菌20例,金葡菌14例,绿脓假单胞菌11例,粪肠球菌7例,阴沟肠杆菌4例。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其次为阿米卡星和3代头孢菌素;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其次分别为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对3代头孢菌素普遍耐药,同时对头孢吡肟普遍耐药;金葡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其次为碳青霉烯类;绿脓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亚胺培南耐药;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败血症组治疗前CRP阳性率为71.1%,IL-6、CRP、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恢复期,PLT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恢复期,与对照组CRP、WBC、PLT计数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01)。83例败血症患儿中治愈61例,好转15例,7例病情无好转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其中4例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时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动态观察WBC、CRP、PLT、IL-6的变化以反映细菌感染的消退情况,弥补因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及培养周期长的缺陷,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药敏试验 白细胞计数(WBC) C-反应蛋白(CRP) 血小板计数(PLT) 白介素-6(IL-6)
下载PDF
序贯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6和IL-8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乐凤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13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9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14d标准三联疗法,观察组采用10d序贯疗法。测定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测定...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9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14d标准三联疗法,观察组采用10d序贯疗法。测定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测定治疗前后血清IL-6和IL-8。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为95.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95.8%,对照组为72.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IL-6和IL-8均明显降低,并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和IL-8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序贯疗法可以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6和IL-8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序贯疗法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