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宋花鸟画的“理想之美”——以南宋宫廷画家李嵩系列《花篮图》为例
1
作者 陈聪景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4-120,共7页
两宋花鸟画是中国美术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阶段,在艺术创作领域具有继古开今的时代特征。两宋花鸟画家在写生真意、尊崇法度的基础上,特别重视学识修养的积淀,更加注重提升艺人自身的人品和情操。之所以两宋花鸟时至今日仍能熠放璀璨之光... 两宋花鸟画是中国美术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阶段,在艺术创作领域具有继古开今的时代特征。两宋花鸟画家在写生真意、尊崇法度的基础上,特别重视学识修养的积淀,更加注重提升艺人自身的人品和情操。之所以两宋花鸟时至今日仍能熠放璀璨之光,是因为他们作品的“理想之美”达到了画家和观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共鸣,也是他们格物穷理、精益求精、崇尚品格的集中体现。在21世纪的今天,以南宋宫廷画家李嵩系列《花篮图》为例,研究两宋花鸟画富丽严谨、细丽多姿、臻于完备的“理想之美”,可以为现代艺术创作活动带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鸟画 理想之美 李嵩 格物 修养
下载PDF
宋明理学格物穷理思想对法象药理学构建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胜 秦竹 +1 位作者 熊洪艳 马凤丽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6,共3页
以张载、程颢、程颐、朱熹、薛瑄等宋明理学家为代表,从分析他们的格物论入手,指出其格物穷理思想对法象药理学构建所起的重要影响。宋明理学与法象药理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最终使中医药发展没有走上科学实证的道路。应当正确、全... 以张载、程颢、程颐、朱熹、薛瑄等宋明理学家为代表,从分析他们的格物论入手,指出其格物穷理思想对法象药理学构建所起的重要影响。宋明理学与法象药理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最终使中医药发展没有走上科学实证的道路。应当正确、全面认识传统文化思想与中医药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格物穷理 法象药理学
下载PDF
《大学》与“全体大用”之学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儒宾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29,共15页
《大学》原为《礼记》的一篇文章,唐代以前,这篇文章并不重要。理学兴起后,《大学》的地位终于冲天而起,成为儒家经典的核心。《大学》到底提供了什么样的思想资源?理学家又如何改造了这些思想资源的意义,使得它可以从"记"的... 《大学》原为《礼记》的一篇文章,唐代以前,这篇文章并不重要。理学兴起后,《大学》的地位终于冲天而起,成为儒家经典的核心。《大学》到底提供了什么样的思想资源?理学家又如何改造了这些思想资源的意义,使得它可以从"记"的地位跃升为儒家重要典籍?其中的关键在于理学家将这篇文章视为"性命之书"。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们对此篇文章的重要概念作了系统转移的工作,大体是将泛论的美德提升为本体论的语汇,这种改造经书性格的工程规模大而情节细致。透过理学家的改造,《大学》遂得脱胎换骨,由一般的学习纲要变为性命之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明德 格物致知 全体大用 性命之书
下载PDF
二程“理”学思想新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兵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4-99,共6页
程颢和程颐创立了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并以"理"去统摄或解释"天""天命""天道"和"性"等范畴。二程认为"理"有四特点:理"实",理"一"... 程颢和程颐创立了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并以"理"去统摄或解释"天""天命""天道"和"性"等范畴。二程认为"理"有四特点:理"实",理"一",理"足",理"自然"。他们还以"理"去观照和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从而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提出了"明理"或"穷理"的思想,并强调人们身心和行为要合"理","与理为一"。这些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颢 程颐 穷理 明理
下载PDF
朱熹与陆九渊论心知之异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品端 林建峰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1-5,共5页
朱熹与陆九渊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在心、理问题上,陆九渊主"心即是理",以心为本体,故不必到心外去求理;朱熹主"性即是理",以理为本体,视心为认识主体,故必须到心外去求理。在认知方面,陆九渊认为,为学之道即在... 朱熹与陆九渊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在心、理问题上,陆九渊主"心即是理",以心为本体,故不必到心外去求理;朱熹主"性即是理",以理为本体,视心为认识主体,故必须到心外去求理。在认知方面,陆九渊认为,为学之道即在于明此心而后力行之。"格物致知"即是本心向外的践履。朱熹言格物穷理,又认为"理具于心,故要致吾心之知","格物致知"即是向外求其理,而致吾心之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心与理 格物致知 相异
下载PDF
李二曲工夫论中“格物致知”与“慎独”的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常新 《唐都学刊》 2012年第6期23-27,41,共6页
工夫与本体问题是宋明儒学的显题,李二曲承袭阳明"合本体工夫而一"之说,强调二者的统一性,其"格物致知"说与"慎独"说都是基于"致良知"、"止于至善"的为学工夫,其"格物致知"... 工夫与本体问题是宋明儒学的显题,李二曲承袭阳明"合本体工夫而一"之说,强调二者的统一性,其"格物致知"说与"慎独"说都是基于"致良知"、"止于至善"的为学工夫,其"格物致知"同阳明一样是一种向内的意向性活动,通过对先验良知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穷理"的道德境界。他对"独"的理解更接近《中庸》的原意,其"慎独"的工夫论强调了实践与行动的重要性,对于晚明以来王学末流的学风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二曲 本体-工夫论 "格物致知" "慎独"
下载PDF
外与内:论王阳明思想的起点
7
作者 苏晓冰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4,共5页
阳明早年按照他所理解的朱子学中"格物穷理"的方式去格竹子之理,但以失败告终。这一失败固然有其早年对"格物穷理"的某种误读,然而,其中反映出的理论内涵则在于:处于割裂状态的外在之"理"与内在的"... 阳明早年按照他所理解的朱子学中"格物穷理"的方式去格竹子之理,但以失败告终。这一失败固然有其早年对"格物穷理"的某种误读,然而,其中反映出的理论内涵则在于:处于割裂状态的外在之"理"与内在的"心"之间的关联如何建立的难题。龙场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意味着确立了心与理本是二而一的,换言之,理是内在于人心之中的。如果说,龙场所悟之道在理论层面上重建了普遍之理与人心之间的内在一致性;那么,上述这种人心与理之间外与内的关系转换也成为阳明思想的理论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格物穷理 阳明学
下载PDF
论“豁然贯通”之为实践境界
8
作者 何益鑫 《哲学分析》 2013年第6期80-90,193,共11页
朱子的"豁然贯通",说的是其"格物致知"工夫的效验。由于朱子的"理",不是指近代意义上的客观知识,而是指事物之"所当然之则"和"所以然之故",故其"格物致知"相应的就是对事... 朱子的"豁然贯通",说的是其"格物致知"工夫的效验。由于朱子的"理",不是指近代意义上的客观知识,而是指事物之"所当然之则"和"所以然之故",故其"格物致知"相应的就是对事物之"所当然之则"的亲切把握,和对其"所以然之故"的实体亲证,其结果是个人实践判断力和工夫境界的提高。而"豁然贯通"作为格物致知的自然、最终的效验,代表的正是这方面实践境界的极致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豁然贯通 格物致知 实践境界
下载PDF
自别于程朱:李塨对《大学》的诠释及其学术史意义
9
作者 李敬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3-110,共8页
缘于《大学》在朱子、阳明学术分歧中的肯綮地位,其遂成为学者表达学术立场、回应时代关切的凭借和要典。处于清初经学复兴背景下的李塨,借助于对《大学》的新诠,摈弃朱子改本,力采古本《大学》,以“格物”、“诚意”作为《大学》的义... 缘于《大学》在朱子、阳明学术分歧中的肯綮地位,其遂成为学者表达学术立场、回应时代关切的凭借和要典。处于清初经学复兴背景下的李塨,借助于对《大学》的新诠,摈弃朱子改本,力采古本《大学》,以“格物”、“诚意”作为《大学》的义理间架,主张“格物”为“格《周礼》三物”,标揭“格物”的实学面向,同时以“意”为“心所主之事”来反驳朱子、阳明的“意为心之所发”,旨在矫正从已发维度理解“意”所导致的任心而行的思想流弊,呈现出“汉宋兼采”、“自别于程朱”、“倡导实学”的学术特质,并涵具丰富的学术史意义:一是迎合和助推清初的“回归原典”的学术思潮;二是弥合乃师颜元《大学》诠释废弃训诂的不足;三是从实学的角度丰富和拓展《大学》的诠释维度和意义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塨 《大学辨业》 格物 诚意 朱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