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sis of the Jiajika superlarge lithium deposit,Sichuan,China:constraints from He–Ar–H–O isotopes
1
作者 Tao Liu Hai Wang +6 位作者 Shihong Tian Denghong Wang Xianfang Li Xiaofang Fu Xuefeng Hao Yujie Zhang Kejun Hou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517-534,共18页
The Jiajika granitic-and pegmatite-type lithium deposit,which is in the Songpan-Garze Orogenic Belt in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China,is the largest in Asia.Previous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o... The Jiajika granitic-and pegmatite-type lithium deposit,which is in the Songpan-Garze Orogenic Belt in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China,is the largest in Asia.Previous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ogy of pegmatites and their parental source rocks to determine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However,the evolution of magmatic-hydrothermal fluids has received limited attention.We analyzed He–Ar–H–O isotopes to decipher the ore-fluid nature and identify the contribution of fluids to mineralization in the late stage of crystallization differentiation.In the Jiajika ore field,two-mica granites,pegmatites(including common pegmatites and spodumene pegmatites),metasandstones,and schists are the dominant rock types exposed.Common pegmatites derived from early differentiation of the two-mica granitic magmas before they evolved into spodumene pegmatites during the late stage of the magmatic evolution.Common pegmatites have~3He/~4He ratios that vary from 0.18 to 4.68 Ra(mean1.62 Ra),and their~(40)Ar/~(36)Ar ratios range from 426.70 to 1408.06(mean 761.81);spodumene pegmatites have~3He/~4He ratios that vary from 0.18 to 2.66 Ra(mean 0.87Ra)and their~(40)Ar/~(36)Ar ratios range from 402.13 to 1907.34(mean 801.65).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hydrothermal fluids were shown a mixture of crust-and mantle-derived materials,and the proportion of crustderived materials in spodumene pegmatites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magmatic evolution.Theδ~(18)OH_(2)O–VSMOWvalues of common pegmatites range from 6.2‰to 10.9‰,with a mean value of 8.6‰,andδDV–SMOWvalues vary from-110‰to-72‰,with a mean o f-85‰.Theδ~(18)OH_(2)O–VSMOWvalues of spodumene pegmatites range from 5.3‰to 13.2‰,with a mean of 9.1‰,andδDV–SMOWvalues vary from-115‰to-77‰,with a mean of-91‰.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came from primary magmatic water gradually mixing with more meteoric water 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magmatic evolution.Based on the He–Ar–H–O and other existing data,we propose that the oreforming metals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upper continental crust with a minor contribution from the mantle,and the fluid exsolution and addition of meteoric water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pegmatite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Jiajika superlarge lithium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H–O isotopes Magmatic-hydrothermal fluids Common pegmatites Spodumene pegmatites jiajika superlarge lithium deposit SICHUAN
下载PDF
The Ore-forming Mechanism of the Jiajika Pegmatite-Type Rare Metal Deposit in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Evidence from Isotope Dating 被引量:29
2
作者 LI Jiankang WANG Denghong CHEN Yuchu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91-101,共11页
Granitic pegmatites are commonly thought to form by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r by liquid immiscibility of granitic magma; however, these proposals are based mainly on analyses of fluid and melt inclusions. Here, we... Granitic pegmatites are commonly thought to form by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r by liquid immiscibility of granitic magma; however, these proposals are based mainly on analyses of fluid and melt inclusions. Here, we use the Jiajika pegmatite deposit, the largest spodumene deposit in Asia, as a case study to investigate ore forming processes using isotope dating. Dating of a single granite sample from the Jiajika deposit using multiple methods gave a zircon U-Pb SHRIMP age of 208.4 ~ 3.9 Ma, an 4~Ar/39Ar age for muscovite of 182.9 ~ 1.7 Ma, and an 4~Ar/39Ar age for biotite of 169.9 + 1.6 Ma. Based on these dating results and the 4~Ar/39Ar age of muscovite from the Jiajika pegmatite, a temperature-time cooling track for the Jiajika granite was constructed using closure temperatures of the different isotope systems. This track indicates that the granite cooled over ^-40 m. y., with segregation of the pegmatite fluid from the granitic magma at a temperature of ~700~C.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Jiajika pegmatite formed not by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but by segregation of an immiscible liquid from the granitic magma. When compared with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the relatively early timing of segregation of an immiscible liquid from a granitic magma can prevent the precipitation of ore-forming elements during crystallization, and suggests that liquid immiscibility could be an important ore-forming process for rare metal pegmatities. We also conclude that isotope dating is a method that can potentially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dominant ore-forming processes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granite-related ore deposits, and suggest that this method can be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W-Sn ore deposits found elsewhere within the Nanling Metallogenic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tope dating liquid immiscibility in granitic magmas PEGMATITE jiajika rare metal deposit
下载PDF
川西甲基卡锂矿床伟晶岩结构分带及多期岩浆成矿作用
3
作者 朱文斌 许志琴 +8 位作者 林和丰 周明召 朱鋆悦 靳文楷 罗祥龙 章荣清 车旭东 李广伟 郑碧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8-1379,共22页
LCT(lithium-cesium-tantalum)伟晶岩的分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个伟晶岩脉的内部结构分带,这种伟晶岩脉通常体积巨大,内部结构显示出成分分带的特征,单一脉体中不同结构带中可能发育不同的稀有金属矿化带,例如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 LCT(lithium-cesium-tantalum)伟晶岩的分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个伟晶岩脉的内部结构分带,这种伟晶岩脉通常体积巨大,内部结构显示出成分分带的特征,单一脉体中不同结构带中可能发育不同的稀有金属矿化带,例如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另一种分带性表现为伟晶岩和成矿系统的区域分带,通常以高分异的过铝质花岗岩为中心,围绕花岗岩数以百计的伟晶岩脉显示出不同的伟晶岩类型和矿化类型,越向外围,伟晶岩的演化程度越高。区域分带内的伟晶岩单个脉体的规模不大、内部分带性差、含矿性各不相同,甲基卡锂矿就是这一类伟晶岩矿床的典型代表。对甲基卡矿区伟晶岩的野外观察发现,含Be的9号脉、含Li的133号脉和含Nb、Ta的528号脉具有相对较好的内部结构分带性,而含Li的104号脉和308号脉的内部分带性则相对较差,推测与脉体内部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甲基卡矿区伟晶岩脉的相互穿插现象说明,矿区存在多期次的岩浆与成矿作用。科学钻探在JSD-2和JSD-3两个钻孔中均发现含锂辉石的伟晶岩脉和细晶岩脉侵入在不含矿的马颈子花岗岩中,佐证了多期岩浆与成矿事件的存在。伟晶岩中不同矿物U-Pb定年结果表明,全区伟晶岩的形成至少有两期,分别发生在213~206 Ma和199~191 Ma。依据钻孔JSD-1的研究表明,岩浆由深至浅逐步向高分异方向演化。从下向上,花岗岩与伟晶岩同步演化,花岗岩依次出现黑云母花岗岩、含白云母的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钠长石花岗岩,伟晶岩依次出现微斜长石型伟晶岩、微斜长石-钠长石型伟晶岩、钠长石型伟晶岩和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根据不同深度伟晶岩的矿化特点,矿床的垂向分带大致划分如下:0~105 m的Li-Be-Nb-Ta矿化带;0~860 m的Be-Nb-Ta矿化带;0~1730 m的第一期Nb-Ta矿化带;1730~3170 m的无矿伟晶岩带;3170~3211 m的第二期Nb-Ta矿化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卡 内部分带 区域分带 伟晶岩 成矿作用
下载PDF
川西甲基卡区域伟晶岩分异演化及锂成矿过程:来自白云母矿物学的约束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志辉 熊欣 +2 位作者 李建康 严清高 姜鹏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9-509,共11页
甲基卡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内,为我国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床之一,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甲基卡伟晶岩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分带,以二云母花岗岩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微斜长石伟晶岩带(Ⅰ带)→微斜长石-钠长石伟晶岩带(Ⅱ带)→钠长石伟晶岩带(Ⅲ... 甲基卡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内,为我国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床之一,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甲基卡伟晶岩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分带,以二云母花岗岩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微斜长石伟晶岩带(Ⅰ带)→微斜长石-钠长石伟晶岩带(Ⅱ带)→钠长石伟晶岩带(Ⅲ带)→锂辉石伟晶岩带(Ⅳ带)→白云母伟晶岩带(Ⅴ带)。为了研究甲基卡区域伟晶岩脉空间演化和稀有金属富集规律,本文对各分带伟晶岩的白云母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研究。根据矿物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区域伟晶岩存在两阶段演化:早阶段在Ⅰ带至Ⅳ带形成均一结构的原生白云母;晚阶段Ⅴ带形成具有成分分带的白云母,二者在成分上Li、Rb、Cs含量和K/Rb、K/Cs比值呈现明显差异,表明演化程度明显加大,流体组分比例升高,表明体系由以熔体为主的阶段进入以熔流体为主相对不稳定的阶段。从Ⅰ带至Ⅳ带,原生白云母的K/Rb、Kb/Cs比值降低有限,微量元素Li、Rb、Cs、Ta含量总体略微升高,表明甲基卡区域伟晶岩脉经历了中等程度的结晶分异演化。V带云母的主微量成分呈振荡变化,该现象主要受熔体不混溶过程的控制。总体上,原生白云母均有具有高Li、Cs、B含量的特征,表明初始熔体极具成矿潜力。白云母中K/Rb比值小于等于20或Cs含量大于等于400×10^(-6)可以作为评价Li-Cs-Ta(LCT)伟晶岩发生锂辉石矿化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白云母 化学成分 区域分带 甲基卡 结晶分异程度
下载PDF
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概述
5
作者 韩梓衡 李建康 +1 位作者 刘永超 邓静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41-2862,共22页
四川甲基卡锂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部,是我国已知产量、规模最大的固体锂矿床。甲基卡矿床是花岗伟晶岩型矿床,自内向外依次发育二云母花岗岩、微斜长石型(Ⅰ)、微斜长石-钠长石型(Ⅱ)、钠长石型(Ⅲ)、钠长石-锂辉石型(Ⅳ)、锂-... 四川甲基卡锂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部,是我国已知产量、规模最大的固体锂矿床。甲基卡矿床是花岗伟晶岩型矿床,自内向外依次发育二云母花岗岩、微斜长石型(Ⅰ)、微斜长石-钠长石型(Ⅱ)、钠长石型(Ⅲ)、钠长石-锂辉石型(Ⅳ)、锂-白云母型(Ⅴ)伟晶岩,且二云母花岗岩内发育大量的剥离体。元素地球化学组成上,花岗岩与伟晶岩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表现出显著的突变关系;各类型伟晶岩中石英和锂辉石内发育的包裹体类型主要有气液两相包裹体、含CO_(2)包裹体、纯CO_(2)包裹体、富子晶包裹体和熔体包裹体。包裹体均一实验表明熔体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在750~800℃之间,对应的捕获压力为550~700MPa。在花岗岩熔体包裹体均一之前,富水熔体和贫水熔体在同一个体系内共存;石英和锂辉石内含硅酸盐子矿物包裹体与熔体-流体过渡型包裹体明显不同。锂辉石和石英中包裹体的C-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且其形成演化处于相对密闭的构造环境。全岩Ba-Sr-Nd-Hf同位素组成指示三叠系西康群变沉积岩是花岗岩的重要源岩。全岩Zn和Li同位素则表明在岩浆侵位过程可能发生过显著的不混溶作用。综上,甲基卡矿床形成演化过程中可能经历了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卡 伟晶岩型锂矿床 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 稀有金属 成矿模型
下载PDF
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的“多层次穹状花岗岩席”控矿新理论——记“川西甲基卡锂矿科学钻探”创新成果 被引量:10
6
作者 许志琴 朱文斌 +8 位作者 郑碧海 李广伟 魏海珍 章荣清 车旭东 李伟强 王国光 高建国 闫浩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33-3146,共14页
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硬岩型锂矿床。以揭示伟晶岩型锂矿深部结构和成因机制为目的的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工程(JSD)实施了一口3211.21 m(JSD-1)和两口各1000 m(JSD-2和JSD-3)的科学钻探,取得如下的创新性研究... 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是中国大陆最大的硬岩型锂矿床。以揭示伟晶岩型锂矿深部结构和成因机制为目的的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工程(JSD)实施了一口3211.21 m(JSD-1)和两口各1000 m(JSD-2和JSD-3)的科学钻探,取得如下的创新性研究成果:(1)首次发现JSD-1中0~900 m深度的晚三叠世浊积岩经历中低压-高温巴罗-巴肯式叠加变质作用和穹状构造特征;(2)揭示JSD-1的100 m深度范围的含锂辉石伟晶岩存在,以及估算了在3211 m深度伟晶岩中的稀有金属丰度及成矿潜力;(3)利用锡石、铌钽矿和独居石的精确定年,确定JSD-1深部伟晶岩形成的两期岩浆-热液事件(210~204 Ma和193~192 Ma);(4)流体包裹体的碱性元素(Li、Na、K、Rb、Cs)和挥发性元素(B、As)的富集指示富锂伟晶岩高度结晶分异。利用JSD-1岩芯Li-B-Fe-Nd同位素示踪了岩浆的演化、流体出熔过程及成矿机制,揭示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床的花岗岩岩浆演化过程中,岩浆结晶分异促进大量流体的出熔,从而在浅部形成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为主的矿体。这些结果不支持含锂伟晶岩是地壳深熔作用的直接产物;(5)揭示与甲基卡伟晶岩锂矿有密切成因关系的马颈子S型花岗岩体,并非前人所认为的是一个具有深根的大花岗岩基,而是由若干“无根”的穹状花岗岩席与岩席之间的变质岩及侵入其中的含矿伟晶岩群组成的“多层三明治”结构。由此我们提出了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的“多层次穹状花岗岩席”颠覆性的控矿理论;(6)提出了在松潘甘孜造山带基墨里造山过程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伟晶岩型锂矿的形成过程:经历230~190 Ma以来的深部剪切熔融、岩浆沿裂隙向上注入、在半塑性上地壳域中沿已存在的逆冲断裂(或剪切带)生成花岗岩席岩浆库、伴随岩浆上升减压造成岩席的穹状隆起,以及围岩中伴随巴罗-巴肯式变质作用,造成在多期岩浆-热液的作用下的伟晶岩成矿过程;(7)提出甲基卡锂矿区的下部类似丹巴式深地壳混合岩化基底的深熔作用是甲基卡花岗岩席的成因和岩浆源区的假设;(8)岩芯的低温年代学反演结果表明甲基卡矿区存在三个阶段的剥露速率变化,并估算了甲基卡锂矿区成矿(<200~190 Ma)以来的总体剥蚀厚度为5±1 km,推断新生代以来甲基卡穹隆较低的剥蚀速率为该区锂矿的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9)提出甲基卡式富锂伟晶岩成矿的6大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 科学钻探 巴罗-巴肯式变质作用 穹状花岗岩席 多阶段岩浆-热液作用
下载PDF
川西甲基卡和可尔因矿田稀有金属成矿特征差异性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岳清 刘善宝 +3 位作者 王登红 代鸿章 刘丽君 李鑫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9-433,共15页
四川西部是我国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主体,区域内中—上三叠统分布极其广泛,其中陆陆碰撞壳源改造型花岗岩类不均匀集中侵入于该套地层中,并衍生出以锂为主的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最有代表性的是甲基卡和可尔因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田,... 四川西部是我国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主体,区域内中—上三叠统分布极其广泛,其中陆陆碰撞壳源改造型花岗岩类不均匀集中侵入于该套地层中,并衍生出以锂为主的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最有代表性的是甲基卡和可尔因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田,目前在二者中均勘察出超大型锂矿床。矿化伟晶岩脉主要由富锂辉石的白云母-钠长石-钾长石型花岗伟晶岩脉构成,它们分布在离母岩-二云母花岗岩外围热接触变质的蚀变中—上三叠统沉积岩系中,和围岩侵入关系清楚,并对围岩均有不同程度的接触交代蚀变作用。鉴于这些共同点,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两个矿田成矿作用的认识和找矿思路统一用甲基卡矿田成矿模式来看待。但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它们既有相似处,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两个矿田形成时的构造-岩浆环境、花岗伟晶岩产出的围岩岩性和蚀变作用、矿化伟晶岩脉的结构-构造、成矿矿物的多样性等方面各有其不同的特征,本文在分别概述各自特征基础上,对产生差异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为提升川西花岗伟晶岩成岩成矿理论和开辟新的找矿方向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造山带 甲基卡矿田 可尔因矿田 花岗伟晶岩 稀有金属 锂辉石
下载PDF
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对隐伏稀有金属矿的勘查指示:以甲基卡X03号锂矿脉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鲁岳鑫 张必敏 +6 位作者 刘汉粮 迟清华 窦备 刘福田 王强 谢明君 呼延钰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1-305,共15页
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锂资源的重要矿产类型,目前随着勘查程度的提高,发现地表出露的伟晶岩型锂矿资源的几率越来越小,下一步的勘查重点应放到找寻隐伏型锂矿资源。近年来,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手段在隐伏矿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土壤... 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锂资源的重要矿产类型,目前随着勘查程度的提高,发现地表出露的伟晶岩型锂矿资源的几率越来越小,下一步的勘查重点应放到找寻隐伏型锂矿资源。近年来,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手段在隐伏矿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能有效探测深部异常信息,已在多种景观覆盖区进行了试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以四川甲基卡X03号隐伏锂矿脉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开展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对隐伏锂矿脉探测的试验研究,并分析了成矿及伴生元素组合特征,结果表明:Li、Be、Rb、Cs、Sn、Nb、Ta、Bi、Pb、U等元素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富集程度高,异常明显,异常峰值显著;其中,Li-Be-Bi-Cs-Rb-Pb-U元素组合与研究区X03号矿脉成矿元素组合具有良好的耦合性;利用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取得的元素高异常范围与已知隐伏矿体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以将上述元素作为该区域寻找锂矿的指示元素。以上结果证实了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能有效指示深部隐伏锂矿体,可以将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应用于西部高寒山区景观覆盖区地球化学找矿勘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卡X03号矿脉 锂稀有金属矿 隐伏矿 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 深穿透地球化学
下载PDF
川西甲基卡锂矿3000 m科学深钻施工技术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振新 翟育峰 +5 位作者 赵辉 孙宏晶 王鲁朝 杨芳 田志超 王勇军 《钻探工程》 2023年第4期41-48,共8页
川西甲基卡锂矿3000 m科学深钻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的松潘甘孜造山带,采用绳索取心钻进和绳索取心液动冲击回转钻进、硬岩地层金刚石钻头优选、加长型内涂层内管和改进型打捞器、环保型无固相聚合物冲洗液技术等关键技术,终孔孔深3211.21... 川西甲基卡锂矿3000 m科学深钻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的松潘甘孜造山带,采用绳索取心钻进和绳索取心液动冲击回转钻进、硬岩地层金刚石钻头优选、加长型内涂层内管和改进型打捞器、环保型无固相聚合物冲洗液技术等关键技术,终孔孔深3211.21 m,创造了高原地区小口径固体矿产勘查孔深新纪录和当时全国同类型钻孔施工效率纪录。对甲基卡伟晶岩锂矿成矿模式、成矿机制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为高原地区深部钻探施工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深钻 液动冲击回转钻进 钻头优选 环保型无固相聚合物冲洗液 甲基卡锂矿 高原地区
下载PDF
川西甲基卡花岗岩和新三号矿脉的形成时代及意义 被引量:99
10
作者 郝雪峰 付小方 +3 位作者 梁斌 袁蔺平 潘蒙 唐屹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9-1208,共10页
锂被称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了普遍重视。四川甲基卡矿田是中国乃至于世界上锂矿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又发现了新三号矿脉。文章对矿田内唯一出露的马颈子花岗岩岩体中的锆石及岩体周围新三号花岗伟晶岩型锂矿... 锂被称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了普遍重视。四川甲基卡矿田是中国乃至于世界上锂矿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又发现了新三号矿脉。文章对矿田内唯一出露的马颈子花岗岩岩体中的锆石及岩体周围新三号花岗伟晶岩型锂矿脉中的锆石和铌钽矿物进行了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分别获得(223±1)Ma、(216±2)Ma和(214±2)Ma的数据,表明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印支晚期,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形成与马颈子岩体属于同期,因而含矿围岩原定为上三叠统新都桥组不合适,定为侏倭组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 稀有金属 印支运动 伟晶岩型矿床 甲基卡
下载PDF
对能源金属矿产资源基地调查评价基本问题的探讨--以四川甲基卡大型锂矿基地为例 被引量:58
11
作者 王登红 王瑞江 +9 位作者 付小方 孙艳 王成辉 郝雪峰 刘丽君 潘蒙 侯江龙 代晶晶 田世洪 于扬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1-480,共10页
能源金属矿产是指可在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金属矿产资源,而大型能源金属矿产基地作为国家目标开展调查评价,也是新事物。四川西部甲基卡一带锂资源十分丰富,成矿条件优越,而锂作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将为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环境保护... 能源金属矿产是指可在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金属矿产资源,而大型能源金属矿产基地作为国家目标开展调查评价,也是新事物。四川西部甲基卡一带锂资源十分丰富,成矿条件优越,而锂作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将为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环境保护等瓶颈问题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甲基卡大型锂矿资源基地综合调查评价的工作实践,探讨了在"能源+金属"类矿产资源基地进行调查评价时所遇到的基本问题,包括目标任务、基本原则、立项依据、创新驱动、技术路线、工作内容及其他应注意的问题,为同类大型矿产资源基地的工作部署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科学决策、合理开发锂资源提供依据。通过川西甲基卡一带以锂为主大型能源金属资源基地的调查评价,不但可提高矿产地质调查程度和资源储量的可靠程度,进一步摸清资源家底,为带动整装勘查、建设大型勘查开发基地提供资源保障,而且可以为整个川西地区能源金属的调查评价提供示范;通过创新驱动包括查明锂、锂同位素及其共伴生组分的赋存规律,提高综合研究和利用程度,为能源金属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高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统筹规划,合理部署,有序推进,不但可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社会优势、造福地方百姓,也可以为把川西地区建设成为新能源基地、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金属 大型资源基地 矿产调查 甲基卡
下载PDF
甲基卡式稀有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 被引量:59
12
作者 刘丽君 付小方 +3 位作者 王登红 郝雪峰 袁蔺平 潘蒙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7-1198,共12页
甲基卡是中国硬岩型锂矿最集中的产地之一,近年来又发现了X03号(新三号脉)超大型矿脉,使得甲基卡矿田锂的储量有可能超过澳大利亚格林布什而位居世界前列。文章通过对甲基卡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期次、矿石组构、矿石成分等资料的总结,... 甲基卡是中国硬岩型锂矿最集中的产地之一,近年来又发现了X03号(新三号脉)超大型矿脉,使得甲基卡矿田锂的储量有可能超过澳大利亚格林布什而位居世界前列。文章通过对甲基卡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期次、矿石组构、矿石成分等资料的总结,对其典型矿脉、典型钻孔的系统研究,以及与典型硬岩型锂多金属矿床的对比研究,总结出甲基卡的矿床式特点。甲基卡式矿床以形成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定位于欧亚大陆与印度板块之间的穹窿构造隆起区、围绕成矿母岩发育区域性分带,但单一矿脉的分带性较差、含矿伟晶岩既可以顺层产出也可以近垂直切层产出(类似于"五层楼+地下室")、锂辉石等稀有金属矿物既有伟晶状又有细粒状产出的特点,是中国乃至于世界上最重要的固体锂矿床类型之一,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无论是新三号脉本身还是甲基卡外围其他地区都是值得工作的区域。甲基卡矿床式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可指导热穹隆伟晶岩田的矿产勘查工作,川西地区除了甲基卡矿田之外,也适用于石渠、马尔康、九龙等地的伟晶岩田,同时,对于整个青藏高原的东部及北缘印支运动后期与燕山期之初岩浆-构造-热穹隆发育地区寻找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矿床式 甲基卡式 稀有金属矿床 成矿系列 成矿规律
下载PDF
锂同位素在四川甲基卡新三号矿脉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3
作者 刘丽君 王登红 +5 位作者 侯可军 田世洪 赵悦 付小方 袁蔺平 郝雪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7-171,共5页
锂同位素作为一种示踪工具在地球化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次尝试将锂同位素研究应用于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区新三号(X03)矿脉的找矿实践。新三号矿脉ZK1101的系统锂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含矿(锂辉石)伟晶岩中的w(Li)为... 锂同位素作为一种示踪工具在地球化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次尝试将锂同位素研究应用于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区新三号(X03)矿脉的找矿实践。新三号矿脉ZK1101的系统锂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含矿(锂辉石)伟晶岩中的w(Li)为0.94%~1.80%,δ7 Li值为-1.5‰^-1.0‰,平均值为-1.3‰,相对稳定,变化幅度小;不含矿伟晶岩的w(Li)平均值为0.04%,δ7 Li平均值为+2.0‰,与含矿伟晶岩可区分开;围岩的w(Li)为0.02%~0.12%,δ7 Li值为-13.4‰^-0.4‰,平均值为-7.7‰,变化范围较大。锂同位素在含矿伟晶岩、不含矿伟晶岩和围岩中存在的明显差异,可作为今后找矿的"示踪剂"。锂同位素组成与锂含量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其三者之间的差异可能在于分馏机制的差异:伟晶岩中锂同位素的分馏机制属于"热力学平衡分馏";而围岩中锂同位素的分馏机制属于"动力学非平衡分馏"。新三号矿脉中伟晶岩锂同位素的组成暗示其与矿区二云母花岗岩之间具有成因联系,同时围岩中锂同位素的变化趋势也暗示其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矿体,具有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卡 新三号矿脉 伟晶岩 锂同位素 找矿
下载PDF
青藏高原片麻岩穹窿与找矿前景 被引量:26
14
作者 许志琴 付小方 +4 位作者 马绪宣 戚学祥 吴婵 侯立伟 赵中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971-2981,共11页
片麻岩穹窿是研究俯冲-折返和碰撞-折返造山过程的重要窗口。已查明的大量青藏高原片麻岩穹窿(群)分布在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大洋俯冲-折返以及地体碰撞-折返过程中。松潘-甘孜造山带中雅江甲基卡片(麻)岩穹窿的三叠纪变质片岩的含矿伟... 片麻岩穹窿是研究俯冲-折返和碰撞-折返造山过程的重要窗口。已查明的大量青藏高原片麻岩穹窿(群)分布在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大洋俯冲-折返以及地体碰撞-折返过程中。松潘-甘孜造山带中雅江甲基卡片(麻)岩穹窿的三叠纪变质片岩的含矿伟晶岩脉中发现了超大型锂矿床,揭示片(麻)岩穹窿构造与同构造花岗岩、含矿伟晶岩脉以及大型印支滑脱带在时空和成因上有天然联系,为片麻岩穹窿的找矿前景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卡 锂矿 片麻岩穹窿 造山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四川甲基卡矿田新三号稀有金属矿脉的成矿特征与勘查模型 被引量:108
15
作者 付小方 袁蔺平 +5 位作者 王登红 侯立玮 潘蒙 郝雪峰 梁斌 唐屹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2-1186,共15页
四川甲基卡矿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锂辉石资源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甲基卡矿田东北第四系覆盖区发现了编号为X03的稀有金属矿脉——新三号脉,新增氧化锂资源量64.31万吨,规模已达超大型,远大于世界上最著名的稀有金属伟晶... 四川甲基卡矿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锂辉石资源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甲基卡矿田东北第四系覆盖区发现了编号为X03的稀有金属矿脉——新三号脉,新增氧化锂资源量64.31万吨,规模已达超大型,远大于世界上最著名的稀有金属伟晶岩脉——新疆可可托海3#号脉。新三号脉虽然分带性差,但呈层状、透镜状产出,厚度大,全脉矿化,Li2O平均品位1.5%,共、伴生的Be、Rb、Ta、Nb、Sn、Cs等均可综合回收利用。按照矿物组合,矿石分为钠长石一锂辉石型和石英一锂辉石型两大类;按照结构、构造,矿石可分为梳状锂辉石型、微晶毛发状锂辉石型、细晶粒状锂辉石型和巨晶柱状锂辉石型。矿石结构构造显示出多期次脉动式交代的成因特点,其中锂辉石的形成至少有3个世代。新三号脉为陆壳深融型富稀碱元素花岗岩演化与交代的产物,形成于晚三叠世(223~214/Via),是印支运动末期构造趋于稳定阶段的产物。文章在深入总结甲基卡矿田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研究一遥感解译和坡一残积填图一重磁测量查明岩体和伟晶岩脉就位空间一优选靶区一电法定位化探定性解释推断异常一浅成雷达探测和便携式取样查明矿脉浅表边界及产状一钻探验证控制”的第四系覆盖区立体地质综合勘查模型,在甲基卡地区打破了第四系浮土草甸覆盖区“无矿”的禁锢,并提出了通过坡一残积锂辉石“寻根溯源”,实现地质找矿的新突破,为川西地区隐伏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找矿和勘查工作提供参考。新三号脉在南北延伸方向上尚未封闭,找矿潜力仍然很大,值得进一步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新三号脉 稀有金属矿床 成矿特征 找矿模型 甲基卡
下载PDF
川西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8
16
作者 梁斌 付小方 +3 位作者 唐屹 潘蒙 袁蔺平 郝雪峰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9,共8页
川西甲基卡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富集区,矿区出露的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侵入体与含矿伟晶岩脉具有密切的时空及成因联系。本文对该区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具有高SiO_2(73.17%~74.5... 川西甲基卡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富集区,矿区出露的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侵入体与含矿伟晶岩脉具有密切的时空及成因联系。本文对该区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具有高SiO_2(73.17%~74.53%)、高碱(K_2O+Na2O=7.86%~8.24%)、富钾(K_2O/Na_2O=1.07~1.46)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23~1.26,为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石总体上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Zr和Ti亏损明显;稀土总量(ΣREE)为(28.27~34.27)×10^(-6),平均31.15×10-6,(La/Yb)_N为15.77~19.34,δEu=0.50~0.56,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具有中等的负铕异常。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花岗岩是以泥质岩为主的岩石部分熔融而成,岩浆可能来源于本区三叠纪西康群砂泥岩为代表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是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具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223±1 Ma,是印支末期松潘-甘孜造山带大规模滑脱推覆阶段的产物。花岗岩中富集Li、Be、Cs、Rb、Ta、Hf、W、Sn、F等,为岩浆结晶分异形成含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 稀有金属 甲基卡 川西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川西甲基卡大型锂矿基地找矿填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7
作者 代晶晶 王登红 +2 位作者 代鸿章 刘丽君 吴亚楠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9-398,共10页
四川甲基卡矿田是中国乃至于世界上锂矿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运用遥感技术开展甲基卡型锂矿的研究工作尚较为薄弱,文章运用遥感技术在甲基卡特殊地貌区开展找矿填图应用研究,建立了研究区典型岩石及矿物的波谱数据库,总结了研究区... 四川甲基卡矿田是中国乃至于世界上锂矿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运用遥感技术开展甲基卡型锂矿的研究工作尚较为薄弱,文章运用遥感技术在甲基卡特殊地貌区开展找矿填图应用研究,建立了研究区典型岩石及矿物的波谱数据库,总结了研究区黑云母片岩、十字石片岩、十字石堇青石片岩、角岩、二云母花岗岩、含锂辉石伟晶岩、无矿伟晶岩、石英脉、长石斑晶、锂辉石单晶、云母、绿柱石的波谱特征;之后分别基于中等分辨率遥感数据Landsat 8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Geoeye-1进行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开展了地质填图应用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对甲基卡型锂矿的填图及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作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的"先头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卡 波谱 Landsat8 Geoeye-1 填图 锂矿
下载PDF
锂同位素及其在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8
作者 苏嫒娜 田世洪 +6 位作者 侯增谦 李建康 李真真 侯可军 李延河 胡文洁 杨竹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6-242,共7页
锂同位素在地质学、地球化学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简单介绍了锂同位素研究已取得的进展,并在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研究中开展应用。研究表明,四川甲基卡锂矿床中2件锂辉石的锂含量非常高,分别为33 592×10-6和34 26... 锂同位素在地质学、地球化学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简单介绍了锂同位素研究已取得的进展,并在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研究中开展应用。研究表明,四川甲基卡锂矿床中2件锂辉石的锂含量非常高,分别为33 592×10-6和34 264×10-6,相应的δ7Li值分别为-0.6‰和-0.4‰,平均值为-0.5‰,而二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的锂含量为7 350×10-6,δ7Li值为+0.6‰,两者在误差范围内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证明锂辉石来源于二云母花岗岩,这与其他包裹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等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锂同位素 伟晶岩 锂多金属矿床 四川甲基卡
下载PDF
四川甲基卡矿田花岗岩型锂工业矿体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21
19
作者 刘善宝 杨岳清 +4 位作者 王登红 代鸿章 马圣钞 刘丽君 王成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9-1320,共12页
以往都认为四川甲基卡是"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经过2018年的钻探验证,尤其是对甲基卡矿田东南部鸭柯柯矿区ZK801钻孔的详细研究,发现鸭柯柯矿区的锂矿物不只有锂辉石,还有磷锂铝石;矿体不局限在伟晶岩中,也出现在细粒花岗岩中... 以往都认为四川甲基卡是"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经过2018年的钻探验证,尤其是对甲基卡矿田东南部鸭柯柯矿区ZK801钻孔的详细研究,发现鸭柯柯矿区的锂矿物不只有锂辉石,还有磷锂铝石;矿体不局限在伟晶岩中,也出现在细粒花岗岩中,更常见的是以锂辉石、磷锂铝石和其他造岩矿物(长石、石英、云母等)共同组成近等粒状的或不规则状但总体上矿物粒度达不到伟晶结构,与标准的伟晶岩明显不同。因此,鸭柯柯矿区的工业矿体主要属于花岗岩型而非伟晶岩型;矿体在成因上以交代为主,充填为次;矿石类型以细晶状为主,伟晶状少见;矿石矿物以锂辉石为主,常见磷锂铝石,偶见锂云母;矿化分带不明显,局部出现非常复杂的结构带,如"锂辉石伟晶岩+磷锂铝石锂辉石花岗细晶岩"组成的复式脉和"含磷锂铝石锂辉石细晶花岗岩+石英微斜长石伟晶岩+石英细脉"组成的复式脉。这一非传统矿化类型的发现,弥补了硬岩型锂矿以"伟晶岩型锂辉石"为主导的单打一局面,拓宽了找矿思路,同时也为伟晶岩型矿脉深部寻找大规模的层状稀有金属矿体"地下室"提供了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 成岩成矿 甲基卡 深部探测
下载PDF
川西伟晶岩型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SRXRF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建康 王登红 +3 位作者 刘善宝 应立娟 王成辉 陈栋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2-337,共6页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微束分析是一种无损而又具有较低检测限的技术,但在地学上的应用较少。本文尝试用SRXRF技术对川西伟晶岩型矿床——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床和丹巴白云母矿床进行对比性研究。同一矿床的同类样品的SRXRF图谱形态相近...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微束分析是一种无损而又具有较低检测限的技术,但在地学上的应用较少。本文尝试用SRXRF技术对川西伟晶岩型矿床——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床和丹巴白云母矿床进行对比性研究。同一矿床的同类样品的SRXRF图谱形态相近,说明测试状态稳定和测试结果可信。在甲基卡矿区,相对于石英脉,锂辉石矿脉石英中的包裹体检测出较多的Fe、Mn、Co元素,并出现Ti、Rb、Ga、Zn等元素。在丹巴矿区,相对于李家工地白云母矿脉,春牛场伟晶岩检测出S及Zn,Fe的含量也较高。相对于丹巴矿床,甲基卡矿床中的包裹体相对富集金属元素,特别是Ga、Rb等。这些测试结果显示出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床和丹巴白云母矿床流体组成的差异,以及矿化和非矿化伟晶岩流体的差异;说明了SRXRF是一种有效的流体包裹体测试手段,但还需要降低SRXRF探针聚焦光束光斑的大小,提高测试数据的定量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XRF 伟晶岩 甲基卡 丹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