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sealing integrity by caprock of Paleocene Artashi Formation gypsolyte rock in Kashi Sag of Tarim Basin, NW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LIAO Xiao WANG Zhen-liang +2 位作者 FAN Chang-yu YU Chang-qing YU Zhu-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695-710,共16页
Maintaining caprock integrity is prerequisite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gypsolyte caprock integrity is mainly affected by fracturing. Composition, damage behavior and mechanical strength of Paleocene Artashi F... Maintaining caprock integrity is prerequisite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gypsolyte caprock integrity is mainly affected by fracturing. Composition, damage behavior and mechanical strength of Paleocene Artashi Formation gypsolyte rock that seals significant petroleum in the Kashi Sag of Tarim Basin had been revealed via X-ray diffraction and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Artashi Formation can be lithologically divided into the lower and upper lithologic members. The lower member comprises gypsum as the dominant mineral, and the cohesion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are 8 MPa and 0.315, respectively. Similarly, the upper lithologic member consists mainly of anhydrite at the cohesion and coefficient of internal friction values of 18 MPa and 0.296. Given that the failure criterion and 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 factors during burial, the sealing integrity of Artashi Formation can be quantized for seven different stages. The reservoirs at the bottom of Artashi Formation caprock buried from 2285 m to 3301 m are expected to be the most favorable exploration target in the Kashi S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 failure criterion sealing integrity gypsolyte caprock Artashi Formation kashi sag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巴什布拉克矿床特征与铀成矿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炳谦 张明正 +1 位作者 王守玉 鲁克改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06-617,共12页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含矿岩石致密坚硬,后生改造强烈,铀成矿作用复杂,分析其特征可为该区的铀成矿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通过地面调查与钻孔资料相结合,借助微观地球化学手段,认为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含矿段主要有氧化作用、油气作用、白云石化...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含矿岩石致密坚硬,后生改造强烈,铀成矿作用复杂,分析其特征可为该区的铀成矿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通过地面调查与钻孔资料相结合,借助微观地球化学手段,认为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含矿段主要有氧化作用、油气作用、白云石化以及热卤水作用4类叠加改造作用。在分析铀成矿条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区铀成矿经历了4个阶段,多期次的氧化作用为铀成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期的油气作用使部分氧化岩石发生褪色,并增加目的层吸附性,使高品位的铀矿体分布在沥青的范围内,晚期还原性质的热卤水持续吸附含铀含氧水中的铀元素,铀元素进一步富集在热卤水作用强烈的部位,从而使铀与金属元素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伴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作用 热卤水 铀成矿模式 巴什布拉克 喀什凹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油气来源及其成藏过程 被引量:35
3
作者 赵孟军 王招明 +4 位作者 宋岩 张水昌 肖中尧 王清华 秦胜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54,共5页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目前发现的最为重要的烃源岩分布于下石炭统和中、下侏罗统.下石炭统为Ⅱ型海相烃源岩,中、下侏罗统以湖相的Ⅱ-Ⅲ型杨叶组烃源岩为主,其次为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油气源对比表明,喀什凹陷的克拉托、杨叶等油苗主要源...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目前发现的最为重要的烃源岩分布于下石炭统和中、下侏罗统.下石炭统为Ⅱ型海相烃源岩,中、下侏罗统以湖相的Ⅱ-Ⅲ型杨叶组烃源岩为主,其次为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油气源对比表明,喀什凹陷的克拉托、杨叶等油苗主要源自中侏罗统杨叶组的湖相烃源岩,阿克1井天然气主要源自石炭系Ⅱ型烃源岩.成藏过程研究表明,阿克1井天然气主要聚集了石炭系烃源岩在R.值为1.5%~1.8%阶段生成的天然气,具有晚期阶段聚气的特征,这是造成阿克1井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偏重的主要原因.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烃类在上新世早期形成油藏,在上新世晚期受到破坏形成地表油苗或油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油气来源 成藏过程 喀什凹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阿克莫木气田形成初探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招明 赵孟军 +4 位作者 张水昌 宋岩 肖中尧 王清华 秦胜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7-247,共11页
塔里木盆地西部阿克莫木气田天然气为非烃组份含量较高的干气,干燥系数高达99 7%;天然气δ13C1和δ13C2值明显偏重,δ13C1为- 25 2‰~ - 21. 9,δ13C2为-21. 2 ^-20 .2‰,如果按传统的观点该天然气应为过成熟煤成气。但是综合气源对比... 塔里木盆地西部阿克莫木气田天然气为非烃组份含量较高的干气,干燥系数高达99 7%;天然气δ13C1和δ13C2值明显偏重,δ13C1为- 25 2‰~ - 21. 9,δ13C2为-21. 2 ^-20 .2‰,如果按传统的观点该天然气应为过成熟煤成气。但是综合气源对比研究表明阿克莫木气田天然气主要源自石炭系Ⅱ型烃源岩,成藏过程研究表明该气田主要聚集了石炭系烃源岩在Ro为1. 5%~1. 8%之后生成的天然气,具有晚期阶段聚气的特征,这是造成阿克1井天然气组份很“干”、碳同位素很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阿克莫木气田 干燥系数 干气 成藏条件
下载PDF
新疆喀什凹陷巴什布拉克铀矿流体包裹体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9
5
作者 韩凤彬 陈正乐 +2 位作者 陈柏林 李细根 刘增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85-998,共14页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位于新疆喀什凹陷北西部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岩中。野外调查发现,伴随铀矿化发育大量地沥青、油气残留物。本文对采自巴什布拉克铀矿床的地沥青含矿砂岩矿石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测试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以确定成矿流体的温...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位于新疆喀什凹陷北西部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岩中。野外调查发现,伴随铀矿化发育大量地沥青、油气残留物。本文对采自巴什布拉克铀矿床的地沥青含矿砂岩矿石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测试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以确定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以及成矿物理化学背景,追索有机质的来源,进而探讨矿床成因。镜下观测发现。含矿砂岩中含有大量的油气包裹体,其中以液烃包裹体为主,含有少量气液烃包裹体和含烃盐水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71~193℃,盐度为0.71-23.05(wt%NaCl).整体上属于低温低盐度的成矿流体。同时求得巴什布拉克铀矿成矿压力为77.90~211.75(10SPa),成矿深度在0.26—0.71km。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矿区有机质的氯仿沥青“A”变化不大,为O.0019%-0.0026%,有机质来源以海相藻类为主。样品的OEP(奇偶优势指数)为0.72-0.84,平均为0.78,显示了有机质高成熟的特征;CPI(碳优势指数)为1.16-1.35,平均为1.25.指示热演化程度较高;Pr/Ph(姥鲛烷/植烷)为0.77~1.01.平均为0.89.说明有机质处在还原环境中。结合野外地质特征.认为巴什布拉克铀矿床为油气还原成因.沿断裂和岩石孔隙上升的油气的还原作用是铀成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有机地球化学 铀矿 巴什布拉克 喀什凹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侏罗纪古环境 被引量:20
6
作者 钟大康 朱筱敏 +1 位作者 王贵文 谢庆宾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7-54,共8页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的勘察采样和研究 ,从岩石的颜色、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以及地球化学等多项指标分析了喀什凹陷侏罗纪的古环境特征和演化。研究表明 :早侏罗世莎里塔什组属干燥氧化环境下的冲积扇沉积 ,到康苏组时演化为潮湿...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的勘察采样和研究 ,从岩石的颜色、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以及地球化学等多项指标分析了喀什凹陷侏罗纪的古环境特征和演化。研究表明 :早侏罗世莎里塔什组属干燥氧化环境下的冲积扇沉积 ,到康苏组时演化为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沉积 ;中侏罗世盆地南北出现差异 ,北部以淡水为主 ,而南部出现半咸水—咸水环境 ,古气候向半潮湿—半干燥演变 ,沉积相由三角洲前缘向深—半深湖再到滨浅湖沉积演化 ;晚侏罗世盆地又演化为干燥—半干燥环境下的河流与冲积扇沉积。整个侏罗纪代表了一个水体由浅—深—浅、古气候由干燥—湿热—干燥的演化过程。古水介质盐度基本上保持了陆相淡水湖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喀什凹限 侏罗纪 古环境 咸水环境 沉积构造 古气候
下载PDF
阿克1井天然气气源探讨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秋茶 王福焕 +2 位作者 肖中尧 卢玉红 吴懿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84-487,共4页
阿克1井是在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获得工业气流的第一口探井,与该盆地其他地区相比,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有着独特性:干燥系数大,非烃气体含量较高,甲烷碳同位素异常重(居塔里木盆地已发现的天然气之首),稀有气体3He/4He、40Ar/36Ar比值... 阿克1井是在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获得工业气流的第一口探井,与该盆地其他地区相比,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有着独特性:干燥系数大,非烃气体含量较高,甲烷碳同位素异常重(居塔里木盆地已发现的天然气之首),稀有气体3He/4He、40Ar/36Ar比值较大。根据区域烃源岩发育特征、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热演化史,初步确定阿克1井的气源岩以石炭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气源 喀什凹陷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对喀什凹陷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罗金海 周新源 +3 位作者 邱斌 杨芝林 尹宏 李建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84-587,共4页
从地层和构造活动特点等方面探讨了右行走滑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对喀什凹陷地层、构造和油气地质特征等方面的控制作用。该断裂从晚三叠世开始影响喀什凹陷,对喀什凹陷的影响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晚三叠—中侏罗世期间主要在喀什凹陷... 从地层和构造活动特点等方面探讨了右行走滑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对喀什凹陷地层、构造和油气地质特征等方面的控制作用。该断裂从晚三叠世开始影响喀什凹陷,对喀什凹陷的影响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晚三叠—中侏罗世期间主要在喀什凹陷形成很可能不相连的库孜贡苏和克孜勒陶断陷盆地,其中发育断陷盆地型下—中侏罗统烃源岩;新近纪—第四纪期间则主要形成相关的走滑变形,控制喀什凹陷的油气圈闭与油气成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凹陷 断陷盆地 右行走滑 构造活动 油气圈闭 第四纪 新近纪 油气成藏 烃源岩 油气地质特征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端中生界沉积环境与油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刘胜 邱斌 +4 位作者 陈新安 李勇 赵卫东 张现军 郑亚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4,共5页
对塔里木盆地西端喀什凹陷地区地球物理和地面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地区中生界具有多个沉积中心,总体上西厚东薄,向东尖灭。侏罗系具有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带内的断陷盆地和南天山、西昆仑山前坳陷两个沉积体系,它们之间具有明显... 对塔里木盆地西端喀什凹陷地区地球物理和地面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地区中生界具有多个沉积中心,总体上西厚东薄,向东尖灭。侏罗系具有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带内的断陷盆地和南天山、西昆仑山前坳陷两个沉积体系,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岩相差别。以这两个体系的烃源岩为基础,相应地发育两个体系的含油气系统。喀什凹陷中生界的油气地质特征明显不同于东部库车坳陷与西部阿富汗-塔吉克盆地,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生代期间的沉积环境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喀什凹陷 中生界 沉积环境 油气远景
下载PDF
烃源岩对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傅国友 宋岩 +2 位作者 赵孟军 秦胜飞 达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2-66,共5页
以往评价烃源岩的标准一般是分析其类型、丰度、分布范围及演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生烃强度。本次研究在一般分析手段的基础上采用有机质熟化速率、生气速率等动态参数来评价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烃源岩,并分析其对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控... 以往评价烃源岩的标准一般是分析其类型、丰度、分布范围及演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生烃强度。本次研究在一般分析手段的基础上采用有机质熟化速率、生气速率等动态参数来评价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烃源岩,并分析其对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下石炭统烃源岩为研究区天然气富集的主要贡献者,二叠系烃源岩为次要烃源岩;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为一套优质烃源岩,但由于分布范围所限,贡献仅限于北缘山前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烃源岩 定量评价 成藏 喀什凹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对比 被引量:6
11
作者 孟苗苗 康志宏 +2 位作者 徐耀辉 于超 刘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6-272,共7页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有很好的勘探前景,但除阿克莫木气田外,并无其他突破,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主力烃源岩层认识不清。通过对喀什凹陷9个野外剖面系统采样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下石炭统和中—下侏罗统为喀什凹陷的主要烃源...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有很好的勘探前景,但除阿克莫木气田外,并无其他突破,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主力烃源岩层认识不清。通过对喀什凹陷9个野外剖面系统采样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下石炭统和中—下侏罗统为喀什凹陷的主要烃源岩层系,其中下石炭统Ⅱ型海相泥岩和泥灰岩为中等—好烃源岩,分布广泛,厚度大,现今处于高成熟阶段,以生干气为主;中侏罗统杨叶组Ⅱ型湖相泥岩和下侏罗统康苏组Ⅲ型沼泽相泥岩较次,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以生油和轻质油为主。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孜苇油苗、克拉托油砂和阿克1井油源均来自于石炭系,研究认为石炭系为喀什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烃潜力有限且分布范围局限,对油气成藏贡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石炭系 侏罗系 喀什凹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北部油砂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魏伟 杨海军 +2 位作者 杨芝林 李剑 张志国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3期76-78,共3页
喀什凹陷北部地表构造出露有多处油砂,分布层位主要是中新统安居安组和帕卡布拉克组,次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在构造的轴部及靠近轴部的两翼,断裂发育,是油砂分布的有利部位。油砂含油性与岩性关系密切,含油率较高的油砂岩性主要是细... 喀什凹陷北部地表构造出露有多处油砂,分布层位主要是中新统安居安组和帕卡布拉克组,次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在构造的轴部及靠近轴部的两翼,断裂发育,是油砂分布的有利部位。油砂含油性与岩性关系密切,含油率较高的油砂岩性主要是细砂岩、中细砂岩。喀什凹陷北部油砂的油源来自于侏罗系烃源岩,成藏期为中新世至上新世。上新世晚期的构造运动破坏了早期形成的油藏,在喀什凹陷北部地表形成油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喀什凹陷 油砂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新疆喀什凹陷乌拉根铅锌矿床有机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13
作者 董新丰 薛春纪 +1 位作者 李志丹 刘增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9-145,共17页
乌拉根铅锌矿床位于新疆喀什凹陷北部,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量有机物质,有机质与铅锌成矿的关系备受关注。文中采用有机质抽提、族组分分离、定量及饱和烃色谱-质谱等实验分析方法对铅锌矿区有机物质及外围油砂中氯仿沥青"A"和生... 乌拉根铅锌矿床位于新疆喀什凹陷北部,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量有机物质,有机质与铅锌成矿的关系备受关注。文中采用有机质抽提、族组分分离、定量及饱和烃色谱-质谱等实验分析方法对铅锌矿区有机物质及外围油砂中氯仿沥青"A"和生物标志物进行分析,研究铅锌矿区及外围有机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并对有机质与铅锌矿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矿围岩和外围油砂中氯仿沥青"A"族组成及其饱和烃的主要生物标志物特征均较相似,CPI=1.11~1.17,Pr/Ph=0.68~1.08,C27、C28、C29规则甾烷具有C27>C28<C29的分布特征,规则甾烷/17α(H)-藿烷为0.55~0.93,C29/C30藿烷=0.36~0.52,说明矿区及外围有机质来源一致,且主要为陆相页岩。生物标志物特征OEP=1.01~1.15,C31-αβ22S/(22S+22R)=0.56~0.58,βα-莫烷/αβ-藿烷=0.13~0.21,表明矿区及外围有机质的成熟度均较高。所有样品的Pr/Ph比值均较低(小于0.85),且所有样品均检出一定量的伽马蜡烷,说明有机质经历了较高盐度的还原条件。本次研究的所有样品的饱和烃气相色谱基线"鼓包"现象不明显,说明有机质生物降解作用弱。结合矿区地质、岩相学、矿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成矿流体为盆地油田卤水,而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紫红色岩石的褪色就是这种含有有机质的还原性流体造成的。由于成矿流体中有机质烃类与赋矿地层中SO2-4发生反应生成H2S,而H2S的生成是铅锌大量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氯仿沥青“A” 有机质 乌拉根铅锌矿床 喀什凹陷 新疆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北缘烃源岩潜力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达江 宋岩 +2 位作者 赵孟军 傅国友 杨芝林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7-80,共4页
对喀什凹陷北缘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通过对喀什凹陷北缘3套潜在烃源岩的分布、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对比分析,认为喀什凹陷北缘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分布有限,综合评价指标较差,为非烃源岩;二叠系海陆过渡相泥岩分布较广,为... 对喀什凹陷北缘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通过对喀什凹陷北缘3套潜在烃源岩的分布、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对比分析,认为喀什凹陷北缘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分布有限,综合评价指标较差,为非烃源岩;二叠系海陆过渡相泥岩分布较广,为差烃源岩;侏罗系煤系源岩分布虽然局限,但是厚度大,评价指标好,是喀什凹陷主要的烃源岩.石炭系碳酸盐岩和二叠系泥岩不具备为大中型气田提供烃源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凹陷 烃源岩 气田 生烃潜力
下载PDF
喀什坳陷侏罗纪沉积环境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昌民 马德民 +4 位作者 冯晓军 敬兵 张春莲 玛丽克 李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7-331,共5页
喀什坳陷的下-中侏罗统分别形成于两个沉积体系,即库孜贡苏-克孜勒陶走滑拉分断陷体系和山前断陷沉积体系,二者在岩性、岩相、沉积厚度和空间分布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的特征。走滑拉分断陷体系的侏罗系厚度巨大,其中的含煤岩系和深湖-半深... 喀什坳陷的下-中侏罗统分别形成于两个沉积体系,即库孜贡苏-克孜勒陶走滑拉分断陷体系和山前断陷沉积体系,二者在岩性、岩相、沉积厚度和空间分布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的特征。走滑拉分断陷体系的侏罗系厚度巨大,其中的含煤岩系和深湖-半深湖相泥岩构成良好的烃源岩,其分布受到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的控制。山前断陷体系的侏罗系厚度相对较小,其中的含煤岩系在南天山山前和西昆仑山前局部构成比较好的烃源岩,源自下-中侏罗统烃源岩的油气分别在古近纪末和上新世初达到油气成藏的关键时刻。针对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的油气勘探应致力于后期改造相对较弱的构造部位,或者致力于寻找次生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喀什坳陷 侏罗系 沉积环境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喀什凹陷构造演化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盛富 曾耀明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02-306,共5页
运用构造地质学与现代水成铀矿理论,分析喀什凹陷的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并研究构造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认为喀什凹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次级构造单元,经历了中新生代以来的多次扩张拗陷和被动挤压上隆的构造演化过程,为砂岩型铀成... 运用构造地质学与现代水成铀矿理论,分析喀什凹陷的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并研究构造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认为喀什凹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次级构造单元,经历了中新生代以来的多次扩张拗陷和被动挤压上隆的构造演化过程,为砂岩型铀成矿创造了条件,并决定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改造与保存.晚三叠—中侏罗世扩张拗陷,沉积巨厚含煤碎屑岩建造,形成初始铀源;晚侏罗世挤压上隆,沿山前遭受风化剥蚀,形成古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早白垩—渐新世快速沉降,沉积巨厚层陆相与海相碎屑岩,使古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得以保存;渐新世以来大规模上隆,沿山前快速剥蚀,破坏了早期的铀矿化,铀元素重新分配.表明以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在中下侏罗统含煤碎屑岩建造中不甚发育,或者说不可能形成较大的层间氧化带或铀矿床,而下白垩统则形成了与油气次生还原作用有关的铀矿床,如巴什布拉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砂岩型铀成矿 喀什凹陷
下载PDF
喀什凹陷地层不整合的构造意义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新源 罗金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南缘与北缘褶皱冲断带现今对接在一起 ,存在多个地层不整合 ,表明冲断活动具有爆发式的特点。根据这两个前陆褶皱冲断带中地层不整合的层位不一一对应和分布范围、展布特点有不同 ,认为南缘冲断活动稍早于北缘 ,二者...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南缘与北缘褶皱冲断带现今对接在一起 ,存在多个地层不整合 ,表明冲断活动具有爆发式的特点。根据这两个前陆褶皱冲断带中地层不整合的层位不一一对应和分布范围、展布特点有不同 ,认为南缘冲断活动稍早于北缘 ,二者的冲断规模也不完全相当。由于褶皱冲断带中油气圈闭形成期普遍晚于烃源岩大规模排烃期 ,喀什凹陷南缘与北缘褶皱冲断带现存的油气藏主要应该是次生的。图 1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喀什凹陷 不整合 构造意义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喀什凹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的生烃史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詹金明 李贤庆 周强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4,共4页
根据黄金管—高压釜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果,结合古热史资料,研究了喀什凹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煤和泥岩)的产气性与生烃史。研究表明,侏罗系煤和泥岩均具有较好的产气性,在中—高热演化阶段可生成较大量的天然气,且以产甲烷气为主。无... 根据黄金管—高压釜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果,结合古热史资料,研究了喀什凹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煤和泥岩)的产气性与生烃史。研究表明,侏罗系煤和泥岩均具有较好的产气性,在中—高热演化阶段可生成较大量的天然气,且以产甲烷气为主。无论是煤,还是泥岩,喀什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生气时间发生得晚,生气门限出现在5Ma,主生气期出现在3.5~1Ma。这种晚期生气特征为喀什凹陷天然气的晚期聚集成藏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气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史 产气性 侏罗系 煤系烃源岩 喀什凹陷
下载PDF
喀什凹陷原油与油砂地球化学研究与油源分析
19
作者 胡健 崔景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22-129,142,共9页
喀什凹陷是塔西南坳陷油气显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塔里木盆地连接中亚油气勘探的前沿阵地,确定油气显示的油源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了克拉托背斜北翼大量存在的原油和油砂抽提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评价了凹陷北缘库孜贡苏... 喀什凹陷是塔西南坳陷油气显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塔里木盆地连接中亚油气勘探的前沿阵地,确定油气显示的油源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了克拉托背斜北翼大量存在的原油和油砂抽提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评价了凹陷北缘库孜贡苏剖面侏罗系烃源岩和南缘炮江沟剖面石炭系烃源岩,得出了两套烃源岩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原油和油砂抽提物的油源。结果显示,中、下侏罗统粉砂质泥岩和下石炭统黑色碳质泥岩是该区较好的两套烃源岩,两者存在明显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差异;通过对饱和烃馏分中甾、萜烷和芳烃馏分中三芴化合物、三芳甾烷等生物标志物特征的刻画,发现喀什凹陷原油与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具对比性,克拉托背斜油砂抽提物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而与下石炭统黑色碳质泥岩具有较好的对比,三芳甾烷证据认为早期石炭系烃源贡献可能对原油和油砂都有影响。油源的新认识对喀什凹陷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一定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托油砂 地化特征 油源对比 喀什凹陷 塔里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含油气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超 翟胜敏 +3 位作者 邱斌 尹宏 王晓云 刘松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1-223,共3页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受南天山造山带和西昆仑造山带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对冲地质结构,时间上,表现为不同演化阶段构造格局与沉积环境的差异;空间上,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与构造层序的叠置。圈闭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期。凹陷内主要有...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受南天山造山带和西昆仑造山带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对冲地质结构,时间上,表现为不同演化阶段构造格局与沉积环境的差异;空间上,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与构造层序的叠置。圈闭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期。凹陷内主要有2套生油岩:侏罗系及石炭系-下二叠统生油岩,目前正处于生油高峰的侏罗系生油岩厚度大,分布范围广,为主力生油岩。凹陷内主要发育2套优质储盖组合:下第三系-白垩系储盖组合及上第三系中新统内部储盖组合。综合评价认为喀什凹陷具备形成规模油气田的物质基础,是寻找油气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油气评价 构造演化 喀什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