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nt tectonic activity in Central Alborz Mountain,Iran:morphometric analysis and knickpoint identific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Parisa SHOKRI Maryam DEHBOZORGI Saeid HAKIMI ASIABAR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12期3137-3161,共25页
Alborz,as part of the Alpine-Himalayan orogeny belt,has been the result of the convergence of the Central Iranian and Eurasian plate since the late Triassic.The study area located in Central Alborz encompasses differe... Alborz,as part of the Alpine-Himalayan orogeny belt,has been the result of the convergence of the Central Iranian and Eurasian plate since the late Triassic.The study area located in Central Alborz encompasses different Quaternary faults.Thus,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faults on river landforms through morphotectonic indices and the causes of knickpoints and knickzones in the Bedrock Rivers in part of Central Alborz.To this end,six morphometric indices such as longitudinal gradient(SL),hierarchical anomaly(Δα),the bifurcation index(R),hypsometric integral and hypsometric curve(Hi-Hc),relative relief(Bh),and basin shape(Bs)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in38 sub-basins of the area.Finally,the area was divided into extremely high,high,medium,and low tectonic activity areas using the relative tectonic activity(IAT).Normalized steepness and concavity indices along with the longitudinal profiles of the streams were obtained using Matlab and Arc GIS software.Based on the findings,the existence of slope-break knickpoints at the mountain piedmont at the outlet of large rivers through active faults demonstrated that most of these landforms were created by movements along the main faults such as Khazar,Nusha,Soheil,Deylaman,Kashachal,representing high tectonic activity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study area.However,the values of these indices were extremely low and indicated low tectonic activity in the northern parts located in the embayment part of the Caspian Sea.Finally,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hese classes correspond well to the areas with landforms such as V-shaped and narrow valleys,gorges,deflected and offset streams,deformed Neogene,and Quaternary units that indicate the post-Neogene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photectonic Bedrock rivers knickpoint Quaternary Fault UPLIFT Central Alborz
原文传递
Initiation and recession of the fluvial knickpoints:A case study from the Yalu River-Wangtian'e volcanic region,northeastern China 被引量:13
2
作者 ZHANG HuiPing ZHANG PeiZhen FAN QiCh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11期1746-1753,共8页
Initiation and recession of the knickpoints are significant boundary condition for processes of fluvial system. The distribution and recession rates of knickpoints contain information that provides a fundamental under... Initiation and recession of the knickpoints are significant boundary condition for processes of fluvial system. The distribution and recession rates of knickpoints contain information that provides a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geomorphic processes. In the Yalu River-Wangtian'e volcanic region of northeastern China, broadly distributed fiat lava terrain provides an ideal site to study the recession of fluvial knickpoints because knickpoints and waterfalls are well preserved here. Here we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 of knickpoints in the Yalu River-Wangtian'e volcanic region by combining DEM analysi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Furthermore, we present a knickpoint celerity model, derived from stream-power incision model, to relate knickpoint recession rate to drainage area. We calibrate important empirical coefficients with our knickpoint celerity model; the best fit erosion coefficient (K) is 1.32×10^-8, and the best fit drainage area exponent (m) is 0.69. Error analysis indicates a clos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synthetic and real knickpoints. Finally, we show that knickpoint recession rates in the Yalu River-Wangtian'e volcanic region are -1-10 mm/a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transient incision, and that the present rates are -1-6 mm/a. Our recession rat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findings from the Aso Volcano and volcanoes near Boso Peninsula (Japan), which have a similar geologic history to the Yalu River-Wangtian'e volcanic region. Our present effort provides new insight into landscape evolution in the Yalu River-Wangtian'e volcanic region in northea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lu River-Wangtian'e volcanic region knickpoint knickpoint celerity model landscape evolution
原文传递
岷江上游坡断型裂点迁移速率与构造隆升历史研究
3
作者 田述军 温宇航 +1 位作者 伍文洽 李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325,共12页
基岩河道中坡断型裂点是构造活动和水力侵蚀共同作用的产物,根据其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反演区域构造隆升历史和地貌演化过程。本文采用坡度-面积分析法和积分分析法识别出岷江上游坡断型裂点和裂点带,并结合河道纵剖面反演岷江上游的隆生... 基岩河道中坡断型裂点是构造活动和水力侵蚀共同作用的产物,根据其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反演区域构造隆升历史和地貌演化过程。本文采用坡度-面积分析法和积分分析法识别出岷江上游坡断型裂点和裂点带,并结合河道纵剖面反演岷江上游的隆生历史和河口裂点形成时间,对坡断型裂点溯源迁移过程和速率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流域坡断型裂点有较明显的分层特征,干流及支流当前形成了海拔1300、2500和3500 m的3条裂点带,其对应的河道信息说明岷江上游流域早更新世以来经历了3次较为强烈的构造运动;(2)构造隆升历史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分别为缓慢隆升(20~12 Ma)、加速隆升(12~8 Ma)、稳定隆升(8~2 Ma)和强烈隆升(2 Ma以来),其中在2.0 Ma以来,岷江上游流域的隆升速率达到0.6 mm/a;(3)3500 m裂点带对应的坡段型裂点水平迁移平均速率为38.0~127.9 km/Ma,其最小残差平方和最优拟合度均表明1.3 Ma是裂点最可能产生的时间,其溯源迁移速率为79.1 k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点 河道纵剖面 构造历史反演 裂点迁移
下载PDF
河套盆地北缘色尔滕山河流地貌参数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4
作者 王平 宋金跃 +9 位作者 酆少英 高守杰 孟祥帅 刘栋梁 邓小娟 李倩 贾佳 花鑫升 宋威 王胜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9-1145,共17页
地貌形态是构造和地表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产物,主要通过构造活动和岩石的抗侵蚀能力等来调节。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古老造山带往往可以忽略构造驱动的岩石抬升,使得研究岩石抗侵蚀能力对其地貌雕刻的贡献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大多数活动造... 地貌形态是构造和地表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产物,主要通过构造活动和岩石的抗侵蚀能力等来调节。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古老造山带往往可以忽略构造驱动的岩石抬升,使得研究岩石抗侵蚀能力对其地貌雕刻的贡献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大多数活动造山带地貌研究的结果显示地貌主要受控于活动构造,关于岩性对地貌演化影响的报道较少。色尔滕山山前断裂为河套盆地北缘的一条重要控盆断裂,全新世以来该断裂的活动性较强,曾发生过两次较大震级地震(M6.4和M5.9)。前人活动构造研究表明该断裂的活动性具有空间差异,中部乌加河镇活动性最强,两端逐渐减弱。但相对河套盆地北缘其他大型断裂(如狼山山前断裂、乌拉山北缘断裂和大青山山前断裂),该断裂的地貌参数研究较少。同时其地貌演化特征及发育机理仍然不清楚,这些均制约了对该断裂的变形动力学理解。本文基于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对该断裂进行详细的河流地貌学参数研究,包括使用Arcgis和Matlab脚本提取色尔滕山山前33条河流的子流域盆地面积-高程积分(HI)和相应河道陡峭指数(K_(sn))、河道纵剖面及其裂点等地貌学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HI值大部分处于0.40~0.66之间,其中乌加河镇附近具有高值,流域盆地处于发育的壮年期。瞬态河道和稳态河道均沿着色尔滕山山前断裂走向分布,可能表明色尔滕山山前大部分河道目前处于瞬时地貌向均衡地貌演化阶段,并且通过对比发现瞬态河道裂点成因存在岩性和构造共同控制的现象。河道陡峭指数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乌加河镇附近(S13~S20)陡峭指数较大,向两边陡峭指数逐渐减小,在S8河流以西又有增大的趋势。通过结合岩性和降雨情况分析发现,河道陡峭指数除了受岩性抗侵蚀能力影响外,其分布还与色尔滕山山前断裂垂直滑移速率分布和垂直位错分布基本一致。综合来看,地貌参数的空间分布是岩性差异和色尔滕山山前断裂活动分段差异性共同控制的结果,表明该地区岩性和构造对地貌的协同塑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尔滕山山前断裂 面积-高程积分 河道纵剖面 裂点 陡峭指数
下载PDF
Neotectonic Indications from the Western and Southern Deserts of Iraq
5
作者 Varoujan K. Sissakian Nadhir Al-Ansari +1 位作者 Lanja H. Abdullah Jan Lau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CAS 2023年第5期427-436,共10页
The Iraqi Western and Southern deserts are part of the Iraqi Stable Shelf (Inner Platform) that belongs to the Arabian Plate. Therefore, both deserts lack tectonic forms like folds and faults;however, very rarely faul... The Iraqi Western and Southern deserts are part of the Iraqi Stable Shelf (Inner Platform) that belongs to the Arabian Plate. Therefore, both deserts lack tectonic forms like folds and faults;however, very rarely faults and regional lineaments can be seen in both deserts. Although both deserts are tectonically stable, tens of Neotectonic indications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both deserts. Among those indications are: Straight valleys, perpendicular valley bendings, sinkholes aligned along straight lines, dislocated valleys, knickpoints within valleys aligned along straight lines, regional lineaments, anomalous valley shapes, trends, and types, dissected alluvial fans. We have used existing geological maps of different scales and Esri World Imagery to recognize those Neotectonic indications. All those recognized features are excellent indications that both the Iraqi Western and Southern deserts are tectonically not stable. Accordingly, new terminology is suggested instead of the Stable Shelf (Inner Platform) which is the “Less Disturbed She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TECTONICS Iraq Western and Southern Deserts knickpointS Dislocated Valleys Anomalous Valley Shapes
下载PDF
基于高原隆升裂点理论的中尼铁路泥石流特征及减灾选线要点
6
作者 莫容飞 黄艺丹 +1 位作者 孙先锋 姚令侃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0-68,共9页
拟建中尼铁路始于我国西藏日喀则市,途经雅江、朋曲、吉隆3个流域到达尼泊尔加德满都,长约600 km,其中约2/3长度的线路位于雅江、朋曲两个流域,泥石流沟数量较多,是对线路方案具有控制性作用的灾害类型。首先,基于青藏高原隆升的河流裂... 拟建中尼铁路始于我国西藏日喀则市,途经雅江、朋曲、吉隆3个流域到达尼泊尔加德满都,长约600 km,其中约2/3长度的线路位于雅江、朋曲两个流域,泥石流沟数量较多,是对线路方案具有控制性作用的灾害类型。首先,基于青藏高原隆升的河流裂点理论,判定中尼铁路行经的雅江流域段已处于前期地貌回春阶段,朋曲河段仍处于老年期地貌阶段。然后,基于朋曲流域夷平面占比远大于雅江的现象,分析得到夷平面的存在将影响地表汇流时间以及使泥石流流域连通性下降等规律,据此提出雅江流域泥石流运动条件优于朋曲的推论。最后,结合雅江流域铁路行经河流,河床将持续上涨、朋曲流域山前存在广阔的洪积砾石斜缓地带的特点,提出雅江流域需整体提高线路设计高程、朋曲流域宜采取同岸外移绕避的减灾选线要点。研究成果可为中尼铁路线路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有关将高原隆升的宏观理论推进到工程应用层面的工作可望产生范例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尼铁路 裂点 泥石流 夷平面 减灾选线
下载PDF
大别山东南缘河流裂点成因及其地貌演化意义
7
作者 何成邦 胡春生 +1 位作者 田景梅 赵婷婷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2-334,共13页
河流裂点形态特征蕴含了区域河流演化的历史信息,是认识区域地貌演化、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潜在相互作用机制的切入点。以往裂点成因研究多选择在河流演化控制因素比较典型的地区,成因分析方法也相对单一。本文以河流演化环境... 河流裂点形态特征蕴含了区域河流演化的历史信息,是认识区域地貌演化、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潜在相互作用机制的切入点。以往裂点成因研究多选择在河流演化控制因素比较典型的地区,成因分析方法也相对单一。本文以河流演化环境复杂的大别山东南缘为研究区,基于标准陡峭指数、面积高程积分、坡度-面积双对数法和降水侵蚀力等探讨区域河流裂点形成原因。研究表明:(1)研究区5条河流干流纵剖面均处于不均衡状态,发育68个裂点。(2)研究区裂点发育受到构造活动、岩性、降水等多种因素影响。构造运动特别是郯庐断裂带等的断层活动是区域裂点发育的主导因素,共形成45个裂点,超过裂点总数量的65%。(3)研究区地貌演化受到构造运动影响,区域断层活动显著,并且构造运动活跃性存在差异,山地区域构造运动活跃性高于山前盆地,西南区域构造运动活跃性高于东北区域。本研究可为复杂区域河流演化研究提供借鉴,并从新的视角进一步了解大别山地区地貌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裂点 成因 构造运动 大别山
下载PDF
浅谈岩溶瀑布演化模式与成因——以贵州黄果树瀑布为例
8
作者 刘愿 廖平波 +4 位作者 胡宇 杨潇 李国庆 彭雪蕾 毛凯楠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2期176-179,共4页
贵州处于典型的岩溶青壮年发育地区,岩溶发育条件完善。黄果树瀑布是典型的岩溶侵蚀裂点型瀑布,是在河流溯源侵蚀与岩溶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经历了地表河时期、落水洞时期、地下河道扩展溶蚀时期、瀑布形成时期,瀑布的后退过程中形... 贵州处于典型的岩溶青壮年发育地区,岩溶发育条件完善。黄果树瀑布是典型的岩溶侵蚀裂点型瀑布,是在河流溯源侵蚀与岩溶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经历了地表河时期、落水洞时期、地下河道扩展溶蚀时期、瀑布形成时期,瀑布的后退过程中形成了现有的犀牛潭、三道滩、马蹄滩、油鱼井,反映了在河流溯源侵蚀过程中,侵蚀能力、速率是不均匀的、阶段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瀑布 演化模式 地质成因 裂点 河流侵蚀
下载PDF
山区下切河流地貌演变机理及其与河床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怀湘 王兆印 +1 位作者 陆永军 余国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7-372,共6页
为研究河床结构在下切性河流地貌演变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机制,对中国典型下切性河流区域的地貌特征与河床结构发育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河流剧烈下切使得河谷边坡超过临界坡度后,易于失稳而发生大规模的崩塌滑坡现象... 为研究河床结构在下切性河流地貌演变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机制,对中国典型下切性河流区域的地貌特征与河床结构发育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河流剧烈下切使得河谷边坡超过临界坡度后,易于失稳而发生大规模的崩塌滑坡现象,河流演变从而进入下切拓宽阶段。大量边坡物质进入河道,促进了河床结构的发育,能够维持较高的河道纵坡降,形成裂点。河床结构是河流系统自我调节作用的体现,形成了"侵蚀下切-崩塌滑坡-河床结构发育-抑制侵蚀下切-平衡"这一负反馈机制。在这一机制的作用下,如果外在条件(如地壳抬升)不变,河流系统的演变方向将趋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河流 河道下切 河床结构 崩塌 滑坡 裂点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DEM的裂点序列提取和古地震序列的识别--以霍山山前断裂为实验区 被引量:22
10
作者 毕丽思 何宏林 +2 位作者 徐岳仁 魏占玉 石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3-977,共15页
以霍山山前断裂为实验区,基于高分辨率IRS-P5DEM数据提取了横穿断裂的冲沟,在23条冲沟纵剖面上识别出断裂活动诱发裂点。在其中5条冲沟上识别出1级裂点,裂点几乎位于断裂上;在2条冲沟上识别出2级裂点,最新裂点也位于断裂上。这些位于断... 以霍山山前断裂为实验区,基于高分辨率IRS-P5DEM数据提取了横穿断裂的冲沟,在23条冲沟纵剖面上识别出断裂活动诱发裂点。在其中5条冲沟上识别出1级裂点,裂点几乎位于断裂上;在2条冲沟上识别出2级裂点,最新裂点也位于断裂上。这些位于断裂上的裂点,高度达4~9m,推测它们形成之后并未向上游明显迁移,并可能接受了多次事件的叠加。在其他16条冲沟上识别出2~3级裂点,最新一级裂点自断裂向上游迁移了40~70m,次新一级裂点主要分布在距断裂150~250m的河段内,第3级裂点距断裂300~500m。设定最新裂点形成于1303年洪洞8级地震(事件Ⅲ)发生时,再假定全新世中晚期以来研究区内河流溯源侵蚀速率基本不变,则推算出次新裂点对应的古地震事件(事件Ⅱ)发生在距今3336~2269a之间,最早一次事件(事件I)发生在距今5618~4504a之间,霍山山前断裂强震重复周期为1500~2600a。这与前人通过探槽揭露的古地震事件序列和强震重复周期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山前断裂 DEM 裂点序列 古地震事件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冲沟裂点溯源迁移速率及其形成年龄的讨论 被引量:7
11
作者 崔黎明 王萍 +3 位作者 潘祖寿 廖玉华 汪一鹏 宋方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87-95,T021,共10页
本文通过对洪积扇断层崖上升盘冲沟裂点位置的实测和研究,讨论了贺兰山东麓地区影响裂点溯源迁移速率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这一地区裂点位置与形成年龄关系的公式。据此确定贺兰山东麓断层全新世以来至少发生过三次类似1739年平罗大地震的... 本文通过对洪积扇断层崖上升盘冲沟裂点位置的实测和研究,讨论了贺兰山东麓地区影响裂点溯源迁移速率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这一地区裂点位置与形成年龄关系的公式。据此确定贺兰山东麓断层全新世以来至少发生过三次类似1739年平罗大地震的古地震事件,强震的重复间隔时间大约在2500年至35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沟 裂点 断层 迁移 速率 年龄
下载PDF
河流冲沟裂点展布对全新世断层活动事件的响应——以山西交城断裂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昌斌 谢新生 江娃利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4-268,共15页
交城断裂带位于山西断陷系中部,是晋中盆地西界的控制性断裂。该断裂北端起自阳曲县泥屯镇,南到汾阳西侧,长约125km,总体走向NE,倾向SE。文中通过对山西交城断裂带41条冲沟124个裂点的实测和研究,论述了交城断裂带冲沟裂点的展布特征:1... 交城断裂带位于山西断陷系中部,是晋中盆地西界的控制性断裂。该断裂北端起自阳曲县泥屯镇,南到汾阳西侧,长约125km,总体走向NE,倾向SE。文中通过对山西交城断裂带41条冲沟124个裂点的实测和研究,论述了交城断裂带冲沟裂点的展布特征:1)冲沟上游裂点级数的数目与冲沟上游的长度呈正比关系;2)在各级裂点中,裂点距离与冲沟的长度呈正比关系;3)约1/3冲沟不同级别裂点距离接近,这种冲沟裂点的等间距反映了断层垂直位移事件活动的时间等间隔性;4)基岩裂点和松散沉积物中的裂点具有共性,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5)在测区124个裂点中,1~5m高的裂点占裂点总数的72%,这种主体裂点高度反映了断裂位移事件的垂直活动量;6)与该断裂带沿线开挖探槽揭示的古地震事件进行对比,调查区内最新的一、二、三级裂点分别对应距今3.06~3.74ka、5.91ka和8.53~8.56ka发生的断层活动事件;7)以古地震事件的时间为参照,得到a~d级冲沟第一级裂点后退速率分别为0.6~0.7cm/a、2.7~3.3cm/a、5.6~6.8cm/a和8.4~10.2cm/a,b~d级冲沟第二级裂点后退速率分别为2.6cm/a、4.6cm/a和8.4cm/a;8)这3次事件的平均高度分别为2.8m、3.0m、2.6m,与前人通过探槽揭示的3次古地震事件位错吻合。最后讨论了可能影响裂点级数及裂点距离的部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中盆地 冲沟裂点 交城断裂 全新世
下载PDF
裂点发育及其对堰塞坝的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康 王兆印 +1 位作者 刘怀湘 余国安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4-482,共9页
通过野外调查及试验对堰塞坝的稳定和裂点的发育进行研究,发现堰塞坝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泄洪道内阶梯-深潭系统的发育程度Sp和坝体上游洪峰的水流能量p。堰塞坝的保存与溃决情况采用保留的坝高比进行定量描述,对于洪峰流量小于30 m3/s... 通过野外调查及试验对堰塞坝的稳定和裂点的发育进行研究,发现堰塞坝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泄洪道内阶梯-深潭系统的发育程度Sp和坝体上游洪峰的水流能量p。堰塞坝的保存与溃决情况采用保留的坝高比进行定量描述,对于洪峰流量小于30 m3/s山区河流,保留坝高比与Sp呈线性相关;洪峰流量大于30 m3/s(<30 000m3/s)时,河道稳定所需的最小河床结构强度Sp随着单宽水流能量p的增加而增大。堰塞坝泄洪道内不发育阶梯-深潭系统或发育程度较低的坝体,Sp值小于稳定河床最小的阻力强度,将会发生下切、溯源冲刷并引起溃坝。保留的堰塞坝在泥沙淤积和水流的长期作用下会形成裂点,对河床下切起到控制作用,降低再次发生滑坡的风险。大型裂点能改变河床演变和河流地貌,连续堰塞坝形成的裂点能长期保存并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创造良好的河流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阶梯-深潭系统 裂点 河床下切 汶川地震
下载PDF
雅砻江流域河道高程剖面上的堰塞坝印记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维明 周丽琴 +5 位作者 陈晓清 周震 Wolfgang SCHWANGHART 胡旭东 李雪梅 张小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8-70,共13页
堰塞坝会对山区河流的纵剖面产生强烈扰动,在某些情况下,堰塞坝造成的河流纵剖面变陡很容易与构造作用下基准面下降的迁移裂点混淆。然而,在何种程度下堰塞坝会影响基于地貌测量的构造分析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选取青藏高原东缘... 堰塞坝会对山区河流的纵剖面产生强烈扰动,在某些情况下,堰塞坝造成的河流纵剖面变陡很容易与构造作用下基准面下降的迁移裂点混淆。然而,在何种程度下堰塞坝会影响基于地貌测量的构造分析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选取青藏高原东缘的雅砻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解译,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来研究堰塞坝对河流纵剖面的影响。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部分野外判识,在雅砻江流域共发现了34个堰塞坝;同时利用TopoToolbox工具包,选用30 m SRTM DEM提取了雅砻江流域河流纵剖面、河流裂点、河流陡峭指数等地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有18个堰塞坝与河流裂点在空间上重叠,其中有8个堰塞坝形成高差>100 m的裂点,对河流纵剖面有显著的影响,并发现滑坡坝比泥石流坝对河流纵剖面的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雅砻江主干流及其支流力丘河,发现堰塞坝所在的河段河流陡峭指数相对较大;在排除岩性和断层活动的影响后,发现堰塞作用也能够解释河流裂点的成因。本研究结果指示,在利用DEMs来提取和分析区域构造信息时,必须考虑由堰塞坝引起的河流裂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纵剖面 堰塞坝 河流裂点 遥感解译 雅砻江流域
下载PDF
汶川地震引发的流域管理新课题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兆印 施文婧 +1 位作者 余国安 漆力健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32,共11页
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山体滑坡和崩塌.巨型滑坡夷平了山谷,创造了平缓坡地.这些新生地非常不稳定,易引发泥石流.尽快稳定和开发新生地是一个新问题.滑坡造成的堰塞湖引起剧烈河床演变,对河流地貌和稳定产生长远和深刻的影响.大量的崩塌... 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山体滑坡和崩塌.巨型滑坡夷平了山谷,创造了平缓坡地.这些新生地非常不稳定,易引发泥石流.尽快稳定和开发新生地是一个新问题.滑坡造成的堰塞湖引起剧烈河床演变,对河流地貌和稳定产生长远和深刻的影响.大量的崩塌体形成大石块堆积体,表面没有土壤,如何修复植被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野外测量和试验,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成果表明,采用阶梯-深潭结构稳定滑坡体,可以控制或减轻泥石流;发生于崩塌和滑坡体上的泥石流含水量小且大石块多,不是黏性泥石流而是两相泥石流,运动速度仅为黏性泥石流的1/10;堰塞坝发育成尼克点会显著改变河流纵剖面,稳定岸坡减少滑坡崩塌灾害;在花岗岩崩塌体上引种紫萼藓能显著加快植被演替,绿化裸露的石块堆积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滑坡 泥石流 阶梯-深潭系统 植被修复 尼克点 堰塞湖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流域古堰塞湖群的发育及其地质意义初探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萍 王慧颖 +2 位作者 胡钢 覃金堂 李翠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45,共11页
展布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河谷中广泛分布有古堰塞湖沉积,古堰塞湖发育与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地表过程等因素关系密切。在广泛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识别出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十余个古堰塞湖,通过对其开展沉积学、地貌学和年代... 展布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河谷中广泛分布有古堰塞湖沉积,古堰塞湖发育与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地表过程等因素关系密切。在广泛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识别出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十余个古堰塞湖,通过对其开展沉积学、地貌学和年代学工作,结合前人工作结果,初步建立了古堰塞湖群的地层年代框架。地表残留的古堰塞湖沉积多集中于末次冰期冰盛期和全新世早期,持续时间可达千年-万年。对大竹卡古湖、格嘎古湖和易贡湖的研究结果进行了介绍,归纳出古堰塞湖群发育的基本特征,初步讨论了构造、气候和侵蚀相互作用下古堰塞湖研究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的方向。提出末次冰期以来的冰川(泥石流)堵江-堰塞-溃决洪水所构建的极端气候-灾害事件,对雅鲁藏布江河谷地貌和古地理环境等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流域 古堰塞湖 活动构造 末次冰盛期 裂点
下载PDF
基于河长——坡降指数的滑坡堵江事件自动识别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珊珊 童立强 +1 位作者 郭兆成 贺鹏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1-519,共9页
由于本身特征的复杂差异性和背景环境信息干扰,目前地质灾害自动识别难度较大,尚无法满足应用需求。利用算法自动提取某类地质灾害普遍具备且明显区别于周围地物的特征,是实现地质灾害自动识别的有效途径。一定规模的滑坡堵江事件常通... 由于本身特征的复杂差异性和背景环境信息干扰,目前地质灾害自动识别难度较大,尚无法满足应用需求。利用算法自动提取某类地质灾害普遍具备且明显区别于周围地物的特征,是实现地质灾害自动识别的有效途径。一定规模的滑坡堵江事件常通过链式过程在山间河谷形成裂点等诸多微地貌特征,成为其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河流地貌演化角度出发,以河流裂点作为滑坡堵江的普遍地貌特征,提出了基于河长-坡降指数(Stream Length-gradient index,SL)的滑坡堵江事件自动识别方法,并通过GIS程序设计和编写提供了相应功能模块。以DEM、遥感影像和区域地质图为数据源,利用该方法在西藏亚东县康布麻曲上游流域开展应用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针对1︰5万DEM数据,采样点计算间隔设定为300m比较合理,能够同时满足降低数据误差和突出地形差异的要求;研究区中不同因素按照对河流地貌的改造程度,排序为滑坡堵江>基岩变化>构造活动;经验证研究区滑坡堵江事件自动提取的正确率达85.71%,表明在高山峡谷地区,基于河长—坡降指数开展滑坡堵江事件自动识别具有可行性,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堵江 裂点 Hack剖面 河长-坡降指数(SL) 数字高程模型(DEM)
下载PDF
华山山前正断层的分段活动特征--来自河流地貌参数的约束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一舟 郑德文 +3 位作者 张会平 李朝鹏 郝宇琦 张瑞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2-398,共17页
华山山前正断层是渭河地堑南缘重要的控盆断裂,其强烈的构造活动造成了华山的掀斜式隆升。研究表明,该断裂的活动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中段(华县—华阴)最强,西段(蓝田—华县)和东段(华阴—灵宝)相对较弱。文中通过提取华山山前河流的... 华山山前正断层是渭河地堑南缘重要的控盆断裂,其强烈的构造活动造成了华山的掀斜式隆升。研究表明,该断裂的活动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中段(华县—华阴)最强,西段(蓝田—华县)和东段(华阴—灵宝)相对较弱。文中通过提取华山山前河流的高程剖面,结合坡度-面积分析和积分法识别裂点,计算河流凹度和陡峭系数,并对古河道进行投影重建。结果表明,河流凹度大多为0.3~0.6,基本不受构造活动的影响。陡峭系数与裂点分布的空间差异显著:在断裂东段,河流处于稳态,陡峭系数最低为(104±30)m 0.9。断裂中、西2段的河流多为瞬态,发育slope-break型裂点。裂点下游河道陡峭系数中断裂中段最高((230±92)m 0.9),西段次之((152±53)m 0.9)。结合区域构造、岩性和河流沉积等,分析认为河流陡峭系数的分布指示了断裂活动性的空间差异,与活动构造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裂点上游陡峭系数(断裂中段为(103±23)m 0.9,西段为(60±14)m 0.9)明显低于下游,并且裂点迁移距离与流域汇水面积存在良好的幂律关系,因此,河流裂点是正断活动增强、山体加速隆升的标志。古河道重建结果表明,河道古起伏量(中段为(1000±153)m,西段为(751±170)m)约占现今起伏量(中段为(1323±249)m,西段为(1057±231)m)的66%~75%,因而现今地形起伏量的25%~34%是裂点所指示的这一期隆升加速造成的。假设裂点下游的河流下切速率与山体隆升相平衡,则河道陡峭系数与断裂滑动速率满足幂律关系。根据断裂中段河流陡峭系数与前人研究得到的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断裂的滑动速率,且文中约束的坡度指数n约为0.5、侵蚀系数K约为1.52×10-4 m 0.55/a,结合裂点年龄公式,估算裂点的起始时限约(0.55±0.25)MaBP。文中对华山山前河流高程剖面的研究表明,华山山前正断层中段的活动性强于西段和东段,而且中、西2段在中更新世开始加速活动,并导致山体快速抬升和山前的地形起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侵蚀模型 裂点 古河道投影 陡峭系数 华山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流域河流纵剖面特征及其地貌学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志威 袁昕亚 余国安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73,共7页
雅鲁藏布江(雅江)流域的纵剖面与河道平面形态具有特殊性。基于全球数字高程模型ASTER GDEM和遥感影像提取雅江流域10条河流纵剖面及相应的河道平面形态,利用简单函数拟合纵剖面形态,并结合凹曲度指数和河长坡降指数,分析河道纵剖面沿... 雅鲁藏布江(雅江)流域的纵剖面与河道平面形态具有特殊性。基于全球数字高程模型ASTER GDEM和遥感影像提取雅江流域10条河流纵剖面及相应的河道平面形态,利用简单函数拟合纵剖面形态,并结合凹曲度指数和河长坡降指数,分析河道纵剖面沿程变化与构造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其地貌学意义。雅江大部分支流纵剖面的最佳拟合形态为指数函数,雅鲁藏布江干流、波堆藏布和曲宗藏布的凹曲度分别为1.126、2.709和1.263,属于极端凹曲度;尼洋曲和则普曲分别为0.218和0.134,属于低凹曲度;其余河流属于中等凹曲度。雅江干流、帕隆藏布和易贡藏布分别出现6次、4次和5次宽窄交替的藕节状形态,宽段为辫状河段,窄段为峡谷段,后者主要是构造活动的产物,也受崩塌、滑坡、泥石流、冰碛坝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纵剖面 尼克点 节点 辫状河道 构造活动
原文传递
IRS-P5影像提取DEM技术在大青山山前断裂古地震研究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仲太 侯建军 宿渊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43-1251,共9页
以内蒙古大青山山前断裂中间三段的IRS-P5全色立体像对为例生成DEM,利用检查点法对DEM进行精度评定,DEM的高程精度能达到1∶10 000地形图山地和高山地测图中误差要求。在DEM数据中提取了横穿断裂的25条冲沟,并在冲沟纵剖面中提取了该断... 以内蒙古大青山山前断裂中间三段的IRS-P5全色立体像对为例生成DEM,利用检查点法对DEM进行精度评定,DEM的高程精度能达到1∶10 000地形图山地和高山地测图中误差要求。在DEM数据中提取了横穿断裂的25条冲沟,并在冲沟纵剖面中提取了该断裂在全新世活动形成的裂点。在从左到右三段断裂上升盘的冲沟中分别识别出6、5和3级裂点序列。通过土右西段和土左西段最新一级裂点后退距离和公元849年地震距今时间,分别计算了这两段上各条冲沟最新一级裂点的后退速率,并以此速率作为各条冲沟裂点的后退速率。利用土右西和土左西两条冲沟最新一级裂点的后退速率平均值作为毕克齐段冲沟裂点后退速率。结合三段上各条冲沟裂点后退距离,分别得到断裂上升盘冲沟各级裂点形成时间,从而得到三段断裂全新世古地震事件序列。本研究得到的大青山山前断裂中间三段全新世古地震序列与前人通过探槽开挖和利用断层下降盘全新世古土壤揭露的古地震序列能够很好地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S-P5 大青山山前断裂 DEM 裂点 古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