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和不同类型结直肠息肉中LYVE-1标记的淋巴管密度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王海云 程永波 解璇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在结直肠癌和不同类型结直肠息肉中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对60例结直肠息肉和18例结直肠癌中LYVE-1标记的淋巴管进行计数,分析结直肠癌和不同类型结直...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在结直肠癌和不同类型结直肠息肉中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对60例结直肠息肉和18例结直肠癌中LYVE-1标记的淋巴管进行计数,分析结直肠癌和不同类型结直肠息肉中LVD的差异。结果结直肠癌中LVD显著高于结直肠息肉[(6.7±1.3)个vs(3.5±1.1)个,P<0.001]。不同类型的结直肠息肉中,炎性息肉中LVD低于腺瘤性息肉和锯齿状病变[(2.1±0.7)个vs(3.6±0.7)个,(4.1±1.1)个,P<0.05]。直径≥10 mm的息肉中LVD高于直径<10 mm的息肉[(3.6±1.1)个vs(2.7±1.0)个,P<0.05]。伴有异形增生的息肉中LVD显著高于不伴有异形增生的息肉[(4.0±1.0)个vs(3.0±1.0)个,P<0.001]。而LVD在不同性别、年龄、息肉位置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VD有可能作为反映结直肠息肉预后的重要指标,为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随访间隔与结直肠癌的预测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癌 淋巴管密度 lyve-1 预后
下载PDF
五皮饮对淋巴水肿小鼠Prox-1、VEGFR-3和LYVE-1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任翯 张秀园 刘炬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3期22-27,36,共7页
目的:研究五皮饮对淋巴水肿小鼠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8只C57BL/6J雄性小鼠,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对照组,五皮饮高、中、低剂量组和呋塞米组,连续灌胃14 d,观察并记录小鼠尾部的水肿变化情况。灌胃结束... 目的:研究五皮饮对淋巴水肿小鼠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8只C57BL/6J雄性小鼠,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对照组,五皮饮高、中、低剂量组和呋塞米组,连续灌胃14 d,观察并记录小鼠尾部的水肿变化情况。灌胃结束后,处死小鼠并取出小鼠远端尾部组织进行检测。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法染色观察小鼠尾部横截面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尾部横截面中同源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spero homeobox protein 1,Prox-1)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小鼠尾部横截面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和淋巴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尾部组织中Prox-1、VEGFR-3和LYVE-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尾部直径显著增加,皮肤厚度明显增加,水肿区范围增多,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尾组织横截面切片Prox-1、LYVE-1和VEGFR-3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五皮饮高、中、低剂量组和呋塞米组小鼠尾部直径减少,水肿区范围变小,Prox-1、VEGFR-3和LYVE-1的表达降低,尤其是五皮饮高剂量组表现最为明显(P<0.05)。结论:五皮饮可以上调Prox-1、VEGFR-3和LYVE-1的表达,通过促进淋巴管新生,从而缓解淋巴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皮饮 淋巴水肿 PROX-1 lyve-1 VEGFR-3
下载PDF
VEGF、LYVE-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建龙 王胐胐 +3 位作者 李世朋 席守民 李文雅 丁雪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67-216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 LYVE)-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例肝癌组织、23例肝癌旁组织和19例正常肝脏组织中VEGF、LYVE-1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VEGF...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 LYVE)-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例肝癌组织、23例肝癌旁组织和19例正常肝脏组织中VEGF、LYVE-1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VEGF与LYVE-1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而癌旁组织LYVE-1表达高于其他两组( P<0.05);低未分化,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中VEGF与LYVE-1的表达水平分别比高中分化,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高,且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83,P<0.05)。结论 VEGF与LYVE-1的表达在肝癌中具有重要意义,两者可能在肝癌的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lyve-1 肝细胞癌
下载PDF
胃癌组织淋巴管LYVE-1、钙粘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卫东 赵玲辉 +2 位作者 张雅芳 郎庆玲 翁姗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钙粘蛋白的表达与癌淋巴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取胃癌标本14例,正常胃组织标本2例。通过E-cadherin、β-catenin和LYVE-1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肿瘤淋巴管的表达。结果:LYVE-1在正常和癌组织淋巴管阳性表达,正常淋巴管E-ca...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钙粘蛋白的表达与癌淋巴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取胃癌标本14例,正常胃组织标本2例。通过E-cadherin、β-catenin和LYVE-1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肿瘤淋巴管的表达。结果:LYVE-1在正常和癌组织淋巴管阳性表达,正常淋巴管E-cadherin、β-catenin表达阴性,β-catenin在胃癌淋巴管表达弱阳性,β-catenin在淋巴管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有无转移有负相关性。结论:LYVE-1在淋巴管特异性表达,E-cadherin/β-catenin复合物在淋巴道转移过程中,对肿瘤细胞与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粘附起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E-CADHERIN β-catenin 淋巴管内皮 lyve-1
下载PDF
VEGFR-3、LYVE-1与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淋巴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陶成诚 余昌俊 +4 位作者 孟刚 曹志国 陈昌裕 龙腾云 王岳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直肠癌组织、正常直肠组织淋巴管中的表达,分析直肠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6例直肠癌石蜡切片和15例正... 目的通过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直肠癌组织、正常直肠组织淋巴管中的表达,分析直肠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6例直肠癌石蜡切片和15例正常直肠组织,分析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直肠组织中的淋巴管分布以及LMVD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浸润之间的关系。结果直肠癌组织周围原有淋巴管增生、变异,新生功能性淋巴管明显增多,直肠癌组织LMVD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生物学特性和肿瘤部位无关。结论 VEGFR-3、LYVE-1在直肠癌组织淋巴管中的表达,促进了直肠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通过对针对VEGFR-3、LYVE-1的靶向治疗,可减少直肠癌的远处转移,检测VEGFR-3、LYVE-1可作为直肠癌治疗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微淋巴管密度 VEGFR-3 lyve-1 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淋巴管标记物LYVE-1、D2-4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陶立生 张振玉 +3 位作者 罗新华 王劲松 张予蜀 汪志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检测两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LYVE-1、D2-4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对50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组织中LYVE-1及D2-40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LYVE-1和D2-40在淋巴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 目的:检测两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LYVE-1、D2-4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对50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组织中LYVE-1及D2-40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LYVE-1和D2-40在淋巴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呈棕黄色。胃癌组织中LYVE-1和D2-40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癌周LYVE-1和D2-40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内组织;低未分化,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LYVE-1和D2-40的表达水平分别比高中分化,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高。且胃癌组织各分期,各分级,无论有无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及正常组织,同等条件下D2-40阳性率均高于LYVE-1,且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97,P<0.05)。结论:胃癌的新生淋巴管主要位于瘤周,从而促进其淋巴结转移,且淋巴管密度与肿瘤进展程度相关。与LYVE-1相比,D2-40能更敏感和特异地预测肿瘤的淋巴管微转移,具有更好的临床病理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lyve-1 D2—40
下载PDF
VEGF-C、VEGFR-3与LYVE-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钟武 关霞 +3 位作者 龙汉安 何延政 杨辉 李国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VEGF-C、VEGFR-3和LYVE-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7例甲状腺癌(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20例)VEGF-C、VEGFR-3和LYVE-1的表达水平,并对不同肿瘤的上述指标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甲状腺癌中VEGF-C... 目的:探讨VEGF-C、VEGFR-3和LYVE-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7例甲状腺癌(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20例)VEGF-C、VEGFR-3和LYVE-1的表达水平,并对不同肿瘤的上述指标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甲状腺癌中VEGF-C、VEGFR-3和LYVE-1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表达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乳头状癌、未分化癌、滤泡状癌及髓样癌,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较无转移的肿瘤表达升高;VEGF-C、VEGFR-3的表达与LYVE-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VEGF-C、VEGFR-3与甲状腺癌淋巴管生成有关,从而推测甲状腺癌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淋巴管生成 VEGF—C VEGFR-3 lyve-1
下载PDF
LYVE-1和D2-40在检测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微淋巴管中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守华 程恒辉 王泽华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88-593,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常用的淋巴内皮细胞标记分子LYVE-1和D2-40在检测宫颈癌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微淋巴管的异同,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和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检测抗人...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常用的淋巴内皮细胞标记分子LYVE-1和D2-40在检测宫颈癌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微淋巴管的异同,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和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检测抗人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Areceptor-1,LYVE-1)多克隆抗体和D2-4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22例宫颈癌癌前病变和36例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lympatic vessel density,LVD),图像分析系统统计LVD的水平。结果1.两种标记分子检测均发现在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鳞癌中LVD随着疾病的进展而显著增加(P<0.001),同时均发现LVD与盆腔淋巴结状态密切相关。2.对比两种分子染色效果,两种标记分子各有优劣,联合起来使用更为可靠。结论LYVE-1和D2-40结合使用能更准确反应宫颈淋巴管的情况,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组织中高淋巴管分布与淋巴转移和肿瘤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管密度 lyve-1 D2-40
下载PDF
LYVE-1在肿瘤淋巴管生成领域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艳 朱波 陈正堂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4-316,共3页
淋巴管生成可能是肿瘤转移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淋巴管生成的基本生理学知识明显落后于血管生成,主要归于缺乏鉴别淋巴管的特异性标志物。最近,随着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A receptor-1,LYVE-1)作为淋巴... 淋巴管生成可能是肿瘤转移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淋巴管生成的基本生理学知识明显落后于血管生成,主要归于缺乏鉴别淋巴管的特异性标志物。最近,随着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A receptor-1,LYVE-1)作为淋巴管内皮标志物被发现,正开辟淋巴管生成、肿瘤淋巴转移研究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ve-1 淋巴管生成(lymphangiogenesis) 肿瘤转移
下载PDF
LYVE-1表达对舌癌淋巴结转移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郅克谦 高岭 +3 位作者 赵璐 石明娟 任文豪 温玉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成因子在舌癌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与转移的相关性,为此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舌癌病理石蜡切片36例,对其中18例淋巴活检(LNB)阳性患者和18例淋巴活检阴性患者的肿瘤厚度和溃疡进行淋巴管内...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成因子在舌癌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与转移的相关性,为此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舌癌病理石蜡切片36例,对其中18例淋巴活检(LNB)阳性患者和18例淋巴活检阴性患者的肿瘤厚度和溃疡进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烷受体-1(LYVE-1)和S100双重免疫染色,检测瘤内、瘤周和瘤间LYVE-1的表达,并进行淋巴管计数及比较。结果所有病例中均检测到淋巴管存在,肿瘤内管腔为活跃的淋巴管生成;外部主要是管壁清晰的成熟管腔。含有肿瘤细胞的淋巴系统以发育完成的管腔形式存在于肿瘤外部,淋巴活检阳性和阴性患者在淋巴计数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溃疡性舌癌瘤周淋巴计数较非溃疡性高,但不随厚度变化。结论舌癌组织中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LYVE-1染色能较为可靠的显示淋巴管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淋巴管生成 淋巴管 lyve-1 双重免疫染色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LYVE-1阳性微淋巴管密度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源 潘铁成 陈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评价LYVE-1作为肺癌淋巴管的特异性标志物的价值;探讨淋巴管生成与NSCLC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0例NSCLC和8例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YVE-1、CD34的表达情况,并对LYVE-1和CD34阳性管腔密度进行计数。结果:LYVE-1阳... 目的:评价LYVE-1作为肺癌淋巴管的特异性标志物的价值;探讨淋巴管生成与NSCLC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0例NSCLC和8例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YVE-1、CD34的表达情况,并对LYVE-1和CD34阳性管腔密度进行计数。结果:LYVE-1阳性管腔密度(microlymphatic density,MLD)与CD34阳性管腔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无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分析,r=0.017,P>0.05),结合光镜下形态学特点,LYVE-1特异性表达于淋巴管内皮,而不在血管内皮表达。LYVE-1阳性MLD在NSCLC中显著高于良性肺组织,Ⅲ期+Ⅳ期显著高于Ⅰ期+Ⅱ期(P<0.05);与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有淋巴转移组LYVE-1阳性MLD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1),N2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N1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LYVE-1对肺组织淋巴管内皮的表达的特异性较强,是研究NSCLC淋巴管增生较为理想的肿瘤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NSCLC淋巴管增生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是促进肿瘤淋巴转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ve-1 淋巴管密度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淋巴管增生
下载PDF
CD44v6和LYVE-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睿 汪蕊 +4 位作者 杨婉华 马湘一 卢运萍 王世宣 马丁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04-70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CD44v6和LYVE-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CD44v6、和LYVE-1在63例卵巢上皮性癌、5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4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卵... 目的探讨CD44v6和LYVE-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CD44v6、和LYVE-1在63例卵巢上皮性癌、5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4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中CD44v6和LYVE-1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CD44v6表达强度与卵巢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LYVE-1的表达和卵巢癌的临床分期正相关,而不同组织学分级间差异无显著性;CD44v6和LYVE-1的表达强度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显著相关;CD44v6和LYVE-1在卵巢癌中协同表达。结论CD44v6和LYVE-1在卵巢癌发生发展、和淋巴转移中起不同程度的作用,其检测可为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肿瘤 CD44V6 lyve-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LYVE-1和CD3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平 毛新 +3 位作者 李永武 熊健 彭浩 张利斌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5-19,共5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LYVE-1和CD3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n Vision显色系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NSCLC癌组织和40例癌周组织LYVE-1和CD31的表达,并计数LYVE-1和CD31标记的... 目的本研究探讨LYVE-1和CD3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n Vision显色系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NSCLC癌组织和40例癌周组织LYVE-1和CD31的表达,并计数LYVE-1和CD31标记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微淋巴管(MLVD)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NSCLC癌组织与正常肺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L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癌组织中MLVD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癌组织中MLVDⅠ期+Ⅱ期与Ⅲ期+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NSCLC癌组织中MLVD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NSCLC癌旁组织MVD显著高于癌组织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SCLC有淋巴转移组MVD高于无淋巴转移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Ⅲ期+Ⅳ期MVD高于Ⅰ期+Ⅱ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统计表明,MLVD/MVD在NSCLC癌周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034,P>0.05).结论NSCLC中LYVE-1和CD31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进展和肿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lyve-1 CD31 淋巴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人胰腺癌组织LYVE-1表达与癌组织淋巴管转移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军 刘保全 +1 位作者 徐勇刚 张雅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5期1797-1799,共3页
目的观察胰腺癌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LYVE-1的表达,为研究癌淋巴管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人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中LYVE-1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用LYVE-1来标记淋巴管,检测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 目的观察胰腺癌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LYVE-1的表达,为研究癌淋巴管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人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中LYVE-1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用LYVE-1来标记淋巴管,检测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胰腺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LYVE-1不染色,淋巴管内皮细胞LYVE-1阳性表达,经计数微淋巴管数量,癌组织中的L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P<0.01),并且LMVD的表达与VEGF-C、VEGF-D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LYVE-1可选择性的表达在胰腺癌组织淋巴管内皮上,能明确的区分血管及淋巴管成分,可作为一个淋巴管内皮细胞较特异的标记物。由于LMVD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说明淋巴管数量的增加可能与胰腺癌的淋巴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淋巴管 lyve-1 LMVD
下载PDF
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LYVE-1在肿瘤淋巴管生成中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志强 桑晶 韩玉贞 《医学综述》 2010年第6期853-855,共3页
研究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发生、发展的机制在肿瘤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近来随着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LYVE-1在肿瘤淋巴管生成中的广泛研究,有望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研究中有重大突破,为临床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研究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发生、发展的机制在肿瘤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近来随着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LYVE-1在肿瘤淋巴管生成中的广泛研究,有望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研究中有重大突破,为临床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现对LYVE-1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表达的特异性以及在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ve-1 淋巴管生成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兔角膜碱烧伤后LYVE-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彦红 高莉莉 郑利民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40-241,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新西兰大白兔角膜碱烧伤后LYVE-1(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盐受体1)的表达及意义,进一步证实角膜新生淋巴管的存在,揭示其与角膜碱烧伤损伤修复的关系。方法:饲养2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左眼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作为实验组,右眼... 目的:研究探讨新西兰大白兔角膜碱烧伤后LYVE-1(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盐受体1)的表达及意义,进一步证实角膜新生淋巴管的存在,揭示其与角膜碱烧伤损伤修复的关系。方法:饲养2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左眼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作为实验组,右眼不做手术作为对照组。术后1天、3天、7天、14天分别处死6只兔,免疫组化测定两眼LYVE-1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于术后第3天出现表达,第7天、第14天表达增加;实验组术后3天、7天和14天LYVE-1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角膜新生淋巴管在角膜碱烧伤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碱烧伤 新生淋巴管 lyve-1
下载PDF
肝再生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诱导LYVE-1^+内皮细胞重建肝血窦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繁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39-1042,1046,共5页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后,肝血窦重建的候选分子及机制。方法肝脏部分切除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肝血窦重建过程。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VEGF-C、CD34、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结果肝脏部分切除后,残留...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后,肝血窦重建的候选分子及机制。方法肝脏部分切除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肝血窦重建过程。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VEGF-C、CD34、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结果肝脏部分切除后,残留肝组织中VEGF-C均有表达。术后12 h、第2天、第5天表达水平达到高峰;LYVE-1的表达与VEGF-C具有相似性,高峰期要比VEGF-C延迟1~2 d;VEGF-A只在肝再生早期及晚期表达;CD34阳性细胞集中分布于大的门静脉及其新生分支的周围。结论在肝血窦重建中,VEGF-C诱导CD34阳性细胞表达LYVE-1,最终分化为成熟的肝血窦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肝再生 VEGF-A VEGF-C lyve-1 CD34
原文传递
LYVE-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勇 杨继红 王鹏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485-489,共5页
目的:通过LYVE-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胃癌组织癌内、癌周淋巴管生成机制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随访的53例胃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存档蜡块,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YVE-1和nm23在53例胃... 目的:通过LYVE-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胃癌组织癌内、癌周淋巴管生成机制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随访的53例胃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存档蜡块,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YVE-1和nm23在53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D)计数;分析nm23表达与LYVE-1阳性MLD、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在胃癌组织中,癌周LYVE-1阳性MLD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1);并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及癌内组织(P<0.01);后两者MLD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癌内LYVE-1阳性MLD在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癌周淋巴管生成可能促进了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癌周淋巴管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ve-1 淋巴管密度 转移 胃癌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LYVE-1在肌肉瘤动物模型中的表达
19
作者 谢立平 乔洪旺 +4 位作者 姚立杰 沈雷 高音 李静平 侯金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建立横纹肌肉瘤模型,研究肌肉瘤淋巴道转移机制,为临床肌肉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清洁级昆明系小鼠30只,用小鼠S180癌性腹水,在小鼠臀部肌层种植,建立肌纤维肉瘤的原位瘤种植模型,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1周后处死小鼠,切取瘤体,... 目的建立横纹肌肉瘤模型,研究肌肉瘤淋巴道转移机制,为临床肌肉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清洁级昆明系小鼠30只,用小鼠S180癌性腹水,在小鼠臀部肌层种植,建立肌纤维肉瘤的原位瘤种植模型,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1周后处死小鼠,切取瘤体,检测肿瘤体积、重量及开胸、腹观察肿瘤转移情况及不同时期肿瘤血管、淋巴管生长与肿瘤生长转移的关系。取肿瘤组织包埋制备切片,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蛋白质表达。应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淋巴管,检测肌肉瘤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横纹肌肉瘤组织中心区和边缘区均存在淋巴管,这预示着横纹肌肉瘤组织中存在淋巴管的增生和新生,其可能与VEGF-C的诱导密切相关。结论横纹肌肉瘤组织中VEGF-C的表达增高,预示VEGF-C与横纹肌肉瘤淋巴管新生密切相关,从而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C lyve-1 肌肉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LYVE-1的表达与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距离的关系探讨
20
作者 刘晓平 周小青 +1 位作者 谢荣臻 曾祥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6-49,共4页
目的检测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与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距离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78例直肠癌患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YVE-1在直肠癌的表达,探讨其与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距离的关系。结果直肠癌有淋巴结转移的微... 目的检测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与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距离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78例直肠癌患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YVE-1在直肠癌的表达,探讨其与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距离的关系。结果直肠癌有淋巴结转移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为(42.1±2.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2.3±3.1)(P〈0.01)。直肠癌发生远端肠壁浸润40例(51.3%),远端肠壁浸润距离为0.10~2.66 cm,平均0.23 cm。当LMVD〉38.5时,直肠远端肠壁浸润距离超过1 cm。结论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YVE-1的表达可以界定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距离,指导合理的手术切除范围,从而达到治疗的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远端肠壁内扩散 lyve-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