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lation of Fucoxanthin from the Rhizoid of Laminariajaponica Aresch 被引量:24
1
作者 Wen-Jun WANG Guang-Ce WANG +1 位作者 Ming ZHANG C. K. TSE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8期1009-1015,共7页
Fucoxanthin was extracted from the intact rhizoid of Laminariajaponica Aresch with dimethylsulfoxide (DMSO), and then recovered from the DMSO extract by partitioning into ethyl acetate and subse-quent evaporation. Som... Fucoxanthin was extracted from the intact rhizoid of Laminariajaponica Aresch with dimethylsulfoxide (DMSO), and then recovered from the DMSO extract by partitioning into ethyl acetate and subse-quent evaporation. Some isolation conditions such as solvent volume and extraction time were screened.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e extracted fucoxanthin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al analysis (absorptionspectra and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average total content offucoxanthin was 122.1 μg in 1 g of fresh L. japonica rhizoid; (2) in comparison with the widely used organicsolvent, acetone, DMSO was much more effective for the extraction of fucoxanthin; (3) both DMSO volumeand extraction time influenced extraction efficiency such as the recovery rate and purity of fucoxanthin (1 gpurity 0.63); (4) when (NH4)2SO4 concentration was in the range of 0.5-1.0 mol/L, the pigments rapidly andentirely moved from DMSO into the ethyl acetate phase; (5) the ethyl acetate and DMSO were recycledusing a rotary evapor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质 假根 昆布属植物 二甲基亚砜
原文传递
酶与微波处理对海带多糖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何传波 魏好程 +2 位作者 熊何健 汤凤霞 吴国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1-55,共5页
采用纤维素酶解和微波辅助方法从海带中提取多糖组分,以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衡量抗氧化活性的指标,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海带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单因素试验考察酶用量、酶解时间、微波萃取温度和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酶... 采用纤维素酶解和微波辅助方法从海带中提取多糖组分,以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衡量抗氧化活性的指标,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海带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单因素试验考察酶用量、酶解时间、微波萃取温度和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酶解方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酶用量1.5%、温度40℃、pH5、时间2.5h,多糖提取率为3.46%。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海带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有较好地清除效果,其清除能力与多糖质量浓度有明显的量效关系;酶解和微波处理得到的海带多糖样品比常规水浴浸提的样品抗氧化活性有所提高;随着酶用量的增加和微波萃取时间的延长,抗氧化活性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多糖 酶解 微波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复合酶法提取海带多糖工艺优化 被引量:28
3
作者 翟为 张美双 +3 位作者 张莉霞 赵岩 吴鹏 张连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6-9,共4页
以海带为原料,复合酶法提取海带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确定复合酶法提取海带多糖的最佳条件:纤维素酶0.5%、果胶酶1.0%、木瓜蛋白酶1.0%、木聚糖酶1.0%、温度30℃、时间3h、pH 5.0。在此条件下,海带中多糖... 以海带为原料,复合酶法提取海带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确定复合酶法提取海带多糖的最佳条件:纤维素酶0.5%、果胶酶1.0%、木瓜蛋白酶1.0%、木聚糖酶1.0%、温度30℃、时间3h、pH 5.0。在此条件下,海带中多糖的提取率为78.9%。使用复合酶前处理工艺,海带多糖产率较传统工艺提高了近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复合酶 海带多糖
下载PDF
养殖海带的生长模型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吴荣军 张学雷 +1 位作者 朱明远 郑有飞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40,共7页
国内外关于海带生长和光合作用与其生长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开展的较多,但缺乏有效的模型来预测评估环境条件变化对海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因此,根据海带生理生态学实验数据、现场观测的光照强度、温度和营养盐等影响海带生长与光合作用... 国内外关于海带生长和光合作用与其生长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开展的较多,但缺乏有效的模型来预测评估环境条件变化对海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因此,根据海带生理生态学实验数据、现场观测的光照强度、温度和营养盐等影响海带生长与光合作用的环境参数和海带生长测定数据,运用动态模拟手段,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并利用视窗化模型软件Stella9.0TM构建和运行了上述模型,用来模拟和预测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的生长过程。同时,对模拟值和实测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其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生长海带的长度和干重,可以为相关研究和管理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STELLA 生长 模型
下载PDF
几种海藻多糖在卷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森林 沈光林 +3 位作者 卓浩廉 卢茳虹 崔春 赵谋明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57-1060,共4页
以四种(海带、紫菜、洋栖菜、麒麟菜)不同的海藻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柠檬酸提取法提取功能性多糖,考察多糖得率及其在卷烟中吸食品质的感官评价,筛选最优的海藻品种,并结合感官评析结果,确定多糖在卷烟应用中的添加量及改善的作用。研... 以四种(海带、紫菜、洋栖菜、麒麟菜)不同的海藻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柠檬酸提取法提取功能性多糖,考察多糖得率及其在卷烟中吸食品质的感官评价,筛选最优的海藻品种,并结合感官评析结果,确定多糖在卷烟应用中的添加量及改善的作用。研究表明,海带多糖具有明显改善卷烟吸食品质的效果,其中海带多糖样品Ⅰ和样品Ⅳ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通过感官分析评价,确定海带功能性多糖在卷烟中的添加量为0.1%,海带多糖样品Ⅰ和样品Ⅳ对卷烟烟气细腻程度、减小刺激性和余味干净程度都有提升效果,而对改善杂气的贡献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多糖 柠檬酸提取 卷烟 感官评价
下载PDF
海带抗氧化多酚的制备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徐银峰 于春光 +1 位作者 王斌 罗红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44-48,80,共6页
用1:1的氯仿:甲醇超声提取海带成分,并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进行萃取,利用DPPH法、邻二氮菲-Fe2+氧化法、铁氰化钾还原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进行抗氧化实验,同时与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和没食子酸(GA)进行对照。结... 用1:1的氯仿:甲醇超声提取海带成分,并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进行萃取,利用DPPH法、邻二氮菲-Fe2+氧化法、铁氰化钾还原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进行抗氧化实验,同时与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和没食子酸(GA)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海带提取物与各萃取组分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EA)抗氧化活性最强。在50μg/mL浓度时,EA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和还原能力均高于抗氧化剂BHT,且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也高于GA;另外,Aqueous组分在所有测定浓度下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均高于GA,清除O2-的能力也高于BHT。海带各提取物总酚含量的分析表明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总酚含量高其抗氧化能力也相应提高,表明多酚是提取物中重要的抗氧化成分。4种抗氧化方法的比较表明DPPH法的相关系数最高(R=0.987),是海带体外抗氧化实验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多酚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采用GC-MS分析不同甲酯化条件下的海带脂肪酸 被引量:7
7
作者 何芝洲 曾峻龙 +4 位作者 梁少敏 林志隆 陈志雄 袁观富 樊亚鸣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83-86,共4页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海带脂肪酸,并利用酸、碱两种不同酯化法对其进行甲酯化,同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共检测出20种脂肪酸,酸化甲酯化法检测出17种,碱化甲酯化法检测出13种,其中不饱和脂...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海带脂肪酸,并利用酸、碱两种不同酯化法对其进行甲酯化,同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共检测出20种脂肪酸,酸化甲酯化法检测出17种,碱化甲酯化法检测出13种,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3.60%和54.87%,主要为ω-6族和ω-3族的亚油酸(16.57%~19.95%)、花生四烯酸(3.57%~3.81%)、γ-亚麻酸(2.12%~2.40%)、十八烷四烯酸(2.45%~3.38%)和二十烷五烯酸(1.99%~2.39%)。棕榈酸是主要的饱和脂肪酸,其含量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30.46%和22.19%。与文献报道相比,运用微波辅助提取,结合酸、碱两种甲酯化法的GC-MS分析方法更能全面分析海带中所含脂肪酸成分。所得结果可为海带这一丰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提取 海带 脂肪酸 甲酯化 GC—MS
下载PDF
羊栖菜和海带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夏静芬 汪财生 钱国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8,共4页
用GC-MS法测定浙江洞头羊栖菜和海带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两者都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其中羊栖菜饱和脂肪酸总量为51.46%,低于海带74.50%的饱和脂肪酸量;羊栖菜不饱和脂肪酸含量49.09%,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26.40%,而海带的分别为25.51%和... 用GC-MS法测定浙江洞头羊栖菜和海带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两者都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其中羊栖菜饱和脂肪酸总量为51.46%,低于海带74.50%的饱和脂肪酸量;羊栖菜不饱和脂肪酸含量49.09%,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26.40%,而海带的分别为25.51%和13.08%,比羊栖菜低约两倍;羊栖菜中具有特殊营养功能的花生四烯酸C20:4n-6含量为9.18%,二十碳五烯酸C20:5n-3含量为5.39%,比海带高得多。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海域羊栖菜和海带的脂肪酸测定结果,发现不同的提取和测定方法下,不同海域的羊栖菜和海带的特征脂肪酸都为C16:0和C18:1n-9;同一海域羊栖菜脂肪酸组成基本接近,不同海域羊栖菜和海带脂肪酸的测定结果则有较大差异,分析认为海藻的生长环境对脂肪酸的组成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海带 脂肪酸
下载PDF
海带废渣中提取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旭 曲桂燕 +2 位作者 周裔彬 袁毅 韩丽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31,共7页
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了氯化钙水提法从海带废渣中提取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制备技术。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进行显著性和交互性分析研究,获得了最佳提... 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了氯化钙水提法从海带废渣中提取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制备技术。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进行显著性和交互性分析研究,获得了最佳提取制备参数。结果表明,提取温度68℃,提取时间6 h,料液比1︰80时,可以获得3.95%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其中岩藻糖含量为17.47%,硫酸根含量为3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聚糖硫酸酯 海带废渣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海带中砷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梦醒 刘淇 +2 位作者 曹荣 雷敏 赵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4-60,共7页
研究了海带中砷元素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形态变化。采用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高剂量海带组、低剂量海带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灌胃基础饲料和添加50%、25%海带粉(占饲料粉的比例)的饲料。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血液... 研究了海带中砷元素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形态变化。采用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高剂量海带组、低剂量海带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灌胃基础饲料和添加50%、25%海带粉(占饲料粉的比例)的饲料。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血液、胃内容物、回肠内容物、回盲部内容物和大肠末端内容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测定样品中的砷形态和含量。结果表明,海带中的砷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形态发生变化;空白对照组大鼠胃、回肠、回盲部和大肠末端的内容物中砷含量较低,主要砷形态为二甲基砷(DMA)和五价砷(AsⅤ),且不含有砷糖化合物;添加海带组大鼠胃、回肠、回盲部、大肠末端内容物中含有砷糖化合物及少量的砷胆碱(AsC)、砷甜菜碱(AsB)、DMA和AsⅤ,海带中的砷在大鼠的大肠末端主要以砷糖和小分子有机砷形态排出体外。空白对照组和添加海带组大鼠血液中的砷形态均为DMA和少量AsⅤ,添加海带组大鼠血液中未检出砷糖化合物。本研究旨在为阐明海带中砷元素在体内的代谢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大鼠 体内代谢 形态变化
下载PDF
功能性海带低分子量岩藻多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康静 黄惠敏 陈红歌 《河南科学》 2007年第4期600-603,共4页
海带是我国最丰富的海藻资源之一,来源于海带的低分子量岩藻多糖有溶解性好、黏度低、易吸收等特点,且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保护肝脏、降低血压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着重介绍了海带低分子量岩藻多糖的生物学... 海带是我国最丰富的海藻资源之一,来源于海带的低分子量岩藻多糖有溶解性好、黏度低、易吸收等特点,且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保护肝脏、降低血压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着重介绍了海带低分子量岩藻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低分子量岩藻多糖 生物学功能 制备
下载PDF
海带岩藻多糖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娄翠 汤顺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5-28,共4页
用稀酸浸提和乙醇沉淀的方法提取海带岩藻多糖(Laminaria japonica fucoidan,LJF)。采用体外实验研究LJF-2对H2O2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以此来评价LJF-2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效果;结果表明,L... 用稀酸浸提和乙醇沉淀的方法提取海带岩藻多糖(Laminaria japonica fucoidan,LJF)。采用体外实验研究LJF-2对H2O2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以此来评价LJF-2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效果;结果表明,LJF-2对H2O2诱导的小鼠红细胞氧化溶血以及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与浓度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当浓度为0.54g/L时,对H2O2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率为50.32%,对小鼠肝匀浆脂质自发性过氧化的抑制率为28.24%。表明LJF-2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岩藻多糖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海带生物质酸水解条件优化及其乙醇发酵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锋 潘诗翰 +3 位作者 温顺华 黄庶冰 吴卫红 黄庶识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35,39,共5页
采用稀硫酸对海带进行预处理,对酸浓度、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底物浓度4个单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再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水解条件为:酸浓度2%(v/v)、水解时间60 min、水解温度121℃、底物浓度5%... 采用稀硫酸对海带进行预处理,对酸浓度、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底物浓度4个单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再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水解条件为:酸浓度2%(v/v)、水解时间60 min、水解温度121℃、底物浓度5%,还原糖得率为22.7%±0.27%。接入毕赤酵母(Pichia angophoraeATCC22304)发酵,乙醇的最大产量为1.58 g/L,乙醇得率为0.415 g乙醇/g还原糖,是理论得率的81.3%。试验结果表明,毕赤酵母可以有效水解海带液中的还原糖以进行细胞生长和乙醇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乙醇发酵 酸水解 条件优化 生物质能源
下载PDF
海带岩藻聚糖的蛋白质稳定及抗油脂酸败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慧 张大艳 +1 位作者 梁嘉茵 刘华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528-532,共5页
目的探讨海带岩藻聚糖(fucoidan from Laminaria japonica,FL)对蛋白质稳定性及油脂抗氧化酸败的作用。方法以小牛血清白蛋白和牛奶为对象,评价FL对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以花生油和猪油为材料,评估FL对油脂氧化与酸败的抑制效果。结果 F... 目的探讨海带岩藻聚糖(fucoidan from Laminaria japonica,FL)对蛋白质稳定性及油脂抗氧化酸败的作用。方法以小牛血清白蛋白和牛奶为对象,评价FL对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以花生油和猪油为材料,评估FL对油脂氧化与酸败的抑制效果。结果 FL能有效增强牛血清白蛋白和牛奶蛋白质稳定性,并呈剂量依赖关系。FL对油脂氧化与酸败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当初始浓度为4 g/L,氧化最佳抑制率为(65.17±1.33)%(花生油)和(63.32±1.46)%(猪油);初始浓度为6 g/L,酸价降低最大值分别为0.0895±0.005(花生油)和0.0857±0.005(猪油)。结论 FL能有效维持蛋白质稳定和抑制油脂氧化酸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岩藻聚糖 蛋白质稳定性 油脂氧化 油脂酸败
原文传递
光质对海带配子体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隋晓伟 任伟 +2 位作者 闫文华 刘升平 杨宁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6,共4页
以孢子水采苗的海带(Laminaria japonica)配子体为材料,研究了蓝光、绿光、红光对配子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对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最大,绿光其次,红光对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发育的促进作用不大;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配子体... 以孢子水采苗的海带(Laminaria japonica)配子体为材料,研究了蓝光、绿光、红光对配子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对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最大,绿光其次,红光对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发育的促进作用不大;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配子体的生长速度都随着光强的提高而加快,当蓝光超过800lx、绿光超过1600lx、红光超过1500lx时配子体发生无性繁殖的数量开始增加;随着光强的提高配子体的发育速度提高,当出现无性繁殖后发育速度减慢,但随后又有开始上升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配子体 光质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浮筏式养殖中海带个体生产力与夹苗位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伟 袁著涛 刘升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2-127,共6页
在浮筏式养殖中,海带的个体生产力与夹苗位置密切相关,上水层的海带长势较好。在育种中按照生产性状优劣的方法选种时,可被选种的个体仅占总个体的10%左右。本文采用同一对配子体无性繁殖系培育的克隆苗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个体生产力与... 在浮筏式养殖中,海带的个体生产力与夹苗位置密切相关,上水层的海带长势较好。在育种中按照生产性状优劣的方法选种时,可被选种的个体仅占总个体的10%左右。本文采用同一对配子体无性繁殖系培育的克隆苗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个体生产力与夹苗位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长度、宽度、厚度、鲜质量、干质量等各项指标中,干质量最能体现海带的个体生产力,得到方程式:y=-0.010x+0.387(R=0.933,P<0.01),该方程式表达了夹苗位置对海带个体生产力的影响。在海带育种选种时,利用公式y=0.010(n-1)+x,可以通过各个夹苗位置的实测值计算出最佳夹苗位置的期望值,消除因环境因素对海带个体生产力带来的影响,使实验结果之间有了可比性,能避免选种中的漏选或误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浮筏式养殖 个体生产力 夹苗位置 育种
下载PDF
复合酶法综合提取海带中褐藻糖胶与海藻酸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董学前 张艳敏 +3 位作者 张永刚 赵林 王伟 刘建军 《中国食品添加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1-176,共6页
利用复合酶法综合提取海带中的褐藻糖胶和海藻酸,以提高海带资源利用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复合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的最佳配比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蛋白酶∶淀粉酶=60∶20∶10∶15∶1.6,复合酶的作用条件... 利用复合酶法综合提取海带中的褐藻糖胶和海藻酸,以提高海带资源利用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复合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的最佳配比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蛋白酶∶淀粉酶=60∶20∶10∶15∶1.6,复合酶的作用条件为:料液比1∶30、加酶量6.05%(以海带干重计)、p H4.8、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8h。采用优化的提取方法获得的褐藻糖胶得率为2.30%,硫酸基含量22.9%,一次提取率92.1%,海藻酸得率26.12%,一次提取率87.1%,显著高于其他的相关研究报道。由以上结果可知,复合酶酶解提取是一种提高海带利用率的有效方法,并为海带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复合酶 褐藻糖胶 海藻酸 提取
下载PDF
海南沿海羊栖菜和海带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符家珠 杨宝 +1 位作者 刁晓平 何娇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3年第1期34-37,共4页
本实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 aphyl occoccus aureaus Rosenbach)、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 a col i)2种需氧型细菌作为供试细菌,用圆形纸片法对羊栖菜和海带的无菌水、乙醚和乙醇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提法、95%乙醇浸提... 本实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 aphyl occoccus aureaus Rosenbach)、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 a col i)2种需氧型细菌作为供试细菌,用圆形纸片法对羊栖菜和海带的无菌水、乙醚和乙醇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提法、95%乙醇浸提取法和乙醚索氏提取法均能从羊栖菜和海带中提取出活性物质,提取回收率依次为水提法>乙醇提法>乙醚提法;比较对羊栖菜和海带3种不同提取方法得出:乙醇提取物对两种菌体的抑菌活性相对水提物和乙醚提取物较好,且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对水相抑菌活性较好;比较羊栖菜和海带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的MIC得出:海带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相对羊栖菜较低,抑菌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海带 海藻提取物 抑菌活性
下载PDF
In-vitro anticoagulant activity of fucoidan derivatives from brown seaweed Laminaria japonica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晶 张全斌 +2 位作者 张忠山 侯赟 张虹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679-685,共7页
Fucoidan, a group of sulfated heteropolysaccharides, was extracted from Laminaria japonica, an important economic alga species in China. The anticoagulant activity of fucoidan and its derivatives (including sulfated, ... Fucoidan, a group of sulfated heteropolysaccharides, was extracted from Laminaria japonica, an important economic alga species in China. The anticoagulant activity of fucoidan and its derivatives (including sulfated, phosphorylated, and aminated fucoidan) was examined using in-vitro anticoagulant system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emical variations within the fucoidan group and anticoagulant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The in-vitro anticoagulant properties of fucoidan and its derivatives were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prothrombin time (PT), and thrombin time (TT). The results indicate anticoagulant activity in all samples using APTT and TT assays; however, only the fucoidan derivatives affected the PT assay. Thus, the fucoidan derivatives were able to inhibit both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blood coagulants. Fucoidan (FPS) and its derivatives presented better anticoagulant activity than low molecular weight fucoidan (DFPS) and its derivatives, suggesting that molecular weight and proper conformation are contributing factors for anticoagulant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 Amino groups have a positive charge and can thus change the charge density of fucoidan. Accordingly, among the tested samples, aminated fucoidan (NF) was the most active reflecting the importance of charge density for anticoagulant activity. Available data obtained using in-vitro models suggest that the sulfate content, sulfate/total-sugar ratio, molecular weight, and the substituted group of fucoidan a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anticoagulant activity but that the influence of sulfate, phosphate and amino groups on anticoagulant activity was diffe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多糖硫酸酯 抗凝血活性 经济海藻 衍生物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体外 凝血酶原时间 氨基酸残基
原文传递
Ultrasonic Extraction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Laminaria japonica and Their Antioxidative and Gly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 被引量:6
20
作者 WAN Peng YANG Xiaoman +4 位作者 CAI Bingna CHEN Hua SUN Huili CHEN Deke PAN Jianyu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5年第4期651-662,共12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ultrasonic extraction technique(UET) is used to improve the yield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Laminaria japonica(LJPs). And their antioxidative as well as gly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 are invest... In the present study, ultrasonic extraction technique(UET) is used to improve the yield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Laminaria japonica(LJPs). And their antioxidative as well as gly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 are investigated. Box-Behnken design(BBD) combined wit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 is applied to optimize ultrasonic extraction for polysaccharides.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are obtained as extraction time at 54 min, ultrasonic power at 1050 W, extraction temperature at 80℃ and ratio of material to solvent at 1:50(g m L-1). Under these optimal ultrasonic extraction conditions, an actual experimental yield(5.75% ± 0.3%) is close to the predicted result(5.67%)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 Vitro antioxidative and gly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crude polysaccharides(LJP) and two major ethanol precipitated fractions(LJP1 and LJP2) are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LJP2(30%-60% ethanol precipitated polysaccharides) possesses the strongest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 and moderate scavenging activity against hydroxyl radicals(66.09% ± 2.19%, 3.0 mg m L-1). Also, the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α-glucosidase(59.08% ± 3.79%, 5.0 mg m L-1) is close to that of acarbose(63.99% ± 3.27%, 5.0 mg m L-1). LJP1(30% ethanol precipitated polysaccharides) exhibits the strongest scavenging activity against hydroxyl radicals(99.80% ± 0.00%, 3.0 mgm L-1) and moderate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47.76% ± 1.92%, 5.0 mg m L-1). LJP shows the most remarkable DPPH scavenging activity(66.20% ± 0.11%, 5.0 mg m L-1) but weakest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37.77% ± 1.30%, 5.0 mg m L-1). However, all these LJPs exert weak inhibitory effects against α-amylase.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UE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extracting bioactive polysaccharides from seaweed materials. LJP1 and LJP2 can be developed as a potential ingredient in hypoglycemic agents or functional food for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This study provides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advances in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a hypoglycemic activities evaluation method for seaweed polysaccharides, especially glycosidase inhibi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n antioxidative activity evaluat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多糖 超声波提取 抗氧化活性 海带多糖 BOX-BEHNKEN设计 Α-葡萄糖苷酶 羟基自由基 抑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