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三彩艺术特征在服饰类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席一文 黄乐乐 陈琛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1期81-83,共3页
文章通过分析唐三彩的色彩、纹样和文化内涵等艺术特征,揭示其在现代服饰类文创设计中的艺术价值与创新潜力,研究其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方法和价值。研究显示,将唐三彩元素融入服饰类文创产品,不仅能丰富产品的视觉效果,提升文化内涵,还... 文章通过分析唐三彩的色彩、纹样和文化内涵等艺术特征,揭示其在现代服饰类文创设计中的艺术价值与创新潜力,研究其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方法和价值。研究显示,将唐三彩元素融入服饰类文创产品,不仅能丰富产品的视觉效果,提升文化内涵,还能满足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审美需求。同时,这种应用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服饰类文创产品市场带来新的机遇。最后通过实践案例,分析了唐三彩艺术特征及在服饰类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为文创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三彩 艺术特征 文创产品 设计实践
下载PDF
陕西西安枣园村乐学路汉墓M29发掘简报
2
作者 高博 张启厚 +1 位作者 曹阳 陈怡江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8,I0001,共8页
枣园村乐学路M29为长斜坡墓道土圹砖室墓,内券砖椁。随葬品虽遭严重盗扰,但墓室内仍残留有四件硬釉陶壶、鎏金铜器以及铜车马器。该墓年代为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规模较同时期中小型汉墓明显更大,随葬的硬釉陶壶在西安地区西汉中晚期大... 枣园村乐学路M29为长斜坡墓道土圹砖室墓,内券砖椁。随葬品虽遭严重盗扰,但墓室内仍残留有四件硬釉陶壶、鎏金铜器以及铜车马器。该墓年代为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规模较同时期中小型汉墓明显更大,随葬的硬釉陶壶在西安地区西汉中晚期大型墓葬中多有出土,表明该墓主人生前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M29的发现为探讨汉长安城周边高等级墓葬埋藏情况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西安 枣园村 汉墓 砖椁 硬釉陶
下载PDF
2022年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镇念壕梁遗址发掘简报
3
作者 岳够明 王燕海(绘图) +5 位作者 海日汗(绘图/摄影) 徐焱(文/摄影) 李倩 王永胜 秦旭光 薛峰 《草原文物》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2022年4月至6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准格尔旗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对准格尔旗念壕梁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出灰坑3座、单体窑址1座,出土瓦当、板瓦、筒瓦、釉陶屋脊兽等建筑构件及残瓷碗、残瓷罐等... 2022年4月至6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准格尔旗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对准格尔旗念壕梁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出灰坑3座、单体窑址1座,出土瓦当、板瓦、筒瓦、釉陶屋脊兽等建筑构件及残瓷碗、残瓷罐等遗物。根据窑址结构及出土遗物,推断该遗址是一处明代官搭民烧的琉璃窑厂。该遗址的发掘是对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地区明代历史资料的重要补充,对研究鄂尔多斯乃至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明代建筑构件、窑址结构、烧造工艺、手工业发展等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壕梁遗址 陶窑 釉陶建筑构件
下载PDF
唐代染缬工艺与唐三彩和鲁山花瓷之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薛冰 许茹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6-101,共6页
唐三彩作为一种低温釉陶,与当时盛行的染缬工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其后鲁山地区的花釉瓷又深受唐三彩的影响。从染缬织品到唐三彩再到花釉瓷,体现了一种审美需求的迭代进步以及跨材质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创新。结合工艺学和美术学,对唐... 唐三彩作为一种低温釉陶,与当时盛行的染缬工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其后鲁山地区的花釉瓷又深受唐三彩的影响。从染缬织品到唐三彩再到花釉瓷,体现了一种审美需求的迭代进步以及跨材质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创新。结合工艺学和美术学,对唐代传世与考古出土的染缬品、三彩器、花釉瓷进行对比研究,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再现古代中原工匠的卓越技艺,还原大唐盛世文化交融的盛景,为当下的文化振兴战略提供丰富的历史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缬工艺 唐三彩 分相花釉 鲁山花瓷 窑变釉
下载PDF
陕西西安长安区唐牛相仁墓发掘简报
5
作者 冉万里 周艺欣 +4 位作者 刘呆运(执笔/照相) 李明(执笔/照相) 党晓婷(绘图) 王学文(绘图) 李文发(绘图/照相)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4,共11页
2003~200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唐麟德二年(665年)的牛相仁夫妇合葬墓保存较好,为探讨唐高宗时期中下级官吏的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出土墓志则为考证唐长安县义阳乡... 2003~200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唐麟德二年(665年)的牛相仁夫妇合葬墓保存较好,为探讨唐高宗时期中下级官吏的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出土墓志则为考证唐长安县义阳乡的地理位置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该墓还出土了目前所知年代最早、保存完整的三彩瓶,对研究唐三彩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唐代 牛相仁 合葬墓 唐三彩
下载PDF
论7~11世纪中国风格与伊斯兰风格彩釉陶交流对中国陶瓷的造型与装饰发展的影响
6
作者 梁逸 赵超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48-53,共6页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长河中,中国风格陶瓷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7~11世纪中国风格彩釉陶的发展对于中国风格元素在陶瓷上的呈现以及中国风格的对外传播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在7~11世纪丝绸之路贸易交流中出...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长河中,中国风格陶瓷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7~11世纪中国风格彩釉陶的发展对于中国风格元素在陶瓷上的呈现以及中国风格的对外传播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在7~11世纪丝绸之路贸易交流中出现的中国风格彩釉陶与伊斯兰彩釉陶之间造型、装饰的相互影响与工艺的演变,讨论中国风格的兼容性与其形成的内在动因。通过总结这一时期中国风格彩釉陶经典元素的外部演变规律与内在逻辑,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风格”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风格 伊斯兰风格 彩釉陶 造型与装饰 风格兼容性
下载PDF
探究草木灰制釉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方仪 《陶瓷》 CAS 2023年第6期18-20,共3页
现代陶艺创作的方式方法层出不穷,而陶瓷作品中,坯体和釉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如何将二者兼顾且能最大程度将作品与作者的灵魂契合,则需要我们重视造型的同时,也提高对釉面的重视度,笔者通过介绍草木灰制釉的过程探究如何将其独有的特... 现代陶艺创作的方式方法层出不穷,而陶瓷作品中,坯体和釉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如何将二者兼顾且能最大程度将作品与作者的灵魂契合,则需要我们重视造型的同时,也提高对釉面的重视度,笔者通过介绍草木灰制釉的过程探究如何将其独有的特性应用在现代陶艺创作中,使其与作品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草木灰 现代陶艺 制釉
下载PDF
论唐三彩色彩寓意在五粮液酒包装设计中的演绎
8
作者 孟子锐 洪佳滢 王彩云 《绿色包装》 2023年第10期116-119,共4页
唐三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深受大众的青睐与厚爱。本文以唐三彩色彩元素为基本切入点,将唐三彩色彩的寓意赋予五粮液酒包装,以增加民族品牌的国际认知度为目标,对设计中的唐三彩系列的... 唐三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深受大众的青睐与厚爱。本文以唐三彩色彩元素为基本切入点,将唐三彩色彩的寓意赋予五粮液酒包装,以增加民族品牌的国际认知度为目标,对设计中的唐三彩系列的瓶型及包装展开深入探索与研究;同时,对唐三彩色彩元素在民族品牌白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和文化价值展开探讨,以此推进唐三彩色彩元素在当代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增加民族白酒品牌的文化应用价值和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三彩 包装设计 白酒品牌 色彩元素 文化价值
下载PDF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釉陶俑的分析研究
9
作者 刘贵斌 贾延勤 唐慧娟 《文物季刊》 2023年第3期113-118,共6页
为探究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釉陶俑的材料特征、制作工艺,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SEM-EDS)对不同颜色釉陶俑残片的胎体、釉层、胎釉结合层及断面进行微观形貌分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釉陶俑是低温铅釉陶,胎... 为探究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釉陶俑的材料特征、制作工艺,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SEM-EDS)对不同颜色釉陶俑残片的胎体、釉层、胎釉结合层及断面进行微观形貌分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釉陶俑是低温铅釉陶,胎土富含铁,是以北方典型的易熔粘土作胎,胎、釉系一次性入窑在氧化气氛中烧造而成,釉面的颜色有以Fe为着色剂的红褐釉、黄褐釉、浅黄绿釉和以Cu为着色剂的绿釉,浅黄绿釉表面局部绿釉的出现与釉料不纯且含有一定量的Cu有关,在此基础上对北魏平城时期铅釉陶及复色釉陶制作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金龙墓釉陶俑 铅釉陶 制作工艺 复色釉陶
下载PDF
清代皇家园林琉璃装饰手法特征与装饰意蕴
10
作者 段俊玲 刘威 涂彦珣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6-114,共9页
随着清代“敕建”营造活动的频繁,琉璃所装饰的对象从宫殿、王府、敕造寺庙逐步扩展到皇家园林。本文以中国古典园林史和陶瓷艺术为视角,立足于建筑琉璃与清代皇家园林二者互动关系,分析在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琉璃应用与装饰手法,并着重探... 随着清代“敕建”营造活动的频繁,琉璃所装饰的对象从宫殿、王府、敕造寺庙逐步扩展到皇家园林。本文以中国古典园林史和陶瓷艺术为视角,立足于建筑琉璃与清代皇家园林二者互动关系,分析在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琉璃应用与装饰手法,并着重探讨其在园林建筑中体现的装饰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皇家园林 清代琉璃 表现手法 装饰意蕴
原文传递
闻喜县西宋村三座东汉墓年代再研究
11
作者 薛野 丁金龙 《文物季刊》 2023年第4期108-114,共7页
2010年发掘的闻喜县西宋村三座较大型古墓,出土器物极少。发掘者依据墓型、墓葬规格和出土的绿釉陶,初步判断这是一组东汉时期墓葬。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考古资料的公布,有条件对西宋三墓做出更深入的探讨。从东汉以后绿釉陶延续、小前... 2010年发掘的闻喜县西宋村三座较大型古墓,出土器物极少。发掘者依据墓型、墓葬规格和出土的绿釉陶,初步判断这是一组东汉时期墓葬。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考古资料的公布,有条件对西宋三墓做出更深入的探讨。从东汉以后绿釉陶延续、小前室大后室的墓葬构筑特征,以及墓室墓壁弧边且甬道带耳室的新墓型特征来分析,并考虑到三国曹魏时期薄葬风俗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西宋村三座墓葬主要是一处曹魏西晋时期的墓地,充其量,有一座墓葬的年代上限为东汉末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墓地 闻喜县 小前室大后室 绿釉陶
下载PDF
宋代绿釉陶表面“银釉”的分析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铁权 王昌燧 +4 位作者 王洪敏 毛振伟 龚明 吴晓松 洪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77-981,共5页
银釉是古代铅釉陶瓷器表面较为常见一种病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技术,分析了湖北黄冈地区出土宋代绿釉陶表面银釉的成分和结构。结果发现,银釉中富含钙(5.1%~9.2%)、磷(4.6%~9.2%... 银釉是古代铅釉陶瓷器表面较为常见一种病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技术,分析了湖北黄冈地区出土宋代绿釉陶表面银釉的成分和结构。结果发现,银釉中富含钙(5.1%~9.2%)、磷(4.6%~9.2%)、铅(56.9%~70.5%)等元素,并有Pb10-xCax(PO4)(OH)2(x<2.7)物相存在。结合其出土前(弱酸性的土壤)埋藏环境,推测银釉应为土壤中羟磷灰石及各种磷酸化合物与釉陶表面Pb2+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釉陶 银釉 磷酸铅钙 磷酸盐
下载PDF
原始瓷釉的化学组成及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宏杰 李家治 高力明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4-118,共5页
通过研究我国古代众多原始瓷釉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进一步肯定了原始瓷釉是在陶器涂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将此类釉分为二类:富Fe_2O_3原始瓷釉及富CaO原始瓷釉。这两类釉分别是后期黑釉以及青釉发展的基础。早在周代... 通过研究我国古代众多原始瓷釉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进一步肯定了原始瓷釉是在陶器涂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将此类釉分为二类:富Fe_2O_3原始瓷釉及富CaO原始瓷釉。这两类釉分别是后期黑釉以及青釉发展的基础。早在周代中晚期的富Fe_2O_3原始瓷釉中已存在液-液分相结构,这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分相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原始瓷釉 结构 化学成分 瓷釉
下载PDF
长沙窑乳浊釉——又一种唐代的分相釉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显求 张志刚 黄瑞福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34-240,共7页
唐长沙铜官窑乳浊釉不含微米级的颗粒。暗场显微镜下发现其中含亚微米散射粒子。透射电镜和微区电子衍射确定了该乳浊釉的组成。显微图像仪求得了孤立小滴的粒度分布。化学分析了胎釉的组成。其组成与历代中国分相釉对比,具有分相釉的... 唐长沙铜官窑乳浊釉不含微米级的颗粒。暗场显微镜下发现其中含亚微米散射粒子。透射电镜和微区电子衍射确定了该乳浊釉的组成。显微图像仪求得了孤立小滴的粒度分布。化学分析了胎釉的组成。其组成与历代中国分相釉对比,具有分相釉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长沙窑 唐代 乳浊釉 分相釉
下载PDF
曹村窑青黄釉陶表面腐蚀物成分及形成原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秋菊 吕淑玲 +2 位作者 裴亚静 李玉玲 赵瑞廷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1,共6页
河北临漳县曹村窑出土的青黄釉陶器残片表面覆盖着一层有光晕的层状腐蚀物。为了明确这层腐蚀物的来源,以便为后续的考古修复提供参考,采用了显微观察(OM)、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分析(RAMAN)、傅立叶变... 河北临漳县曹村窑出土的青黄釉陶器残片表面覆盖着一层有光晕的层状腐蚀物。为了明确这层腐蚀物的来源,以便为后续的考古修复提供参考,采用了显微观察(OM)、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分析(RAMAN)、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该腐蚀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腐蚀物可分为三层,最上层土褐色,中间金黄色,最下层银白色,主要成分是白铅矿和石英。曹村窑地下埋藏环境很潮湿,釉中的铅离子和土壤中的碳酸根等可溶性盐类在表面析出。沉积物与釉面的接触并不紧密,故水份仍能进入空隙继续溶蚀。反复进行后层次不断增多。达到一定厚度时,由于光线的干涉作用,就产生银白色光泽,氧化铁含量较高时便呈现金黄色甚至土褐色。目前,器物上的"银釉"作为一种历史的记录,一般不予去除,在保存中要注意防潮,防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村窑 铅釉陶 腐蚀物 银釉
下载PDF
中国古建琉璃构件“粉状锈”之病变初探 被引量:8
16
作者 惠任 王丽琴 +2 位作者 梁嘉放 韦春锋 李宏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7年第2期14-19,共6页
琉璃构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艺术性。但因其长期处于露天环境之中,会产生釉面蜕变、开裂、脱落和胎体酥粉等多种病变。为了对琉璃构件的全面保护,对洛阳山陕会馆古建群琉璃构件进行了整体调查,发现... 琉璃构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艺术性。但因其长期处于露天环境之中,会产生釉面蜕变、开裂、脱落和胎体酥粉等多种病变。为了对琉璃构件的全面保护,对洛阳山陕会馆古建群琉璃构件进行了整体调查,发现部分构件釉面产生了一层亮绿色粉状物质,与青铜器粉状锈颜色非常相似,这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病变现象。为此,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这种病变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琉璃“粉状锈”的主要成分为PbSO4。它是大气中SO2与水分和琉璃釉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病变的形成过程为:釉面弱酸水膜的形成,釉中铅离子的溶出和铅的硫酸盐形成三大步骤。研究结果可为琉璃构件的进一步保护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璃构件 粉状锈 病变机理
下载PDF
“南海Ⅰ号”出水古陶瓷器科技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艳蓉 朱铁权 +3 位作者 冯泽阳 谭羡 叶道阳 郑颖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2-339,共8页
“南海Ⅰ号”沉船位于我国广东省阳江市,出水大量陶瓷器的产地研究及腐蚀产物研究是“南海Ⅰ号”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微聚焦X射线荧光光谱仪(μ-XRF)对“南海Ⅰ号”沉船出水部分的青白瓷、青瓷、绿釉陶的胎釉以及绿釉陶的腐蚀... “南海Ⅰ号”沉船位于我国广东省阳江市,出水大量陶瓷器的产地研究及腐蚀产物研究是“南海Ⅰ号”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微聚焦X射线荧光光谱仪(μ-XRF)对“南海Ⅰ号”沉船出水部分的青白瓷、青瓷、绿釉陶的胎釉以及绿釉陶的腐蚀物进行成分分析,并利用体视显微镜以及拉曼光谱仪对绿釉陶表面的腐蚀物进行观察和物相组成分析。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一类青白瓷样品胎体具有低铝高硅的特点( Al2O3含量低于19%,SiO2含量约73%),属江西景德镇湖田窑,而另一类青白瓷可能产自福建,具体窑口的确定还有待进一步对比分析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青瓷样品胎体具有高硅低铝的特点( Al2O3含量13.32%-19.12%;SiO2含量72.89%-78.30%),属浙江龙泉窑;绿釉陶样品的特征与福建地区瓷土较为符合,可能来自于福建磁灶窑。拉曼光谱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绿釉陶的主要腐蚀物的矿物组成为炭黑、白铅矿与磷酸铅。此项研究成果为出水陶瓷器的产地研究、陶瓷器腐蚀机理探究、出水陶瓷器保护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Ⅰ号 古陶瓷 青白瓷 青瓷 绿釉陶 科技分析
下载PDF
湖北蕲春罗州城宋代陶瓷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洪敏 毛振伟 +4 位作者 朱铁权 董俊卿 王昌燧 吴晓松 洪刚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9,共7页
湖北蕲春罗州城址出土的一批隋唐至南宋时期的陶瓷器,是研究当时古罗州城经济状况及文化交流的很好实物资料。本文选取了其中的宋代青白瓷、黑瓷、绿釉陶等器物残片,借助X-荧光光谱、等离子体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其进行... 湖北蕲春罗州城址出土的一批隋唐至南宋时期的陶瓷器,是研究当时古罗州城经济状况及文化交流的很好实物资料。本文选取了其中的宋代青白瓷、黑瓷、绿釉陶等器物残片,借助X-荧光光谱、等离子体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青白瓷样品中HG1和HG3来自湖北武昌青山窑,HG5来自江西景德镇;黑釉瓷都是江西吉州窑的产品;绿釉陶表面的银釉中含有较多的铅与磷,并且以磷酸铅的物相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白瓷 黑釉瓷 釉陶 产地分析
下载PDF
户县麦饭石在唐三彩釉料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尉和 刘开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19-621,共3页
以陕西户县麦饭石作为添加剂,选择不同掺量分别加入传统唐三彩釉料中,制作了4组釉料试样,在4个不同温度下烧制。结果显示,麦饭石的最佳添量为10%,最佳烧成温度为950℃。添加麦饭石使唐三彩釉中减少了红丹(PbO)的用量,降低了铅对制品和... 以陕西户县麦饭石作为添加剂,选择不同掺量分别加入传统唐三彩釉料中,制作了4组釉料试样,在4个不同温度下烧制。结果显示,麦饭石的最佳添量为10%,最佳烧成温度为950℃。添加麦饭石使唐三彩釉中减少了红丹(PbO)的用量,降低了铅对制品和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釉面硬度增大,增加了装饰效果,提高了唐三彩釉的价值,为户县麦饭石拓宽了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县麦饭石 唐三彩釉料 添加剂 配方
下载PDF
明代琉璃陶烧造初论 被引量:7
20
作者 陆明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119,共10页
古代的琉璃陶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品种,而明代的琉璃陶更是记录当时皇家建筑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当时一个烧造较多、风格独特的重要陶器品种。几十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进行,发现了大量明代琉璃陶文物和资料。本研究以明代琉璃... 古代的琉璃陶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品种,而明代的琉璃陶更是记录当时皇家建筑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当时一个烧造较多、风格独特的重要陶器品种。几十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进行,发现了大量明代琉璃陶文物和资料。本研究以明代琉璃陶烧造为主要内容,从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两个角度,对明代宫廷和藩王使用建筑用琉璃陶及陪葬使用琉璃陶俑、民间使用琉璃陶人像以及琉璃陶相关器物进行综合性叙述和梳理,也对明代琉璃陶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璃陶 明代 琉璃窑 烧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