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d the MS 7.0 Lushan earthquake dynamically trigger earthquakes in the Datong volcanic region(Shanxi Province)?
1
作者 Meiqin Song Yong Zheng +4 位作者 Rui Fu Xiangjun Liang Xia Wang Li Li Bin Li 《Earthquake Science》 2013年第3期229-239,共11页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Ms7.0 Lushan earthquake on April 20, 2013, using high-pass and low- pass filtering on the digital seismic stations in the Shanxi Province, located about 870-1,452 km from the earthquake epice...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Ms7.0 Lushan earthquake on April 20, 2013, using high-pass and low- pass filtering on the digital seismic stations in the Shanxi Province, located about 870-1,452 km from the earthquake epicenter, we detected some earthquakes at a time corre- sponding to the first arrival of surface waves in high-pass filtering waveform. The earthquakes were especially noticed at stations in Youyu (YUY), Shanzizao (SZZ), Shanghuangzhuang (SHZ), and Zhenchuan (ZCH), which are located in a volcanic region in the Shanxi Province,but they were not listed in the Shanxi seismic observation report. These earthquakes occurred 4-50 rain after the passage of the maximum amplitude Rayleigh wave, and the periods of the surface waves were mainly between 15 and 20 s following. The Coulomb stresses caused by the Ray- leigh waves that acted on the four stations was about 0.001 MPa, which is a little lower than the threshold value of dynamic triggering, therefore, we may conclude that the Datong volcanic region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Coulomb stress change. To verify, if the similar phenomena are widespread, we used the same filtering to observecontrastively continuous waveform data before, and 5 h after, the Ms7.0 Lushan earthquake and Ms9.0 Tohoku earthquake in 201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ilar phenomena occur before the earthquakes, but the seis- micity rates after the earthquakes are remarkably increased. Since these weak earthquakes are quite small, it is hard to get clear phase arrival time from three or more stations to locate them. In addition, the travel time differences between P waves and S waves (S-P) are all less than 4 s, that means the events should occur in 34 km around the stations in the volcanic region. The stress of initial dynamic triggering of the Ms9.0 Tohoku earthquake was about 0.09 MPa, 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threshold value of dynamic triggering stress. The earthquakes after the Ms9.0 Tohoku earthquake are related to dynamic triggering stress, but the events before the earthquake cannot be linked to seismic events, but may be related to the back- ground seismicity or from other kinds of local sources, such as anthropogenic sources (i.e., explosions). Using two teleseismic filtering, the small background earthquakes in the Datong volcanic region occur frequently, thus we postulate that previous catalog does not apply bandpass filter to pick out the weak earthquakes, and some of the observed weak events were not triggered by changes in the dynamic stres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ong volcanic region Triggeredseismicity The 2013 lushan earthquake
下载PDF
2008年汶川和2013年芦山地震触发滑坡全景回顾与比较分析
2
作者 许冲 《安全》 2024年第9期25-38,共14页
为给地震触发滑坡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支持,需全面掌握地震同震滑坡的发育与分布特征。基于文献调研、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与超高分辨率无人机航空影像目视解译,结合野外调查验证,以2008年汶川和2013年芦山2次地震触发的滑坡为例,介绍... 为给地震触发滑坡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支持,需全面掌握地震同震滑坡的发育与分布特征。基于文献调研、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与超高分辨率无人机航空影像目视解译,结合野外调查验证,以2008年汶川和2013年芦山2次地震触发的滑坡为例,介绍典型滑坡、同震滑坡数据库、滑坡分布规律等的研究情况。结果表明:汶川地震触发的滑坡数量多、分布面积广、规模大、危害严重,芦山地震触发滑坡的数量约是汶川地震的1/9,面积约是1/60,体积约是1/150,分布面积约是1/20;这2次地震的标量地震矩比率与同震滑坡发育程度比率大体相当,表明这2次地震触发滑坡差异的原因主要来自地震释放能量的差异;这2次地震触发滑坡的空间分布均呈现椭圆形展布的形态,且长轴与地震发震构造走向一致;同时,总结了汶川地震地壳抬升与同震滑坡导致震区地形变化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地区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滑坡 比较
下载PDF
河南登封-鲁山地区地壳出露剖面岩石高压条件下地震波速特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庆生 高山 +3 位作者 候渭 张月明 徐惠刚 郭捷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9-112,共4页
首次给出了河南登封—鲁山一带地壳出露剖面岩石高压条件下纵波速度V_p值的实验测定结果。样品分别采自古元古代的安沟群及新太古代的登封群和太华群。静态压力自常压至3000MPa变化。结果表明,岩石的纵波速与岩性关系密切。上、中地壳... 首次给出了河南登封—鲁山一带地壳出露剖面岩石高压条件下纵波速度V_p值的实验测定结果。样品分别采自古元古代的安沟群及新太古代的登封群和太华群。静态压力自常压至3000MPa变化。结果表明,岩石的纵波速与岩性关系密切。上、中地壳岩石的V_p 随压力的增加变化范围明显大于下地壳岩石,变质等级的增加伴随着V_p的明显增大,经温度影响校正后的V_p值与位于邻近地区的QB-1地震测深剖面的解释结果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剖面 高压 地震波 岩石 速度
下载PDF
庐山地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及保护利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杜娟 宋满珍 +1 位作者 李国梁 高浦新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2期128-133,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统计出庐山地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有67种,隶属38科59属,并对其种类组成、地理成分及利用价值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亚热带性质,中国特有属分布最为突出;且植物具有种类...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统计出庐山地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有67种,隶属38科59属,并对其种类组成、地理成分及利用价值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亚热带性质,中国特有属分布最为突出;且植物具有种类多样、起源古老、孑遗等特征;这些野生珍稀濒危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及科研价值,据此提出了庐山地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利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珍稀濒危植物 资源 保护利用 庐山地区
下载PDF
庐山地区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牛继强 徐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212-215,共4页
在综述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庐山地区发展地质地貌旅游的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庐山地区地质历史并对地质地貌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探讨了庐山地区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条件,提出了庐山地区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在综述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庐山地区发展地质地貌旅游的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庐山地区地质历史并对地质地貌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探讨了庐山地区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条件,提出了庐山地区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地区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开发
下载PDF
GPS结果揭示的龙门山断裂带现今形变与受力——与川滇地区其他断裂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峡 孙东颖 +4 位作者 马瑾 吕健 李爱荣 梁福逊 占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1-1100,共10页
本文构建川滇地区二维有限元接触模型,采用"块体加载"方法和1999—2007年GPS数据,模拟计算该区主要断裂带的形变运动,对比、分析其运动、受力特征和应力积累差异.结合区域强震研究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的力学背景.结果显示强震... 本文构建川滇地区二维有限元接触模型,采用"块体加载"方法和1999—2007年GPS数据,模拟计算该区主要断裂带的形变运动,对比、分析其运动、受力特征和应力积累差异.结合区域强震研究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的力学背景.结果显示强震前龙门山断裂带保持低变形,右旋错动不超过1mm·a-1,挤压不超过0.5mm·a-1,明显低于其他断裂带,但其两侧应力值与其他断裂带相当,主压应力轴与断裂带走向垂直,形成很宽的挤压带,断层面法向挤压应力积累为-333.74Pa·a-1,为全区最高.揭示1999年以来,龙门山断裂带及巴颜喀拉块体东部的挤压应力快速增加,致使实际应力可能处于高水平并诱发地震活跃,期间强震呈丛集性,出现汶川、芦山地震接连发生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龙门山断裂带 芦山地震 GPS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芦山地震的发生对周围断层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玉江 陈连旺 +2 位作者 刘少峰 杨树新 荆燕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7-634,共8页
芦山地震发生后,地震的发生造成周围断层应力变化值得关注。本文基于川滇地区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利用芦山地震同震静态滑移量结果,分析地震的发生对川滇地区主要断裂的同震加卸载效应。初步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发生造成龙门山断裂... 芦山地震发生后,地震的发生造成周围断层应力变化值得关注。本文基于川滇地区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利用芦山地震同震静态滑移量结果,分析地震的发生对川滇地区主要断裂的同震加卸载效应。初步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发生造成龙门山断裂中南段、岷江断裂、马尔康断裂、鲜水河断裂北西段、大凉山断裂南段、小江断裂南段不同程度的应力增加。其中龙门山断裂中南段增加最为显著,最大库仑应力增加量达0.035 MPa;岷江断裂次之,最大达0.0075 MPa;马尔康断裂增加量达0.0031 MPa;鲜水河断裂北西段达0.0008 MPa。而从断裂带同震应变积累与释放方面分析的结果同样表明上述四条断裂地震危险性增强。该结果可以为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川滇地区 库仑破裂应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_S7.0地震:一个高角度逆冲地震 被引量:103
8
作者 曾祥方 罗艳 +1 位作者 韩立波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18-1424,共7页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和IRIS数据中心提供的近远震数字地震波形记录,首先读取P波初动方向,在考虑深度误差和速度模型引起的离源矢量误差基础上,利用网格搜索方法,计算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断层面解,其断层面走向/倾角/滑动角依...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和IRIS数据中心提供的近远震数字地震波形记录,首先读取P波初动方向,在考虑深度误差和速度模型引起的离源矢量误差基础上,利用网格搜索方法,计算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断层面解,其断层面走向/倾角/滑动角依次为212°/44°/92°.然后采用近远震波形联合反演方法(CAPjoint),反演了地震矩心深度和点源近似下双力偶解,表明地震发生在12km深度,发震断层面参数为212°/47°/93°.通过分析波形反演中深度和震源区地震波速度模型对断层面倾角的影响,并结合短期余震机制解,认为芦山MS7.0地震是一个高角度逆冲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S7 0地震 震源机制解 近远震联合反演 高角度逆冲地震
下载PDF
四川芦山M_S7.0地震震源区及其周边区域P波三维速度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大虎 吴萍萍 丁志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1-385,共15页
利用四川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站在芦山MS7.0地震震后(2013年4月20日—6月23日)记录到的2 026次区域地震事件的28 188条P波到时资料,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芦山地震震源区及其周边区域中上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结果表明,... 利用四川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站在芦山MS7.0地震震后(2013年4月20日—6月23日)记录到的2 026次区域地震事件的28 188条P波到时资料,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芦山地震震源区及其周边区域中上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浅部地壳的P波速度异常分布特征与地表地质构造、地形和岩性密切相关,即成都断陷盆地表现出与第四纪沉积有关的低速异常区;犍为、乐山一带的川中微升区和川青块体龙门山以西的邻近地带均表现为与构造抬升有关的高速异常;宝兴、康定附近分布的基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均呈局部高速异常分布.芦山地震震源位于高低速异常分界线附近且偏向高速体一侧,其下方存在明显的低速异常分布,可能与流体的存在有关.流体的作用导致中上地壳内部发震层的弱化,使孕震断层易于破裂,可能对芦山地震起到了触发作用.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两次地震的余震密集区相距50km,这50km地震空区震源体的深度范围附近目前正处于高速异常区内,加之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又具有比较典型的断错地貌发育,使得该段地震空区(大邑—邛崃活动断裂破裂空段)现在所处的深浅部构造环境变得复杂,其潜在的地震危险性仍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震源区 层析成像 龙门山断裂 P波三维速度结构 地震空区
下载PDF
四川省房屋数据空间化及在芦山7.0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丁文秀 李志强 +3 位作者 卓力格图 李晓丽 韩贞辉 冯新科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2期128-132,共5页
在四川省城乡布局和经济分区的基础上,通过308个房屋数据抽样点(1 km×1 km)并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建立分类的房屋数据空间化模型。将其结果应用到芦山7.0级地震震例中,得到以下结论:灾区毁坏与严重破坏房屋数量591 077间,误差为4.... 在四川省城乡布局和经济分区的基础上,通过308个房屋数据抽样点(1 km×1 km)并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建立分类的房屋数据空间化模型。将其结果应用到芦山7.0级地震震例中,得到以下结论:灾区毁坏与严重破坏房屋数量591 077间,误差为4.1%;房屋直接经济损失估算259.6~300亿元,误差为4.5%~10.2%;死亡人数误差为26.0%~71.9%;受伤人数误差12.7%~22.3%。结果表明:提出的房屋空间化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实际房屋分布情况,为建立大区域的房屋空间数据提供了途径。用该数据评估得到的灾区房屋倒损、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数据有较高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以房屋倒损结构类型和面积为指标划分救援区域,为救援力量的合理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 数据空间化 地震灾情 快速评估 芦山7级地震 救援 区域划分
下载PDF
庐山地区乡土木本色叶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满珍 魏宗贤 +1 位作者 刘昊 詹选怀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1期34-40,共7页
通过实地线路调查、标本鉴定及文献查阅等方法,对庐山地区乡土木质色叶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观赏特性及应用价值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有乡土木质色叶植物37科62属84种,以槭树科、大戟科、樟科、葡萄科为主。生活型以乔木类占主要优... 通过实地线路调查、标本鉴定及文献查阅等方法,对庐山地区乡土木质色叶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观赏特性及应用价值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有乡土木质色叶植物37科62属84种,以槭树科、大戟科、樟科、葡萄科为主。生活型以乔木类占主要优势,占总种数的64.29%,藤本色叶植物为铺,占10.71%;色叶植物中以落叶植物为主,有63种,占75.00%。色叶植物分类以秋色叶植物为主,有39种,占46.43%。其次是春秋两季色叶植物28种、春色叶植物15种、双色叶植物2种。对该区色叶植物的应用价值及园林应用形式进行了分析,并就色叶植物的合理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木本植物 色叶植物 资源调查 观赏价值 园林应用 庐山地区
下载PDF
龙门山构造带南段向西南延伸的遥感影像证据及地震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晓雪 吴中海 +3 位作者 李家存 周春景 李凯 王继龙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8-567,共20页
在系统总结活动断裂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利用Landsat ETM、Google Earth及ASTER GDEM等影像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龙门山构造带南段主要活动断裂的空间展布及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构造带在向南延... 在系统总结活动断裂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利用Landsat ETM、Google Earth及ASTER GDEM等影像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龙门山构造带南段主要活动断裂的空间展布及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构造带在向南延伸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断裂分散现象,整个断裂带逐渐展宽,主要包括5条断裂带且其中包含多条次级断裂,至最南端被北西向鲜水河左旋走滑断裂带阻挡。其中活动性较为明显的断裂自西向东主要有4条:泸定断裂、天全断裂、芦山断裂和大邑—名山断裂,前两者是北川—映秀断裂的南延分支,而后两者是安县—灌县断裂的南延部分。由于龙门山构造带南段的构造变形被分解至多条次级断裂上,导致单条断裂错断地表的活动迹象明显变弱,因此单条断裂的潜在发震频率和强度也将相应变小,但潜在震源区会更为分散。结合已有的地震地质资料认为,未来应注意泸定和雅安2个地区的地壳稳定性及未来强震危险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构造带 遥感解译 活动断裂 潜在震源区 芦山地震
下载PDF
基于应变能变化的芦山强震同震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玉江 陈连旺 杨树新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3年第4期361-369,共9页
芦山地震发生后,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地震活动趋势变化值得关注。本文基于川滇地区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利用地震矩张量反演的断层节面性质及震级与破裂长度、同震位错量的经验公式,从应变能积累/释放角度分析地震的发生对川滇地... 芦山地震发生后,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地震活动趋势变化值得关注。本文基于川滇地区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利用地震矩张量反演的断层节面性质及震级与破裂长度、同震位错量的经验公式,从应变能积累/释放角度分析地震的发生对川滇地区主要断裂的同震加卸载效应。初步结果表明,在33条断裂段中,有17条表现为同震加载效应,15条表现为卸载效应,1条影响不明显。地震的发生造成马尔康断裂、岷江断裂加载效应较强。但需要注意的是,滇西、滇西南地区主要活动断裂表现出群体性的加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芦山地震 同震效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芦山M_S7.0级地震前的形变空区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牛安福 张凌空 +3 位作者 李媛 闫伟 赵静 吉平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3年第4期341-350,共10页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基本形成了以监测震中附近断层预滑动进行地震预测的研究思路,但近些年来,一些大地震前近震源区域的形变变化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本文应用芦山地震震中附近跨断层及连续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震前不同阶段地形变...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基本形成了以监测震中附近断层预滑动进行地震预测的研究思路,但近些年来,一些大地震前近震源区域的形变变化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本文应用芦山地震震中附近跨断层及连续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震前不同阶段地形变变化的特点,讨论了震中附近区域异常时空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沿鲜水河断裂带一些跨断层基线、安宁河及则木河断裂带个别场地的跨断层水准基线出现的显著异常变化,这些异常出现在远离芦山地震震中的区域上;在近震源区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一些断层水准变化量极小,在鲜水河、龙门山和安宁河3条主要断裂围成的三叉口地区,倾斜、应变、重力及断层水准和蠕变观测临震前未有显著的异常变化,该区是形变变化或形变异常分布的"空区"。本文也与汶川地震前形变异常分布进行了对比,认为震前形变"空区"现象可能是强震前的一种共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近震源区 连续形变 跨断层 形变活动空区 地震预报
下载PDF
九江市庐山区生态建设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鹤亮 左敏 +1 位作者 卢川 周春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6945-6946,共2页
从庐山区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生态建设 对策 庐山区
下载PDF
汶川、芦山和鲁甸地震滑坡分布规律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成 胡凯衡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6-814,共9页
汶川MS8.0级地震、芦山MS7.0级地震和鲁甸MS6.5级地震均引发了大量的滑坡灾害。由于震级差异和地质地形条件的不同,地震滑坡分布情况有较大区别。本文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地震、地质和地貌3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地震滑坡的分布规律。结... 汶川MS8.0级地震、芦山MS7.0级地震和鲁甸MS6.5级地震均引发了大量的滑坡灾害。由于震级差异和地质地形条件的不同,地震滑坡分布情况有较大区别。本文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地震、地质和地貌3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地震滑坡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3次地震滑坡数量和密度随着PGA和震级的增加而增加。汶川和鲁甸地震随烈度的增加,滑坡数量呈现递增的趋势。但芦山地震在较低烈度区也发育着大量滑坡。(2)断层影响滑坡分布的最大距离随着震级的增加而增加。在最大影响距离0.2倍的范围内,汶川地震分布有80%的滑坡,而其他两次地震仅30%。此外,汶川地震滑坡数量随断层距离呈指数衰减关系。(3)地震滑坡的分布受到地形的强烈影响。Ⅶ度及以上烈度区地形切割深度越大,地震触发的滑坡集中分布区域相对高差越大。同时,滑坡集中发育的坡度会随之增加。切割深度越大,地震滑坡更易发生在地势较陡的山脊或者上坡处,这可能与地形放大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鲁甸地震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山地景区生态足迹分析——以庐山为例 被引量:16
17
作者 胡海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4-820,共7页
根据区域本底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对庐山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庐山生态足迹需求为0.354 603 hm2,其中区域本底生态足迹为0.343 510 hm2,旅游生态足迹为0.011 093 hm2。(2)庐山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 根据区域本底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对庐山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庐山生态足迹需求为0.354 603 hm2,其中区域本底生态足迹为0.343 510 hm2,旅游生态足迹为0.011 093 hm2。(2)庐山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19 805 hm2,人均生态赤字达0.123 543 hm2,其中旅游生态足迹占总赤字的3.13%。(3)在需求足迹结构中占98.31%的化石能源地,大大超过了庐山的承载力面积,致使庐山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重。(4)庐山单位旅游生态足迹产值为33美元/hm2,其中单位旅游游览、旅游住宿和旅游购物的产值较高,旅游交通和旅游餐饮的单位产值相对较低,旅游产值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5)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必须推进更为系统化的无障碍旅游业,转变高能耗的经济发展道路,从而降低单位经济效益的生态足迹,实现庐山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生态足迹 区域本底生态足迹 旅游生态足迹
下载PDF
庐山—鄱阳湖区域生态旅游联动开发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辉 沈中印 李松志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7-120,共4页
从庐山、鄱阳湖两毗邻地均为世界级的生态旅游资源来看,两地生态旅游有联动开发的可行性,且在联动开发的基础上,打造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密切的地缘关系、突出的区位优势、互补的资源优势、大庐山和鄱阳湖发展的需要、日益完善的硬件设... 从庐山、鄱阳湖两毗邻地均为世界级的生态旅游资源来看,两地生态旅游有联动开发的可行性,且在联动开发的基础上,打造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密切的地缘关系、突出的区位优势、互补的资源优势、大庐山和鄱阳湖发展的需要、日益完善的硬件设施等为两地联动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庐山和鄱阳湖应抓住机遇,主要通过生态旅游的资源联动、产品联动、市场联动、营销联动、交通联动、形象联动等方面进行开发,推动两毗邻地区域生态旅游的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鄱阳湖区域 区域生态旅游 旅游联动开发
原文传递
芦山M_S 7.0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分析及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参数I_(RTL)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月 吕晓健 田勤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0-226,共7页
本文采用Region-Time-Length(RTL)方法分析在汶川M_S 8.0级地震引起的地震活动增强背景下芦山M_S 7.0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变化,并提出了综合反映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参数IRTL。芦山地震前1年在震中和周边地区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异常,主要分... 本文采用Region-Time-Length(RTL)方法分析在汶川M_S 8.0级地震引起的地震活动增强背景下芦山M_S 7.0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变化,并提出了综合反映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参数IRTL。芦山地震前1年在震中和周边地区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异常,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1.5°N×2°E范围内,持续了近8个月,异常范围和异常程度呈现由小→大→小的特征。新提出的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参数I_(RTL),早期在0值附近波动,于震前一年开始不断下降,降至波谷后回升到较低值,波谷后9个月发震。I_(RTL)在一定程度上为"识别"芦山地震发生危险性提供了参考。以上研究对了解芦山地震孕育过程提供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S 7.0地震 RTL算法 地震活动性 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参数
下载PDF
基于腾讯区域热力图的庐山核心景区客流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于丙辰 陈刚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7年第2期83-89,共7页
基于腾讯区域热力图提供的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的庐山核心景区位置定位数据,使用均匀网格将数据网格化,并利用热点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从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以及时空分布特征三方面对景区客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庐山核心景区客流... 基于腾讯区域热力图提供的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的庐山核心景区位置定位数据,使用均匀网格将数据网格化,并利用热点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从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以及时空分布特征三方面对景区客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庐山核心景区客流表现出旺季短、淡季漫长、旺淡季比例悬殊的时间变化特征,具有呈多层环状由中心热点区域向外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各小区域内旺淡季客流比值与总客流量呈正相关的时空变化特点。腾讯区域热力图与已有数据源相比具有覆盖面更广泛、尺度更精细等优点,可以在更小的时空尺度上进行景区客流的研究。该数据源与本文研究方法可以作为传统景区客流研究有益的补充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讯区域热力图 庐山 客流时空分布 热点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