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触发扫描技术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文 周福庆 曾献军 《医疗装备》 2023年第3期1-4,9,共5页
目的比较经3种触发扫描技术得到的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探讨最适合下肢动脉CTA的扫描方式。方法选取2021年1—9月医院收治的需行CTA检查的疑似下肢动脉疾病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组,每组15例。3组分别采用... 目的比较经3种触发扫描技术得到的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探讨最适合下肢动脉CTA的扫描方式。方法选取2021年1—9月医院收治的需行CTA检查的疑似下肢动脉疾病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组,每组15例。3组分别采用腹主动脉自动触发技术、腘动脉手动触发技术和腹主动脉手动触发技术,比较3组的延迟扫描时间和图像质量。结果A组的延迟扫描时间短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延迟扫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动脉血管的CT值、动脉分支评分、动脉清晰度评分这3个图像质量指标方面:B、C组的图像CT值及评分在多个下肢血管区域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干扰评分方面:B组的图像静脉干扰评分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主动脉手动触发技术能够兼顾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可操作性强,能够精准把握扫描时机,且受患者血管闭塞与钙化的影响较小,能够有效提高下肢动脉CTA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CT血管成像 触发扫描技术 时间密度曲线 手动触发
下载PDF
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256层CT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5
2
作者 曹希明 黄美萍 +2 位作者 郑君惠 巫梓斌 温孟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0-713,共4页
目的探讨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在256层CT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超声提示或临床疑诊CHD的患儿使用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进行256层CT心脏成像,测量增强后左、右心室CT值,并对心脏腔室及大血管的显示进行评分... 目的探讨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在256层CT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超声提示或临床疑诊CHD的患儿使用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进行256层CT心脏成像,测量增强后左、右心室CT值,并对心脏腔室及大血管的显示进行评分。结果 58例患儿左心室平均CT值为(585.26±132.91)HU,右心室平均CT值为(592.81±146.47)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腔室及大血管显示评分:52例(52/58,89.66%)3分,4例(4/58,6.90%)2分,2例(2/58,3.45%)1分。结论在256层CT小儿CHD成像中采用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可使心脏各腔室及大血管均匀强化,在上腔静脉及右心系统无明显高浓度对比剂放射状伪影,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脏疾病 自动跟踪 手动触发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成像中自动跟踪与手动触发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叶佳国 邹才盛 黄广仁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5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自动跟踪与手动触发技术在Philips 64排螺旋CT对头颈联合CTA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头颈联合CTA检查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于监控层面主动脉弓层感兴趣区域CT值达阈值(阈值设定为90 HU... 目的:探讨自动跟踪与手动触发技术在Philips 64排螺旋CT对头颈联合CTA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头颈联合CTA检查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于监控层面主动脉弓层感兴趣区域CT值达阈值(阈值设定为90 HU)后自动跟踪智能触发扫描。B组在对比剂开始注射后观察监控层主动脉弓层对比剂的增强程度,当观察到对比剂开始进入监控层时按下手动按钮触发扫描。统计分析两组的图像质量、记录监控时间,剔除不成功及显示欠佳的图像,分别测量主动脉弓层、颈总动脉分叉下C5段、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的平均CT值。结果:B组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205,P=0.044)。B组的监控时间(13.32±1.63)s明显少于A组的(14.24±1.7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B组所测得的主动脉弓层平均CT值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的颈总动脉分叉下C5段、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的平均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动触发技术比自动跟踪智能触发技术更易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更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自动跟踪 手动触发 计算机体层成像 血管成像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下肢动脉疾病的评估价值与其两种扫描方法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宇凌 邹斌 +1 位作者 郭永飞 陈菁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5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下肢动脉疾病的评估价值以及64层螺旋CT两种不同扫描方法对下肢动脉显示效果的对照研究。方法 41例临床有不同程度症状且初诊疑为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为两组,19例患者行自动触发扫描,22例患者行手动触发扫描,行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下肢动脉疾病的评估价值以及64层螺旋CT两种不同扫描方法对下肢动脉显示效果的对照研究。方法 41例临床有不同程度症状且初诊疑为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为两组,19例患者行自动触发扫描,22例患者行手动触发扫描,行64层螺旋CT扫描,根据检查结果判断64层螺旋CT对下肢动脉的评估价值,其根据对下肢动脉的显示效果分别评估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1例患者中38例能显示腹主动脉下段至胫腓动脉全程;19例行自动触发扫描的患者中12例图像质量佳且血管显示清晰,5例部分下肢动脉图像质量欠佳且管壁模糊,2例图像部分下肢动脉图像质量差且无诊断价值;22例行手动触发扫描的患者中5例图像质量佳且血管显示清晰,5例部分下肢动脉图像质量欠佳且管壁模糊,1例图像部分下肢动脉管腔内狭窄程度无法诊断,1例部分下肢动脉节段图像质量差且无诊断价值。结论手动触发扫描对腘动脉远侧下肢动脉显示效果优于自动触发扫描,且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造影对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自动触发扫描 手动触发扫描
下载PDF
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侯凯 吕鹏 +1 位作者 顾君英 陆秀良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接受下肢动脉CT检查,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自动触发组(n=35)患者采用自动阈值触发技术,阈值到达150 Hu后延迟6 s启动扫描... 目的:探讨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接受下肢动脉CT检查,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自动触发组(n=35)患者采用自动阈值触发技术,阈值到达150 Hu后延迟6 s启动扫描;手动触发组(n=35)患者通过实时观察时间密度曲线图至峰值稳定后手动即刻启动扫描。分析两组的延迟扫描时间,评价两组的图像质量。图像质量的评价包括显示动脉的最远分支级别、动脉边缘光滑度、静脉干扰情况、动脉节段的CT值。结果:两种触发方式的启动扫描延迟时间有明显差异(P=0.002),自动触发组早于手动触发组;两种触发扫描方式对腹主-髂动脉及股动脉-腘动脉区域血管的远端分支及血管边缘显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动触发组患者小腿动脉的远端分支及血管边缘的图像质量较自动触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3);同样,手动触发组患者的足部动脉的远端分支及血管边缘的图像质量较自动触发组高(P值分别为0.003、0.003);两组的图像在整个下肢静脉干扰评分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髂动脉、股-腘动脉和小腿动脉3个层面的CT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足背动脉层面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手动触发组在4个层面的CT值均高于自动触发组。结论: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考虑了患者的个体差异,可以更好地把握患者的延迟扫描时间,能获得更高质量的下肢动脉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下肢动脉 CT血管造影 实时阈值手动触发
下载PDF
造影剂触发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祝红线 李相生 +7 位作者 于梅艳 方红 王萍 樊红霞 田雨 梁鹏 侯中会 许英浩 《中国医学装备》 2012年第10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造影剂触发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240例患者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其中自动跟踪智能触发组78例;手动触发组162例。根据BMI指数调节造影剂的用量与流率。自动跟踪智能触发组... 目的:探讨造影剂触发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240例患者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其中自动跟踪智能触发组78例;手动触发组162例。根据BMI指数调节造影剂的用量与流率。自动跟踪智能触发组阈值设定为320HU,手动触发组根据患者心率情况,观察触发层面感兴趣区域的密度变化进行个性化手动触发。评价智能触发组与手动触发组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手动触发能克服自动触发启动过早或过晚的问题,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智能触发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1,P<0.05)。结论:手动触发技术能获得满意的增强时相,有利于320排CT取得更好的冠状动脉CTA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智能触发技术 手动触发技术 体层摄影术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
下载PDF
头颈联合血管造影自动与手动触发辐射剂量对比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熊永芳 赵传军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6期79-82,共4页
目的通过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自动与手动触发时辐射剂量不同的对比,探讨低辐射造影方法。方法选择60名行头颈联合CTA的患者分成A、B两组。A组选择用管电压100 m V,管电流350 m A,注射流率4 m L/s... 目的通过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自动与手动触发时辐射剂量不同的对比,探讨低辐射造影方法。方法选择60名行头颈联合CTA的患者分成A、B两组。A组选择用管电压100 m V,管电流350 m A,注射流率4 m L/s,手动触发做头颈联合CTA所得的辐射剂量;B组选择用管电压100 m V,管电流350 m A,注射流率4 m L/s,通过检测层自动触发做头颈联合CTA所得的辐射剂量。结果 60名患者所做的头颈联合CTA颈动脉及其分支均可清晰显示,完全能满足医学诊断要求。结论手动触发做头颈联CTA所得的辐射剂量都大于自动触发做头颈联合CTA所得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A 自动触发 手动触发 低辐射 滤过反投影重组算法
下载PDF
手动触发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和图像质量分析
8
作者 祝红线 李相生 +6 位作者 于梅艳 王萍 樊红霞 田雨 梁鹏 侯中会 张红莉 《中国医学装备》 2012年第9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手动触发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方法:将100例临床拟诊断为冠心病行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病例分为3组。A组71例(心率<65次/min);B组19例(心率65~79次/min);C组10例(心率>80次/min... 目的:探讨手动触发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方法:将100例临床拟诊断为冠心病行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病例分为3组。A组71例(心率<65次/min);B组19例(心率65~79次/min);C组10例(心率>80次/min)。请2位影像科主治医师双盲评价冠脉13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3组在年龄、体重和身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21,3.95,2.18;P>0.05)。应用手动触发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高质量图像病例占93%~95%,各组间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4.1,P>0.05)。结论:手动触发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运用合适的触发时相则能获得理想的冠状动脉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动触发技术 320排CT 冠状动脉成像 心率
下载PDF
基于混合定时调度的车辆AMT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俐 殷承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6-261,共6页
基于实时系统理论,对AMT控制系统的时间正确性进行分析.建立的实时模型描述了9个任务的瞬时特征、功能特征、资源特征和互联特征.设计混合定时调度算法,对周期性、准周期性和事件触发型任务进行综合调度,并进行了可调度性验证、时序验... 基于实时系统理论,对AMT控制系统的时间正确性进行分析.建立的实时模型描述了9个任务的瞬时特征、功能特征、资源特征和互联特征.设计混合定时调度算法,对周期性、准周期性和事件触发型任务进行综合调度,并进行了可调度性验证、时序验证和共享资源验证.与时间片轮询调度算法比较,混合定时调度算法的任务完成时间稳定、处理器利用率高、可扩展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实时性 混合定时调度
下载PDF
合谷刺透穴针激痛点配合手法治疗臀中肌筋膜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泉巅 《四川中医》 2018年第8期189-191,共3页
目的:观察合谷刺透穴针激痛点配合手法治疗臀中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臀中肌筋膜炎患者,取激痛点采用合谷刺透穴针配合手法治疗(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5次)。对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分,按公认的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估... 目的:观察合谷刺透穴针激痛点配合手法治疗臀中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臀中肌筋膜炎患者,取激痛点采用合谷刺透穴针配合手法治疗(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5次)。对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分,按公认的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总有效率100%。结论:合谷刺透穴针激痛点配合手法治疗臀中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缓解臀部疼痛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中肌筋膜炎 合谷刺透穴针法 激痛点 手法
原文传递
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在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光辉 张国伟 +3 位作者 刘旭林 盖青竹 徐永忠 牟仁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03-1706,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的合理对比剂注射时间,并观察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在去除上腔静脉和右心腔伪影中的价值。方法临床拟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338例患者接受CTCA检查,其中自动跟踪智能触发组256例(据扫描延迟时间分3组:...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的合理对比剂注射时间,并观察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在去除上腔静脉和右心腔伪影中的价值。方法临床拟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338例患者接受CTCA检查,其中自动跟踪智能触发组256例(据扫描延迟时间分3组:<19s组、19~23s组及>23s组),自动跟踪、手动触发组82例。对比剂注射时间设定为17s,注射速率3.5~5.5ml/s。智能扫描组阈值设为120HU,手动触发组阈值设为500HU。对自动跟踪智能触发组的三个时间组,以及智能触发组与手动触发组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智能触发组中扫描延迟时间19~23s组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另外两组(P=0.037、0.040);手动触发组中完全无上腔静脉、右心腔伪影,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智能触发组(P=0.036)。结论64层CTA的合理对比剂注射时间为17s;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能有效去除上腔静脉及右心腔伪影,获得理想的冠状动脉图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血管造影术 手动触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及经络穴位配合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12
作者 邹志伟 《大医生》 2018年第6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肌筋膜触发点及经络穴位配合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保守治疗,联合组采用西医保守治疗联合针刺肌筋膜触发... 目的观察针刺肌筋膜触发点及经络穴位配合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保守治疗,联合组采用西医保守治疗联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经络穴位配合手法推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和总积分、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常规西医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经络穴位配合手法推拿能够显著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 经络穴位 手法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MSCT智能跟踪与目测手动触发在头部CTA成像应用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立新 金建军 王彩云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31期6768-6770,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MSCT智能跟踪技术与目测手动触发扫描技术在头部CTA成像应用中的图像质量。方法:应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40 CT对50例临床怀疑头部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分成甲乙两组,甲组23例采用智能跟踪技术与乙组27例目测手动触发... 目的:对比研究MSCT智能跟踪技术与目测手动触发扫描技术在头部CTA成像应用中的图像质量。方法:应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40 CT对50例临床怀疑头部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分成甲乙两组,甲组23例采用智能跟踪技术与乙组27例目测手动触发技术进行头部动脉CTA数据采集成像,随后通过syngo V32工作站对采集数据进行后处理重组。结果:依据图像质量评定标准,分别对甲乙两组病例进行图像质量评定,其中甲组图像质量分别为甲级20例、乙级3例,乙组图像质量分别为甲级15例、乙级6例、丙级6例。结论:恰当的采用智能跟踪技术与目测手动触发扫描技术进行头部CTA数据采集,将二者结合运用,可以确保检查的成功并且得到质量较好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跟踪技术 目测手动触发技术 头部CTA 成像技术
下载PDF
不同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海滨 李立强 +4 位作者 张振明 尹晓霞 曾凡学 杜小蕊 董险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24期3441-3444,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的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滦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9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45例。均给予多排螺旋CT扫描,其中对照组男20例、...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的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滦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9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45例。均给予多排螺旋CT扫描,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49.98±10.03)岁,选择常规剂量(60 ml)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50.49±10.06)岁,选择小剂量(30 ml)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对比两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CT值及对比噪声比(CNR)值。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组CT容积剂量、剂量长度积及有效剂量[(5.42±1.03)mGy、(112.98±20.45)mGy·cm、(2.30±0.32)mSv]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1.14±2.16)mGy、(313.76±25.43)mGy·cm、(5.27±0.88)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计算信噪比、信号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背景噪声、图像质量评分[(15.67±0.48)Hu、(4.78±1.02)分]均高于对照组[(8.31±0.35)Hu、(3.55±0.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T值高于对照组[(452.96±24.38)Hu比(387.12±43.09)Hu],CNR值低于对照组[(33.17±3.54)比(36.21±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扫描肺动脉血管中取得质量相同的图像时,小剂量的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能够显著减少对比剂与辐射的使用剂量,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 多排螺旋CT 剂量 血管成像
下载PDF
腹主动脉完全闭塞或明显狭窄的下肢血管MSCTA检查方法
15
作者 单忠波 刘智明 刘均达 《中国医学装备》 2012年第10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在腹主动脉完全闭塞或明显狭窄的下肢血管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的成功率。方法:收集、分析我院近期132例下肢血管MSCTA的检查方法,通过改进高位腹主动脉监测法、监视扩大视野(FOV)的腹壁动脉法、小剂量峰值检测法等... 目的:探讨在腹主动脉完全闭塞或明显狭窄的下肢血管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的成功率。方法:收集、分析我院近期132例下肢血管MSCTA的检查方法,通过改进高位腹主动脉监测法、监视扩大视野(FOV)的腹壁动脉法、小剂量峰值检测法等多种手段完善检查。结果:132例下肢血管MSCTA检查患者,其中腹主动脉明显狭窄9例,狭窄达60%以上,腹主动脉完全闭塞2例,初次检查失败2例,其中明显狭窄1例,完全闭塞1例,通过改进扫描方法成功完成扫描,成像成功率在98%以上。结论:对于具有腹主动脉明显狭窄或完全闭塞的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通过改进扫描方法,完全可以避免下肢血管MSCTA检查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闭塞 多层CT血管造影 自动触发 手动触发
下载PDF
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16
作者 黄庆宁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0期139-141,共3页
目的研究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疑似下肢动脉病变患者70例,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手... 目的研究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疑似下肢动脉病变患者70例,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手动触发,待时间密度曲线图到峰值稳定后手动启动扫描,观察组采用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待阈值达到150Hu后延迟6s启动扫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时平均延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主-髂部血管、骨-腘部血管动脉边缘及动脉分支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下部血管、足部血管动脉边缘及动脉分支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髂总动脉、股腘动脉、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静脉干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疑似下肢动脉病变患者采用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诊断效果理想,能延迟扫描时间,提高下肢动脉图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 多排螺旋CT 下肢动脉成像 临床效果 应用价值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优化方案 被引量:9
17
作者 盖青竹 张光辉 +1 位作者 张国伟 刘旭林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0期83-87,共5页
目的研究64层CT冠状动脉CTA成像时合理的对比剂注射时间及自动跟踪结合手动触发扫描技术在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338例患者进行CTA检查,其中自动跟踪智能触发组256例,根据触发时间不同分为三组:<15s组、15~19... 目的研究64层CT冠状动脉CTA成像时合理的对比剂注射时间及自动跟踪结合手动触发扫描技术在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338例患者进行CTA检查,其中自动跟踪智能触发组256例,根据触发时间不同分为三组:<15s组、15~19s组及>19s组,探讨触发时间与对比剂注射时间的相关性。自动跟踪手动触发组82例与自动跟踪智能触发15~19s组106例(最佳组)对照,评价智能触发组与手动触发组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2)对比剂采用优维显(370mgI/ml),按1ml/kg体重给药,剂量多在55~85ml,适当调节剂量与速率保证对比剂持续注射时间为17s,注射速率按剂量/17计算。(3)自动跟踪智能扫描组阈值设为120HU;自动跟踪结合手动触发组阈值设为500HU。结果 (1)256例受检者中84%降主动脉起始部对比剂达到阈值的时间在13~18s,平均为15.8s,加上3.3s的屏气时间,再减去2s的盐水排空时间,对比剂的注射时间为17s最合理,智能触发组中触发时间为15~19s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7和0.040)。(2)手动触发能克服智能触发启动过早或过晚的问题,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智能触发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 (1)CTA检查时最佳的对比剂持续注射时间为17s。(2)自动跟踪结合手动触发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自动触发者,应普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手动触发
原文传递
New advances in EMG control methods of anthropomorphic prosthetic hand 被引量:2
18
作者 WANG YiXuan LIU He +5 位作者 LENG DongLiang GAO Wei CAI MaoLin XU WeiQing ZHANG Xiaohua Douglas SHI Ya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978-1979,共2页
Prosthetic hand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people without a hand and it is able to perform certain manual operations in function.In biology,action potentials trigger muscle contractions,and surface elec... Prosthetic hand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people without a hand and it is able to perform certain manual operations in function.In biology,action potentials trigger muscle contractions,and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signals are the sum of action potentials under the skin exposed by the electrodes(via sebum and solution con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advances in EMG control methods anthropomorphi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