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3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CT分析跟骨内骨小梁分布及结构特征
1
作者 张凤珍 孙瑞芬 +4 位作者 李梓瑜 王星 李琨 李志军 张少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85-3889,共5页
背景:跟骨位于足的后下部,受力较大。跟骨外形复杂且不规则,外周有较薄的皮质骨包绕,内部充满大量的骨小梁,探讨骨小梁的微观结构、走行及分布特征有助于提高对跟骨骨折的认识。目的: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仪(Micro-CT)扫描跟骨标本获得... 背景:跟骨位于足的后下部,受力较大。跟骨外形复杂且不规则,外周有较薄的皮质骨包绕,内部充满大量的骨小梁,探讨骨小梁的微观结构、走行及分布特征有助于提高对跟骨骨折的认识。目的: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仪(Micro-CT)扫描跟骨标本获得其影像资料,对其内部骨小梁结构进行分析,探讨跟骨内骨小梁的形态、分布及结构特征。方法:采用Micro-CT连续扫描干燥成人跟骨标本,扫描后获得影像图像,将其以DICOM格式存储。导入影像资料到Hiscan Analyzer软件,显示清晰完整的成人跟骨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的图像,逐层观察骨小梁的走行,依据骨小梁走行特点将跟骨矢状面分为6个部分,在以7 mm为标准的相同厚度下,每个部分选择1个49 mm2等面积的兴趣区,三维重建后获得跟骨及骨小梁的立体微观结构,二值化后运用软件计算感兴趣区域内骨小梁的体积分数、表面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隙和骨小梁数量参数。结果与结论:①跟骨表面皮质层很薄,内部充满大量骨松质,在Gissane角的骨皮质明显增厚;②跟骨上部的骨小梁体积分数大于跟骨下部前端、中和三角区、跟骨下后部、跟骨结节部、跟骨底部,跟骨结节部的骨小梁体积分数大于跟骨下部前端、中和三角区、跟骨下后部、跟骨底部;跟骨结节部的骨小梁表面密度大于跟骨下部前端、中和三角区、跟骨底部,跟骨上部、跟骨下后部的骨小梁表面密度大于中和三角区;跟骨上部的骨小梁厚度大于跟骨结节部;中和三角区的骨小梁间隙大于跟骨上部、跟骨结节部;跟骨结节部的骨小梁数量大于中和三角区;③中和三角区主要分布杆状骨小梁,骨小梁表面密度最小、体积分数较小、骨小梁间隙最大;该部位骨质较疏松,受到高冲击力时抗压缩能力差,骨小梁最先发生断裂,是易发生骨折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跟骨 骨小梁 形态特征 骨折
下载PDF
基于Micro CT的铜导线短路熔痕孔洞特征分析
2
作者 陈克 郭宇航 +3 位作者 邓松华 王轩磊 张亮亮 张斌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571,共6页
导线短路是造成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现行国家标准中将导线短路熔痕分为起火前发生的一次短路熔痕和起火后造成的二次短路熔痕,然而现行国家标准中的鉴定仅停留在定性判断的阶段。火灾现场铜导线短路熔痕特征的量化分析研究是国内... 导线短路是造成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现行国家标准中将导线短路熔痕分为起火前发生的一次短路熔痕和起火后造成的二次短路熔痕,然而现行国家标准中的鉴定仅停留在定性判断的阶段。火灾现场铜导线短路熔痕特征的量化分析研究是国内外研究人员主要关注的重点。本文应用Micro CT技术对铜导线短路熔痕进行断层扫描检测并重构铜导线短路熔痕的3D图像数据,在此基础上统计、归纳、总结铜导线短路熔痕内部孔洞形态及分布等孔洞特征。研究表明,Micro CT能够全面采集铜导线短路熔痕的整体形态和内部孔洞特征,一次短路熔痕与二次短路熔痕内部孔洞半径、表面积、紧密度的特征数据存在差别,可为短路熔痕定性和定量分析判据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ct 短路熔痕 孔洞特征 火灾物证鉴定
下载PDF
基于Micro-CT评价温阳补肾方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股骨头微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谢文博 宋红梅 +2 位作者 林菲菲 吴毅泽 王和鸣 《中医康复》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通过Micro-CT图像评价温阳补肾方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股骨头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6只,分成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温阳补肾方临床等效剂量组)。用马血清加甲基强的松龙的方法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 目的:通过Micro-CT图像评价温阳补肾方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股骨头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6只,分成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温阳补肾方临床等效剂量组)。用马血清加甲基强的松龙的方法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同时正常组等量注射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正常组与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则给予温阳补肾方灌胃,第四周处死所有兔子取材双侧股骨头,用Micro-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大体形态观察:模型组股骨头破损变薄,骨质脆弱,软骨面颜色苍白,表面粗糙;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股骨头破损程度较降低,软骨面颜色较白,骨质较硬,与正常组相比,光泽度较弱。Micro-CT图像显示:模型组股骨头变形,骨皮质不连续且较正常组薄弱,骨质密度不均,“星芒征”消失;软骨面可见剥脱裂纹,骨小梁排列紊乱,甚至断裂;中药组各个骨组织形态与正常组接近;与模型组相比,股骨头外形饱满;骨小梁的排列趋于规则,软骨层增厚,骨皮质连贯。结论:糖皮质激素的大量运用会导致股骨头形态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外形塌陷、骨皮质连续性破坏、骨密度降低、软骨面剥脱、骨小梁紊乱等;温阳补肾方的应用可扭转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骨组织形态变化,使已变形塌陷的股骨头外形趋于饱满、紊乱的骨小梁排列整齐、恢复骨皮质连续性、增厚薄弱的软骨层。从直观的影像学角度,证明了温阳补肾方在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方面的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温阳补肾方 micro-ct 微结构
下载PDF
应用Micro-CT对小鼠全身脂肪扫描成像研究
4
作者 侯豹 黄术兵 +5 位作者 韩佩宇 姚文茜 蔡维维 曲秀霞 孙海建 邱丽颖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 探讨扫描电压和X射线滤光片对小鼠全身脂肪扫描图像质量和对小鼠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C57BL/6小鼠6只,3只为正常对照小鼠,3只为高脂喂养的肥胖小鼠。应用Micro-CT对小鼠全身进行成像扫描,统计不同扫描条件下对小鼠的辐射剂量... 目的 探讨扫描电压和X射线滤光片对小鼠全身脂肪扫描图像质量和对小鼠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C57BL/6小鼠6只,3只为正常对照小鼠,3只为高脂喂养的肥胖小鼠。应用Micro-CT对小鼠全身进行成像扫描,统计不同扫描条件下对小鼠的辐射剂量;使用Analyze12.0分析软件对小鼠皮下和内脏脂肪进行提取,然后评价扫描图像质量以及脂肪分布。结果 正常小鼠和肥胖小鼠的扫描结果表明,在扫描电压为70 kV和Al 1.0 mm X射线滤光片扫描条件下,小鼠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边界清晰且无伪影,图像质量高,辐射剂量小。使用Analyze 12.0软件分离的小鼠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连续且平滑,脂肪显示完整。结论本研究为临床研究患者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提供了理论依据,对CT扫描电压和X射线滤光片的选择提供了数据参考。在降低扫描电压和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扫描电压 滤光片 脂肪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基于Micro-CT和改进DeepSORT的再生稻再生芽追踪计数与再生力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成龙 华向东 +4 位作者 黄诗豪 卢智浩 董佳乐 张俊 杨万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5-174,共10页
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的优势,其再生力直接决定了水稻再生季产量,而水稻再生力与再生季再生芽的数量密切相关。传统人工水稻再生芽检测方法存在接触损伤、主观低效和重复性差等缺点,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MicroCT(computed tomography)和... 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的优势,其再生力直接决定了水稻再生季产量,而水稻再生力与再生季再生芽的数量密切相关。传统人工水稻再生芽检测方法存在接触损伤、主观低效和重复性差等缺点,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MicroCT(computed tomography)和改进的DeepSORT(simple online and realtime tracking)的再生芽多目标追踪计数和再生力评价方法。首先采用Micro-CT成像获取再生季水稻断层图视频流,然后利用YOLOv5s网络作为再生芽追踪检测器,最后通过改进的DeepSORT追踪算法实现水稻再生芽的精准追踪计数。其中DeepSORT改进包括优化再生芽追踪过程中的ID错误;增加再生芽目标追踪的匹配次数,改善ID跳变的问题;计算再生芽的高度信息,实现对再生芽中有效芽的判别。试验结果表明,在目标检测上,YOLOv5s对再生芽和茎秆的平均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7.3%和99.1%,在再生芽多目标追踪上,改进的DeepSORT算法的多目标跟踪准确度为77.61%,高阶跟踪精度为61.73%,ID跳变为6,与改进之前相比,多目标跟踪准确度和高阶跟踪精度分别提升了1.5和8.5个百分点,ID跳变降低了94%。对8种不同处理共104盆水稻再生芽进行追踪计数,将系统测量值与人工测量值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证明本文方法测量的再生芽数量和人工观测值的决定系数为0.983,均方根误差为3.460,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5.647%,两者具有较高的回归性。研究基于有效再生芽和茎秆数量的比值得到水稻早期再生力,对2个水稻品种共38盆水稻的再生力和再生季实际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到决定系数分别为0.795和0.764。该研究为水稻再生芽无损检测和再生力早期评价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micro-ct成像 DeepSORT 目标追踪计数 再生稻再生芽 水稻再生力
下载PDF
Micro-CT评价铁超载影响膝骨关节炎模型小鼠软骨类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黎少聪 何琪 +4 位作者 潘兆丰 杨均政 陈柏豪 王海彬 周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4658-4663,共6页
背景:膝骨关节炎可能与铁代谢异常有关,了解铁超载对膝骨关节炎的作用非常有意义。目的:探究铁超载对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7周龄C57B/6J野生型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与手术+右旋糖酐铁组,每组1... 背景:膝骨关节炎可能与铁代谢异常有关,了解铁超载对膝骨关节炎的作用非常有意义。目的:探究铁超载对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7周龄C57B/6J野生型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与手术+右旋糖酐铁组,每组10只。8周龄时,手术+右旋糖酐铁组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500 mg/kg,每周1次,注射至18周龄时停止;10周龄时,手术对照组与手术+右旋糖酐铁组行左后膝内侧半月板失稳手术。18周龄时处死所有小鼠,通过Micro-CT检测胫骨微结构参数,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关节软骨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普鲁士蓝染色证实铁在小鼠关节中的沉积。结果与结论:①Micro-CT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手术对照组、手术+右旋糖酐铁组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明显减小(P<0.05),骨小梁分离度、结构模型指数增加(P<0.05);与手术+右旋糖酐铁组比较,手术对照组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增加(P<0.05),骨小梁分离度、结构模型指数相减小(P<0.05);②番红O染色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相比,手术+右旋糖酐铁组小鼠软骨表面缺损、破裂严重,表层软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半定量评分更高,提示其关节炎严重程度更高;③普鲁士蓝染色显示,手术+右旋糖酐铁组小鼠滑膜中可见大量被染成深蓝色的铁沉积颗粒,正常对照组与手术对照组均无明显铁沉积颗粒;④结果显示,铁超载能够加重膝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并且增加软骨蛋白多糖成分的丢失和软骨下骨的骨丢失,明确了铁超载与膝骨关节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铁超载 micro-ct 膝关节 番红-O染色 普鲁士蓝染色 软骨下骨 OARSI评分
下载PDF
基于Micro-CT解析抗疏强骨方对去势小鼠骨微结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钟于科 董博 +5 位作者 袁普卫 王占魁 康武林 刘德玉 马阿妮 姚洁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运用Micro-CT断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探讨抗疏强骨方对去势雌性小鼠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清洁级6周龄KM雌性小鼠60只,根据分层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抗疏强骨方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手术切除双侧卵... 目的运用Micro-CT断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探讨抗疏强骨方对去势雌性小鼠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清洁级6周龄KM雌性小鼠60只,根据分层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抗疏强骨方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术后1周开始灌胃给药,抗疏强骨方组和阿仑磷酸钠组除了分别每天23.53 g/kg抗疏强骨方和1.3 mg/kg阿仑膦酸钠灌胃,其他饲养方法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相同,连续治疗12周后处死取材。运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检测各组骨微结构;ELISA检测血清中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小梁骨密度(Tb.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降低(P<0.05),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阿仑膦酸钠组与抗疏强骨方组中Tb.BMD、BV/TV、Tb.N、Tb.Th升高(P<0.05),Tb.Sp、SMI降低(P<0.05);从三维重建图看,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股骨Ward三角区骨小梁数量稀疏、间隙变大;与模型组相比,阿仑膦酸钠组与抗疏强骨方组股骨近端股骨头内骨小梁相对完整;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血清中B-ALP、BGP、TRACP-5b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阿仑膦酸钠组与抗疏强骨方组血清中B-ALP、BGP、TRACP-5b降低(P<0.05)。结论抗疏强骨方可以减少去势小鼠骨量丢失,改善骨微结构,从而达到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抗疏强骨方 骨微结构 micro-ct
原文传递
超声加速卢戈氏碘液增强Micro-CT成像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术中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8
作者 牛燕红 夏成万 +4 位作者 章茜 马冠宇 王育新 胡勤刚 蒲玉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82-987,共6页
目的:将超声引入卢戈氏碘液(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中,评价其加速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样本Micro-CT增强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首先,超声(3 W)作用于Lugol’s iodine(1%、3%、5%)染色Cal-27细胞... 目的:将超声引入卢戈氏碘液(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中,评价其加速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样本Micro-CT增强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首先,超声(3 W)作用于Lugol’s iodine(1%、3%、5%)染色Cal-27细胞过程中,作用时间为5、10、15 min。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评价Cal-27染色差异。其次,选择36只Balb/c裸鼠[8周龄,(25±2)g]断颈法处死后分离小鼠舌体组织,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超声组及无超声组,再以1%、3%、5%Lugol’s iodine染色(n=6),在染色后0.5 h和1 h行Micro-CT成像和CT值定量分析。选取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4例病理诊断为颊黏膜鳞状细胞癌的OSCC男性患者,纳入8块肿瘤样本,随机分为超声组和无超声组。以3%Lugol’s iodine浸染组织块,Micro-CT成像时间为染色后0.5 h、1 h、2 h、4 h。CNR值定量分析肿瘤和正常组织间的成像清晰度。结果: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超声作用Cal-27在5 min和10 min时,1%、3%Lugol’s iodine的AOD值高于对照组(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超声作用下小鼠舌体组织的Micro-CT成像的CT值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研究结果显示,OSCC标本超声作用3%Lugol’s iodine染色2 h的Micro-CT成像可见肿瘤和正常组织边界,同时HE切片可见分界线。结论:超声辅助Lugol’s iodine可加速Cal-27的浸润,与此同时超声辅助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用于OSCC样本术中切缘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micro-ct 卢戈氏碘液 口腔鳞状细胞癌 切缘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鸡、牛骨颗粒Micro CT原位可视化鉴别
9
作者 朱瀛 高冰 +3 位作者 史卓林 解茹越 刘贤 韩鲁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4-398,438,共6页
不同种属动物源肉骨粉的快速鉴别分析技术是加强饲料监管、防范疯牛病传播的重要保障。为了探索使用显微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 CT)快速鉴别分析不同种属动物源肉骨粉的可行性,本研究以制备的哺乳动... 不同种属动物源肉骨粉的快速鉴别分析技术是加强饲料监管、防范疯牛病传播的重要保障。为了探索使用显微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 CT)快速鉴别分析不同种属动物源肉骨粉的可行性,本研究以制备的哺乳动物源牛骨颗粒和非哺乳动物源鸡骨颗粒各100个作为样品集,以不同相对位置鸡、牛骨颗粒以及鸡骨颗粒中牛骨颗粒质量分数约0.97%分别制备验证集,使用Bruker Skyscan 1275 Micro CT对所有样品进行扫描和图像重构(管电压80 kV、管电流125μA,图像分辨率10μm,重构灰度图像灰度阶为0~255,对应X射线吸收系数为0~0.035);提取不同骨颗粒样品的感兴趣区域进行图像分割,并结合PLS DA和SVM DA机器学习算法分别构建鸡和牛骨颗粒分割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鸡、牛骨颗粒图像分割感兴趣区域灰度区间为165~255,基于PLS DA和SVM DA模型的鸡、牛骨颗粒鉴别交互验证总准确率均为94%,验证集样品的Micro CT三维原位可视化表征结果经验证与样品实际结果一致。结果表明,Micro CT结合PLS DA和SVM DA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哺乳和非哺乳动物源骨颗粒的鉴别分析是可行的。本研究为不同种属动物源饲料的快速、无损鉴别提供了新的三维原位可视化表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骨颗粒 鉴别 micro ct 三维原位可视化 机器学习
下载PDF
不同热解温度骨炭孔隙结构的Micro-CT原位三维可视化表征
10
作者 朱瀛 王梦妍 +3 位作者 黄圆萍 解茹越 刘贤 韩鲁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07-413,共7页
骨炭作为不同动物源骨粉资源化利用的一种重要产物,含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活性位点,可被用作于催化剂载体或水体、土壤等环境中的吸附剂。为了三维、原位可视化表征不同动物源骨炭颗粒的孔隙结构特征,选择热解温度为400、500、600、700、... 骨炭作为不同动物源骨粉资源化利用的一种重要产物,含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活性位点,可被用作于催化剂载体或水体、土壤等环境中的吸附剂。为了三维、原位可视化表征不同动物源骨炭颗粒的孔隙结构特征,选择热解温度为400、500、600、700、800℃的猪、牛骨炭颗粒为研究对象。骨炭颗粒Micro-CT扫描条件为:管电压50 kV、管电流200 mA、图像分辨率10μm;Micro-CT图像二值化方法为Adaptive mean-C。结果表明:UM和ACE相结合的Micro-CT图像滤波处理方法最优;不同热解温度骨炭颗粒的断层结构图像和容积模型与电镜结果相近;骨炭颗粒比表面积、孔隙率和孔径分布的定量表征结果与实验室BET法的测定值相吻合。研究结果可为骨炭孔隙结构原位三维分析提供一种非破坏、可视化的表征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炭孔隙结构 原位三维可视化 micro-ct 图像处理
下载PDF
IDEAL-IQ联合Micro-CT定量评估兔1型糖尿病骨髓脂肪含量和骨小梁微结构相关性的研究
11
作者 张甜 李亮 +4 位作者 费紫嫣 高宇凡 王焰 闫玉辰 查云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149,160,共6页
目的 采用定量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quantitation sequence, IDEAL-IQ)联合计算机显微断层扫描(micro computed t... 目的 采用定量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quantitation sequence, IDEAL-IQ)联合计算机显微断层扫描(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技术评估兔1型糖尿病腰椎骨髓脂肪含量和骨小梁微结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将16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糖尿病组(n=8)和对照组(n=8),糖尿病组采用四氧嘧啶造模。在造模成功后第0、4、8、12、16周通过IDEAL-IQ定量评估兔腰椎骨髓脂肪含量。在第16周采用Micro-CT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兔腰椎骨小梁微结构进行定量评估。不同时间点腰椎IDEAL-IQ脂肪分数差异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同一时间点组间脂肪分数、Micro-CT骨小梁形态计量学参数、组织病理学参数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骨髓脂肪分数与骨小梁形态计量学参数、组织病理学参数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骨髓脂肪含量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各时间点脂肪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腰椎骨髓脂肪分数在第1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987±4.859 vs. 51.015±8.469,P<0.05);第16周糖尿病组骨体积、总表面积、骨表面积、骨表面积总体积比、骨小梁数量均低于对照组,而骨小梁分离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第16周糖尿病兔腰椎骨髓脂肪细胞数量(32.875±11.051 vs. 71.667±13.125, P<0.01)增加,而骨小梁数量(11.375±1.506vs.4.333±1.211, P<0.01)与骨小梁面积(0.927±0.071vs.0.312±0.100, P<0.01)明显减少;IDEAL-IQ脂肪分数与组织病理学脂肪细胞计数呈正相关关系(r=0.539 95%CI:0.012~0.832),与骨小梁模式因子、骨小梁结构模型指数、骨小梁分离度呈轻中度正相关关系,与骨矿物质密度、总体积、骨体积、骨体积分数、总表面积、骨表面积、骨表面积体积比、骨表面积总体积比、骨小梁数量呈轻至中度负相关关系。结论 1型糖尿病腰椎骨髓脂肪含量与骨小梁微结构变化存在相关性,IDEAL-IQ联合Micro-CT的多模态定量影像技术有望为1型糖尿病提供全面的骨髓微环境评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磁共振成像 IDEAL-IQ micro-ct 骨髓脂肪 骨小梁 骨微结构 骨髓微环境
下载PDF
^(18)F-FLT Micro PET/CT显像评价奥拉帕尼对裸鼠乳腺癌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
12
作者 王思淇 陶伟涛 +2 位作者 许阿磊 薛杨央 汪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8)F-FL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评价奥拉帕尼(Olaparib)对裸鼠乳腺癌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建立24只BALB/C裸鼠MCF-7乳腺癌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单纯... 目的探讨^(18)F-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8)F-FL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评价奥拉帕尼(Olaparib)对裸鼠乳腺癌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建立24只BALB/C裸鼠MCF-7乳腺癌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Olaparib组、Olaparib+放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 h对裸鼠行^(18)F-FLT Micro PET/CT显像。比较4组治疗前后肿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总增殖体积(TPV)及肿瘤体积的变化。显像完成后,取出肿瘤进行称重观察肿瘤质量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分析肿瘤增殖指数Ki-6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肿瘤的SUV max与免疫组化指标Ki-67及PCNA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4组肿瘤的SUV max、TPV及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1、0.061、0.045,P>0.05);治疗结束后48 h,对照组和Olaparib组的肿瘤SUV max较治疗前升高(t=-12.111,P<0.001;t=-3.001,P=0.03);单纯放疗组和Olaparib+放疗组肿瘤的SUV max较治疗前减低(t=5.829,P<0.01;t=4.448,P<0.01),Olaparib+放疗组肿瘤的SUV max、TPV和肿瘤体积均低于单纯放疗组(t=3.388、5.884、5.990,P<0.01)。Olaparib+放疗组瘤体质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F=44.405,P<0.00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Ki-67及PCNA在Olaparib+放疗组中表达均少于其他3组(F=16.289、39.645,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SUV max与Ki-67及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r=0.920、0.918,P<0.01)。结论^(18)F-FLT Micro PET/CT显像可以评价Olaparib对裸鼠乳腺癌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18)F-氟脱氧胸苷 放射疗法 micro PET/ct Ki-67 PCNA
下载PDF
基于micro-CT的下颌牙龈癌颌骨侵犯的影像学评估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健 张野 侯承素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对下颌牙龈癌颌骨侵犯进行影像学评估及分析,为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案及术后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60例下颌牙龈癌手术患者,分析术前曲面体层片、平扫和增强CT,并对其中符合条件的30例手术标本进行micro-CT三维重建,分析骨密... 目的:对下颌牙龈癌颌骨侵犯进行影像学评估及分析,为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案及术后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60例下颌牙龈癌手术患者,分析术前曲面体层片、平扫和增强CT,并对其中符合条件的30例手术标本进行micro-CT三维重建,分析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分离度等相关参数。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影像学检查,曲面体层片、平扫及增强CT均有不足,micro-CT三维重建可以准确区分骨松质及骨皮质,评估下颌骨侵犯的范围及程度,相应的数据参数分析癌边缘及癌中心与正常下颌骨组织的皮质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厚度显著变薄(P<0.05),松质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癌中心与正常下颌骨组织骨小梁分离度增加(P<0.05)。结论:目前对于下颌牙龈癌的手术方案还存在争议,进一步提高CT检查精度,可能会为制定下颌牙龈癌手术方案提供更精确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牙龈癌 micro-ct 骨密度 骨小梁厚度 骨小梁分离度
原文传递
显微CT技术在钧釉瓷微观结构中的应用
14
作者 王远旭 康葆强 +3 位作者 李合 吴军明 刘轶群 陈伟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89,共9页
X射线显微镜(显微CT)是一种非破坏性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采用显微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金元时期的钧釉瓷内部气泡和孔隙进行三维可视化和定量分析,得到了三维可视化分布图像与定量数据。研究发现,金元时期钧釉瓷釉层气泡尺寸相差大... X射线显微镜(显微CT)是一种非破坏性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采用显微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金元时期的钧釉瓷内部气泡和孔隙进行三维可视化和定量分析,得到了三维可视化分布图像与定量数据。研究发现,金元时期钧釉瓷釉层气泡尺寸相差大,且分布离散。其中,大于100μm的气泡主要分布在釉层中层;小于100μm的气泡分布在釉层表层,通过结合岩相分析与化学组成分析发现,该特征的形成与釉的高温黏度、烧成温度等因素有关。研究采用了显微CT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其是一种无损分析古陶瓷气泡与孔隙特征及工艺的新方法,该研究验证了显微CT在古陶瓷微观结构研究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古陶瓷制作工艺的科学分析、鉴定、保护和修复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ct 三维重建 无损检测 钧釉瓷 气泡 孔隙
下载PDF
基于显微CT影像的靶丸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15
作者 汤玉玲 赵庆贤 +1 位作者 刘家铭 罗守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2,共6页
靶丸的内外表面缺陷分布对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实验成功率及效率有重要影响,目前观测不透明靶丸的内表面仅有用X射线直接成像技术获取局部二维信息。运用显微CT实现靶丸三维成像,可得到靶丸内外全表面形貌信息;运用边缘检测、理想曲面拟合... 靶丸的内外表面缺陷分布对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实验成功率及效率有重要影响,目前观测不透明靶丸的内表面仅有用X射线直接成像技术获取局部二维信息。运用显微CT实现靶丸三维成像,可得到靶丸内外全表面形貌信息;运用边缘检测、理想曲面拟合分割出缺陷区域,通过连通域分析对表面缺陷进行分块,并分别计算各区域的宽度、高度;运用体绘制方法交互绘制出了靶丸三维数据的立体效果,尤其突出了缺陷区域的彩色高度场效果,并通过虚拟切割观察靶丸内表面。基于该方法的靶丸内外表面缺陷观测技术,能识别大多数表面缺陷,且能较为准确地计算出缺陷尺寸参数,未识别出的缺陷通过体绘制可被观察到作为补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分割 缺陷检测 ICF靶丸 显微ct 体绘制
下载PDF
Micro-CT技术在某地下工程裂隙岩体三维显微结构表征的应用
16
作者 张锐 余露 +2 位作者 肖涉恒 于江龙 郭义 《电力勘测设计》 2023年第5期52-56,共5页
造成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涌突水危害的主要灾害源为导水夹泥构造。裂隙岩体渗透率主要受其内在裂隙结构与空隙分布特征影响,其中充填物的微观组分以及孔隙结构特征至关重要。以某地下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Micro-CT技术对多组不同位置试样... 造成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涌突水危害的主要灾害源为导水夹泥构造。裂隙岩体渗透率主要受其内在裂隙结构与空隙分布特征影响,其中充填物的微观组分以及孔隙结构特征至关重要。以某地下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Micro-CT技术对多组不同位置试样的孔隙结构进行表征,从微观角度诠释影响其渗透性的作用机制。X射线三维显微镜突破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传统的表面显微成像技术方法的局限性,可以精准表征样品内部的三维显微结构,为裂隙岩体及其充填物的研究提供全新的高分辨率无损透视检测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充填物 三维孔隙特性 微观机理 micro-ct
下载PDF
显微CT技术测量不规则多孔悬浮载体比表面积初探
17
作者 杨吉平 郭黎明 +1 位作者 王志 王朋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循环水产养殖系统(RAS)中最关键的水处理过程是氧化有害的含氮化合物,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是去除水体中有害含氮化合物的默认设计选择,而悬浮载体是MBBR系统的核心部件。为了较准确地评估MBBR中的载体性能,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 循环水产养殖系统(RAS)中最关键的水处理过程是氧化有害的含氮化合物,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是去除水体中有害含氮化合物的默认设计选择,而悬浮载体是MBBR系统的核心部件。为了较准确地评估MBBR中的载体性能,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悬浮载体比表面积测量方法,使用显微CT技术对两种不规则多孔悬浮载体进行扫描建模,获得载体性能最重要的指标——比表面积参数,并通过数学模型验证了计算的准确性。结果显示,与BET气体吸附法相比,显微CT法测得的比表面积更适用于评估载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ct 悬浮载体 比表面积 循环水养殖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下载PDF
基于Micro-CT的黄瓜苗坨夹取破损检测及取苗参数优化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洋 毛罕平 +3 位作者 韩绿化 徐静云 马国鑫 李亚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34,共8页
为了减小自动移栽时取苗爪夹取苗坨的破损,利用X射线Micro-CT对处于夹取状态的黄瓜苗坨进行检测,用阈值分割方法将根系和孔隙从断层图片中分割提取并三维重构。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将苗坨划分成6等份,对根系和孔隙的体积和分布密度进行统计... 为了减小自动移栽时取苗爪夹取苗坨的破损,利用X射线Micro-CT对处于夹取状态的黄瓜苗坨进行检测,用阈值分割方法将根系和孔隙从断层图片中分割提取并三维重构。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将苗坨划分成6等份,对根系和孔隙的体积和分布密度进行统计,得出夹取过程中根系未发生显著位移,根系的作用是将基质缠绕包裹住,防止苗坨散坨;孔隙的体积和分布密度变化非常显著,新生孔隙的聚集和裂缝的形成是导致苗坨破损的主要原因。苗坨中夹针收缩移动的区域、夹针的顶端部位和苗坨的顶部是破损的主要部位,用这3个区域孔隙体积的增加量作为评价苗坨破损量的指标,对圆形和扁形2种夹针,在夹针直径为2、2.5和3 mm,夹取初始角为7°、9°和11°时进行扫描试验,得出在夹针收缩量为5 mm时,减小夹针直径和增大夹持初始角可以减小苗坨破损量,相同夹取条件下圆针夹取苗坨的破损量小于扁针;在夹取力等于苗坨屈服点的抗压力7.31 N时,圆针和扁针的收缩量分别为4.75和4.26 mm,此时孔隙体积的增加量分别为843.7和786.1 mm^3,扁针夹取苗坨的破损量小于圆针。以苗坨质量损失25%作为考核指标,在自动取苗机构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夹针直径为2 mm,夹取力和夹取初始角分别为7.31 N和11°时,苗坨的破损率为6.3%,小于其他参数的试验结果,与Micro-CT扫描分析的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优化 移栽 黄瓜穴盘苗 苗坨 micro-ct 破损 根系
下载PDF
Micro-CT和力学测试观察环磷酰胺诱导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时效特点 被引量:10
19
作者 于琼 吕思敏 +2 位作者 崔燎 吴铁 王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应用骨生物力学测试和micro-CT技术,观察环磷酰胺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的时效关系。方法 3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用环磷酰胺4.5 mg·kg-1·d-1连续灌胃15 d,停药后的0、15和30 d,取右侧股骨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然后进行MicroCT扫描... 目的应用骨生物力学测试和micro-CT技术,观察环磷酰胺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的时效关系。方法 3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用环磷酰胺4.5 mg·kg-1·d-1连续灌胃15 d,停药后的0、15和30 d,取右侧股骨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然后进行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大鼠环磷酰胺诱导15 d后,股骨松质骨的三维结构和评价参数均呈现明显的微观结构退化,小梁骨结构由板状向杆状变化,而生物力学性能降低,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加。停药后15d和30d,股骨松质骨的三维结构和评价参数仍然呈现明显的骨质疏松变化,除韧性系数和刚性系数外,其他生物力学参数仍然低下。停药后,环磷酰胺组大鼠以上各骨评价参数虽呈现了稳定的增长趋势,但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弱。结论环磷酰胺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近期效果好,停药后1个月内,骨增长的抑制效果虽有所减弱,但骨丢失仍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大鼠 骨质疏松 micro-ct 骨生物力学
下载PDF
基于Micro-CT的骨内微血管显影和三维重建 被引量:8
20
作者 范猛 汪爱媛 +7 位作者 王玉 彭江 赵斌 刘斌 张莉 卢强 许文静 卢世璧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84,共7页
在保留骨矿物成分及骨结构的前提下,应用亚纳米级硫酸钡作为血管造影剂,通过Micro-CT对骨内微血管结构进行二维及三维显像,并实现血管、骨显微结构及骨矿物量的同步定量评价.成年鸸鹋8只,4只为空白对照组,4只为实验组.实验组动物于麻醉... 在保留骨矿物成分及骨结构的前提下,应用亚纳米级硫酸钡作为血管造影剂,通过Micro-CT对骨内微血管结构进行二维及三维显像,并实现血管、骨显微结构及骨矿物量的同步定量评价.成年鸸鹋8只,4只为空白对照组,4只为实验组.实验组动物于麻醉成功并置换下肢血液后,自腹主动脉注入亚纳米级硫酸钡明胶混悬液,进行下肢血管造影,取下肢股骨标本进行Micro-CT扫描,根据CT值的差异,通过软件进行骨内微血管的二维显像及三维重建;在股骨头部及大转子部选择兴趣区进行血管体积,骨显微结构及骨矿物量比较.将标本脱钙后进行组织学检查.骨内微血管造影Micro-CT重建后,血管内造影剂CT值在3 000至12 000 HU,高于骨的CT值,且无伪影干扰;二维断层,投影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中骨血管结构显像清晰,易于分辨,可以将血管情况与骨显微结构及骨矿物量同时定量评价.通过阈值分割去除血管影像后获得的骨结构和骨矿物量计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血管造影不干扰组织学检查,能清晰显示骨内微血管.以亚纳米级硫酸钡作为造影剂,基于Micro-CT的骨内微血管造影能够直接反应骨内血管,并能将骨结构同时显示并进行定量评价且不破坏标本,为骨坏死、骨折、骨肿瘤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micro-ct 骨内微血管 硫酸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