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儿童血清IGF-1/IGFBP-3摩尔比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静静 贾媛媛 +1 位作者 胡苗苗 成胜权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681-687,共7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矮小症(ISS)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IGF结合蛋白-3(IGFBP-3)摩尔比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32例学龄期ISS儿童的临床和实验室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矮小症(ISS)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IGF结合蛋白-3(IGFBP-3)摩尔比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32例学龄期ISS儿童的临床和实验室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儿童接受至少2年的rhGH治疗。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IGF-1和IGFBP-3浓度,并计算摩尔比。rhGH治疗前后数据差值(Δ)=治疗后值-治疗前值。rhGH治疗1年后Δ身高标准差分值(SDS)<0.3定义为治疗反应不良,Δ身高SDS≥0.3定义为治疗反应良好。结果:与基线相比,rhGH治疗1年和2年身高SDS、IGF-1 SDS、IGFBP-3 SDS以及IGF-1/IGFBP-3摩尔比SDS均增加(P<0.05)。rhGH治疗反应不良的学龄期ISS儿童基线时的实际年龄、骨龄明显高于反应良好儿童,同时IGF-1/IGFBP-3摩尔比和IGF-1/IGFBP-3摩尔比SDS明显低于反应良好儿童(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时IGF-1/IGFBP-3摩尔比SDS较低是rhGH治疗反应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rhGH治疗1年或2年后的Δ身高SDS与ΔIGF-1/IGFBP-3摩尔比、ΔIGF-1/IGFBP-3摩尔比SDS呈正相关(P<0.05)。进一步校正作为协变量的基线身高后,治疗2年后Δ身高SDS与ΔIGF-1/IGFBP-3摩尔比SDS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GF-1/IGFBP-3摩尔比SDS与rhGH治疗后身高增加反应相关,可能适合作为预测学龄期ISS儿童接受rhGH治疗后身高反应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特发性矮小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摩尔比 身高标准差分值
下载PDF
安氏Ⅱ类错拔除第一磨牙矫治面部高度的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支方静 何进安 莫水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评估成人安氏Ⅱ类错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前后面部高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对15例成人安氏Ⅱ类错患者因第一磨牙严重龋坏,拔除1~3颗第一磨牙,采用0.022×0.028英寸直丝托槽,常规直丝弓技术矫治,对术前术后头影测量结果进行配对... 目的:评估成人安氏Ⅱ类错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前后面部高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对15例成人安氏Ⅱ类错患者因第一磨牙严重龋坏,拔除1~3颗第一磨牙,采用0.022×0.028英寸直丝托槽,常规直丝弓技术矫治,对术前术后头影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评价面部垂直向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矫治疗程19~32个月,平均为25个月。颌面部垂直向高度的变化:FH-MP、SN-MP减小,OP-SN、PP-MP增大,且OP-SN矫治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L1-MP减小,U1-PP增大,矫治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U6-PP减小、L6-MP增大,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FMIA、y-轴角、NBa-PtGn减小,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安氏Ⅱ类错拔除第一磨牙矫治,下后牙及上前牙伸长,下切牙压低,平面角增大,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关闭第一磨牙拔牙间隙前后,颌面部垂直向高度无明显变化,但对高角及开患者仍需要加强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磨牙 面部高度 安氏Ⅱ类错
下载PDF
高角拔牙病例治疗前后牙齿位移与软组织颏部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欧阳莉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目的分析高角拔牙病例正畸治疗前后牙齿位移与软组织颏部位置及曲线形态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高角拔牙病例(Ⅰ或Ⅱ类骨面型)正畸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7项牙性指标,3项骨性指标及2项软组织指标的定点测量分析,再通过Pearson... 目的分析高角拔牙病例正畸治疗前后牙齿位移与软组织颏部位置及曲线形态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高角拔牙病例(Ⅰ或Ⅱ类骨面型)正畸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7项牙性指标,3项骨性指标及2项软组织指标的定点测量分析,再通过Pearson简单直线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简单直线相关分析证实,7项牙性指标中与软组织指标面角的改变相关的指标为U6-PP距与L6-MP距之和及U1-PP距;与软组织指标颏沟倾角的改变相关的为U6-PP距与L6-MP距之和、L1-NB距、U1-PP距及L1-MP距。偏相关分析显示U6-PP距与L6-MP距改变之和与面角和颏沟倾角的改变为强相关,且为间接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对面角和颏沟倾角的改变影响力较大的牙性指标:对面角影响大的只有U6-PP距与L6-MP距之和;对颏沟倾角影响大的有2项牙性指标,并按影响力大小排序:U6-PP距与L6-MP距之和的影响力大于L1-NB距。结论在高角拔牙病例的正畸治疗中磨牙高度的改变与颏部位置及曲线形态的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角病例 软组织颏部 磨牙高度 相关性
下载PDF
利用微创拔牙术保留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叶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225-1227,共3页
目的:下颌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时采用微创拔牙术,观察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情况。方法:水平骨埋伏智齿122例,术前拍X线片,根据第二磨牙远中是否存在病理性阴影分为两组,术后1周及12周复诊拍X线片,对比观察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 目的:下颌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时采用微创拔牙术,观察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情况。方法:水平骨埋伏智齿122例,术前拍X线片,根据第二磨牙远中是否存在病理性阴影分为两组,术后1周及12周复诊拍X线片,对比观察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拔牙前第二磨牙远中有阴影组在术后12周时其远中牙槽骨恢复高度与无阴影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水平埋伏的智齿应该早期拔除,术中应该尽量保留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拔牙 下颌第二磨牙 牙槽骨高度
下载PDF
乳磨牙牙槽骨高度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红梅 石四箴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25-28,共4页
目的 研究分析儿童正常乳磨牙牙槽骨的高度 ,探讨影响儿童牙槽骨高度的各种因素及其测量方法 ,确定儿童牙槽骨丧失的诊断标准。方法 以Digora数字式X线摄影系统和改良的咬合翼片固位装置 ,拍摄2 0 9名 3~ 9岁儿童正常乳磨牙的标准咬... 目的 研究分析儿童正常乳磨牙牙槽骨的高度 ,探讨影响儿童牙槽骨高度的各种因素及其测量方法 ,确定儿童牙槽骨丧失的诊断标准。方法 以Digora数字式X线摄影系统和改良的咬合翼片固位装置 ,拍摄2 0 9名 3~ 9岁儿童正常乳磨牙的标准咬合翼片后 ,用Digora系统的距离测量功能 ,获得X线片乳磨牙邻面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的距离 ,作为乳磨牙牙槽骨的相对高度 ,研究其生理变化范围 ,并进一步分析其与年龄、性别、颌位、牙位等的关系。结果 正常乳磨牙邻面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距离的平均值为 ( 1 .1 4± 0 .3 0 )mm ,存在个体差异。牙位不同 ,距离不同 (P <0 .0 1 )。下颌牙的距离大于上颌同名牙的距离 (P <0 .0 1 )。性别不同牙的距离在上颌无显著性差异 ,而下颌男性大于女性 (P <0 .0 1 )。距离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 ,随年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 (r =0 .4 1 96,P =0 .0 0 0 1 )。结论 正常乳磨牙牙槽骨的高度受个体差异、年龄、性别、颌位和牙位的影响 ,在一定生理范围内变化 ( <2mm) ,如 >2mm ,则提示有牙槽骨吸收。Digora数字式X线摄影系统和改良的固位装置适用于此项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磨牙 牙槽骨高度 釉质骨质界 牙槽嵴顶 数字化影像
下载PDF
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后相邻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情况的早期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周荣娥 于毅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 :观察低位近中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相邻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情况的变化。方法:58例低位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前后随访观察6个月,通过全景片测量相邻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高度,临床检查牙周袋深度、龈缘位置和附着水平等牙周指... 目的 :观察低位近中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相邻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情况的变化。方法:58例低位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前后随访观察6个月,通过全景片测量相邻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高度,临床检查牙周袋深度、龈缘位置和附着水平等牙周指标。结果:58例低位近中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相邻第二磨牙远中齿槽嵴高度和龈缘位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年轻患者,应尽早拔除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有益于增加拔牙后相邻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中阻生 下颌第三磨牙 牙槽嵴高度
下载PDF
正常中后牙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徐红红 柳青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后牙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调查了100例正常样本,男女各50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下颌平面角、ANB角、前、后面高、前下面高、上、下后牙牙槽高度等11项指标,并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上下后牙牙槽... 目的:探讨后牙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调查了100例正常样本,男女各50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下颌平面角、ANB角、前、后面高、前下面高、上、下后牙牙槽高度等11项指标,并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上下后牙牙槽高度与前下面高、前面高、后面高呈正相关,与下颌平面角、ODI呈负相关,下颌后牙牙槽高度还与ANB角呈正相关,与APDI呈负相关。结论:后牙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提示临床正畸医生在正畸设计时,不能忽视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牙槽高度垂直生长型相关关系正常(牙合)
下载PDF
第一磨牙临床冠高度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效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玉凤 沈银环 +3 位作者 李玉增 干春凤 高丽梅 刘璐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33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第一磨牙临床冠高度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患者46例。测量其治疗前第一磨牙临床冠高度,治疗结束后以ICON指数评价其疗效;分析第一磨牙临床冠高度与无托槽... 目的:探讨第一磨牙临床冠高度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患者46例。测量其治疗前第一磨牙临床冠高度,治疗结束后以ICON指数评价其疗效;分析第一磨牙临床冠高度与无托槽隐形矫治效果的相关性。结果:46例患者治疗前的第一临床冠平均高度为(5.66±0.86)mm。46例患者中,17例获得很大改善,27例获得较大改善,2例获得中等改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磨牙临床冠高度与治疗效果呈明显正相关(r=0.619,P<0.001)。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第一临床冠高度值低于4.5 mm时,可能使治疗效果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ICON指数 第一磨牙临床冠高度
下载PDF
大气对流层气体组分随高度变化的理论预期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俊斌 朱霞 +1 位作者 王凯俊 谭德宏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0-65,共6页
利用大气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变化的规律,采用局部平衡的多分子混合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对流层气体组分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发现大气各主要成分体积分数、分子平均摩尔质量均随高度线性变化,并拟合数值计算结果得到了相关参数。氧气的相对体... 利用大气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变化的规律,采用局部平衡的多分子混合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对流层气体组分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发现大气各主要成分体积分数、分子平均摩尔质量均随高度线性变化,并拟合数值计算结果得到了相关参数。氧气的相对体积分数随高度明显下降,而氮气的相对体积分数却明显上升;但是相比于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大气分子平均摩尔质量的改变可以忽略。该理论比以往其他模型预测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具有更自然、更接近实际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摩尔质量 氧气体积分数 氮气体积分数 高度 变化规律
下载PDF
乳磨牙根尖周病变对其继承恒牙萌出高度及方向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育纯 姚志荣 熊桂娟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2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乳牙根尖周病变及不同治疗方法对恒牙萌出的影响。方法将75例乳牙根尖周病变患者分为A组(自然萌出组)24例、B组(氧化锌碘仿糊剂)22例和C组(Vitapex糊剂)29例,治疗结束后1年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根尖周病的乳磨牙其继承恒牙萌出... 目的探讨乳牙根尖周病变及不同治疗方法对恒牙萌出的影响。方法将75例乳牙根尖周病变患者分为A组(自然萌出组)24例、B组(氧化锌碘仿糊剂)22例和C组(Vitapex糊剂)29例,治疗结束后1年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根尖周病的乳磨牙其继承恒牙萌出高度与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不同根管充填材料的乳磨牙其继承恒牙萌出时间和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磨牙根尖周病变其继承恒牙萌出有迟缓的趋势;不同材料充填根管其继承恒牙萌出的时间和方向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根尖周病变 继承恒牙 萌出高度 萌出方向
下载PDF
两种边缘设计的髓腔固位冠修复不同缺损下颌第一磨牙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翟晓阳 张静亚 +2 位作者 张三柯 姜川静 邱晓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下颌第一磨牙在不同的轴壁厚度和高度缺损时,两种边缘设计的髓腔固位冠受力时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髓腔固位冠预备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不同轴壁厚度(t,分别为1、2、3mm),不同轴壁高度(h,分别为2、3、... 目的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下颌第一磨牙在不同的轴壁厚度和高度缺损时,两种边缘设计的髓腔固位冠受力时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髓腔固位冠预备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不同轴壁厚度(t,分别为1、2、3mm),不同轴壁高度(h,分别为2、3、4mm)的两种边缘设计(平面对接型为A组,包绕型为B组)下颌第一磨牙有限元模型,并行髓腔固位冠修复,对各模型进行垂直及斜向加载,记录在两种力学加载下剩余牙体组织最大主应力和等效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结果两组实验模型的牙体组织最大主应力及等效应力在两种力学载荷下分布相似;垂直载荷下,t、h相同时,A组最大主应力及等效应力值均小于B组;斜向载荷下,h一定时,A、B组最大主应力值随轴壁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在t相同、h为2、3mm时,A组等效应力值低于B组;当h为4mm时,A组等效应力值高于B组。结论咀嚼运动中,在承受垂直向的力时,平面对接型髓腔固位冠优于包绕型;当余留轴壁高度较高,包绕型髓腔固位冠比平面对接型能更好地承受侧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髓腔固位冠 有限元分析 轴壁高度 等效应力
下载PDF
OSSTEM TS Ⅲ型短种植体在下颌磨牙区的临床应用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新宇 孟翔峰 《东南国防医药》 2015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通过对OSSTEM短种植体在磨牙区临床应用3年的临床观察,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行种植修复的76例患者,共植入113颗OSSTEM TSⅢ型(韩国奥齿泰TSⅢ型种植系统)短种植体,全部种植位点位于下颌磨牙区。测量评估... 目的通过对OSSTEM短种植体在磨牙区临床应用3年的临床观察,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行种植修复的76例患者,共植入113颗OSSTEM TSⅢ型(韩国奥齿泰TSⅢ型种植系统)短种植体,全部种植位点位于下颌磨牙区。测量评估C/I比值(冠与种植体长度比值)、种植体颈部近远中牙槽骨高度及临床指征,采用Zarb种植体成功标准和Wheeler种植体存留率标准评价OSSTEM TSⅢ短种植体3年成功率和存留率。结果 75个种植位点采用单冠修复,38个位点采用联冠修复。113颗OSSTEM TSⅢ短种植体负重后经36个月的临床观察,C/I比值平均值为1.25,种植术后即刻、1年、3年种植体近中边缘骨高度分别为(0.55±0.08)mm、(-0.07±1.09)mm、(-0.28±1.18)mm,远中边缘骨高分别为(0.59±1.19)mm、(-0.21±1.13)mm、(-0.28±1.36)mm,OSSTEM TSⅢ短种植体3年存留率100.0%,成功率93.8%。结论在下颌磨牙区植入短种植体进行种植修复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与常规种植体并无差异。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种植体 下颌磨牙区 冠-种植体比 边缘骨高度
下载PDF
佩戴隐形矫治器进食对后牙垂直高度影响的对比研究
13
作者 韩嬿 胡颖超 +3 位作者 杨敏志 张佳男 卢海平 张端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77-980,共4页
目的:研究在进食时隐形矫治器佩戴与否对后牙垂直向高度的影响,探讨进食时佩戴隐形矫治器的必要性。方法:选择使用隐形矫治器治疗的60例非拔牙矫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进食时是否佩戴隐形矫治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 目的:研究在进食时隐形矫治器佩戴与否对后牙垂直向高度的影响,探讨进食时佩戴隐形矫治器的必要性。方法:选择使用隐形矫治器治疗的60例非拔牙矫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进食时是否佩戴隐形矫治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进食时佩戴隐形矫治器,对照组进食时不佩戴隐形矫治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下颌第一恒磨牙(U6、L6)垂直向位移距离及上下颌骨垂直向骨性改变。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结果:两组间相比,治疗前后上下颌磨牙高度、S-Go/N-Me(%)、FMA(°)、OP-FH(°)、MP-OP(°)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进食时是否佩戴隐形矫治器对后牙垂直向高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垂直向 咀嚼 磨牙
下载PDF
上颌窦底牙槽骨的骨量变化与牙根位置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王琦 焦连龙 曹选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8期1354-1356,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颌第一磨牙牙根的位置与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变化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拔除一侧上颌第一磨牙且对侧磨牙无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锥形束CT(CBCT)牙根与上颌窦底在矢状位面的位置关系分为5类,测量分析拔牙前、后6个... 目的探讨上颌第一磨牙牙根的位置与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变化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拔除一侧上颌第一磨牙且对侧磨牙无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锥形束CT(CBCT)牙根与上颌窦底在矢状位面的位置关系分为5类,测量分析拔牙前、后6个月上颌窦底牙槽骨的骨量变化,分析牙根的位置与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变化量的相关性。结果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的变化量:Ⅰ类(1.11±0.23)mm、Ⅱ类(1.29±0.25)mm、Ⅲ类(1.43±0.23)mm、Ⅳ类(1.68±0.17)mm、Ⅴ类(1.90±0.26)mm。Ⅰ类与Ⅲ、Ⅳ、Ⅴ类,Ⅱ类与Ⅳ、Ⅴ类,Ⅲ类与Ⅳ、Ⅴ类间牙槽骨高度改变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颌第一磨牙牙根距上颌窦底越近,拔牙后牙槽骨高度改变量越大,窦底牙槽骨越容易发生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磨牙 牙槽骨 高度 骨量 牙根位置
下载PDF
直丝弓矫治器和Begg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晓莉 谭广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矫治器对错[牙合]畸形患者面高度及前后牙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于笔者医院接受矫治的83例错[牙合]畸形患者,根据患者矫治器类型分为直丝弓组和Begg组,分别为42例和41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咬合关系、硬组... 目的:对比不同矫治器对错[牙合]畸形患者面高度及前后牙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于笔者医院接受矫治的83例错[牙合]畸形患者,根据患者矫治器类型分为直丝弓组和Begg组,分别为42例和41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咬合关系、硬组织、磨牙及面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两组患者OJ-PPV、OB-PP、LMA-MPV、LMA-MPV均降低,Begg矫治组OJ-PPV水平显著高于直丝弓矫治组,OB-PP、LMA-MPV、LMA-MPV水平显著低于直丝弓矫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AFH、LAFH/TAFH、PFH/TAFH水平均升高,其中Begg矫治组患者LAFH水平显著低于直丝弓矫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MA-MP、LMC-MP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后,两组患者SNA、SNA、ANB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矫治器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硬组织变化均无明显影响,其中Begg矫治对患者前后牙咬合关系改善作用更强,直丝弓对患者面高度的改善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矫治器 Begg矫治器 错[牙合]畸形 前后牙咬合关系 面高度 磨牙变化
下载PDF
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微种植支抗钉植入安全位置的CBCT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星翰 李军 +5 位作者 孟怡彤 汤雨龙 徐佳琳 杨莹 董寅娟 张晓东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CT,CBCT)测量在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以不同角度植入微种植支抗钉时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腭根间近远中向宽度,以及微种植支抗钉植入路径的黏膜厚度和骨组织厚度,为临床选择微种植支抗钉植入位置提供参考。...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CT,CBCT)测量在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以不同角度植入微种植支抗钉时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腭根间近远中向宽度,以及微种植支抗钉植入路径的黏膜厚度和骨组织厚度,为临床选择微种植支抗钉植入位置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0例成人患者,以其颌骨进行扫描重建的CBCT资料为研究对象,在上颌腭侧,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选取距上颌第一磨牙腭尖12、14、16、18 mm的软组织标志点作为测量位置,分别测量与牙长轴成30°、45°、60°、90°时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腭根之间的近远中向宽度及微种植支抗钉植入路径的黏膜厚度和骨组织厚度。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法两两比较。结果植入微种植支抗钉角度越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腭根间的近远中向宽度越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90°方向相比,以60°方向植入时近远中向宽度更大,接触相邻牙根的概率更小;植入角度越大,黏膜厚度越小,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30°、45°方向相比,以60°方向植入时黏膜厚度更小,微种植支抗钉进入骨组织内的长度更大更稳定。植入微种植支抗钉位置越高,近远中向宽度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2、14 mm位置相比,距上颌第一磨牙腭尖16 mm植入时近远中向宽度更大,接触相邻牙根的概率更小;植入位置越高,黏膜厚度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18 mm位置相比,距上颌第一磨牙腭尖16 mm植入时黏膜厚度更小,微种植支抗钉进入骨组织内的长度更大,更稳定。结论在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距上颌第一磨牙腭尖16 mm以60°方向植入微种植支抗钉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支抗钉 锥形束CT 安全位置 上颌腭侧 上颌第一磨牙腭尖 植入高度 植入角度 黏膜厚度 骨组织厚度 近远中向宽度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对其牙体及牙周支持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聪 裴润生 +3 位作者 夏文倩 顾鑫宇 王文燕 高美琴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5期428-431,共4页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中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对被压低牙齿及牙周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从2018年5月-2021年8月正畸科就诊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种植修复前需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病例。用锥形束CT和佛罗里达Florida电子...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中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对被压低牙齿及牙周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从2018年5月-2021年8月正畸科就诊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种植修复前需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病例。用锥形束CT和佛罗里达Florida电子探针分别测量和观察正畸压低磨牙前、后伸长磨牙牙体长度,颈部牙槽骨高度,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和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odified sulcus bleeding index, mBI);利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法评价患者种植修复后的主观满意情况。结果:40颗伸长磨牙均得到有效压低,压低量(2.41±0.53) mm,压低时间为(6.50±1.53)个月。正畸前、后牙体长度分别为(17.77±0.10) mm、(16.38±0.09) mm,颈部牙槽骨高度分别为(2.76±0.11) mm、(3.06±0.13) mm,PD分别为(2.45±0.11) mm、(2.79±0.13) mm,mBI评分分别为(0.69±0.21)分、(0.96±0.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种植体负重3个月后的总体VAS得分为(88.36±9.66)分,其中咀嚼功能得分为(87.64±10.63)分,舒适度得分为(92.60±13.67)分。结论:长期伸长磨牙普遍存在牙周病,微种植体支抗矫治力会导致此类牙周问题的短暂性加重,但合适的矫治力能将其牙根及牙槽骨的吸收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支抗 伸长磨牙 牙槽骨高度 牙体长度 牙周探诊深度
下载PDF
磨牙竖直矫治器竖直下颌阻生第二磨牙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宁 杨柳 +1 位作者 王洪宁 王铁军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10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磨牙竖直矫治器辅助矫治下颌阻生第二磨牙的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16例下颌第二磨牙阻生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联合磨牙竖直簧矫治阻生磨牙,分别测量治疗前后磨牙角度及其远颊尖高度、支抗磨牙远颊尖高度、牙周袋深度、... 目的探讨使用磨牙竖直矫治器辅助矫治下颌阻生第二磨牙的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16例下颌第二磨牙阻生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联合磨牙竖直簧矫治阻生磨牙,分别测量治疗前后磨牙角度及其远颊尖高度、支抗磨牙远颊尖高度、牙周袋深度、牙槽骨相对高度,同时比较分析拔除第三磨牙组、拔除前磨牙组与非拔牙矫治组对磨牙竖直治疗周期差异。结果所有纳入矫治的阻生磨牙均得到良好的矫治。拔除第三磨牙组、拔除前磨牙组与非拔牙矫治组阻生磨牙竖直时间分别为(1.34±0.45)个月、(2.20±0.57)个月、(2.30±0.45)个月,拔除第三磨牙组治疗时间比其他两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阻生第二磨牙倾斜度平均增加(25.94±8.85)°;伸长的远颊尖平均被压低(1.00±1.48)mm;阻生第二磨牙近中牙周袋深度减少(1.21±1.03)mm;阻生第二磨牙近中邻面牙槽骨高度相对增加(4.57±1.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支抗第一磨牙远颊尖高度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磨牙竖直矫治器辅助矫治阻生下颌第二磨牙高效、可靠、方便,能够缩短治疗周期。拔除拥挤的第三磨牙利于阻生第二磨牙的竖直及牙周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阻生牙 磨牙竖直簧 下颌第二磨牙 近中倾斜 倾斜度 远颊尖高度 近中牙周袋探测深度 近中牙槽骨高度
下载PDF
第二恒磨牙远中牙龈高度与牙周病的相关性探讨
19
作者 陈纲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3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第二恒磨牙远中牙龈高度与牙周病的相关性。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该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检查第二恒磨牙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第二恒磨牙远中牙龈高患者,B组为第二恒磨牙远中牙龈低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牙... 目的探讨第二恒磨牙远中牙龈高度与牙周病的相关性。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该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检查第二恒磨牙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第二恒磨牙远中牙龈高患者,B组为第二恒磨牙远中牙龈低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牙周病发病情况以及牙龈高度对比情况。结果B组患者牙周病发病率为13.3%,A组患者牙周病发病率为36.7%,B组牙周病发病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检查后一周、两周、三周、四周的平均牙龈高度变化情况分别是(0.0012±0.0017)、(0.0015±0.0008)、(-0.0023±0.0015)、(-0.0040±0.0015)mm,(t=9.214、10.497、12.012、11.975),统计显示平均牙龈高度变化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恒磨牙远中牙龈高度越低的患者患牙周病几率越小,牙齿相对更加健康,保持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牙周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恒磨牙 牙龈高度 牙周病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