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斑芫菁幼虫肠道共生菌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易春燕 杜超 +4 位作者 杨明 刘昌华 郝员敏 雷应华 刘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8-875,共8页
【目的】研究眼斑芫菁幼虫肠道共生菌的多样性,并鉴定其相关功能,以探寻眼斑芫菁肠道共生菌在其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人工饲料、蝗卵为食物饲喂眼斑芫菁幼虫,饲养至不同龄期的眼斑芫菁为材料,按相应龄期收集试验所需幼虫,... 【目的】研究眼斑芫菁幼虫肠道共生菌的多样性,并鉴定其相关功能,以探寻眼斑芫菁肠道共生菌在其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人工饲料、蝗卵为食物饲喂眼斑芫菁幼虫,饲养至不同龄期的眼斑芫菁为材料,按相应龄期收集试验所需幼虫,提取眼斑芫菁幼虫肠道细菌基因组DNA,通过16S rDNA全长扩增子测序,分析其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并探究其肠道共生菌发挥的潜在功能。【结果】获得最终有效序列81 759条,聚类共获得230个OTUs,注释到17个门,27个纲,41个目,71个科,109个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3个组中的最优势门,各分组样品的优势菌属不相同,劳尔氏菌属为3个组的共同优势菌属。α多样性分析发现,蝗卵饲养的眼斑芫菁二龄幼虫(L.H2)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比四龄幼虫(L.H4)高,且均高于转接入人工饲料饲养的四龄幼虫(L.S4);α与β多样性分析结果均显示眼斑芫菁肠道内共生菌多样性各组内差异大,组间有一定差异,但不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功能分析结果发现,L.S4在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环境适应、免疫系统等方面明显高于L.H4和L.H2,且L.S4的氨基酸代谢比L.H4显著增强(P=0.035)。【结论】明确了眼斑芫菁幼虫肠道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受食物影响,其肠道细菌在代谢功能上能协助宿主适应相应的食物。研究眼斑芫菁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与食物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眼斑芫菁肠道微生物变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芫菁 肠道共生菌 16S rDNA 多样性 功能预测
下载PDF
UPLC法测定黄黑小斑蝥中的斑蝥素 被引量:1
2
作者 雷欣宇 陈松 +2 位作者 刘昌华 仲伶俐 李曦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3期140-142,171,共4页
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斑蝥素的含量,同时比较了野生与人工饲养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中斑蝥素含量差异。前处理以1%盐酸/丙酮作溶剂,超声提取斑蝥素;采用C_(18)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紫外... 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斑蝥素的含量,同时比较了野生与人工饲养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中斑蝥素含量差异。前处理以1%盐酸/丙酮作溶剂,超声提取斑蝥素;采用C_(18)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紫外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0.2 mL/min,柱温35℃,进样量2μL。结果表明,斑蝥素在0.02~1.00 m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不同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97.9%~100.9%,RSD在1.7%~3.8%。采用该法测得野生斑蝥斑蝥素含量为3.080%,人工饲养斑蝥斑蝥素含量为1.680%,两者均高于药典中斑蝥药材的斑蝥素含量不得少于0.35%的要求。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斑蝥中斑蝥素的测定,人工饲养黄黑小斑蝥亦可用作斑蝥素的来源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 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
下载PDF
结合斑蝥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流 郭侃 +3 位作者 刘云 裴显 张沛 李晓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83-1688,共6页
目的研究贵州罗甸地区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和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体内的结合斑蝥素(conjugated cantharidin)对人肝癌Hep 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斑蝥三氯甲烷提取物的水浸液获取... 目的研究贵州罗甸地区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和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体内的结合斑蝥素(conjugated cantharidin)对人肝癌Hep 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斑蝥三氯甲烷提取物的水浸液获取结合斑蝥素。运用磺酰罗丹明染色法(SRB)检测结合斑蝥素对Hep G2细胞增殖的作用。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结合斑蝥素对Hep G2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两种结合斑蝥素对Hep G2细胞的增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90、0.85 mg/L。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以0.90 mg/L的南方大斑蝥结合斑蝥素和0.85 mg/L黄黑小斑蝥结合斑蝥素作用Hep G2细胞24 h后,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凋亡率分别为(10.5±1.45)%和(12.8±1.53)%;结论两种来源斑蝥体内结合斑蝥素均可抑制肝癌Hep G2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斑蝥素 南方大斑蝥 黄黑小斑蝥 肝癌HEPG2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眼斑芫菁不同发育阶段斑蝥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汪会荣 王中康 +4 位作者 陈阶 杨迎武 曹月青 夏玉先 殷幼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分析人工饲养条件下眼斑芫菁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不同发育阶段体内斑蝥素含量的变化。【方法】收集不同发育阶段的眼斑芫菁,通过热碱浸提法提取斑蝥素,而后以气相色谱法检测含量。【结果】在幼虫期,1龄幼虫斑蝥素相对含... 【目的】分析人工饲养条件下眼斑芫菁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不同发育阶段体内斑蝥素含量的变化。【方法】收集不同发育阶段的眼斑芫菁,通过热碱浸提法提取斑蝥素,而后以气相色谱法检测含量。【结果】在幼虫期,1龄幼虫斑蝥素相对含量最高,2龄幼虫斑蝥素相对含量降到最低点;以后随着虫体的发育,幼虫体重和斑蝥素含量都逐渐增加。羽化后的成虫经隔离饲养,雄虫在羽化后5~30天大量合成斑蝥素,而雌虫体内斑蝥素含量则极低,具有典型的性二型现象;雌雄混合饲养组中,20~30天雌虫体内可以检测到大量斑蝥素,而同期雄虫斑蝥素含量远低于隔离饲养组。【结论】幼虫期斑蝥素含量随虫体发育而增加;成虫期主要由雄虫合成斑蝥素。混合饲养组成虫平均单头斑蝥素含量高于隔离饲养组雌雄虫平均斑蝥素含量。成虫身体各部位的斑蝥素含量以腹部最高,胸部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芫菁 斑蝥素 性二型 人工饲养
原文传递
大斑芫菁与眼斑芫菁斑蝥素的含量差异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成坚 王腾蛟 +2 位作者 徐永莉 谷颖乐 李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5期99-101,共3页
为斑蝥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野生大斑芫菁和野生眼斑芫菁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高效液相色谱仪法提取斑蝥素,比较大斑芫菁和眼斑芫菁内斑蝥素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超声时间60 min、丙酮加入量30 mL),眼斑芫... 为斑蝥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野生大斑芫菁和野生眼斑芫菁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高效液相色谱仪法提取斑蝥素,比较大斑芫菁和眼斑芫菁内斑蝥素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超声时间60 min、丙酮加入量30 mL),眼斑芫菁和大斑芫菁的斑蝥素含量分别为1.015%和0.307%,眼斑芫菁的斑蝥素含量约是大斑芫菁3.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斑芫菁 眼斑芫菁 斑蝥素含量 HPLC
下载PDF
温湿度变化与两种芫菁繁殖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含藻 薛震夷 +1 位作者 张晓波 胡周强 《中药材》 CAS CSCD 1997年第6期277-278,共2页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两种药用芫菁繁殖与温湿度变化的关系,表明:交配的最适温度为22~28℃,湿度为60~90%,而大斑芫菁随着气温上升,相对湿度下降,交配活动逐渐减弱,眼斑芫菁则随着气温下降,相对湿度上升,交配活动逐渐减弱;产卵最适温湿...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两种药用芫菁繁殖与温湿度变化的关系,表明:交配的最适温度为22~28℃,湿度为60~90%,而大斑芫菁随着气温上升,相对湿度下降,交配活动逐渐减弱,眼斑芫菁则随着气温下降,相对湿度上升,交配活动逐渐减弱;产卵最适温湿度,大斑芫菁为26~28℃及60~68%,眼斑芫菁为23~26℃及72~78%;大斑芫菁最适孵化的温湿度为26~28℃及70~75%,而眼斑芫菁的卵要经过高低温度的变化,有效积温达到1680.85日·度时才能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斑芫菁 眼斑芫菁 温湿度 繁殖
下载PDF
黑黄小斑蝥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SPME-GC-MS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裴显 娄方明 +4 位作者 张建永 刘云 刘流 晏容 李晓飞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1461-1464,共4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分析黑黄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挥发性成分的方法。SPME的萃取头为100μm PDMS,样品用量为0.4 g,平衡及吸附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30 min,吸附时间为15 min,解吸时间为2 ...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分析黑黄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挥发性成分的方法。SPME的萃取头为100μm PDMS,样品用量为0.4 g,平衡及吸附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30 min,吸附时间为15 min,解吸时间为2 min。从斑蝥样品中分离得到21个色谱峰,鉴定出11个化合物,其中共有峰为斑蝥素、环己甲醇、十三烷、环己醇和1,13-十四碳二烯,但产地间成分和含量差异较大。该法可用于斑蝥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为评价斑蝥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黄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
下载PDF
气质联用分析眼斑芫菁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晓飞 晏容 +1 位作者 刘云 娄方明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目的研究眼斑芫菁的挥发油性成分,确定挥发性成分的化学成分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眼斑芫菁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眼斑芫菁中共检出6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40种物质结构得以鉴定,以... 目的研究眼斑芫菁的挥发油性成分,确定挥发性成分的化学成分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眼斑芫菁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眼斑芫菁中共检出6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40种物质结构得以鉴定,以酸类物质含量最多。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有(E)-9-十八碳烯酸(9.69%)、硬脂酸(5.01%)、1,13-十四碳(3.00%)、亚油酸(1.69%)等。结论眼斑芫菁中含有大量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够很好的对其分离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芫菁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贵州优良地域种斑蝥体内结合斑蝥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流 郭侃 +2 位作者 晏容 刘云 李晓飞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目的研究贵州罗甸县城区及茂井镇地区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和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体内结合斑蝥素对人肝癌Hep G_2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斑蝥三氯甲烷提取物的水浸液获取结合斑蝥素;应用倒置相差显... 目的研究贵州罗甸县城区及茂井镇地区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和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体内结合斑蝥素对人肝癌Hep G_2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斑蝥三氯甲烷提取物的水浸液获取结合斑蝥素;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PI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罗甸县城区及茂井镇斑蝥的结合斑蝥素均能使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出现固缩、体积变小等现象;茂井镇南方大斑蝥和黄黑小斑蝥可使S期细胞比率下降,G_2/M期细胞比率明显增加,出现G_2/M期阻滞;罗甸城区南方大斑蝥和黄黑小斑蝥可使G_0/G_1期细胞比率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率下降。结论贵州罗甸县城区南方大斑蝥、黄黑小斑蝥及茂井镇地区南方大斑蝥、黄黑小斑蝥4种来源斑蝥体内结合斑蝥素可能是通过阻滞人肝癌Hep G_2细胞周期而抑制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斑蝥素 南方大斑蝥 黄黑小斑蝥 肝癌HEPG2细胞 细胞周期
下载PDF
眼斑芫菁丝氨酸蛋白酶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10
作者 王宇 王中康 +1 位作者 廖玉凤 殷幼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丝氨酸蛋白酶是眼斑芫菁消化系统内重要的消化酶,为了更好地了解丝氨酸类蛋白酶在芫菁消化系统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5'cDNA末端快速扩增(5'RACE)和3'RACE的方法获得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登录号为KC954650。该基因的开放阅... 丝氨酸蛋白酶是眼斑芫菁消化系统内重要的消化酶,为了更好地了解丝氨酸类蛋白酶在芫菁消化系统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5'cDNA末端快速扩增(5'RACE)和3'RACE的方法获得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登录号为KC954650。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816 bp,编码271个氨基酸,预计分子质量为28.22kDa,pI为5.09,预测分子式为C1255H1975N321O400S8,不稳定系数为23.35,总亲水性系数为0.286,为疏水性稳定蛋白。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丝氨酸蛋白酶的保守功能位点,与赤拟谷盗在系统进化关系上最近。本研究首次从眼斑芫菁体内克隆得到丝氨酸蛋白酶基因,为后期研究芫菁体内的消化代谢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蛋白酶 眼斑芫菁 RACE
下载PDF
眼斑芫菁在斑蝥素合成期的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构建及分析
11
作者 王宇 张利萍 殷幼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6-262,共7页
斑蝥素是芫菁科昆虫合成的一种倍半萜类物质,对于治疗肿瘤和其他疾病有特别的疗效.通过构建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SSH),筛选眼斑芫菁在斑蝥素合成期的差异表达基因.用斑点杂交对消减文库中的1 500个克隆进行筛查,130条特异表达序列标签(ES... 斑蝥素是芫菁科昆虫合成的一种倍半萜类物质,对于治疗肿瘤和其他疾病有特别的疗效.通过构建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SSH),筛选眼斑芫菁在斑蝥素合成期的差异表达基因.用斑点杂交对消减文库中的1 500个克隆进行筛查,130条特异表达序列标签(ESTs)进行分析. 34条(26%)ESTs与NCBI中标注的假设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45条(35%)ESTs与NR数据库中的序列没有同源性,可能代表新的基因;51条(39%)ESTs与已知基因的序列同源性很高,这些基因参与了生物调控、应激反应和解毒、信号转导、代谢与合成.最后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PCR对文库中的9个上调表达基因进行验证.对眼斑芫菁在斑蝥素合成期的表达进行研究,为最终阐明斑蝥素的生物合成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素 抑制性消减杂交 眼斑芫菁 QRT-PCR
下载PDF
眼斑芫菁卵滞育条件及滞育关联蛋白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贵芳 王中康 +2 位作者 王宇 钟威 殷幼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4-977,共4页
探讨眼斑芫菁(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滞育条件以及分析滞育卵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该研究以不同温度和光周期处理眼斑芫菁成虫和卵,观察卵滞育和滞育解除的条件,采用SDS-PAGE电泳分析眼斑芫菁滞育卵中的滞育关联蛋白。结果显示:短... 探讨眼斑芫菁(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滞育条件以及分析滞育卵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该研究以不同温度和光周期处理眼斑芫菁成虫和卵,观察卵滞育和滞育解除的条件,采用SDS-PAGE电泳分析眼斑芫菁滞育卵中的滞育关联蛋白。结果显示:短光照可诱导眼斑芫菁成虫产滞育卵,在28℃条件下其滞育临界光周期在L11∶D13与L10∶D14之间(每天光照10~11 h);滞育卵胚胎发育至萼片腹节期后进入滞育,10℃低温处理10 d可有效解除卵的滞育;滞育卵中分离出分子量为8.0×104左右的滞育关联蛋白,而且分子量为4.5×104和2.3×104的蛋白质表达也显著上调。表明影响眼斑芫菁滞育的关键因素是亲代成虫所处的光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芫菁 滞育 光周期 滞育关联蛋白
下载PDF
斑蝥中斑蝥素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俊 苑红燕 +3 位作者 王军 刘江云 蔡培烈 杨世林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86-89,94,共5页
目的:采用HPLC-ELSD分析方法,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斑蝥中斑蝥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斑蝥素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采用HPLC-ELSD法检测斑蝥中斑蝥素的含量,Cosmosil 5C18-AR-Ⅱ(250mm×4.6)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体... 目的:采用HPLC-ELSD分析方法,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斑蝥中斑蝥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斑蝥素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采用HPLC-ELSD法检测斑蝥中斑蝥素的含量,Cosmosil 5C18-AR-Ⅱ(250mm×4.6)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体积比为V(甲醇):V(水)=2∶3,等度洗脱,流速1.0 mL/m in.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药材加6倍量丙酮在25℃条件下提取3次,每次3h.斑蝥素的线性范围为2.04~20.4μg(r=0.999 1),检测限为0.48μg,加样回收率为97.9%~99.2%,相对标准偏差为1.7%~2.5%.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HPLC-ELSD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 斑蝥素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芫菁斑蝥素对几种动物蛋白磷酸酶2A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晓飞 侯晓晖 +2 位作者 陈祥盛 娄方明 刘云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26-1230,共5页
研究斑蝥素对马、兔、猪、鸡、眼斑芫菁Mylabris cichorii(L.)等几种动物体内PP2A的抑制作用。将斑蝥素作用于马、兔、猪、鸡、眼斑芫菁等几种动物体内的PP2A,采用蛋白磷酸酶抑制法-比色法测定斑蝥素对PP2A的抑制率。斑蝥素对马、兔、... 研究斑蝥素对马、兔、猪、鸡、眼斑芫菁Mylabris cichorii(L.)等几种动物体内PP2A的抑制作用。将斑蝥素作用于马、兔、猪、鸡、眼斑芫菁等几种动物体内的PP2A,采用蛋白磷酸酶抑制法-比色法测定斑蝥素对PP2A的抑制率。斑蝥素对马、兔、猪等哺乳动物体内的PP2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07、0.12、0.23 g/L;斑蝥素对鸡体内的PP2A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于眼斑芫菁体内PP2A抑制作用不明显。马、兔、猪体内的PP2A对斑蝥素很敏感,而鸡和眼斑芫菁体内的PP2A对斑蝥素较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芫菁 斑蝥素 蛋白磷酸酶2A 抑制中浓度 毒性
原文传递
斑蝥的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颖娴 李泳锋 +2 位作者 李小蝶 蒙倩 崔亚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955-3961,共7页
目的对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和黄黑小斑蝥Mylabri scichorii中药材性状、微性状、粉末显微及微量升华结晶物显微特征进行研究,为其鉴定工作以及《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制定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微... 目的对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和黄黑小斑蝥Mylabri scichorii中药材性状、微性状、粉末显微及微量升华结晶物显微特征进行研究,为其鉴定工作以及《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制定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微性状鉴别法、常规显微鉴别法、偏振光显微鉴别法及微量升华法,对6批南方大斑蝥和4批黄黑小斑蝥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结果首次获取了南方大斑蝥和黄黑小斑蝥微性状鉴别特征(体长、触角、鞘翅、内翅等)、粉末显微鉴别特征(刚毛、体壁碎片、鞘翅碎片、内翅碎片、肌纤维、气管壁组织、未消化的植物组织)及其微量升华结晶物特征的全息彩色影像数据。结论微性状鉴别研究结果补充完善了传统宏观性状鉴别的细微构造特征,显微及微量升华鉴别研究结果可作为中药材及中成药中斑蝥鉴定的专属性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大斑蝥 黄黑小斑蝥 显微鉴定 性状鉴定 微性状鉴定 微量升华 偏振光 生药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