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the Antimicrobial Effect of <i>Nepeta cataria</i>and <i>Basella alba</i>against Clinically Resistant <i>Acinetobacter baumannii</i>in Nairobi, Kenya
1
作者 Salome Marlene Morombaye Mourine Kangogo +2 位作者 Gunturu Revathi Andrew Nyerere John Ochora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8年第10期790-803,共14页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 among the common nosocomial infections microorganism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 is one of the major significant concerns in developing nations due to 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 among the common nosocomial infections microorganism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 is one of the major significant concerns in developing nations due to either over-use or inadequat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mphasize the potential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Nepeta cataria and Basella alba against nosocomial diseases caused by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Nepeta cataria and Basella alba leaves were collected from Oldonyo Sabuk National Park and Botanical garden JKUAT respectively. The leaves were dried under shade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thirty days. After methanolic and aqueous plant extraction, the percentage yield was determined, and the extracts were subjected to toxicity testing using brine shrimp eggs and preliminary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The results recorded from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70% methanolic extract of Nepeta cataria and Basella alba had greater antimicrobial effect agains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than aqueous extracts. Nepeta cataria extracts showed greater antimicrobial effect than Basella alba extracts. The methanolic plant extracts had MIC values 60 mg/ml when tested agains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The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showed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phyto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methanolic and aqueous extraction of Nepeta cataria and Basella alba. The methanolic plant extracts revealed more phytochemicals as compared to aqueous extracts. More phytochemicals were detected from Nepeta cataria than Basella alba plant extra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inal Plants nepeta cataria BASELLA ALBA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Toxicity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藏荆芥挥发油中荆芥内酯特征成分含量的方法学研究
2
作者 蔡鸿飞 张琴 +5 位作者 毛禹康 韩亚明 杨阳 张圳 李康强 许文东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藏荆芥挥发油中E,Z-荆芥内酯特征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色谱柱:Supersil ODS 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40∶60)为HPLC的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色谱柱的柱温为30℃,检测...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藏荆芥挥发油中E,Z-荆芥内酯特征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色谱柱:Supersil ODS 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40∶60)为HPLC的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色谱柱的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16 nm。结果:线性关系方程为y=1E+07x+287501,R2=0.9991,在0.0098~2.4405 mg/mL范围内的峰面积与进样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峰面积RSD分别为0.66%、0.32%,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101.67%,24 h内样品溶液稳定。结论:首次确认藏荆芥挥发油中含有E,Z-荆芥内酯,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简单、准确、快速,重复性强,专属性好,可应用于藏荆芥E,Z-荆芥内酯特征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荆芥 E Z-荆芥内酯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方法学
下载PDF
荆芥属大花荆芥(Nepeta sibirica)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孔维进 朱丽娟 李志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2-56,共5页
采取常规根尖压片法对横断山区唇形科(Lamiaceae)荆芥属(Nepeta)的大花荆芥(N.sibiri-ca)进行了染色体数目统计及核型分析,首次报道了大花荆芥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结果表明:大花荆芥染色体数目为2n=18,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8=18m,,... 采取常规根尖压片法对横断山区唇形科(Lamiaceae)荆芥属(Nepeta)的大花荆芥(N.sibiri-ca)进行了染色体数目统计及核型分析,首次报道了大花荆芥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结果表明:大花荆芥染色体数目为2n=18,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8=18m,,没有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染色体长度比为1.70,属1A核型。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荆芥属的系统关系提供了细胞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荆芥 染色体数目 核型
下载PDF
A New Isopimarane Diterpene from Nepeta prattii 被引量:1
4
作者 Zhen Fu HOU Li YANG +1 位作者 Yong Qiong TU Yu LI(National Laboratory of Applied Organic Chemistry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7期573-574,共2页
f A new isopimarane diterPene, isopimar-15-en-3 β,8β,20-triol, was isolated from Nepela prattii. Its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by spectral methods (EIMS, 1D and 2D NMR).
关键词 nepeta prattii isopimarane DITERPENE prattol
下载PDF
Larvicidal 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 and methanol extract of Nepeta menthoides against malaria vector Anopheles stephensi
5
作者 Khanavi Mahnaz Fallah Alireza +3 位作者 Vatandoost Hassan Sedaghat Mahdi Abai Mohammad Reza Hadjiakhoondi Abbas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12期962-965,共4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larvicidai 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 and methanol extract of the Nepeta menthoides(N.menthoides) against main malaria vector,Anopheles stephensi(An. stephensi).Methods:The essential oi...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larvicidai 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 and methanol extract of the Nepeta menthoides(N.menthoides) against main malaria vector,Anopheles stephensi(An. stephensi).Methods:The essential oil of planl was obtained by Clevenger type apparatus and the methanol extract was supplied with Percolation method,larvicidai activity was tested by WHO method.Twenty five fourth-instar larvae of An.stephensi were used in the larvicidai assay and four replicates were tested for each concentration.Fiv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he oil and extract were tested for calculation of LC<sub>50</sub> and LC<sub>50</sub> values.Results:The LC<sub>50</sub> and LC<sub>90</sub> values were determined by probit analysis.IC<sub>50</sub> was 69.5 and 234.3 ppm and LC<sub>50</sub> was 175.5 and 419.9 ppm for the extract and essential oil respectively.Conclusions: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methanolic extract of plant exhibited more larvicidai activity than essential oil.This could be useful for investigation of new natural larvicidai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VICIDAL activity ANOPHELES STEPHENSI nepeta menthoides METHANOL EXTRACT ESSENTIAL oil
下载PDF
基于流式细胞术和K-mer分析的荆芥基因组大小评估
6
作者 姜涛 刘灵娣 +2 位作者 田伟 刘铭 温春秀 《特产研究》 2023年第6期1-5,共5页
荆芥是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为了研究荆芥基因组大小,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和K-mer分析方法对荆芥进行了基因组大小、GC含量、杂合度和重复序列评估。结果显示:基于流式细胞术,荆芥基因组平均大小为0.76Gb;采用K-mer分析显示,荆芥基因组... 荆芥是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为了研究荆芥基因组大小,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和K-mer分析方法对荆芥进行了基因组大小、GC含量、杂合度和重复序列评估。结果显示:基于流式细胞术,荆芥基因组平均大小为0.76Gb;采用K-mer分析显示,荆芥基因组大小为0.903 Gb,GC含量为38.77%,杂合率约为0.32%,重复序列约为66.93%;荆芥基因组拼接组装后contig总长为792215707 bp,contig N50为960 bp,scaffold总长为813473842 bp,scaffold N50为1650 bp。本研究结合流式细胞术和全基因组调查结果,分析评估荆芥基因组大小在0.7~0.9 Gb之间,基因组序列重复比例较高。本研究对荆芥基因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为荆芥的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流式细胞术 K-mer 基因组大小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大苞荆芥乙酸乙酯部位成分的抗哮喘研究
7
作者 喀力比努尔·吾拉木 古丽扎曼·阿布都拉 +2 位作者 乃比江·麦图荪 买买提·努尔艾合提 买买提江·阿布都瓦克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3年第5期55-59,共5页
目的:研究唇形科荆芥属植物大苞荆芥Nepeta bracteata Benth.的化学成分,并用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药理活性筛选出活性部位,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对大苞荆芥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 目的:研究唇形科荆芥属植物大苞荆芥Nepeta bracteata Benth.的化学成分,并用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药理活性筛选出活性部位,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对大苞荆芥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其抗哮喘作用机制。结果:从大苞荆芥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木樨草素(2)、芹菜素7-O-β-葡萄糖苷(3)、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4)、木樨草素-7-O-β-D-半乳糖苷(5),通过初步预测,从大苞荆芥乙酸乙酯部位得到的5个代表性活性化合物可能会通过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Fc蛋白RI信号通路和NF-k B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起到抗哮喘作用。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大苞荆芥乙酸乙酯部位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抗哮喘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可为深入研究大苞荆芥主要成分的抗哮喘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苞荆芥 化学成分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方明月 康文艺 +1 位作者 姬志强 王金梅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51-1552,共2页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荆芥中提取挥发油。方法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58个成分,占挥发油的86.23%以上。结论通过对荆芥挥发油的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作为药食两用植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荆芥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ZTC1+1澄清剂法与水醇法制备荆防口服液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贺蕊 刘葆琴 +1 位作者 钟红玲 陈雨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734-735,共2页
采用澄清剂法及水醇法制备荆防口服液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口服液色泽、澄明度及质量均符合该产品的标准;澄清剂法与水醇法相比,具有沉淀速度快、工艺流程短、成本低等优点。
关键词 澄清剂 荆防口服液 水醇法
下载PDF
4种唇形科植物的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小龙 段树生 +4 位作者 张洪 秦永胜 李力 胡增辉 冷平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1-125,共5页
为研究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猫薄荷(Nepeta cataria)、牛至(Origanum vulgare)和蓝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4种唇形科植物香气成分,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采集4种植物释放的香气,然后利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ATD-G... 为研究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猫薄荷(Nepeta cataria)、牛至(Origanum vulgare)和蓝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4种唇形科植物香气成分,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采集4种植物释放的香气,然后利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ATD-GC/MS)对香气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百里香释放出47种香气成分,猫薄荷39种,牛至29种,蓝花鼠尾草24种。这些物质分别属于萜烯、醛、酮、脂肪烃、酯、醇、苯形烃、其他类物质8大类。在4种植物中,百里香的香气释放量最高。在4种植物香气组分中,醇类化合物释放量最高,其次是萜烯化合物,它们是香气的主要组成种类。2-乙基-1-己醇在4种植物中均表现出较高的释放量,可初步推断为百里香、猫薄荷、牛至和蓝花鼠尾草香气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形科植物 百里香 猫薄荷 牛至 蓝花鼠尾草 香气成分 释放量
下载PDF
荆芥复方提取液的抗敏功效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任晗堃 刘宇红 +1 位作者 孟宏 董银卯 《轻工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4-48,共5页
采用水提取法制备出荆芥复方提取液(生药的质量浓度0.05 g/mL),通过样品对豚鼠皮肤瘙痒模型的体内止痒实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模型的抗敏作用实验和豚鼠皮肤脱水模型的皮肤修复作用实验,评估荆芥复方提取液在动物水平上的抗敏功... 采用水提取法制备出荆芥复方提取液(生药的质量浓度0.05 g/mL),通过样品对豚鼠皮肤瘙痒模型的体内止痒实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模型的抗敏作用实验和豚鼠皮肤脱水模型的皮肤修复作用实验,评估荆芥复方提取液在动物水平上的抗敏功效.实验结果表明,在0.5 wt%受试浓度下,磷酸组胺致痒阈达(154±31)μg;在2.0 wt%受试浓度下,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率为 15.5%;在0.5 wt%受试浓度下,敏后肌肤水分散失保护率为18%.这说明荆芥复方提取液在动物水平上具有良好的止痒、消肿及敏后修复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复方提取液 抗敏功效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荆芥的形态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凯月 雷赛娇 刘冬云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43,共5页
为掌握荆芥的耐旱性,以荆芥3年生幼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荆芥的形态及其叶片含水量、丙二醛(MDA)、膜相对透性和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荆芥的株高、冠幅和叶面积均低于对照水平。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MDA... 为掌握荆芥的耐旱性,以荆芥3年生幼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荆芥的形态及其叶片含水量、丙二醛(MDA)、膜相对透性和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荆芥的株高、冠幅和叶面积均低于对照水平。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MDA、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干旱60d后,分别比对照高出35.56%(P<0.05)、98.56%(P<0.01)、174.37%(P<0.05)。荆芥耐旱能力较强,可忍耐60d以上的自然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干旱胁迫 形态指标 生理指标
下载PDF
荆芥对4种葡萄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名飞 马伟伟 +2 位作者 黄婧婧 王忠跃 王俊丽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5,共7页
为了有效利用荆芥资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荆芥醇提物对4种葡萄果实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当醇提物质量浓度为5 mg/mL时,对白腐病菌(Coniothyrium diplodiella)、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e)、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 为了有效利用荆芥资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荆芥醇提物对4种葡萄果实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当醇提物质量浓度为5 mg/mL时,对白腐病菌(Coniothyrium diplodiella)、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e)、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炭黑曲霉病菌(Aspergillus carbonarius)的抑制率分别为94.57%、70.23%、71.15%和26.06%,对多菌灵高抗炭疽病菌菌株FJND-9、FJND-40和GZSD-89的抑制率分别为64.10%、68.73%和72.94%,对多菌灵高抗灰霉病菌菌株HBLF-10、GXZY-4和GXZY-7的抑制率分别为57.47%、66.83%和64.90%.本研究为葡萄病害非化学农药防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葡萄 病原真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荆芥叶片电阻抗图谱参数及膜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凯月 孟昱 +2 位作者 林声威 曹宇 刘冬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59,共5页
以干旱胁迫下荆芥(Nepeta cataria)叶片为材料,测定其电阻抗图谱参数和膜透性的变化。通过膜透性与电阻抗图谱参数间的相关性,来证明电阻抗图谱法研究荆芥抗旱性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时间的增加,荆芥叶片的胞外电阻Re、弛豫时间... 以干旱胁迫下荆芥(Nepeta cataria)叶片为材料,测定其电阻抗图谱参数和膜透性的变化。通过膜透性与电阻抗图谱参数间的相关性,来证明电阻抗图谱法研究荆芥抗旱性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时间的增加,荆芥叶片的胞外电阻Re、弛豫时间和弛豫时间分布系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胞内电阻Ri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叶片细胞膜透性逐渐增大。相关分析表明:Ri与脯氨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膜相对透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由此可见,是测定荆芥耐旱性的有效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叶片 干旱胁迫 电阻抗图谱 相对电导率 脯氨酸
下载PDF
维吾尔药大苞荆芥总多糖对哮喘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萌 马雪萍 +7 位作者 马东华 金虹 高敏 刘倩 马文智 赵往 马秀敏 丁剑冰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观察维吾尔药大苞荆芥总多糖对大鼠哮喘模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大苞荆芥总多糖低、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大鼠用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 目的观察维吾尔药大苞荆芥总多糖对大鼠哮喘模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大苞荆芥总多糖低、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大鼠用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4、IL-6、IL-17和IFN-γ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哮喘组相比,各治疗组血清IL-4、IL-6、IL-17水平明显下降(P<0.01),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总多糖低剂量组各指标与地塞米松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之无明显差异;与总多糖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血清IL-4、IL-6、IL-17水平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5);各组大鼠血清IL-4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50,P<0.05),IL-4与IL-6、IL-4与IL-17,IL-6与IL-17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96、0.462和0.638,P<0.05)。结论大苞荆芥总多糖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4、IL-6、IL-17的释放,这或许是治疗哮喘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苞荆芥 总多糖 哮喘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干旱和盐胁迫对3种地被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凯月 郭玉洁 刘冬云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8年第1期88-92,共5页
研究了波斯菊、大滨菊和荆芥在不同浓度盐溶液(NaCl)和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3种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当NaCl浓度为250mg/L时,波斯菊和荆芥种子的发芽率为0,大... 研究了波斯菊、大滨菊和荆芥在不同浓度盐溶液(NaCl)和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3种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当NaCl浓度为250mg/L时,波斯菊和荆芥种子的发芽率为0,大滨菊种子的发芽率为5.33%,均与对照差异显著;随着PEG浓度的增加,3种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5%PEG溶液处理中,波斯菊种子的发芽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荆芥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比对照组有所提高,而在25.00%PEG溶液处理中,大滨菊种子的发芽率高达66%,荆芥和波斯菊种子的发芽率则分别为2.70%和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菊 大滨菊 荆芥 NACL PEG 种子萌发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多裂叶荆芥转化体系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玉玲 寇利博 +1 位作者 管延英 刘雯雯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7,共6页
为了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多裂叶荆芥转化体系,以携带pBI121-gfp质粒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菌株介导,荆芥试管苗带叶腋茎段为转化受体材料,探究了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4个因素对荆芥转化效果的影响。每个因素设置4... 为了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多裂叶荆芥转化体系,以携带pBI121-gfp质粒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菌株介导,荆芥试管苗带叶腋茎段为转化受体材料,探究了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4个因素对荆芥转化效果的影响。每个因素设置4个水平,以L16(45)正交实验进行,筛选的卡那霉素抗性芽进行GFP荧光检测和PCR检测。结果表明,gfp基因成功导入转化植株,预培养5d、菌液浓度OD600为0.7、侵染15min、共培养3d为多裂叶荆芥的最优转化条件。转化率为20%,每个外植体再生抗性不定芽数平均为5个。荆芥转化体系的建立为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改良其遗传性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叶荆芥(nepeta multifida) 根癌农杆菌 转化 绿色荧光蛋白(GFP)
下载PDF
藏荆芥不同萃取部位抗炎、镇痛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孟宁 黄山 +3 位作者 王聚乐 胡丹丹 袁瑞瑛 李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74-1877,共4页
目的:比较藏荆芥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分离得藏荆芥乙醇提取物的不同萃取部位,并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加试验、醋酸致小鼠扭... 目的:比较藏荆芥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分离得藏荆芥乙醇提取物的不同萃取部位,并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加试验、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和小鼠热板试验筛选其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藏荆芥醇提物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明显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P〈0.01),明显减轻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P〈0.01),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P〈0.05),显著延长热板小鼠的痛阈值(P〈0.01、0.05)。结论:藏荆芥抗炎镇痛的有效部位主要集中在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荆芥 萃取部位 抗炎 镇痛
原文传递
藏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孟宁 黄山 +3 位作者 胡丹丹 徐艳丽 王跃飞 王聚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6-980,共5页
目的研究藏荆芥Nepeta angustifolia C.Y.Wu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HPLC色谱柱,对藏荆芥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 目的研究藏荆芥Nepeta angustifolia C.Y.Wu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HPLC色谱柱,对藏荆芥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白桦酸(2)、熊果酸(3)、β-谷甾醇(4)、异香柠檬烯(5)、补骨脂酚(6)、布卢门醇C葡糖苷(7)、补骨脂素(8)、迷迭香酸甲酯(9)、橙皮苷(10)。结论化合物5~8为首次从荆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荆芥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煎煮时间对荆芥中胡薄荷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晓巍 杨明慧 +4 位作者 刘玥欣 李显会 刘轶蔷 王紫薇 许佳明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9期949-951,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煎煮时间对荆芥中胡薄荷酮含量的影响,探讨荆芥最佳煎煮时间,为中药特殊煎煮方法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条件:Inertsil ODS-3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流速为1 mL/min... 目的通过测定煎煮时间对荆芥中胡薄荷酮含量的影响,探讨荆芥最佳煎煮时间,为中药特殊煎煮方法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条件:Inertsil ODS-3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52 nm,柱温30℃。结果胡薄荷酮在0.286~2.8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荆芥煎煮5 min胡薄荷酮含量为0.515 mg/g,煎煮7.5 min为0.582 mg/g,煎煮10 min为0.694 mg/g,煎煮12.5 min为0.489 mg/g,煎煮15 min为0.384 mg/g。结论荆芥在加盖文火煎煮10 min时,胡薄荷酮的含量最高,煎煮时间过短或过长,胡薄荷酮含量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煎煮时间 胡薄荷酮 含量测定 HPL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