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组织的自尊(OBSE)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15
1
作者 宝贡敏 徐碧祥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0-46,共7页
基于组织的自尊(organization-based self-esteem,简称OBSE)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自尊(self-es-teem)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者们主要是借鉴Pierce开发的量表对其进行测量。OBSE的前因可归为个体特性、工作特性和组织特性三类,个体特... 基于组织的自尊(organization-based self-esteem,简称OBSE)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自尊(self-es-teem)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者们主要是借鉴Pierce开发的量表对其进行测量。OBSE的前因可归为个体特性、工作特性和组织特性三类,个体特性集中于基本特性、人格特性和态度特性;OBSE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对员工态度、行为和绩效的影响;OBSE还会对工作特性和角色状况与员工反应间的作用关系起调节效应。本文在对该理论全面述评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组织内部员工OBSE的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se 测量方法 前因与结果 调节效应
下载PDF
一种确定海底地震仪位置与等效海水速度的多维扫描法
2
作者 李华 刘佳仪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受海流影响,海底地震仪(OBS及OBN)着底点与投放点的位置存在偏差,水越深偏差越大。OBS及OBN的准确定位对后续地震数据的成像处理至关重要。传统处理方法假设海水速度、海底深度已知,或者采用分部策略依次反演海水速度、海底深度与水平坐... 受海流影响,海底地震仪(OBS及OBN)着底点与投放点的位置存在偏差,水越深偏差越大。OBS及OBN的准确定位对后续地震数据的成像处理至关重要。传统处理方法假设海水速度、海底深度已知,或者采用分部策略依次反演海水速度、海底深度与水平坐标,导致误差较大。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OBS及OBN重定位多维扫描方法。利用共检波点道集中拾取的海水直达波震相到达时,经过在水平坐标(x维度和y维度)、海底深度和海水速度4个维度的扫描,确定OBS及OBN着底位置的同时获得海底深度和等效海水速度。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具有搜索速度快、精度高、原理简单,而且可以同时获得等效海水速度与海底深度等优点。理论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深水情况下用该方法获得的OBS及OBN水平位置误差在20 m以内,海底深度误差在10 m以内;即使拾取的直达波走时存在稍许误差,等效海水速度仍可以被准确地反演出来;以上参数反演精度受扫描密度制约。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基于重定位结果的直达波线性动校正后同相轴被有效拉平,说明重定位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此外,基于敏感核函数分析,给出了另外一种不同于前人的分步扫描策略,反演效率再提升2个数量级,但定位精度下降了1个数量级,进一步印证了多维扫描反演方法的优势。数值实验的反演精度是在接近水深3000 m的超深水情况下获得,在浅水情况下,考虑到数据误差与采集孔径更小,扫描密度更高,一定能获得更高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OBS) OBS及OBN重定位 海底深度 等效海水速度 海水直达波
下载PDF
Challenging Technical View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through Reflective Observation
3
作者 向宗平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6年第1期21-25,共5页
关键词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REFLECTIVE obse
原文传递
基于Scholte波频散特性的深海海底横波速度反演
4
作者 于鹏飞 江佳萌 +1 位作者 耿建华 张宝金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3-30,203,共19页
深海环境下海水的声波速度是非匀速的,变速的海水会影响海底Scholte波的频散特性,为了提高利用Scholte波频散特性反演海底横波速度的精度,需建立速度连续变化的水平分层海水-分层海底(HLSLS)模型。本文基于波动理论推导HLSLS模型Scholt... 深海环境下海水的声波速度是非匀速的,变速的海水会影响海底Scholte波的频散特性,为了提高利用Scholte波频散特性反演海底横波速度的精度,需建立速度连续变化的水平分层海水-分层海底(HLSLS)模型。本文基于波动理论推导HLSLS模型Scholte波频散方程和振幅深度方程。然后,基于南海海水声速剖面和实际海底弹性介质参数,分析深海环境海水速度变化对Scholte波频散特性的影响。最后,将方法用于南海深水OBS地震数据反演得到一条二维海底横波速度剖面,反演结果很好的指示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分布。结果表明:深海环境下,利用海底OBS数据中的Scholte波反演海底浅层横波速度结构是可行的,南海实际深水OBS数据应用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olte波 频散特性 变速海水 OBS 横波速度反演
下载PDF
融媒体直播中常见的音频降噪方式——以OBS直播录制软件为例
5
作者 李小鹏 《影视制作》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随着融媒体直播的快速发展,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低门槛成为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领域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然而对于音频制作而言,音频质量的好坏往往与硬件设备价格呈正向关系。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结构... 随着融媒体直播的快速发展,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低门槛成为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领域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然而对于音频制作而言,音频质量的好坏往往与硬件设备价格呈正向关系。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结构功能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比分析目前几种常见的音频降噪方式及效果,为探索传统媒体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成本矛盾”,提供可行性的软件运用解决方案,助力融媒体直播音频制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直播 降噪 OBS音频制作
下载PDF
疫情之下线上线下混合直播课程平台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林旻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6-20,共5页
结合南京审计大学实际的教学资源情况,基于开源软件OBS,通过复用学校教室原有的标准化监控设备,通过不同的教学场景的组合和沿用原有直播教学系统进行课程呈现,来达到线上线下混合直播教学,兼顾校内校外学生学习进度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线上线下混合直播 RTSP RTMP OBS
下载PDF
主动源海底地震仪记录数据的时间问题及原因分析
7
作者 白琨琳 范朝焰 +2 位作者 万奎元 张成龙 夏少红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0-567,共18页
简要概括了国产主动源海底地震仪(OBS)数据处理中常见的时间异常现象,以OBS2020-1测线的实际处理为主并结合了OBS处理中对数据异常校正取得的部分进展为实例,通过检查数据记录格式、计算相邻数据文件间的时间差、对比不同处理方法所得... 简要概括了国产主动源海底地震仪(OBS)数据处理中常见的时间异常现象,以OBS2020-1测线的实际处理为主并结合了OBS处理中对数据异常校正取得的部分进展为实例,通过检查数据记录格式、计算相邻数据文件间的时间差、对比不同处理方法所得剖面、分析初始时间和采样时间是否异常、使用数据重采样等手段,对OBS时间异常问题进行了分类处理和校正。分析显示,国产OBS在数据记录中普遍存在的时间问题大部分均能解决,通过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以避免处理不当所导致的OBS地震剖面出现同相轴“断阶”、“倾斜”,甚至“缺失”等现象,确保了有效震相的完整性,有效解决了OBS数据时间异常问题,提高了数据的质量和利用率,为后续开展走时层析成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今后主动源OBS数据处理流程和方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OBS) 时间异常 震相 采样间隔 数据处理
下载PDF
PFOS及其新型替代物OBS的生态毒理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云慧 张博翔 +1 位作者 田明明 徐丹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50,共12页
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phonate,PFOS)属于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种,已经被各国禁用。作为PFOS的替代品,全氟壬烯基苯磺酸钠(sodium p-perfluorinated none... 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phonate,PFOS)属于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种,已经被各国禁用。作为PFOS的替代品,全氟壬烯基苯磺酸钠(sodium p-perfluorinated noneoxybenzen sulfonate,OBS)已经在中国被广泛生产使用,并已在环境和人体中检出。本文对已有的PFOS及OBS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了它们的环境行为、人群暴露、毒性效应,建议虽然OBS的生物蓄积性弱于PFOS,但OBS的生物毒性依然值得关注。本文还对该综述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ASs PFOS OBS 环境特征 生物毒性
下载PDF
Seismic monitoring of sub-seafloor fluid processes in the Haima cold seep area using an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OBS) 被引量:1
9
作者 Bin Liu JianYu Huang +2 位作者 WenBin Jiang WeiWei Wang Li Yang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82-602,共21页
The use of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s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ans of studying the process and the dynamic of cold seeps by continuously recording micro-events produced by sub-seafloor fluid migration.We deployed a four... The use of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s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ans of studying the process and the dynamic of cold seeps by continuously recording micro-events produced by sub-seafloor fluid migration.We deployed a four-component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at an active site of the Haima cold seep from 6 November to 19 November in 2021.Here,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his short-term OBS monitoring.We first examine the OBS record manually to distinguish(by their distinctive seismographic signatures)four types of events:shipping noises,vibrations from our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ROV)operations,local earthquakes,and short duration events(SDEs).Only the SDEs are further discussed in this work.Such SD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other sea areas and are interpreted to be correlated with sub-seafloor fluid migration.In the OBS data collected during the 14-day monitoring period.We identify five SDEs.Compared to the SDE occurrence rate observed in other cold seep regions,five events is rather low,from which it could be inferred that fluid migration,and subsequent gas seepage,is not very active at the Haima site.This conclusion agrees with multi-beam and chemical observations at that site.Our observations thus provide further constraint on the seepage activity in this location.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cold seep-related SDE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South China Sea,expanding the list of sea areas where SDEs are now linked to cold seep fluid mi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seep OBS(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SDE(short duration event) Haima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Seabed Physical Parameter Research Based on Active-Source OBS Data in the Chukchi Sea Shelf of the Arctic
10
作者 ZHEN Sheng XING Junhui JIANG Xiaodia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675-682,共8页
The acquisition of seabed physical parameters is one of the focuses of marine acoustic researches.However,the activesource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detection method in the marine geophysical research is rarely use... The acquisition of seabed physical parameters is one of the focuses of marine acoustic researches.However,the activesource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detection method in the marine geophysical research is rarely used to acquire seabed physical parameters,and less work is performed in the Arctic.In this study,two active-source OBS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9th and 11th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CHINARE)are selected to obtain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of seabed sediments.Two kinds of energy spark are used as the active sources,while the cost function inversion method is used based on the arrival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flected and direct waves.The thickness and sound velocity of the sediment layers are obtained by inversion,and the empirical formula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seabed sediment,which are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results.The cost function inversion method based on the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of the reflected and direct waves is tested to be effective and feasible in the inversion of seabed parameters from active-source OBS data.The method is further applied to obtain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of Chukchi seabed sediments,which provides the idea and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arine geophysical activesource OBS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the inversion of polar seabed physical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al parameters of seafloor sediments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 ARCTIC Chukchi Sea
下载PDF
Evaluating and correcting short-term clock drift in data from temporary seismic deployments
11
作者 Aqeel Abbas Gaohua Zhu +2 位作者 Jinping Zi Han Chen Hongfeng Yang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3年第2期24-38,共15页
Temporary seismic network deployments often suffer from incorrect timing records and thus pose a challenge to fully utilize the valuable data.To inspect and fix such time problems,the ambient noise cross-correlation f... Temporary seismic network deployments often suffer from incorrect timing records and thus pose a challenge to fully utilize the valuable data.To inspect and fix such time problems,the ambient noise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NCCF)has been widely adopted by using daily waveforms.However,it is still challenging to detect the shortterm clock drift and overcome the influence of local noise on NCCF.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we conduct a study on two temporary datasets,including an ocean-bottom-seismometer(OBS)dataset from the southern Mariana subduction zone and a dataset from a temporary dense network from the Weiyuan shale gas field,Sichuan,China.We first inspect the teleseismic and local event waveforms to evaluate the overall clock drift and data quality for both datasets.For the OBS dataset,NCCF using different time segments(3,6,and 12-h)beside daily waveforms data is computed to select the data length with optimal detection capability.Eventually,the 6-h segment is the preferred choice with high detection efficiency and low noise level.For the land dataset,higher drift detection is achieved by NCCF using the daily long waveforms.Meanwhile,we find that NCCF symmetry on the dense array is highly influenced by localized intense noise for large interstation distances(>1 km)but is well preserved for short interstation distances.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use of different segments of daily waveform data in the OBS dataset,and the careful selection of interstation distances in the land dataset substantially improved the NCCF results.All the clock drifts in both datasets are successfully corrected and verified with waveforms and NCCF.The newly developed strategies using short-segment NCCF help to overcome the existing issues to correct the clock drift of seismic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S and Land dataset Short-period clock drift Waveforms inspection Ambient noise cross-correlation
下载PDF
基于OBS开源软件的实时抠像录制系统搭建
12
作者 陈中全 梁秋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第2期77-80,共4页
抠像式微课视频能同时显示授课内容与主讲人,相比其他类型的微课更具亲和力、感染力,但传统的抠像式微课视频一般依靠三维虚拟系统,价格高昂,且需要多人进行分工合作才能完成,或者前期先进行拍摄,后期再进行合成,无法实时看到效果,效率... 抠像式微课视频能同时显示授课内容与主讲人,相比其他类型的微课更具亲和力、感染力,但传统的抠像式微课视频一般依靠三维虚拟系统,价格高昂,且需要多人进行分工合作才能完成,或者前期先进行拍摄,后期再进行合成,无法实时看到效果,效率也较低。作者基于OBS开源软件+NDI协议搭建实时抠像录制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抠像式微课制作的上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S NDI 抠像式微课
下载PDF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受邀成为巴黎奥运会主转播机构
13
《中国有线电视》 2023年第5期64-64,共1页
5月6日,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与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MG)在北京签署合作备忘录,总台正式受邀成为巴黎奥运会主转播机构。双方还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促进奥林匹克精神广泛传播。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中宣部副部长、... 5月6日,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与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MG)在北京签署合作备忘录,总台正式受邀成为巴黎奥运会主转播机构。双方还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促进奥林匹克精神广泛传播。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见证双方签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奥委会主席 奥林匹克精神 服务公司 中宣部副部长 奥运会 广播电视总台 OBS 合作机制
下载PDF
三维地震与OBS联合勘探揭示的神狐海域含水合物地层声波速度特征 被引量:29
14
作者 张光学 徐华宁 +5 位作者 刘学伟 张明 伍忠良 梁金强 王宏斌 沙志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69-1176,共8页
以三维高分辨地震与海底高频地震仪(OBS)联合勘探数据为基础,获得海底之下沉积层的地震反射成像剖面及多波信息,并以此确定研究区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的纵、横波速度的变化特征.根据走时反演获得的横波速度与纵波速度对比分析发现,研... 以三维高分辨地震与海底高频地震仪(OBS)联合勘探数据为基础,获得海底之下沉积层的地震反射成像剖面及多波信息,并以此确定研究区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的纵、横波速度的变化特征.根据走时反演获得的横波速度与纵波速度对比分析发现,研究区海底之下500m深度范围内的某些沉积层具有较高的纵横波速度,这一纵波速度升高区域与水合物稳定带对应,而纵波速度下降并且横波速度变化较小的区域,可能与游离气的存在相关.游离气的可能存在与基于这一区域2007年钻探测井结果的普遍认识不完全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狐海域 联合勘探 OBS 天然气水合物 声波速度
下载PDF
西沙地块地壳结构及其构造属性 被引量:22
15
作者 郭晓然 赵明辉 +4 位作者 黄海波 丘学林 王建 贺恩远 张佳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14-1425,共12页
西沙地块作为在南海形成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微陆块,记录了南海演化历史的重要信息,其地壳结构、物质组成及构造属性是探讨南海形成演化的关键.基于采集到的OBS2013-3测线海底地震仪数据,用射线追踪和正演走时拟合方法,获得了西沙地块的二... 西沙地块作为在南海形成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微陆块,记录了南海演化历史的重要信息,其地壳结构、物质组成及构造属性是探讨南海形成演化的关键.基于采集到的OBS2013-3测线海底地震仪数据,用射线追踪和正演走时拟合方法,获得了西沙地块的二维纵波速度模型.模型显示沉积层速度为2.2~3.2km·s^-1,厚度为0.8~3.0km,局部基底面起伏较大,上地壳顶部速度为5.0~5.5km·s^-1,下地壳底部速度为6.9km·s^-1,上地幔顶部速度为8.0km·s^-1.西沙地块的地壳厚度平均为23km,上地壳厚度约为9km,下地壳厚度约为14km,莫霍面埋深为23~27km.从穿过西沙地块的纵、横两条大剖面推算,块体大小约为9.2×10^5 km^3,与华南陆缘相比,表现为整体减薄的陆壳特征.西沙地块与南沙地块垂直于西南次海盆扩张脊分布,根据二者地壳结构的特征对比,二者互为共轭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地块 深部地壳结构 减薄陆壳 海底地震仪(OBS)
下载PDF
立体气枪阵列延迟激发震源特性及在浅海区OBS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吴志强 郝天珧 +4 位作者 唐松华 张训华 郑彦鹏 肖国林 赵维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73-2586,共14页
利用中、小容量气枪组成的立体气枪阵列延迟激发震源和海底地震仪(OBS)在我国北部浅海海域开展了人工地震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试验.基于水深条件和压制水体虚反射、提升低频能量的需要,使气枪震源有足够的输出能量和高品质子波特性,研究了... 利用中、小容量气枪组成的立体气枪阵列延迟激发震源和海底地震仪(OBS)在我国北部浅海海域开展了人工地震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试验.基于水深条件和压制水体虚反射、提升低频能量的需要,使气枪震源有足够的输出能量和高品质子波特性,研究了立体气枪阵列延迟激发震源工作机理,经远场子波理论模拟优选了组合参数并进行了海上试验工作.结果表明,中、小容量气枪组成的立体气枪阵列延迟激发震源,适应了浅水海域的激发环境,降低了由虚反射造成的局部陷波和干扰作用,有效地改善了OBS信号的品质,获得了Ps,Pg,PmP,Pn等多种震相.创新了由中、小容量气枪组成的立体气枪阵列延迟激发震源在浅海区OBS探测中的应用,也填补了南黄海海域深地震探测数据的空白,为南黄海、渤海深部地壳结构研究及含油气盆地形成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气枪阵列 远场子波 OBS深部探测 虚反射压制 浅海区
下载PDF
南海中北部OBS2006-3地震剖面中横波的识别与应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卫小冬 赵明辉 +4 位作者 阮爱国 丘学林 夏少红 朱俊江 黄海波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80,共9页
纵横波联合探测可以获得丰富的地下结构信息。纵横波速比和岩石泊松比在预测岩石圈的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南海中北部OBS2006-3地震剖面垂直分量和径向分量上的纵横波走时、视速度以及质点运动轨迹,识别出了... 纵横波联合探测可以获得丰富的地下结构信息。纵横波速比和岩石泊松比在预测岩石圈的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南海中北部OBS2006-3地震剖面垂直分量和径向分量上的纵横波走时、视速度以及质点运动轨迹,识别出了转换横波震相。本文以OBS8和OBS10台站的数据为例,说明了横波识别的方法,并在拟合好的P波速度模型基础上,利用RayInvr软件对转换横波震相进行了射线追踪,确认了PwSs3、PgSs3、PmS等几组转换震相,计算了这两个站位下的波速比和泊松比。根据OBS2006-3测线下地壳高速层的P波速度(VP=7.20—7.25km·s-1)、S波速度(VS=4.20—4.23km·s-1)、泊松比(0.24)等参数,初步推断下地壳高速层是由上地幔岩浆底侵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OBS) 转换横波 纵横波速比 南海中北部
下载PDF
长江口浑浊带海域OBS标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刘红 何青 +1 位作者 王元叶 翟晓鸣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58,共7页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海域OBS现场标定和室内标定的实验研究表明,现场标定能很好的在最大浑浊带海域应用,使用OBS时应现场采集同步同时的水样做标定,其结果好于室内标定的结果。室内标定与现场标定之间存在较大误差是由于室内标定所用沙样...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海域OBS现场标定和室内标定的实验研究表明,现场标定能很好的在最大浑浊带海域应用,使用OBS时应现场采集同步同时的水样做标定,其结果好于室内标定的结果。室内标定与现场标定之间存在较大误差是由于室内标定所用沙样难以反演现场环境,特别是泥沙组成差异所致。在悬浮泥沙浓度较大时(>1kg/m3),建议采用分段标定,以取得准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OBS 现场标定 室内标定
下载PDF
有优先权的光突发交换中光缓存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民 张帆 +1 位作者 王建 叶培大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90-1195,共6页
分析了配置有限数量光纤时延线 (FDLs)和优先权机制的光突发交换 (pOBS)网络性能 ,建立了 pOBS的网络模型和排队模型 ;并以模型为基础 ,比较了各级别数据包的排队等延时与FDLs单位、负荷强度比例的关系 ;比较了有和无FDLs时 ,包丢失率与... 分析了配置有限数量光纤时延线 (FDLs)和优先权机制的光突发交换 (pOBS)网络性能 ,建立了 pOBS的网络模型和排队模型 ;并以模型为基础 ,比较了各级别数据包的排队等延时与FDLs单位、负荷强度比例的关系 ;比较了有和无FDLs时 ,包丢失率与FDLs单位、FDLs深度、系统负荷强度以及波长数的关系 研究发现 ;高优先级数据包的平均延时远小于其它数据包 ,负荷强度越大平均延时也越大 ,高优先级数据包的比例越大则低优先级数据包的延时越大且丢失率越高 ,加入有限数量和适当深度的FDLs、减小FDLs最小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权 光网络 光突发交换 OBS pOBS 光缓存 光纤时延线 FDLs WDM
下载PDF
ADP与OBS观测悬沙浓度实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文祥 罗向欣 杨世伦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65,共7页
光学(OBS)和声学方法(ADP/ADCP)进行现场悬沙浓度观测,是目前悬沙浓度变化研究的重要方法。在长江河口,利用ADP、OBS对水体悬浮泥沙浓度进行大、小潮周期现场定点同步观测:(1)在水平方向上,ADP、OBS观测悬沙浓度具有同步峰值变化,但ADP... 光学(OBS)和声学方法(ADP/ADCP)进行现场悬沙浓度观测,是目前悬沙浓度变化研究的重要方法。在长江河口,利用ADP、OBS对水体悬浮泥沙浓度进行大、小潮周期现场定点同步观测:(1)在水平方向上,ADP、OBS观测悬沙浓度具有同步峰值变化,但ADP峰值变化要比OBS平缓;(2)在垂向上,从表层到近底层,悬沙浓度逐渐增加,增加幅度在不同特征时刻、不同水层有较大差异;(3)大、小潮期间,ADP、OBS观测的悬沙浓度与传统方法得到的悬沙浓度的平均相对误差都小于20%;(4)ADP声强信号与OBS浊度、ADP与OBS观测的悬沙浓度,分别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主要结论,OBS可观测传感器附近的悬沙浓度,具有较高的精确度;ADP在观测不同水层水动力参数的同时,可同步提取不同水层的悬沙浓度信息,并且对周围水动力环境没有干扰;在特征时刻取悬沙水样率定OBS和ADP,也可用OBS率定ADP,ADP和OBS观测悬沙浓度结果可以相互验证。可见,利用声学与光学仪器进行现场联合观测,可以提高现场悬沙浓度观测的时空分辨率和准确度,同时,也为深入研究悬沙浓度变化的机制、机理,以及悬沙通量计算提供了一个有效而可靠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浓度 ADP OBS 声强信号 浊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