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s中ROG、GATA3和T-bet mRNA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卡 舒欣 +4 位作者 骆海飞 朱凤琴 曹红 徐启桓 李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转录因子ROG、GATA3和T-bet m RNA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1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轻度45例、中度42例、重度48例)和1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转录因子ROG、GATA3和T-bet m RNA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1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轻度45例、中度42例、重度48例)和1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ROG、GATA3和T-bet m RNA水平。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外周血PBMCs中T-bet 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患者外周血PBMCs中ROG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轻度组和中度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组、中度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外周血PBMCs中GATA3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和轻度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组和健康对照、中度组患者和重度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T-bet/GATA3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G表达水平与GATA3和T-bet/GATA3比值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ROG、GATA3和T-bet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PBMCs中表达水平上调,并参与疾病的发生和疾病进展。ROG在纠正和维持Th1/Th2的新平衡状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转录因子 ROG GATA3 T-BET pbmcs
下载PDF
携带microRNA-383重组慢病毒的包装及其上调PBMCs中Foxp3mRNA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峰 张庆 +3 位作者 张海清 刘晓梅 史震 郑葵阳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45-849,共5页
目的包装携带microRNA-383(miR-383)的重组慢病毒,并观察其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Foxp3 mRNA转录的影响。方法将4个串联的miRNA-383前体序列亚克隆入慢病毒转移载体pHAGE-CMV-MCS-IZsGre... 目的包装携带microRNA-383(miR-383)的重组慢病毒,并观察其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Foxp3 mRNA转录的影响。方法将4个串联的miRNA-383前体序列亚克隆入慢病毒转移载体pHAGE-CMV-MCS-IZsGreen,构建重组载体,命名为pHAGE-miR-383。将pHAGE-383、包装质粒psPAX2与包膜质粒pMD2.G共转染入HEK 293T细胞进行重组慢病毒包装。进而分别采用定量PCR和RT-PCR检测慢病毒miR-383和Mock感染48 h后细胞中的miR-383的表达和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定量PCR证实携带miR-383的重组慢病毒包装成功,滴度为1×107 TU/ml。以MOI为5的慢病毒感染HEK 293T细胞后miR-383表达明显增多。RT-PCR结果显示,miR-383能够上调PBMCs中Foxp3 mRNA的表达。结论成功包装出含有miR-383前体序列的重组慢病毒,而且慢病毒miR-383能够上调PBMCs中Foxp3 mRNA的转录水平,为进一步研究其对调节性T细胞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microRNA-383 pbmcs Foxp3mRNA
原文传递
β-溶血型链球菌胃蛋白酶消化产物对银屑病PBMCs和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理涛 纪岩文 +5 位作者 张峻岭 亓玉青 杨洪浦 毛舒和 康瑞珠 陈锦英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 :探讨链球菌M蛋白在银屑病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胃蛋白酶消化的方法获得M蛋白粗品(pep -M) ,其不同剂量对银屑病组和健康人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PBMCs)增殖的影响用MTT方法检测。用3H -Td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ep -M对... 目的 :探讨链球菌M蛋白在银屑病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胃蛋白酶消化的方法获得M蛋白粗品(pep -M) ,其不同剂量对银屑病组和健康人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PBMCs)增殖的影响用MTT方法检测。用3H -Td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ep -M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 -16的作用。结果 :pep -M可以明显促进银屑病组和对照组的PBMCs增殖 (P<0.05) ;并且银屑病组PBMCs的增殖强度要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pep-M不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DNA合成 ;相反 ,大剂量时出现Colo -16细胞死亡增多的现象 ,Colo -16细胞亚二倍体细胞的含量并未明显增加。结论 :pep -M对角质形成细胞没有直接的促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溶血型链球菌胃蛋白酶消化产物 银屑病 pbmcs 角质形成细胞 链球菌M蛋白
下载PDF
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基因修饰的PBMCs在动物体内的抑瘤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程虹 刘彦仿 +3 位作者 张惠中 沈万安 张菊 张静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708-711,共4页
目的:用携带分泌型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基因(sFv-TNF-α)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使其表达并分泌针对人肝癌细胞的sFv-TNF-α融合蛋白,观察转导的PBMCs/PST静脉注射后对荷肝... 目的:用携带分泌型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基因(sFv-TNF-α)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使其表达并分泌针对人肝癌细胞的sFv-TNF-α融合蛋白,观察转导的PBMCs/PST静脉注射后对荷肝癌裸鼠的抑瘤作用.方法:分离正常人PBMCs并用PHA和IL-2进行体外刺激培养,用感染性重组病毒产生细胞C22(PA317/PST)产生的病毒上清转导后,经尾静脉输入荷肝癌裸鼠体内,注射细胞数为每只1×106(0.2 mL),每5 d注射1次,共注射3次.定期观察记录肿瘤生长情况,注射3次后处死,取出瘤组织称质量、记录,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制备石蜡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实验组肿瘤生长速率为(20.8±4.9)mg/d,对照组为(28.5±6.7)mg/d,经t检验,P<0.05.结论:经重组逆转录病毒转导的PBMCs/PST在课鼠体内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移植瘤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mcs 动物 抑瘤作用 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 分泌型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基因 基因治疗 肝癌 裸鼠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SLE患者PBMCs雌激素受体mRNA水平与IL-10mRNA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倩宜 齐文 +1 位作者 成韩锋 王玉亮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94-696,共3页
目的:探讨未经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雌激素受体(ER)mRNA水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离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患者组)和15例正常人(对照组)新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 目的:探讨未经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雌激素受体(ER)mRNA水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离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患者组)和15例正常人(对照组)新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逆转录并扩增雌激素受体和IL-10,通过凝胶图像扫描系统对PCR产物的电泳条带进行密度扫描。结果:患者组PBMCsERmRNA水平和IL-10mRN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患者组和对照组PBMCsERmRNA水平与IL-10mRNA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2和0.557,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存在雌激素受体mRNA和IL-10mRNA表达异常,IL-10表达的上调可能与雌激素受体有关,过量的IL-10可能导致了SLE患者B细胞产生大量自身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单个核细胞 受体 雌激素 白细胞介素10 RNA 信使 雌激素受体MRNA MRNA水平 SLE患者 IL-10 pbmcs
下载PDF
转导单链免疫毒素基因的PBMCs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体外杀伤活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程虹 刘彦仿 +3 位作者 张惠中 沈万安 张菊 张静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用携带分泌型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基因(sFv-TNF-α)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s),使其表达并分泌针对人肝癌细胞的sFv-TNF-α融合蛋白,观察转导的PBMCs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 目的:用携带分泌型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基因(sFv-TNF-α)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s),使其表达并分泌针对人肝癌细胞的sFv-TNF-α融合蛋白,观察转导的PBMCs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作用.方法:用感染性重组病毒产生细胞C22(PA317/PST)产生的病毒上清转导人PBMCs,采用PCR和RT-PCR方法对转导的PBMCs(PBMCs/PST)进行DNA和mRNA水平的分析.PBMCs/PST与SMMC-7721共培养,MTT法检测PBMCs/PST表达产物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PCR及RT-PCR结果显示PBMCs/PST中扩增出外源目的基因对应的电泳条带.MTT法检测结果,分泌型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率为(38.2±6.7)%.结论:分泌型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基因可以在PBMCs中整合并稳定表达,其分泌的表达产物对SMMC-7721具有一定的体外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导单链免疫毒素基因 pbmcs 肝癌 SMMC-7721 体外杀伤活性
下载PDF
环孢素对正常人PBMCs产生IFN-γ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迟秀文 杨培增 吴长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环孢素(ciclosporine,CsA)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的产生,以及对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PBMCs在抗CD3单克隆抗体(anti-CD3)、抗CD3和抗CD28(anti-CD28)单... 【目的】探讨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环孢素(ciclosporine,CsA)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的产生,以及对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PBMCs在抗CD3单克隆抗体(anti-CD3)、抗CD3和抗CD28(anti-CD28)单克隆抗体、IL-12(Th1细胞分化因子)刺激的情况下或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观察CsA对IFN-γ产生和Th1细胞分化的影响。同时使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评价CsA对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25及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2产生的影响。【结果】CsA对由不同条件诱导产生的IFN-γ,均表现为剂量依赖性抑制关系。此外,CsA抑制IL-12诱导的Th1分化。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CsA可抑制CD4+和CD8+T细胞IFN-γ的表达。【结论】CsA剂量依赖性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抑制CD4+、CD8+T淋巴细胞产生IFN-γ和Th1细胞的分化,其抑制机理可能与细胞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Γ pbmcs 环孢素 抑制作用 CD8^+T淋巴细胞 剂量依赖性抑制 正常人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抗CD3单克隆抗体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细胞内细胞因子 CD4^+ 细胞分化因子 单个细胞水平 CsA gamma γ-干扰素 流式细胞仪 IL-12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BMCs体外sIL-2R诱生水平的研究
8
作者 郭海建 邓长生 +2 位作者 夏冰 刘新民 王建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80-381,共2页
目的 :探讨sIL 2R在溃疡性结肠炎 (UC)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特异性ELISAsIL 2R检测试剂盒 ,对 2 5例溃结患者PBMCs体外PHA诱导产生的sIL 2R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溃结患者PHA诱导 48h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IL 2R的含量为 319 6 3±... 目的 :探讨sIL 2R在溃疡性结肠炎 (UC)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特异性ELISAsIL 2R检测试剂盒 ,对 2 5例溃结患者PBMCs体外PHA诱导产生的sIL 2R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溃结患者PHA诱导 48h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IL 2R的含量为 319 6 3± 16 4 70U/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 45 1 15± 2 46 93U/ml(P <0 0 5 ) ;而未经PHA诱导的sIL 2R含量 ,两组无明显差异 (UC组 2 6 3 78± 115 0 5U/ml,对照组 2 36 47± 139 10U/ml,P >0 0 5 )。结论 :溃结患者体外PHA诱导的sIL 2R水平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pbmcs SIL-2R
下载PDF
胃癌细胞FoxP3的表达及其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相互作用
9
作者 马桂芬 缪青 +1 位作者 刘以梅 陈世耀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0-186,共7页
目的检测叉头样蛋白3(forkhead box protein 3,FoxP3)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分布,并探讨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和胃癌细胞共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FoxP3蛋白的表达定位;建... 目的检测叉头样蛋白3(forkhead box protein 3,FoxP3)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分布,并探讨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和胃癌细胞共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FoxP3蛋白的表达定位;建立胃癌细胞和PBMCs的体外共培养体系,然后用CCK-8法检测共培养后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共培养后胃癌细胞和PBMCs中FoxP3mRNA表达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共培养后两种细胞中FoxP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FoxP3表达于胃癌细胞的胞质和胞核。胃癌细胞与PBMCs共培养时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直接和间接共培养后MKN28胃癌细胞的FoxP3蛋白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均增加(P=0.031;P=0.015);与单培养相比,来源于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淋巴细胞与胃癌细胞共培养后其FoxP3 MFI均明显增加(P=0.016;P=0.034),且IL-2能促进间接培养条件下PBMCs的FoxP3表达(P=0.024),而对直接共培养影响不大。共培养后胃癌细胞的FoxP3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直接共培养较间接共培养增加更明显(P=0.035)。结论胃癌细胞与PBMCs的相互作用主要依赖细胞间的直接接触方式,FoxP3的表达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可能跟肿瘤免疫逃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样蛋白3(FoxP3) 胃癌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共培养
下载PDF
PBMCs和血浆中HCV基因型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孙亚臣 岳希全 云庆军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9期1825-1826,1872,共3页
目的检测HCV感染者血浆和PBMCs中HCV基因型的相关性,同时研究不同型的HCV与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特异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FLP)—酶切分型法。结果在82例血浆HCVRNA阳性的病例中Ⅱ型为37例,Ⅲ型为34例,Ⅱ/Ⅲ型为11例。在P... 目的检测HCV感染者血浆和PBMCs中HCV基因型的相关性,同时研究不同型的HCV与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特异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FLP)—酶切分型法。结果在82例血浆HCVRNA阳性的病例中Ⅱ型为37例,Ⅲ型为34例,Ⅱ/Ⅲ型为11例。在PBMCs中HCVRNA为阳性的为54例,其中Ⅱ型为38例,Ⅲ型为12例,Ⅱ/Ⅲ型为4例。结论HCV感染人体后,不但在血浆中可以检测到HCVRNA,而且也可以在PBMCs中检测到HCVRNA。同时HCVⅡ型比Ⅲ型更易感染PBMCs,并且HCVⅡ型感染者易出现慢性持续性感染,以至于发展为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HCV)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基因型 多聚酶链反应(PCR) 限制性内切酶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微量全血法与密度梯度离心PBMCs法测定HLA-A2的比较
11
作者 傅晓岚 张静波 陈兆珍 《现代医药卫生》 2003年第12期1540-1541,共2页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淋巴细胞HLA -A2分子的简便方法。方法 :健康志愿者新鲜血液 ,分别用全血染色 ,加红细胞裂解液裂解方法与密度梯度离心分离PBMCs后再染色。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阳...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淋巴细胞HLA -A2分子的简便方法。方法 :健康志愿者新鲜血液 ,分别用全血染色 ,加红细胞裂解液裂解方法与密度梯度离心分离PBMCs后再染色。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阳性细胞百分率、荧光强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 05。结论 :微量全血法能够代替传统的密度梯度离心分离PBMCs方法检测HLA -A2。并且所需样本量小 ,更接近人体生理环境 ,操作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仪 微量全血法 密度梯度离心pbmcs 测定 HLA-A2 外周血 淋巴细胞
下载PDF
卡介苗有效成分罗莫肽刺激人PBMCs表达IL-12、IL-4和GM-CSF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晓文 王立新 +1 位作者 姚茂银 肖家全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卡介苗 (BCG)细胞壁有效成分罗莫肽 (RM)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PBMCs)表达细胞因子的刺激作用。方法 :获得正常人HPBMCs ,采用不同浓度的RM体外刺激HPBMCs 72h ,收集培养上清液 ,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 4、IL 12和GM CSF... 目的 :探讨卡介苗 (BCG)细胞壁有效成分罗莫肽 (RM)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PBMCs)表达细胞因子的刺激作用。方法 :获得正常人HPBMCs ,采用不同浓度的RM体外刺激HPBMCs 72h ,收集培养上清液 ,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 4、IL 12和GM CSF的含量。结果 :RM能诱导HPBMCs产生较高水平的IL 12和GM CSF ,并呈剂量依赖性 ;但对IL 4的产生没有促进或抑制作用。结论 :RM能有效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IL 12和GM CSF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有效成分 罗莫肽 pbmcs IL-12 IL-4 GM-CSF 单个核细胞 细胞壁
下载PDF
PBMCs中CPEB4、AKAP4、IRF4联合检测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红霞 仝丽 陶虹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8期1282-1286,共5页
目的探讨PBMCs中CPEB4、AKAP4、IRF4联合检测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为肿瘤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100例为良性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提取3组受试人... 目的探讨PBMCs中CPEB4、AKAP4、IRF4联合检测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为肿瘤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100例为良性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提取3组受试人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后通过免疫印迹检测PBMCs中CPEB4、AKAP4、IRF4、GAPDH的表达量,并用Image J进行定量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AUC分析CPEB4、AKAP4、IRF4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意义。结果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PBMCs中CPEB4、AKAP4、IRF4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肿瘤组与良性组CPEB4、AKAP4、IRF4的灵敏度分别为93%、87%、91%,特异性分别为62%、87%、91%。肿瘤组与对照组CPEB4、AKAP4、IRF4的灵敏度分别为91%、90%、94%,特异性分别为91%、92%、94%。PBMCs中CPEB4、AKAP4、IRF4联合检测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的的灵敏度为92.00%,特异性为91.50%,准确度为91.67%。结论PBMCs中CPEB4、AKAP4、IRF4的表达量检测可作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mcs CPEB4 AKAP4 IRF4 非小细胞肺癌 诊断
下载PDF
Therapeutic polypeptides based on HBV core 18-27 epitope can induce CD_8^+ CTL-mediated cytotoxicity in HLA-A2^+ human PBMCs 被引量:13
14
作者 Tong-DongShi Yu-ZhangWu +2 位作者 Zheng-CaiJia Li-YunZou WeiZho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1902-1906,共5页
AIM: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immunogenicity of HBcAg CTL epitope based polypeptides and to trigger an HBV-specific HLA I-restricted CD8^+ T cell response in vitro.METHODS: A new panel of mimetic therapeutic pept... AIM: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immunogenicity of HBcAg CTL epitope based polypeptides and to trigger an HBV-specific HLA I-restricted CD8^+ T cell response in vitro.METHODS: A new panel of mimetic therapeutic peptides based on the immunodominant B cell epitope of HBV PreS2 18-24 region, the CTL epitope of HBcAg18-27 and the universal T helper epitope of tetanus toxoid (TT) 830-843 was designed using computerized molecular design method and synthesized by Merrifield's solid-phase peptide synthesis.Their immun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imulating activ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lymphocytes, of inducing TN1 polarization,CD8^+ T cell magnification and HBV-specific CD8^+ CTL mediated cytotoxicity were investigated in vitro using HLA-A2^+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from healthy donors and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RESULT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herapeutic polypeptides based on immunodominant HBcAg18-27 CTL,PreS2 B- and universal TN epitopes could stimulate the activ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lymphocytes, induce spec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CD8+ T cell expansion and vigorous HBVspecific CTL-mediated cytotoxicity in human PBMCs.CONCLUSION: It indicat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immunodominant T helper plus B-epitopes with short and flexible linkers could dramatically improve the immunogenicity of short CTL epitopes in vi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治疗 HBV 18-27抗原 CD8^+ CTL- 诱导作用 细胞毒性 HLA-A2^+ pbmcs 免疫原性
下载PDF
PBMCs中CPEB4、AKAP4、IRF4联合检测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李红霞 仝丽 陶虹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20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PBMCs中CPEB4、AKAP4、IRF4联合检测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为肿瘤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100例为良性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提取3组受试人员... 目的探讨PBMCs中CPEB4、AKAP4、IRF4联合检测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为肿瘤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100例为良性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提取3组受试人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后通过免疫印迹检测PBMCs中CPEB4、AKAP4、IRF4、GAPDH的表达量,并用Image J进行定量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AUC分析CPEB4、AKAP4、IRF4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意义。结果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PBMCs中CPEB4.AKAP4、IRF4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肿瘤组与良性组CPEB4、AKAP4.IRF4的灵敏度分别为93%。87%、91%,特异性分别为62%、87%、91%。肿瘤组与对照组CPEB4、AKAP4、IF4的灵敏度分别为91%、90%、94%,特异性分别为91%、92%、94%。PBMCs中CPEB4、AKAP4、IRF4联合检测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的的灵敏度为92.00%,特异性为91.50%,准确度为91.67%。结论PBMCs中CPEB4、AKAP4、IRF4的表达量检测可作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mcs CPEB4 AKAP4 IRF4 非小细胞肺癌 诊断
下载PDF
Replication potentials of HIV-1/HSIV in PBMCs from northern pigtailed macaque (Macaca leonina) 被引量:5
16
作者 Ai-Hua LEI Gao-Hong ZHANG +4 位作者 Ren-Rong TIAN Jia-Wu ZHU Hong-Yi ZHENG Wei PANG Yong-Tang ZHENG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6-195,共10页
The northern pig-tailed macaque (Macaca leonina)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n independent species of Old World monkey, and we previously found that PBMCs from M. leonina were susceptible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he northern pig-tailed macaque (Macaca leonina)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n independent species of Old World monkey, and we previously found that PBMCs from M. leonina were susceptible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 which may be due to the absence of a TRIM5 protein restricting HIV-1 replication.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infection potentials of six laboratory adapted HIV-1 strains and three primary HIV-1 isolates in PBMCs from M. leon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strains are characterized by various but low replication levels, and among which, HIV-INL4-3 shows the highest replication ability. Based on the abundant evidence of species-specific interactions between restriction factors APOBEC3 and HIV/SIV-derived Vif protein, we subsequently examined the replication potentials of v/f-substituted HIV-1 (HSIV) in M. leonina PBMCs. Notably, HSIV-vifmac and stHIV-lsv chimeras, two HIV-1Ni.4-3-derived viruses encoding the viral infectivity factor (Vif) protein from SIVmac239, replicated robustly in cells from M. leonina, which suggests that HSIV could effectively antagonize the antiviral activity of APOBEC3 proteins expressed in cells of M. leonina. Therefore, our data demonstrate that M. leonina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developed into a promising animal model for human A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HSIV REPLICATION PBMC Northern pig-tailed macaque (Macaca leonina)
下载PDF
IL-4对治疗前后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BMCs TNF-α和IL-1α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裕明 张立煌 +6 位作者 孙永良 方海林 何南祥 刘克洲 李敏伟 姚航平 吴婉芬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 了解白介素(IL)4 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 了解白介素(IL)4 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进行检测。结果 IL4 均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治疗前、后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PBMCs 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在发病初期,IL4 于1 000Uml 时接近最大抑制效应;而恢复期患者,IL4 于100Uml 时即接近最大抑制效应,剂量- 反应曲线明显左移。如以100Uml 的IL4 处理PBMCs,恢复期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PBMCs TNFα和IL1αmRNA的抑制率接近50% 。另外还发现,在发病初期,IL4 对内毒素血症和HBeAg 阳性患者PBMCsTNFα和IL1α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低于阴性的患者。结论 IL4 对发病初期患者PBMCTNFα和IL1αmRNA 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恢复期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IL-4 TNF pbmcs
原文传递
ALA-PDT对健康人及银屑病患者PBMCs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姗 李康英 刘宏伟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8-523,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ALA-PDT对体外培养的PBMCs的生物效应,探讨ALA-PDT对银屑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治疗的可行性及优化参数。方法:将健康人及银屑病患者新鲜外周血分别进行PBMCs分离与培养,分设空白对照组、单纯ALA组、单纯照光组以及不同ALA... 目的:通过研究ALA-PDT对体外培养的PBMCs的生物效应,探讨ALA-PDT对银屑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治疗的可行性及优化参数。方法:将健康人及银屑病患者新鲜外周血分别进行PBMCs分离与培养,分设空白对照组、单纯ALA组、单纯照光组以及不同ALA浓度与不同用药孵育时间组进行PDT。Annexin V/PI双染法、MTT法检测PBMCs存活率,以确定ALA最佳药物浓度和最佳用药孵育时间;TEM观察PBMCs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RT-PCR检测PBMCs表达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0.6 mmol/LALA避光孵育1 h后PDT组PBMCs存活率最低(P<0.05);ALA-PDT后PBMCs结构呈现典型凋亡改变;银屑病患者PBMCs的IFN-γ、TNF-αmRNA表达量与健康人相比显著升高,ALA-PDT后表达量显著下降、IL-4 mRNA表达量较健康人显著降低,经ALA-PDT后显著升高(P<0.05);IL-10mRNA表达量较健康人略有减低,经ALA-PDT后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6 mmol/LALA避光作孵育1 h后PDT可明显促进PBMCs凋亡,银屑病患者PBMCs经ALA-PDT后由Th1优势应答向Th1/Th2平衡方向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PDT 银屑病 pbmcs 生物效应
原文传递
乙肝肝移植受体术后骨髓CD34^+细胞和PBMCs内乙肝病毒DNA的同步检测
19
作者 赵冀 卢实春 +3 位作者 赖威 严律南 戴军 金胜杰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680-683,共4页
目的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严重影响预后,HBV感染的病毒来源值得研究。采用PCR技术可检测到术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 DNA的存在,然而PBMCs的寿命有限,其中的病毒来源仍不清楚。该研究对此问题做了初步的探索。方法采集1... 目的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严重影响预后,HBV感染的病毒来源值得研究。采用PCR技术可检测到术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 DNA的存在,然而PBMCs的寿命有限,其中的病毒来源仍不清楚。该研究对此问题做了初步的探索。方法采集13例乙肝肝移植术后受体外周血和骨髓标本,运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免疫磁性分离法(MACS)分别从外周血和骨髓标本中分离出PBMCs和骨髓来源CD34^-细胞即造血干祖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的HBV DNA,同时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和血清HBV DNA。结果13例病人术前血清HBV DNA阳性8例,阴性5例。术后平均37个月的随访期内(16~77个月)血清中HBV DNA,HBsAg和HBeAg检测结果全为阴性;13例PBMCs中均检测到HBV DNA的存在,阳性率为100%。PBMCs中DNA含量对数平均值为3.40±0.85;13例骨髓来源CD34^+细胞中都检测到HBV DNA的存在,阳性率也是100%。CD34^+细胞中DNA含量对数平均值为3.30±0.58。病人PBMCs和CD34^+细胞内DNA含量对数值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病人PBMCs与CD34^+细胞HBV DNA同时为阳性。术前血清HBV DNA检测阳性和阴性病人的PBMC内DNA含量对数值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前血清HBV DNA检测阳性和阴性病人的CD34^+细胞内DNA含量对数值均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预防措施下,乙肝肝移植受体虽然外周血清中不能检测到HBV DNA和HBV抗原成分的存在,但术后骨髓CD34^+细胞和PBMCs中皆长期存在HBV DNA。含有HBV DNA的骨髓来源CD34^+细胞可能是含有HBV DNA的PBMCs的来源,也可能是肝移植术后PMBCs内HBV DNA长期存在的原因,及以后导致HBV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然而,现在尚无有效方法可以完全清除这些残存病毒,术后长期的抗病毒药物预防措施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乙肝复发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骨髓造血干祖细胞(CD34^+细胞)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旋毛虫钙网蛋白对小鼠巨噬细胞和大鼠PBMC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朝莹 文兆海 +6 位作者 张玥 李嫄 徐立新 陆明敏 宋小凯 李祥瑞 严若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旋毛虫钙网蛋白(TsCRT)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原核表达纯化的重组旋毛虫钙网蛋白(rTsCRT)进行Western Blot验证;将rTsCRT与小鼠巨噬细胞共孵育,检测该蛋白对小鼠巨噬细胞增殖、NO释放和凋亡的影响;将rTsCRT...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旋毛虫钙网蛋白(TsCRT)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原核表达纯化的重组旋毛虫钙网蛋白(rTsCRT)进行Western Blot验证;将rTsCRT与小鼠巨噬细胞共孵育,检测该蛋白对小鼠巨噬细胞增殖、NO释放和凋亡的影响;将rTsCRT与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共孵育,检测该蛋白对大鼠PBMC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TsCRT可以被感染旋毛虫的大鼠血清所识别;rTsCRT可促进小鼠巨噬细胞的增殖和NO的分泌,抑制小鼠巨噬细胞的凋亡;rTsCRT下调大鼠PBMC转录因子T-bet、Gata-3和PU.1的转录水平,上调Foxp3、Ahr、RORγt和Bcl-6的转录水平;rTsCRT上调大鼠PBMC细胞因子IFN-γ、IL-17、IL-10、TGF-β、Il-9和IL-22的转录水平,下调IL-4和IL-21的转录水平。[结论]旋毛虫钙网蛋白可刺激宿主产生Th1、Th17、Treg、Th9和Th22等多种类型的免疫反应,抑制Th2和Tfh免疫,对宿主免疫调节作用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钙网蛋白 巨噬细胞 PBMC 免疫调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