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oning and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f pepck Gene in Vibrio alginolyticus
1
作者 Fuyuan ZENG Yin ZHAO +3 位作者 Shihui ZHOU Chuanhao PAN Miao XIE Huanying P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0年第8期35-39,共5页
[Objectives]To clone the pepck gene of Vibrio alginolyticus strain HY9901 and analyze its sequence by bioinformatics.[Methods]According to the complete gene sequence of V.alginolyticus on GenBank,specific primers were... [Objectives]To clone the pepck gene of Vibrio alginolyticus strain HY9901 and analyze its sequence by bioinformatics.[Methods]According to the complete gene sequence of V.alginolyticus on GenBank,specific primers were designed to amplify the target gene pepck by PCR.The sequence of the pepck gene was analyzed using bioinformatics.The phylogenic tree of pepck gene and the corresponding single-subunit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were constructed.[Results]The pepck gene of V.alginolyticus strain HY9901 has a full length of 1629 bp,with theoretical molecular weight of 60.12 kD.The predic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signal peptide or transmembrane region at the N-terminus of the sequence,the amino acid sequence contains 11 phosphorylation sites of casein kinase II.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protein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indicate that PEPEK protein is localized in the cytoplasm.The protein is stable and hydrophobic.The tertiary structure of the PEPCK protein of V.alginolyticus is similar to that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It is predicted that PEPCK has a major functional domain PEPCK_ATP.In the secondary structure,alpha helix,random coil,and extended strand accounted for 21.96%,52.03%and 26.01%,respectively.The PEPCK homology between V.alginolyticus and Vibrio diabolicus is as high as 99%.[Conclusions]This study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 of pepck gene in V.alginolyti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io alginolyticus pepck gene gene cloning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下载PDF
饲料中糖/脂肪比对暗纹东方幼鱼生长、血液指标、肝代谢酶活性及PEPCK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刘襄河 叶超霞 +3 位作者 沈碧端 王春艳 彭键 王安利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49-1158,共10页
配制6种不同糖/脂肪比例(CHO∶L分别为4.29、2.79、1.86、1.19、0.73和0.42)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养暗纹东方鲀幼鱼[初始体质量为(11.2±0.5)g]60 d,探讨饲料中糖与脂肪比例对其生长、饲料利用、生理生化指标和PEPCK基因表达的影... 配制6种不同糖/脂肪比例(CHO∶L分别为4.29、2.79、1.86、1.19、0.73和0.42)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养暗纹东方鲀幼鱼[初始体质量为(11.2±0.5)g]60 d,探讨饲料中糖与脂肪比例对其生长、饲料利用、生理生化指标和PEPCK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饲料中CHO∶L降低,暗纹东方鲀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效率(FE)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在CHO∶L为1.86时达最大,显著高于CHO∶L为0.42、0.73和4.29时的值(P〈0.05)。血浆甘油三酯和肝脏脂肪含量随CHO∶L降低而显著增加(P〈0.05),而血糖和肝糖原含量随CHO∶L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随饲料中CHO∶L降低,肝脏脂肪酶和脂肪合成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分别在CHO∶L为1.19和1.86时活性最高。CHO∶L为1.86~4.29时丙酮酸激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CHO∶L为0.42和0.73时,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组(P〈0.05),而PEPCK活性和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饲料中CHO∶L对暗纹东方存活率和血浆总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分别用二次多项回归模型拟合SGR、PER、FE和CHO∶L的关系,得到暗纹东方幼鱼饲料中CHO∶L的适宜范围为2.01~2.16,且其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要高于脂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鲀 糖脂比 生化指标 pepck基因
下载PDF
饲料中糖水平对不同食性海水鱼类PEPCK基因表达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淑云 刘泓宇 +4 位作者 谭北平 董晓慧 杨奇慧 迟淑艳 章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9,共10页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E.C.4.1.1.32)是水生生物糖异生代谢的关键限速酶。实验以杂食性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温和肉食性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凶猛肉食性军曹鱼(Rachyc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E.C.4.1.1.32)是水生生物糖异生代谢的关键限速酶。实验以杂食性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温和肉食性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凶猛肉食性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三种不同食性海水养殖鱼类为研究对象,以糊精为饲料糖源,分别设置不同饲料糖添加水平(低糖组LD、中糖组MD、高糖组HD)等氮等能饲料,每种鱼分别随机选取60尾体格均匀的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实验,同时克隆卵形鲳鲹胞质型PEPCK基因c DNA全长序列,以期探讨不同饲料糖水平对不同食性鱼类PEPCK活性及其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卵形鲳鲹PEPCK基因c DNA共2652 bp,含1个编码624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三种不同食性海水鱼类PEPCK的生物信息学比较分析显示相似度达90%以上,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较高的保守和同源性。养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增加,三种鱼肝脏中PEPCK酶活性均降低,其中卵形鲳鲹、军曹鱼HD组PEPCK活性比LD组分别显著降低28.05%和26.03%(P<0.05)。而其肝脏中PEPCK m RNA表达水平同样均随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增加而受到抑制,其中罗非鱼、卵形鲳鲹、军曹鱼中LD组PEPCK的m RNA分别是HD组的100倍、4.3倍和4.77倍。结果表明鱼类的糖异生能力可能与其食性有关,三种鱼PEPCK酶活性与基因表达量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增加而受到显著抑制,且m RNA表达抑制程度随食性不同而具有较大差异,以杂食性罗非鱼受抑制程度最高,凶猛肉食性军曹鱼受抑制程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类代谢不同食性 罗非鱼 卵形鲳鲹 军曹鱼 pepck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沙棘PEPCK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彬 胡安鸿 +2 位作者 田永芝 黄俊华 海利力.库尔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34-1940,共7页
以沙棘为研究对象,通过RACE、基因克隆和定量PCR技术,克隆并分析沙棘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基因(PEPCK)的序列信息,以及进化树构建和氨基酸的二级结构分析,比较NaCl胁迫后PEPCK基因的表达变化,为揭示PEPCK基因在沙棘抗性方面的功能研... 以沙棘为研究对象,通过RACE、基因克隆和定量PCR技术,克隆并分析沙棘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基因(PEPCK)的序列信息,以及进化树构建和氨基酸的二级结构分析,比较NaCl胁迫后PEPCK基因的表达变化,为揭示PEPCK基因在沙棘抗性方面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成功克隆了沙棘PEPCK基因,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2 001bp,编码666个氨基酸。(2)序列分析表明,沙棘PEPCK与蓖麻、黄顶菊、核桃等序列一致性高达85%以上;进化上沙棘PEPCK基因与蓖麻和狭叶羽扇豆较近,与烟草、拟南芥进化关系较远。(3)在300mmol·L^(-1) NaCl盐胁迫下,沙棘PEPCK基因表达在胁迫组中显著上升,胁迫后7d时为未处理的2.5倍,15d时达到未处理的3.2倍。研究表明,沙棘PEPCK基因在沙棘适应外源盐胁迫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进EPCK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
下载PDF
翘嘴红鲌PEPCK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戈贤平 俞菊华 吴婷婷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9-396,共8页
采用RT-PCR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法,分离和克隆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的全序列,得到2 564bp[不含poly(A)]的全长cDNA,包括111bp5′非翻译区,1 911 bp阅... 采用RT-PCR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法,分离和克隆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的全序列,得到2 564bp[不含poly(A)]的全长cDNA,包括111bp5′非翻译区,1 911 bp阅读框以及含Poly(A)信号AATAAA的542 bp3'非翻译区[不包括Poly(A)].阅读框共编码636个氨基酸,计算的分子量为69.65 kD.该序列含有PEPCK特有的结合草酰乙酯的结构域以及与GTP三磷酸链和Mg^2+结合的激酶1和2基序.与其他鱼PEPCK的相似性高达83%~96%,和爪蟾、变形虫等其他动物的相似性为50%~69%.[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389 3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快速扩增CDNA末端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 翘嘴红鲌 序列同源性
下载PDF
消痰化瘀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代谢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宇 郭建利 +5 位作者 刘晨旭 韩雪 石铖 路帅 郝蕾 张一昕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消痰化瘀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脂质代谢和肝脏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 mRNA]表达的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 目的:研究消痰化瘀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脂质代谢和肝脏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 mRNA]表达的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造型组(模型组)、东宝肝泰(阳性药)组以及消痰化瘀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各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复制NAFLD大鼠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糖(FBG)、胰岛素(FINS)和肝组织中TC、TG的含量改变,观察肝组织PGC-1α和PEPCK mRNA的表达变化以及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消瘀化痰中药能降低模型大鼠TC、TG、FFA、ALT、AST、FBG、FINS的含量或活性,促进PGC-1α和PEPCK mRNA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IR)和肝组织的脂变程度。结论:消痰化瘀中药之所以具有治疗NAFLD的作用,可能与其能够调控PGC-1α和PEPCK mRNA表达,抑制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改善体内胰岛素抵抗水平,纠正脂类物质代谢的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瘀化痰中药 非酒精性脂肪肝 痞满 积聚 脂质代谢 PGC-1α pepck 基因
下载PDF
敲除pck A基因的结核杆菌引起的免疫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柏雪莲 刘克义 +5 位作者 于进芝 李桂萍 李瑾 魏庆宽 韩广东 崔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9-22,共4页
研究结核杆菌pckA基因编码的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PEPCK)诱导机体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用敲除pckA基因的牛结核杆菌BCG和野生型BCG分别感染小鼠,取肝、肺、脾进行病理分析,并进行脾细胞培养,检测CD4+、CD4+/CD8+、细胞因子IFNI-γI... 研究结核杆菌pckA基因编码的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PEPCK)诱导机体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用敲除pckA基因的牛结核杆菌BCG和野生型BCG分别感染小鼠,取肝、肺、脾进行病理分析,并进行脾细胞培养,检测CD4+、CD4+/CD8+、细胞因子IFNI-γI、L-12和TNF等。用敲除pckA基因的BCG感染的小鼠比野生型BCG感染的小鼠体内产生的结核结节少且不典型,炎性程度低。野生型BCG感染的小鼠脾脏内的CD4+T细胞和CD4+/CD8+、细胞因子IFN-γ、IL-12、TNF均明显高于敲除pckA基因BCG感染的小鼠。pckA基因为结核杆菌生长所必需,其编码产物PEPCK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是一种很好的疫苗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pckA基因 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pepck) 细胞因子 免疫反应
下载PDF
基于2种核蛋白编码基因序列研究16种对虾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易啸 毛勇 苏永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8-844,共7页
为了研究对虾科(Penaeidae)对虾的系统发育关系,基于2种细胞核蛋白编码基因钾钠腺苷三磷酸α亚基(NaK)基因和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PEPCK)基因,使用邻接(neighbor-jointing,NJ)法构建了9属16种对虾的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1983... 为了研究对虾科(Penaeidae)对虾的系统发育关系,基于2种细胞核蛋白编码基因钾钠腺苷三磷酸α亚基(NaK)基因和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PEPCK)基因,使用邻接(neighbor-jointing,NJ)法构建了9属16种对虾的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1983年Burkenroad提出的三群体分类系统,除新对虾属处于进化树最先起源的位置外,系统发育树形成3个进化枝,其一为对虾属、明对虾属、滨对虾属、囊对虾属和沟对虾属,其二为仿对虾属和鹰爪虾属,其三为赤虾属,分别对应为Penaeini、Trachypenaeini和Parapenaeini 3个群体.基于核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很好地解决了线粒体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对虾属和明对虾属进化关系不明确的问题,赤虾属的进化关系也很好地符合了形态学分类结果,因此可以作为对虾系统进化研究的重要补充手段与其他的研究方法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科 NaK基因 pepck基因 系统发育关系
下载PDF
老化对磷酸烯醇型丙酮酸激酶基因转录作用的影响
9
作者 吴梧桐 Richa.,A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7-52,共6页
使用6~26月龄Ficher344禁食雄性大鼠肝脏研究了老化对磷酸烯醇型丙酮酸激酶(GTP)(PEPCK.EC.4.1.1.3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6~26月龄大鼠肝脏提取物中的PEPCK活力约下降50%,且与... 使用6~26月龄Ficher344禁食雄性大鼠肝脏研究了老化对磷酸烯醇型丙酮酸激酶(GTP)(PEPCK.EC.4.1.1.3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6~26月龄大鼠肝脏提取物中的PEPCK活力约下降50%,且与年龄相关的PEPCK活性的下降与PEPCKmRNA水平的下降相平行。因此,PEPCK活性的下降可能是因用于进行转译作用的mRNA的转录作用下降,且6月龄到26月龄大鼠肝脏的PEPCKmRNA的稳定性与半衰期是近似的。进一步实验发现26月龄大鼠肝脏PEPCK的核转录作用比6月龄大鼠肝脏PEPCK的核转录作用减少40%。因此,禁食大鼠肝脏PEPCKmRNA水平与年龄相关的下降,是由于PEPCK基因转录作用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 磷酸烯醇型 丙酮酸激酶 基因转录 pepck
下载PDF
婴儿利什曼原虫Pepck和Gp63优势表位的真核与原核重组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建辉 王玉洁 +4 位作者 何金蕾 李焕卿 陈劲宇 陈达丽 陈建平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4-201,共8页
目的选取婴儿利什曼原虫的Pepck和Gp63的优势表位基因,构建Pepck-Gp63二联优势表位的原核与真核重组表达载体并表达蛋白。方法用计算机分析预测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基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K)的二级结构及HLA表位,筛选... 目的选取婴儿利什曼原虫的Pepck和Gp63的优势表位基因,构建Pepck-Gp63二联优势表位的原核与真核重组表达载体并表达蛋白。方法用计算机分析预测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基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K)的二级结构及HLA表位,筛选出优势表位。根据本实验室之前对表面蛋白酶63(glycoprotein of 63×10^(3),GP63)用相同的方法分析而筛选的表位结果,把Pepck和Gp63的优势表位基因通过重叠PCR和酶切连接反应构建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Pepck-Gp63,并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Pepck-Gp63,用脂质体转染法把真核质粒转染到NIH3T3细胞中表达。结果Pepck存在多个优势表位;测序结果表明二联优势表位基因Pepck-Gp63连接成功;PEPCK-GP63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并在SDS-PAGE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的结果中呈现相对分子质量为74×10^(3)大小的条带;细胞免疫荧光中被pVAX1-Pepck-Gp63转染的NIH3T3细胞呈阳性。结论成功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Pepck-Gp63和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Pepck-Gp63,并分别在大肠杆菌和NIH3T3细胞中验证重组质粒能表达相应目的蛋白,为后续的免疫策略研究提供初步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利什曼原虫 表位疫苗 pepck基因 Gp63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