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三角平原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惠群 《农业科学研究》 2023年第2期39-43,共5页
采用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法对珠三角平原区耕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较丰富和丰富,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CEC)水平处于中等,全氮和水解性氮含量总体缺乏,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介... 采用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法对珠三角平原区耕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较丰富和丰富,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CEC)水平处于中等,全氮和水解性氮含量总体缺乏,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介于0.94~1.09之间,土壤肥力水平等级为Ⅱ级。研究区耕地土壤质量为一般水平,全氮和水解性氮含量缺乏,这是影响研究区域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对土壤pH、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CEC和质地10个土壤养分因子进行分析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壤肥力 质量评价 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珠三角平原区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平原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土壤-蔬菜系统中Pb的健康安全预测预警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勇 周永章 +7 位作者 窦磊 杜海燕 黄宇辉 赖启宏 范瑞 杜敏 何翔 危志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62-1676,共15页
分析珠江三角洲顺德区208个蔬菜地表层土样、114个蔬菜样Pb的全量和38个表层土样Pb的形态含量,结果表明,土壤Pb平均值为44.3mg/kg,77.5%的土壤Pb含量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蔬菜Pb超标率为74.6%。用2007年蔬菜土壤Pb的累积速率(1.02mg/k... 分析珠江三角洲顺德区208个蔬菜地表层土样、114个蔬菜样Pb的全量和38个表层土样Pb的形态含量,结果表明,土壤Pb平均值为44.3mg/kg,77.5%的土壤Pb含量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蔬菜Pb超标率为74.6%。用2007年蔬菜土壤Pb的累积速率(1.02mg/kg),预测未来10年土壤Pb含量变化趋势,并分别以150、270、300和8580(mg/kg)为阈值对土壤中Pb进行预警,2007—2017年超过150mg/kg的土壤面积比例有所增加,而超过270mg/kg、300mg/kg的土壤面积比例不变。蔬菜Pb与土壤Pb的全量或有效量之间均存在"高原模式"。蔬菜Pb的空间分布表明,3种蔬菜Pb的高浓度主要位于工业比较发达的城镇,这与土壤Pb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经蔬菜途径吸收Pb的THQ靶标危害系数不超过0.4。不同区域、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的THQ排序:THQ高>THQ城市>THQ中>THQ农村>THQ低,表明经济收入水平高的家庭经蔬菜途径摄入Pb的健康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富集系数 健康风险 靶标危害系数 预测预警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基于GIS的珠三角平原耕地地力评价——以广东中山市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梁金明 陈华毅 +3 位作者 陈桂贤 张玉龙 李永涛 王进进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31期43-49,共7页
为摸清珠三角典型平原的耕地地力现有基本情况,以广东中山市为例进行耕地地力的评价研究。运用GIS技术,采用模糊数学法、特尔斐法、加乘法则和等距法等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中山市耕地地力水平总体有所上升。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面积... 为摸清珠三角典型平原的耕地地力现有基本情况,以广东中山市为例进行耕地地力的评价研究。运用GIS技术,采用模糊数学法、特尔斐法、加乘法则和等距法等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中山市耕地地力水平总体有所上升。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42.17%、53.72%、4.11%。不同镇区的耕地地力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1年多熟和1年2熟的高产田占比较大,1年1熟则以中产田为主。中低产田主要为灌溉改良型、过砂过粘型、瘠薄培肥型和渍潜稻田型,其中渍潜稻田型的面积最大。本次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符合实际,不仅能反映中山市耕地地力基本现状,指导当地农业生产,还能为中国珠三角典型平原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提供有益探索,助力提高耕地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珠三角平原 耕地地力 评价 中山市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壤氟高含量区形成原因 被引量:11
4
作者 赖启宏 杜海燕 +2 位作者 林杰藩 余海平 夏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0-375,共6页
珠江三角洲经过系统的1∶250000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发现,在三角洲冲积平原存在氟的高含量分布区。氟高含量区分布于第四纪海相和海陆交互相,从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含量逐渐降低,相同沉积相含量变化很小。从地表至深部,含量变化与... 珠江三角洲经过系统的1∶250000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发现,在三角洲冲积平原存在氟的高含量分布区。氟高含量区分布于第四纪海相和海陆交互相,从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含量逐渐降低,相同沉积相含量变化很小。从地表至深部,含量变化与沉积相关系密切,海陆交互相含量变化很小,而陆相含量变化较大。氟高含量区空间分布特征明显,控制因素显著,属于在沉积地质作用过程形成的。可能与珠江三角洲形成过程,西江、北江和东江带来大量含氟物质,加上海水富含氟,导致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物氟含量较高而出现大面积的高含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冲积平原 高含量区 地质作用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河流阶地的分布与特征——广东河流阶地研究之二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尚仁 《热带地理》 2008年第5期400-404,410,共6页
依据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超过24条河流、80处河流阶地、97个沉积物年龄等情况,可知本区第一级半埋藏阶地具有天然堤地貌和加积型特征,与全新世河漫滩组成冲积平原。山前半埋藏洪冲积阶地与全新世洪冲积扇组成山前倾斜平原。这两种平... 依据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超过24条河流、80处河流阶地、97个沉积物年龄等情况,可知本区第一级半埋藏阶地具有天然堤地貌和加积型特征,与全新世河漫滩组成冲积平原。山前半埋藏洪冲积阶地与全新世洪冲积扇组成山前倾斜平原。这两种平原地貌衔接过渡,沉积物同期异相,全新统通常是上更新统阶地面被蚀低后的补偿性沉积。多项证据显示新构造运动趋势:在中更新世以间歇性构造抬升为主,自晚更新世以来却变成间歇性下沉或稳定。自晚更新世以来包括珠江三角洲及其汇入的各大河流中下游地区一起构造下沉,所以珠江三角洲不是断块型三角洲;横穿广从断裂和瘦狗岭断裂的众多小河河谷地貌在该断裂处无显著变化,显示自晚更新世这些小河河谷形成以来该两断裂无明显造貌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河流阶地 冲积平原 山前倾斜平原 广从断裂和瘦狗岭断裂
下载PDF
海堤外滩地种树效果及对行洪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黄本胜 赖冠文 程禹平 《人民珠江》 1995年第3期38-42,共5页
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以新会和斗门两地堤外滩地种植适生防浪树为例,介绍了珠江三角洲河口区堤外滩地种植过生防浪树的实践与经验,及其固滩固岸、防浪护堤的作用和效果,对三角洲不同水文区的河道滩槽宽度比进行统计分析,据不同... 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以新会和斗门两地堤外滩地种植适生防浪树为例,介绍了珠江三角洲河口区堤外滩地种植过生防浪树的实践与经验,及其固滩固岸、防浪护堤的作用和效果,对三角洲不同水文区的河道滩槽宽度比进行统计分析,据不同水文区受灾的主要矛盾,指出滩地种树的利和弊及其对行洪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浪树 防洪 海堤 护岸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吻合模式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开红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19-122,共4页
制度吻合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制度通过一系列适时有效的制度变迁,最终达到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一个帕累托改进。这种变迁行为的发生与制度主体所处的地域、文化背景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息息相关。本文从中国温州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制度吻合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制度通过一系列适时有效的制度变迁,最终达到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一个帕累托改进。这种变迁行为的发生与制度主体所处的地域、文化背景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息息相关。本文从中国温州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制度变化入手,对影响两个区域制度吻合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非正式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制约因素,藉此为成都平原农耕文化制度的变迁提供可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吻合 农耕文化 温州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成都平原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发展初探——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
8
作者 曾绮微 郑康振 +1 位作者 陈耿 陈桂珠 《中国城市林业》 2009年第6期64-66,共3页
文章以广州南沙区为例,综述了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的形成过程与开发利用,探讨了此类湿地的特殊性及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威胁因子。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冲积平原 广州市 湿地 沙区 城市生态环境 开发利用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双 严学新 +3 位作者 揭江 杨天亮 吴建中 王红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98-104,112,共8页
珠三角平原区地面沉降的成因机理较为复杂,本次研究范围为珠三角平原区中南部珠江口西部沿岸,亦是珠三角平原地面沉降重点区。本文从研究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以及地面沉降分布状况、沉降类型、主要控制因素和发展规律入手,综合分... 珠三角平原区地面沉降的成因机理较为复杂,本次研究范围为珠三角平原区中南部珠江口西部沿岸,亦是珠三角平原地面沉降重点区。本文从研究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以及地面沉降分布状况、沉降类型、主要控制因素和发展规律入手,综合分析区内地面沉降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地面沉降与各影响因子的关系,总结了产生沉降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软土厚度大,总厚度一般10~30 m,最厚达63.8 m;二是局部开采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和中山市大鳌镇、板芙镇、坦洲镇及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斗门区白蕉镇、乾务镇等大面积水产养殖区,开发利用强度高区域约123.21 km^2,开发利用强度中等区域约111.97 km^2,开发利用强度低区域约73.70 km^2;三是上部荷载的影响,这类作用类型主要由上部建筑物荷载、大面积人工填土荷载及机械动荷载组成,主要位于城镇、工业园、乡村等建筑区和公路、桥梁、堤坝等线性工程周边,人工填土厚度最大达8.6 m。该项研究成果可为全面开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地方经济建设规划决策、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和保护地质环境等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平原区 地面沉降 影响因素 软土 地下水 上部荷载
下载PDF
珠三角平原区软土分布与地面沉降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双 严学新 +4 位作者 揭江 罗炜宇 王红珊 杨天亮 吴建中 《上海国土资源》 2019年第2期75-79,共5页
珠三角平原区地面沉降引发的问题日益突出、潜在危害巨大,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地面沉降成因机理值得研究。本文通过全面搜集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及岩土工程勘察与土工试验资料,统计了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分布特征,分析了软土厚度... 珠三角平原区地面沉降引发的问题日益突出、潜在危害巨大,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地面沉降成因机理值得研究。本文通过全面搜集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及岩土工程勘察与土工试验资料,统计了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分布特征,分析了软土厚度与地面沉降速率关系,建立了回归方程,表明该区地面沉降与软土分布密切相关,且软土厚度与沉降速率呈幂函数关系。其可为珠三角平原区地面沉降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软土 回归分析 珠三角平原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土壤Pb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思雨 侯青叶 +3 位作者 宗庆霞 唐志敏 韦彬 庞世琦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4-524,共11页
以珠江三角洲平原为研究区域,对其7个区县102件水稻根系土样品进行土壤理化参数及Pb形态分析,探讨在第四系分布区土壤Pb全量及Pb活动态含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部供试土壤样品中Pb元素平均含量为46.47mg/kg,略高于广东省土壤P... 以珠江三角洲平原为研究区域,对其7个区县102件水稻根系土样品进行土壤理化参数及Pb形态分析,探讨在第四系分布区土壤Pb全量及Pb活动态含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部供试土壤样品中Pb元素平均含量为46.47mg/kg,略高于广东省土壤Pb含量背景值(36mg/kg),表现出一定的累积趋势。研究区自西北陆相沉积区至南部海陆交互相沉积区,元素含量增高。Pb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形态赋存在土壤中,迁移能力弱。影响土壤Pb全量的因素主要有Al2O3、K2O、Tl、Mo;影响土壤Pb活动态的因素有Pb全量、pH、有机质、CEC、P、TFe2O3、Mn;其中,p H是控制Pb元素活动性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平原 土壤 地球化学形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平原高铵地下水的形成演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支兵发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4期1-9,共9页
珠江三角洲平原高铵地下水发育,但迄今仍缺乏对其形成演化的认识。从含水系统沉积学、水化学、同位素水文地质学角度,对珠江三角洲平原高铵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高铵地下水呈岛状分布于退积层序发育且淤泥、淤... 珠江三角洲平原高铵地下水发育,但迄今仍缺乏对其形成演化的认识。从含水系统沉积学、水化学、同位素水文地质学角度,对珠江三角洲平原高铵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高铵地下水呈岛状分布于退积层序发育且淤泥、淤泥质土层厚度大的地段,主要赋存于低洼的基底或洼地、谷地之上的第四系底部含水层;高铵地下水起源于古海水,形成于中全新世早期,与退积作用过程密切相关;高铵地下水形成演化的基本条件包括断续发育的含水层、半封闭-封闭的还原环境和不良的水动力条件;脱硫酸作用、有机质分解作用有利于高铵地下水的形成发育,而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蒸发浓缩作用则不利于高铵地下水的发育;沉积压实作用对铵的迁移、富集及高铵地下水的保存具有重要意义;高铵地下水的成因类型属后生沉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铵地下水 古海水 退积作用 沉积压实作用 珠江三角洲平原
下载PDF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STOMOSING FLUVIAL SYSTEM ON COMPLEX DELTAIC PLAIN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苏萍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0年第10期835-839,共5页
The anastomosing fluvial system was considered as the same term of the braided fluvial system. Smith and others have recogniz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They described the anastomosing fluvial system as 'a low... The anastomosing fluvial system was considered as the same term of the braided fluvial system. Smith and others have recogniz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They described the anastomosing fluvial system as 'a low energy complex of several interconnected channels of variable sinuosity crossing a wetland and forming many elongate vegetated islands', and established a depositional model of anastomosing fluvial system based on the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deltaIC plain anastomosing FLUVIAL system pearl river delta Huainan Coalfield.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剖面分布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红宜 陈冲 +3 位作者 卢瑛 贾重建 崔启超 熊凡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9-405,共7页
采集珠江三角洲平原20个农田不同发生层的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包括高锰酸钾氧化碳(POXC)、不同浓度硫酸氧化的有机碳组分(CF1、CF2、CF3和CF4)、胡敏酸碳(HAC)、富里酸碳(FAC)和胡敏素碳(HMC)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 采集珠江三角洲平原20个农田不同发生层的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包括高锰酸钾氧化碳(POXC)、不同浓度硫酸氧化的有机碳组分(CF1、CF2、CF3和CF4)、胡敏酸碳(HAC)、富里酸碳(FAC)和胡敏素碳(HMC)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OC含量变幅为1.88~52.78 g kg^(-1)。SOC、CF1、CF2、CF3、POXC、FAC、HAC含量均在耕作层(Ap1)中最高,平均值分别为17.87、7.29、4.32、2.57、0.58、1.72、2.60 g kg^(-1),在水耕氧化还原层(Br)中最低;CF4和HMC含量在Bg层土壤中最高,平均值分别为5.32、15.03 g kg^(-1)。Ap1、Ap2、Br、Bg层中POXC占有机碳比例平均值分别为3.2%、3.3%、3.5%、3.6%,活性有机碳(CF1+CF2)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组分,在各发生层土壤中所占比例均>60%。土壤腐殖质以HMC为主,所占比例约80%。土壤有机碳及其各组分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组分 剖面分布 农田土壤 珠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中部大鳌平原晚第四纪古生物记录及环境演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董艺辛 刘春莲 +3 位作者 陈木宏 曲日涛 吴土荣 赵飞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83-1198,共16页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主要的三角洲之一,人口密集,在未来极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此该地区的海平面变化研究尤为重要。有孔虫、介形类等微体动物是半咸水中最重要的生物类群,对海平面变化非常敏感,虽然已有许多涉及研究区微体化石的研...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主要的三角洲之一,人口密集,在未来极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此该地区的海平面变化研究尤为重要。有孔虫、介形类等微体动物是半咸水中最重要的生物类群,对海平面变化非常敏感,虽然已有许多涉及研究区微体化石的研究,但该地区微体化石定量分析还未开展,详细的古环境演化过程亦有待阐明。本文利用取自珠江三角洲中部大鳌子平原的5个钻孔的岩芯进行分析,对其中PRD05和PRD04钻孔进行详细的微体动物群定量分析和宏体动物群分析,结合各钻孔沉积学及磁化率特征及其他3个钻孔测年样品的微体、宏体动物群分析,讨论了珠江三角洲中部的环境演化过程。微体动物根据已有水深分布资料,划为两种类型分别代表近岸和远岸两种类型,借以讨论海平面变化。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中部晚第四纪的古环境由钻孔中从下到上7个层位的划分体现为3个沉积阶段:1)低地沉积阶段(14340cal.aB.P.前),包括基岩及其风化层(层位A),末次冰期前和期间的河流沉积环境(层位B);2)全新世海侵阶段(14340~2860cal.aB.P.),包括障壁后沉积(层位C,14340~6480cal.aB.P.)和河口湾沉积(层位D,6480~2860cal.aB.P.);3)高地沉积阶段(2860cal.aB.P.至今),包括砂坝环境(层位E,2860~230cal.aB.P.)和三角洲平原沉积(层位F,230cal.aB.P.至今)。其中全新世海侵阶段的河口湾沉积,主要由微体动物群特征反映了更高分辨率的环境演化,包括全新世伊始的快速海侵(D1亚层);海侵速率降低(D2亚层);海平面显著上升(D3亚层);海平面范围最大(D4亚层),海平面最高(约5700cal.aB.P.);海平面快速降低(D5亚层);小规模海平面波动(D6亚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晚第四纪 有孔虫 介形类 大鳌平原
原文传递
从自然地理单元到文化地理单元——先秦珠江水系岭南地区文化遗存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善德 《暨南史学》 2004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梳理分析了先秦珠江水系岭南地区的文化遗存和生态环境的变迁后认为,约距今15000—7000年、6500—5000年、夏商西周和东周四个时段。与两广岩溶地区、珠三角网河平原南部、网河平原北部和冲积平原四个地区相对应,其生态环境和文化... 本文梳理分析了先秦珠江水系岭南地区的文化遗存和生态环境的变迁后认为,约距今15000—7000年、6500—5000年、夏商西周和东周四个时段。与两广岩溶地区、珠三角网河平原南部、网河平原北部和冲积平原四个地区相对应,其生态环境和文化面貌均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可视为这四个自然地理单元分别形成了四个文化地理单元;其次,它们的文化遗存的丰富程度和生态环境的优越性又呈递增形态,各文化之间也具有亲缘关系,故又认为,这四个单元的文化是由一个'同祖'的人群通过不断的迁徙所创造的;再次,东周时期的冲积平原文化,将其合理内核影响至其他三个地区,形成了上位的文化地理单元——珠江水系岭南文化。这是'人地结合'的典型,也是岭南文化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珠江水系岭南地区 自然地理单元 文化地理单元 两广岩溶地区 网河平原南部 网河平原北部 冲积平原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平原不同母质土壤磷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贤 黄伟濠 +3 位作者 卢瑛 刘红宜 贾重建 王超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1-869,共9页
选取珠江三角洲平原滨海沉积物、三角洲沉积物和河流冲积物发育的不同种植年限的农田,挖掘土壤剖面,采集不同深度土壤样品,采用Tiessen et al连续提取方法测定土壤不同形态磷含量,探讨成土母质对土壤磷形态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 选取珠江三角洲平原滨海沉积物、三角洲沉积物和河流冲积物发育的不同种植年限的农田,挖掘土壤剖面,采集不同深度土壤样品,采用Tiessen et al连续提取方法测定土壤不同形态磷含量,探讨成土母质对土壤磷形态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母质土壤磷形态均以无机磷为主,其中河流冲积物土壤无机磷最高(91.8%);无机磷以浓HC1提取态最高(21.9%~34.9%),有机磷以NaOH提取态最高(3.5%~7.9%)0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3种母质土壤中稀HC1提取态无机磷、浓HC1提取态有机磷占全磷比例和磷活化系数均呈下降趋势,残留态P占全磷比例呈上升趋势;3种母质土壤中NaHCO“NaOH提取态磷占全磷比例和土壤磷活化系数在土壤表层较高,而稀HC1提取态无机磷和残留态P占全磷比例在土壤剖面底层较高。通径分析表明,NaHCO3提取态无机磷对土壤磷活化系数影响最大。不同母质土壤剖面磷形态具有分异规律,长期种植降低了土壤磷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磷活化系数 成土母质 种植年限 珠江三角洲平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