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同的追求──对两名美国建筑师的比较 |
孔宇航
邹强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1
|
|
2
|
剖析彼得·埃森曼建筑中的“文本” |
何炽立
|
《南方建筑》
|
2008 |
5
|
|
3
|
矛盾的整合——彼得·埃森曼的罗马2000年教堂之城市视角解读 |
黄林琳
蔡永洁
|
《华中建筑》
|
2006 |
2
|
|
4
|
彼得·艾森曼建筑话语中的新的美学原则 |
王又佳
|
《新建筑》
|
2007 |
4
|
|
5
|
彼德·艾森曼图式理论解读——建筑学图式概念的基本内涵 |
胡友培
丁沃沃
|
《建筑师》
|
2010 |
7
|
|
6
|
形式的游戏 埃森曼对特拉尼作品的阅读 |
徐文力
|
《时代建筑》
|
2006 |
10
|
|
7
|
概念建筑(下)——埃森曼建筑理论研究 |
曾引
|
《建筑师》
|
2012 |
3
|
|
8
|
彼得·艾森曼建筑话语中的哲学表征 |
王又佳
|
《华中建筑》
|
2006 |
1
|
|
9
|
自治论的悖论及其合理性——埃森曼图解理论读解 |
杨健
戴志中
|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
2008 |
0 |
|
10
|
概念建筑(上)——埃森曼建筑理论研究 |
曾引
|
《建筑师》
|
2012 |
2
|
|
11
|
从形而上学到形式句法——论彼得·埃森曼的准科学式建筑分析与设计方法 |
范路
|
《世界建筑》
|
2022 |
0 |
|
12
|
彼德·埃森曼“格网法”的分类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
何炽立
|
《价值工程》
|
2012 |
0 |
|
13
|
重读德里达影响下的解构建筑 |
于泽
王又佳
|
《华中建筑》
|
2016 |
2
|
|
14
|
彼得·埃森曼与“卡板纸住宅” |
肖冰
王甜
|
《常州工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5
|
彼得·埃森曼的建筑图解 |
汪瑜
|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
2017 |
2
|
|
16
|
城市笔记:之13 从罗西到王澍:一个关键词身后的延异与建构 |
城市笔记人
|
《建筑师》
|
2013 |
8
|
|
17
|
埃森曼的踪迹操作——阿伦诺夫设计与艺术中心案例解读 |
邹丰
|
《建筑师》
|
2009 |
0 |
|
18
|
艾森曼早期数字建筑形式生成方法研究 |
王洁
邓庆坦
|
《中外建筑》
|
2021 |
0 |
|
19
|
再读“白色派” |
许艳
|
《建筑设计管理》
|
2007 |
0 |
|
20
|
埃森曼《现代建筑的形式基础》译后记 |
罗旋
安太然
贾若
|
《时代建筑》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