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块面积对干燥-复水条件下藓类植物生理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乔羽 赵允格 +2 位作者 高丽倩 井海梦 张珺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81-2088,共8页
干扰会导致生物结皮斑块破碎并退化。为明确生物结皮斑块破碎诱发生物结皮退化机理,以黄土丘陵区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结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干燥-复水条件下,单株和直径1 cm、2 cm、3 cm、4 cm、5 cm的藓结皮斑块内土生对齿... 干扰会导致生物结皮斑块破碎并退化。为明确生物结皮斑块破碎诱发生物结皮退化机理,以黄土丘陵区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结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干燥-复水条件下,单株和直径1 cm、2 cm、3 cm、4 cm、5 cm的藓结皮斑块内土生对齿藓的干燥速率、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和光合色素含量等的变化,以期揭示干扰后生物结皮退化的生物学机理。结果表明(1)除单株外,干燥速率随斑块面积减小而增加,直径1 cm斑块内藓的干燥速率是直径5 cm的2倍。(2)反复干燥-复水25天后,直径小于5 cm的斑块内藓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低于直径5 cm斑块内藓的含量,丙二醛含量随斑块面积变化无明显规律。(3)干燥速率与斑块面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叶绿素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藓结皮斑块面积通过影响斑块内藓类植物干燥速率进而影响其渗透调节和光合作用能力。藓结皮斑块面积减小,藓类植物干燥速率增大,生理活性降低,是藓结皮斑块破碎诱发其退化的原因。研究从藓类植物生理的角度,阐明了干扰后藓类植物衰亡的生理学原因,为生物结皮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结皮 斑块面积 干燥速率 光合色素 渗透调节
下载PDF
国产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色素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杨保华 杜宇 +3 位作者 陈德宇 许飏 胡丹 殷宏杰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10-312,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色素斑及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方法色素斑患者73例,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39例,采用波长为530~1 200nm的强脉冲光对患者面部进行照射,能量密度为28~40 J/cm2,光斑面积10mm×40mm,间隔3~4周1次,1个疗程... 目的观察国产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色素斑及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方法色素斑患者73例,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39例,采用波长为530~1 200nm的强脉冲光对患者面部进行照射,能量密度为28~40 J/cm2,光斑面积10mm×40mm,间隔3~4周1次,1个疗程3~5次.治疗前后拍照,疗程结束后由2个以上的医生评价疗效.结果国产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色素斑总有效率为86.3%,治疗毛细血管扩张总有效率为84.6%.结论国产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色素斑及毛细血管扩张症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光子嫩肤 色素斑 毛细血管扩张症
下载PDF
可调脉冲光子嫩肤系统治疗面部色素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单葵 付红艺 +3 位作者 李惠 金红 王晓灵 陈红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396-1397,共2页
目的:观察可调脉冲光子嫩肤(Variable pulse light,VPL)治疗面部色素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疗效。方法:采用Energist ULTRATM光子嫩肤系统分别对面部色素性疾病患者74例、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52例进行治疗.依据不同疾病及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可调脉冲光子嫩肤(Variable pulse light,VPL)治疗面部色素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疗效。方法:采用Energist ULTRATM光子嫩肤系统分别对面部色素性疾病患者74例、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52例进行治疗.依据不同疾病及治疗效果,选择治疗疗程为1~5次,每次治疗间隔3周,治疗前后拍照,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面部色素性疾病有效率为87.84%,毛细血管扩张症有效率为90.38%,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VPL治疗面部色素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脉冲光 光子嫩肤 色素斑 毛细血管扩张症
下载PDF
红花黄素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钙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56
4
作者 单宏丽 徐长庆 +4 位作者 刘凤芝 李玉荣 杨宝峰 许宏远 娄延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 观察红花黄素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钙电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式记录技术。结果 红花黄素(33 μg· L- 1) 能延长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由(35933 ±2718) ms ... 目的 观察红花黄素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钙电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式记录技术。结果 红花黄素(33 μg· L- 1) 能延长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由(35933 ±2718) ms 延长至(41333 ±6188)ms( P< 005 ,n = 6) 。同时增加内向 L型钙电流的峰值,由( - 1021 ±74) p A 至( - 1436 ±212) p A( P< 005 ,n = 7) 。结论 由于红花黄素具有上述电生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素 心室肌细胞 膜电流 动作电位
下载PDF
红花黄素对氧自由基所致的心肌细胞电生理异常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单宏丽 徐晨光 +2 位作者 杨宝峰 李玉荣 徐长庆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 研究红花黄素 (saffloweryellowpigment,SYP)对氧自由基引起的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常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观察预先应用红花黄素 (3.3μg L)后 ,对外源性氧自由基 (1mmol L的H2 O2 )引起单个豚鼠心室... 目的 研究红花黄素 (saffloweryellowpigment,SYP)对氧自由基引起的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常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观察预先应用红花黄素 (3.3μg L)后 ,对外源性氧自由基 (1mmol L的H2 O2 )引起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 (actionpotentialduration ,APD)和离子电流改变的影响。结果 红花黄素能明显缩短H2 O2 诱发的动作电位时程 ;减轻H2 O2 对钙电流的抑制作用 ;但不能改变H2 O2 对内向整流钾电流(Ik1 )的抑制作用。结论 预先应用红花黄素对H2 O2 损伤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说明其能够清除氧自由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异常 红花黄素 外源性氧自由基 心室肌细胞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豚鼠 缺血性心脏病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胫前色素沉着斑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芳 阿布力克木.吐尔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51-553,557,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胫前色素沉着斑(PPP)的相关性。方法对选择的183名2型糖尿病患者(T2DM)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胫前色素沉着斑的测定,并同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胫前色素沉着斑(PPP)的相关性。方法对选择的183名2型糖尿病患者(T2DM)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胫前色素沉着斑的测定,并同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纤维蛋白原(FIB)。再以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在有胫前色素沉着斑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远远大于没有胫前色素沉着斑的患者,两者有显著的相关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比较,糖尿病胫前色素沉着斑、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纤维蛋白原(FIB)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胫前色素沉着斑、病程、空腹血糖进入回归方程,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有关(P<0.05)。结论本组资料显示,糖尿病胫前色素沉着斑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存在明确的相关性,糖尿病胫前色素沉着斑可能会被应用于临床实践,成为早期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标志之一,尤其在缺乏眼科学检查设备的地方,提醒特别是病程较长、高血糖的患者,早期关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做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皮肤病 糖尿病胫前色素沉着斑
下载PDF
“表皮、黑素单元”抑或“表皮、真皮、黑素单元”?——对皮肤色斑形成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罗东辉(综述) 王侠生(审校)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第7期113-116,共4页
本文综述了皮肤色斑的临床现象及近年的基础研究成果,跳出现有皮肤色斑形成机制的局限性,以皮肤表皮和真皮作为一个整体,从系统论的角度以更广的范围和思路看待皮肤色斑的形成和调节,初次提出了"表皮、真皮、黑素单元"构想,... 本文综述了皮肤色斑的临床现象及近年的基础研究成果,跳出现有皮肤色斑形成机制的局限性,以皮肤表皮和真皮作为一个整体,从系统论的角度以更广的范围和思路看待皮肤色斑的形成和调节,初次提出了"表皮、真皮、黑素单元"构想,并为此概括了两种色斑调节机制,包括A模式--初始点状色斑:启动调节细胞可能为淋巴细胞等;B模式--初始为斑片:启动调节细胞可能为血管细胞或者血管本身.这两种模式可以同时或者先后启动,比如先是细胞启动调节形成斑点,然后血管启动调节扩大为斑片,也可以在表皮的不同部位分别启动A模式和B模式,形成斑点或者斑片.表现出临床色斑的多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真皮、黑素单元 色斑调节机制
下载PDF
妇康宁治疗面部炎症性色素斑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陈智勇 陆新 +3 位作者 张琦 马卫平 郑兴宝 葛明盖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妇康宁对面部炎症性色素斑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面部炎症性色素斑 108 例,妇康宁 3 丸 / 次,日服三次。对照组:面部炎症性色素斑 51 例,维生素 C 0.2 g/ 次,日服三次。两组均外涂曲酸霜于色斑处,早晚各一次。两组疗程均一... 目的:探讨妇康宁对面部炎症性色素斑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面部炎症性色素斑 108 例,妇康宁 3 丸 / 次,日服三次。对照组:面部炎症性色素斑 51 例,维生素 C 0.2 g/ 次,日服三次。两组均外涂曲酸霜于色斑处,早晚各一次。两组疗程均一个月,连用三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72.2%,对照组 17.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妇康宁治疗面部炎症性色素斑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炎症性色素斑 妇康宁 化学剥脱术后
下载PDF
糖尿病胫前色素斑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武曦蔼 徐远 +3 位作者 华传金 张志远 杜红帅 李晓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2-744,共3页
目的:探询糖尿病伴有胫前色素斑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23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按有无胫前色素斑分为两组,按患者症状、体征辨证,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单证素分析显示血瘀证、气虚证、肾虚证、阳虚证为糖... 目的:探询糖尿病伴有胫前色素斑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23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按有无胫前色素斑分为两组,按患者症状、体征辨证,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单证素分析显示血瘀证、气虚证、肾虚证、阳虚证为糖尿病胫前色素斑患者最常见证型;与对照组相比,阳虚证、肾虚证、肝血虚证、血瘀证、气郁证和湿热证发病率较高(P<0.05,P<0.01)。复合证型研究提示各种血瘀兼证发生率均较高,气虚血瘀、肝血虚血瘀、阳虚血瘀证最为常见。结论:糖尿病胫前色素斑的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瘀血证为最常见的标实证贯穿病程始终。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逐渐延长,瘀血兼证逐渐出现从阴虚血瘀向气虚血瘀、阳虚血瘀转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胫前色素斑 中医证候 血瘀证
原文传递
油画类颜料配色的MDX4-4210硅橡胶皮肤斑贴试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储冰峰 邵龙泉 +1 位作者 刘洪臣 储德琴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4年第7期413-414,共2页
目的 :研究油画类赝复配色颜料 -硅橡胶复合体导致皮肤出现变态反应的能力。方法 :制备油画类颜料配色的MDX4-4 2 10硅橡胶试样 ,将其放于两侧前臂曲面 ,医用胶布片密封和固定试样 ,分别在 2 4h、48h、72h去除胶布和试样 ,观察、记录结... 目的 :研究油画类赝复配色颜料 -硅橡胶复合体导致皮肤出现变态反应的能力。方法 :制备油画类颜料配色的MDX4-4 2 10硅橡胶试样 ,将其放于两侧前臂曲面 ,医用胶布片密封和固定试样 ,分别在 2 4h、48h、72h去除胶布和试样 ,观察、记录结果 ,并进行评价。结果 :全部皮肤测试部位在第 2 4h、48h、72h时的皮肤表面均未出现各种形式的皮肤变态反应 ,标准分级均为阴性。结论 :油画类赝复配色颜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赝复 颜料 斑贴试验
原文传递
维生素D受体ApaⅠ和TaqⅠ基因多态性与T2DM合并胫前皮肤黑斑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文凌 邱明才 +2 位作者 戴斌 张鹏 汤绍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2451-2454,共4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 Apa Ⅰ和Taq Ⅰ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胫前皮肤黑斑的关系.方法 2004年6月至2006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233例T2DM患者,根据胫前皮肤有无黑斑将其分为有斑组(106例)和无斑组(127例...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 Apa Ⅰ和Taq Ⅰ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胫前皮肤黑斑的关系.方法 2004年6月至2006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233例T2DM患者,根据胫前皮肤有无黑斑将其分为有斑组(106例)和无斑组(127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VDR Apa Ⅰ和Taq Ⅰ基因型.本研究通过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0402).结果 T2DM有斑组和无斑组VDR Apa Ⅰ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T2DM有斑组VDR Taq Ⅰ基因型TT的频率[95% (101/106)]高于无斑组的87%(110/127),基因型Tt+ tt的频率[5%(5/106)]低于无斑组的13%(17/127),均P<0.05;T2DM有斑组VDR Taq Ⅰ等位基因T的频率[98% (207/212)]高于无斑组的93%(237/254),等位基因t的频率[2%(5/212)]低于无斑组的7%(17/254),均P<0.05.结论 VDR Taq Ⅰ基因多态性可能为天津地区汉族T2DM合并胫前皮肤黑斑的危险性遗传标志物,而VDR Apa Ⅰ基因多态性可能与T2DM合并胫前皮肤黑斑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骨化三醇 多态现象 遗传 糖尿病 2型 胫前皮肤黑斑
原文传递
菠菜面片加工贮藏和蒸煮过程中色素的变化
12
作者 郭丽 王鹏 +1 位作者 关海宁 董立强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菠菜面片加工、冷冻贮藏和蒸煮过程中,其色素含量会发生一定损失而影响产品质量。对菠菜色素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菠菜成熟叶中叶绿素含量最高,为1.069 mg/g FW,根中叶绿素含量最低,为0.034 mg/g FW,菠菜成熟叶适宜的烫漂条件为95℃,15 s;... 菠菜面片加工、冷冻贮藏和蒸煮过程中,其色素含量会发生一定损失而影响产品质量。对菠菜色素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菠菜成熟叶中叶绿素含量最高,为1.069 mg/g FW,根中叶绿素含量最低,为0.034 mg/g FW,菠菜成熟叶适宜的烫漂条件为95℃,15 s;冷冻贮藏并蒸煮后,菠菜面片色素损失最小的是40%菠菜含量,厚度为0.6 mm的制品,其色素损失分别为24.3%和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面片 色素 贮藏 蒸煮
原文传递
罕见口腔黏膜色素异常疾病:Laugier-Hunziker综合征1例
13
作者 李灵 覃胜 朱桂全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2期144-147,共4页
口腔黏膜黑色病损的诊断较为复杂,首先需要考虑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因为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需要尽快治疗。而大多黏膜黑色病损非肿瘤性质,是多种综合征在口腔黏膜的局部表现。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口腔黏膜色素异常疾病——Laug... 口腔黏膜黑色病损的诊断较为复杂,首先需要考虑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因为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需要尽快治疗。而大多黏膜黑色病损非肿瘤性质,是多种综合征在口腔黏膜的局部表现。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口腔黏膜色素异常疾病——Laugier-Hunziker综合征,藉此为临床医生诊断口腔黏膜黑色病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 黑色斑片 色素沉着 LAUGIER-HUNZIKER综合征
原文传递
糖尿病胫前色素斑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小鸽 李先行 +2 位作者 冯志海 辛珂 远佳瑶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4-728,共5页
胫前色素斑(pigmented pretibial patches,PPP)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皮肤病变,是指糖尿病患者下肢胫前形状不规则、萎缩性的色素沉着斑。胫前色素斑的病因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国外研究认为,其发病机理与糖尿病微血... 胫前色素斑(pigmented pretibial patches,PPP)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皮肤病变,是指糖尿病患者下肢胫前形状不规则、萎缩性的色素沉着斑。胫前色素斑的病因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国外研究认为,其发病机理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相似,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一定的相关性,是早期筛查糖尿病并发症的线索。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胫前色素斑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本病的临床防治及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筛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胫前色素斑 糖尿病并发症 早期筛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