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与甲型流感病毒NS1蛋白互作的宿主因子及通路分析
1
作者 张宇 张薇 +13 位作者 高双荣 陈梦苹 王雅欣 徐英莉 曹姗 赵荣华 包蕾 李舒冉 孙静 鲍岩岩 耿子涵 郭姗姗 冀祖恩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40-44,50,共6页
目的筛选出与流感病毒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蛋白结合的人类宿主蛋白并加以分析,确定这些结合蛋白富集的方向及关键蛋白,为抗流感病毒的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将NS1样本、Biotin样本分别与HuProt^(TM)人类蛋白质组芯片进行杂... 目的筛选出与流感病毒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蛋白结合的人类宿主蛋白并加以分析,确定这些结合蛋白富集的方向及关键蛋白,为抗流感病毒的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将NS1样本、Biotin样本分别与HuProt^(TM)人类蛋白质组芯片进行杂交孵育,以两重复均满足Z-Score≥3为筛选条件对与NS1蛋白有结合的宿主蛋白进行筛选得到特异性检出蛋白,实验组(NS1蛋白)与对照组(Biotin)比值I Mean_Ratio≥1.4为条件筛选出显著特异性检出蛋白。用检出的195个蛋白进行GO(Biological Process,Molecular Function,Cellular Component)和KEGG_PATHWAY分析,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及MCODE分析得到关键蛋白。结果获得显著特异性检出蛋白195个,GO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蛋白主要参与了mRNA加工、RNA结合、蛋白结合,KEGG分析主要富集到RNA降解、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通路。得到的4个关键蛋白DDX6、HSPD1、PKLR、MTHFD1中DDX6与RNA的合成、翻译等过程相关,而NS1蛋白可以通过调控流感病毒RNA和宿主RNA促进病毒的感染,推测DDX6可能在该过程发挥作用;其他3个蛋白目前虽然没有明确的研究指明其与流感病毒有关系,但是能在其他RNA病毒的感染过程中发挥作用。结论与NS1结合的人类蛋白主要富集到RNA合成、加工、转录等过程中,MCODE分析得到的关键蛋白有潜力成为抗流感病毒新的靶点,但作用机制需要后续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NS1蛋白 蛋白质芯片 生信分析 宿主因子 通路
下载PDF
基于流式量子点微球技术的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分析
2
作者 夏成静 李宝花 +3 位作者 郭燕妳 周小合 张润玲 牛英波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6-130,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流式量子点微球技术的甲型流感病毒(FluA)和乙型流感病毒(FluB)抗原联检方法,为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多重检测打下基础。方法分别使用自制的不同量子点编码微球和小鼠抗FluA/FluB核蛋白(NP)单克隆抗体进行偶联,在流式细胞仪... 目的建立基于流式量子点微球技术的甲型流感病毒(FluA)和乙型流感病毒(FluB)抗原联检方法,为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多重检测打下基础。方法分别使用自制的不同量子点编码微球和小鼠抗FluA/FluB核蛋白(NP)单克隆抗体进行偶联,在流式细胞仪上对已知浓度的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分别和同时进行检测,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建立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联检方法,利用此方法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进行比对,验证此方法的临床性能。结果建立了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联检方法,该方法的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的检出限分别为26.1 pg/ml和10.7 pg/ml,测量范围均为15.3~250000 pg/ml。对临床样本检测,与qPCR比对一致性良好,阳性符合率为57.4%,阴性符合率为100%,总符合率71.6%,并优于临床常用胶体金试剂(阳性符合率为56.49%,阴性符合率为99.75%)。结论此流式量子点微球多重检测方法可以用于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的联检,其灵敏度较高、特异度好、检测范围广,可以为呼吸道常见病毒多重检测打下良好基础,在临床上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 量子点编码微球 液相蛋白芯片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卵巢癌患者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3
作者 吴铃 叶健文 +1 位作者 林培红 赖雪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6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卵巢癌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卵巢癌患者,根据不同治疗药物进行分组,分别纳入单独行化疗的化疗组和行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的靶向组,每...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卵巢癌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卵巢癌患者,根据不同治疗药物进行分组,分别纳入单独行化疗的化疗组和行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的靶向组,每组40例。测评2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中糖链抗原125(glycoantigens in protein chips-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 4,HE4)水平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治疗后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免疫指标、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cancer patients,FACT-G)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结果治疗后,靶向组治疗客观缓解率为65.00%,疾病控制率为87.50%,高于化疗组的42.50%、70.00%(P<0.05);靶向组CA-125、HE4、VEGF指标低于化疗组,CD3^(+)、CD4^(+)、CD4^(+)/CD8^(+)高于化疗组,FACT-G评分高于化疗组,而SDS、SAS评分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卵巢癌患者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和生长,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靶向治疗 卵巢癌 肿瘤标志物 CA-125 HE4 VEGF
下载PDF
三维培养结肠癌细胞的微流控芯片荧光成像研究
4
作者 蔡书祺 郑璐璐 张大伟 《光学仪器》 2024年第2期14-19,共6页
改良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可用于对结肠癌细胞进行三维培养并实现实时荧光成像。在结肠癌细胞内植入内源性的红色荧光蛋白,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芯片中三维培养的细胞进行成像。通过细胞内部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可以观测到细胞的生长状态... 改良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可用于对结肠癌细胞进行三维培养并实现实时荧光成像。在结肠癌细胞内植入内源性的红色荧光蛋白,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芯片中三维培养的细胞进行成像。通过细胞内部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可以观测到细胞的生长状态,实现对细胞的实时监测和高分辨率荧光成像。同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来表征反映细胞活性的特征蛋白,其荧光强度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提示,细胞活性相关蛋白的表达受到微环境的影响,其在芯片三维培养中的活性强于二维培养,表明芯片内环境更加接近真实的人体微环境。该方法为进一步探究肿瘤细胞转移机制及相关药物的筛选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及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三维培养 荧光成像 荧光蛋白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单冬勇 成树林 +1 位作者 马邺晨 彭红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39-1049,共11页
目的:肿瘤标志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清CA125检测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上皮卵巢癌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之一,但使用单一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诊断上皮性卵巢癌比较困难。本研究采用肿瘤标志物组合检测法,比较各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 目的:肿瘤标志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清CA125检测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上皮卵巢癌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之一,但使用单一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诊断上皮性卵巢癌比较困难。本研究采用肿瘤标志物组合检测法,比较各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n=65)和卵巢良性疾病患者(n=29)的临床资料。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检测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糖类抗原242(carbohydrate antigen 242,CA242)、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eta-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癌抗原199(cancer antigen 199,CA1990)、神经元-特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铁蛋白(Ferritin)、癌抗原153(cancer antigen 153,CA153)以及人生长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HGH)的血清水平,比较其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差异;χ2检验分析肿瘤标志物与卵巢上皮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Spearman秩关性分析上皮性卵巢癌CA125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及年龄与上述10种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采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及诊断效率分别评价各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中的β-HCG、NSE、CA153和CA125水平均高于卵巢良性疾病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NSE的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相关。此外,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A242、β-HCG、CEA、NSE、Ferritin、CA153水平与CA125水平呈正相关(分别rs=0.497、P<0.001;rs=0.612、P<0.001;rs=0.358、P=0.003;rs=0.680、P<0.001;rs=0.322、P=0.009;rs=0.609、P<0.001),β-HCG、Ferritin、CA153水平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分别rs=0.256、P=0.040;rs=0.325、P=0.008;rs=0.249、P=0.046)。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CA125单独检测的灵敏度、约登指数及诊断效率均高于其他9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的结果;CA153、CA199、CA242、Ferritin、CEA与CA125进行联合检测时,其灵敏度均高于CA125单独检测的灵敏度,其中CA125+CEA、CA125+Ferritin+CEA这2种组合的灵敏度分别为89.2%和90.8%,诊断效率均为84.1%,高于其他组合的诊断效率。CA125+CEA联合检测时其约登指数为0.616,高于其他组合。结论:CA125在诊断上皮性卵巢癌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组合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肿瘤标志物 蛋白质芯片化学发光 联合评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QsvR ChIP-q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苗苗 李雪 +2 位作者 陆仁飞 张义全 周敏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516-520,527,共6页
目的:建立副溶血弧菌QsvR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时定量PCR(ChIP-qPCR)实验方法。方法:通过热激转化和转化结合将标记2×Flag标签的qsvR片段转入qsvR突变株(ΔqsvR)中,阿拉伯糖诱导表达QsvR-2×Flag蛋白,通过甲醛与基因组DNA进行... 目的:建立副溶血弧菌QsvR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时定量PCR(ChIP-qPCR)实验方法。方法:通过热激转化和转化结合将标记2×Flag标签的qsvR片段转入qsvR突变株(ΔqsvR)中,阿拉伯糖诱导表达QsvR-2×Flag蛋白,通过甲醛与基因组DNA进行交联形成2×Flag-QsvR-DNA复合物,将基因组DNA超声裂解为100~1000 bp大小不等的片段,通过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将蛋白质-DNA复合物沉淀下来,高盐和加热解交联,回收DNA进行qPCR定量DNA,分析副溶血弧菌体内QsvR与靶基因的结合情况。结果:成功构建出实验菌株ΔqsvR/pBAD33-qsvR-2×Flag,以不加阿拉伯糖诱导为对照,经阿拉伯糖诱导菌株的aphA、opaR、exsB和vtrA的免疫共沉淀量明显较高,表明在副溶血弧菌体内QsvR与aphA、opaR、exsB和vtrA具有结合作用。结论:成功建立了副溶血弧菌QsvR的ChIP-qPCR实验方法,可用于原核生物体内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P-qPCR 蛋白质-DNA复合物 副溶血弧菌 QsvR
下载PDF
蛋白质芯片检测技术结合多维统计方法推断死亡时间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旭东 姜垚如 +6 位作者 梁芯瑞 田甜 靳茜茜 张小红 曹洁 杜秋香 孙俊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15-120,128,共7页
目的利用蛋白质芯片检测技术结合多维统计方法分析骨骼肌组织的蛋白质变化,进行死亡时间推断。方法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后置于16℃环境中,提取死后不同时间点(0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和9 d)骨骼肌的水溶性蛋白质,获... 目的利用蛋白质芯片检测技术结合多维统计方法分析骨骼肌组织的蛋白质变化,进行死亡时间推断。方法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后置于16℃环境中,提取死后不同时间点(0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和9 d)骨骼肌的水溶性蛋白质,获取相对分子质量为14000~230000的蛋白质表达谱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OPLS)进行数据分析,构建Fisher判别模型及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对大鼠死亡时间进行分类预测。另外收集不同死亡时间的人体骨骼肌蛋白质表达谱数据,通过热图和聚类分析观测其与死亡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大鼠骨骼肌蛋白质谱峰随死亡时间呈一定的时序性变化。PCA结合OPLS判别分析结果显示,除死后6 d、7 d和8 d外,各死亡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Fisher判别分析,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准确率为71.4%,外部验证准确率为66.7%;BP神经网络模型分类预测结果显示,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准确率为98.2%,外部验证准确率为95.8%。经聚类分析,人体骨骼肌蛋白质表达在死后4 d与死后25 h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蛋白质芯片检测技术可快速、准确、高重复性地获取死后不同时间点大鼠和人体骨骼肌相对分子质量为14000~230000的水溶性蛋白质表达谱,建立基于多维统计方法的多种死亡时间推断模型,有望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死亡时间 蛋白质芯片 蛋白质表达谱 FISHER判别分析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大鼠
下载PDF
粪便蛋白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系统构建及其对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的价值
8
作者 李静 殷丽霞 +4 位作者 张敏 夏勇生 左芦根 刘牧林 胡建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74-1880,共7页
目的基于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系统构建粪便人源性蛋白诊断体系,并评估其对结直肠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CRC)患者70例为CRC组、结直肠腺瘤(CRA)患者42例为CRA组,以及同... 目的基于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系统构建粪便人源性蛋白诊断体系,并评估其对结直肠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CRC)患者70例为CRC组、结直肠腺瘤(CRA)患者42例为CRA组,以及同期健康对照(HC)受试者38例为HC组。收集各组受试者粪便,使用Tris-Hcl缓冲液提取粪便总蛋白,通过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技术分析3组受试者粪便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人源性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甲壳素酶-3样蛋白1(CHI3L1)和补体成分3a(C3a)的水平差异;收集受试者外周血,分离血清检测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的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MMP-9、RBP4、CHI3L1和C3a联合以及CEA和CA19-9联合对CRC、CRA、CRC和CRA的诊断效能,并比较两种组合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CRC组患者粪便中MMP-9、RBP4、CHI3L1和C3a水平均显著高于HC组(P<0.05),CRC组粪便中MMP-9和CHI3L1水平显著高于CRA组(P<0.05),但是RBP4和C3a在CRC和CRA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CRC患者外周血中CEA和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HC组和CRA组(P<0.05),但是CRA组和H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MP-9、RBP4、CHI3L1和C3a联合诊断CRC的灵敏度为91.4%,特异度为100.0%,联合诊断CRA的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89.5%,联合诊断CRC和CRA的灵敏度为83.9%,特异度为97.4%。Z检验比较分析显示,粪便蛋白MMP-9、RBP4、CHI3L1和C3a联合诊断CRC,CRA以及CRA和CRC的效能显著优于外周血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P<0.05)。结论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粪便人源性蛋白RBP4、MMP-9、CHI3L1、C3a对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具有价值且优于外周血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早期诊断 粪便蛋白 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
下载PDF
建立数字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溶酶体相关的4次跨膜蛋白B基因拷贝数变异方法
9
作者 王鲁 徐国兵 张青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56-1364,共9页
建立芯片式数字PCR(d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LAPTM4B基因拷贝数变异方法,并初步评估其基本性能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设计LAPTM4B基因引物及特异性探针,建立dPCR反应体系,根据制备的不同浓度目的DNA样品验证该检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 建立芯片式数字PCR(d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LAPTM4B基因拷贝数变异方法,并初步评估其基本性能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设计LAPTM4B基因引物及特异性探针,建立dPCR反应体系,根据制备的不同浓度目的DNA样品验证该检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精密度和线性范围。本研究首次建立并优化dPCR检测LAPTM4B基因拷贝数的反应体系,分析数据显示,该方法最低检测到12.5%的LAPTM4B基因拷贝数缺失,批间精密度变异系数CV<10%,且缺失比例在12.5%~100%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此外,收集2021年3月至7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就诊的6例NSCLC患者,采用自建方法检测其冰冻组织标本,探究其临床应用可行性。dPCR结果显示,其中5例患者的组织样本存在LAPTM4B基因拷贝数缺失,1例出现拷贝数增加,推测可能与其术前化疗有关。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应用芯片式dPCR方法,建立非小细胞肺癌LAPTM4B基因拷贝数变异的检测体系,并在组织标本中初步证实其临床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LAPTM4B 拷贝数变异 芯片式数字PCR
原文传递
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邹腾跃 邹芳芳 +2 位作者 孙亚君 尹俊倩 毕铁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093-1096,1101,共5页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组织中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MPT)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的表达率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成功切除乳房的381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随访5年或随访至患者死亡,采用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组织中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MPT)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的表达率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成功切除乳房的381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随访5年或随访至患者死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NAMPT及SIRT-1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特征的关系及NAMPT表达与SIRT-1表达的关系,分析NAMPT、SIRT-1表达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NAMPT高表达率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P<0.05);年龄≥56岁、有淋巴结转移、无病生存期<55个月的乳腺癌患者NAMPT高表达率高于年龄<56岁、无淋巴结转移、无病生存期≥55个月的乳腺癌患者(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无病生存期<55个月的乳腺癌患者SIRT-1高表达率高于年龄<56岁、无病生存期≥55个月的乳腺癌患者(均P<0.05);NAMPT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SIRT-1高表达率高于SIRT-1低表达率(P<0.05),乳腺癌患者NAMPT、SIRT-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病生存期呈正相关(r=0.079、0.505;0.462、0.497,P<0.05)。结论:NAMPT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上调,NAMPT可影响SIRT-1的表达,同时年龄可影响NAMPT及SIRT-1的表达,且两者高表达预示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 组织芯片技术 淋巴结转移 预后
下载PDF
血小板裂解液与血小板凝胶生长因子谱的表达差异研究
11
作者 肖军 雷慧芬 李翠莹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4期450-455,共6页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在不同制备条件下生长因子表达谱的变化,为临床治疗选择不同类型PRP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血液成分分离机单采7份PRP(30 mL/份),同一份PRP各留取10 mL并随机分成贫血小板血浆(PPP)对照组、PRP凝胶上清组和PR...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在不同制备条件下生长因子表达谱的变化,为临床治疗选择不同类型PRP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血液成分分离机单采7份PRP(30 mL/份),同一份PRP各留取10 mL并随机分成贫血小板血浆(PPP)对照组、PRP凝胶上清组和PRP裂解液组,PRP凝胶上清组采用牛凝血酶和葡萄糖酸钙制成预混剂,预混剂与PRP按照1∶9的比例添加以获取PRP上清液;PRP裂解液组采用在–20℃和37℃反复冻存融化5次,获取血小板裂解液。应用Quantibody®生长因子蛋白芯片检测获取的样品中生长因子谱的变化,并采用ELISA对差异生长因子进行验证。结果与PPP对照组比较,在PRP凝胶上清组中共有5个生长因子表达升高,分别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14.64倍),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A,4.53倍),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4.52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3.45倍)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2.16倍),GO和KEGG分析表明这些因子主要富集于细胞迁移和Ras及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参与组织修复;而在PRP裂解液组中升高的生长因子分别为BDNF(20.74倍),EGF(11.12倍),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76倍),减少的生长因子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1.46倍),这些因子主要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和FoxO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结论PRP凝胶上清和PRP裂解液均可释放多种生长因子;PRP凝胶上清产生的生长因子主要参与创面修复和伤口愈合,而PRP裂解液产生的生长因子主要参与组织修复和抗炎,因此针对不同的临床治疗目的,应选择不同方式制备的PRP制品,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生长因子 血小板凝胶 血小板裂解液 蛋白芯片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卵巢早衰大鼠模型的潜在治疗机制
12
作者 杨宏 代文杰 +1 位作者 杜星 付旭锋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214-1221,共8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卵巢早衰(POF)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2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接受环磷酰胺腹腔注射,连续注射14 d,构建POF模型,POF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后,对其中11只POF大鼠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POF组),其余1...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卵巢早衰(POF)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2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接受环磷酰胺腹腔注射,连续注射14 d,构建POF模型,POF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后,对其中11只POF大鼠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POF组),其余11只通过尾静脉移植培养状态良好的hUC-MSCs(POF+MSCs组),分别在第2天、第10天和第18天安乐处死两组大鼠并进行心脏采血,最后收集血清进行蛋白芯片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POF组相比,hUC-MSCs治疗后第2天,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和IL-2Rα表达均上调(P均<0.05);治疗后第10天,促炎因子IL-2Rα表达下调(P<0.05);治疗后第18天,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表达均下调(P均<0.05)。与hUC-MSCs治疗后第2天相比,hUC-MSCs治疗后第18天,促炎因子γ干扰素(IFNG)、TNF-α和IL-1β表达均下调(P均<0.05),并且在GO富集分析的生物学过程中涉及调控炎症相关通路的变化;在KEGG富集分析的结果中,与炎症相关的主要信号通路JAK-STAT也有显著富集,提示hUC-MSCs在体内可能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来抑制促炎因子,从而改善炎性反应。结论hUC-MSCs进入体内后可能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改善炎性反应,进而改善POF的卵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卵巢早衰 蛋白芯片 炎性反应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P30蛋白的表达及抗体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13
作者 张芳源 杨大为 +3 位作者 仇德洋 姜国骞 李桂梅 单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300-4310,共11页
本研究旨在为建立高效、快速、准确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的抗体液相芯片检测方法。首先构建pET-28a-p30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原核表达系统表达ASFV重组P30蛋白,然后将重组P30蛋白与羧... 本研究旨在为建立高效、快速、准确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的抗体液相芯片检测方法。首先构建pET-28a-p30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原核表达系统表达ASFV重组P30蛋白,然后将重组P30蛋白与羧基化的荧光微球偶联,建立ASFV P30抗体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经鉴定,重组质粒成功转入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并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P30蛋白可以与ASFV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建立的ASFV抗体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检测中值荧光强度(median fluorescent intensity,MFI)阈值为1575.7,最佳结合蛋白浓度为每1.25×10^(6)个微球6μg,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600,最佳二抗浓度为1μg·mL^(-1),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用建立的方法和商品化ELISA试剂盒同时对92份临床采集的猪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二者符合率为92.39%。本研究成功表达重组P30蛋白,并建立了ASFV P30抗体液相芯片检测方法,为ASFV感染早期的血清学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也为多种病原体的抗体检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30蛋白 原核表达 液相芯片技术 抗体检测
下载PDF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在乳腺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黎骋 陈昶 +3 位作者 李建棣 秦贵虹 黄志广 莫超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4555-4560,共6页
目的:探究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MCM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在多个高通量数据库检索乳腺癌样本基因矩阵,提取并计算MCM7 mRNA表达值标准化平均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 目的:探究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MCM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在多个高通量数据库检索乳腺癌样本基因矩阵,提取并计算MCM7 mRNA表达值标准化平均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结合本单位临床样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从mRNA和蛋白层面验证乳腺癌MCM7表达水平。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法进一步评估MCM7表达的差异。通过Cox生存分析评估MCM7表达水平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MCM7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显著上调[SMD=0.31(0.07~0.54)],MCM7蛋白也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Cox生存分析得MCM7高表达是乳腺癌预后的危险因素[HR=2.26(1.41~3.61)]。同时,MCM7 mRNA在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组相比上调水平进一步升高[SMD=0.96(0.71~1.21)]。结论:MCM7高表达可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和不良预后,其促癌作用在三阴性乳腺癌中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 RNA测序 基因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小分子阿特拉津和罂粟碱检测的免疫芯片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高志贤 王艳 +5 位作者 房彦军 周焕英 王涛 王红勇 王升启 戴树桂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5-458,共4页
采用蛋白芯片竞争法对小分子半抗原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在获得特异性抗体的前提下,首先将阿特拉津半抗原进行了衍生化,然后将该衍生物和氨基罂粟碱分别与载体蛋白质卵清蛋白(OVA)进行偶联。实验证明新合成的完全抗原能够与其相应抗体发... 采用蛋白芯片竞争法对小分子半抗原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在获得特异性抗体的前提下,首先将阿特拉津半抗原进行了衍生化,然后将该衍生物和氨基罂粟碱分别与载体蛋白质卵清蛋白(OVA)进行偶联。实验证明新合成的完全抗原能够与其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实验还对蛋白芯片检测阿特拉津进行了条件优化,其抗体固定化时间为2h,用卵清蛋白为封闭液的封闭时间为1h,样品稀释液pH值为8. 0。并对阿特拉津及罂粟碱进行了定性、定量实验,结果表明:荧光信号强度随待测物浓度的降低而增强,有一定的线性趋势,阿特拉津检出限为0. 001mg/L,罂粟碱检出限为0. 01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罂粟碱 小分子 芯片技术 免疫 卵清蛋白 特异性抗体 蛋白芯片 实验证明 条件优化 芯片检测 定量实验 信号强度 线性趋势 半抗原 检出限 污染物 衍生化 蛋白质 衍生物 全抗原 固定化 封闭液 pH值 稀释液 时间 荧光
下载PDF
禽流感、新城疫可目视化诊断蛋白芯片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石霖 王秀荣 +6 位作者 杨忠苹 陶启蒙 王煜 武嘉男 蔡冬冬 包红梅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4,共5页
本研究制备了可以同时鉴别诊断禽流感(AI)、新城疫(ND)2种禽病血清抗体的可视化蛋白芯片。以超速离心法和蔗糖密度梯度法分别纯化了2种病毒蛋白抗原,用点样缓冲液稀释后点于醛基修饰的片基上,制备蛋白芯片;将芯片与待检血清杂交后,再与... 本研究制备了可以同时鉴别诊断禽流感(AI)、新城疫(ND)2种禽病血清抗体的可视化蛋白芯片。以超速离心法和蔗糖密度梯度法分别纯化了2种病毒蛋白抗原,用点样缓冲液稀释后点于醛基修饰的片基上,制备蛋白芯片;将芯片与待检血清杂交后,再与胶体金标记的二抗杂交,银染显色后根据灰度值判定结果,从而建立了2种禽病的可视化蛋白芯片鉴别诊断方法。采用该方法对18份现地血清样品进行初步检测,结果显示该芯片可特异性的与相应的抗体杂交,无交叉反应,而且呈现较强的杂交信号,其信号灰度值在阳性血清浓度为50μg/mL~300μg/m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Y=0.426X+4.225)。用该芯片方法和琼扩(AGP)抗体检测方法对18份现地样品进行符合率检测,结果表明该可视化蛋白芯片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并且检测灵敏度为是AGP方法的400倍以上。研究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同步鉴别2种禽病,是一种有效的抗体检测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新城疫 可视化 诊断 蛋白芯片
下载PDF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中铁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毅 许明芳 +5 位作者 顾咸庆 汪广杰 杨宇馨 廖玲 周芊 王东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920-1922,1925,共4页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中铁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5 076例可供分析的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结果,分析铁蛋白在恶性肿瘤组(肿瘤组)、良性病变组(良性粗)和健康体检组(健康组)中的阳性率及各种类型肿瘤患者中...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中铁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5 076例可供分析的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结果,分析铁蛋白在恶性肿瘤组(肿瘤组)、良性病变组(良性粗)和健康体检组(健康组)中的阳性率及各种类型肿瘤患者中的阳性率,以及铁蛋白伴随其他肿瘤标志物阳性在各类型肿瘤患者中的情况。结果肿瘤组铁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组及健康组(P<0.01),阳性率最高的肿瘤类型为胰腺癌(28.9%)。2 011例铁蛋白阳性肿瘤患者中,伴随阳性率最高的肿瘤标志物为糖类抗原125(CA125),其后依次为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伴随阳性率分别为46.2%、34.0%和29.4%。铁蛋白伴随CA125阳性最常见于卵巢癌(71.19%),铁蛋白伴随CEA阳性最常见于肠癌(58.12%),铁蛋白伴随CA19-9阳性最常见于胰腺癌(72.73%)。结论多肿瘤标志物中铁蛋白单独升高对判断肿瘤类型意义不大,与其他指标联合检测对肿瘤类型的辅助诊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 铁蛋白质类 诊断
下载PDF
生物芯片、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蔡钦生 冯美卿 +1 位作者 黄海 周珮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95-800,共6页
关键词 生物芯片 基因芯片 蛋白质芯片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芯片药房 非典型肺炎
下载PDF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9
作者 梁茱 王海枫 +1 位作者 吴爱祝 蔡俊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16-2518,共3页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肺癌患者308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218例、健康体检者250例血清中的12种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Ferrtin、β-HCG、AFP、f-PSA、PSA、CA...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肺癌患者308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218例、健康体检者250例血清中的12种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Ferrtin、β-HCG、AFP、f-PSA、PSA、CA125、HGH、CA153)水平。结果肺癌组阳性率为72.4%,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的22.0%和健康对照组的5.6%(P<0.01);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阳性率存在差异,腺癌中CEA、CA125、CA153的阳性率和含量明显高于鳞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71.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52.1%(P<0.05)。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的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蛋白芯片 肺肿瘤
下载PDF
结核蛋白芯片检测诊断结核病的价值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友根 杨兴萍 +6 位作者 王军 刘红兵 罗菊华 余碧 肖舒元 张丽 李朝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结核蛋白芯片检测诊断结核病的价值。方法使用结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4 093例患者的血清结核抗体,其中结核病441例,非结核病3 652例。采用结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中ESAT-6、CFP10、LAM、38KD和16KD 5种成分,分析其结果... 目的探讨结核蛋白芯片检测诊断结核病的价值。方法使用结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4 093例患者的血清结核抗体,其中结核病441例,非结核病3 652例。采用结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中ESAT-6、CFP10、LAM、38KD和16KD 5种成分,分析其结果。结果 441例结核患者中297例结核抗体阳性,3 652例非结核患者中,647例阳性,结核蛋白芯片检测的灵敏度为67.35%,特异度为82.28%。结论结核蛋白芯片是诊断结核病的较有效方法,具有特异性好、快速方便等优点,对快速诊断结核病起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蛋白芯片 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