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中地区秦汉空心砖墓与陵邑移民
1
作者 陈波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2,共10页
空心砖墓作为东周至汉代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制,主要分布于中原和关中地区。两地空心砖墓相似颇多,以往学界多将之归于一体研究,疏于论其关系,缺乏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全面认识。文章通过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葬的梳理,将该地区空心砖墓分... 空心砖墓作为东周至汉代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制,主要分布于中原和关中地区。两地空心砖墓相似颇多,以往学界多将之归于一体研究,疏于论其关系,缺乏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全面认识。文章通过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葬的梳理,将该地区空心砖墓分为五期。在此基础上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分布和文化源流进行探讨,认为该地区空心砖墓的大量出现可能与陵邑徙民活动有关,其发展与衰落受到了中原地区的持续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秦汉时期 空心砖墓 陵邑移民
下载PDF
陕西西咸新区坡刘村秦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4
2
作者 马金磊 张杨力铮 +3 位作者 苗轶飞 邢福来 狄明(绘图) 马宵(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35,I0001,共25页
2017年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坡刘村古墓葬发掘中,清理了2座并穴合葬形式的竖穴土圹墓。墓葬中出土铜、玉、铁、漆木器、玻璃等遗物共155件(组),其中铜器有“十九年”“二十六年”“公”等刻文。初步判断墓葬时代为战... 2017年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坡刘村古墓葬发掘中,清理了2座并穴合葬形式的竖穴土圹墓。墓葬中出土铜、玉、铁、漆木器、玻璃等遗物共155件(组),其中铜器有“十九年”“二十六年”“公”等刻文。初步判断墓葬时代为战国晚期,墓主属于秦国贵族,身份最高为大夫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新城 坡刘村 战国晚期 秦墓
下载PDF
陕西蒲城永丰战国秦汉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4
3
作者 岳连建 刘军 +9 位作者 杨健 刘启良 吕红乐 陈省安 刘建峰 张明惠 陈建凌 郑朝阳 刘君幸 胡嘉麟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62,共12页
2011年,为配合蒲城县文物局对永丰镇发现古墓群的有效保护,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墓地进行了调查和勘探,并对发现的4座战国秦汉时期的家族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M2为大型竖穴木椁墓,墓主身份尊贵,时代为战国晚期;M3、M4、M5为中小型竖穴... 2011年,为配合蒲城县文物局对永丰镇发现古墓群的有效保护,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墓地进行了调查和勘探,并对发现的4座战国秦汉时期的家族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M2为大型竖穴木椁墓,墓主身份尊贵,时代为战国晚期;M3、M4、M5为中小型竖穴墓道土洞墓,时代为秦代或汉初。该墓地的发掘为研究战国秦汉时期的历史考古以及丧葬礼俗等提供了宝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蒲城永丰 战国秦汉 墓葬
下载PDF
河南长葛佛耳岗2021~2022年战国秦汉墓发掘简报
4
作者 周立刚 赵小雨 +3 位作者 陈军锋(执笔/摄影) 胡亚军(绘图) 李耀锋(绘图) 卜康楠(绘图)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31,58,共17页
2021~2022年,为配合长葛市电商与电子产业园项目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等单位联合对项目用地进行考古发掘,清理战国秦汉墓葬101座。该发现为研究长葛地区战国晚期至东汉时期考古学文化变迁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长葛 战国墓 秦汉墓 空心砖墓
原文传递
郑州西山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秦汉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新平 孙建国 +2 位作者 姜文萍 鲁红卫 周立刚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5,29,共14页
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址的27座秦汉墓葬,年代跨度从战国到西汉晚期。其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体现了秦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为研究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以及中原地区丧葬习俗的演变提供... 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址的27座秦汉墓葬,年代跨度从战国到西汉晚期。其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体现了秦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为研究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以及中原地区丧葬习俗的演变提供了宝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 西山 秦汉墓葬 秦文化 丧葬习俗
原文传递
战国秦汉墓葬出土原始瓷器分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昕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0-183,共14页
战国秦汉时期是原始瓷器发展的重要阶段,原始瓷器在该时期墓葬中有较多的发现。本文以考古实物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类型分析,对这一时期墓葬出土的原始瓷器进行分期探讨,研究相关墓葬的形制特征、原始瓷的组合方式及使... 战国秦汉时期是原始瓷器发展的重要阶段,原始瓷器在该时期墓葬中有较多的发现。本文以考古实物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类型分析,对这一时期墓葬出土的原始瓷器进行分期探讨,研究相关墓葬的形制特征、原始瓷的组合方式及使用特征、发展与衰落过程等。认为,原始瓷在战国时期已逐渐繁荣,而在秦汉时期经历倒退之后进一步发达,作为社会商品的交流也进一步活跃,并最终促成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 墓葬 原始瓷器 分期
原文传递
秦汉玉容器及相关问题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洪石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83,共15页
秦汉玉容器有杯、高足杯、角形杯、觯、碗、盒、辟邪形壶和琮形器八类,以高足杯、觯、杯为主。根据考古类型学分析,得出不同时期玉容器在数量、种类、纹饰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规律,即为秦汉玉器总的发展变化规律。秦汉玉容器的构成材料以... 秦汉玉容器有杯、高足杯、角形杯、觯、碗、盒、辟邪形壶和琮形器八类,以高足杯、觯、杯为主。根据考古类型学分析,得出不同时期玉容器在数量、种类、纹饰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规律,即为秦汉玉器总的发展变化规律。秦汉玉容器的构成材料以单一玉料为主,其次是玉料与金属材料的结合。造型设计多以祥禽瑞兽为主题。并对秦汉玉容器的出土地点、数量多寡、产地和功能,以及使用者的身份等都有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器 酒器 汉墓 秦汉时期
原文传递
三峡地区秦汉时期家族墓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蒋晓春 李大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8-84,共7页
一、秦汉时期家族墓的一般情况 关于家族墓的含义,可以徐苹芳先生的看法为代表:“秦汉以来,随着封建制的巩固和发展,族葬墓地逐渐消失和改变,代之而起的是家族葬。在一个大墓地中,出现了若干不同姓氏的、以家族为单位的茔域”。... 一、秦汉时期家族墓的一般情况 关于家族墓的含义,可以徐苹芳先生的看法为代表:“秦汉以来,随着封建制的巩固和发展,族葬墓地逐渐消失和改变,代之而起的是家族葬。在一个大墓地中,出现了若干不同姓氏的、以家族为单位的茔域”。家族墓在古代文献中往往称“塚(冢)次”、“先茔”或“旧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地区 秦汉时期 家族墓
原文传递
四川昭觉县好谷村古墓群的调查和清理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德云 吕红亮 +2 位作者 代丽鹃 冷文娜 李永宪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40,106-107,共11页
In October 2005, the Liangshan Yi National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 Museum along with other institutions discovered 27 round-mounded, cliff, cist-furnished and stone-covered tombs, excavated 13 cist-furnished and a st... In October 2005, the Liangshan Yi National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 Museum along with other institutions discovered 27 round-mounded, cliff, cist-furnished and stone-covered tombs, excavated 13 cist-furnished and a stone-covered ones among them, and brought to light pottery, bronze, stone, jade and rope-like organic objects, beads and bracelets. In date the tombs can be assigned to the Warring States, Qin and Han periods. The work is an important field archaeological project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 Daliang Mountains, and the unearthed data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ing the nature of the ancient local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昭觉县 石棺墓 崖墓 石盖墓 战国秦汉时期
原文传递
福建浦城龙头山遗址秦汉时期墓葬 被引量:3
10
作者 付琳 关欣玉 +6 位作者 杨军 黄运明 王长喜(摄) 官民伙(摄) 赵荣娣(绘) 张晓坤(绘) 张硕(绘)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4-73,F0002,共11页
龙头山遗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南浦街道解放村陂头北侧,于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龙头山山体大致呈椭圆形,东、南、西三面为南浦溪所围绕,北邻清代浦城金凤门遗址,位置及地势十分独特(图一)。2018年秋至2020年冬,经国家文物局批... 龙头山遗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南浦街道解放村陂头北侧,于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龙头山山体大致呈椭圆形,东、南、西三面为南浦溪所围绕,北邻清代浦城金凤门遗址,位置及地势十分独特(图一)。2018年秋至2020年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南平市文物保护中心、浦城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龙头山遗址先后开展两次考古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浦城县 龙头山遗址 闽越国墓葬 秦汉时期
原文传递
安徽固镇南城孜遗址战国秦汉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龙俊 +10 位作者 方玲 余杰 徐承泰 胡保华 何晓琳 袁飞勇 赵路花 刘冉 周静怡 唐梦琪 王玮瑄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7,共8页
南城孜遗址位于安徽省固镇县湖沟镇马楼自然村南。2014年~2015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遗址中清理战国秦汉墓葬七座,年代从战国中期延续到西汉早期。这批墓葬对于探讨皖北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变迁... 南城孜遗址位于安徽省固镇县湖沟镇马楼自然村南。2014年~2015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遗址中清理战国秦汉墓葬七座,年代从战国中期延续到西汉早期。这批墓葬对于探讨皖北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城孜遗址 战国秦汉 墓葬
原文传递
湖北谷城田家凹秦汉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挺 黄宗伟 +5 位作者 程红敏 石先丽 邓光锐 张成明 李广安 唐宁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8,I0003,I0004,共8页
田家凹墓群是谷城县境内一处重要的墓地,主要有秦、汉时期的墓葬。本次虽然仅发掘了三座墓葬,但仍然出土了一批较为重要的文物,特别是西汉时期的红彩陶壶,在襄樊地区汉墓中极少发现,对研究汉水流域的汉文化面貌与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实... 田家凹墓群是谷城县境内一处重要的墓地,主要有秦、汉时期的墓葬。本次虽然仅发掘了三座墓葬,但仍然出土了一批较为重要的文物,特别是西汉时期的红彩陶壶,在襄樊地区汉墓中极少发现,对研究汉水流域的汉文化面貌与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谷城 田家凹墓群 秦汉墓
原文传递
广东乐昌市对面山东周秦汉墓 被引量:28
13
作者 邱立诚 古运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61,共25页
1987年,乐昌城南郊河南乡大拱坪村对面山麻纺厂基建工地发现大批古墓。广东省博物馆文物队、乐昌市博物馆、韶关市博物馆派考古人员于1987年6月~1988年1月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207座,其中191座为东周至秦汉时期墓葬,11座为晋、唐... 1987年,乐昌城南郊河南乡大拱坪村对面山麻纺厂基建工地发现大批古墓。广东省博物馆文物队、乐昌市博物馆、韶关市博物馆派考古人员于1987年6月~1988年1月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207座,其中191座为东周至秦汉时期墓葬,11座为晋、唐墓,5座无随葬品,年代不明。本文仅将东周与秦汉墓葬择要叙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对面山东周 秦汉 墓葬 铜器 铁器 陶器
原文传递
甘肃武山县东旱坪战国秦汉墓葬 被引量:7
14
作者 毛瑞林 周广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43,共12页
The Donghanping cemetery lies southwest of Peijiazhuang Village of Luomen Town in Wush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Through excavation in 2000, the Gansu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discovered... The Donghanping cemetery lies southwest of Peijiazhuang Village of Luomen Town in Wush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Through excavation in 2000, the Gansu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discovered here 71 tomb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Song-Yuan times. More than 300 pieces (groups) of funeral objects were unearthed, including bronze, iron, pottery and bone articles.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six representative graves of the 37 tombs of the Warring States, Qin and Han periods. In shape they belong to the earth-pit-cum-cave, earth-pit and ramping-passaged earth-pit types. In date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the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Qin to the beginning of Western Han, and the early Western Han. These tombs reflect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medium-and small-sized burials of different periods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武山县 战国时期 墓葬形制 出土器物
原文传递
湖北丹江口市金陂墓群的发掘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德银 李亮 朱江松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71,102-104,共24页
一、地理位置及环境 金陂墓群位于丹江口市钧县镇丹江口市水产局金陂养殖场。墓地东距丹江口约35公里,北距均县镇约1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8′30″,北纬32°33′05″(图一)。墓地东部为一南北向的大冲沟,东北部有... 一、地理位置及环境 金陂墓群位于丹江口市钧县镇丹江口市水产局金陂养殖场。墓地东距丹江口约35公里,北距均县镇约1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8′30″,北纬32°33′05″(图一)。墓地东部为一南北向的大冲沟,东北部有一南北向的岗地,西部、南部和东部冲沟外为丹江口水库。最高海拔175米。整个墓地南北长700、东西宽29053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海拔高133~142米,高出周围水面3~8米,北部地势较高,南部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金陂墓地 东周时期 秦汉时期 唐代 砖室墓
原文传递
试论三门峡秦人墓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书谦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39,共7页
经过30多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在三门峡市区、陕县和灵宝等地,发现战国至秦汉时期墓葬3000余座,出土陶、铜、铁、玉及骨器类等随葬品4300多件。这些墓葬形制特殊、演变规律明显,随葬的蒜头壶、茧形壶等极具特色,墓主人的埋葬姿势等都有... 经过30多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在三门峡市区、陕县和灵宝等地,发现战国至秦汉时期墓葬3000余座,出土陶、铜、铁、玉及骨器类等随葬品4300多件。这些墓葬形制特殊、演变规律明显,随葬的蒜头壶、茧形壶等极具特色,墓主人的埋葬姿势等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被定名为秦人墓。其上限为战国晚期,下限至西汉早期。如此规模的秦人墓葬出现在三门峡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地理位置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形成的,这对研究秦人的发展历史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 秦人墓地 屈肢葬式 战国晚期 西汉早期
原文传递
湖北省丹江口市田家岭墓群发掘简报
17
作者 贺世伟 +2 位作者 谷鹏慧 向阳 马原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6,F0003,共10页
2012年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对湖北省丹江口市田家岭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秦、西汉墓葬8座。墓葬分为岩坑墓和土坑墓两种,出土了较多有一定组合关系的仿铜陶礼器和日用陶器,年代可分为前后两期。墓地布局有规律,墓葬... 2012年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对湖北省丹江口市田家岭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秦、西汉墓葬8座。墓葬分为岩坑墓和土坑墓两种,出土了较多有一定组合关系的仿铜陶礼器和日用陶器,年代可分为前后两期。墓地布局有规律,墓葬按早晚关系自高向低排列。这批墓葬对研究汉水流域秦汉时期丧葬习俗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市 田家岭墓群 秦、西汉时期
原文传递
战国晚期楚故地秦墓考古发现与研究述评
18
作者 崔秀琳 《西部考古》 2021年第2期93-103,共11页
自白起拔郢后,秦国占领了楚国的江汉大本营,楚国则被迫东迁至江淮地区。此后半个世纪内,秦、楚两国在楚故地展开了多次激烈的战争,留下了大量杂糅秦、楚文化因素的战国晚期秦墓。伴随着战国晚期楚故地秦墓资料的不断涌现,考古界逐渐总... 自白起拔郢后,秦国占领了楚国的江汉大本营,楚国则被迫东迁至江淮地区。此后半个世纪内,秦、楚两国在楚故地展开了多次激烈的战争,留下了大量杂糅秦、楚文化因素的战国晚期秦墓。伴随着战国晚期楚故地秦墓资料的不断涌现,考古界逐渐总结出一套战国晚期楚故地秦墓的甄别标准与断代标准,并对战国晚期楚国江南地、黔中地等地区的归属,战国晚期秦楚关系及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以及秦、楚文化因素对汉文化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总体来看,目前关于战国晚期楚故地秦墓的甄别标准及断代标尺并不完善,关于秦楚文化因素对汉文化的动态影响过程等问题也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晚期 楚故地 秦墓 秦楚关系 汉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