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ociation betwee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 ≥10 mm Hg and Ankle-Brachial Index
1
作者 Shinji Maeda Yuzo Okumura Naohiko Har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6年第5期361-369,共9页
Background: In new outpatients, blood pressure should be measured in both arms. A previous study reported that an inter-arm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 (ΔSBP) of ≥10 mm Hg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Background: In new outpatients, blood pressure should be measured in both arms. A previous study reported that an inter-arm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 (ΔSBP) of ≥10 mm Hg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mortality. Aim: The aim was to identify the associations with absolute values of ΔSBP (|ΔSBP|) ≥10 mm Hg. Subjects and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2481 patients. Patients with a body mass index ≥25 kg/m<sup>2</sup> were defined as obese. The group of A was defined as following: ankle-brachial index (ABI) was <0.9 or ≥1.3. ΔSBP was expressed as right arm BP minus left arm BP. |ΔSBP| ≥10 mm Hg were analyzed using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Results: |ΔSBP| ≥10 mm Hg was found in 6.0% of patients and |ΔSBP| < 5 mm Hg in 80.4%.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 odds ratios (ORs) of the associations with |ΔSBP| ≥10 mm Hg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ABI and obesity regardless of sex and age. Moreover, the OR o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abnormal ABI and obesit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bnormal ABI and obesity alone. Conclusion: |ΔSBP| ≥10 mm Hg was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ABI and obesity. In a primary care setting, blood pressure should be actively measured in both arm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associations with |ΔSBP| ≥10 mm Hg may be a useful part of screening for abnormal A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 Ankle-Brachial Index OBESITY Odds ratio Combined Effects
下载PDF
血压测量与血压变异性评估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谟然 施洁莹 张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7期26-31,共6页
随着人们对血压认识的不断深入,连续动态的无创血压测量被认为更能反映患者血压的真实水平。血压的测量评估亦由单一的诊室血压测量逐渐转向血压的动态评估。本文回顾了血压测量的数百年发展历史,并简要介绍了目前不同的血压测量方法,... 随着人们对血压认识的不断深入,连续动态的无创血压测量被认为更能反映患者血压的真实水平。血压的测量评估亦由单一的诊室血压测量逐渐转向血压的动态评估。本文回顾了血压测量的数百年发展历史,并简要介绍了目前不同的血压测量方法,分析其优劣及临床价值。同时,汇总并评价了各种血压测量方法中的血压相关指标在疾病风险预测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及其相关指标,综述其与临床事件的相关性及其干预措施。最后,本文总结了血压测量的现状与发展,并对其与BPV评估的未来趋势和所面临的问题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测量 血压变异性 血压评估指标 血压达标时间比 累计收缩压负荷
下载PDF
8周有氧运动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运动后收缩压恢复、体成分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常颖 陈磊 朱荣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5-70,共6页
目的:观察8周有氧运动干预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运动后收缩压恢复(PESBPR)、体成分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探讨PESBPR与体成分、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63名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n=35)和对照组(n=28),运动组进行为期8周的有氧运动,对照组... 目的:观察8周有氧运动干预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运动后收缩压恢复(PESBPR)、体成分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探讨PESBPR与体成分、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63名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n=35)和对照组(n=28),运动组进行为期8周的有氧运动,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实验前、后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体成分,包括脂肪重量(fat mass,FM)、去脂体重(fat-free mass,FFM)和体脂百分比(percentage of body fat,BF%);利用症状限制性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试PESBPR和运动能力,PESBPR定义为运动实验后第3min的收缩压与运动后第1min收缩压的比值(即第3min收缩压恢复比,rSBPR),运动能力包括最大耗氧量(VO2max)、最大功率(MP)和力竭时间(ET)。结果:偏相关分析显示,rSBPR与BF%正相关(r=0.412,P<0.01),与VO2max、MP和ET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475,P<0.01;r=-0.366,P<0.01;r=-0.308,P<0.01)。8周实验后,运动组体重(P<0.05)、BMI(P<0.05)、FM(P<0.01)、BF%(P<0.01)、安静SBP(P<0.05)、SBPmax(P<0.01)、rSBPR(P<0.05)和PESBPR延迟发生率(P<0.01)降低,VO2max(P<0.05)、最大功率(P<0.05)和力竭时间(P<0.01)升高;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均为P>0.05)。运动组实验前、后rSBPR变化与BF%变化呈正相关(r=0.315,P<0.01),与VO2max的变化呈负相关(r=-0.338,P<0.01)。结论:1)rSBPR与BF%正相关,与运动能力负相关,rSBPR可能是肥胖患者可调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2)8周有氧运动可显著改善肥胖患者体成分,提高有氧运动能力,下调rSBPR及PESBPR延迟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肥胖 运动后收缩压恢复 第3分钟收缩压恢复比 运动能力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率收缩压乘积和血压心率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程周 廖小卒 +2 位作者 王立强 陈勇 黄锡强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487-1490,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和血压心率比值(PRQ)的影响。方法:选择97例需行全麻手术且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麻醉,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n=49)在术前30min静脉...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和血压心率比值(PRQ)的影响。方法:选择97例需行全麻手术且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麻醉,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n=49)在术前30min静脉注射0.5μg/kg右美托咪定,对照组(n=48)在相同时刻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给药前(T0)、拔管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5min(T3)、拔管后10min(T4)的HR、SBP、DBP、MAP等指标,计算RPP和PRQ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T1、T2时的HR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T1、T2、T3的SBP、DBP、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T1~T4的RPP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T0~T4的PR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研究时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的RPP,保证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性和更低的心血管反应,提高拔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高血压 右美托咪定 心率收缩压乘积 血压心率比值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程度与振动感觉阈值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沈娟 刘芳 +5 位作者 曾辉 于杰 李青 张锋 包玉倩 贾伟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的相关性。方法测定538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的UACR和VPT,根据UACR分为无蛋白尿组(N...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的相关性。方法测定538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的UACR和VPT,根据UACR分为无蛋白尿组(NA,n=395)、微量蛋白尿组(MA,n=110)和大量蛋白尿组(OA,n=33)。比较3组的基本情况、血糖、肾功能及VPT,分析UACR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在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glycolated hemoglobin,HbA1c)、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olated serum albumin,GA)、血尿素氮、血肌酐、UACR和VPT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MA、OA组中VPT异常者分别占14.18%、25.45%、48.48%(两两比较,P均<0.05)。UACR与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HbA1c、GA、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PG)、血尿素氮、血肌酐和VPT呈正相关(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r=0.152,P=0.001)、收缩压(r=0.072,P=0.011)是UACR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糖尿病病程的亚组分析显示UACR、VP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肾病和VPT异常的比例也逐渐升高。结论糖尿病病程、收缩压是UACR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蛋白尿程度加重,合并VPT异常的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振动觉阈值 2型糖尿病 糖尿病病程 收缩压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率收缩压乘积和血压心率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彦文 吴显捷 姜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45-547,共3页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血压心率比值(PRQ)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进行全麻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96例,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血压心率比值(PRQ)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进行全麻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96例,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前、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 min以及拔管后10 min时心率(HR)、血压及RPP、PRQ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HR、SBP、DBP、MAP以及RPP、PRQ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前、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时的SBP、DBP、MA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R则在拔管前以及拔管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拔管期各时间点两组患者RPP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RQ则在各时间点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分析,观察组各项指标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右美托咪定能有效稳定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拔管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有效提高拔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全身麻醉 右美托咪定 拔管期 心率收缩压乘积 血压心率比值
下载PDF
运动后收缩压恢复与单纯性肥胖(超重)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磊 施曼莉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4-139,共6页
分析运动后收缩压恢复(PSBPR)与单纯性肥胖(超重)的关系,探索PSBPR延迟作为肥胖(超重)患者新的调控标志物的可行性。将169名志愿者按照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超重)组(BMI≥24 kg/m2,n=91名)和正常体重组(18 kg/m2≤BMI<24 kg/m2... 分析运动后收缩压恢复(PSBPR)与单纯性肥胖(超重)的关系,探索PSBPR延迟作为肥胖(超重)患者新的调控标志物的可行性。将169名志愿者按照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超重)组(BMI≥24 kg/m2,n=91名)和正常体重组(18 kg/m2≤BMI<24 kg/m2,n=78名)。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一次递增负荷功率车实验,分别测定运动前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的收缩压,以运动后第3分钟的收缩压与运动后第1分钟收缩压的比值(第3分钟收缩压恢复比,rSBPR)超过1.0作为PSBPR延迟的指标。比较两组rSBPR和PSBPR延迟发生率的差别并分析肥胖指数(体脂百分比、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SR))与rSBPR的相关性。结果:肥胖(超重)组rSBPR(男:0.97±0.03;女:0.95±0.05)高于正常体重组(男:0.79±0.02;女:0.80±0.04)(均为P<0.01);肥胖(超重)组PSBPR延迟发生率(男:16.0%;女:23.4%)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男:2.7%;女:4.3%)(均为P<0.01);肥胖(超重)的男性和女性发生PSBPR延迟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8.0倍和4.6倍。相关分析显示,肥胖(超重)组男性体脂百分数、BMI与rSBPR相关系数分别为0.381(P<0.01)和0.316(P<0.01),肥胖(超重)组女性WSR与rSBPR相关系数为0.402(P<0.01),正常体重组男性体脂百分数、BMI与rSBPR相关系数分别为0.436(P<0.01)和0.310(P<0.01)。结果表明:PSBPR延迟可能是肥胖(超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收缩压恢复 肥胖 超重 肥胖指数 运动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早期运动耐量改善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周谦君 朱洪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患者术后早期运动耐量改善的影响因素 ,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 30例行 CABG患者 ,术前和术后 1~ 3个月进行平板运动试验 (TET) ,以手术前后运动功量的差值为应变量 ,各项临床指标与手术...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患者术后早期运动耐量改善的影响因素 ,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 30例行 CABG患者 ,术前和术后 1~ 3个月进行平板运动试验 (TET) ,以手术前后运动功量的差值为应变量 ,各项临床指标与手术情况为自变量 ,进行 L 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运动功量等运动耐量指标及心肌缺血指标有明显改善 (P<0 .0 0 1) ,术前左心功能、心肌梗死史、心绞痛、高血压和乳内动脉 (IMA)移植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 结论  CABG能显著提高运动耐量 ,改善心肌缺血 ,了解并重视这些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更好地选择手术病例 ,预测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平板运动试验 收缩期血压比值 术后 CABG TET 运动耐量
下载PDF
不同运动方式对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庆 曹春玲 +1 位作者 李红俊 王鸣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4年第3期4-5,共2页
目的 研究运动对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LEADDP)下肢血流的影响。方法 入选研究对象 3 0例老年LEADDP患者分别进行 10min伯格 -艾伦运动体操及 10min体操加 2 5m/min低强度步行 10min运动治疗 ,对 2种急性负荷运动治疗后下肢血管血... 目的 研究运动对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LEADDP)下肢血流的影响。方法 入选研究对象 3 0例老年LEADDP患者分别进行 10min伯格 -艾伦运动体操及 10min体操加 2 5m/min低强度步行 10min运动治疗 ,对 2种急性负荷运动治疗后下肢血管血液循环改善情况进行自身对照分析。结果 体操结合步行与单纯体操比较运动后即刻及 15、3 0、60min足背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之比 (API)统计学差异明显。体操结合步行运动后即刻与单纯体操后即刻及 15min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MN)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结论 低强度且保证一定运动量的下肢功能锻炼能短期内增进肢体血液循环 ,体操结合步行的方式效果好于单纯体操 ,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方式 老年人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LEADDP 血流速度
下载PDF
血压常数的取值范围及其与压力比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景锡 祝国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59-361,共3页
根据准线性弹性腔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血压常数k值的取值范围在1/4~1/2之间。k的取值取决于血压测量部位的压力比α以(α=Ps/Pd)。由于压力比α随测量部位而变化,因此血压常数也随之变化。测量位置距主动脉瓣越远,... 根据准线性弹性腔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血压常数k值的取值范围在1/4~1/2之间。k的取值取决于血压测量部位的压力比α以(α=Ps/Pd)。由于压力比α随测量部位而变化,因此血压常数也随之变化。测量位置距主动脉瓣越远,血压常数越小,且k值不是唯一的,对于主动脉,血压常数为0.46±0.03,接近1/2,对于肱动脉,k值为0.40±0.02,对于手指动脉,k植为0.34±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常数 收缩压 舒张压 压力比
下载PDF
中老年人运动后收缩压恢复延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牛进平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运动后收缩压恢复(PSBPR)延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175名中老年人自愿参加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一次递增负荷功率车实验,分别测定运动前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的收缩压,以运动后第3 min的收缩压...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运动后收缩压恢复(PSBPR)延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175名中老年人自愿参加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一次递增负荷功率车实验,分别测定运动前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的收缩压,以运动后第3 min的收缩压与运动后第1min收缩压的比值超过1.0作为PSBPR延迟的指标,将受试者分为PSBPR正常组和PSBPR延迟组,比较两组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及危险因素聚集检出率的差异并对PSBPR延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缺乏体力活动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以及危险因素聚集检出率在PSBPR延迟组明显高于PSBPR正常组,且PSBPR延迟组超过半数的人发生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相关分析显示,肥胖、年龄、缺乏体力活动、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吸烟、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PSBPR延迟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调整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不可改变因素后,PSBPR延迟与缺乏体力活动、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肥胖、吸烟和糖尿病显著相关。结论:PSBPR延迟可能是中老年人可调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收缩压恢复 心血管危险因素 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
下载PDF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收缩压恢复比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娟 李建军 +2 位作者 陈芳 周纪宁 杨剑雪 《医学新知》 CAS 2002年第4期184-184,共1页
目的 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收缩压恢复比 (rSBP)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198例患者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对照。结果 rSBP >0 .91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度分别为 5 3.6 %、83.7%、6... 目的 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收缩压恢复比 (rSBP)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198例患者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对照。结果 rSBP >0 .91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度分别为 5 3.6 %、83.7%、6 6 .7% ,而传统指标分别为 91.1%、5 5 .8%、75 .8% ;rSBP >0 .91在冠状动脉单支、双支和多支 3组病变中的诊断特异度均高于同组传统指标的诊断特异度 (P <0 .0 5 )。结论 运动试验中rSBP异常可预测冠状动脉疾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收缩压恢复 冠心病 诊断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对子宫动脉血流异常导致的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谢一红 赵美兰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7期1287-1288,1291,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子宫动脉血流异常导致的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因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异常而导致流产的复发性流产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予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口服,共治疗2个月,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子宫动脉血流异常导致的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因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异常而导致流产的复发性流产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予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口服,共治疗2个月,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下腹坠胀痛、腰酸痛、肛门坠胀等症状改善情况及早期妊娠结局情况,B超测量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IR)、子宫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比值(S/D)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RI及s/D值均有降低,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下降越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能够改善先兆流产症状,并能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改善子宫局部血供,提高妊娠成功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复发性流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中医综合治疗 子宫动脉血流阻力 子宫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比值
下载PDF
夜间/白天血压比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强 涂雪梅 +1 位作者 张建明 朱峰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夜间/白天血压比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压正常疑似CHD患者208例进行研究.收集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夜间平均收... 目的:探讨夜间/白天血压比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压正常疑似CHD患者208例进行研究.收集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比值.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合并CHD者为观察组,未合并CHD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比值,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对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比值与总Gensini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以ROC法判断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比值对CHD的预测价值.结果:本次研究的208例疑似CHD患者中共75例(36.1%)被确诊,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吸烟史、LDL-C升高及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比值升高为血压正常胸痛患者合并CHD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总Gensini积分为(24.09±6.11)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比值与总Gensini积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5,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比值预测血压正常的CHD患者的截断值为0.925,敏感度为0.840,特异性为0.812,曲线下面积(AUC)为0.845,95%CI:0.784~0.906(P<0.05).结论: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比值为血压正常患者CHD的危险因素,当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比值高于0.925时患者CHD风险升高,此外年龄、吸烟史及LDL-C对CHD也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 白天血压比值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预测价值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吴晶 傅广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22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医院住院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72例,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81例)、轻度子痫前期...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医院住院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72例,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81例)、轻度子痫前期组(51例)、重度子痫前期组(40例),同时选取同期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医院住院的无高血压的健康单胎妊娠孕妇为正常妊娠组(122例)。记录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结果: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两两比较分析显示,HDP组单核细胞计数(MONO)与MLR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子痫前期组MLR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又高于正常妊娠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LR与SBP、DBP、24 h-UTP呈正相关关系(P<0.05)。由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得出MLR的曲线下面积为0.347(95%CI 0.285~0.409)<0.5。结论: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HDP患者MLR及MONO明显增高,HDP患者血压越高,24h-UTP越多,即HDP越严重,MLR增高越明显;MLR可能是临床作为识别HDP严重程度的一个简单、无创、医疗成本低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收缩压 舒张压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运动试验参数峰值摄氧量与心率变异指数、收缩压恢复比、中部前心房钠尿肽的关系
16
作者 李华 曹效 +1 位作者 董丹丹 吴昊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5362-5366,共5页
目的 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运动试验参数峰值摄氧量(peak VO_(2))与心率变异指数(HRI)、收缩压恢复比(SBPR)、中部前心房钠尿肽(MR-proANP)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79... 目的 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运动试验参数峰值摄氧量(peak VO_(2))与心率变异指数(HRI)、收缩压恢复比(SBPR)、中部前心房钠尿肽(MR-proANP)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79例CHF患者(CHF组)及63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比较不同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CHF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peak VO_(2)及HRI、SBPR、MR-pro ANP水平。分析CHF患者peak VO_(2)与HRI、SBPR、MR-pro ANP水平的相关性,以及CHF患者peak VO_(2)、HRI、SBPR、MR-pro A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比较预后较好组及预后不良组CHF患者peak VO_(2)、HRI、SBPR、MR-pro ANP水平。分析peak VO_(2)、HRI、SBPR、MR-pro ANP水平及联合检测评估CHF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CHF组患者peak VO_(2)及HRI均小于对照组患者,SBPR及MR-pro A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CHF患者peak VO_(2)小于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CHF患者,HRI小于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CHF患者,SBPR及MR-pro ANP水平均高于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CHF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HRI与peak VO_(2)呈正相关(r=0.308,P=0.006);CHF患者SBPR、MR-pro ANP水平与peak VO_(2)呈负相关(r=-0.276,P=0.014;r=-0.319,P=0.004)。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peakVO_(2)、HRI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313、-0.344,P均<0.001);CHF患者SBPR、MR-pro A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353、0.308,P均<0.001)。预后不良组CHF患者peak VO_(2)及HRI均小于预后较好组CHF患者,SBPR及MR-pro ANP水平均高于预后较好组CHF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检测peak VO_(2)、HRI、SBPR、MR-pro ANP水平评估CHF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患者心肺运动试验参数peak VO_(2)与HRI、SBPR、MR-pro ANP水平相关,且各指标联合检测对CHF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肺运动试验 峰值摄氧量 心率变异指数 收缩压恢复比 中部前心房钠尿肽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合并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综合征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
17
作者 李晓楠 曹磊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1826-1830,共5页
目的探讨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综合征(LT_(3)S)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蚌埠市中心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185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将其... 目的探讨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综合征(LT_(3)S)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蚌埠市中心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185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将其分为三组: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84例,ACR<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54例,30 mg/g≤ACR<300 mg/g)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47例,ACR≥300 mg/g)。检测静脉血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肾功能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根据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研究(CKD-EPI)公式由血肌酐计算估算肾小球率过滤(eGFR),结合反T_(3)(rT_(3))数据明确LT_(3)S的诊断,分析甲状腺功能与ACR的相关性。结果随ACR水平(A组→B组→C组)的增高,患者血浆T_(3)、游离T_(3)(FT_(3))水平逐步降低(F=9.019、18.702,P<0.01),LT_(3)S的发生率在A组(0)、B组(3.70%)、C组(14.89%)逐步升高(χ2=14.666,P<0.01)。三组分别在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白蛋白、尿素氮、eGFR、FT_(3)、T_(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T_(3)与ACR呈负相关(β=-0.330,P<0.05),收缩压与ACR呈正相关(β=0.203,P<0.05)。结论T2DM患者LT_(3)S的发生与ACR水平有关,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助于DN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综合征 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 收缩压 血压
原文传递
平板运动试验结合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倩 李祉丹 +2 位作者 王金丽 刘薇 祝晓鸥 《中国综合临床》 2012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及平板运动试验(TE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并对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平板运动试验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有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患者149例,在CAG前行DCG和TET检查,分析DCG及TET两种检查方法...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及平板运动试验(TE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并对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平板运动试验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有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患者149例,在CAG前行DCG和TET检查,分析DCG及TET两种检查方法各自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以及两者联合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并根据CAG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记录TET运动开始后第1分钟心率的增加量(△HR1min)及运动后收缩压(SBP)恢复等指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结果D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1.90%,特异性:为66.15%;TE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8.57%,特异性为70.77%;两者联合并联试验时敏感性为95.23%,特异性为55.38%,阳性预测值为73.39%,阴性预测值为90.00%;敏感性、阴性预测值较单独DCG、TET提高;两者联合串联试验时敏感性为52.38%,特异性为95.38%,阳性预测值为93.62%,阴性预测值为60.78%,特异性、阳性预测值较单独DCG、TET提高;冠心病患者男性比例高于非冠心病组[72例(85.71%)与35例(53.85%),χ^2=18.385,P〈0.01],收缩压恢复比异常增高[46.43%(39/84)与15.38%(10/65),χ^2=16.001,P〈0.01]。结论DCG与TET两者结合可提高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冠心病组患者运动后收缩压恢复延迟,该指标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辅助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4 h动态心电图 平板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造影 收缩压恢复比
原文传递
运动试验收缩压恢复比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建中 惠杰 王国强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06-1507,共2页
目的探讨运动试验中收缩压恢复比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2005年收治的88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分析运动停止后3min收缩压恢复比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结果3min收缩压恢复比对冠心病诊... 目的探讨运动试验中收缩压恢复比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2005年收治的88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分析运动停止后3min收缩压恢复比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结果3min收缩压恢复比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5·6%、82·0%、73·9%、57·7%,与心电图ST段改变的标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试验收缩压恢复比对冠心病的诊断,在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等方面要明显优于心电图ST段压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造影 收缩压恢复比 冠心病
原文传递
不适宜高原作业人员调离后血红蛋白和血压恢复情况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茹 蔡航 +3 位作者 吕艳朋 马世伟 徐树清 曾瑜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33-436,共4页
目的 研究不适宜高原作业调离人员血红蛋白和血压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693名调离高原作业人员的体检资料进行动态观察,分析血红蛋白和血压的恢复情况.结果 161例调离高原作业的血红蛋白异常者恢复正常的... 目的 研究不适宜高原作业调离人员血红蛋白和血压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693名调离高原作业人员的体检资料进行动态观察,分析血红蛋白和血压的恢复情况.结果 161例调离高原作业的血红蛋白异常者恢复正常的比例为81.37%,164例血压异常者恢复正常的比例为69.51%.40岁以后血红蛋白和血压恢复正常比例呈降低趋势.恢复正常高峰时间:血红蛋白为11~15个月,血压分别为5~7个月和11~13个月.海拔2500~3000 m高原作业人员调离半年的血压和调离2年的血红蛋白恢复比例明显高于海拔≥3000 m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总胆固醇、文化程度是调离半年高原作业人员血压恢复正常的影响因素(P&lt;0.05).结论 不适宜高原作业人员调离后血红蛋白和血压恢复比例较高,血压异常人员要关注总胆固醇等影响因素,应尽早调离血红蛋白或血压异常的高原作业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调离人员 血红蛋白类 异常 血压 恢复比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